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时代虚拟文化旅游的时空特征与未来趋向 被引量:19
1
作者 齐骥 陈思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55,共9页
当前,数字技术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化旅游业呈现出内容迭代创新、科技加速升级和体验交互赋能的时代特性,并进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虚拟文化旅游将数字技术和文化内容深度融合,通过撷取云端讯息、嵌入沉... 当前,数字技术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化旅游业呈现出内容迭代创新、科技加速升级和体验交互赋能的时代特性,并进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虚拟文化旅游将数字技术和文化内容深度融合,通过撷取云端讯息、嵌入沉浸场景和反馈云游体验三个空间阶段,为游客获得身临其境的镜像体验、实现“足不出户,游历世界”提供了沉浸式平台和营造出交互性场景。在虚拟时空中,游客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对时间的压缩和延展,通过虚拟体验实现对空间的重构和再造,以文化参与和互动对虚拟时空进行创意解码,这不仅创造了虚拟时空新的社会主体,也打破了原有社会阶层和身份的束缚,重构了虚拟时空的社会关系。未来,虚拟文化旅游将通过构建虚拟-现实的场景呈现形态、打造全球-地方的文化交流平台、建立动员-参与的文化表达机制、重塑脱域-回嵌的文化时空关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和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融入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时代 虚拟文化旅游 时空特征 未来趋向 虚拟时空
原文传递
文旅融合背景下档案馆文化空间的发展向度与建设策略 被引量:14
2
作者 谭必勇 刘芮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89,共5页
文旅融合具有推动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独特意义,为档案馆实现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的有机统一创造了良好环境。基于消费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从供给侧、需求侧、中介化三个角度分析了档案馆文化空间的发展向度。结合我国档... 文旅融合具有推动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独特意义,为档案馆实现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的有机统一创造了良好环境。基于消费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从供给侧、需求侧、中介化三个角度分析了档案馆文化空间的发展向度。结合我国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的实践,介绍了档案馆主导式和档案馆参与式两种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的模式,并从丰富供给内容、优化供给方式,坚持扩大内需、培育消费市场,对接用户需求、实现精准服务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档案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化空间
下载PDF
长城文化旅游带空间结构布局及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程瑞芳 徐灿灿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22年第1期58-64,共7页
长城河北段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域,布局长城文化旅游带空间结构,有利于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和长城文化旅游新格局的形成。长城文化旅游带空间要素旅游化利用方面存在文旅资源旅游转化利用率低、文旅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文化挖掘... 长城河北段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域,布局长城文化旅游带空间结构,有利于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和长城文化旅游新格局的形成。长城文化旅游带空间要素旅游化利用方面存在文旅资源旅游转化利用率低、文旅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文化挖掘与资源整合不足、长城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不高等问题。应建立以各级旅游中心地为旅游功能服务支撑的"一带、三区、八核"空间结构,并从深化文旅整合、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增进区域合作等方面推动长城文化旅游带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文化旅游带 空间结构 发展策略
下载PDF
数字文旅的空间生产与文化拓扑 被引量:8
4
作者 白晓晴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在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下,文旅空间具备了物质性、媒介性、社会性等特征,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正在深度作用于文旅融合的发展逻辑中。在三元空间论的框架下,数字文旅的拓扑结构可通过空间实践的感知耦合、空间表象的远方再造和表征性... 在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下,文旅空间具备了物质性、媒介性、社会性等特征,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正在深度作用于文旅融合的发展逻辑中。在三元空间论的框架下,数字文旅的拓扑结构可通过空间实践的感知耦合、空间表象的远方再造和表征性空间的意义融合三重属性进行解读。通过选取数字导览、文旅游戏、数字沉浸展和文旅视听作为典型的数字文旅业态进行分析,可将其文化生产机制分为空间实践和文化折叠两种拓扑类型。以拓扑逻辑审视数字文旅的空间实践,文旅项目可通过以数字化关联衔接双重坐标,以跨时空耦合重塑远方边界,以动态叙事体促进意义联动来推动数字化业态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旅 文化拓扑学 空间生产 文旅产业 文旅融合
