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形和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66
1
作者 傅抱璞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02-314,共13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表示降水与地形、海拔高度及地区气候条件关系的数学模式。通过计算和分析表明:地形对降水的最大影响是发生在盛行风向与向风坡坡向的交角σ接近于0°而向风面地形坡度α=45°左右时。σ愈小,地形对降水的增幅作... 本文提出了一个表示降水与地形、海拔高度及地区气候条件关系的数学模式。通过计算和分析表明:地形对降水的最大影响是发生在盛行风向与向风坡坡向的交角σ接近于0°而向风面地形坡度α=45°左右时。σ愈小,地形对降水的增幅作用愈大。当α<45°时,α愈大,地形对降水的增幅作用愈大,背风面的降水比向风面减小愈少。当α>45°时,则正好相反。但是,当σ<45°和α在30°和60°之间时,地形对降水增幅作用随σ和α的变化并不很明显。在地形坡度均一的情况下,向风面降水的高度分布一般是先增后减,有一最大降水高度h_M出现,且气候愈干燥,h_M愈高。在气候很潮湿时,h_m→0,即最大降水高度出现在山麓。当向风面的地形呈阶梯形时,也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最大降水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海拔 高度 降水 背风坡
下载PDF
地形对亚热带山地景观尺度植被格局影响的梯度分析 被引量:132
2
作者 沈泽昊 张新时 金义兴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0-435,共6页
用 7个指标反映三峡大老岭地区森林群落生境的地形特征 ,采用 DCCA排序方法定量分析不同地形因子对亚热带山地森林植被格局的影响及它们各自的生态意义 ;并分析它们的作用强度沿海拔的变化。结果表明 :1)DCCA排序的前 4个轴分别与海拔... 用 7个指标反映三峡大老岭地区森林群落生境的地形特征 ,采用 DCCA排序方法定量分析不同地形因子对亚热带山地森林植被格局的影响及它们各自的生态意义 ;并分析它们的作用强度沿海拔的变化。结果表明 :1)DCCA排序的前 4个轴分别与海拔、坡位和坡度、坡向和坡面显著相关 ;山地森林植被存在多重尺度和方向的分异格局 ;2 )山地森林群落样方生境的热量、水分 (养分 )和光照条件可主要由海拔、坡位和坡度、坡向等地形特征分别反映 ;3)在垂直梯度上 :海拔的影响在海拔 6 0 0~ 80 0 m和 15 0 0~ 170 0 m最大 ;坡向影响的峰值在山顶带 ;坡度、坡位与坡形的影响在山地中部影响最大 ,其中坡度在海拔 6 0 0 m以下的影响也很显著 ;坡面的影响在山地中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梯度分析 DCCA 植被格局 山地景观尺度
下载PDF
一次华南暴雨的中尺度结构及复杂地形的影响 被引量:124
3
作者 孙健 赵平 周秀骥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3-342,共10页
文中选取了 1998年 6月 8~ 9日的一次发生在华南的强降雨过程 ,利用观测资料和MM5中尺度模式对这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研究了该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结构及华南地区复杂地形的影响。分析表明这次华南暴雨由锋面暴雨和暖区暴雨... 文中选取了 1998年 6月 8~ 9日的一次发生在华南的强降雨过程 ,利用观测资料和MM5中尺度模式对这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研究了该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结构及华南地区复杂地形的影响。分析表明这次华南暴雨由锋面暴雨和暖区暴雨组成 ,具有不同的中尺度结构 ,其中广西梧州地区暴雨是准静止锋面上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 ,具有持续时间短 ,强度大的特征 ,MM5模拟的雷达回波强度超过 30dBz ,高度超过 2 0 0hPa ,并在其东、北侧出现闭合的次级垂直环流 ;珠江三角洲的暴雨是暖区暴雨 ,发生在深厚的暖湿气流内 ,85 0hPa上强度超过 16m/s的西南低空急流是影响降水的主要系统 ,该中心暴雨持续时间较长 ,降水强度也达到了暴雨标准 ,模拟雷达回波不明显 ,没有出现局地的次级环流。华南地区的复杂地形在这次华南暴雨过程中主要为动力性作用 ,具体表现在一支冷空气在低层由苗岭和南岭之间南下 ,南海上空一支暖湿气流北上直接到达梧州地区 ,另一支次暖湿空气在南岭的阻挡下由武夷山以南沿南岭和云开大山之间折而向西 ,这三支气流在梧州地区附近汇合 ,形成广西梧州地区的暴雨 ;同时南海上空北上的低层气流被迫向东北绕行海南岛 ,形成一个尺度为 2 0 0km左右的背风面气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暴雨 中尺度 地形 1998年 6月 天气过程分析 淮静止锋面
下载PDF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分异与环境关系的数量分析 被引量:101
4
作者 邱扬 傅伯杰 +1 位作者 王军 陈利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41-747,共7页
