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光和红光对菊花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被引量:90
1
作者 魏胜林 王家保 李春保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03-204,共2页
蓝光光质下培育的菊花比自然光下培育的菊花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片氨基酸总量、糖类含量分别提高24.6%、39.7%、32.0%、8.9%。蓝光光质有利于菊花茎叶生长和侧枝产生,形成丰满株形,并能提前花期12d。
关键词 菊花 光质 营养生长 开花 蓝光 红光
下载PDF
DNA提纯方法对9种菊属植物RAPD的影响 被引量:63
2
作者 戴思兰 陈俊愉 +2 位作者 高荣孚 马江生 李文彬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9-174,共6页
菊属植物组织中所含的多酚类、单宁、色素及多糖类物质是干扰RAPD扩增反应的主要成份。通过比较试验,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提取,DNA,并补加非水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insoluble PVP),有效地去除了上述杂质,经纯化的DNA能很好地用于R... 菊属植物组织中所含的多酚类、单宁、色素及多糖类物质是干扰RAPD扩增反应的主要成份。通过比较试验,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提取,DNA,并补加非水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insoluble PVP),有效地去除了上述杂质,经纯化的DNA能很好地用于RAPD分析。试验还发现,4月上旬至5月中旬植物材料处于旺盛的营养生长状态时取材提取DNA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DNA 提纯 RAPD
下载PDF
菊属部分植物的AFLP分析 被引量:48
3
作者 周春玲 戴思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75,共5页
利用AFLP技术 ,对菊属植物 1 2个分类群进行分析 .选择EcoRI MseI这一酶切组合 ,5个E +3 M +2引物组合及 1个E +3 M +3引物组合进行选择性扩增 .共得到 2 87条条带 ,其中多态性条带占 85 .7% .利用UPGMA方法对扩增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表... 利用AFLP技术 ,对菊属植物 1 2个分类群进行分析 .选择EcoRI MseI这一酶切组合 ,5个E +3 M +2引物组合及 1个E +3 M +3引物组合进行选择性扩增 .共得到 2 87条条带 ,其中多态性条带占 85 .7% .利用UPGMA方法对扩增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所选的两个栽培品种‘滁菊’和‘亳菊’可归并为一个品种 ,该品种与毛华菊、野菊、甘菊亲缘关系相对较近 ,紫花野菊次之 ,小红菊相对最远 .各野生种间 ,野菊、甘菊和菊花脑间的亲缘关系极近 ,且同一分布区内的不用种间有比较频繁的种质渗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分析 酶切组合 菊属植物
下载PDF
几种中国野生菊的染色体组分析及亲缘关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58
4
作者 陈发棣 陈佩度 李鸿渐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7-72,共6页
通过对不同倍性的几种中国野生菊之间杂种F1减数分裂期染色体的配对分析,对它们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观察到甘菊(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和菊花脑(D.nankingense)是两个亲缘关系较近、但已发生了某种程度分化的二倍... 通过对不同倍性的几种中国野生菊之间杂种F1减数分裂期染色体的配对分析,对它们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观察到甘菊(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和菊花脑(D.nankingense)是两个亲缘关系较近、但已发生了某种程度分化的二倍体;南京野菊(D.indicum)和尖叶野菊(D.indicum var.acutum)是含有相同染色体组的异源四倍体,毛华菊(D.sestitum)为异源六倍体,它们在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均能较好地配成二价体构型。尖叶野菊(4x)与菊花脑(2x)、南京野菊(4x)与毛华菊(6x)的F1,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接近于9Ⅰ+9Ⅱ和9Ⅰ+18Ⅱ,表明菊花脑或其近缘种是尖叶野菊染色体组之一的供体,南京野菊或其近缘种是毛华菊两个染色体组的供体。本文还对这几种菊属植物的演化过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种间杂交 染色体组 系统演化 菊花
下载PDF
菊属植物花粉生活力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3
5
作者 赵宏波 陈发棣 房伟民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6-409,共4页
