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阶段循环加载条件下温州饱和软黏土孔压和应变发展规律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军 蔡袁强 +1 位作者 郭林 杨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49-1354,共6页
土体在经过一定次数的循环荷载作用后,其动力特性会发生改变,对后续振动的响应会变得大不相同。通过对温州原状饱和软黏土分别在不排水和排水条件下进行连续循环加载和5个阶段的分阶段循环加载试验,分析了循环荷载作用及一定时间的停振... 土体在经过一定次数的循环荷载作用后,其动力特性会发生改变,对后续振动的响应会变得大不相同。通过对温州原状饱和软黏土分别在不排水和排水条件下进行连续循环加载和5个阶段的分阶段循环加载试验,分析了循环荷载作用及一定时间的停振对土体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时间的振动和停振后,由于土体动力特性发生了改变,后续阶段的残余应变将变小;不排水条件下,停振期孔压稳定在循环加载产生的残余孔压值附近,而振动期产生的变形一部分得到恢复;排水条件下,在振动期孔压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停振期残余应变基本保持不变。这些结论对于深入分析交通荷载下土体动力响应和沉降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条件 分阶段加载 停振期 孔压 残余应变
下载PDF
长期动荷载作用下冻结粉土的变形和强度特征 被引量:20
2
作者 赵淑萍 马巍 +1 位作者 焦贵德 常小晓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4-151,共8页
根据长期动荷载作用下的蠕变试验结果,研究了冻结粉土的变形和动强度特征.试验分3组,第一、二组是小振幅动荷载试验,且第二组的动荷载幅值为第一组的两倍;第三组是大振幅动荷载试验,荷载最小值取接近于零的值,最大值与第一组对应.试验... 根据长期动荷载作用下的蠕变试验结果,研究了冻结粉土的变形和动强度特征.试验分3组,第一、二组是小振幅动荷载试验,且第二组的动荷载幅值为第一组的两倍;第三组是大振幅动荷载试验,荷载最小值取接近于零的值,最大值与第一组对应.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振幅的动荷载作用下,冻土的累积应变随荷载振动次数的变化规律相同(都包括初始蠕变阶段、稳定蠕变阶段、渐进流阶段)但数值上有差异.在初始和稳定蠕变阶段,第三组试验的累积应变小于第一、二组的,但是第三组试验稳定蠕变阶段的应变速率很大,蠕变曲线迅速进入渐进流阶段,此后其累积应变值大于小振幅动荷载试验的;第一、二组试验的应变幅值随振次的变化规律相似,但与第三组的有明显不同,而且,第三组试验的应变幅值明显大于第一、二组试验的.各种振幅动荷载作用下冻土的残余应变随振次的变化规律相同,且偏移荷载载越大或动荷载振动幅值越大,残余应变越大;冻土的动强度随荷载振动次数的增加而衰减,直至趋于极限动强度,大振幅动荷载试验的极限动强度明显小于小振幅动荷载试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粉土 长期循环动荷载 累积应变 应变幅值 残余应变 动强度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红层泥岩土累积变形特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孔祥辉 蒋关鲁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8-72,77,共6页
针对红层泥岩土这种特殊的粒类材料,通过动三轴试验研究其在循环荷载下的累积变形特性。在动荷载不超过临界动应力条件下,红层泥岩土累积应变随循环次数的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应变在初期是快速增长,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应变增幅减缓,最终... 针对红层泥岩土这种特殊的粒类材料,通过动三轴试验研究其在循环荷载下的累积变形特性。在动荷载不超过临界动应力条件下,红层泥岩土累积应变随循环次数的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应变在初期是快速增长,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应变增幅减缓,最终达到稳定,且变形主要发生在前1 000次的循环阶段。基于动三轴试验结果,并考虑土的类型、应力状态、物理性质和循环次数等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个计算红层泥岩土累积变形的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反映动、静偏应力和静强度的影响,还考虑了围压对累积应变的影响,能较好地反映累积应变的发展规律,而且模型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通过达成线红层泥岩路基现场激振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变形 红层泥岩 循环荷载 动三轴试验 现场激振试验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高温冻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焦贵德 赵淑萍 +2 位作者 马巍 罗飞 孔祥兵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53-1558,共6页
对-1℃的冻土试样在频率为3,5,8 Hz的循环荷载下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探讨了冻土在循环荷载下的累积变形和动强度。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作用下冻土的累积变形大小由加载的最大动应力大小决定,同一频率下加载的最大动应力越大,相同循环次数... 对-1℃的冻土试样在频率为3,5,8 Hz的循环荷载下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探讨了冻土在循环荷载下的累积变形和动强度。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作用下冻土的累积变形大小由加载的最大动应力大小决定,同一频率下加载的最大动应力越大,相同循环次数时的累积应变越大;根据加载的最大动应力的大小,累积应变与循环次数的关系曲线可表现为破坏型、稳定型和过渡型3种形态之一。加载频率对冻土累积应变的影响规律复杂,且受加载的最大动应力影响;当最大动应力较小时,频率的影响不明显;当最大动应力比较适中时,大体上频率越高,累积应变越大;当最大动应力比较大时,频率越高,累积应变越小。在3%,5%和10%的破坏应变下,频率为8 Hz时冻土的动强度最大,而3 Hz和5 Hz的动强度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冻土 循环荷载 累积应变 破坏应变 动强度
