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6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社区营造政策20年发展刍议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桂亭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102,共8页
台湾社区总体营造经历了20年发展,包含"人、文、地、产、景"多个层面,吸引台湾各级政府、中介组织、社区居民等多方参与。20年来台湾社区营造政策主要经历了如下转变:从文化建设层面看,从过去重视艺文活动到关注文化创意产业... 台湾社区总体营造经历了20年发展,包含"人、文、地、产、景"多个层面,吸引台湾各级政府、中介组织、社区居民等多方参与。20年来台湾社区营造政策主要经历了如下转变:从文化建设层面看,从过去重视艺文活动到关注文化创意产业;从施政观念角度看,从开始由上而下的精英式决策到以地方或社区为中心的民意型决策;从指导精神角度看,从最初的泛政治化到当下的向生活美学的回归。文化创意产业为社区永续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持,协商式的施政观念增强了政策辅助效率、激发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生活美学强化了社区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精神"皈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社区营造 文创 赋权 参与
下载PDF
武术教育由技能传习向文化传承转变的思考 被引量:28
2
作者 孙成岩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9-91,共3页
国家武术管理中心于2009年重新修订了武术的定义,确立了"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这对现行的武术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如何在教育环节中体现出... 国家武术管理中心于2009年重新修订了武术的定义,确立了"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这对现行的武术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如何在教育环节中体现出武术文化符号、载体象征,如何体现武术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武术教育必须由单纯的武术技能传习转向更重要的武术文化传承。采用文献综述,专家访问等研究方法,针对当前武术教育存在的弊端与武术文化传承的现实状况进行了阐述分析。对未来武术教学教育方式、重心的转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面对全球化的文化侵略与争夺,我们只能选择自救,把武术文化精华加以传承、发展、创新,并期望由此推动武术教育方式的转变,进而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国际文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教育 技能习练 转变 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
下载PDF
地域武术文化研究初探 被引量:25
3
作者 申国卿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68,共4页
在总结地域武术文化研究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论述地域武术文化研究以"发展"为主题的方向特点,强调了"抽象"和"创造"在该研究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地域武术文化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研究方法特点和其研... 在总结地域武术文化研究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论述地域武术文化研究以"发展"为主题的方向特点,强调了"抽象"和"创造"在该研究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地域武术文化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研究方法特点和其研究对象主体的"大众化"定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地域 武术 文化 创造 全球化
下载PDF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创新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安君 王玉兰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4-26,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目标的要求,主要从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创新的内容等方面展开论述,全面深入探讨社区体育文化今后的...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目标的要求,主要从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创新的内容等方面展开论述,全面深入探讨社区体育文化今后的发展方向,社区体育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体育文化 文化创新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对创造教育的负面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莉君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5-49,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古老文化。其精华与糟粕并存。本文从传统文化重群体轻个体、泛道德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以儒家经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特色以及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如从众思维、定势思维、对权威...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古老文化。其精华与糟粕并存。本文从传统文化重群体轻个体、泛道德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以儒家经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特色以及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如从众思维、定势思维、对权威的敬畏等方面入手,分析和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对当前创造教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化 创造教育 负面影响 从众思维 泛道德主义 儒家
下载PDF
中华造物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20
6
作者 管宁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共12页
造物文化是相对于精神文化而存在的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形象塑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传统造物文化内涵深厚、特色鲜明,曾以其杰出的造物智慧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和工业... 造物文化是相对于精神文化而存在的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形象塑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传统造物文化内涵深厚、特色鲜明,曾以其杰出的造物智慧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中华造物文化因错失新的产业革命和文明形态转化机遇,而逐步被西方国家超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了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带来制造业的全面复苏与振兴,迅速赶上当代造物的世界步伐,并逐步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化。重振中华造物文化,使之在21世纪丝绸之路乃至全球再创辉煌,必须继承优秀传统造物文化和精神文化精髓,吸取外来造物文化营养,密切跟踪当代新技术、新材料、新技艺发展,突破造物域限,开拓造物空间,科学转化创新,将中华造物文化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与此同时,还要用中华造物讲好中国故事,铸就中国品牌,构筑中国价值与国家文化发展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物文化 国家形象 丝绸之路 造物美学 创新性转化
下载PDF
“文化磨合思潮”与“大现代”中国文学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继凯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7-154,共8页
