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青冈林恢复过程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26
1
作者 陈世品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8-262,共5页
对福建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的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chungii林5个不同恢复阶段的群落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研究其恢复过程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福建青冈林恢复过程中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更替较剧烈;阳性树种在群落中的地位... 对福建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的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chungii林5个不同恢复阶段的群落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研究其恢复过程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福建青冈林恢复过程中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更替较剧烈;阳性树种在群落中的地位较弱;随恢复期增长,物种α多样性指数增大,群落的稳定性也增大,且群落间的共有种数增多。福建青冈林的恢复各阶段是朝着稳定性增强的方向演替的,提高其物种多样性有利于其恢复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福建青冈林 恢复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福建青冈林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生活型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陈世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22-225,共4页
对福建青冈林各演替阶段的群落内植物成分特征的研究表明 ,各群落均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 ,并有较大比例的藤本高位芽植物 ;各群落的生活型谱相似 ,说明它们相互之间的密切联系。小型叶植物、革质叶植物均占种数的一半以上 ,群落A、C、D、... 对福建青冈林各演替阶段的群落内植物成分特征的研究表明 ,各群落均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 ,并有较大比例的藤本高位芽植物 ;各群落的生活型谱相似 ,说明它们相互之间的密切联系。小型叶植物、革质叶植物均占种数的一半以上 ,群落A、C、D、E内阴性植物的含量最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阶段 植物生活型 福建青冈林 植物成分特征
下载PDF
福建雄江黄楮林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永辉 《福建林业科技》 2011年第3期58-61,共4页
采用样线调查法,对福建雄江黄楮林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及其地理区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两栖动物有2目7科30种,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种类丰富,种群数量多,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本区两栖动物地理区划属于东洋界华中区的东部丘陵平原... 采用样线调查法,对福建雄江黄楮林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及其地理区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两栖动物有2目7科30种,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种类丰富,种群数量多,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本区两栖动物地理区划属于东洋界华中区的东部丘陵平原亚区闽北山区丘陵地理省,华中向华南区系过渡性质明显,与台湾两栖动物关系密切,是戴云山脉两栖动物的重要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区系分析 福建雄江黄楮林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福建闽清福建青冈天然林种子雨和种子库 被引量:20
4
作者 黄雍容 马祥庆 +2 位作者 庄凯 刘明新 黄丹丹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4,共7页
对福建闽清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的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 chungii)天然林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青冈种子雨持续2个月,其高峰期在11月下旬~12月上旬,总量为12.44 个 m-2,在种子散布过程中完好种子... 对福建闽清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的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 chungii)天然林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青冈种子雨持续2个月,其高峰期在11月下旬~12月上旬,总量为12.44 个 m-2,在种子散布过程中完好种子、虫蛀种子、败育种子、霉烂种子和萌发种子的比例差异明显,其中虫蛀种子是萌发种子的19.44倍。土壤种子库中虫蛀种子占53.79%,与种子雨相比,完好种子和萌发种子数量分别减少2.15个 m-2和0.20个 m-2。土壤种子库种子存活率仅13.51%,动物捕食率达45.90%,说明动物的捕食和搬运是福建青冈种子缺失的原因之一。福建青冈天然林土壤种子库有69种植物种子,但种子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匀,种子库中78.42%种子分布在2~5 cm土层中。福建青冈天然林中实生幼苗少与福建青冈种子本身特性及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福建青冈种子发育成熟后因动物侵扰、虫蛀、霉烂和败育等情况发生,难以在土壤中长期保存,以致福建青冈林分天然更新严重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青冈 天然林 种子雨 种子库 天然更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