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旭东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7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疑似DVT患者进行血浆DD和FIB检测,并计算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值),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疑似DVT患者进行血浆DD和FIB检测,并计算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值),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DVT组血浆DD、FIB及D/F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VT组与非DVT组比较,DVT组DD、FIB和D/F值明显高于非DVT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D/F值、DD、FIB对诊断DVT的敏感度分别为98%、94%、85%,D/F值在诊断DVT中较单独应用DD或FIB有较高的敏感度。结论检测血浆DD、FIB及D/F比值可提高DVT临床诊断的特异性,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D f比值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冬季东海及南海北部海域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磊 林丽贞 +1 位作者 谢聿原 黄邦钦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6,共8页
采用14C与15 N核素示踪方法,于2008年12月—2009年1月对东海和南海北部海域的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环境制约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叶绿素a质量浓度在空间分布上呈近岸高、外海低,表层高、真光... 采用14C与15 N核素示踪方法,于2008年12月—2009年1月对东海和南海北部海域的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环境制约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叶绿素a质量浓度在空间分布上呈近岸高、外海低,表层高、真光层底部低的分布趋势。东海海域的积分初级生产力(IPP)和积分新生产力(INP)均低于南海北部海域,f比值为东海海域>南海北部海域,东海海域新生产力(NP)对初级生产力(PP)的贡献大于南海北部海域。浮游植物对氨盐的吸收速率(ρNH4)显著大于对硝酸盐的吸收速率(ρNO3)(P<0.05)。水柱平均新生产力与环境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盐是影响冬季调查海域新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温度和盐度为次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生产力 新生产力 f比值 东海 南海北部
下载PDF
D-二聚体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比值测定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唐晓洪 来青伟 +4 位作者 胡朋 李青云 李昕昱 袁蕊 樊红彬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858-860,共3页
目的:检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的水平,探讨D-D/Fg( D/F)比值在CV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3例CVST患者,所有患者均行Fg测定,其中19例患者同时测... 目的:检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的水平,探讨D-D/Fg( D/F)比值在CV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3例CVST患者,所有患者均行Fg测定,其中19例患者同时测定D-D并计算D/F值。门诊健康体检者2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CVST组F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ST组D/F比值及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D诊断CVST的灵敏度(Se)为94.7%,特异度(Sp)为95.7%,D/F比值诊断CVST的Se为94.7%,Sp为100%。结论血浆D/F比值及D-D水平可以作为筛查诊断CVST快捷的实验室指标,其中D/F比值诊断CVST更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D/f比值 颅内静脉窦血栓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的肌肉紧张型发声障碍自动诊断研究
4
作者 方强 《中国语音学报》 2022年第1期178-187,共10页
肌肉紧张型发声障碍(MTD)是一种常见的发声障碍。这种类型的发声障碍在歌唱演员、教师及精神焦虑的人群中比较多见。这类患者的声带一般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发声时喉部肌肉紧张。临床实践中,医生主要通过问诊、内窥镜检查、嗓音粗... 肌肉紧张型发声障碍(MTD)是一种常见的发声障碍。这种类型的发声障碍在歌唱演员、教师及精神焦虑的人群中比较多见。这类患者的声带一般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发声时喉部肌肉紧张。临床实践中,医生主要通过问诊、内窥镜检查、嗓音粗糙度评分、触诊等手段对患者的嗓音情况进行评估。可以看出,以上常规手段的诊断结果大多基于医生的主观判断,缺乏客观、定量的判断依据,严重依赖于医生的个人经验。因此,寻找客观、定量的参数,辅助MTD的诊断,减少MTD的误诊和漏诊,变得十分必要。前人的研究比较过MTD患者和正常人发声过程中声学、肌电及呼吸特征的差异。本研究我们主要考察运用表面肌电信号对MTD进行自动诊断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回顾了前人在MTD患者肌电信号方面的工作。一部分学者的研究认为MTD患者的肌电活动水平与正常人的肌电活动水平有显著差异[6,14];一部分学者的研究认为MTD患者的肌电活动水平与正常人的肌电活动水平没有显著差异[7,17];还有部分学者发现MTD患者不同肌肉肌电信号的相干性与正常人之间有显著差异。我们可以看出,前人的研究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结果。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1)大部分研究调查的人数较少(一般不多于20个实验被试),导致结果不稳定;(2)大部分研究只考察了肌电活动水平这一单独参数,可能MTD患者与正常人肌电特征存在差异,但差异并不是在肌电活动水平这一特征维度上;(3)考察的任务比较单一,MTD患者与正常人肌电特征的差异在前人考察的任务中不明显或不稳定。针对以上问题,在本研究中,我们收集了47名MTD患者和22名正常人在14个不同任务(8个言语任务和6个非言语任务),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环甲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等5个肌群左右两侧部分的肌电信号。我们对肌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f比值 肌肉紧张型发声障碍 K近邻 分类回归树 支持向量机 逻辑回归