下载PDF
新疆文化旅游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烈琴 陆亦农 +2 位作者 龙震 李庆雷 王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3-833,共11页
文化旅游空间是当今文旅融合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以新疆2346个POI文化旅游空间点为研究对象,通过量化统计分析,借助GIS空间分析软件中地势地貌高程分析、核密度分析、泰森多边形分析和标准差椭圆分析,图文可视化再现新疆文化旅游空间... 文化旅游空间是当今文旅融合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以新疆2346个POI文化旅游空间点为研究对象,通过量化统计分析,借助GIS空间分析软件中地势地貌高程分析、核密度分析、泰森多边形分析和标准差椭圆分析,图文可视化再现新疆文化旅游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新疆文化旅游空间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相适应,集中分布于河流两岸、河谷地带、山地垂直地带与沙漠边缘绿洲缓冲区,核密度高值区呈现明显的大分散-小聚集、带路性、团块状、星散状分布特征。(2)新疆文化旅游空间分布呈现北密南疏、东西相贯特征,自然旅游空间辐射影响范围较人文旅游空间广阔。(3)新疆文化旅游空间一脉相承,人文旅游空间与自然旅游空间的交往逐渐转变为文化旅游空间的资源、产品和形象,相互影响关系逐渐强化,具有显著的包容性、交融性和广阔性特征。依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新疆文化旅游空间全域性、层次性、多样性发展研究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空间 人文旅游 自然旅游 分布格局 新疆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域下基于在线评论的“网红”城市书房形象感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汪圣 任丽娟 +1 位作者 刘旭青 李秀义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3,共9页
文章借助Python软件、“微词云”工具及旅游地形象“认知-情感-整体”三维模型分析游客对4家“网红”城市书房的形象感知情况。研究发现,认知形象感知方面,游客对4家城市书房的认知印象各异;情感形象感知方面,大部分游客对各城市书房给... 文章借助Python软件、“微词云”工具及旅游地形象“认知-情感-整体”三维模型分析游客对4家“网红”城市书房的形象感知情况。研究发现,认知形象感知方面,游客对4家城市书房的认知印象各异;情感形象感知方面,大部分游客对各城市书房给予了积极评价,少部分游客作出了失望、遗憾等消极评价;整体形象感知方面,4所城市书房给游客留下了较为满意的印象,游客的重游或推荐热情较高。据此提出科学规划布局、改进内部设施、优化空间环境、增强多元功能、落实管理责任等文旅融合视域下城市书房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城市书房 形象感知 在线评论 网红 公共文化空间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角下旅游型乡村外部空间景观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晓颖 孙聪 《中国名城》 2022年第12期62-67,共6页
国内乡村景观建设如火如荼,然而早期建成的旅游型乡村面临着多方考验,景观的衰败以及微薄的营收难以维持乡村旅游的发展。以旅游型乡村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聚焦景观规划中易被忽视的乡村外部空间,从理论研究、实地调研等方面出发,运用... 国内乡村景观建设如火如荼,然而早期建成的旅游型乡村面临着多方考验,景观的衰败以及微薄的营收难以维持乡村旅游的发展。以旅游型乡村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聚焦景观规划中易被忽视的乡村外部空间,从理论研究、实地调研等方面出发,运用旅游管理、风景园林规划等学科的研究理论,总结目前乡村外部空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瓶颈,探讨文旅模式介入对旅游型乡村外部空间的价值及影响,进而提出多种景观优化举措。结果表明,在文旅融合模式下,文旅部门、文旅举措、文旅思想、文旅品牌和文旅规划五方面对旅游型乡村外部空间的更新活化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通过文化植入乡村建成空间、旅游外显乡村自然空间的方式,助力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景观更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乡村景观 外部空间 旅游型乡村 更新策略
下载PDF
文化旅游规划“四元论”——以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小平 刘凌波 黄天其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29-133,共5页
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基于区域论、历史论、文化论和体验论的"四元论",强调挖掘旅游区的核心价值、提升区域的文化内涵,提出区域统筹、历史溯源、文化活力与特色体验的规划方法,力求实现区域联动与旅游均衡发展,营造彰... 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基于区域论、历史论、文化论和体验论的"四元论",强调挖掘旅游区的核心价值、提升区域的文化内涵,提出区域统筹、历史溯源、文化活力与特色体验的规划方法,力求实现区域联动与旅游均衡发展,营造彰显历史文化的旅游环境,并通过塑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突显区域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区域统筹 文化活力 东坡文化体验 空间竞合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城市书房文旅融合服务策略 被引量:4