下载PDF
高应变速率多向锻造对AZ31镁合金组织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邓彬 李庆芬 +5 位作者 吴远志 刘超 叶拓 刘伟 马斌 刘安民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11,25,共6页
对均匀化处理后AZ31镁合金进行高应变速率多向锻造,使用金相显微镜(OM)与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累积应变量对AZ31镁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不同累积应变量对合金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 对均匀化处理后AZ31镁合金进行高应变速率多向锻造,使用金相显微镜(OM)与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累积应变量对AZ31镁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不同累积应变量对合金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锻造前,高应变速率多向锻造后,合金平均晶粒尺寸大幅度减小、耐腐蚀性能提升。当累积应变量为1.32时,合金获得了均匀细小的晶粒组织,其平均晶粒度为7.8218μm,再结晶比例分数为79.40683%,平均腐蚀速率Vi=0.072 mm·a^(-1),合金耐腐蚀性能最优;当累积应变量大于1.32时,在自激活的作用下,引起了再结晶晶粒的长大,合金的再结晶程度与组织的均匀性下降,耐腐蚀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高应变速率多向锻造 累积应变量 再结晶晶粒 耐腐蚀性能
原文传递
多道次等径角轧制对AZ31镁板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夏伟军 蒋俊锋 +2 位作者 朱素琴 严红革 陈振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49,共5页
对AZ31镁合金进行多道次等径角轧制,并分析其微观组织、宏观织构和室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轧制道次的增加,板材的晶粒组织出现交替细化与粗化的现象,并直接影响板材后续退火组织的大小和均匀性.由于累积剪切变形的作用,等径角轧制... 对AZ31镁合金进行多道次等径角轧制,并分析其微观组织、宏观织构和室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轧制道次的增加,板材的晶粒组织出现交替细化与粗化的现象,并直接影响板材后续退火组织的大小和均匀性.由于累积剪切变形的作用,等径角轧制后板材的基面织构明显弱化.七道次等径角轧制后基面极轴出现沿轧向分离,板材屈服强度降低约54%,而伸长率提高约43%.基面织构弱化和晶粒细化是等径角轧制板材塑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再结晶 多道次等径角轧制 累积应变 织构
下载PDF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高温评价性能指标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红瑛 徐金枝 +2 位作者 张振兴 常睿 郝培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8-105,共8页
针对不同多聚磷酸改性沥青胶结料进行了常规高温性能试验和Superpave高温性能试验,得到了不同的高温性能评价指标,并对比分析了沥青胶结料高温性能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改进后的车辙试验验证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研究了沥青胶结... 针对不同多聚磷酸改性沥青胶结料进行了常规高温性能试验和Superpave高温性能试验,得到了不同的高温性能评价指标,并对比分析了沥青胶结料高温性能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改进后的车辙试验验证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研究了沥青胶结料与混合料高温性能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试验分析了多聚磷酸改性沥青以及SBS复配多聚磷酸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软化点和累积应变可以较准确地评价不同类型沥青胶结料的高温性能;掺加多聚磷酸可以减小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热流率,从而改善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热稳定性;累积应变可作为高弹改性沥青胶结料的较合理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多聚磷酸 改性沥青 累积应变
下载PDF
Dynamic behaviour of weathered red mudstone in Sichuan(China)under triaxial cyclic loading 被引量:7
8
