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林延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17-20,共4页
明清之际 ,以传教士为桥梁和纽带的中西文化交流分三个时期 :从 15 82— 16 4 4年为初步发展阶段 ,16 4 4— 172 2年为发展和繁荣阶段 ,172 3— 1795年为日趋衰落阶段。此次中西文化交流是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 ,不仅对中... 明清之际 ,以传教士为桥梁和纽带的中西文化交流分三个时期 :从 15 82— 16 4 4年为初步发展阶段 ,16 4 4— 172 2年为发展和繁荣阶段 ,172 3— 1795年为日趋衰落阶段。此次中西文化交流是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 ,不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清代 传教士 文化交流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历史分期 历史意义
下载PDF
东周秦汉时期骆驼题材文物初步研究
2
作者 冯锴 李阳 +1 位作者 蒋文孝 王添瑞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92,共11页
本文在广泛梳理东周秦汉时期骆驼题材文物类别与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认为骆驼题材文物的出现年代、分布范围和造型风格具有显著的时代与地域特征。骆驼题材文物在内地的出现和发展,深受我国北方人群的影响,显示出较为活跃的农牧互动。秦... 本文在广泛梳理东周秦汉时期骆驼题材文物类别与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认为骆驼题材文物的出现年代、分布范围和造型风格具有显著的时代与地域特征。骆驼题材文物在内地的出现和发展,深受我国北方人群的影响,显示出较为活跃的农牧互动。秦始皇帝陵陵西大墓M1新发现的单体金、银骆驼塑像写实逼真的艺术形式,是我国骆驼题材文物中的特例,但在中亚、西亚艺术品中有迹可循,它可能是舶来品,也可能是在西方艺术影响之下本土创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秦汉时期 骆驼题材文物 农牧互动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韦奇伍德引进景德镇制瓷工艺及其对英国骨瓷发明的影响研究——以匣钵购置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王爱芳 吴咏梅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5-80,共6页
通过考察18世纪英国制瓷家韦奇伍德引进景德镇制瓷工艺的历史过程,并比较分析英国骨瓷与景德镇瓷器在原料选用、配方工艺、装饰风格等方面的异同,探讨这一跨国文化技术交流事件的重大意义。研究表明,韦奇伍德通过对景德镇瓷器和匣钵的... 通过考察18世纪英国制瓷家韦奇伍德引进景德镇制瓷工艺的历史过程,并比较分析英国骨瓷与景德镇瓷器在原料选用、配方工艺、装饰风格等方面的异同,探讨这一跨国文化技术交流事件的重大意义。研究表明,韦奇伍德通过对景德镇瓷器和匣钵的深入研究,掌握了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精髓,并创造性地将其应用于英国骨瓷的发明和改进中;这不仅推动了英国乃至整个欧洲骨瓷工业的兴起与繁荣,也体现了中西方制瓷工艺交流互鉴的重要价值。韦奇伍德博采众长、革故鼎新的实践,为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宝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奇伍德 景德镇制瓷工艺 英国骨瓷 匣钵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西学东渐视域下南怀仁《坤舆全图》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马秀娟 张岚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84,共7页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南怀仁是继利玛窦、艾儒略、汤若望等西方传教士之后,又一著名的西学传播者。其所绘制的《坤舆全图》技术先进,印刷精美,中西合璧。该图突出了中国中央大国地位,蕴含着丰富的天主教思想和海洋思想。南怀仁绘制《坤舆...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南怀仁是继利玛窦、艾儒略、汤若望等西方传教士之后,又一著名的西学传播者。其所绘制的《坤舆全图》技术先进,印刷精美,中西合璧。该图突出了中国中央大国地位,蕴含着丰富的天主教思想和海洋思想。南怀仁绘制《坤舆全图》的目的是为了取悦于中国人尤其是康熙皇帝,达到传教的目的;但客观上促进了地理大发现以后世界地理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国文化向西方的传播。《坤舆全图》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又进一步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在明末清初西学东渐过程中承前启后,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怀仁 《坤舆全图》 《坤舆图说》 西学东渐 中央大国
