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尾砂絮凝沉降规律及其机理 被引量:115
1
作者 焦华喆 王洪江 +3 位作者 吴爱祥 吉学文 严庆文 李祥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2-707,共6页
以某矿全尾砂和聚丙烯酰胺(PAM)为实验原料进行静态絮凝沉降实验,研究给料浓度和絮凝剂单耗对尾矿最大沉降速度和静止沉降极限浓度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回归分析得出简易的沉降速度模型.将模型划分为六个阶段,包括紊流影响段、加速沉... 以某矿全尾砂和聚丙烯酰胺(PAM)为实验原料进行静态絮凝沉降实验,研究给料浓度和絮凝剂单耗对尾矿最大沉降速度和静止沉降极限浓度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回归分析得出简易的沉降速度模型.将模型划分为六个阶段,包括紊流影响段、加速沉降段、沉降末速段、干涉沉降区、压密沉降段和极限沉降段,并利用两相流理论、絮凝理论对其合理性进行阐述.实验结果证明:在单耗一定(20g.t-1)时,沉降速度与给料浓度负相关,极限浓度与给料浓度正相关;在给料质量分数20%时,单耗临界值为30g.t-1,极限浓度与单耗负相关.建议深锥浓密机给料质量分数20%,絮凝剂单耗20g.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砂 絮凝沉降 固液分离 速度模型
原文传递
网格层析成像速度建模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51
2
作者 李慧 成德安 金婧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12-16,202+4,共5页
本文应用网格层析成像技术优化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该方法可弥补传统的层析成像技术对垂向速度模型优化的缺陷,更适用于无法进行层位解释,划分速度界面的低信噪比地区的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对大庆油田实际地震资料速度模... 本文应用网格层析成像技术优化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该方法可弥补传统的层析成像技术对垂向速度模型优化的缺陷,更适用于无法进行层位解释,划分速度界面的低信噪比地区的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对大庆油田实际地震资料速度模型建立和叠前深度偏移的应用效果表明,利用网格层析优化后的速度模型精度较高,而且算法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速度模型 网格层析成像 低信噪比 最小二乘
下载PDF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6
3
作者 曹孟起 刘占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6-289,共4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性能PC机群的出现,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作为常规偏移成像处理手段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善构造复杂、速度横向变化不大地区地震资料成像效果的一种有效处理手段。目前普遍应用的叠前时间偏移技术主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性能PC机群的出现,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作为常规偏移成像处理手段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善构造复杂、速度横向变化不大地区地震资料成像效果的一种有效处理手段。目前普遍应用的叠前时间偏移技术主要包括基于波动方程积分解的Kirchhoff积分法和基于波动方程差分解的有限差分法。Kirchhoff积分法虽然计算精度较低,但速度分析快捷,运算效率高,适应能力强,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可明显提高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并可充分利用CRP道集进行AVO反演、叠前波阻抗反演及地震属性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时间偏移 叠后时间偏移 速度模型 复杂构造 均匀介质
下载PDF
微地震监测定位精度分析 被引量:38
4
作者 尹陈 刘鸿 +3 位作者 李亚林 巫芙蓉 何光明 陈春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00-807,共8页
随着非常规致密砂岩气、页岩气藏的开采开发,压裂技术在储层改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微地震监测技术是评价压裂施工效果的关键且即时的技术之一.根据微地震监测处理高精度地反演微震位置,从而预测压裂裂缝的发展趋势及区域,对压裂... 随着非常规致密砂岩气、页岩气藏的开采开发,压裂技术在储层改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微地震监测技术是评价压裂施工效果的关键且即时的技术之一.根据微地震监测处理高精度地反演微震位置,从而预测压裂裂缝的发展趋势及区域,对压裂施工效果进行跟踪及评判,同时也为后期油气藏的开采和开发提供技术指导.定位精度直接影响地下裂缝的分布特征,错误或精度不高的定位结果,必将导致对裂缝趋势的误判.文章结合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初至拾取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初至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同时结合地层岩石物理特性、射孔资料对速度模型的校正、速度各向异性、地层倾角、多段压裂等因素,分析了这些因素对精细速度模型及定位精度的影响.最后结合定位方法本身所存在的局限,探讨反演方法及方位角对定位精度的影响.通过理论及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初至误差、速度模型精度及定位方法对定位精度有着紧密关系,并将其归类为可控误差及系统误差,通过区别对待可控误差和系统误差,可最终为高精度微地震监测定位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定位精度 初至 速度模型 射孔 震源反演 方位角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方法分析 被引量:36
