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318
1
作者 黄尉国 王鸿利 +7 位作者 张颖琪 朱立红 李耀辉 王学锋 程寅琳 邵慧珍 张鲁 葛维成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71-74,共4页
利用自制单克隆抗体,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灵敏度达8ng/ml。检测30例正常青壮年为0.13±0.03mg/L,13例健康老年人为0.44±0.18mg/L二... 利用自制单克隆抗体,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灵敏度达8ng/ml。检测30例正常青壮年为0.13±0.03mg/L,13例健康老年人为0.44±0.18mg/L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检测50例肝脏疾病、28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35例急性心肌梗塞、60例脑血管疾病和22例外科手术的患者,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01);同时急性心肌梗塞组和脑血管疾病组也较健康老年人组为高(P<0.01,P<0.001)。表明D-二聚体检测是一项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以及监测溶栓治疗的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D-二聚体 血浆 临床应用 ELISA
原文传递
D-二聚体测定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2
2
作者 胡云建 陶凤荣 +3 位作者 王厚东 张秀珍 赵丽 朱震宏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探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 (VIDAS)快速定量检测D 二聚体 (DD)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使用VIDASDD测定法对可疑静脉血栓塞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 二聚体进行检测 ,并对这些可疑肺栓塞患者进行 3个月的随访 ,了解是... 目的 探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 (VIDAS)快速定量检测D 二聚体 (DD)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使用VIDASDD测定法对可疑静脉血栓塞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 二聚体进行检测 ,并对这些可疑肺栓塞患者进行 3个月的随访 ,了解是否有肺栓塞或深部静脉栓塞的症状。结果 共有 1 0 4例患者参加检测 ,32例患者 (30 .8% )的D 二聚体检测值 <494ng/ml,72例患者血浆中的D 二聚体检测值 >494ng/ml,其中有 1 6例患者通过肺通气—灌注扫描 (V/Q)证实为肺栓塞。VIDASDD法的敏感性为 1 0 0 % ,阴性预期值为 1 0 0 %。结论 VIDASDD法可作为排除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选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D-二聚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碘对比剂使用指南(第2版) 被引量:140
3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69-872,共4页
一、碘对比剂分类 目前临床应用的含碘对比剂的基本结构是3-乙酰-2,4,6-三苯甲酸,为含3个碘的苯环。对l:tN依照不同性质可以分为单体和二聚体对比剂,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对比剂,高渗、次高渗和等渗对比剂。本次修订中用“次高渗对... 一、碘对比剂分类 目前临床应用的含碘对比剂的基本结构是3-乙酰-2,4,6-三苯甲酸,为含3个碘的苯环。对l:tN依照不同性质可以分为单体和二聚体对比剂,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对比剂,高渗、次高渗和等渗对比剂。本次修订中用“次高渗对比剂”替代“低渗对比剂”概念。次高渗对比剂是相对于高渗对比剂而言的,等渗对比剂是相对于血浆渗透压而言的,而次高渗对比剂的渗透压仍高于血浆渗透压约2倍(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碘对比剂 非离子型对比剂 血浆渗透压 指南 临床应用 高渗 苯甲酸 二聚体
原文传递
D-二聚体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1
4
作者 周永列 刘建栋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1996年第1期4-6,共3页
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后形成r’-r’链的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最小片段。本文综述了胶乳凝集法,ELISA及免疫金标法检测D-二聚体的方法性能和特点以及临床应用价值。D-二聚体检测可以提示活动... 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后形成r’-r’链的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最小片段。本文综述了胶乳凝集法,ELISA及免疫金标法检测D-二聚体的方法性能和特点以及临床应用价值。D-二聚体检测可以提示活动性纤溶的存在,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具有早期快速诊断价值,还可用于溶栓疗程监测和疗效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降解 D-二聚体 血液检验
下载PDF
“D-二聚体检测”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05
5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27-836,共10页
D-二聚体(D-dimer)检测的急诊临床应用可分成两大部分:①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相关的疾病如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
关键词 D-二聚体 临床应用 急诊 检测 PULMONARY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专家 急性肺栓塞
原文传递
继续教育园地(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第2讲 )——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90
6
作者 王鸿利 王学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1-173,共3页
关键词 D-二聚体 交联纤维蛋白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临床应用 检测方法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8
7
作者 肖文 李仓霞 +1 位作者 薛海龙 贾秀丽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白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f脑梗死组)、同期单纯颈动脉粥样硬化而无脑梗死患者60例(颈动脉粥样...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白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f脑梗死组)、同期单纯颈动脉粥样硬化而无脑梗死患者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健康体检者80例(正常对照组1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D-二聚体含量,全自动血凝仪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nVIT)值。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颈动脉IMT值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进展性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升高,脑梗死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426,P=0.006;r=0.535,P=0.001)。结论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二者做为急时相反应物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提示,相对于高凝状态,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慢性炎症反应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与血小板聚集率和D-二聚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0
8