下载PDF
论西藏带柄铜镜的东、西两系
5
作者 霍巍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1,共9页
西藏发现过多面青铜带柄铜镜,近年来也有新的传世品被发现。这些青铜镜的发现,反映了西藏在早期文明发展过程中与周边文化之间多方面的交流。总体上看,可将现有的西藏带柄铜镜分为东、西两系,在流行时代、流行地域上各有特点。青铜带柄... 西藏发现过多面青铜带柄铜镜,近年来也有新的传世品被发现。这些青铜镜的发现,反映了西藏在早期文明发展过程中与周边文化之间多方面的交流。总体上看,可将现有的西藏带柄铜镜分为东、西两系,在流行时代、流行地域上各有特点。青铜带柄镜在北方欧亚草原文化、南亚及中亚地区青铜时代遗存中也多有发现,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也曾流行过不同形制的带柄铜镜,其背后隐藏着不同族群之间在青藏高原通过“高原丝绸之路”流动与交往的历史背景,也是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不同区域考古学文化之间远距离、跨区域互动的一个生动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考古 带柄铜镜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从中西文化交流视野看罗明坚“葡汉辞典”中概念的诠释翻译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慧宇 《励耘语言学刊》 2019年第1期351-362,共12页
第一位获准进入中国内地传教的耶稣会士罗明坚编撰完成了一本'葡汉辞典'。作为第一本中西文辞典,此文献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明清中西文化首次相遇之际,这本'辞典'不仅是一本工具书,还反映了传教... 第一位获准进入中国内地传教的耶稣会士罗明坚编撰完成了一本'葡汉辞典'。作为第一本中西文辞典,此文献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明清中西文化首次相遇之际,这本'辞典'不仅是一本工具书,还反映了传教士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和如何尝试建立双方对话基础等问题。文章在对'辞典'编撰者等存疑问题考证的同时,通过考察'辞典'选词倾向、编撰结构和核心概念的翻译操作,进一步分析罗明坚在用汉语表述哲学、宗教词汇的译介方式和对中国文化的关注点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明坚 “葡汉辞典” 中西文化交流 中西核心概念译介
下载PDF
清代广州十三行行商园林相关绘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章荣玲 《艺术与民俗》 2020年第2期83-91,共9页
清代广州十三行行商园林曾经名盛中外,以行商园林为题材的外销画和相关绘画以及中外文献记载都很丰富。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广州十三行行商园林的规模十分庞大,一些园林还是园中园的格局,因地制宜而建,园林中的花卉植物十分丰富,并较早地... 清代广州十三行行商园林曾经名盛中外,以行商园林为题材的外销画和相关绘画以及中外文献记载都很丰富。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广州十三行行商园林的规模十分庞大,一些园林还是园中园的格局,因地制宜而建,园林中的花卉植物十分丰富,并较早地融入西方元素,这些园林成为广州十三行商人展示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接待外商以及清政府指定接待外宾的重要场所。此外,广州十三行行商园林向西方传播了中国岭南园林文化,是岭南园林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十三行 行商园林 岭南园林 中西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李约瑟难题”的长时段考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雪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2-56,共5页
从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考察,在"李约瑟难题"问世之前,明末清初来华的耶稣会士(传教士)们虽已意识到中国科技文明的独特之处,但也发现了它们相对于西方科技文明的落后性,并分析了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这意味着,在长时段的视域下思... 从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考察,在"李约瑟难题"问世之前,明末清初来华的耶稣会士(传教士)们虽已意识到中国科技文明的独特之处,但也发现了它们相对于西方科技文明的落后性,并分析了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这意味着,在长时段的视域下思考"李约瑟难题"更具有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 耶稣会士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译介视角下的马礼逊与《华英字典》 被引量:2
