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性的旅游体验模型建构——基于骑行入藏者的研究 被引量:54
1
作者 张朝枝 张鑫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32-2342,共11页
从流动性视角出发,选取骑行入藏的旅游者为样本,采用观察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其旅游体验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骑行入藏者的旅游体验由行为情境、氛围情境和情感情境三维结构组成,具体包括骑行活动、景物观赏、社会交往等行为情境;宗教... 从流动性视角出发,选取骑行入藏的旅游者为样本,采用观察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其旅游体验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骑行入藏者的旅游体验由行为情境、氛围情境和情感情境三维结构组成,具体包括骑行活动、景物观赏、社会交往等行为情境;宗教文化、民俗民风、在路上等氛围情境;震撼与恐惧、感动与反思、自由与愉悦等情感情境。以此为基础建构了旅游者流动性体验的行为—氛围—情感体验模型,并认为骑行者以自我踩踏为动力,以慢速全景式亲近环境,通过与周边的人、景、物的互动,加强了与当地的联系和自我的社会认同,旅游的"地方"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点"或者"面",而是沿途"一线"的行为与氛围互动的情感载体,情感体验与流动过程紧密相关。因此在流动性旅游产品开发中,要特别注重情感氛围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 骑行旅游者 旅游体验 情感体验 西藏
原文传递
基于汽车-自行车碰撞事故重建的骑车人动力学响应和损伤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聂进 杨济匡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0-167,共8页
首先从深入调查的交通事故数据库中挑选出与轿车碰撞的自行车事故案例24例,运用轿车-自行车/骑车人碰撞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事故重建。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典型碰撞形态下自行车骑车人的动态响应过程和骑车人头部碰撞条件(如头部碰... 首先从深入调查的交通事故数据库中挑选出与轿车碰撞的自行车事故案例24例,运用轿车-自行车/骑车人碰撞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事故重建。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典型碰撞形态下自行车骑车人的动态响应过程和骑车人头部碰撞条件(如头部碰撞速度、碰撞时间和碰撞角度)与车辆碰撞速度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了骑车人身体各部位损伤分布和头部损伤与下肢骨折风险。结果表明:自行车骑车人头部绕转距离(WAD)、碰撞速度、碰撞时间、碰撞角度和骑车人的抛出距离与车辆碰撞速度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车辆碰撞速度和抛出距离对骑车人损伤有明显影响;骑车人头部AIS 2+、AIS 3+损伤风险和下肢骨折风险与车辆碰撞速度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重建 自行车骑车人 动力学响应 损伤
下载PDF
空间句法自然出行原则在中国语境下的探索——作为决策模型的空间句法街道网络建模方法 被引量:24
3
作者 戴晓玲 于文波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8-125,共8页
空间句法理论对空间结构的定量化表达使它逐渐成为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重要工具。其理论基石"自然出行原则"认为,塑造城市使用者运动模式的主要因素并不是特定的土地利用,而是街道网络的空间结构关系。以杭州的实证调研为例... 空间句法理论对空间结构的定量化表达使它逐渐成为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重要工具。其理论基石"自然出行原则"认为,塑造城市使用者运动模式的主要因素并不是特定的土地利用,而是街道网络的空间结构关系。以杭州的实证调研为例,测试了该原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对其街道网络建模方法的三类难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一方面我们应该通过更多实证案例对该建模方法进行本土化调试;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这种模型的包容度,进行更好的设计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出行 步行者 自行车使用者 空间结构 决策模型
下载PDF
3种自行车功率计无氧功率测试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15
4
作者 苟波 李之俊 +3 位作者 严金慧 马国强 刘茂 张勇 《体育科研》 2005年第5期59-61,共3页
采用 Monark 834,Monark 839E,SRM3种自行车功率计对8名优秀男子自行车运动员进行30s Wingate 元氧功率测试(WAT),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种功率计测定参数的异同与自行车实际运动方式的差异。结果表明:Monark834进行 Wingate 测试和... 采用 Monark 834,Monark 839E,SRM3种自行车功率计对8名优秀男子自行车运动员进行30s Wingate 元氧功率测试(WAT),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种功率计测定参数的异同与自行车实际运动方式的差异。结果表明:Monark834进行 Wingate 测试和自行车运动实践不尽相符。Monark 839E 可以比较精确的反映受试者的起动能力。Monark 834和 Monark839E 进行 WAT 测试时,其预定负荷受到一定的限制。SRM 测试指标的内容和精度较Monark834、Monark 839E要高。从模拟自行车运动实际状况来看,SRM 是更适合自行车运动员测试的专业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功率计 自行车运动员 无氧功率
下载PDF
优秀自行车运动员不同训练手段后血乳酸的评定 被引量:14
5
作者 严金慧 李之俊 +3 位作者 苟波 马国强 张勇 刘茂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3-55,60,共4页
夏训测验周内,对上海自行车队男子团体竞速5名优秀运动员,以三种典型的训练手段训练后血乳酸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合测验成绩,评价训练手段的作用和效果,评定上海队男子团体各队员的训练水平与运动能力,为教练员进行针对性训练提供客观... 夏训测验周内,对上海自行车队男子团体竞速5名优秀运动员,以三种典型的训练手段训练后血乳酸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合测验成绩,评价训练手段的作用和效果,评定上海队男子团体各队员的训练水平与运动能力,为教练员进行针对性训练提供客观依据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运动员 血乳酸 爆发力 高速耐力 训练手段 评定
