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淋滤液DOM浓度与光谱学特征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马莹玲
邢帅虎
朱思佳
马红亮
高人
郑群瑞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植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管理站
-
出处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年第3期17-26,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0607
31770659
+1 种基金
41271282)
福建师范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类)(201610394014)
-
文摘
以建瓯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JCL)、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林(JCF)、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林(JCC)及武夷山的米槠林(WCC)不同层次土壤(0~10 cm,10~20 cm)为对象,用45 m L去离子水(相当于189 mm降雨量)分3次(每次15 m L)淋洗厚度约1. 8 cm土壤,研究模拟降雨条件下表层土壤渗滤液可溶性有机质(DOM)的浓度和光谱学特征,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0~10 cm土层,杉木人工林淋滤液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显著高于3种天然林,分别是JCF、JCC、WCC的3. 5、1. 5、2倍,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腐殖化程度及荧光效率(Feff)值低于3种天然林;在10~20 cm土层,4种林分的DON和DOC无显著差异,但杉木人工林的腐殖化程度及Feff值低于3种天然林。在不同植被类型中,0~10 cm土层的荧光同步光谱腐殖化指数(HIXsyn)值均大于10~20 cm,而Feff值均小于10~20 cm。综合3种光谱分析表明,3种天然林土壤淋滤液DOM含量更高,结构更简单;杉木人工林土壤淋滤液DOM含有较多木质素等不易分解的物质。与10~20 cm层土壤相比,0~10 cm层土壤DOM中含有更多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的物质。
-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杉木人工林
DOM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红外光谱
-
Keywords
mid-subtropics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cunin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DOM
ultraviolet spectrum
fluorescence spectrum
infrared spectrum
-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