9
作者 汪圣 任丽娟 聂玉霞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5-72,共8页
文章借助SWOT分析发现,城市书房参与文旅服务具有景观价值突出、文化特色鲜明、规模基础初具、配套服务日趋健全等内部优势,存在社会知晓度低、缺乏稳定资金保障、服务效能有待提升等内部劣势,拥有良好的政策机遇、文旅需求迅速增长、... 文章借助SWOT分析发现,城市书房参与文旅服务具有景观价值突出、文化特色鲜明、规模基础初具、配套服务日趋健全等内部优势,存在社会知晓度低、缺乏稳定资金保障、服务效能有待提升等内部劣势,拥有良好的政策机遇、文旅需求迅速增长、信息技术支持、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等外部机会,面临制度体系有待完善、主体功能受到冲击、系统竞争激烈等外部威胁。基于此,构建城市书房文旅融合服务策略,包括发展型策略、多元化策略、扭转型策略和防御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书房 文旅融合 SWOT分析 公共文化空间
下载PDF
城市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更新的新文旅视角与新赋能机制——以哈尔滨市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薛名辉 万子祎 李佳 《中国名城》 2022年第9期35-45,共11页
在媒介变迁对旅游体验的影响下,传统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正在逐渐地转型,“新文旅”一词应运而生,而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发展也需要从一个新的视角切入来适应新的时代背景。以哈尔滨市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为重点关注对象,尝试从新文旅的... 在媒介变迁对旅游体验的影响下,传统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正在逐渐地转型,“新文旅”一词应运而生,而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发展也需要从一个新的视角切入来适应新的时代背景。以哈尔滨市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为重点关注对象,尝试从新文旅的视角切入,挖掘新文旅的深层次内涵。通过网络平台数据收集,结合实地踏勘,从运营、行为、空间三个层面综合分析哈尔滨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新文旅特征,并且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赋能机制,以期为同类型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提供新的思路,优化黑龙江省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为东北地区城市振兴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旅 历史街区 公共空间 空间更新 哈尔滨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聚落保护性旅游规划策略研究——以河北井陉县小龙窝村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鹏 胡文利 +1 位作者 田传辉 毛琳箐 《华中建筑》 2022年第6期93-98,共6页
传统聚落承载着中国古老文明中最为生态化的记忆,拥有优渥的文旅产业资本。但古村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依然会出现“拿来主义”,破坏了当地建筑风貌。河北井陉小龙窝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悠久。但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人口大量... 传统聚落承载着中国古老文明中最为生态化的记忆,拥有优渥的文旅产业资本。但古村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依然会出现“拿来主义”,破坏了当地建筑风貌。河北井陉小龙窝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悠久。但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人口大量流失,急需经济产业转型,以注入新的活力。空间句法理论通过拓扑学的方法,量化研究空间之间的关系。该文通过传统调研分析与空间句法相结合,解读小龙窝村的空间组织形式,优化聚落空间结构,保护和延续古村落建筑风貌,进行因地制宜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保护性旅游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将古村落的保护工作与旅游开发事业并举,做到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同时,也将规划设计的生成纳入科学的量化范畴,使之部分脱离传统的经验主义,为古村落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客观性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文化旅游 空间句法 规划设计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产业中的实践研究——以黔东民族地区铜仁市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霍晓丽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96-102,共7页