5
作者 马彦彦 李国发 +3 位作者 张星宇 田纳新 祝文亮 翟桐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7-693,3,共7页
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和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是实际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的两种主要速度建模方法。根据歧口凹陷典型地质模型及其正演模拟的地震波场,对两种速度建模方法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方法具有较高的稳... 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和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是实际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的两种主要速度建模方法。根据歧口凹陷典型地质模型及其正演模拟的地震波场,对两种速度建模方法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只能得到速度模型的低频分量;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方法可以获得速度场的高频分量,但受初始模型的影响较大,不容易收敛到实际速度模型。为此联合应用两种方法,即先利用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方法获得速度场的低频分量,再利用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方法获得速度场的高频分量,这样能够提高速度模型精度,改善叠前深度偏移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位层析 网格层析 速度模型 叠前深度偏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的地震波速模型 被引量:30
6
作者 杨文采 杨午阳 程振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77-489,共13页
大陆钻探区地震资料的解释正确与否取决于对该区确定地震波速模型,地震波速模型的确定是反射地震处理极为困难的问题.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提供了难得的深孔岩性、构造与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可以对结晶岩区地震资料时深转换的精度与地震波速... 大陆钻探区地震资料的解释正确与否取决于对该区确定地震波速模型,地震波速模型的确定是反射地震处理极为困难的问题.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提供了难得的深孔岩性、构造与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可以对结晶岩区地震资料时深转换的精度与地震波速模型的确定进行检验.本文介绍了科学钻探前根据地表资料建立波速模型的方法及钻探后由钻孔资料建立波速模型的方法.由地表资料建立的波速模型其精度分布是不均匀的,其波速反演的方差将随深度成正比地放大,在有钻孔时应尽量根据钻孔资料加以修正.由地球物理测井和岩芯的波速测试结果建立的波速模型结予波速估计值均匀的约束,说明由钻孔资料取得的波速模型可以有效地降低在深部的误差,提高地震反射与岩性变化和波阻抗合成的地震道之间的相关性.为检验波速模型,由测井资料与波速模型作出的合成地震道与反射地震剖面对比时还必须考虑到井孔的实际轨迹,否则对比相关性可能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科学钻探 反射地震 波速模型 时深转换 精度
下载PDF
基于无需测速的单纯形法微地震定位改进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健 高永涛 +2 位作者 谢玉玲 周喻 杨凯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36-1346,共11页
在综合分析传统单纯形法及目前微地震定位算法选用的各类速度模型及其相关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无需测速和反演的速度模型,并基于此对传统单纯形法进行微地震定位改进研究,结合不同速度模型、不同迭代算法在差异化速度误差和速度各向... 在综合分析传统单纯形法及目前微地震定位算法选用的各类速度模型及其相关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无需测速和反演的速度模型,并基于此对传统单纯形法进行微地震定位改进研究,结合不同速度模型、不同迭代算法在差异化速度误差和速度各向异性变化条件下的定位精度进行算例分析和工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无需测速和反演的速度模型能有效避免传统速度反演模型在速度反演过程中的方法误差和现场测速造成的测速误差,将其应用于传统单纯形法,不仅能有效避免传统单纯形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充分发挥单纯形法迭代易收敛的优势,且对于检波器阵列外的震源进行定位时相比其他迭代方法求解时定位精度显著提高,可为微地震定位领域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定位精度 速度模型 微地震 单纯形法
原文传递
水力压裂对速度场及微地震定位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晓林 张峰 +2 位作者 李向阳 黄旭日 陈双全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552-3560,共9页