9
作者 夏晨 《铜陵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90-93,共4页
马礼逊编撰的《华英字典》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典范。《华英字典》涉及中国深远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何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出去,马礼逊在《华英字典》里对中英两种语言的转换使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以期克服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交流差异。通过... 马礼逊编撰的《华英字典》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典范。《华英字典》涉及中国深远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何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出去,马礼逊在《华英字典》里对中英两种语言的转换使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以期克服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交流差异。通过对马氏译介策略的研究,发现其针对源语和目标语的转换采取了直译、音译、意译、回译、格义的手段,不仅重视源语传达的准确性,也关注其文化内涵的呈现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传教士 马礼逊 《华英字典》 译介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甘肃武威慕容智墓出土银壶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伟 田小刚 +2 位作者 魏彦飞 刘兵兵 陈国科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 2022年第4期90-100,共11页
甘肃省天祝县岔山村慕容智墓出土了大量的金属文物,形制多样且工艺考究。其中一件银壶(G:12)保存较为完整。为了揭示其材质和制作工艺,本文运用X射线无损探伤、便携式X射线荧光能谱分析、扫描电镜显微能谱仪、金相显微镜等仪器对其进行... 甘肃省天祝县岔山村慕容智墓出土了大量的金属文物,形制多样且工艺考究。其中一件银壶(G:12)保存较为完整。为了揭示其材质和制作工艺,本文运用X射线无损探伤、便携式X射线荧光能谱分析、扫描电镜显微能谱仪、金相显微镜等仪器对其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银壶基体银为主体元素,铜的加入可增加壶的硬度;制作工艺为先锤鍱制成银壶主体、底座、壶柄等部件,然后铆合并焊接制成,其底足与壶身的焊接使用的是银铜二元合金焊药,壶柄与壶身焊接使用了银、铜、锌三元合金焊药:形制受到了萨珊风格影响,拟推断为粟特风格银壶,这为探讨唐代细金工艺的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容智墓 唐代银壶 制作工艺 中西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从民国结婚证书中的图案看民国视觉审美流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晓雯 李甍 《创意设计源》 2022年第2期27-31,共5页
清末民初,受西方艺术思潮和国内文化运动的影响,中国传统婚姻习俗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冲击,由传统的红纸墨书式婚书演化为带有视觉设计效果的结婚证书。通过对民国结婚证书中的图案类型进行归纳,梳理其在图案设计方面的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 清末民初,受西方艺术思潮和国内文化运动的影响,中国传统婚姻习俗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冲击,由传统的红纸墨书式婚书演化为带有视觉设计效果的结婚证书。通过对民国结婚证书中的图案类型进行归纳,梳理其在图案设计方面的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对民国时期的视觉审美流变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结婚证书 图案设计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中国出土古希腊罗马器物辨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静杰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15-25,共11页