利用碘-碘化钾法、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及改进TTC法、无机酸法、荧光染色法、离体萌发法、活体萌发法测定了菊属Dendranthema植物菊花脑Dendranthemanankingense,南京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毛华菊Dendranthema vestitum和栽培... 利用碘-碘化钾法、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及改进TTC法、无机酸法、荧光染色法、离体萌发法、活体萌发法测定了菊属Dendranthema植物菊花脑Dendranthemanankingense,南京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毛华菊Dendranthema vestitum和栽培小菊品种rm43-2,rm46-1,rm48-2的花粉生活力。结果表明:碘-碘化钾法、TTC法及改进TTC法、无机酸法和荧光染色法都不适合菊属植物花粉生活力的检测;活体萌发法检测菊属植物花粉生活力不准确,但能有效表述花粉萌发力;离体萌发法能有效快速地测定花粉生活力,适合菊属植物花粉生活力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栽培小菊 菊属植物 花粉活力 检测方法
下载PDF
栽培小菊和几种菊属植物花粉离体萌发研究 被引量:60
6
作者 赵宏波 陈发棣 房伟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27,共6页
以南京野菊、毛华菊和栽培小菊品种43-2、46-1、48-2为试材,研究了菊花和菊属植物花粉的离体萌发最适培养基配方、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南京野菊和毛华菊花粉最适离体萌发培养基是ME3+300g·L-1PEG1500,最高萌发率达54... 以南京野菊、毛华菊和栽培小菊品种43-2、46-1、48-2为试材,研究了菊花和菊属植物花粉的离体萌发最适培养基配方、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南京野菊和毛华菊花粉最适离体萌发培养基是ME3+300g·L-1PEG1500,最高萌发率达54·1%和46·3%;栽培小菊46-1和48-2最适离体萌发培养基为ME3+300g·L-1PEG1500或ME3+200g·L-1PEG4000(两者差异不显著),最高萌发率达25·3%和29·3%。硼酸和Ca2+对花粉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花粉管的质量,花粉管长度适中、较直且粗;蔗糖对花粉萌发的作用不显著。固体和液体培养对南京野菊、毛华菊和栽培小菊43-2及48-2花粉离体萌发的作用差异不显著。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南京野菊、毛华菊和小菊43-2及48-2的花粉萌发率均逐渐升高,尤以栽培小菊的升高幅度最大;黑暗和光照条件对花粉萌发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菊 菊属植物 花粉 离体萌发
下载PDF
中国菊属植物部分种的数量分类研究 被引量:42
7
作者 戴思兰 钟杨 张晓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9-15,共7页
该文运用数量分类学方法对中国菊属植物28个分类单位进行了系统进化与亲缘关系研究。Q型聚类结果表明:毛华菊(D,vestitum)与菊花亲缘关系最近,野菊(D.indicum)次之,紫花野菊(D,zawadskii)较... 该文运用数量分类学方法对中国菊属植物28个分类单位进行了系统进化与亲缘关系研究。Q型聚类结果表明:毛华菊(D,vestitum)与菊花亲缘关系最近,野菊(D.indicum)次之,紫花野菊(D,zawadskii)较远,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菊属植物用于形态分类学研究的多数性状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此基础上,作者讨论了中国栽培菊花起源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起源 品种 分类
下载PDF
菊属系统学及菊花起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8
作者 戴思兰 王文奎 黄家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30-234,共5页
该文综述了近 1 0年来菊属植物系统进化和菊花起源研究的主要工作 .通过综合分析比较形态学、细胞学、远缘杂交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 ,作者发现关于菊花起源有许多问题尚待研究 .菊属植物各种间种界的划分依然是这个属内需要探讨的问... 该文综述了近 1 0年来菊属植物系统进化和菊花起源研究的主要工作 .通过综合分析比较形态学、细胞学、远缘杂交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 ,作者发现关于菊花起源有许多问题尚待研究 .菊属植物各种间种界的划分依然是这个属内需要探讨的问题 ,对广泛存在的种下变异的分析还远未完成 ,关于菊属植物染色体倍性变化仍是一个谜团 .目前基本可以肯定毛华菊为主要起源种 ,而关于起源方式则远未解决 .根据已获得的数据 ,作者提出栽培菊花的形成是以菊属植物高度网状的系统进化式样为背景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系统学 菊花起源 研究进展 网状进化
下载PDF
菊属7个种的人工种间杂交试验 被引量:38
9
作者 戴思兰 陈俊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6-22,共7页