水力压裂是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核心增产技术,微地震则广泛用于压裂分析、水驱前缘监测和储层描述.微地震反演过程中,用于反演的速度模型往往基于测井、地震或标定炮资料构建,忽略了压裂过程中裂缝及孔隙流体压力变化对地层速度的影响.... 水力压裂是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核心增产技术,微地震则广泛用于压裂分析、水驱前缘监测和储层描述.微地震反演过程中,用于反演的速度模型往往基于测井、地震或标定炮资料构建,忽略了压裂过程中裂缝及孔隙流体压力变化对地层速度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物质守恒、渗流理论和断裂力学模拟三维水力压裂过程,得到地下裂缝发育特征和孔隙压力分布.继而根据Coates-Schoenberg方法和裂缝柔量参数计算裂缝和孔隙压力对速度场的影响,得到压裂过程中的实时速度模型.最后利用三维射线追踪方法正演微地震走时和方位信息,并采用常规微地震定位方法反演震源位置及进行误差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检波器空间分布影响定位精度,常规方法的定位误差随射线路径在压裂带中传播距离增加而变大,且不同压裂阶段的多点反演法与单点极化法精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速度建模 射线追踪 微地震定位
下载PDF
长输天然气管道在线清管作业运行速度控制 被引量:22
9
作者 郭东升 闫青松 +1 位作者 徐麦玲 仇攀 《油气储运》 CAS 2013年第12期1330-1335,共6页
在长输天然气管道在线清管作业过程中,存在介质流速较高,清管器磨损量大及跟踪监控困难等问题,如果球速控制不当,将导致清管器卡堵或造成收球端设备损坏。结合山东省天然气管道有限责任公司济淄线输气管道在线清管作业实际情况,根据速... 在长输天然气管道在线清管作业过程中,存在介质流速较高,清管器磨损量大及跟踪监控困难等问题,如果球速控制不当,将导致清管器卡堵或造成收球端设备损坏。结合山东省天然气管道有限责任公司济淄线输气管道在线清管作业实际情况,根据速度模型计算分析,适时掌控清管器的运行状况,及时调整工艺设备参数,有效控制了清管器的运行速度。采用"二次收球"的作业方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调节清管器进入收球筒的运行速度,达到安全完成收球作业的目的。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瞬时气量变化规律的研究,以更加精确地控制清管器的运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清管器 速度模型 工艺参数
原文传递
层析静校正在黄土塬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20
10
作者 樊满仓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6-38,72+195+6,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地表面覆盖巨厚黄土,沟壑纵横,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可达400m,区内潜水面埋深大,通过小折射建立表层结构模型的难度较大,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突出。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层析静校正方法,利用它对地表适应性强、统计...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地表面覆盖巨厚黄土,沟壑纵横,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可达400m,区内潜水面埋深大,通过小折射建立表层结构模型的难度较大,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突出。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层析静校正方法,利用它对地表适应性强、统计性好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该区的长、短波长静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静校正 长波长静校正 速度模型 低降速带 初至
下载PDF
三维地震资料连片的一致性处理技术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志萍 徐辉 王惠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5-36,39,共3页
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是一套复杂而精细的数字处理工作。根据各区块三维地震资料的频率、相位、时差、信噪比等的特殊性和差异性,采用叠前能量一致性、相位一致性和振幅一致性处理方法,对能量、振幅、相位等有效地进行一致性补偿和校正... 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是一套复杂而精细的数字处理工作。根据各区块三维地震资料的频率、相位、时差、信噪比等的特殊性和差异性,采用叠前能量一致性、相位一致性和振幅一致性处理方法,对能量、振幅、相位等有效地进行一致性补偿和校正,使各区块资料在保持原有品质的前提下,既提高了信噪比和分辨率,又保证了资料整体拼接的一致性。应用该方法处理胜利桩海地区23块共1500km^2三维资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连片处理 地震资料 地震勘探 时差效应 一致性补偿 速度模型 数据处理 相位
下载PDF
初至波走时信息在复杂地区近地表速度反演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满树 方伍宝 +1 位作者 周腾 孙爱萍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1期72-75,共4页
