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茶象危害油茶果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蔡守平 何学友 +3 位作者 李志真 熊瑜 黄金水 周世炎 《福建林业科技》 2011年第2期14-16,共3页
对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油茶杂交试验林果实的果径、果高、果重、籽重(种仁重)以及果实受害率等进行测定,分析油茶象对油茶果的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在调查的油茶林分中,株受害率为94.7%,平均虫果率为14.7%;健康果平均果径为3.01 cm,... 对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油茶杂交试验林果实的果径、果高、果重、籽重(种仁重)以及果实受害率等进行测定,分析油茶象对油茶果的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在调查的油茶林分中,株受害率为94.7%,平均虫果率为14.7%;健康果平均果径为3.01 cm,显著地大于虫果的2.86 cm;健康果平均果高为3.05 cm,显著地高于虫果的2.84 cm;健康果平均果重为16.8 g.个-1,极显著地大于虫果的果重;健康果籽重为6.2 g.个-1,极显著地大于虫果籽重4.8 g.个-1;结果表明:油茶象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油茶果的生长和油茶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象 油茶果实 受害率 产量
下载PDF
油茶采前落果原因初步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舒金平 滕莹 +2 位作者 刘剑 张亚波 王浩杰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4,共6页
油茶采前落果是影响油茶产量的主要原因。作者对浙江及江西油茶采前落果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造成落果的原因。结果表明,油茶采前平均落果率为27.37%,病虫害及机械损伤是造成油茶采前落果的主要原因。其中因病虫害造成的落果占90%以... 油茶采前落果是影响油茶产量的主要原因。作者对浙江及江西油茶采前落果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造成落果的原因。结果表明,油茶采前平均落果率为27.37%,病虫害及机械损伤是造成油茶采前落果的主要原因。其中因病虫害造成的落果占90%以上。茶籽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环茸毒蛾(Dasychira dudgeoni Swinhoe)及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是造成油茶采前落果的主要病虫。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茶籽象和油茶炭疽病,占全部落果的60%以上。油茶采前落果与油茶品种及种植年限密切相关。霜降籽油茶的落果率高于红花油茶;种植年限长的油茶林落果率高于种植年限短的油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采前落果 病虫害 茶籽象 油茶炭疽病
原文传递
油茶象危害与小果油茶果实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何立红 李志文 +2 位作者 刘劲军 司嘉怡 曾爱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1-155,共5页
油茶是指种子含油率较高、且有一定栽培经营面积的山茶属(Camellia)植物的总称,目前已知全世界有280种,其中238种分布在我国(张宏达,1998)。油茶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庄瑞林,2008),与油橄榄(... 油茶是指种子含油率较高、且有一定栽培经营面积的山茶属(Camellia)植物的总称,目前已知全世界有280种,其中238种分布在我国(张宏达,1998)。油茶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庄瑞林,2008),与油橄榄(Olea europaea)、油棕(Elaeis guineensis)、椰子(Cocos nucifera)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油茶 炭疽病 油茶象 危害率 果形指数 壳厚
下载PDF
油茶象幼虫虫龄的划分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志文 何立红 +2 位作者 夏姣 马玲 曾爱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1-189,共9页
【目的】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油茶Camellia meiocarpa的专性蛀果害虫,常导致大量落果。幼虫准确分龄是其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控研究的基础,但对钻蛀性昆虫来说,这非常困难。本研究旨在明确研... 【目的】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油茶Camellia meiocarpa的专性蛀果害虫,常导致大量落果。幼虫准确分龄是其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控研究的基础,但对钻蛀性昆虫来说,这非常困难。本研究旨在明确研究样地油茶象幼虫龄数及各龄形态指标极差,试图探讨确定钻蛀性昆虫龄数及合理划分虫龄的可靠方法。