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记忆与村落的价值 被引量:40
1
作者 孙庆忠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35,共4页
从社会记忆的角度重申村落的价值,表面上是在保留和城市文化相对应的乡土文明,其更为深层的意义则在于留住现在与过往生活之间的联系。在保存和传递社会记忆的历史中,村落始终是一个特殊的生命载体。在当下拯救村落危机的进程中,社会记... 从社会记忆的角度重申村落的价值,表面上是在保留和城市文化相对应的乡土文明,其更为深层的意义则在于留住现在与过往生活之间的联系。在保存和传递社会记忆的历史中,村落始终是一个特殊的生命载体。在当下拯救村落危机的进程中,社会记忆具有穿透历史与现实的能力。重温村落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不仅是乡土重建的精神基础,也是社会再生产的情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记忆 村落 文化空间 文化乡愁
原文传递
文化乡愁与文化乡建:乡村文化的现代性重构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银兵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4-82,共9页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推进乡村文化现代化,不仅能为乡村振兴凝心聚力,也能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必要的文化支撑,还能为农业强国建设培根铸魂。在人们秉持传统而又追求现代、建设乡村而又向往城市、安于现实而又怀揣理想的当前,文化乡愁与文...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推进乡村文化现代化,不仅能为乡村振兴凝心聚力,也能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必要的文化支撑,还能为农业强国建设培根铸魂。在人们秉持传统而又追求现代、建设乡村而又向往城市、安于现实而又怀揣理想的当前,文化乡愁与文化乡建在乡村文化现代化实践中是一个矛盾的存在。文化乡愁侧重于表达人们对传统乡村文化的依恋与珍视,文化乡建旨在强调人们对现代乡村文化的形塑与再造,二者都深深熔铸于新时代乡村文化现代化过程及其结果之中。因此,在认识和厘清文化乡愁与文化乡建辩证关系的基础上,乡村文化的现代性重构需要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和理路的基本前提下,立足乡村民众现代化,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导乡村社会全面进步,赋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乡愁 文化乡建 乡村文化 现代性重构
下载PDF
传统文论的当代价值与民族美学自信的重建 被引量:8
3
作者 党圣元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共8页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应对西方学术话语和现代社会转型的双重挑战过程中,迫切需要传统文论、美学精神的支持。传统文论、美学资源有效地参与当代中国文论思想和话语体系建构,关键点在于对传统文论与美学精神的当代价值之发现与重视,传统...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应对西方学术话语和现代社会转型的双重挑战过程中,迫切需要传统文论、美学精神的支持。传统文论、美学资源有效地参与当代中国文论思想和话语体系建构,关键点在于对传统文论与美学精神的当代价值之发现与重视,传统文论与美学精神是我们永远无法割断、不应忘记的文化"乡愁"。因而,在当下的传统文论研究之中,充分尊重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文史哲合一的学术传统,在重新认识传统文论"原初性"事实本体与"整体性"真实面目的基础上,以当代眼光、大文论观、国学视野和文化通识意识对传统文论进行"现代阐释"与"当代选择",发现中国传统文论的"当代性"价值和可能的理论生长点,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文学观念与儒家文学思想精华之会通,便成为当代中国文论实现文化身份认同和核心价值话语体系建构、重建民族美学自信过程中的一个需要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乡愁 当代性 国学视野 大文论观 民族美学自信
原文传递
文化乡愁——《北京风俗图谱》中的岁时图像叙事
4
作者 刘倩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5,共9页
《北京风俗图谱》由日本学者青木正儿于1920年代策划编制,其中的“岁时”部分对北京岁时节俗的图像叙事表现出了鲜明的写实性。然而,将这些图像放入民国初期历法改革的语境下却可以发现图像与历史本相之间存在张力。在新俗旧习并存的社... 《北京风俗图谱》由日本学者青木正儿于1920年代策划编制,其中的“岁时”部分对北京岁时节俗的图像叙事表现出了鲜明的写实性。然而,将这些图像放入民国初期历法改革的语境下却可以发现图像与历史本相之间存在张力。在新俗旧习并存的社会语境中,编图者对北京岁时风俗进行的“重写”,正是作为文化他者的青木正儿对中国文化持有“文化乡愁”的表现。立足于此考察《北京风俗图谱》,解读其“文化乡愁”,可以彰显编图者隐匿于图像中的对传统风俗文化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风俗图谱》 岁时节俗 图像叙事 民国历法改革 文化乡愁
原文传递
余光中乡愁情结的诗性空间 被引量:3
5
作者 傅天虹 《文学与文化》 2017年第2期30-37,共8页
余光中的乡愁诗是台湾乡愁诗人的典型代表,他的诗歌中既包含对祖国家乡的深切思念;也包含对中华民族的归依认同;更包含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挚爱归宿。本文尝试从地理乡愁情结、历史乡愁情结和文化乡愁情结等三个方面,阐析其诗歌中所呈现的... 余光中的乡愁诗是台湾乡愁诗人的典型代表,他的诗歌中既包含对祖国家乡的深切思念;也包含对中华民族的归依认同;更包含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挚爱归宿。本文尝试从地理乡愁情结、历史乡愁情结和文化乡愁情结等三个方面,阐析其诗歌中所呈现的纵横交错、历史现实水乳交融的诗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乡愁 历史乡愁 文化乡愁 诗性空间