下载PDF
青藏高原自行车拉力赛对运动员RBC、Hb、Hct、WBC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马福海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9-50,共2页
笔者对参加为期 9天的首届青藏高原自行车拉力赛期间运动员 (男女各 6名 )的RBC、Hb、Hct、WBC等指标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 :男女运动员RBC、Hb、Hct均呈下降趋势 ,且男子运动员RBC、Hb、Hct中期与初期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 笔者对参加为期 9天的首届青藏高原自行车拉力赛期间运动员 (男女各 6名 )的RBC、Hb、Hct、WBC等指标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 :男女运动员RBC、Hb、Hct均呈下降趋势 ,且男子运动员RBC、Hb、Hct中期与初期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认为青藏高原举行自行车拉力赛 ,应根据运动员训练水平对比赛距离和强度进行科学和严格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自行车拉力赛 运动员 RBC HB HCT WBC 影响
下载PDF
5周高原训练对优秀自行车运动员WBC、RBC、HGB和HCT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邹飞 刘振宇 +1 位作者 康凯 杨念恩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8-40,44,共4页
通过对山东省8名优秀自行车运动员5周高原训练前、训练中与训练后与免疫能力和有氧运动能力相关指标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高原训练对优秀自行车运动员免疫能力以及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8名研究对象在高原进行为期5周的训练,3天一周期,与... 通过对山东省8名优秀自行车运动员5周高原训练前、训练中与训练后与免疫能力和有氧运动能力相关指标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高原训练对优秀自行车运动员免疫能力以及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8名研究对象在高原进行为期5周的训练,3天一周期,与平原训练内容一致。运动员WBC水平在上高原后第1周末开始减少,持续3周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后上升,在下高原后的第1周达到一个峰值,并与进高原前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随后又下降趋于稳定;RBC、HGB和HCT三个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是在进入高原后升高,到第4、5周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呈现出和高原前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高原训练结束后下降,直到低于高原训练前水平后回归,第5周左右达到高原训练前水平。经过5周的高原训练,可以观察到运动员的血液指标变化大致呈现3个时相的变化,即升高相、保持相、回归相,提示高原训练导致运动员免疫能力产生明显变化,与运动能力有关的指标显著升高,并持续到下高原后两周左右。高原训练要严格运动员机体监控,在下高原两周内参加比赛更有利于运动员成绩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训练 自行车运动员 WBC RBC HGB HCT
下载PDF
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苟波 李之俊 +4 位作者 高炳宏 严金慧 马国强 张勇 刘茂 《体育科研》 2006年第5期66-69,共4页
对8名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各时段气体代谢、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分析,了解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的水平与特征。结果发现:1.递增负荷运动中,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乳酸强度曲... 对8名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各时段气体代谢、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分析,了解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的水平与特征。结果发现:1.递增负荷运动中,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乳酸强度曲线拐点较低,但斜率较大,表现出无氧供能系统动员速度快的特点。2.不同距离主项对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需求存在差异。3.有氧代谢能力的优劣并不是影响专项成绩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 运动员 有氧 代谢能力 特征
下载PDF
轿车-自行车事故中骑车人头部损伤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胡林 程启寅 +2 位作者 黄晶 陈强 张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94-1301,共8页
为探究轿车-自行车事故中骑车人的骑行姿态对其头部损伤的影响规律,首先采用PC-Crash软件建立自行车、骑车人和轿车模型,进行4组不同背角范围的仿真并分析骑车人骑行姿态对头部损伤的影响。接着,从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数据库中... 为探究轿车-自行车事故中骑车人的骑行姿态对其头部损伤的影响规律,首先采用PC-Crash软件建立自行车、骑车人和轿车模型,进行4组不同背角范围的仿真并分析骑车人骑行姿态对头部损伤的影响。接着,从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数据库中挑选出79例轿车-自行车事故,用于分析实际案例中坐姿对头部动力学响应的影响。最后,通过多项式拟合,建立了在4个姿态分组下,头部碰撞速度、绕转距离和损伤程度与车速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骑车人头部的损伤程度随轿车碰撞速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随骑车人的背角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自行车碰撞 骑车人 头部损伤 骑行姿态 PC-CRASH
下载PDF
补充苹果酸低聚糖饮料对自行车运动员有氧做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邱俊强 冯美云 +3 位作者 杨旭 吴向军 高伟 张缨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4-27,40,共5页