原文传递
中国2010年总和生育率的再估计 被引量:64
5
作者 陈卫 杨胜慧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4,共9页
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再度得到了极低生育率,引发了很多研究的重新估计和讨论,似乎重复着lO年前的争论。直接使用人口普查数据、使用调整的人口普查数据、使用其他来源的数据的研究得到的估计结果依然存在较大差异。文章使用人口... 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再度得到了极低生育率,引发了很多研究的重新估计和讨论,似乎重复着lO年前的争论。直接使用人口普查数据、使用调整的人口普查数据、使用其他来源的数据的研究得到的估计结果依然存在较大差异。文章使用人口普查中提供的两项生育数据,即妇女的曾生子女数和普查前一年的生育状况数据,应用Brass提出的生育率间接估计P/F比值方法,对中国2010年的总和生育率进行了间接估计,得到的结果为1.66。对于P/F比值,在20~24岁至35~39岁年龄组上都保持着较为平稳一致的值,即为1.4左右。这表明在过去的15年里,中国的生育水平一直变化平稳,没有出现进一步的下降趋势。文章还对使用这种间接估计方法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和生育率 曾生子女数 P/f比值 生育率间接估计
原文传递
中国生育水平的间接估计 被引量:8
6
作者 姜全保 刘雪昭 杨淑彩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52,共10页
中国的生育水平存在争议。使用普查和调查数据,采用四种间接估计方法,估计了中国的生育水平。研究发现,变量-r方法得到1990—2010年的总和生育率在1.5—1.6,低于1.7。单次普查数据的P/F比值方法估计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总和生育率... 中国的生育水平存在争议。使用普查和调查数据,采用四种间接估计方法,估计了中国的生育水平。研究发现,变量-r方法得到1990—2010年的总和生育率在1.5—1.6,低于1.7。单次普查数据的P/F比值方法估计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2.29、1.43和1.50,而两次普查数据的P/F方法估算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间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35和1.32,低于普遍认为的1.5左右的水平。逆存活分析方法推算的数据显示,1982年、1990年和2000年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2.95、2.63和1.54,分别比历次普查公布的数据高出0.3左右。预测模拟方法显示,2000—2010年总和生育率在1.5—1.6之间波动,2010年之后基本在1.5之下。考虑到2018年和2019年出生人口数量分别为1523万和1465万,总和生育率已经降低到1.5以下。考虑到长期低生育水平对于人口发展的影响,中国需要认真审视当前的人口形势和政策,及时调整政策以达到人口社会长期可持续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r方法 P/f比值 逆存活分析 预测模拟 总和生育率
下载PDF
角膜B/F比值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的影响
7
作者 李鸿钰 宋慧 《眼科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814-821,共8页
目的:分析角膜后前表面曲率半径比值(B/F比值)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误差的关系,探讨B/F比值对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屈光力计算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1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白内障中心就诊,并拟... 目的:分析角膜后前表面曲率半径比值(B/F比值)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误差的关系,探讨B/F比值对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屈光力计算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1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白内障中心就诊,并拟行单眼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共197例(197眼),术前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患者眼前节生物参数,并以B/F比值下限25%、上限25%为界将患者分为下25%组、25%~75%组、上25%组。术后3个月应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评估患者术后屈光状态,并计算患者术后屈光误差(postoperative refractive error,PE),比较三组平均屈光误差(mean refractive error,M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中位数绝对误差(median absolute error,MedAE)以及屈光误差在±0.25、±0.50、±0.75、±1.00、>±1.00 D范围内百分比差异。结果:B/F比值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误差呈中度相关(r=−0.445,P<0.001)。随着B/F比值增大,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由远视向近视漂移,术后3个月MAE、MedAE分别为0.55 D、0.46 D。屈光误差在±0.25、±0.50、±0.75、±1.00、>±1.00 D范围的百分比分别为29.4%、52.8%、71.6%、87.6%、12.7%。根据正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人群B/F比值优化得到的矫正角膜折射指数计算角膜曲率后,MAE、MedAE分别为0.51、0.43 D,均低于矫正前(P<0.05)。结论:B/F比值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状态有影响。随着B/F比值的增加,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由远视逐渐向近视漂移,且B/F比值越偏离正常平均值,患者的屈光误差绝对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角膜B/f比值 IOL度数计算 屈光误差 PENTACAM
下载PDF
土壤肥力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旭东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Z09期13-16,共4页
关键词 土壤肥力 土壤培肥 H/f比值
下载PDF
F/T比值在前列腺癌筛选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马云波 李仁寿 +2 位作者 孙茸 孙瑞利 赵守国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2年第4期159-160,共2页