在地表条件复杂的地区近地表速度横向变化十分剧烈 ,对静校正及偏移成像的结果影响很大。要提高成像质量 ,必须要有高精度的近地表速度。介绍了用初至波走时信息反演来确定复杂地区近地表速度的方法 ,并用模型测试了方法的有效性 ,最后... 在地表条件复杂的地区近地表速度横向变化十分剧烈 ,对静校正及偏移成像的结果影响很大。要提高成像质量 ,必须要有高精度的近地表速度。介绍了用初至波走时信息反演来确定复杂地区近地表速度的方法 ,并用模型测试了方法的有效性 ,最后分别用初至波走时信息反演法和常规方法建立了实测资料近地表速度结构 ,并基于这 2种速度生成了叠加剖面。对比显示 ,初至波走时信息反演法应用效果非常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速度 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 速度模型 浅层反射技术 地震信息 地震勘探技术
下载PDF
横向速度变化对构造成像影响的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郝守玲 赵群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1期49-54,共6页
塔河地区低幅度构造普遍发育,由于地层速度横向变化大,目的层埋藏深,局部构造难以落实,因此,加大了勘探风险。为此,利用物理模拟技术探讨了横向速度变化对构造成像的影响。建立了上覆变速层的背斜构造模型,并对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和偏移... 塔河地区低幅度构造普遍发育,由于地层速度横向变化大,目的层埋藏深,局部构造难以落实,因此,加大了勘探风险。为此,利用物理模拟技术探讨了横向速度变化对构造成像的影响。建立了上覆变速层的背斜构造模型,并对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和偏移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由于上覆变速层的影响,时间剖面上构造形态被改变,构造高点发生位移,常规时间偏移方法和常用的几种时深转换方法均不能得到正确的深度构造成像结果。利用物理模型建立了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的深度域层速度模型,对物理模拟数据进行了深度偏移处理,在深度偏移剖面上,原始地层和构造的几何形态基本得到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型 速度横向变化 低幅度构造 时深转换 深度偏移
下载PDF
速度模型对地震波场偏移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俊 贺振华 黄德济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由于地震偏移速度的不确定性,偏移成像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长期以来,人们对速度误差的分析大多是定性的,而且针对的是较简单的地质构造模型。为了揭示速度模型对地震波场偏移成像的影响特征,提高偏移成像的精度,对一些复杂地质模型进... 由于地震偏移速度的不确定性,偏移成像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长期以来,人们对速度误差的分析大多是定性的,而且针对的是较简单的地质构造模型。为了揭示速度模型对地震波场偏移成像的影响特征,提高偏移成像的精度,对一些复杂地质模型进行了波动方程正演和偏移,并从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中,推导出了速度模型对地震波场偏移成像的一些影响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和一些有益的结论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偏移速度 速度误差 数值模拟 速度模型
下载PDF
Crustal Structure across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South China Sea:Evidence for Magma-poor Rifting from a Wide-angle Seismic Profile 被引量:14
15
作者 DING Weiwei Michael SCHNABEL +2 位作者 Dieter FRANKE RUAN Aiguo WU Zhenl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854-866,共13页
We present results from a 484 km wide-angle seismic profilie acquired in the northwest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during OBS2006 cruise. The line that runs along a previously acquired multi-channel seismic li... We present results from a 484 km wide-angle seismic profilie acquired in the northwest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during OBS2006 cruise. The line that runs along a previously acquired multi-channel seismic line (SO49-18) crosses the continental slope of the northern margin, the Northwest Subbasin (NWSB)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Zhongsha Massif and partly the oceanic bas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eismic sections recorded on 13 ocean-bottom seismometers were used to identify refracted phases from the crustal layer and also reflected phases from the crust-mantle boundary (Moho). Inversion of the traveltimes using