作者 ZHANG Chong-lei JIANG Guan-lu +1 位作者 SU Li-jun LIU Wei-mi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8期1789-1806,共18页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speed railway(HSR) in Southwest China is being hindered by a severe shortage of high-quality subgrade materials. However, red mudstone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ichuan Basin of China. Th...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speed railway(HSR) in Southwest China is being hindered by a severe shortage of high-quality subgrade materials. However, red mudstone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ichuan Basin of China. The ability to use weathered red mudstone(WRM) to fill subgrade beds by controlling its critical stress and cumulative strain would enable substantial savings in project investments and mitigate damag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ynamic behaviour of WRM, both monotonic and cyclic triaxial tests were performed. The evolution of the cumulative strain vs. increased loading cycles was measured. The influences of confining pressure and loading cycles on the dynamic modulus, damping ratio, critical cyclic stress ratio(CSR), and dynamic stress level(DSL)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SR and loading cycles under different failure strain criteria(0.1%-1.0%) was analysed. The prediction model of cumulative strain was also evalu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hear strength of WRM sufficiently meets the static strength requirements of subgrade. The critical dynamic stress of WRM can thus satisfy the dynamic stress-bearing requirement of the HSR subgrade. The critical CSR decreases and displays a power function with increasing confining pressure. As the confining pressure increases, the DSL remains relatively stable, ranging between 0.153 and 0.163. Furtherm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ynamic strength and loading cycles required to cause failure was established. Finally, a newly developed model for determining cumulative strain was established. A prediction exercise showed that the model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c triaxial tests Cyclic stress ratio Red mudstone Critical dynamic stress cumulative strain Railway subgrade
下载PDF
单向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重塑红黏土的动力特性 被引量:7
9
作者 罗文俊 王海洋 +1 位作者 马斌 陈晓飞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共9页
为探究长期循环动荷载作用下红黏土的塑性累积应变效应,对南昌地区饱和重塑红黏土进行单向加载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动应力比、初始孔隙率、固结围压、加载频率、排水条件对红黏土塑性累积应变和动孔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动应力比的增... 为探究长期循环动荷载作用下红黏土的塑性累积应变效应,对南昌地区饱和重塑红黏土进行单向加载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动应力比、初始孔隙率、固结围压、加载频率、排水条件对红黏土塑性累积应变和动孔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动应力比的增大,红黏土变形曲线由渐稳型向破坏型过渡;当动应力比小于临界动应力比时,随着循环振次的增加,红黏土的塑性累积应变和动孔压发展曲线均表现为起始快速增长,后出现拐点,最终趋于稳定;相同的动应力比下,试样的累积应变和动孔压随初始孔隙率、固结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加载频率的增大而减小,不排水条件下的累积应变要大于排水条件下的累积应变;塑性累积应变越大,应变发展曲线拐点出现越滞后;随着动应力比的增大,土体的软化程度也越大,但在较高的循环振次下,软化程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塑红黏土 动力特性 循环荷载 三轴试验 累积应变 动孔压比
下载PDF
长期循环压缩荷载下饱和软黏土的应变速率特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添俊 莫海鸿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2,共6页