目的 :评价F/T比值在前列腺癌筛选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直肠指检、B超、PSA、PSA密度(PSAD)、F/T比值对 389例行健康体检的 5 0岁以上男性进行前列腺癌筛选 ,并对各项方法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 :共检出前列腺癌 15例 ... 目的 :评价F/T比值在前列腺癌筛选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直肠指检、B超、PSA、PSA密度(PSAD)、F/T比值对 389例行健康体检的 5 0岁以上男性进行前列腺癌筛选 ,并对各项方法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 :共检出前列腺癌 15例 ,其中F/T比值在敏感性不降低的情况下 ,其特异性明显优于PSA和PSAD ,特别是在PSA的诊断灰区能很好地将良、恶性病变区分开来 ,使将近 5 0 %的可疑患者免受活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比值 前列腺癌 筛选 前列腺特异抗原 f/T比值
下载PDF
PSA与年龄及前列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龙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1期78-79,共2页
目的 研究正常成年男性血清PSA随年龄变化的意义。方法 检测不同年龄段 696例正常男性血清总PSA(T -PSA)、游离PSA(F -PSA)浓度 ,计算F T比值与 15 4例良性前列腺疾病患者和 69例前列腺癌患者比较。结果 正常成年男性年龄与血清中T -... 目的 研究正常成年男性血清PSA随年龄变化的意义。方法 检测不同年龄段 696例正常男性血清总PSA(T -PSA)、游离PSA(F -PSA)浓度 ,计算F T比值与 15 4例良性前列腺疾病患者和 69例前列腺癌患者比较。结果 正常成年男性年龄与血清中T -PSA、F -PSA显著相关 (P <0 .0 1) ,有随年龄而增加的趋势 ,F T比值与年龄无相关性 (P >0 .0 5 )。各年龄段间差异显著 (P <0 .0 1) ;F T比值各年龄段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15 4例良性前列腺疾病患者T -PSA、F -PSA及F T比值分别为 (8.80± 16.16)ug L ,(1.67± 2 .82 )ug L ,(0 .2 1± 0 .0 6) ;69例前列腺癌患者T -PSA、F -PSA分别为 (13 6.0 9± 198.0 2 )ug L ,(13 .74± 2 4.11)ug L ,明显高于正常男性 (P <0 .0 1) ,F T比值为 (0 .11± 0 .0 3 ) ,明显低于正常男性 (P <0 .0 1)。结论 应用特定年龄范围联合检测T -PSA、F -PSA及F T比值 ,可提高前列腺疾病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比值 f-PSA 前列腺疾病 年龄 正常男性 患者 成年男性 良性 前列腺癌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倪浩东 唐庆生 +3 位作者 奚鹏山 周训荣 夏安乐 杭永贵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2期235-236,共2页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为4.0~10.0ng·mL-1时,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T比值)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8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T-PSA及游离PSA(F-P...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为4.0~10.0ng·mL-1时,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T比值)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8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T-PSA及游离PSA(F-PSA)值,对T-PSA为4.0~10.0ng·mL-1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进行随访。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T-PSA为4.0~10.0ng·mL-1时F/T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在T-PSA为4.0~10.0ng·mL-1时,BPH组与PCa组的F/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3,P=0.397>0.05)。结论:在T-PSA为4.0~10.0ng·mL-1时,BPH组和前列腺癌组的T-PSA无显著差异(P>0.05),F/T比值也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比值 前列腺穿刺活检 前列腺癌
下载PDF
F-PSA和F/T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灰色带”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伟刚 赖建生 +1 位作者 林津 许胜利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33-34,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 T- PSA)在前列腺癌“诊断灰色带”( 4 .0~ 1 0 .0μg/L范围内 ) ,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 F- PSA)和 F- PSA与 T- PSA比值 ( F/T值 )诊断前列腺癌 ( P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血清 T- PSA在 4.0... 目的 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 T- PSA)在前列腺癌“诊断灰色带”( 4 .0~ 1 0 .0μg/L范围内 ) ,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 F- PSA)和 F- PSA与 T- PSA比值 ( F/T值 )诊断前列腺癌 ( P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血清 T- PSA在 4.0~ 1 0 .0 μg/L范围内的 46例前列腺癌 ( PCa)患者和 8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 BPH)患者 ,检测血清 F- PSA,计算 F/T比值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T- PSA 4.0~ 1 0 .0μg/L范围内 ,各组间 T- PSA和 F- PSA浓度差异不显著 ( P>0 .0 5 ) ,F/T比值差异显著 ( P<0 .0 1 ) ,PCa患者F/T值明显低于 BPH患者和正常健康者 ,以 F/T值 <0 .1 6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临界值 ,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分别为 85 .6% ,89.1 % ,81 .2 % ,91 .0 %。结论 对 T- PSA处于诊断灰色带( 4 .0~ 1 0 .0μg/L范围 )的良性和恶性前列腺疾病患者 ,同时检测血清 F- PSA,并应用 F/T比值 ,可有效提高前列腺疾病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有利于对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抗原 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f/T比值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下载PDF