【方法】收集了1 253头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测量头壳宽、头壳长和上颚宽3个形态指标,用多峰拟合分析频次分布资料,结合戴氏法则判断幼虫龄数。以正态曲线交点作为相邻虫龄分界点,计算各龄幼虫测量指标的平均值、极差、增长率及误判率。【结果】头壳宽、头壳长和上颚宽频次分布多峰拟合均呈显著的5个正态峰(P〈0.01),对应5个虫龄;头壳宽、头壳长和上颚宽3个形态指标均以对3龄幼虫的误判率最大,分别为6.04%,7.03%和6.51%,而对其他虫龄误判率均小于5%,提示3个形态指标均可作为油茶象虫龄划分的可靠依据,以头壳宽最佳。各龄幼虫头壳宽、头壳长及上颚宽增长率依次为1.41~1.54,1.43~1.61及1.44~1.64,基本恒定,其平均值的自然对数与虫龄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油茶象幼虫头壳生长呈间断性几何级数增长,符合戴氏法则。【结论】油茶象幼虫具5个虫龄,不同于前人报道的仅4个虫龄;多峰拟合可用于确定钻蛀性昆虫或野外种群的龄数,特别是为相邻虫龄形态指标重叠区虫龄划分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象 头壳宽 头壳长 上颚宽 频次分布 多峰拟合 戴氏法则
下载PDF
感染油茶象幼虫的高致病力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筛选 被引量:12
5
作者 何学友 蔡守平 +3 位作者 杜月飞 陈德兰 黄金水 李孔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2-59,共8页
【目的】筛选对油茶象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绿僵菌菌株,为防治油茶象幼虫提供高效的生防菌。【方法】在测定7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的基础上,采用浸渍法和孢子拌土法对油茶象幼虫进行致病力测定,并以土表喷菌液的方式... 【目的】筛选对油茶象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绿僵菌菌株,为防治油茶象幼虫提供高效的生防菌。【方法】在测定7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的基础上,采用浸渍法和孢子拌土法对油茶象幼虫进行致病力测定,并以土表喷菌液的方式进一步研究优良菌株对土壤中油茶象幼虫的感染效果。【结果】FJMa201101和FJMa201205两个菌株产孢量最高;不同绿僵菌菌株对油茶象幼虫均有一定的致病力,107孢子·mL -1的孢悬液浸渍法接种后第13天和105孢子·g -1土的孢子拌土法接种后第9天,油茶象幼虫的死亡率均达到100%,LT50分别在1.65~4.26天和1.96~3.51天之间; FJMa201101和 FJMa201205两个菌株对油茶象幼虫的致病力最强。FJMa201101菌株浸渍法接种 LT50为1.65天,感染率为86.6%;孢子拌土法 LT50为2.11天,感染率为94.5%。FJMa201205菌株浸渍法接种 LT50为1.71天,感染率为91.1%;孢子拌土法 LT50为1.96天,感染率为88.9%。林间土表喷菌液的方式,FJMa201101和FJMa201205两个菌株之间的感染效果差异不显著,但先喷菌再引入试虫较引入试虫后再喷菌的感染效果更好。【结论】FJMa201101和 FJMa201205两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可以作为防治油茶象幼虫的优良菌株在生产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象 金龟子绿僵菌 致病力 浸渍法 孢子拌土法 蛀果害虫
下载PDF
果实大小对油茶象幼虫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志文 何立红 +2 位作者 马玲 夏姣 曾爱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580-3586,共7页
为了明确小果油茶果实大小对油茶象幼虫生长发育的限制作用,采用Logistic方程对油茶象老熟幼虫体质量与其寄主果实体积大小的关系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油茶象幼虫体质量随果实体积增大而增长,符合Logistic模型;油茶象幼虫体质量增长符... 为了明确小果油茶果实大小对油茶象幼虫生长发育的限制作用,采用Logistic方程对油茶象老熟幼虫体质量与其寄主果实体积大小的关系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油茶象幼虫体质量随果实体积增大而增长,符合Logistic模型;油茶象幼虫体质量增长符合边际效应递减原则,可分为快速增长阶段(<3.216 cm3,每果1头;<4.747 cm3,每果2头)和渐进增长阶段(>3.216 cm3,每果1头;>4.747 cm3,每果2头);油茶象寄生的最小果实阈值为1.500 cm3(每果1头)或2.539 cm3(每果2头).明确了落果中油茶象老熟幼虫逃逸的时间格局,果实收集后幼虫逃逸数量逐天递减,逃逸高峰期集中在6:00—10:00,占43.9%,尤以7:00—8:00为甚,占21.1%;幼虫体质量越大,逃逸越早.寄主果实大小对油茶象幼虫生长发育具有限制作用,亲代雌虫选择大果实产卵是增加后代适合度的一种行为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油茶 油茶象 生长发育 LOGISTIC方程 边际效应 适应对策
原文传递
茶籽象为害对油茶果产量和茶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苗苗 张威 +3 位作者 吕军美 舒金平 叶碧欢 王浩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68,79,共5页
