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象征手法与女性人物命运的揭示——劳伦斯的《虹》与威廉姆斯的《欲望号街车》之比较 |
李明明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4
|
|
2
|
从儒家的中庸之道看劳伦斯的生态观 |
陈婷婷
彭家海
|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
2009 |
4
|
|
3
|
分裂·寻求联系·超越——D.H.劳伦斯的诗歌解析 |
廖素云
|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4
|
论D·H·劳伦斯的诗歌创作 |
张英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5
|
同工异曲的悲歌——《菊花的幽香》与《薄奠》之比较 |
田鹰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2
|
|
6
|
劳伦斯的生态思想研究 |
万明科
|
《海外英语》
|
2010 |
2
|
|
7
|
从两性的和谐到社会的和谐——由《贩马者的女儿》看劳伦斯的创作主题 |
杨慧芳
宣军磊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07 |
2
|
|
8
|
心灵故乡的思念与重返故园忧伤中的生命呼唤——D.H.劳伦斯《还乡》中的“乡情”解读与反思 |
张秀芝
|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9
|
极端科学理性工具的否定与社会生态失衡中的抗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解读 |
张秀芝
|
《唐都学刊》
|
2011 |
0 |
|
10
|
劳伦斯短篇小说《母与女》中“女巫”的原型 |
田鹰
舒云童
|
《滨州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1
|
《意大利的黄昏》叙述者的特点分析 |
刘畅
陈大明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2
|
劳伦斯散文:关于现代文明、自然、人性的思考 |
李江山
|
《惠州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3
|
从灵与肉的分离走向灵与肉的结合——评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 |
孙胜忠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0 |
10
|
|
14
|
从拉格比到大林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女性与自然分离与结合的主题 |
谢鹏
|
《温州大学学报》
|
2004 |
7
|
|
15
|
菊花祭——从《菊花的幽香》看劳伦斯作品中工业文明与人性的对立 |
肖丽君
|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3 |
8
|
|
16
|
男权重压下的悲苦女性——《儿子与情人》的女性主义解读 |
蔡立颖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9
|
|
17
|
《玫瑰园中的影子》:时代桎梏下的婚姻悲剧 |
徐密娥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7 |
6
|
|
18
|
从《白孔雀》对自然的描写看劳伦斯的生态思想 |
庄文泉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7
|
|
19
|
浅析D.H.劳伦斯的自然观 |
涂艳蓉
秦志勇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 |
4
|
|
20
|
论劳伦斯的绘画本体观及其伦理愿景 |
白雪花
|
《国外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