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宁夏史前远古人类文明的序幕
1
作者
薛正昌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8-74,共7页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水洞沟遗址,是宁夏也是我国远古人类文明进程的活化石。各类尖状石器和刮削器是其代表性的器物;驼鸟蛋壳制成的装饰品,体现了人类早期的审美意识。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菜园文化和齐家文化体现了农业文明在宁夏的延...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水洞沟遗址,是宁夏也是我国远古人类文明进程的活化石。各类尖状石器和刮削器是其代表性的器物;驼鸟蛋壳制成的装饰品,体现了人类早期的审美意识。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菜园文化和齐家文化体现了农业文明在宁夏的延伸,是仰韶文化西进过程中黄土高原化的产物。在文化内涵上,它们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各自的特点。这一时期的青铜文化,同样是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又各具文化背景的文化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水洞沟文化
新石器文化
青铜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原始礼乐文化:华夏文明形成研究的新视野
被引量:
3
2
作者
黄厚明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7-101,共5页
在华夏文明起源问题上 ,学术界多以城市、文字、青铜器、大型宗教性建筑等物质指标作为评判文明形态是否产生的标准。这样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 :一方面 ,这些评估标尺无法体现华夏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特质 ,更不能对早期华夏文明的形成...
在华夏文明起源问题上 ,学术界多以城市、文字、青铜器、大型宗教性建筑等物质指标作为评判文明形态是否产生的标准。这样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 :一方面 ,这些评估标尺无法体现华夏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特质 ,更不能对早期华夏文明的形成作出动力式和结构式的诠释。从早期华夏文明演进规律看 ,原始礼乐文化的发生、发展 ,既是华夏文明得以盟生的动力 ,也使华夏文明形成“礼乐”文化符号表征的原因。从原始礼乐文化视野去探讨早期华夏文明的形成 ,不仅可以克服传统研究方法所带来的缺陷 ,扩展研究者的思路和视野 ,而且也真正体现了华夏文明之历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文明
礼乐文化
三代文明
新石器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坝人”与“石峡文化”──纪念“马坝人”头骨化石发现40周年
被引量:
2
3
作者
杨志坚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8年第3期249-254,共6页
本文以科普形式介绍在广东曲江马坝镇发现的“马坝人”古人类头骨化石和附近新石器时代“石峡文化”情况。并探讨二者承前启后关系。
关键词
狮子岩
马坝人
中更新世
石峡文化
头骨化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宁夏史前远古人类文明的序幕
1
作者
薛正昌
机构
宁夏社会科学编辑部
出处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8-74,共7页
文摘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水洞沟遗址,是宁夏也是我国远古人类文明进程的活化石。各类尖状石器和刮削器是其代表性的器物;驼鸟蛋壳制成的装饰品,体现了人类早期的审美意识。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菜园文化和齐家文化体现了农业文明在宁夏的延伸,是仰韶文化西进过程中黄土高原化的产物。在文化内涵上,它们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各自的特点。这一时期的青铜文化,同样是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又各具文化背景的文化类型。
关键词
宁夏
水洞沟文化
新石器文化
青铜文化
Keywords
Ningxia
Shuidonggou
culture
culture
of
new
stone
age
Bronze
culture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原始礼乐文化:华夏文明形成研究的新视野
被引量:
3
2
作者
黄厚明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系
出处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7-101,共5页
基金
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SJB760003)
文摘
在华夏文明起源问题上 ,学术界多以城市、文字、青铜器、大型宗教性建筑等物质指标作为评判文明形态是否产生的标准。这样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 :一方面 ,这些评估标尺无法体现华夏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特质 ,更不能对早期华夏文明的形成作出动力式和结构式的诠释。从早期华夏文明演进规律看 ,原始礼乐文化的发生、发展 ,既是华夏文明得以盟生的动力 ,也使华夏文明形成“礼乐”文化符号表征的原因。从原始礼乐文化视野去探讨早期华夏文明的形成 ,不仅可以克服传统研究方法所带来的缺陷 ,扩展研究者的思路和视野 ,而且也真正体现了华夏文明之历史实践。
关键词
华夏文明
礼乐文化
三代文明
新石器文化
Keywords
Chinese
civilization
ceremony
culture
civilization
the
culture
of
the
new
stone
age
.
分类号
K221.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坝人”与“石峡文化”──纪念“马坝人”头骨化石发现40周年
被引量:
2
3
作者
杨志坚
机构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处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8年第3期249-254,共6页
文摘
本文以科普形式介绍在广东曲江马坝镇发现的“马坝人”古人类头骨化石和附近新石器时代“石峡文化”情况。并探讨二者承前启后关系。
关键词
狮子岩
马坝人
中更新世
石峡文化
头骨化石
Keywords
Maba
Man
Shiziyan
Middle
Pleistocene
Shixia
culture
new
stone
age
分类号
Q915.66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宁夏史前远古人类文明的序幕
薛正昌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原始礼乐文化:华夏文明形成研究的新视野
黄厚明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马坝人”与“石峡文化”──纪念“马坝人”头骨化石发现40周年
杨志坚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