为探索茶籽象为害对油茶果产量及茶油品质的影响,对健康茶果和受害茶果平均籽重、茶籽出油率、所提炼茶油的酸值、过氧化值、苯并芘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等一系列指标进行了对比测定。结果表明:健康茶籽的平均重量7.89g显著高于受害茶籽6.... 为探索茶籽象为害对油茶果产量及茶油品质的影响,对健康茶果和受害茶果平均籽重、茶籽出油率、所提炼茶油的酸值、过氧化值、苯并芘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等一系列指标进行了对比测定。结果表明:健康茶籽的平均重量7.89g显著高于受害茶籽6.58g(P<0.001);受害茶籽出油率显著低于健康茶籽,仅为后者的71.15%(P<0.05);受害果的茶油中酸值平均含量为17.79mg/g,过氧化值平均含量0.66g/100g,两个指标都极显著高于健康的茶油,且显著高于食用油国家标准;受害果茶油中苯并芘含量明显增高,但与健康果茶油差异不显著;受害果茶油和健康果茶油中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本研究明确了茶籽象为害对油茶产量及茶油质量的影响,为茶籽象的防治及茶油加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象 产量 茶油品质 指标
下载PDF
油茶象甲成虫对油茶寄主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丹阳 秦长生 +2 位作者 徐金柱 廖仿炎 揭育泽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7期100-104,共5页
为研究油茶象甲对油茶寄主的选择性趋性,为中国油茶抗虫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应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室内测定又分为强迫性和选择性取食、产卵以及嗅觉反应测定的方法,测定油茶象甲成虫对不同油茶树种、品系的取食和产... 为研究油茶象甲对油茶寄主的选择性趋性,为中国油茶抗虫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应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室内测定又分为强迫性和选择性取食、产卵以及嗅觉反应测定的方法,测定油茶象甲成虫对不同油茶树种、品系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结果发现:油茶象甲对油茶2个树种、3个品系均能造成危害,导致采果前落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虫为害所致;6月份,该虫对其他1个树种、3个品系的取食、产卵趋性均大于广宁红花油茶;该虫在油茶叶片上不产卵,当果皮厚度大于其能蛀入最大值时不产卵;雌成虫出土初期对油茶嫩芽的趋性大于果实和成叶,交配产卵期对油茶果实的趋性大于嫩芽和成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象甲 油茶 寄主 选择性
下载PDF
油茶象甲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赵丹阳 秦长生 +3 位作者 徐金柱 廖仿炎 揭育泽 潘志萍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1-684,共4页
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油茶的重要果实害虫,为害严重林分果实被害率高达79.3%。本文详细描述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广东省2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越过第1个冬天、以初羽化的... 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油茶的重要果实害虫,为害严重林分果实被害率高达79.3%。本文详细描述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广东省2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越过第1个冬天、以初羽化的成虫在土内越过第2个冬天,4月上中旬开始出土,5-6月为出土盛期。成虫栖息环境、产卵和油茶果实的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成虫无交配时多栖息在油茶嫩枝、嫩芽或油茶果实基部的枯萎花絮上,成虫交配盛期多被发现在油茶果实上;油茶果实一般以果皮厚度4.0-6.0 mm着卵量最多,林间每果一般只有1粒卵或1头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象甲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油茶象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存翊 王昊 +3 位作者 叶茂翔 张永生 刘劲军 曾爱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1-108,共8页
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油茶作物的重要蛀果害虫,严重影响油茶的质量。触角感器是油茶象进行信息识别的重要结构单元,感器的类型和分布直接影响油茶象对机械及化学刺激的响应。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油茶象成虫触角上的... 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油茶作物的重要蛀果害虫,严重影响油茶的质量。触角感器是油茶象进行信息识别的重要结构单元,感器的类型和分布直接影响油茶象对机械及化学刺激的响应。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油茶象成虫触角上的感器进行观察和比对。结果表明:油茶象成虫触角存在雌雄二型现象,触角长度、感器类型及分布均有显著差异。雌雄成虫触角上共有的感器类型为6类12种,包括4种刺形感器、2种锥形感器、2种叉形感器、2种毛形感器,1种Böhm氏鬃毛和1种芽孢形感器。仅在雄虫触角上观察到腔形感器,而芽孢形感器在雌、雄触角上的着生部位不同。在象甲科昆虫上首次发现了SfⅠ变形、StⅡ中部膨大和SchⅢ顶部膨大3种感器。结合已有感器功能的报道,对感器类型、形态和分布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象 触角 感器 扫描电镜 功能