黔东地区聚居着苗族、侗族、土家族等众多少数民族,积淀了深厚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今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优秀传统文化既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更面临着严峻的传承挑战。文化旅游是创造性转... 黔东地区聚居着苗族、侗族、土家族等众多少数民族,积淀了深厚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今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优秀传统文化既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更面临着严峻的传承挑战。文化旅游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这在黔东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得到诠释。文化旅游产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资源,并营造出良好的文化空间,提升了文化自信,有利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民族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
下载PDF
基于Cite Space的国内文化旅游研究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航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79-86,共8页
文化旅游作为国家、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CSSCI收录的1988—2019年的文化旅游研究成果,在时间跨度和选题角度上具有一定代表性,运用Cite Space基本上可绘制出当前文化旅游的主要研究机构、学者和关键词共现知... 文化旅游作为国家、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CSSCI收录的1988—2019年的文化旅游研究成果,在时间跨度和选题角度上具有一定代表性,运用Cite Space基本上可绘制出当前文化旅游的主要研究机构、学者和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等。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展现出文化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厘清此领域30余年的学术脉络、主要议题和前沿领域。学术史的定量化分析,不仅有利于对以往研究的检讨和反思,更有利于今后研究的拓展、深化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Cite 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基于文化旅游的禅意空间景观营造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婧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5年第9期55-57,共3页
在眼球经济倡主导的现时代,追求速食文化的都市人逐渐开始关注"慢"生活,禅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与精神体验性活动受到大众喜爱。文章是在旅游开发的基础上,从研究禅宗思想入手,以情感、行为的设计角度出发,着重探讨如何... 在眼球经济倡主导的现时代,追求速食文化的都市人逐渐开始关注"慢"生活,禅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与精神体验性活动受到大众喜爱。文章是在旅游开发的基础上,从研究禅宗思想入手,以情感、行为的设计角度出发,着重探讨如何利用景观元素进行禅意空间营造,以此促使更多人贴近自然、人文,在禅宗的审美情趣及法道自然的空灵境界中寻找本我、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禅意空间 景观营造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文化旅游空间生产的动力机制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4
15
作者 邵明华 杨甜甜 李大伟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29,共10页
黄河流域是孕育华夏文明、承载民族记忆的空间,也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场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战略目标体系下,文旅融合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为黄河流域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带来深层次挑战。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推动黄河流... 黄河流域是孕育华夏文明、承载民族记忆的空间,也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场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战略目标体系下,文旅融合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为黄河流域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带来深层次挑战。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推动黄河流域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需要从主体关系协调、旅游场景培育、文化符号消费等问题入手,以黄河流域文化旅游空间为基础,协调三元空间结构中政府、市场、社会力量的良性互动,建立空间生产与再生产的动力机制。通过构建多重话语体系、创新文化旅游实践、推动利益主体价值共创,驱动空间内多元主体生活互嵌、共生体验的情感交融与文化认同,促进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文化旅游 空间生产 动力机制 实践逻辑
下载PDF
基于社区再造的乡土设计小探
16
作者 房木生 《城市设计》 2024年第2期92-103,共12页