为了研究长期循环压缩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的变形性状,对珠江三角洲的典型饱和软黏土进行了室内循环三轴压缩试验,着重研究了饱和软黏土的累积应变速率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初始静偏应力与动偏应力的耦合作用以及不同的排水条件对软黏... 为了研究长期循环压缩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的变形性状,对珠江三角洲的典型饱和软黏土进行了室内循环三轴压缩试验,着重研究了饱和软黏土的累积应变速率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初始静偏应力与动偏应力的耦合作用以及不同的排水条件对软黏土累积应变速率有较大的影响;在长期循环压缩荷载作用下,软黏土的累积应变速率随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减小,应变速率对数与循环次数对数间的关系可用直线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饱和软黏土 三轴压缩试验 应变速率特性 累积应变 长期循环压缩荷载
原文传递
交通动载下砾性土动三轴试验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畅振超 王家全 +1 位作者 周圆兀 黄世斌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3-19,共7页
为了探讨交通动载下砾性土的动力特性,采用GDS高级动态三轴测试系统,对级配良好的砾性土进行了大尺寸动态三轴试验,分析砾性土的应力应变及动模量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作用下,砾性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整体上呈递增的趋势... 为了探讨交通动载下砾性土的动力特性,采用GDS高级动态三轴测试系统,对级配良好的砾性土进行了大尺寸动态三轴试验,分析砾性土的应力应变及动模量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作用下,砾性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整体上呈递增的趋势,动应变ε_d≤2.36%时,砾性土动应变随动应力呈线弹性增长;ε_d>2.36%后,土体出现塑性变形,砾性土动应变呈非线性加速发展趋势.砾性土轴向动应变随振动次数逐渐增大,动应变增长率随振次增加而增大.砾性土动弹性模量随着动应变增加整体呈现骤减→略增→减小的趋势,其中在1%<ε_d<3%范围时动弹模出现小幅增长.密实的饱和砾性土在多级短时荷载作用下,产生剪胀变形,对应动孔压随动应变呈局部振荡整体递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性土 动三轴试验 交通动载 累积应变 动模量
下载PDF
退火工艺对高温叠轧AZ31镁合金板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廖本洪 时来鑫 +2 位作者 胡励 宋登辉 周涛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9-184,共6页
将高温叠轧变形和退火再结晶相结合,尝试共同调控AZ31镁合金板材的组织与织构。在300℃下对高温叠轧AZ31镁合金板材进行不同时间的退火处理,并研究了退火对高温叠轧板材组织、晶粒取向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时间的增加,界... 将高温叠轧变形和退火再结晶相结合,尝试共同调控AZ31镁合金板材的组织与织构。在300℃下对高温叠轧AZ31镁合金板材进行不同时间的退火处理,并研究了退火对高温叠轧板材组织、晶粒取向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时间的增加,界面结合质量逐渐提高,当退火时间为30 min时,部分区域出现冶金现象;显微硬度随退火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延长退火时间,高温叠轧板材非基面取向晶粒比重显著增加,同时,高温叠轧历史累积应变量、后续退火两者共同作用促使AZ31镁合金板材基面织构显著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叠轧 AZ31镁合金 退火 累积应变量 基面织构
原文传递
考虑颗粒破碎效应的粗粒土填料累积变形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启云 肖南雄 +2 位作者 张丙强 项玉龙 魏心星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7-124,共8页
循环动力荷载作用导致粗粒土填料颗粒破碎,影响其工程特性。为揭示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粗粒土填料的颗粒破碎及其累积变形特性,采用MTS加载系统模拟列车对粗粒土填料的动载作用,分析动应力幅值、加载频率和振动次数对颗粒破碎宏细观特征... 循环动力荷载作用导致粗粒土填料颗粒破碎,影响其工程特性。为揭示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粗粒土填料的颗粒破碎及其累积变形特性,采用MTS加载系统模拟列车对粗粒土填料的动载作用,分析动应力幅值、加载频率和振动次数对颗粒破碎宏细观特征的影响。利用不均匀系数定义颗粒破碎量度指标,提出考虑颗粒破碎的粗粒土填料累积应变计算模型,探讨颗粒破碎量度指标与动应力幅值、加载频率及振动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粗粒土填料的颗粒破碎方式以破裂、研磨为主。各粒组含量的变化值、不均匀系数均随动应力幅值、加载频率、振动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在动应力幅值为10~200 kPa、作用频率为2~12 Hz的荷载作用下,粗粒土的颗粒破碎量度指标为0~0.4,累积应变在0.1%~1.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 累积应变 颗粒破碎 不均匀系数
下载PDF
北部湾地区海砂填料的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家全 陈胜前 +2 位作者 唐毅 黄世斌 黄钦政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9-155,共7页