下载PDF
六株虫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油茶象甲的致病力 被引量:7
11
作者 练涛 秦长生 +5 位作者 掲育泽 徐金柱 赵丹阳 邱华龙 杨华 赖国栋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2-649,共8页
为了筛选防治油茶象甲的虫生真菌菌株,本研究测定了不同绿僵菌(Ma09、Ma25、Ma05、Mac985)和白僵菌(Bb01、Bb02)菌株的生长速度、产孢量以及孢子萌发率,采用孢悬液浸渍法测定了上述菌株对油茶象甲成虫和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Ma09、M... 为了筛选防治油茶象甲的虫生真菌菌株,本研究测定了不同绿僵菌(Ma09、Ma25、Ma05、Mac985)和白僵菌(Bb01、Bb02)菌株的生长速度、产孢量以及孢子萌发率,采用孢悬液浸渍法测定了上述菌株对油茶象甲成虫和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Ma09、Ma05、Bb01、Bb02菌株的菌落直径分别为63.13、62.55、61.99、61.90mm(25℃、15d),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其余菌株(P<0.05);Ma25、Bb01、Ma09菌株的产孢量分别为3.04×108、2.88×108、2.85×108孢子/cm2,显著高于其余菌株(P<0.05);Bb01和Ma09菌株的孢子萌发率较高,分别达到97.80%和96.40%。不同菌株对油茶象甲成虫和幼虫致病力差异显著,其中Bb01和Ma09在1×107孢子/mL时,对油茶象甲成虫的LT50分别为4.64d和4.93d,处理后15d累计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00%,僵虫率分别为76.00%和78.67%;对幼虫的LT50分别为2.15d和3.48d,10d累计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00%,僵虫率分别为81.00%和86.31%。本研究筛选的Bb01和Ma09菌株具有生长快、产孢量大、孢子萌发率高、对油茶象甲致病力强等特性,在油茶象甲的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象甲 金龟子绿僵菌 球孢白僵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茶籽象危害与不同品种油茶果实物理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苗苗 舒金平 +2 位作者 张威 叶碧欢 王浩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2-237,共6页
[目的]揭示茶籽象危害与不同品种油茶果实物理性状间的关系,揭示不同品种油茶的物理特性对茶籽象寄主选择的影响。[方法]调查茶籽象对相同种植条件下的不同油茶品种的危害情况,通过聚类分析评价抗虫性,同时测定茶果质量、果皮厚度及果... [目的]揭示茶籽象危害与不同品种油茶果实物理性状间的关系,揭示不同品种油茶的物理特性对茶籽象寄主选择的影响。[方法]调查茶籽象对相同种植条件下的不同油茶品种的危害情况,通过聚类分析评价抗虫性,同时测定茶果质量、果皮厚度及果实大小等物理性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结果]茶籽象对不同油茶品种的危害率存在显著差异,危害率在12.4%49.7%之间,而落果中茶籽象的危害率在13.23%91.83%之间,茶籽象是造成落果的主要因素。11个油茶品种分为抗性较高、抗性中等、抗性较差3个类群,3个类群的油茶品种受害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抗性较高类群平均抗虫率达82.23%±5.00%,而抗性较差类群仅为52.47%±6.00%。茶籽象危害与茶果质量、果皮厚度及果实大小密切相关,茶果质量越大、越薄,果径越大,危害越严重。[结论]茶果质量越大,越薄,果径越大,受到茶籽象的危害越大。选育抗性品种是控制茶籽象危害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象 危害 抗性 果实特征 产卵
下载PDF
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基因组Survey测序分析
13
作者 张丽 吴佳茜 +2 位作者 曾萝琦 刘惠 汤小宇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7期135-141,共7页
