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淋滤液DOM浓度与光谱学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马莹玲 邢帅虎 +3 位作者 朱思佳 马红亮 高人 郑群瑞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年第3期17-26,共10页
以建瓯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JCL)、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林(JCF)、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林(JCC)及武夷山的米槠林(WCC)不同层次土壤(0~10 cm,10~20 cm)为对象,用45 m L去离子水(相当于189 mm降雨量)分3... 以建瓯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JCL)、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林(JCF)、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林(JCC)及武夷山的米槠林(WCC)不同层次土壤(0~10 cm,10~20 cm)为对象,用45 m L去离子水(相当于189 mm降雨量)分3次(每次15 m L)淋洗厚度约1. 8 cm土壤,研究模拟降雨条件下表层土壤渗滤液可溶性有机质(DOM)的浓度和光谱学特征,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0~10 cm土层,杉木人工林淋滤液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显著高于3种天然林,分别是JCF、JCC、WCC的3. 5、1. 5、2倍,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腐殖化程度及荧光效率(Feff)值低于3种天然林;在10~20 cm土层,4种林分的DON和DOC无显著差异,但杉木人工林的腐殖化程度及Feff值低于3种天然林。在不同植被类型中,0~10 cm土层的荧光同步光谱腐殖化指数(HIXsyn)值均大于10~20 cm,而Feff值均小于10~20 cm。综合3种光谱分析表明,3种天然林土壤淋滤液DOM含量更高,结构更简单;杉木人工林土壤淋滤液DOM含有较多木质素等不易分解的物质。与10~20 cm层土壤相比,0~10 cm层土壤DOM中含有更多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杉木人工林 DOM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红外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