我国自晚清民初以来,中外文化便开始了不断"磨合"的曲折历程,并在此后百余年间形成了一种具有普遍性、持久性和复杂性的"文化磨合思潮",这种思潮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社会主义文化运动及相应的文学现象都... 我国自晚清民初以来,中外文化便开始了不断"磨合"的曲折历程,并在此后百余年间形成了一种具有普遍性、持久性和复杂性的"文化磨合思潮",这种思潮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社会主义文化运动及相应的文学现象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文化磨合思潮"的深入发展,我国"新世纪文学"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体现出有容乃大的文化气度,但同时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二元对立思潮。这种意在抵御"文化磨合"的思潮不仅妨害"大现代"文化创造,也对"大现代"文学创作产生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文化磨合思潮 “大现代” 文化创造 文学形态
原文传递
大学与大学文化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国骥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15-19,27,共6页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是现代大学永恒的主题。建设大学文化,既是现代大学的神圣使命,又是办好现代化大学的时代要求。须始终遵循大学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大学和大学文化的本质,创造性地开展大...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是现代大学永恒的主题。建设大学文化,既是现代大学的神圣使命,又是办好现代化大学的时代要求。须始终遵循大学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大学和大学文化的本质,创造性地开展大学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大学文化 建设
下载PDF
本土文化导向下的老城区特色塑造与活力复兴--以浦江县城西区块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吴宦漳 卢锐 +2 位作者 陈桂秋 陆磊 童心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20-128,共9页
本土文化是地方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具有地域独特性与原生性特征,是城市设计编制中重要的分析内容与设计切入点。老城区作为城市地方本土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与集中展现区,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其特色鲜明的空间格局与街巷肌... 本土文化是地方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具有地域独特性与原生性特征,是城市设计编制中重要的分析内容与设计切入点。老城区作为城市地方本土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与集中展现区,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其特色鲜明的空间格局与街巷肌理频遭破坏,导致特色缺失、活力不足。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将是未来城市设计工作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从本土文化视角出发,分析了浦江县老城的特色空间格局与街巷肌理,提炼其本土文化价值。以《浦江城西区块城市设计项目》为例,分别从城门画卷再现、蛇街肌理延续、历史信息转译、风貌冲突修复、功能业态更新等多个维度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原有古城风貌肌理与空间格局,展现老城文化与艺术底蕴。本文旨在探索本土文化的空间作用效应与规划修复路径,为老城区特色塑造与活力复兴提供城市设计编制的思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文化 老城区 城市设计:特色塑造 活力复兴
下载PDF
民族文化在动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齐骥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111,共6页
我国文化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为发展动画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同时,全球一体化冲击下本土民族文化的式微、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强势文化在动画媒介的传播,对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和文化软实力建设形成威胁。在此背景下掌握和了解... 我国文化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为发展动画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同时,全球一体化冲击下本土民族文化的式微、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强势文化在动画媒介的传播,对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和文化软实力建设形成威胁。在此背景下掌握和了解民族文化在动画中的应用现状、客观分析民族文化在动画应用中的困境并提出民族文化在动画应用中的建设性路径,是中国动画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动画创作 动画产业 保护与开发
下载PDF
创新体系与东亚模式的精髓 被引量:13
11
作者 贾根良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5-83,共9页
从创新体系的观点来看 ,东亚模式本质上就是东亚各国与地区创新体系共同要素在区域层级上的概括 ,但目前学术界有关东亚模式的各种解释框架对此几乎毫无认识。实际上 ,出口导向是东亚地区移植和创造当地竞争能力的前提条件 ,而政府最基... 从创新体系的观点来看 ,东亚模式本质上就是东亚各国与地区创新体系共同要素在区域层级上的概括 ,但目前学术界有关东亚模式的各种解释框架对此几乎毫无认识。实际上 ,出口导向是东亚地区移植和创造当地竞争能力的前提条件 ,而政府最基本的作用是通过影响经济结构和制度组织推动当地或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 ,儒家文化则因其变异、杂交和多样性的现实 ,使之作为集体学习的机制在东亚的整体性兴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 ,学习与知识创造是东亚模式的精髓 ,这是东亚模式尚未被认识到的潜意识结构 ,把这种潜意识结构转变为自觉意识并通过创新体系予以不断地强化 ,是东亚模式未来创新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体系 东亚模式 潜意识结构 儒家文化 集体学习 知识创造 出口导向战略 政府
下载PDF
民族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现代标志设计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辉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2-84,共3页
以标志在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和信息传播作用为出发点,分析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标志设计寻求中国现代风格的发展态势,论述了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是样式的怀古和沿袭,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在此基础上,... 以标志在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和信息传播作用为出发点,分析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标志设计寻求中国现代风格的发展态势,论述了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是样式的怀古和沿袭,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在此基础上,提出只有汲取民族艺术精华,并对其合理创新,才是构建现代标志设计体系民族化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标志设计 继承更新
下载PDF
全球化趋势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康来云 《开封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29-35,共7页
全球化作为一种趋势,它是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及人类能动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作用首先在经济领域中凸现出来,并由此给文化带来全方位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这种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文化建设面临多种两难选择,以致于对许多文化问... 全球化作为一种趋势,它是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及人类能动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作用首先在经济领域中凸现出来,并由此给文化带来全方位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这种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文化建设面临多种两难选择,以致于对许多文化问题的求解都不得不丢掉那种“非此即彼”的解决模式而追求一种相对的合理性。在中国文化处于世纪之交的当口,我们要以崭新的视角审视中国文化的未来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中国文化 影响 创新发展