a simple start model reveals crustal images in the study area. The velocity model shows that crustal thickness below the continental slope is between 14 and 23 kin. The continental part of the line is characterized by gentle landward mantle uplift and an abrupt oeeanward one. The velocities in the lower crust do not exceed 6.9 km/s. With the new data we can exclude a high-velocity lower crustal body (velocities above 7.0 kin/s) at the location of the line. We conclude that this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margin developed by a magma-poor rifting. Both, the NWSB and the Southwest Sub-basin (SWSB) reveal velocities typical for oceanic crust with crustal thickness between 5 and 7 kin. The Zhongsha Massif in between is extremely stretched with only 6-10 km continental crust left. Crustal velocity is below 6.5 kin/s; possibly indicating the absence of the lower crust. Multi-channel seismic profile shows that the Yitongansha Uplift in the slope area and the Zhongsha Massif are only mildly deformed. We considered them as rigid continent blocks which acted as rift shoulders of the main rift subsequently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Northwest Sub-basin. The extension was mainly accommodated by a ductile lower crustal flows, which might have been extremely attenuated and flow into the oceanic basin during the spreading stage. We compared the crustal structures along the no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AVE velocity model magma-poor rifting lower crust flow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TI介质偏移速度建模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杜向东 翁斌 +2 位作者 刘军荣 常旭 刘伊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8-545,共8页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算法已经趋于完善.然而,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导致成像结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建立的地层参数场不够精确.当地层参数接近其真实值时,基于波动方程的剩余曲率建模方法由于不受构造的影响,...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算法已经趋于完善.然而,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导致成像结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建立的地层参数场不够精确.当地层参数接近其真实值时,基于波动方程的剩余曲率建模方法由于不受构造的影响,能够在各向异性和横向变速介质中进行速度分析,所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从偏移结果中抽取共成像道集,然后通过交互运用叠前深度偏移和参数更新实现各向异性偏移速度建模.对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进行的试算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极大改善VTI介质反射界面成像效果和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叠前深度偏移 共成像道集 速度模型
下载PDF
基于初至旅行时差的微地震速度模型反演 被引量:15
17
作者 谭玉阳 何川 张洪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60,15,共7页
为精确定位微地震震源,需已知压裂井和监测井所在工区准确的地层速度模型。常规速度建模方法需用射孔记录中P波和S波初至旅行时信息校正地层速度,这要求已知准确的射孔起始时间。然而受施工条件等因素影响,实际监测过程中射孔的起始时... 为精确定位微地震震源,需已知压裂井和监测井所在工区准确的地层速度模型。常规速度建模方法需用射孔记录中P波和S波初至旅行时信息校正地层速度,这要求已知准确的射孔起始时间。然而受施工条件等因素影响,实际监测过程中射孔的起始时间很难准确测量。因此,本文基于Levenberg-Marquardt反演算法,提出一种利用初至波旅行时差信息替代旅行时进行速度模型反演的方法,该方法可在射孔起始时间未知的情况下反演出地层速度模型。利用该方法分别对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进行试处理,从处理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受观测系统布设位置及初至拾取精度等因素影响,反演出的速度模型存在一定误差,但利用该模型可将射孔位置定位到其真实位置附近,表明该速度模型可用于微地震震源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速度模型 旅行时差 Levenberg-Marquardt反演算法 射孔起始时间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对速度场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梅金顺 王润秋 +1 位作者 于志龙 李正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2-378,506+327,共7页