采用 DCCA排序 ,研究了流域尺度上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异类型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丰水年土壤水分垂直的分布呈降低型、波动型和增长型 3种类型 ,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地利用与地形 (地貌类型、坡度、坡位与海拔高度 ) ;土壤水... 采用 DCCA排序 ,研究了流域尺度上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异类型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丰水年土壤水分垂直的分布呈降低型、波动型和增长型 3种类型 ,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地利用与地形 (地貌类型、坡度、坡位与海拔高度 ) ;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表现为三峰型、四峰同步型与四峰滞后型 3种类型 ,主要影响因子为降雨与地形 (坡度、海拔高度、坡向与坡位 )。分析得出 ,降低型与波动型的土壤水分利用率较高 ;从丰水年到欠水年 ,降低型向波动型转化 ,波动型向增长型转化 ;丰水年土壤水分的空间稳定层 ( 0~ 5cm)与空间稳定期 (夏季 ) ,对估计整个流域土壤含水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小流域 土壤水分 时空分异 土地利用
下载PDF
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叶特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114
5
作者 祁建 马克明 张育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30-937,共8页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山地由于海拔剧烈变化造成显著的环境差异,成为研究植物对环境适应性变化的理想对象。为阐明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叶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化,在北京东灵山地区辽东栎海...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山地由于海拔剧烈变化造成显著的环境差异,成为研究植物对环境适应性变化的理想对象。为阐明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叶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化,在北京东灵山地区辽东栎海拔分布范围(1000~1800m)内研究了叶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地形和土壤养分的关系。回归分析发现:辽东栎气孔密度、气孔长度和叶面积随海拔的升高呈现曲线变化形式。在海拔约1400m处,气孔密度最小而气孔长度和叶面积最大;气孔密度和长度成反比;叶长宽比没有明显变化;叶绿素(a+b)含量和单位干重叶氮、磷和钾含量沿海拔梯度呈上升趋势,同时叶绿素含量和叶氮含量有较弱的正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叶绿素含量和坡位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叶磷含量与坡度关系显著,但叶养分与土壤养分之间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地形和土壤养分与气孔密度、长度和叶面积等形态指标的关系均不显著。方差分析表明上坡位与中、下坡位的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差异,上坡位的叶绿素含量最高。辽东栎大部分叶特性在其海拔分布范围内有显著的变化,并且形态特征和养分特征的变化形式不同,海拔1400m左右是辽东栎叶形态特征变化最显著的范围。这些叶特征的变化与土壤养分的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土壤养分 叶形态 叶养分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数值模式不同分辨率和地形对东亚降水模拟影响的试验 被引量:115
6
作者 高学杰 徐影 +2 位作者 赵宗慈 Jeremy S.PAL Filippo GIORGI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5-192,共8页
为探讨东亚地区降水数值模拟中水平分辨率和地形的作用,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采用不同的模式分辨率和地形,对东亚降水进行对比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东亚地区降水的模拟效果取决于模式的水平分辨率,模式分辨率越高,模拟的效果越好。使... 为探讨东亚地区降水数值模拟中水平分辨率和地形的作用,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采用不同的模式分辨率和地形,对东亚降水进行对比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东亚地区降水的模拟效果取决于模式的水平分辨率,模式分辨率越高,模拟的效果越好。使用实际地形的模拟效果好于使用平滑地形的。但同时,使用较高分辨率的平滑地形的模拟,效果好于使用次高分辨率的实际地形的模拟。这表明在东亚地区降水模拟中,分辨率与地形相比,起着至少同样重要的作用。结果指出,对东亚地区降水的模拟而言,使用60 km及以上分辨率可能是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降水 区域气候模式 分辨率 地形
下载PDF
地形与城市环流共同作用下的β中尺度暴雨 被引量:119
7
作者 孙继松 杨波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52-1364,共13页