该文选择菊属(Dendranthema(DC)DesMoul.)7个野生种进行了正交设计的人工种间杂交试验,对各种间杂交结实率及杂种F1植株的形态变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倍性相同或相近的种间杂交结实率较高... 该文选择菊属(Dendranthema(DC)DesMoul.)7个野生种进行了正交设计的人工种间杂交试验,对各种间杂交结实率及杂种F1植株的形态变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倍性相同或相近的种间杂交结实率较高;毛华菊(D.vestitum)与野菊(D.indicum)种间杂交较易成功,且能获得较多具明显形态变异的F1植株,而以紫花野菊(D.zawadskii)为亲本的杂交组合结实率低且仅有较少具变异形态的杂种苗,此外,还对种间杂交在菊属植物进化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旨在为探讨菊花起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种间杂交 起源 进化
下载PDF
菊属野生种、栽培菊花及种间杂种的RAPD分析 被引量:40
10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33,共5页
以菊属野生种、栽培菊花及种间杂种为试材 ,采用RAPD方法研究其亲缘关系。从 4 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5条 ,对 2 3份试材进行扩增 ,共产生 15 3条带 ,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 10 2条带 ,多态性条带占 77 1%。通过遗传相似性矩阵及UPGMA聚... 以菊属野生种、栽培菊花及种间杂种为试材 ,采用RAPD方法研究其亲缘关系。从 4 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5条 ,对 2 3份试材进行扩增 ,共产生 15 3条带 ,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 10 2条带 ,多态性条带占 77 1%。通过遗传相似性矩阵及UPGMA聚类分析 ,结合杂交结实性与幼胚拯救成苗率 ,认为 :父母本亲缘关系近的遗传距离较小 ,杂交亲和性好 ,结实率较高 ,幼胚拯救易成功 ;反之杂交亲和性差 ,难以结实 ,幼胚拯救成苗率低。根据以上数据结合前人研究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野生种 栽培 菊花 种间杂种 杂交亲和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菊属植物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赵宏波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7-262,共6页
开展了不同倍性菊属物种间远缘杂交试验,比较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亲和指数,并对授粉后生殖生物学过程(柱头花粉附着、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受精及子房发育)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具相同倍性的种间及四倍体与六倍体物种间杂交较... 开展了不同倍性菊属物种间远缘杂交试验,比较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亲和指数,并对授粉后生殖生物学过程(柱头花粉附着、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受精及子房发育)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具相同倍性的种间及四倍体与六倍体物种间杂交较易结籽,而二倍体与四倍体或六倍体间难以结籽,表现杂交不亲和。菊属远缘杂交不亲和表现为柱头上花粉粒粘附少,花粉萌发率低,花粉管生长异常,难以进入花柱,诱导柱头胼胝质生成,受精胚败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远缘杂交 亲和性 杂交不亲和
下载PDF
中国菊属一些种的分支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戴思兰 陈俊愉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7-34,共8页
运用分支分析方法研究了12种原产中国的野生菊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并引入了若干栽培品种及部分杂种一代植株作为分析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分支分析方法有效而准确地将分类群分类,并揭示出毛华菊(Dendranthemarestitum)与菊花(Den... 运用分支分析方法研究了12种原产中国的野生菊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并引入了若干栽培品种及部分杂种一代植株作为分析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分支分析方法有效而准确地将分类群分类,并揭示出毛华菊(Dendranthemarestitum)与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um)同为菊属植物中进化程度较高的种,部分种间杂种也已进入栽培类群。同时还发现不同性状在各品种间平行进化的现象。根据上述结果,作者讨论了中国菊属植物的系统进化及菊花起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菊属 分支分析 分类
下载PDF
国产五种菊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汪劲武 杨继 李懋学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1年第4期411-416,共6页