苹果酸不仅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 ,同时又是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的组成部分 ,对促进有氧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观察苹果酸低聚糖饮料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力竭性运动及亚极量做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补充低聚糖饮料和苹... 苹果酸不仅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 ,同时又是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的组成部分 ,对促进有氧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观察苹果酸低聚糖饮料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力竭性运动及亚极量做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补充低聚糖饮料和苹果酸—低聚糖饮料均可使运动至力竭的时间明显延长 ;补充苹果酸低聚糖饮料 ,在完成力竭性运动后乳酸恢复曲线参数b2 明显低于补充前 ,曲线“变陡”;运动中血糖水平明显提高 ;亚极量运动后血清酶 GOT和 GPT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低聚糖组。提示 :补充苹果酸低聚糖饮料可使耐力运动员在力竭性运动后乳酸消除速率加快 ,维持长时间亚极量运动中的血糖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自行车 运动员 苹果酸低聚糖饮料 有氧做功能力 乳酸 血糖 血清酶
下载PDF
自行车运动员进行功率自行车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比较有氧耐力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鹏飞 冯葆欣 +3 位作者 尚文元 张卫英 宗丕芳 宋国强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通过40名自行车专业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比较有氧耐力。方法:40名自行车运动员(男21,女19)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有氧力竭运动,分别采用3min递增法、1min递增法和线性递增法进行运动负荷递增,用Oxycon Pro运... 目的:通过40名自行车专业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比较有氧耐力。方法:40名自行车运动员(男21,女19)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有氧力竭运动,分别采用3min递增法、1min递增法和线性递增法进行运动负荷递增,用Oxycon Pro运动心肺功能仪观察最大耗氧量.(VO2max)、心率(HRmax)、呼吸商(RQ)等指标,运动前、后采集血乳酸(Lac)。结果: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的.VO2max、HRmax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种实验的RQ、Lac指标差异无显著规律性。结论:自行车运动员进行功率自行车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比较有氧耐力没有统计学差异,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均可作为功率自行车进行有氧耐力测试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 功率自行车 递增负荷运动 有氧耐力
下载PDF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12
作者 郭乐 《福建体育科技》 2024年第4期75-79,共5页
通过对16名专业运动员进行了为期10周的实验,旨在探究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通过多种测试指标,如1RM杠铃深蹲、自由纵跳、... 通过对16名专业运动员进行了为期10周的实验,旨在探究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通过多种测试指标,如1RM杠铃深蹲、自由纵跳、立定跳远、30米跑以及Wattbike功率自行车测试,全面评估了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实验结果显示,接受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实验组在各项测试指标上均取得显著进步,且提升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一研究为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法,证实了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增强下肢爆发力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缩复合训练 自行车运动员 下肢爆发力
下载PDF
电动二轮车侧倾角对骑车人头部损伤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华 刘峰 +3 位作者 李平飞 张爱红 谭正平 胡文浩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84,共6页
为研究电动二轮车侧面与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前部碰撞中骑车人头部损伤,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筛选一起案例,利用MADYMO软件建立并验证SUV与电动二轮车的多刚体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仿真试验,研究不同电动二轮车车... 为研究电动二轮车侧面与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前部碰撞中骑车人头部损伤,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筛选一起案例,利用MADYMO软件建立并验证SUV与电动二轮车的多刚体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仿真试验,研究不同电动二轮车车身侧倾角、SUV车速、电动二轮车车速对骑车人头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骑车人头部损伤随电动二轮车车身侧倾角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头部初始碰撞时刻随电动二轮车车身侧倾角的增大而增大,随SUV与电动二轮车车速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二轮车 运动型多功能车(SUV) 侧倾角 骑车人 头部损伤
下载PDF
基于事故重建的轻便两轮车和骑车人抛距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姜婷 代兵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59-1466,共8页