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危害中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油茶的专性蛀果害虫,也是中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之一,在中国不同油茶产区均有分布,对油茶的为害呈加重趋势。为了深入研究其遗传基础和寄主适应性,确定适合鞘翅目... 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危害中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油茶的专性蛀果害虫,也是中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之一,在中国不同油茶产区均有分布,对油茶的为害呈加重趋势。为了深入研究其遗传基础和寄主适应性,确定适合鞘翅目象甲科基因组测序研究策略,首先采取Survey测序,之后做深度基因组测序和大规模种群测序。研究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MGISEQ-2000),测定了油茶象甲基因组大小,并估计该物种基因组的杂合度、重复率和GC含量。结果显示:油茶象甲基因组大小约为1356.82 Mb,测序深度达到50×;K-mer分析油茶象甲基因组虽然具有杂合峰,但杂合率较低,为1.20%;基因组重复序列含量约为77%。该研究结果对于揭示油茶象甲适应性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后续构建完整基因组和多种群基因组测序提供策略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象甲 鞘翅目 Survey测序 杂合率 GC含量
下载PDF
象甲科昆虫性信息素与聚集信息素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靳秀芳 秦长生 +4 位作者 赵丹阳 徐金柱 田龙艳 杨华 邱华龙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3期107-115,共9页
象甲科Curculionidae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其中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和棉铃象甲Anthonomus grandis Boheman等昆虫是我国经济作物上的重大害虫,因此研究和应用象甲科昆虫信息素进行害... 象甲科Curculionidae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其中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和棉铃象甲Anthonomus grandis Boheman等昆虫是我国经济作物上的重大害虫,因此研究和应用象甲科昆虫信息素进行害虫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应用较多的昆虫信息素为性信息素和聚集信息素,因此文章针对国内外象甲科昆虫性信息素和聚集信息素成份鉴定、信息素合成及应用等进行汇总,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30种象甲科昆虫信息素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进展,其中4种昆虫性信息素和23种昆虫聚集信息素成份已鉴定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虫防治 油茶象甲 象鼻虫 引诱剂 化学通讯
下载PDF
小果油茶上油茶象的产卵策略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志文 何立红 +2 位作者 杨柳君 何斌 曾爱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81-988,共8页
【目的】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油茶Camellia spp.的专性蛀果害虫,常导致其大量落果。本文旨在揭示该虫发生危害与寄主果实大小的关系,并探讨其产卵行为策略。【方法】于油茶象产卵高峰期在小... 【目的】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油茶Camellia spp.的专性蛀果害虫,常导致其大量落果。本文旨在揭示该虫发生危害与寄主果实大小的关系,并探讨其产卵行为策略。【方法】于油茶象产卵高峰期在小果油茶Camellia meiocarpa林随机采摘960个果实,清查油茶象刺孔数和窝卵数,并对果重、果长和果径进行了测量,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产卵果、取食果和非受害果大小差异性,用线性回归分析果实特征对油茶象取食及产卵活动的影响。同时对油茶象雌虫进行了果实大小选择性试验,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选择果与非选择果的大小差异性。【结果】在果重、果长、果径和果实体积方面,产卵果>取食果>非受害果(P<0.01),刺孔数、窝卵数和寄生率与果实大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说明油茶象雌虫优先选择大果实取食和产卵。当两供试果实差异显著时,油茶象雌虫对大果实表现出明显的偏好选择性,危害12 h后,重受害果长度和直径都显著大于轻受害果(P<0.01)。油茶象雌虫每次只产1粒卵,卵单产是油茶象本身的属性,与果实特征无关。【结论】油茶象优先选择大果实取食,支持最优觅食理论。油茶象优先选择大果实产卵。窝卵数越小,油茶象种内竞争越弱,幼体正常发育并成功脱果的概率越高,适合度增加。卵单产是油茶象应对寄主果实食物资源限制作用的一种"风险分散"行为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象 小果油茶 果实大小 窝卵数 选择性试验 产卵策略
下载PDF
绿僵菌对油茶象幼虫林间控制效果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学友 蔡守平 +3 位作者 詹祖仁 曾丽琼 韩国勇 林延生 《福建林业科技》 2015年第4期18-22,共5页