本文分析了叠前深度偏移对速度模型的敏感性,利用广义屏方法(GSP)和Marmousi速度模型比较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三组速度数据体的不同结果。数值模型处理结果表明:对于确定的波数域速度场数据体,低通滤波前、后叠前深度偏移结果是渐变的,... 本文分析了叠前深度偏移对速度模型的敏感性,利用广义屏方法(GSP)和Marmousi速度模型比较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三组速度数据体的不同结果。数值模型处理结果表明:对于确定的波数域速度场数据体,低通滤波前、后叠前深度偏移结果是渐变的,说明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对波数域速度场中的高波数成分不太敏感;选择不同的速度场,特别是改变速度场的低波数成分之后,叠前深度偏移结果将会发生明显改变,说明叠前深度偏移对速度场的低波数成分比较敏感。由于在空间域对速度模型做平滑处理很少能改变速度场数据体中的低波数成分,空间域速度场平滑不一定能改善叠前深度偏移对速度模型的敏感性,尤其在速度场含有误差时更是如此。速度建模时依照部分波场信息修改速度模型,对于单炮偏移而言,如果该炮对应的速度场低波数信息被改变,将会导致模型修改前、后深度偏移结果发生较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速度模型 敏感性 低波数 层速度
下载PDF
全尾砂沉降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9
作者 朱时廷 侯运炳 +2 位作者 陈林林 李鹏 樊攀峰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31-937,共7页
全尾砂固结排放工艺是一种处理尾矿的高效安全新型排放工艺,尾砂沉降性能综合反映了尾砂物理特性、离析等特点,是影响过滤机对尾矿浓缩脱水效率的重要因素,对全尾砂固结干排工艺的应用研究具有指导意义。采用全尾砂料浆进行单因素试验,... 全尾砂固结排放工艺是一种处理尾矿的高效安全新型排放工艺,尾砂沉降性能综合反映了尾砂物理特性、离析等特点,是影响过滤机对尾矿浓缩脱水效率的重要因素,对全尾砂固结干排工艺的应用研究具有指导意义。采用全尾砂料浆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浓度下料浆沉降性能,建立了不同浓度全尾砂料浆沉降速度的数学模型。根据沉降速度数学模型可知较低浓度料浆沉降速度快,沉降周期长且极限下沉量大,而较高浓度料浆则相反;全尾砂料浆沉降速度曲线大致符合单峰右拖尾类型:初期沉降速度不断增大直至最大下沉速度,以最大沉速下沉一定时间后速度减缓,最后停止沉降。采用均匀设计法,建立不同浓度及不同粒级组成的5因素6水平均匀试验,对配级尾砂沉降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极限下沉量与浓度、-210^+120μm尾砂含量、-120^+75μm尾砂含量呈负相关,与+210μm尾砂含量、-75μm尾砂含量呈正相关;浓度对尾砂料浆的极限下沉量影响最大,粗颗粒(+210μm)次之,细颗粒(-75μm)对极限下沉量影响排在粗颗粒和浓度之后,中粒径(-210^+75μm)的影响最小。在浓度较低时,配级尾砂沉降速度比全尾砂缓慢,尾砂级配占主导因素;在浓度较高时,配级尾砂和全尾砂沉降速度相差不大,此时主导因素为料浆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性能 速度模型 全尾砂料浆 粒级组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共反射角叠前偏移成像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西文 刘文卿 +5 位作者 王宇超 吕彬 高建虎 张小美 汪清辉 胡自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32-2738,共7页
共偏移距道集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地震速度建模及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的研究中,但复杂构造及射线多路径产生的共偏移距道集不保幅性等一系列缺陷给AVO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共反射角道集包含有能反映地下速度和岩性变化的信息,更有利于速... 共偏移距道集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地震速度建模及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的研究中,但复杂构造及射线多路径产生的共偏移距道集不保幅性等一系列缺陷给AVO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共反射角道集包含有能反映地下速度和岩性变化的信息,更有利于速度模型优化、地震振幅属性分析及地下岩性和断裂的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共反射角深度偏移方法和理论,完善了基于目标的共反射角深度偏移技术,提出了获得相对保幅共反射角道集方法.该方法克服了共偏移距域道集在复杂介质中遇到的困难,更能有效地反映波场和地质结构方面的信息.通过理论模型数据进行了试算,并采用实际地震数据对此方法进行了验证,在陡倾角成像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角道集 偏移成像 速度模型 AV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