作者 周熙琳 梁辉 黄洁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9-462,46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各项参数与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D-二聚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度急性脑梗死组(n=41)、中度急性脑梗死组(n=35)和重度急性脑梗死组(n=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各项参数与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D-二聚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度急性脑梗死组(n=41)、中度急性脑梗死组(n=35)和重度急性脑梗死组(n=26);并以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TEG参数(包括R值、K值、α角、MA值、CI值)、PAgT和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R值和K值明显缩短,α角、MA值和CI值明显增大,D-二聚体和PAg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度和轻度脑梗死组比较,重度脑梗死组患者的TEG参数、D-二聚体及PAg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脑梗死组比较,中度脑梗死组TEG参数和PAgT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二聚体和PAgT水平与α角、MA值、CI值呈显著正相关,与R值和K值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TEG参数与D-二聚体和PAgT水平存在较强的相关性,TEG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价以及高凝状态监测中均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聚集率 D-二聚体
下载PDF
快速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4
9
作者 郭雪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0年第1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D-二聚体
下载PDF
炎症反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及其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74
10
作者 李雪英 胡苏萍 +2 位作者 陈国忠 胡红玲 赵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及其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收集COPD患者80例,根据心脏超声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以PASP 40 mm Hg为界将患者分为COPD伴肺动脉高压组和COPD无肺动脉高压组两组(每组40例),检测...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及其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收集COPD患者80例,根据心脏超声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以PASP 40 mm Hg为界将患者分为COPD伴肺动脉高压组和COPD无肺动脉高压组两组(每组40例),检测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钠肽(BN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比较两组各项检测的差异,分析炎性因子与肺动脉压、D-D的相关性以及肺动脉高压、高凝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肺动脉高压组血清CRP、IL-6、IL-8、TNF-α、D-D、FIB、BNP水平高于无肺动脉高压组(P均<0.05)。偏相关性分析显示,CRP、IL-6、IL-8水平与PASP呈正相关,Pa O2与PASP呈负相关(r分别为0.387、0.611、0.412、-0.576,P均<0.05),CRP水平与D-D呈正相关(r=0.379,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CRP、IL-8、TNF-α为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Pa O2为其保护因素;CRP、IL-6为血液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结论炎症反应及其炎症因子对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及其血液高凝状态形成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FIB)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组合对急诊脓毒症和重度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4
11
作者 赵永祯 李春盛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3-158,共6页
目的 探讨一种生物标志物组合对脓毒症和重度脓毒症患者的诊断能力.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652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于入院时即检测降钙素原(PC... 目的 探讨一种生物标志物组合对脓毒症和重度脓毒症患者的诊断能力.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652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于入院时即检测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B型脑钠肽(BNP)、白细胞计数(WBC)、杆状核中性粒细胞比例和血小板计数(PLT)等生物标志物.根据脓毒症诊断将所有患者分为脓毒症组(452例)和非脓毒症组(200例);根据脓毒症严重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重度脓毒症组(包括脓毒性休克,190例)和非重度脓毒症组(462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诊断脓毒症和重度脓毒症的独立因素,并组建生物标志物最佳组合.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生物标志物组合和各生物标志物单独使用时的诊断能力.结果 PCT、IL-6和D-二聚体既是诊断脓毒症也是诊断重度脓毒症的独立预测因素.将这3种生物标志物组合用于诊断脓毒症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6,高于PCT、IL-6和D-二聚体单独使用时的AUC(分别为0.803、0.770和0.737);且标志物组合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也均比单独使用时得到提高(标志物组合分别为81.2%、81.0%、90.6%和65.6%,PCT分别为75.2%、80.0%、89.5%、58.8%,IL-6分别为81.0%、61.0%、82.4%、58.7%,D-二聚体分别为79.9%、59.0%、81.5%、56.5%).3种生物标志物组合用于诊断重度脓毒症的AUC为0.815,优于PCT、IL-6和D-二聚体单独使用时的0.758、0.740和0.704;且标志物组合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也均比单独使用时得到提高(标志物组合分别为81.6%、73.6%、56.0%和90.6%,PCT分别为79.5%、65.0%、48.2%、88.5%,IL-6分别为65.8%、70.6%、47.9%、83.4%,D-二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脓毒症 严重脓毒症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D-二聚体 诊断
原文传递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规律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72
12