为探究交通事故中轻便两轮车和骑车人抛距的变化规律,在仿真方法可行性及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得到验证的基础上,采用PC-Crash和MADYMO软件对我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数据库中37起汽车-轻便两轮车碰撞案例进行事故重建。结果表明,轻便两... 为探究交通事故中轻便两轮车和骑车人抛距的变化规律,在仿真方法可行性及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得到验证的基础上,采用PC-Crash和MADYMO软件对我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数据库中37起汽车-轻便两轮车碰撞案例进行事故重建。结果表明,轻便两轮车和骑车人的抛距随着汽车碰撞速度的升高而增大,但轻便两轮车的增大趋势更显著。在汽车碰撞速度低于30km/h时,轻便两轮车的抛距小于骑车人的抛距;当汽车碰撞速度大于30km/h后,轻便两轮车抛距呈现大于骑车人抛距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重建 轻便两轮车 骑车人 抛距
下载PDF
青藏高原自行车拉力赛对运动员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福海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30,共2页
在低海拔地区运动员 ( 6男 2女 )急进高原参加为期 9天的多巴 ( 2 3 66m)~拉萨 ( 3 780m)青藏高原自行车拉力赛期间 ,对赛前 (多巴 ,2 3 66m)、赛中 (格尔木 ,2 80 7m)、赛后 (拉萨 ,3 780m)安静状态下的心脏功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 在低海拔地区运动员 ( 6男 2女 )急进高原参加为期 9天的多巴 ( 2 3 66m)~拉萨 ( 3 780m)青藏高原自行车拉力赛期间 ,对赛前 (多巴 ,2 3 66m)、赛中 (格尔木 ,2 80 7m)、赛后 (拉萨 ,3 780m)安静状态下的心脏功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Pd、V以及TPR有所升高 ,HR、SV、CO、SI以及CI持续下降 ,赛后与赛前相比除HR、V无显著差异外 ,Pd、SV、CO、SI、TPR (P <0 0 1)以及CI (P <0 0 5 )差异显著。认为心脏功能的降低 ,主要受体内水分的下降 ,血浆和血的容量大量减少 ,血粘度升高 ,外周阻力增大 ,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所致。建议低海拔地区运动员参加青藏高原自行车拉力赛 ,应至少提前 1周进入高原 ( 2 3 66m)进行适应性训练 ,以便减轻心脏负荷 ,改善心肺循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自行车拉力赛 运动员 心脏功能 循环功能 适应性训练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riding comfort on cycleways using a smartphone application
16
作者 Anna Niska Leif Sjöogren +3 位作者 Peter Andrén Christian Weber Tineke de Jong Aslak Fyhri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24年第4期747-760,共14页
Well maintained cycleways will encourage more people to cycle,as the condition of cycleways is important for the safety,accessibility and riding comfort of cyclists.Despite that,only a few models used to describe the ... Well maintained cycleways will encourage more people to cycle,as the condition of cycleways is important for the safety,accessibility and riding comfort of cyclists.Despite that,only a few models used to describ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for cyclists take the surface condition into account.Objective measuring methods are needed to enable reliable and effective assessment of surface conditions,and measurable performance criteria related to the needs of cyclists should be developed.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has been to test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using accelerometers in smartphones to assess the riding comfort on cycleways.A smartphone application converting three-dimensional accelerometer measurements into a single indicator for cycleways has been used to assess road surfaces in two field studies,in Sweden and Norway,respectively.Both studies assessed test sections of varying quality.To relate the measurements to subjective riding comfort assessments by cyclists,recruited cyclists collected quantitative data using the app,whilst also rating their perceived riding comfort by completing a survey.Measurements were also related to standard road surface condition indicators,generated from a road surface tester equipped with 19 laser sensors: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IRI),mega-and macrotex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possible to describe the unevenness of a cycleway using the technology present in smartphones.A software application can be used to collect and analyse data from the acceleration sensors in the phone,which can the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riding comfort of cyclists.It is mainly the unevenness in the 50-1000 mm sizerange that create the greatest discomfort for cyclists,and intermittent vibrations are perceived as more uncomfortable than more evenly distributed vibrations.Therefore,IRI is not a relevant measurement for describing the riding comfort of cycli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st COMFORT ASSESSMENT Road surface measurement Smartphone application