利用2个对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金龟子绿僵菌FJMa201101和FJMa201205菌株培养的菌剂,采用林间地表喷菌的方式(引入试虫后第5天喷菌、喷菌后当天引入试虫、喷菌后第5天引入试虫、喷菌后第15天引入... 利用2个对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金龟子绿僵菌FJMa201101和FJMa201205菌株培养的菌剂,采用林间地表喷菌的方式(引入试虫后第5天喷菌、喷菌后当天引入试虫、喷菌后第5天引入试虫、喷菌后第15天引入试虫4个处理方式)对其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喷菌后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施菌后30 d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为34%~56%,喷菌后引入试虫的防治效果好于引入试虫后再喷菌的处理,FJMa201101菌株处理的油茶象幼虫死亡率比FJMa201205略高;喷菌后180 d,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均超过70%,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喷菌后300 d,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均超过了80%,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且2个菌株处理的幼虫校正死亡率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绿僵菌对油茶象幼虫具有持续控制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象 绿僵菌 林间试验 校正死亡率
下载PDF
油茶象甲的风险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海燕 邱华龙 +5 位作者 秦长生 赵丹阳 徐金柱 揭育泽 韩其飞 赖瑶勤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年第4期47-51,共5页
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是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果实的重要钻蛀性害虫,在我国油茶产区对油茶果实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危害。文章依据FAO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方法,从油茶象甲在中国的分布情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受害寄主... 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是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果实的重要钻蛀性害虫,在我国油茶产区对油茶果实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危害。文章依据FAO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方法,从油茶象甲在中国的分布情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受害寄主的经济价值、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油茶象甲在中国的综合风险值R为1.98,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象甲 有害生物 风险分析
下载PDF
茶籽象ATP合成酶基因在不同海拔选择压力下的遗传分化及结构变异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守科 方林鑫 +6 位作者 刘亚宁 王毅 张威 舒金平 张亚波 汪阳东 王浩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73,共9页
【目的】基于不同地区茶籽象线粒体ATP合成酶基因遗传分化及结构变异,研究环境压力尤其是海拔对茶籽象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关系的影响,探讨ATP合成酶基因在适应环境压力中碱基及氨基酸序列结构变化规律,为茶籽象防控提供... 【目的】基于不同地区茶籽象线粒体ATP合成酶基因遗传分化及结构变异,研究环境压力尤其是海拔对茶籽象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关系的影响,探讨ATP合成酶基因在适应环境压力中碱基及氨基酸序列结构变化规律,为茶籽象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不同地理海拔油茶产区的茶籽象种群,设计ATP合成酶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取ATP基因,基于ATP基因应用相关分析软件分析碱基序列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关系,分析氨基酸序列结构差异及氨基酸使用频率。【结果】获得32个单倍型(NCBI: MH560360—MH560391),其中存在5个共享单倍型,包含个体数2~36不等;茶籽象各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化无明显规律(核酸多样性π为0.000 86 ~ 0.048 03),茶籽象种群扩张不明显(Tajima’s D < 0,P > 0.05;Fu’s Fs > 0);依据地理海拔,茶籽象种群可显著聚为低海拔和高海拔2个分支,2个分支间受到显著的环境正选择(选择系数:高海拔ω=1.65,低海拔ω=2.26,LRTP<0.001),分化明显( F st =0.374,P < 0.001);低海拔分支 ATP[STBX]8[STBZ]编码解氨基酸序列(36个保守位点)较高海拔分支(27个保守位点)更为保守,且高海拔分支酸性氨基酸使用率较高,这可能与昆虫为适应高海拔而增加蛋白稳定性、提高氧结合效率以及氧化呼吸效率有关。【结论】茶籽象种群ATP合成酶基因分化程度不高,但存在对海拔明显的适应性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象 ATP合成酶基因 遗传分化 系统发育 海拔 选择压力