为研究北部湾地区海砂填料的动力特性,采用高级动态三轴测试系统开展循环荷载下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不同围压及不同动应力幅值对海砂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轴向累计应变随围压增加而减小,围压150 kPa时振次10000后应变仅为3%... 为研究北部湾地区海砂填料的动力特性,采用高级动态三轴测试系统开展循环荷载下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不同围压及不同动应力幅值对海砂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轴向累计应变随围压增加而减小,围压150 kPa时振次10000后应变仅为3%;随着动应力幅值的增大轴向累积应变随之增大,且达到破坏标准的时间越短。动弹性模量随着动应力幅值和围压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围压下动弹性模量随动应变的增加出现先骤减再略减后稳定的发展趋势,εd>0.3%后开始趋于稳定;不同动应力幅值下动弹性模量出现先增后减直至稳定的趋势,其中动应力幅值对动弹性模量有明显的影响,围压影响相对较小。孔压比随动应力幅值增加而减小,随围压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砂 动三轴试验 累计应变 动模量 动孔压
下载PDF
塑性弯曲变形对金属组织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肖壮 魏立群 付斌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5-91,共7页
本文在分析强烈塑性变形(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对金属材料组织性能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金属材料经过反复塑性弯曲变形后,其内部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以H85黄铜板材为对象,采用MARC有限元等方法计算不同弯曲半径与板厚之比(r/h... 本文在分析强烈塑性变形(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对金属材料组织性能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金属材料经过反复塑性弯曲变形后,其内部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以H85黄铜板材为对象,采用MARC有限元等方法计算不同弯曲半径与板厚之比(r/h,简称:径厚比)对金属材料内部累积应变的影响,同时通过金相组织分析和显微硬度测定,进一步确定其内部晶粒尺寸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金属板材经过反复塑性弯曲变形后,其内部累积应变量大小沿厚度分布随离中性层距离增加而增大、晶粒尺寸则随之变小、金属的显微硬度随之增加.而且随着径厚比(r/h)减小,其累积应变量效应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弯曲变形 累积应变 晶粒尺寸 有限元计算 H85黄铜
下载PDF
车辆加载下煤矸石路基填料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磊 张田云龙 +2 位作者 王依凡 陈志航 吴瑕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2年第9期68-73,共6页
通过一系列的不排水三轴循环加载试验研究了煤矸石填料在车辆反复加载下的轴向应变累积特性,试验过程中考虑了循环动应力水平、固结围压以及加载频等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试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煤矸石填料的轴向累积应变随着循... 通过一系列的不排水三轴循环加载试验研究了煤矸石填料在车辆反复加载下的轴向应变累积特性,试验过程中考虑了循环动应力水平、固结围压以及加载频等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试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煤矸石填料的轴向累积应变随着循环动应力幅值的增大近似呈幂函数增长,但随着固结围压的增大近似呈幂函数衰减。此外,煤矸石填料在高频加载下的轴向累积应变低于低频加载的情况且受循环动应力幅值和固结围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路基填料 循环三轴试验 围压 频率 轴向累积应变
下载PDF
基于单轴压缩试验的岩石损伤力学参数修正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嵩 左双英 +2 位作者 曲传奇 刘明发 贾杰南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岩石在加载或卸荷过程中,内部微裂纹逐渐扩展和延伸,其力学参数会发生动态劣化,表现出损伤特性。基于岩石单轴压缩试验,从损伤力学的角度出发,利用岩石微元强度服从威布尔分布函数,建立压缩变形过程中损伤变量与累积应变之间的关系。基... 岩石在加载或卸荷过程中,内部微裂纹逐渐扩展和延伸,其力学参数会发生动态劣化,表现出损伤特性。基于岩石单轴压缩试验,从损伤力学的角度出发,利用岩石微元强度服从威布尔分布函数,建立压缩变形过程中损伤变量与累积应变之间的关系。基于FLAC3D平台模拟室内单轴压缩试验过程,利用其内嵌的Fish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对岩石力学参数进行动态修正。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经过力学参数修正的计算过程能更好地反映岩石受压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压缩试验 岩石损伤 累积应变 数值试验
下载PDF
交通荷载与冻融作用下黄土累积变形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新欣 李栋伟 +4 位作者 安令石 季安 何锦 秦子鹏 夏明海 《水力发电》 CAS 2023年第4期107-112,共6页