原文传递
电动自行车-轿车碰撞形态对骑车人抛距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尹均 张道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374-377,共4页
为研究电动自行车与轿车前部不同碰撞形态对骑车人抛距的影响,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中选出与轿车碰撞的电动自行车事故案例21起,利用PC-Crash仿真软件建立轿车与电动自行车的碰撞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试验,分析了不同... 为研究电动自行车与轿车前部不同碰撞形态对骑车人抛距的影响,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中选出与轿车碰撞的电动自行车事故案例21起,利用PC-Crash仿真软件建立轿车与电动自行车的碰撞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试验,分析了不同碰撞形态下骑车人的动态响应过程。研究车速、碰撞夹角对骑车人抛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骑车人横向抛距随着电动自行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骑车人相对于轿车速度方向上的横向速度分量越大,其横向抛距越大;骑车人纵向抛距随轿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电动自行车速度和碰撞夹角对纵向抛距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车人 抛距 碰撞夹角 PC-CRASH
下载PDF
电动自行车-轿车碰撞形态对骑车人头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尹均 张道文 +1 位作者 张鹏 陈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9-162,共4页
为研究电动自行车与轿车前部不同碰撞重叠率对骑车人头部损伤的影响,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中选出与轿车碰撞的电动自行车事故案例16起,利用PC-Crash仿真软件建立轿车与电动自行车的碰撞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实验,分析... 为研究电动自行车与轿车前部不同碰撞重叠率对骑车人头部损伤的影响,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中选出与轿车碰撞的电动自行车事故案例16起,利用PC-Crash仿真软件建立轿车与电动自行车的碰撞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碰撞形态下电动自行车骑车人的动态响应过程,研究车速、碰撞重叠率对骑车人头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碰撞重叠率增加,骑车人头部损伤HIC值明显增加;碰撞重叠率超过50%,骑车人头部会发生两次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车人 碰撞重叠率 HIC值 PC-CRASH 事故重建
下载PDF
高原训练对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文军 李世成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08-112,共5页
综述了高原环境和训练对自行车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运动成绩的影响,发现高住低训可能会对一些运动员的运动表现有利,但对产生此效果的机制仍不清楚.中等海拔高原训练可能提高自行车运动员在平原路段的骑行成绩,但是在山地路线反而会抑制成... 综述了高原环境和训练对自行车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运动成绩的影响,发现高住低训可能会对一些运动员的运动表现有利,但对产生此效果的机制仍不清楚.中等海拔高原训练可能提高自行车运动员在平原路段的骑行成绩,但是在山地路线反而会抑制成绩的发挥.这是因为空气阻力减少的获益多于VO2max减少的不利,而中等海拔高原爬坡的运动能力低于平原.LHTL对持续时间为45 s^14 min的项目,可提高运动成绩约1%,但在长距离项目和多日赛未见显著效果,可能不同个体的反应存在差异.因此,自行车运动员对中等海拔高原的适应是复杂的,涉及多系统的调节过程.在相互关联的适应性变化中,可能对自行车运动员有益的因素包括肌乳酸的生成减慢或是清除速度加快,运动肌βm提高,红细胞量、Hb浓度可能增加,EPO可能增加,以及自行车运动中ME提高,但网织红细胞的加速生成未能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训练 自行车运动员 运动能力
下载PDF
功率车Tabata间歇训练在场地自行车赛前训练中应用的个案研究
20
作者 乔杰 马国强 《体育科研》 2023年第4期58-65,共8页
目的:比较场地世界杯赛前阶段,两名自行车运动员(郭×、顾×)分别应用“减量增强度”和“训练量不变”两种功率车Tabata间歇训练方案的训练课中运动表现和生理机能适应的差异。方法:场地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郭×和顾×3... 目的:比较场地世界杯赛前阶段,两名自行车运动员(郭×、顾×)分别应用“减量增强度”和“训练量不变”两种功率车Tabata间歇训练方案的训练课中运动表现和生理机能适应的差异。方法:场地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郭×和顾×3周完成7节功率车Tabata间歇训练(TIET)课,每节课包括4组内容为次数不同的“120 r/min稳定踏频骑20 s+60 r/min放松恢复骑10 s”训练。郭×单节课总骑行次数逐步减少、总传动距离逐步增加,而顾×常规训练课总次数不变。采集训练课中的骑行功率、做功、心率及每组骑行后的血乳酸进行分析。结果:郭×单节课总做功从第1节课的266.8 kJ逐渐降低至第7节课的201.0 kJ,但单节课的平均功率出现逐课次增加的变化趋势。郭×仅第2节课的平均心率较第1节课下降6.1%,接下来5节课明显回升;郭×第6和第7节课后的血乳酸清除量(ΔBLa)分别显著升高至1.05 mmol/L和1.3 mmol/L。结论:在场地自行车赛前阶段完成的7节功率车Tabata训练课中,通过减少训练课骑行次数、增大阻力档位,可在提高训练强度的同时,降低训练量以促进体能恢复,完成“减量增强度”的赛前训练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车Tabata训练 赛前训练 减量增强度 自行车运动员 个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