下载PDF
中国人乡愁文化解读 被引量:5
6
作者 叶小芳 《怀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60-62,共3页
从文化视角分析中国人乡愁产生的缘由和乡愁文学等。乡愁文学作为一种承载文化乡愁的载体,其书写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回归古典,是一种文化寻根。现代人拥有文化乡愁,意味着坚守中国传统文化,乡愁正是传统文化的天然保护剂。
关键词 乡愁文学 文化乡愁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漂泊者的哀歌——论白先勇《台北人》《纽约客》的文化乡愁 被引量:3
7
作者 周霁葭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42-44,共3页
白先勇短篇小说集《台北人》、《纽约客》,以历史沧桑为经,文化乡愁为纬,抒写沉重的人生悲歌、文化悲歌。白先勇将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写作技巧相结合,把特定年代中国人的种种悲欢离合之情升华到文化的高度进行审美观照,表达了他对... 白先勇短篇小说集《台北人》、《纽约客》,以历史沧桑为经,文化乡愁为纬,抒写沉重的人生悲歌、文化悲歌。白先勇将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写作技巧相结合,把特定年代中国人的种种悲欢离合之情升华到文化的高度进行审美观照,表达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次思考,使当代中国文学拥有了一个具有独特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园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文化乡愁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李汉荣的多元“乡愁”书写--以散文集《家园与乡愁》为例
8
作者 罗维超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1-75,共5页
在李汉荣的散文集《家园与乡愁》中,多元的乡愁情结有着较为突出和鲜明的传达。怀念故乡的故土之乡愁、回望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之乡愁、寻求“自然”的精神家园的精神之乡愁皆在层层递进中体现出乡愁母题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存在方式。李... 在李汉荣的散文集《家园与乡愁》中,多元的乡愁情结有着较为突出和鲜明的传达。怀念故乡的故土之乡愁、回望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之乡愁、寻求“自然”的精神家园的精神之乡愁皆在层层递进中体现出乡愁母题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存在方式。李汉荣的散文集呈现了不同乡愁类型的多元并存,这不仅丰富了中国散文中乡愁母题的内涵,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和现实警醒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汉荣 《家园与乡愁》 故土乡愁 文化乡愁 精神乡愁
下载PDF
儒家道统的重建:可能抑或文化乡愁——《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述评及思考
9
作者 李闫如玉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3年第2期174-180,192,共8页
方克立在《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中,将中国文化与儒家伦理置于现代化的进程中考察,指出就现代新儒家的一般观点而言,继承儒学的核心在于道统的传续和发扬。在近代以来儒学处境艰难的大背景下,在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环境下,对... 方克立在《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中,将中国文化与儒家伦理置于现代化的进程中考察,指出就现代新儒家的一般观点而言,继承儒学的核心在于道统的传续和发扬。在近代以来儒学处境艰难的大背景下,在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环境下,对道统观念的重新省思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我们不应止步于此,而是要在“新道统”“中华道统”的探讨中不断求索,使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性进展成为可能。舍狭义的“道统”与“政统”,取以“学统”为载体的广义“中华道统”,将儒学的价值安顿于现世生活、产生切实影响,庶几可以消解类似于文化乡愁的困顿和疑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统 现代新儒家 儒学复兴 文化乡愁 方克立
原文传递
记忆、都市与文学传统——论香港南来作家徐訏、刘以鬯的文化乡愁 被引量:2
10
作者 席艺洋 《华文文学》 2022年第1期14-23,共10页
20世纪50至60年代,香港特殊的文化生态导致南来作家需要直面文艺追求和通俗性之间所呈现的不平衡关系。在这种矛盾状态的影响下,作家们的文化乡愁变得更为强烈,书写轨迹亦随之改变。徐訏、刘以鬯均为香港文学争取了可贵的书写空间,但他... 20世纪50至60年代,香港特殊的文化生态导致南来作家需要直面文艺追求和通俗性之间所呈现的不平衡关系。在这种矛盾状态的影响下,作家们的文化乡愁变得更为强烈,书写轨迹亦随之改变。徐訏、刘以鬯均为香港文学争取了可贵的书写空间,但他们的文学创作经验和报刊编辑理念却存在差异。徐訏始终觉得自己是异乡人,他很少再像书写上海一样,深入勾画香港的社会面貌,而是开始着墨于时间体验、人际隔膜。刘以鬯则试图通过报刊上的连载小说,反思中国新文学中的传统与乡土。他承接上海时期的异国情调书写,并尝试连接文学之雅、俗。重新探究徐、刘等南来作家在文化乡愁和本土书写之间的内在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反思香港文学与中国文学持续对话的深层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文学 南来作家 文化乡愁 文化记忆 本土叙述
下载PDF