下载PDF
非遗湘西苗画的意蕴解读与“活态”传承路径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一峰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5-130,共6页
非遗湘西苗画记录了本民族的历史遭遇与自然崇拜,也隐藏了无数鲜为人知的文化资源。通过对苗画的考察,认识到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与艺人的精神追求相联系,是苗族人信仰的产物。在科技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面对湘西苗画艺术存... 非遗湘西苗画记录了本民族的历史遭遇与自然崇拜,也隐藏了无数鲜为人知的文化资源。通过对苗画的考察,认识到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与艺人的精神追求相联系,是苗族人信仰的产物。在科技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面对湘西苗画艺术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适应时代发展,让苗画技艺薪火相传是关键。研究发现,推动"非遗+文创"创新融合的模式,是湘西苗画活态传承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画 文化 文创
下载PDF
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高校校园篮球文化的创建 被引量:11
15
作者 曾海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年第7期113-114,共2页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明确中国高校篮球文化创建背景,提出创建中国特色的高校校园篮球文化:为使篮球运动更加符合我们社会与高校的发展需要,我们积极构建一种属于中国特色的校园篮球文化,我们主要把高校篮球发展的...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明确中国高校篮球文化创建背景,提出创建中国特色的高校校园篮球文化:为使篮球运动更加符合我们社会与高校的发展需要,我们积极构建一种属于中国特色的校园篮球文化,我们主要把高校篮球发展的人文化、绿色化、和谐化、科学化作为中国高校校园篮球文化创建的主要内容。从而为促使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健康持续发展,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高校 篮球 文化 创建
下载PDF
大学精神的提升与大学制度的创新——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综述 被引量:8
16
作者 罗海鸥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本文对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 2 0 0 3年年会中代表们就“大学精神的衰微”、“大学精神的本质和内涵”、“大学精神的提升和大学制度的创新”等方面研讨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这对于我国大学今后更多地从精神文化和制度创新的层面来思... 本文对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 2 0 0 3年年会中代表们就“大学精神的衰微”、“大学精神的本质和内涵”、“大学精神的提升和大学制度的创新”等方面研讨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这对于我国大学今后更多地从精神文化和制度创新的层面来思考大学的改革和发展 ,具有启发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精神 大学文化 大学制度 创新
下载PDF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 被引量:11
17
作者 许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0-54,60,共6页
全球化的进程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提供了一个革故鼎新的发展机遇 ,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使得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呈现出多种政治文化并存、公民政治心理多元化的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导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统... 全球化的进程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提供了一个革故鼎新的发展机遇 ,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使得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呈现出多种政治文化并存、公民政治心理多元化的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导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统合作用 ,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从树立全球意识、创新政治思维、完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参与型政治文化等方面入手创建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 ,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政治文化 创建
下载PDF
田野研究与学科建设:以民间剪纸为个案的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实践 被引量:11
18
作者 乔晓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1-108,共8页
对中国民间剪纸的持续关注,是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研究的文化视角和实践主题。以民间剪纸为对象的研究过程是漫长的,这个过程不是书斋里的学术探究,而是积极的社会实践,与时代命运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中央美术学院与剪纸的缘分扎根在... 对中国民间剪纸的持续关注,是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研究的文化视角和实践主题。以民间剪纸为对象的研究过程是漫长的,这个过程不是书斋里的学术探究,而是积极的社会实践,与时代命运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中央美术学院与剪纸的缘分扎根在乡村生活的"大课堂",从抗日战争时期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民间采风,到改革开放初期民族文化复兴热潮中的乡村剪纸普查,再到21世纪初国家非遗项目启动后中国剪纸申遗等一系列重要实践,中央美术学院三代人是传承并创新剪纸艺术的重要参与者。自21世纪初,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围绕中国剪纸开展了一系列文化遗产实践,将非遗新学科发展与社会现实需求结合起来,推进了全社会对中国民间剪纸作为世界非遗的整体文化认知。近20年来完成了对中国少数民族剪纸传统的调查与研究,推动了学科建设,丰富了面向社会需求的文化遗产实践。剪纸作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民族艺术创作语言,也成为艺术创作现代性探索的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民间剪纸 活态文化 融合与创造
原文传递
体育文化观 被引量:11
19
作者 雪剑 李俊波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共3页
从体育对象的创造和体育群体行为方式的角度,讨论了体育的文化现象,并论述了体育文化发展的可能性、必要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体育 文化 共同体 行为方式
下载PDF
红色文化空间的功能构建与创设路径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孟舜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6-172,共7页
红色文化空间既包括博物馆、纪念馆、街道、广场等有形的物质形态空间,也包括长征文化线路等跨越区域界线、承载红色精神的开放动态空间,以及基于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发展而形成的媒介空间。红色文化空间随发展阶段逐渐演进出多重功能... 红色文化空间既包括博物馆、纪念馆、街道、广场等有形的物质形态空间,也包括长征文化线路等跨越区域界线、承载红色精神的开放动态空间,以及基于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发展而形成的媒介空间。红色文化空间随发展阶段逐渐演进出多重功能,既是凝聚文化认同、传承红色基因的纪念空间,也是深化国家记忆的意义空间,同时具有激活区域发展活力的经济功能。红色文化空间的创设路径需要从创新纪念系统、强化协同价值、培育绿色理念、扩大开放平台、满足共享需求等方面综合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文化空间 功能构建 创设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