下载PDF
基于组成型抗性性状的油茶抗茶籽象的评价模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守科 方林鑫 +4 位作者 王毅 张威 舒金平 汪阳东 王浩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7-74,共8页
【目的】基于茶籽象不同危害期油茶果实组成型抗性指标(果形指数、果皮厚度、茶皂素积累量)与为害率的关系,初步构建油茶抗茶籽象评价模型,为油茶的抗性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茶籽象产卵高峰期,测定我国主栽的油茶长林系列8个无... 【目的】基于茶籽象不同危害期油茶果实组成型抗性指标(果形指数、果皮厚度、茶皂素积累量)与为害率的关系,初步构建油茶抗茶籽象评价模型,为油茶的抗性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茶籽象产卵高峰期,测定我国主栽的油茶长林系列8个无性系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并跟踪测定产卵高峰期、初孵幼虫期、幼虫发育期和幼虫成熟期4个关键期各无性系种子中茶皂素积累量;利用R语言MASS包中的stepAIC()函数,以各测定指标为自变量、茶籽象为害率为因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在茶籽象产卵高峰期,8个无性系的果形指数差异显著(P<0.05),极差为0.5~1.2,其中长林166号果形指数最小,为0.5~0.7;8个无性系果皮厚度为3~6 mm,均处于茶籽象危害厚度范围内,以长林53号果皮厚度最厚(5.03±0.08 mm)。茶籽象4个危害关键期8个无性系的茶皂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依据茶皂素积累量可聚为3个类群。基于6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初步构建了以茶籽象为害率(Y)为因变量的油茶抗茶籽象的评价模型Y=0.5316-0.301X2-0.43657X4+0.059526X5-0.0194X6(X2:果皮厚度;X4:初孵幼虫期茶皂素含量;X5:幼虫发育期茶皂素含量;X6:幼虫成熟期茶皂素含量),拟合度较好(P<0.01,R2=0.7737)。【结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油茶长林系列无性系组成型抗性性状(果形指数、果皮厚度、茶皂素积累量)与茶籽象为害率的相关关系,初步构建了以果皮厚度及茶籽象初孵幼虫期、幼虫发育期和幼虫成熟期油茶种子中茶皂素含量为变量的油茶抗茶籽象的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象 油茶 组成型抗性 果形指数 果皮厚度 茶皂素含量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下载PDF
油茶象种群密度及空间格局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志文 赵瑞 李有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3-170,201,共9页
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油茶Camellia spp.的专性蛀果害虫,常导致其大量落果。本文旨在明确油茶象幼体(卵+幼虫)种群动态、空间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子,以便为调查取样、长期监测和科学防控等提供... 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油茶Camellia spp.的专性蛀果害虫,常导致其大量落果。本文旨在明确油茶象幼体(卵+幼虫)种群动态、空间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子,以便为调查取样、长期监测和科学防控等提供理论依据。2017年在湖南常宁普通油茶林,2016年-2017年在湖南益阳小果油茶林于雌虫产卵季节进行了调查,解剖收集的果实并记录其所含幼体数。用6种聚集度指标(m*/m、Iδ、C、I、C a、k)和Taylor幂法则、Iwao回归模型分析油茶象幼体的空间格局,并探讨其关键影响因子。调查和分析表明,雌虫于6月上、中旬开始产卵,幼体种群密度呈单峰变化,2016年和2017年高峰期分别在7月25日和7月18日。小果油茶林2016年、2017年高峰期种群密度分别为17.95±1.53和16.27±1.06幼体/样株,高于普通油茶林,分别是普通油茶林种群密度(8.16±1.23幼体/样株)的2.20倍和1.99倍,差异极显著(P<0.001)。聚集度指标分析显示,油茶象在普通油茶林均呈聚集分布,在小果油茶林呈聚集分布或随机分布。回归模型表明,该虫在两种油茶林均呈聚集分布。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2,表明油茶象幼体聚集是由亲代雌虫本身的产卵行为与寄主果实特征综合作用的结果。给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并绘制了3种抽样精度下最适抽样数随种群密度变化的曲线图。综上,初步明确了油茶象幼体在普通油茶林和小果油茶林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动态,并探讨了其关键影响因子。试验结果可为该虫调查取样、长期监测和科学防控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象 普通油茶 小果油茶 种群密度 空间格局 最适抽样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