“三农”短视频兴起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策略探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龚红庆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63-66,共4页
“三农”短视频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类文化镜像,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群体的文化诉求和心理冲突。在很大意义上,展现了乡村发展,推动了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等,实现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抵达。但随着越来越多创作者涌入“三农”视频... “三农”短视频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类文化镜像,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群体的文化诉求和心理冲突。在很大意义上,展现了乡村发展,推动了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等,实现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抵达。但随着越来越多创作者涌入“三农”视频制作领域,“三农”故事陌生感的弱化,乡土发展节奏难以跟上视频日更的频率,使得“三农”短视频所依托的乡村记忆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对乡土圆满的诉求。基于此,着眼乡村振兴发展、实现文化再造、发挥科技的正向作用,将有效促进“三农”短视频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短视频 文化乡愁 自媒体 科技
下载PDF
重释中国式的成功故事——论《中国合伙人》的身份转型与梦想实现 被引量:3
12
作者 沈扬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3-67,共5页
《中国合伙人》在向观众讲述三位主人公成功历程的同时,也重释了成功经验。这一重释建立在导演陈可辛独特的讲述策略的基础上,他将主人公的成功历程与他们不断转换的身份意识相沟通,用异于传统男女叙事伦理的手段以线性的发展脉络来表... 《中国合伙人》在向观众讲述三位主人公成功历程的同时,也重释了成功经验。这一重释建立在导演陈可辛独特的讲述策略的基础上,他将主人公的成功历程与他们不断转换的身份意识相沟通,用异于传统男女叙事伦理的手段以线性的发展脉络来表现女性如何实现逆袭,从而建构男性的身份意识,重新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式成功故事。此后三者身份地位的翻转变化,则是他们重构人生理想蓝图的催化剂,重逢的遭遇成为加速理想实现的动力。在诠释成功的同时,陈可辛也努力在召唤青春记忆和友情伦理,这使得影片散发出浓厚的怀旧氛围,而这种氛围的营造主要得益于陈可辛的文化乡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合伙人》 身份建构 文化乡愁 青春与理想 清新而怀旧
下载PDF
道家文化与乡土文学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保亮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2-94,108,共3页
探讨道家文化与乡土文学的内在关联,发现其发生机制都有"原乡"的召唤,精神契合于充满"怀旧"情绪的"乡愁"。遍布乡村大地的民间道教信仰,以内在的生活观念或外在的巫风民俗构成乡土文学的一道风景线。农... 探讨道家文化与乡土文学的内在关联,发现其发生机制都有"原乡"的召唤,精神契合于充满"怀旧"情绪的"乡愁"。遍布乡村大地的民间道教信仰,以内在的生活观念或外在的巫风民俗构成乡土文学的一道风景线。农民既是乡土文学的舞台主角,同时也是道家文化的主要承载者,这使乡土文学书写不能不深具道家文化意蕴。乡土文学与道家文化的关系必须放在整个中国文化与文学传统的语境中来理解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文化 乡土文学 文化乡愁 民间信仰 传统语境
下载PDF
中国文化乡愁的历史生成及当代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禹建湘 黄惟琦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9-83,共5页
当前,乡愁主要表现为一种文化乡愁,其生成因时间、地点的不同而衍生出四种形态:对中国文化状态的关注与焦虑;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对传统文化产生的认同危机;海外华人社会的民族文化归属和认同意识。文化乡愁具有的当代意义有:促进传统文... 当前,乡愁主要表现为一种文化乡愁,其生成因时间、地点的不同而衍生出四种形态:对中国文化状态的关注与焦虑;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对传统文化产生的认同危机;海外华人社会的民族文化归属和认同意识。文化乡愁具有的当代意义有:促进传统文化的理性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推进对传统文化精华的挖掘,对抗西方后殖民主义的文化影响;推动城市的和谐建设,提供现代文明提供归宿;促进文化身份和地位的自觉把握,增强民族认同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乡愁 传统文化 民族认同
下载PDF
林语堂的文化乡愁与文化认同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路丽 《闽江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9,共3页