本文对国产5种菊属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为:D. indicum 2n=2x=18=16m+2st,2n=4x=36=28m+6sm+2st;D. lavandulifolium 2n=2x=18=14m+4sm,2n=4x=36=28m+6sm+2st;D. lavandulifolium var.seticuspe 2n=2x=18=12m+6sm;D. chanetii 2n=4... 本文对国产5种菊属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为:D. indicum 2n=2x=18=16m+2st,2n=4x=36=28m+6sm+2st;D. lavandulifolium 2n=2x=18=14m+4sm,2n=4x=36=28m+6sm+2st;D. lavandulifolium var.seticuspe 2n=2x=18=12m+6sm;D. chanetii 2n=4x=36=20m+14sm+2st,2n=6x=54=38m+14sm+2st;D. potentilloides2n=2x=18=14m+2sm+2st;D. vestitum 2n=6x=54=38m+16sm.核型分析的结果表明,本文所研究类群中出现的多倍体多为异源多倍体;根据对核型资料、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特点的综合分析,作者认为多倍化是菊属野生种进行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核型 中国
下载PDF
菊花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种间杂种的幼胚拯救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2-46,共5页
对二倍体野生种甘菊、菊花脑、异色菊与栽培菊花进行远缘杂交与杂种幼胚拯救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杂种幼胚拯救的关键因素是基因型和幼胚拯救时期,较适宜的时期是授粉后13~18d;基本培养基对幼胚拯救影响不大,较... 对二倍体野生种甘菊、菊花脑、异色菊与栽培菊花进行远缘杂交与杂种幼胚拯救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杂种幼胚拯救的关键因素是基因型和幼胚拯救时期,较适宜的时期是授粉后13~18d;基本培养基对幼胚拯救影响不大,较适宜的激素配比为BA2.0mg.L-1+NAA2.0mg.L-1;二倍体野生种作母本与栽培菊花杂交幼胚拯救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反交。RAPD及形态学鉴定结果证实了杂种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二倍体野生种 栽培种 种间杂种 幼胚拯救 RAPD
下载PDF
核酸、蛋白质代谢与菊花花芽分化的关系 被引量:18
15
作者 石万里 夏宜平 姚毓璆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99-100,共2页
一、目的与材料方法 菊花是重要的花卉种类之一,其中以秋菊品种尤为丰富和名贵。长期以来,采用花期调控栽培技术,促进秋菊类优良品种进行周年供花栽培,在菊花的商品化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菊花花芽分化的研究是花期调控栽培的基础,早期C... 一、目的与材料方法 菊花是重要的花卉种类之一,其中以秋菊品种尤为丰富和名贵。长期以来,采用花期调控栽培技术,促进秋菊类优良品种进行周年供花栽培,在菊花的商品化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菊花花芽分化的研究是花期调控栽培的基础,早期Cathey(1954)冈田正顺(1963)等对菊花花芽分化和温、光周期的关系已有一系列报道。田中(1967、1968)曾采用摘叶法研究了短日照刺激菊花不同部位的展开叶对诱导其生长点形成花芽过程的生理效应,但尚未涉及有关芽、叶内的生化活动及和菊花花芽分化的关系。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也鲜见报道。本文对菊花花芽、叶内核酸,蛋白质含量变化和花芽分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花芽分化 核酸 蛋白质
下载PDF
菊属8个种27份材料遗传多样性的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丁玲 陈发棣 房伟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9-256,共8页
采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和酯酶同工酶(EST)对菊属8个种植物的27份材料(不同地理居群或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7份材料共获得12个同工酶位点,以及13种POD条带和15种EST条带;(2)27份材料用UPGMA聚类为两组,第Ⅰ组... 采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和酯酶同工酶(EST)对菊属8个种植物的27份材料(不同地理居群或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7份材料共获得12个同工酶位点,以及13种POD条带和15种EST条带;(2)27份材料用UPGMA聚类为两组,第Ⅰ组为野生菊、药用菊,第Ⅱ组为观赏菊,前者品种较为原始,后者品种较为进化;(3)野菊12个不同居群的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166 7-0.750 0,其中南京野菊遗传变异最大,河南野菊最小;(4)菊属8个种的遗传一致度为0.461 6-0.860 5,平均遗传距离为0.451 7,其中栽培菊与野菊的亲缘关系最近(遗传一致度为0.860 5),野菊可能是栽培菊的一个主要起源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POD EST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两种菊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杜冰群 刘启宏 +1 位作者 朱翠英 柯善强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89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神农香菊和野菊均为菊属(Dendranthema)植物。