为揭示季节性冻土区路基黄土在循环交通荷载和冻融作用下的累积应变特性,进行循环加载试验,探讨冻融循环次数、含水率、动应力幅值、振动频率对冻融后黄土累积塑性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土体并未破坏,产生的累积变形较... 为揭示季节性冻土区路基黄土在循环交通荷载和冻融作用下的累积应变特性,进行循环加载试验,探讨冻融循环次数、含水率、动应力幅值、振动频率对冻融后黄土累积塑性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土体并未破坏,产生的累积变形较小且累积应变曲线皆表现为稳定型;循环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累积应变随冻融循环次数、含水率、动应力幅值的增加而增大,随振动频率的增加而减小。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考虑冻融循环次数的累积应变指数双曲函数预测模型,并利用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可为季节性冻土区路基黄土的沉降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铁路路基 季节性冻土区 累积变形 冻融循环 循环荷载 预测模型 累积应变 双曲函数
下载PDF
Simulating the Stress-Strain Response of Building under Oscillating Wind Conditions
19
作者 Miao Liu Zijie Qu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23年第3期443-453,共11页
Wind load is one of the main lateral control loads that need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s. It is also of great engineering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tatic wind load or ... Wind load is one of the main lateral control loads that need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s. It is also of great engineering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tatic wind load or time-varying wind load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structures. In this paper, a high-rise building with a rectangular section (46.8 m × 27 m × 33 m) is simulated based on Ansys18.0 APDL software. The real situation of its response under no lateral wind load and different fluctuating wind load conditions is simulated and the stress and strain response of the building under steady-state and time-varying wind load is giv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pper strain of the structure under wind load is about 1/1000 of the bottom strain, and the strain of the structure shows obvious accumulation from the top to the bottom, that is, the bottom strain of the building will be higher than the top strain. The influence of time-varying wind load on building structure is related to the loading position of wind load on the structure. The results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structural wind resistance design of this type of buil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tory Framework cumulative strain Wind Load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Tool
下载PDF
基于微观孔隙特性的动力固结压缩条件下海相软土的变形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唐代 戴晨祥 +3 位作者 何绍衡 丁智 朱黄鼎 周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35-4347,共13页
为探求软土地基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微观结构变形机理,研究宏观动力响应和微观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杭州市地铁2号线附近土层的原状海相软土进行动力固结压缩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获取不同固结围压(p0)、不同循环动应力比(ζ)和不同超固... 为探求软土地基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微观结构变形机理,研究宏观动力响应和微观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杭州市地铁2号线附近土层的原状海相软土进行动力固结压缩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获取不同固结围压(p0)、不同循环动应力比(ζ)和不同超固结比(αOCR)下的软土动力响应和孔隙微观结构特性。根据试验结果,应用广义加性模型(GAMs)建立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和最终累积应变(ε)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原状海相软土T2谱分布主要包含2个峰,主峰面积占全峰总面积的99%以上,表明孔径小于1μm的小孔隙占99%以上;随着p0,ζ和αOCR不断增大,孔隙水弛豫强度显著降低,软土中大孔隙消失,部分小孔隙变化较小,平均孔径减小,孔隙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软土 累积应变 核磁共振 微观孔隙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