血清F-PSA/T-PSA检测在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白安平 李启忠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诊断灰区内血清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比值,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4.0~10.0μg/mL的35例前列腺癌患者和4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检测血... 目的:探讨诊断灰区内血清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比值,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4.0~10.0μg/mL的35例前列腺癌患者和4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检测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AS,计算F/T比值。结果:T—PSA在4.0~10.0μg/mL,组间T-PSA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T)PSA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腺癌惠者F/T比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0.05)。结论:应用F/T比值〈0.15为鉴别点,提高了对前列腺癌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尤其T—PSA在4.0~10.0μg/mL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增生 f/T比值
下载PDF
血清T-PSA、F-PSA水平和F/T比值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跃进 李登清 +1 位作者 谭湘芳 方勇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344-34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T-PSA、F-PSA水平和F/T比值与前列腺癌(PCa)病理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前列腺手术前检测血清T-PSA、F-PSA水平和F/T比值,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63例。根据苏木素-伊红切片中肿瘤的组织学形态进行病理分级。采... 目的探讨血清T-PSA、F-PSA水平和F/T比值与前列腺癌(PCa)病理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前列腺手术前检测血清T-PSA、F-PSA水平和F/T比值,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63例。根据苏木素-伊红切片中肿瘤的组织学形态进行病理分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T-PSA、F-PSA水平和F/T比值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血清T-PSA、F-PSA水平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血清T/F比值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呈负相关。结论血清T-PSA、F-PSA水平和F/T比值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间的相关性可能协助判断前列腺癌分级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癌 病理分级 相关性 血清 T—PSA f—PSA f/T比值
下载PDF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检测总PSA和游离PSA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宁 沈菁 +2 位作者 伍严安 陈雯 王颖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 了解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 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 PSA) 以及两者的比值(F/T), 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 和前列腺癌(PCa) 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技术,测定BPH和PCa组患者的血清T PSA、F PSA, 并计... 目的 了解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 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 PSA) 以及两者的比值(F/T), 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 和前列腺癌(PCa) 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技术,测定BPH和PCa组患者的血清T PSA、F PSA, 并计算F/T比值。结果 PCa、BPH组与正常对照组有着显著差异; 在诊断灰区(T PSA为2μg/L^20μg/L) 的74 例患者中BPH 52 例, T PSA为(8 04±4 62) μg/L, F PSA为(1 37±0 94) μg/L, F/T为(19 17±7 01)%; PCa 22 例, T PSA为(10 10±4 31) μg/L, F PSA为(0 86±0 61) μg/L, F/T 为(8 30±3 88)%。从统计上看, PCa 组F/T 比值与BPH 组有显著性差异; 在对BPH、PCa两组总有效率的估计中, F/T比值为15%总有效率为最大。结论 对T PSA为2μg/L^20μg/L时,运用F/T比值对于鉴别BPH和PCa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 游离PSA 应用评价 总PSA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T比值 T-PSA f-PSA 检测 总有效率 PCa 正常对照组 显著性差异 诊断价值 前列腺癌 分析技术 fPSA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游离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艳琴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478-479,共2页