神农香菊D. indicum var.aromaticum为菊属的一个新变种,是武汉植物所在湖北神农架首先发现的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香料和药用植物资源,它与原种野菊很近似,主要区别在于神农香菊的花叶根... 神农香菊和野菊均为菊属(Dendranthema)植物。神农香菊D. indicum var.aromaticum为菊属的一个新变种,是武汉植物所在湖北神农架首先发现的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香料和药用植物资源,它与原种野菊很近似,主要区别在于神农香菊的花叶根具浓香,叶片较小而质厚,深绿色,叶脉明显隆起,下面具极小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核型 神农香菊 野菊
下载PDF
菊属植物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3
18
作者 戴思兰 陈俊愉 李文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6-51,共6页
在RAPD反应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该文选取了菊属6种植物,对RAPD各种反应条件进行了摸索.结果表明:菊属植物较为理想的反应体系为:20μl反应体积含10mmol/lTris-HCl(pH为8.3... 在RAPD反应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该文选取了菊属6种植物,对RAPD各种反应条件进行了摸索.结果表明:菊属植物较为理想的反应体系为:20μl反应体积含10mmol/lTris-HCl(pH为8.3),50mmol/lKCl,2mmol/lMgCl2,0.001%gelatin,200μmol/ldNTP,50~200ng引物,0.75~1.0单位(U)TaqDNApolymerase,2~10ng基因组DNA.在20个核苷酸引物情况下,反应条件为:92℃、3min预变性;92℃、45s,50℃、1min,72℃、2min,循环40周;最后一次延伸为72℃、10min.应用上述反应体系进行扩增反应,反应产物在2%琼脂糖凝胶上以5V/cm电场强度电泳2~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RAPD 反应体系
下载PDF
10种菊属(Dendranthema)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周树军 汪劲武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7年第4期289-292,共4页
对菊属(Dendranthema)在中国分布的10种20个居群的材料进行了细胞学研究,首次报道了异色菊(2n=18,36)、银背菊(2n=56)、楔叶菊(2n=18,72)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以及蒙菊(2n=18)的染色体数目新纪录,并结合前人的工作,... 对菊属(Dendranthema)在中国分布的10种20个居群的材料进行了细胞学研究,首次报道了异色菊(2n=18,36)、银背菊(2n=56)、楔叶菊(2n=18,72)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以及蒙菊(2n=18)的染色体数目新纪录,并结合前人的工作,分析了菊属的核型特征和演化趋势,及其与该属分类群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菊属 染色体数目 细胞学
下载PDF
菊属与亚菊属属间杂种的鉴定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17
20
作者 赵宏波 陈发棣 +3 位作者 郭维明 缪恒彬 李畅 房伟民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1-669,共9页
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获得了栽培菊花"奥运火炬"Dendranthema×grandiflorum"Aoyunhuoju"和亚菊属Ajania矶菊A.pacifica的属间杂种。形态学、细胞学以及RAPD分子标记鉴定表明22个杂种为真正的属间杂种,成功地将... 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获得了栽培菊花"奥运火炬"Dendranthema×grandiflorum"Aoyunhuoju"和亚菊属Ajania矶菊A.pacifica的属间杂种。形态学、细胞学以及RAPD分子标记鉴定表明22个杂种为真正的属间杂种,成功地将矶菊的某些性状(叶色)转移到栽培菊花中,但同时也掺入了某些不良性状。杂种的叶色、叶形、花色、开花枝的分枝性和花期等性状均介于双亲之间,边缘舌状雌花大小、数量和形态不一;杂种根尖染色体数目正常(2n=7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基本正常。矶菊与栽培菊花属间杂交的成功以及杂种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正常表明两者亲缘关系较近,从而推测菊属Dendranthema与亚菊属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亚菊属 属间杂种 分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