从中尺度天气动力学理论入手,利用尺度分析的方法,得到了地形与城市热岛共同作用下的β中尺度暴雨的一系列理论特征。利用北京地区稠密的地面观测网资料以及分布于距暴雨中心区不同距离的两部风廓线仪观测资料,通过分析2006年夏季发生的... 从中尺度天气动力学理论入手,利用尺度分析的方法,得到了地形与城市热岛共同作用下的β中尺度暴雨的一系列理论特征。利用北京地区稠密的地面观测网资料以及分布于距暴雨中心区不同距离的两部风廓线仪观测资料,通过分析2006年夏季发生的3次β中尺度暴雨酝酿、发生、发展、维持过程中的气温、降水、风场的配置关系,对β中尺度暴雨的部分理论特征进行了验证。主要结论:(1)由城市热岛形成的水平温度梯度有可能在靠近城区的山前迎风坡强迫产生相对独立的中尺度风的垂直切变,由此产生的低空风的垂直切变是维系中尺度对流降水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一旦迎风坡出现强降水,将形成吹向迎风坡的风速与降水强度之间的正反馈现象,这种正反馈过程对β中尺度暴雨的形成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2)地形越靠近城区,山前越容易形成强的水平温度梯度,进而越容易出现低空风的垂直切变。形成强低空风的垂直切变的响应时间取决于水平温度梯度的强度;(3)地形坡度越大的地方,产生的上升运动越强,中尺度系统的水平尺度越小,对于地形坡度较为平坦的地方,更有利于产生水平尺度较大的中尺度系统;(4)一般情况下,地形与城市热力过程造成的中尺度暴雨过程多发生于傍晚前后或凌晨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中尺度暴雨 地形 城市热岛 垂直切变
下载PDF
高原涡诱生西南涡特大暴雨成因的个例研究 被引量:118
8
作者 赵玉春 王叶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9-831,共13页
利用多途径探测与再分析资料,通过诊断分析、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对2008年7月20~21日一次高原涡东移诱生西南涡并引发川中特大暴雨的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西南涡特大暴雨发生的中尺度环境场特征,特殊地形和非绝热物理过程... 利用多途径探测与再分析资料,通过诊断分析、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对2008年7月20~21日一次高原涡东移诱生西南涡并引发川中特大暴雨的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西南涡特大暴雨发生的中尺度环境场特征,特殊地形和非绝热物理过程在高原涡东移诱生西南涡特大暴雨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高原涡形成后沿高原东北侧下滑,在四川盆地诱生出西南涡,川中特大暴雨在西南涡形成过程中由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的活动造成。高原涡东移诱生的低层偏东气流在川西高原东侧地形的动力强迫抬升作用下,释放对流有效位能激发出MCSs产生强降水,降水凝结潜热加热反馈驱动西南涡快速发展。地形的动力作用仅能形成浅薄的西南涡,降水凝结潜热的加入才能使西南涡充分发展。高原涡的发展主要受地面热通量影响,它的发展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南涡能否形成。盆地周边高大山脉对西南涡的位置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盆地周边高大山脉上叠加的中小尺度地形对西南涡和暴雨带的整体位置影响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暴雨的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涡 地形 对流 暴雨 高原涡
下载PDF
高黎贡山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95
9
作者 王志恒 陈安平 +1 位作者 朴世龙 方精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2-88,共7页
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为探讨中尺度区域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分布 ,本文以高黎贡山为研究对象 ,利用该地区的地方植物志资料 ,结合通过GIS生成的区域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 ,分析了该区域全部种... 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为探讨中尺度区域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分布 ,本文以高黎贡山为研究对象 ,利用该地区的地方植物志资料 ,结合通过GIS生成的区域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 ,分析了该区域全部种子植物和乔木、灌木、草本三种生活型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格局以及物种密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1)全部种子植物和不同生活型植物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最大值出现在海拔 15 0 0 - 2 0 0 0m的范围 ;(2 )物种密度与海拔也呈现单峰曲线关系 ;(3)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密度分布格局的形成主要受海拔所反映的水、热状况组合以及物种分布的边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丰富度 物种密度 生活型 垂直格局 海拔梯度 地形 植物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尺度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105
