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山钓桥青冈种群的交配系统与近交衰退 被引量:28
1
作者 陈小勇 宋永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62-468,共7页
采用垂直板型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了黄山钓桥青冈种群的遗传变异、交配系统及近交衰退程度。黄山钓桥青冈种群维持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变异,多态位点百分比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50%和0.1814。采用POD-2、EST-1... 采用垂直板型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了黄山钓桥青冈种群的遗传变异、交配系统及近交衰退程度。黄山钓桥青冈种群维持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变异,多态位点百分比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50%和0.1814。采用POD-2、EST-1和EST-2等3个多态位点,利用MLT程序估计的花粉库和母株基因频率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可能是由于成熟个体花粉产量不同和种群内个体非随机分布造成的。单位点杂交率平均为0.392,略高于多位点联合估计的结果(0.332),表明青冈为混合交配类型。虽然种群的自交率较高,然而近交系数(0.046±0.064)与0无显著差异。根据电泳数据计算的近交衰退δ=0.954,表明钓桥种群经历了严重的近交衰退。分析表明近交衰退发生在幼苗至成熟之间,也可能在开花与结实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 种群 交配系统 近交衰退
下载PDF
安徽黄山西部青冈种群小地理范围的遗传分化 被引量:25
2
作者 陈小勇 宋永昌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8年第1期10-14,共5页
采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黄山西部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Thunb.)Oerst.〕种群小地理范围的遗传分化。黄山2个亚种群之间基因频率基本没有差异,基因多样性平均为0.1826... 采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黄山西部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Thunb.)Oerst.〕种群小地理范围的遗传分化。黄山2个亚种群之间基因频率基本没有差异,基因多样性平均为0.1826,小岭和钓桥亚种群分别有2个和1个位点存在显著的杂合子不足的现象。亚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很低(GST=0.976%),主要是由于小地理范围的生境异质性程度低和较大的基因流(平均为173)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变异 微地理分化 基因流 青冈 安徽黄山
下载PDF
植物废弃物混配基质对青冈和小叶青冈容器苗根系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国威 叶素芬 商侃侃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2-94,共3页
以园土(A)、蚯蚓粪肥(B)、枝叶粉碎物堆肥(C)和碎木片(D)为基质成分,采用L 9(34)正交试验设计对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和小叶青冈(C.myrsinaefolia(Bl.)Oerst.)3年生容器苗的根系发育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和比较。... 以园土(A)、蚯蚓粪肥(B)、枝叶粉碎物堆肥(C)和碎木片(D)为基质成分,采用L 9(34)正交试验设计对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和小叶青冈(C.myrsinaefolia(Bl.)Oerst.)3年生容器苗的根系发育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总体来看,V(A)∶V(B)∶V(C)∶V(D)=1∶2∶2∶1混配基质中青冈以及V(A)∶V(B)∶V(C)∶V(D)=1∶4∶4∶2和V(A)∶V(B)∶V(C)∶V(D)=3∶2∶4∶0混配基质中小叶青冈的根系发育指标均较好。碎木片对2种植物根系综合评价指数的影响最大;理论上适宜青冈和小叶青冈根系发育的混配基质分别为V(A)∶V(B)∶V(C)∶V(D)=3∶4∶2∶1和V(A)∶V(B)∶V(C)∶V(D)=3∶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 小叶青冈 植物废弃物 混配基质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青冈在济宁地区的引种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段士中 彭培好 +1 位作者 王玉宽 徐佩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5,共3页
以青冈为试材,以樟树为对照,研究比较了青冈在济宁地区发芽率、植株高度、叶片数量以及幼苗抗寒性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青冈在济宁地区的发芽率与其原分布区没有明显差异;引种后青冈幼苗株高略低于其原分布区,节间变短,但其抗寒性较好... 以青冈为试材,以樟树为对照,研究比较了青冈在济宁地区发芽率、植株高度、叶片数量以及幼苗抗寒性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青冈在济宁地区的发芽率与其原分布区没有明显差异;引种后青冈幼苗株高略低于其原分布区,节间变短,但其抗寒性较好,能在自然状况下越冬成活,且在冬季能保持其常绿特征,有望在济宁地区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 引种 济宁地区
下载PDF
奶浆菌共生体系建立的初步探索
5
作者 杨胜元 任永超 许倩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2年第1期80-83,共4页
本文采用自然生成法,对奶浆菌建立实验室共生体系进行探索,即接种菌种于实验室的青冈栎苗盘内(青冈栎的种植采用种子浸泡发芽种植,土壤采用野外奶浆菌生长地的原土),调节空气温湿度、土壤湿度、光照度(模仿野生奶浆菌的生长条件),促使... 本文采用自然生成法,对奶浆菌建立实验室共生体系进行探索,即接种菌种于实验室的青冈栎苗盘内(青冈栎的种植采用种子浸泡发芽种植,土壤采用野外奶浆菌生长地的原土),调节空气温湿度、土壤湿度、光照度(模仿野生奶浆菌的生长条件),促使菌种在青冈栎树苗特定营养素的激活下,菌种细胞分化再生出菇,探索实验室共生体系的建立。同时采用子实体风干粉碎激活法育种做对照试验,以期为奶浆菌种植方法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浆菌 青冈栎 偏性共生 自然生产法 分化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