从乡土建筑整体聚落的系统性研究到系统性乡村建设的设计,社区营造的方法和视角可以为当下的乡村振兴建设设计发展出一种可行的途径。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基于“人气”提升出发,阐述了建筑师在乡村乡土社区振兴中可参与设计的系列社... 从乡土建筑整体聚落的系统性研究到系统性乡村建设的设计,社区营造的方法和视角可以为当下的乡村振兴建设设计发展出一种可行的途径。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基于“人气”提升出发,阐述了建筑师在乡村乡土社区振兴中可参与设计的系列社区硬件对象,为乡村振兴大计中设计师下乡提供了一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设计 样板社区 集聚人气 文旅空间
下载PDF
优化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的四维进路
17
作者 阚京田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5期91-96,共6页
“文化空间+旅游”的融合,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推进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高质量发展,就要增加空间厚度,深耕济南市丰厚人文底蕴,丰富文化载体和内容供给,塑造文化旅游地方特色;要挖掘空间潜力,拓展空间布局,优化空间生产,提高... “文化空间+旅游”的融合,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推进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高质量发展,就要增加空间厚度,深耕济南市丰厚人文底蕴,丰富文化载体和内容供给,塑造文化旅游地方特色;要挖掘空间潜力,拓展空间布局,优化空间生产,提高服务效能,增强济南市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要扩大空间广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走”出去和“引”进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深化人文交流互鉴;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优化文旅发展环境,创新综合治理体系,守护网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空间 高质量发展 四重维度
下载PDF
IP故事化的乡村文旅空间体验设计研究
18
作者 王梓青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4年第4期72-75,共4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不能仅停留在物质观光层面,更要注重文化体验的精神归属,旨在探究如何利用故事化IP形象热点赋能乡村文旅空间体验设计。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成功的乡村旅游空间进行解读,通过整合优质故事化IP特征,系统总结...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不能仅停留在物质观光层面,更要注重文化体验的精神归属,旨在探究如何利用故事化IP形象热点赋能乡村文旅空间体验设计。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成功的乡村旅游空间进行解读,通过整合优质故事化IP特征,系统总结了从资源整合、需求分析、设计定位、设计及应用五个步骤进行乡村文旅空间体验设计,将设计内容分为表现层、情感层、应用层三个层级。其次,在设计过程中指出设计内容高关联、人格故事化处理、产业链及跨界融合、营销推广与科技支持等四个设计策略,促进乡旅体验设计永续发展。最后通过分析IP形象故事化赋能的设计价值,提出在故事化IP影响下乡村文旅体验空间设计要加强情感性、体验性、多元化的建议。将乡村旅游的设计价值和沉浸体验显像化,对如何更好设计乡村文旅场景提出建议,旨在为当下乡村旅游行业打造IP故事化空间体验提供借鉴和参考,助力乡村文旅项目特色化、高质量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故事 乡村文旅 空间场景 设计思维 沉浸体验
原文传递
“数字文旅+”视域下旅游码头空间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华 黄浩峰 《设计》 2022年第19期62-65,共4页
以“数字文旅+”的概念为基础,探讨数字化时代旅游码头空间的设计策略。基于“数字文旅+”旅游码头概念分析以及相关案例研究,分析旅游码头空间设计的特征与范畴,结合人文功能需要与数字技术手段多元应用融合旅游码头空间创新设计。总... 以“数字文旅+”的概念为基础,探讨数字化时代旅游码头空间的设计策略。基于“数字文旅+”旅游码头概念分析以及相关案例研究,分析旅游码头空间设计的特征与范畴,结合人文功能需要与数字技术手段多元应用融合旅游码头空间创新设计。总结出“数字文旅+”旅游码头空间创新设计原则与策略,创设数字化、人性化旅游码头空间模式。为旅游码头空间设计在数字化时代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提供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码头空间全景呈现、全民共享的实践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旅 旅游码头空间 文化体验 数字人文 空间模式
下载PDF
西安市旅游景区的文化空间区划与产品配置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东红 李开宇 +2 位作者 高万辉 李士娟 刘沛 《河南科学》 2013年第4期519-522,共4页
通过对西安市43个A级景区信息数据收集,运用SPSS数据统计以及ARCGIS地统计方法,以文化景区空间结构相似性及地理集中指数作为景区空间结构区划的指标,研究发现,西安市A级景区数量以及地理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综合分析和定量研究的基础... 通过对西安市43个A级景区信息数据收集,运用SPSS数据统计以及ARCGIS地统计方法,以文化景区空间结构相似性及地理集中指数作为景区空间结构区划的指标,研究发现,西安市A级景区数量以及地理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综合分析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文化旅游空间功能的高度聚合性,旅游区划的综合性、整体性、区内文化相似性的原则,将西安市城市旅游文化空间总体布局为:市内历史文化旅游区,临潼秦皇秘境文化旅游区,终南山户外文化旅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空间区划 地理集中指数 A级景区 西安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