10
作者 姚雪玲 傅伯杰 吕一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4961-4968,共8页
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是土壤前期含水量模拟和小流域产流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半干旱地区进行生态建设的重要参考。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坡面雨季前后100 cm深度内土壤含水量进行观测,分析地形、植被和雨季对土壤水分空间... 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是土壤前期含水量模拟和小流域产流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半干旱地区进行生态建设的重要参考。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坡面雨季前后100 cm深度内土壤含水量进行观测,分析地形、植被和雨季对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影响。基本统计分析显示,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在上层(<20 cm)较小,在下层(>40 cm)较大。坡面尺度上,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植被类型之间,而不是坡位之间。各覆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相对大小为荒草地>8年生刺槐林>20年生刺槐林>沙棘林。即使沙棘林和刺槐林位于更利于获取土壤水分的地形条件下,其土壤含水量仍然明显低于荒草地。地形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被植被类型的影响所掩盖。上述规律在雨季前后都有明显表现。因此,完全基于地形指数的土壤水分预测模型在黄土高原应该慎用,植被类型应该作为土壤水分空间预测的一个重要参数。雨季使土壤含水量整体提高,但是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高处仍高,低处仍低,各样点处的土壤含水量在雨季前后达到显著相关水平,说明土壤水分空间格局并不是瞬时状态,而具有明显的时间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空间格局 植被 地形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半干旱区流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植被的关系 被引量:60
11
作者 郭胜利 刘文兆 +2 位作者 史竹叶 侯喜禄 李凤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43,共4页
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典型横断面为代表,初步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中连川小流域坡顶、坡面和坡脚不同部位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和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中连川流域土壤养分全量和速效态都匮乏。在开垦利用条件下,0~20cm土层土壤... 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典型横断面为代表,初步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中连川小流域坡顶、坡面和坡脚不同部位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和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中连川流域土壤养分全量和速效态都匮乏。在开垦利用条件下,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氮、磷、Olsen-P、硝态氮含量在不同坡位的高低顺序:坡面<坡顶<坡脚,显示了土壤养分坡脚富集、坡面和坡顶流失的特征。恢复地表植被后,土壤有机碳、氮的含量较相邻的农田显著提高。草本植被群落对土壤养分(0~20cm)的积累促进作用高于灌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流域 土壤养分 分布特征 地形 植被
下载PDF
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91
12
作者 刘红玉 李玉凤 +3 位作者 曹晓 郝敬峰 胡俊纳 郑囡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94-1401,共8页
湿地景观研究是近十余年来新兴的热点领域,极大地推进了湿地学科发展。但是,由于湿地景观研究体现的是湿地与景观方法有机结合,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系统分析基础上,重点阐明了湿地景观概念、分... 湿地景观研究是近十余年来新兴的热点领域,极大地推进了湿地学科发展。但是,由于湿地景观研究体现的是湿地与景观方法有机结合,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系统分析基础上,重点阐明了湿地景观概念、分类、遥感信息提取精度、多源数据可比性、结构与格局研究方法、景观过程与功能研究内容与尺度等制约湿地景观研究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1)重视湿地景观分类研究;(2)重视湿地景观破碎化研究;(3)重视发展基于过程和功能的景观格局研究方法;(4)重视多尺度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5)重视湿地景观管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沼泽 景观 地貌 水环境 生态 中国