作者 付亚辉 王鹏飞 +7 位作者 王宝辉 田丁 杨娜 刘萍 冯尚华 王虎 李明 张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68-672,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规律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2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82例,女142例;年龄为65~93岁,平均77.4岁;股骨颈骨折96例...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规律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2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82例,女142例;年龄为65~93岁,平均77.4岁;股骨颈骨折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28例。关节置换101例,内固定123例。分别于入院时、术前1d、术后1d、术后3d、术后5d测定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于术前及术后进行双下肢静脉B超检查。结果本组患者经B超检查,术前发生DVT64例(28.6%),主要集中于伤后3~6d;血栓类型:远端血栓53例(82.8%),混合血栓11例(17.2%)。术后发生DVT118例(52.7%),主要集中于术后3d内;血栓类型:远端血栓105例(89.0%),近端血栓1例(0.8%),混合血栓12例(10.2%)。本组患者人院时、术前1d、术后1d、术后3d、术后5d血浆D-二聚体浓度平均分别为(11.88±13.42)、(9.29±10.99)、(10.25±9.04)、(7.93±7.04)、(7.00±6.5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48,P=0.012);入院时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术前1d、术后3d、术后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569。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发生率高,以远端血栓为主。围手术期DVT多发生于伤后3~6d及术后3d内。入院时及术后1d患者D-二聚体浓度较高。D-二聚体检查在髋部骨折患者DVT筛查中意义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老年人
原文传递
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及双下肢静脉彩超诊断老年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8
13
作者 杨松杰 张清旭 +2 位作者 吴晓滨 陈绪彪 邱雪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930-293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检测及双下肢静脉彩超诊断老年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下肢骨折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根据下肢CT静脉造影(CTV)结果确诊为DVT的患者12例作为观察组,另将8...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检测及双下肢静脉彩超诊断老年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下肢骨折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根据下肢CT静脉造影(CTV)结果确诊为DVT的患者12例作为观察组,另将82例未发生DVT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 d检测患者的Fib及D-D水平,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测,记录两组出现血流缓滞的患者比率。结果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测显示,观察组的血流缓滞率4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9,P=0.005)。两组术前血浆Fib、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对照组血浆Fib、D-D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血浆Fib、D-D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显著高于Fib、D-D单独检测(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并发DVT患者血浆Fib、D-D水平存在异常升高,二者联合检测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血浆Fib、D-D水平及双下肢静脉彩超对老年下肢骨折并发DVT患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双下肢静脉彩超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D-二聚体临床应用及标准化分析进展 被引量:68
14
作者 门剑龙 任静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93-797,共5页
在凝血级联反应过程的后期,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经凝血因子XⅢa交联和钙离子作用后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凝块(血栓),并引发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继发性功能亢进。在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的过程中可产生D-二聚体,因此D-二聚体水平的... 在凝血级联反应过程的后期,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经凝血因子XⅢa交联和钙离子作用后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凝块(血栓),并引发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继发性功能亢进。在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的过程中可产生D-二聚体,因此D-二聚体水平的增高提示机体内存在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临床应用 继发性纤溶亢进 标准化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凝血因子XⅢ 交联纤维蛋白 可溶性纤维蛋白
原文传递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58
15
作者 赵春起 王维亮 +1 位作者 黄德祥 黄莚庭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32-533,共2页
目的评估测定血浆D 二聚体 (D dimer)含量在诊断急、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 (GIA)检测 12 1例经连续多普勒超声和B 型超声证实为下肢DVT患者血浆D 二聚体的含量 (正常值≤ 0 5mg L)。 结果... 目的评估测定血浆D 二聚体 (D dimer)含量在诊断急、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 (GIA)检测 12 1例经连续多普勒超声和B 型超声证实为下肢DVT患者血浆D 二聚体的含量 (正常值≤ 0 5mg L)。 结果急性和慢性DVT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88 0 % (6 6 75 )和 34 8% (16 4 6 )。急性DVT组和慢性DVT组血浆D 二聚体含量分别为 (2 4± 2 2 )mg L和 (0 8± 1 3)mg L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GIA方法准确、简单、快速、无损伤 ,可用于DVT急性期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浆 D-二聚体 含量测定 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 诊断
原文传递
凝血功能4项、FDP、D-Dimer检测在诊断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6
16
作者 杨军 李彬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384-2385,2388,共3页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4项、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检测在产后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46例产后出血(出血量大于或等于500mL)孕妇作为产后出血组,另外50例出血量正常(出血量小于500mL)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Sysm...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4项、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检测在产后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46例产后出血(出血量大于或等于500mL)孕妇作为产后出血组,另外50例出血量正常(出血量小于500mL)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Beckman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此两组产前产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4项指标和D-Dimer、FDP的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组凝血功能4项及D-Dimer,FDP检测值异常率产前及产后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组PT、APTT、D-Dimer、FDP在产前及产后两个时期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组PT、APTT、D-Dimer、FDP产后高于产前(P<0.01),但是FIB产后低于产前(P<0.05),TT产前、产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积极对孕产妇进行产前凝血功能4项、FDP、D-Dimer检测有助于提前预防产后大出血的发生及降低孕妇产后出血的病死率,产前和产后血浆FDP、DDimer水平变化对产后出血更具有临床预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4项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D-二聚体 产后出血