目的观察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f-PSA(游离前列腺抗原)/t-PSA比值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182例非连续性病例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其中63例为正常,77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2例为前列腺癌(PCa)。用... 目的观察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f-PSA(游离前列腺抗原)/t-PSA比值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182例非连续性病例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其中63例为正常,77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2例为前列腺癌(PCa)。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测定它们的t-PSA、f-PSA,并计算f/t比值。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t-PSA值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与健康对照组(P<0.01),而f/t比值前列腺癌组显著低于这两组(P<0.01)。BPH与健康对照组,f/t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检测f/t比值能提高PCa诊断的特异性。结论在BPH和PCa的鉴别诊断中,f/t比值作为t-PSA的辅助指标,保持了原有高敏感性的同时,能显著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T比值 前列腺癌
下载PDF
血清F/T比值对诊断前列腺癌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韦平宣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6-817,共2页
关键词 f/T比值 前列腺癌 早期诊断 诊断价值 血清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PSA 肿瘤特异性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成元(综述) 朱家安(审校)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5期266-267,共2页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于1979年由Wang首先从前列腺组织中分离提纯出.Papsidero最早报告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中PSA明显升高,为Pca的无创性诊断方法的出现带来了希望.PSA为前列腺组织特异性,而非前列腺癌特异性,影响PSA检测的因素...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于1979年由Wang首先从前列腺组织中分离提纯出.Papsidero最早报告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中PSA明显升高,为Pca的无创性诊断方法的出现带来了希望.PSA为前列腺组织特异性,而非前列腺癌特异性,影响PSA检测的因素甚多.1993年Christensson等提出了游离PSA(F-PSA)与总PSA(F-PSA)之比的概念(F/T比值),大大提高了PSA对于Pca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抗原 临床应用价值 影响因素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非前列腺癌 前列腺组织 组织特异性 f/T比值
下载PDF
上海市BPH人群中PSA的年龄特异性分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杭永贵 孙晓文 +4 位作者 施云峰 夏术阶 朱轶勇 鲁军 凡杰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42-945,共4页
目的:建立上海市BPH人群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的各年龄段特异性的参考值范围。方法:收集2006年12月~2008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BPH及可疑前列腺癌的4 185例上海患者的血清T-PSA值及游离PSA(F-PSA)值。所有患者均... 目的:建立上海市BPH人群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的各年龄段特异性的参考值范围。方法:收集2006年12月~2008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BPH及可疑前列腺癌的4 185例上海患者的血清T-PSA值及游离PSA(F-PSA)值。所有患者均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B超检查及直肠指诊。采用单因素直线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T-PSA、F-PSA及F/T比值与年龄的关系。结果:4 110例BPH患者血清T-PSA及F-PSA与年龄呈正相关(r=0.28,P<0.0001及r=0.28,P<0.0001),F/T比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05,P=0.0005);上海市人群T-PSA值的年龄特异性分布大致为:40~49岁者为0~2.2 ng/ml,50~59岁者为0~3.4 ng/ml,60~69岁者为0~5.5 ng/ml,70~79岁者为0~6.7 ng/ml,80~89岁者为0~8.4 ng/ml,90~99岁者为0~9.4 ng/ml。上海市BPH人群较北京市BPH人群各年龄段特异性T-PSA值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63,P=0.01);较西安市健康人群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42,P=0.04);较黑人社区人群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0.62,P=0.0085)。结论:上海市BPH患者血清T-PSA和F-PSA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而F/T比值与年龄呈负相关。血清T-PSA的年龄特异性分布有地区及种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SA f/T比值 良性前列腺增生 年龄因素
原文传递
F/T比值在乳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淑仙 马蕾 +1 位作者 冯惠清 张贺伟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2年第3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F/T)在女性乳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检测47例乳腺癌患者、34例乳腺良性增生患者和30例正常女性的血清FPSA、TPSA,并计算F/T比值,评...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F/T)在女性乳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检测47例乳腺癌患者、34例乳腺良性增生患者和30例正常女性的血清FPSA、TPSA,并计算F/T比值,评价其在女性乳腺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结果以F/T比值为0.15为判断上限时,其阳性诊断率为46.8%,明显高于TPSA和FPSA单测时的阳性诊断率。结论血清F/T比值在女性乳腺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法 f/T比值 PSA水平 预后评估 乳腺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