下载PDF
黄土丘陵小流域地形和土地利用对土壤水分时空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76
13
作者 黄奕龙 陈利顶 +3 位作者 傅伯杰 黄志霖 贵立德 吴祥林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4-342,共9页
采用 1 982~ 1 985年和 2 0 0 2年两个时段的定点观测数据 ,系统分析了小流域尺度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时空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1 )土壤水分变化特征为所有年份农地土壤水分都最大 ,灌木林地和荒草地较低 ,林地居中 ;不同... 采用 1 982~ 1 985年和 2 0 0 2年两个时段的定点观测数据 ,系统分析了小流域尺度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时空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1 )土壤水分变化特征为所有年份农地土壤水分都最大 ,灌木林地和荒草地较低 ,林地居中 ;不同坡向间以阴坡土壤水分最大 ;而不同坡位间以坡中部土壤水分最大。受降雨和植被耗水的影响 ,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水分在整个生长期表现为降低型。 2 )在年尺度上表现为干旱年份土地利用类型和坡向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较大 ;而在湿润年份 ,其影响程度减弱 ;坡位在干旱和湿润年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都较小。湿润年份 ,降雨量的增大弱化了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时空格局的影响 ;而干旱年份正好相反。 3)在季节尺度上表现为在生长季节的中后期 ,土壤水分的变异格局主要受坡向影响 ;而在生长季节的中期 ,主要受土地利用类型影响 ;坡位在整个观测时段内影响都较小。 4)在不同土壤层次方面特征为土地利用类型对 0~ 2 0cm层次影响较小 ,而对其他 4个深度较大的层次 ( 2 0~ 1 0 0cm)影响较大 ,并且 5个层次中以 40~ 60cm层次的差异最大 ;坡向对 5个层次土壤水分的变异格局均有明显影响 ,并呈现随着深度的增加 ,其影响减弱的趋势 ;坡位对 5个层次的土壤水分变异格局影响均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水分 时空格局 黄土丘陵区 地形 灌木林地 荒草地
下载PDF
三峡大老岭森林物种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分析及其地形解释 被引量:68
14
作者 沈泽昊 张新时 金义兴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6期620-627,共8页
在对三峡大老岭地区森林的大量群落样方调查基础上 ,研究地形因子和取样尺度对群落不同层次α多样性水平及其空间格局的影响 ,结果表明 :①受地形、人为或自然干扰的影响 ,大老岭森林群落的α多样性存在海拔10 0 0m以下、海拔 110 0~ 1... 在对三峡大老岭地区森林的大量群落样方调查基础上 ,研究地形因子和取样尺度对群落不同层次α多样性水平及其空间格局的影响 ,结果表明 :①受地形、人为或自然干扰的影响 ,大老岭森林群落的α多样性存在海拔10 0 0m以下、海拔 110 0~ 170 0m和海拔 170 0m以上 3段不同的水平与变化特征 ;②对海拔 10 0 0m以上样方群落的 16种多样性指数的DCCA分析表明 ,群落乔、灌、草各层的多样性在多维地形因子梯度上表现出不同的格局 ;③本地地形因子对群落α多样性格局影响的大小顺序是 :坡位 >海拔 >坡向 >坡面 >坡度 >坡形。④对海拔 10 5 0m和 16 70m处两个样方α多样性的多尺度对比分析表明 :高、低海拔的群落不同层次α多样性水平及其变化在各个尺度上差别明显。总之 ,地形对山地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格局显示了多方面和多尺度的影响 ;α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在此未得到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大老岭 地形 生物多样性 空间格局 森林植物
下载PDF
近30年华南前汛期暴雨研究概述 被引量:87
15
作者 赵玉春 王叶红 《暴雨灾害》 2009年第3期193-202,228,共11页
对近30年来华南前汛期暴雨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主要介绍了华南前汛期暴雨发生时中高纬大气环流、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和副热带西风急流等大尺度环流背景,亚洲夏季风、南半球冷空气活动以及越赤道气流在华南暴雨中的作用,华南暴... 对近30年来华南前汛期暴雨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主要介绍了华南前汛期暴雨发生时中高纬大气环流、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和副热带西风急流等大尺度环流背景,亚洲夏季风、南半球冷空气活动以及越赤道气流在华南暴雨中的作用,华南暴雨的天气系统及主要特点,华南和南海北部低空急流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暴雨的关系和对暴雨的作用,引发华南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形成机理及其物理图像,地形、海陆差异及下垫面特性等对华南暴雨的影响,有利于华南暴雨发生的主要云微物理过程等。最后,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华南前汛期暴雨形成的多尺度物理过程和概念模型,并提出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越赤道气流 低空急流 地形 云微物理