下载PDF
血清Lp-PLA2、hs-CRP和D-二聚体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中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63
17
作者 李明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15-1217,122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住院部冠心病患者136例(AMI组46例,SAP组38例,UAP组52例)作为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135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住院部冠心病患者136例(AMI组46例,SAP组38例,UAP组52例)作为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1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动力学方法检测血清Lp-PLA2,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和D-二聚体,采用Gensini积分评估冠脉病变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SAP组和UAP组,其中UAP组患者均明显高于SAP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清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明显低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Ⅳ级患者,其中心功能Ⅲ级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心功能Ⅳ级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比较发现,轻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Lp-PLA2、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低于中、高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且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上述指标亦明显低于高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42,0.651,0.608,P<0.05)。结论血清Lp-PLA2、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在评估冠脉病变程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PLA2 D-二聚体 冠心病 冠脉病变
下载PDF
三种血浆D-二聚体检测方法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9
18
作者 王建中 蒋栋 +2 位作者 吴振茹 袁家颖 王淑娟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CSCD 1997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评价三种检测血浆D-二聚体方法诊断血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胶乳凝集试验(L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GIA)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比较其结果。结果三种检测血浆D-二聚体... 目的评价三种检测血浆D-二聚体方法诊断血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胶乳凝集试验(L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GIA)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比较其结果。结果三种检测血浆D-二聚体方法对血栓性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均大于90%,LAT、ELISA和GIA在正常人中的假阳性率分别为23.33%、10.87%、6.06%。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同时检测可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达100%。结论当临界值(cut-of值)不同时,三种方法在正常人中的假阳性率和对血栓性疾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有差别。GIA具有ELISA的定量和LAT的简便、快速的优点,非常适合于临床对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聚体 血栓性疾病 ELISA
原文传递
胜红蓟化感作用研究 Ⅸ.主要化感物质在土壤中的转化 被引量:45
19
作者 孔垂华 徐效华 +2 位作者 陈建军 胡飞 谭中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189-1195,共7页
在田间条件下 ,胜红蓟挥发油能抑制花生的出苗和生长发育。进一步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研究证实 :胜红蓟挥发油中的主要化感物质胜红蓟素在土壤中的转化与土壤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水平显著相关。在高有机质和营养元素水平的土壤中 ,胜... 在田间条件下 ,胜红蓟挥发油能抑制花生的出苗和生长发育。进一步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研究证实 :胜红蓟挥发油中的主要化感物质胜红蓟素在土壤中的转化与土壤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水平显著相关。在高有机质和营养元素水平的土壤中 ,胜红蓟素先聚合形成二聚体 ,2 6d后又解聚成胜红蓟素 ,然后逐步降解成苯甲酸类 ,2 -甲基丙酸和乙酸等小分子。而在低有机质和营养元素水平的土壤中 ,胜红蓟素不经过二聚化过程 ,而是直接降解成小分子。经液质 (LC/MS)和核磁共振 (NMR)等技术分离鉴定了胜红蓟素二聚体的结构。生物测定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红蓟 化感作用 化感物质 土壤 转化 挥发油 二聚体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在不同肺部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1
20
作者 叶晓芳 刘双 杨京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在常见肺部疾病中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36例住院治疗的肺炎、结核性胸膜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及肺癌患者的血浆D-dimer水平进行测定,分析比较血浆D-dimer水平的差异性。结果:肺炎...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在常见肺部疾病中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36例住院治疗的肺炎、结核性胸膜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及肺癌患者的血浆D-dimer水平进行测定,分析比较血浆D-dimer水平的差异性。结果:肺炎、结核性胸膜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及肺癌组的血浆D-dime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血浆D-dimer水平低于结核性胸膜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胸膜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组间血浆D-dime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D-dimer水平升高,与结核性胸膜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组血浆D-dime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结核性胸膜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及肺癌都可引起凝血机制的异常,引起血浆D-dimer水平的升高,但在急性肺栓塞中最为明显。血浆D-dimer水平的升高不是诊断急性肺栓塞的特异性指标,其临床价值在于阴性排除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肺栓塞 肺部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