林语堂用英文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传记、随笔,向海外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把文化乡愁具体落实在对中国社会的描写,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上,使之成为文化使者,更有了文化"根"的意识。林语堂认为中国古代以儒家世俗思想为主体,以... 林语堂用英文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传记、随笔,向海外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把文化乡愁具体落实在对中国社会的描写,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上,使之成为文化使者,更有了文化"根"的意识。林语堂认为中国古代以儒家世俗思想为主体,以道家的遁世与佛教向往天国的神学理论为补充的思想结构,适应了中国传统社会的需要,也代表着中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文化乡愁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论洛夫的文化乡愁与文化身份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立平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79-81,共3页
作为台湾现代派诗歌代表的洛夫,其乡愁诗展示了一种漂泊和放逐的生命观和宿命感。通过对洛夫早期和晚期的乡愁诗歌作一对比观照,我们发现洛夫前后的乡愁诗呈现了同中有异的美学形态,而这都是其文化身份的嬗变对其乡愁诗歌的影响:文化乡... 作为台湾现代派诗歌代表的洛夫,其乡愁诗展示了一种漂泊和放逐的生命观和宿命感。通过对洛夫早期和晚期的乡愁诗歌作一对比观照,我们发现洛夫前后的乡愁诗呈现了同中有异的美学形态,而这都是其文化身份的嬗变对其乡愁诗歌的影响:文化乡愁导致文化认同的危机,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反过来导致文化乡愁的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夫 文化乡愁 文化身份
下载PDF
“一带一路”与日本——以中日文化交流为中心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庆枢 《跨文化研究》 2016年第1期279-291,共13页
日本在古代通过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广泛地学习借鉴了中华文化和西域文化,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在战后持续的丝绸之路热,在不同时期又体现了具有不同差异的内涵,其中的文化乡愁包含着对中国文化的憧憬。当然,在这一热点里也有多种声音。跟... 日本在古代通过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广泛地学习借鉴了中华文化和西域文化,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在战后持续的丝绸之路热,在不同时期又体现了具有不同差异的内涵,其中的文化乡愁包含着对中国文化的憧憬。当然,在这一热点里也有多种声音。跟踪日本对于'一带一路'的举措对于我们当下开拓'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 利益共同体 中日文化交流 文化乡愁
原文传递
社会变迁与城市意象——中国电影中的北京呈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储双月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1年第6期45-53,共9页
从中国电影对北京的呈现可以看出,电影人对自己描绘的北京城大多存有方向感和归属感。影片着重表现北京的饱经沧桑或生机勃勃,出现了权力倾轧场域、乡土社会、文化古城、精神故园、京味新市民文化空间、国都都市等实质性空间意象。他们... 从中国电影对北京的呈现可以看出,电影人对自己描绘的北京城大多存有方向感和归属感。影片着重表现北京的饱经沧桑或生机勃勃,出现了权力倾轧场域、乡土社会、文化古城、精神故园、京味新市民文化空间、国都都市等实质性空间意象。他们自觉承担起城市意象塑造和社会变迁叙述的重任。中国电影一方面体现了创作者对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沦陷和民族文化意识淡漠的深切忧虑,另一方面又不禁感慨传统文化桎梏现代文明的消极因素。这种对城市的记忆、想象和对历史的感怀,蕴含着文化怀旧与文化批判的复杂情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怀旧 文化批判 共同体 京味
下载PDF
全球化与文化的碎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建华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45-49,共5页
信息资源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文化一体化 ,促进了网络文化的诞生。文化作为人的创造呈现出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展开及异质性绵延 ,因此 ,一方面网络提供了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直面的加力平台 ;另一方面在各种文化的多元互创中 ,与之相伴... 信息资源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文化一体化 ,促进了网络文化的诞生。文化作为人的创造呈现出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展开及异质性绵延 ,因此 ,一方面网络提供了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直面的加力平台 ;另一方面在各种文化的多元互创中 ,与之相伴随的则是文化“去国怀乡”的愁绪和寻找往古之梦的冲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网络文化 文化乡愁 多元互创
下载PDF
身份认同与心灵皈依——从李白的客寓意识看方文山的文化乡愁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葵 骆海辉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07-111,共5页
李白漫游的人生注定了乡愁成为他诗歌的主要旋律,"客寓意识"是其基于身份认同、心灵归宿意义上的更深刻的乡愁,而方文山词作刻划出了当代都市人群流动生存状态下的心灵困境,并伴生出社会转型和地缘政治所带来的强烈的文化乡愁... 李白漫游的人生注定了乡愁成为他诗歌的主要旋律,"客寓意识"是其基于身份认同、心灵归宿意义上的更深刻的乡愁,而方文山词作刻划出了当代都市人群流动生存状态下的心灵困境,并伴生出社会转型和地缘政治所带来的强烈的文化乡愁,为"客寓意识"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方文山 客寓意识 文化乡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