下载PDF
基于地形梯度的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81
16
作者 龚文峰 袁力 范文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0-259,F0003,共11页
为揭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在地形差异上的演变过程,探讨不同地貌部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作用,以1989年、1995年、2001年和2007年Landsat TM/E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RS和GIS支持下获取土地利用数据。基于地学信息... 为揭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在地形差异上的演变过程,探讨不同地貌部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作用,以1989年、1995年、2001年和2007年Landsat TM/E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RS和GIS支持下获取土地利用数据。基于地学信息图谱分析理论,研究该区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程,揭示土地利用变化成因和机理,并基于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探究土地利用图谱地形梯度的空间分异和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以耕地和林地为主,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平均斑块面积分别由20.96km2减少到2.87km2和3.92km2减少到0.09km2,破碎化程度加剧,且未利用地(滩涂地和湿地)→耕地是其主要的转变轨迹,居民工矿用地呈现不平衡的增加态势,耕地是居民工矿用地和林地的主要转化来源,林地的破碎度由0.117个/km2增加到0.532个/km2,破碎化程度日益严重;前期变化型和持续变化型的分布指数在地形位等级2时最大,稳定型和反复变化型的在地形位等级1时最大,之后随着地形位的增加而减小;中间过渡型呈现一定的曲线变化。该文为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 等级 土地利用格局 地形位指数 图谱
下载PDF
地形地貌对爆破振动波传播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75
17
作者 唐海 李海波 +2 位作者 蒋鹏灿 王晓炜 李俊如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17-1823,共7页
爆破振动波在岩土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主要受岩体介质特性以及装药参数的影响,但在地形起伏较大的情况下,地形地貌对爆破振动波传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结合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爆破负开挖振动监测,分析凹、凸形地貌对爆破振动波的传播... 爆破振动波在岩土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主要受岩体介质特性以及装药参数的影响,但在地形起伏较大的情况下,地形地貌对爆破振动波传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结合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爆破负开挖振动监测,分析凹、凸形地貌对爆破振动波的传播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凹形地貌对爆破振动波具有衰减效应,其衰减系数不仅与其宽度和深度有关,还与最大段药量和爆源距有关;凸形地貌不仅对爆破振动波具有放大效应,而且放大效应具有方向性,振动速度垂直向较水平向放大效应明显;凸形地貌对振动波的放大系数随相对高程增大而增大,而随爆源比例距离增大而减小。另外,凸形地貌的放大效应还与岩性、岩石构造和节理发育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工程 地形地貌 传播规律 衰减系数 放大效应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中国农田生产力变化的空间格局及地形控制作用 被引量:77
18
作者 闫慧敏 刘纪远 曹明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1-180,共10页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粮食生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20世纪90年代全球农业生产徘徊不前并不仅是一种由特定政策或市场因素导致的短期现象。因此,认识在长时间尺度上农田生产力变化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对保障...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粮食生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20世纪90年代全球农业生产徘徊不前并不仅是一种由特定政策或市场因素导致的短期现象。因此,认识在长时间尺度上农田生产力变化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制定农业政策及调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稳定少动但对农田生产力形成有重要影响的地形因子对农田生产力变化的作用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态系统生产力遥感机理模型能够清晰地表达国家尺度农田生产力的时空格局,应用1981~2000年的NOAA/AVHRR卫星遥感数据驱动GLO-PEM模型,以10年为时间尺度分析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农田生产力变化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10年的时间尺度上,地形特征控制着农田生产力变化空间格局分异规律,农田生产力降低的几率随地形起伏度增大而增加,山区耕地发生生产力下降的可能性比平原耕地高10%~30%。在研究时期内尽管中国农田生产力总量增加,但仍有24%的农田发生农田生产力下降,其中71%在丘陵山地,尤其是地形起伏破碎的黄土高原及云贵高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产力 遥感 光能利用率 地形 区域分异 中国
下载PDF
秦岭大巴山地形对陕南强降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2
19
作者 毕宝贵 刘月巍 李泽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5-494,共10页
通过对地形敏感性试验的数值分析,认为大巴山使秦岭山脊、汉江河谷降水减小;使秦岭东南坡和渭河河谷下游强降水增加,大巴山本身降水增加幅度最大;大巴山峡口地形将大量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在秦岭南侧和东侧的迎风坡上产生强降水,而峡口两... 通过对地形敏感性试验的数值分析,认为大巴山使秦岭山脊、汉江河谷降水减小;使秦岭东南坡和渭河河谷下游强降水增加,大巴山本身降水增加幅度最大;大巴山峡口地形将大量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在秦岭南侧和东侧的迎风坡上产生强降水,而峡口两侧由于地形阻挡气流通过,使其下游地区降水减少。秦岭使大巴山和汉江河谷、陕北降水增加,使山脉本身降水减少,秦岭山脉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形产生的垂直次级环流实现的;秦岭的地形高度变化与山脊降水量具有反相关关系,与山谷降水量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地形 秦岭 大巴山 动力作用
下载PDF
山西灵空山小蛇沟林下草本层植物群落梯度分析及环境解释 被引量:74
20
作者 余敏 周志勇 +3 位作者 康峰峰 欧阳帅 米湘成 孙建新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3-383,共11页
通过对山西灵空山小蛇沟集水区的林下草本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和多元分析——TWINSPAN分类、典范对应分析(CCA)与生境、生物因素变量分离,探讨林分水平上草本层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1)TWINSPAN将26个调查样方划分为6... 通过对山西灵空山小蛇沟集水区的林下草本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和多元分析——TWINSPAN分类、典范对应分析(CCA)与生境、生物因素变量分离,探讨林分水平上草本层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1)TWINSPAN将26个调查样方划分为6种群落类型:以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为主的辽东栎-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型、辽东栎杂木林型、辽东栎林型、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型、油松林和阔叶油松林型、油松-辽东栎均匀混交林型,体现了该地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暖温带森林的特点。2)群落类型的划分与CCA的结果相吻合,主要反映了CCA排序第一、二轴的环境梯度,CCA排序轴第一轴突出反映了林分类型与土壤养分梯度,第二排序轴与坡度、坡位显著相关。Monte Carlo检验结果表明,林分类型、土壤养分和坡度是影响小蛇沟集水区内林下草本物种分异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3)生境因子与生物因子解释了物种格局变化的42.9%,其中生境因子占31.8%,生物因子占7.9%,生境因子与生物因子交互作用解释部分占3.2%。良好的环境解释反映了调查取样和环境因子选取的合理性。对于50%以上未能被解释的变异部分,可能归咎于未被选取的因子如干扰或者随机过程。4)在海拔梯度较小的山区,坡向等小地形因子能较好地指示局部生境的小气候条件,对林下植物的分布有较好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范对应分析(CCA) 暖温带森林 林下群落 地形 变量分离 植被-环境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