本文就中国出土的一些西方器物进行了重新辨识,认为并非学界推断的西亚波斯、中亚制品,而是来自地中海世界的古希腊罗马物品。指出临潼庆山寺唐塔地宫出土铜壶,颇为接近古希腊和罗马共和国人物头面形器物,也不排除罗马帝国早期遗物之可... 本文就中国出土的一些西方器物进行了重新辨识,认为并非学界推断的西亚波斯、中亚制品,而是来自地中海世界的古希腊罗马物品。指出临潼庆山寺唐塔地宫出土铜壶,颇为接近古希腊和罗马共和国人物头面形器物,也不排除罗马帝国早期遗物之可能。大同和正镶白旗北魏遗址及墓葬出土银杯、银碗,器形与装饰特征无不契合罗马帝国遗存,有别于波斯萨珊器物。这些器物成为说明中古中国与地中海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罗马器物 庆山寺铜壶 北魏银器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法国传教士殷弘绪对中国瓷器的研究
13
作者 刘芳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65-68,共4页
法国传教士殷弘绪康熙年间来到中国,死于乾隆年间,跨康、雍、乾三朝,在中国40多年,传教于江西、北京等地。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将中国瓷器的制造方法详细地介绍到欧洲,使欧洲的制瓷技术有了质的突破。
关键词 法国传教士 殷弘绪 中国瓷器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依仿变幻:清宫《兽谱》西方图像来源考析
14
作者 官栋訢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108-115,共8页
清乾隆朝《兽谱》是一本记录了180种动物的宫廷图谱,跋文称其图文依据为《古今图书集成》。根据笔者新发现的材料,可知其蓝本并不仅限于《古今图书集成》,还有以近代早期博物学家约恩斯顿的《论四足动物》为代表的入华西书。《兽谱》和... 清乾隆朝《兽谱》是一本记录了180种动物的宫廷图谱,跋文称其图文依据为《古今图书集成》。根据笔者新发现的材料,可知其蓝本并不仅限于《古今图书集成》,还有以近代早期博物学家约恩斯顿的《论四足动物》为代表的入华西书。《兽谱》和《论四足动物》图像间的密切联系印证了两书的因袭关系,而《北堂书目》亦有相关藏书记录。西书来源的发现进一步明确了《兽谱》的成书方式和内容性质,使之成为清宫接受和吸纳西方事物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谱 论四足动物 博物学 图像来源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中西医汇通先驱明遗民祝石考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拓 余新忠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59,共12页
医史学家范行准将王宏翰誉为“中国第一接受西说之医家”,实则明遗民祝石接受西洋医学比王宏翰更早。祝石不仅与艾儒略、卫匡国、利类思、南怀仁等耶稣会士来往密切,而且成功将多明我会士引入浙江兰溪。他曾参与校刊多部汉文西学文献,... 医史学家范行准将王宏翰誉为“中国第一接受西说之医家”,实则明遗民祝石接受西洋医学比王宏翰更早。祝石不仅与艾儒略、卫匡国、利类思、南怀仁等耶稣会士来往密切,而且成功将多明我会士引入浙江兰溪。他曾参与校刊多部汉文西学文献,包含丰富西洋医学知识的《形神实义》,即其中之一。在自撰医学论著《录医》中,祝石公开宣扬西洋解剖学,抨击中国传统医学,拉开了中西医论争的序幕。他运用西洋蒸露法等在社会名流中广泛行医,得到钱谦益、陈维崧等学者的高度认可。周笙曾将祝石的医方收入《医林口谱六治秘书》中,王宏翰也很可能参考过祝石的医学论著。祝石是一位被遗忘的中西医汇通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石 西洋医学 天主教 中西文化交流 明遗民
原文传递
西域宽刃剑与中西文化交流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援朝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18,共13页
在新疆龟兹石窟壁画中多次出现一种宽刃剑,其形象亦曾出现在犍陀罗、中亚和河西走廊、西藏、云南、中原的艺术作品中。在新疆的出土文物中曾发现其痕迹,在犍陀罗和大夏亦曾出土宽刃剑。上述各地的宽刃剑具有明显的亲缘性,即新疆宽刃剑... 在新疆龟兹石窟壁画中多次出现一种宽刃剑,其形象亦曾出现在犍陀罗、中亚和河西走廊、西藏、云南、中原的艺术作品中。在新疆的出土文物中曾发现其痕迹,在犍陀罗和大夏亦曾出土宽刃剑。上述各地的宽刃剑具有明显的亲缘性,即新疆宽刃剑源于犍陀罗宽刃剑,而犍陀罗宽刃剑又源于希腊、罗马宽刃剑。这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反映,为研究古代中西文化的广泛交流提供了又一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刃剑 新疆 犍陀罗 希腊 罗马 中西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中西交流背景下民国四川省立图书馆馆员群体特征研究
17
作者 黎飞 胡康林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75,156,共14页
中西文化交流和西方图书馆学思想的传播是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产生的一个重要背景,也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民国时期,四川省立图书馆馆员群体表现出男女馆员比例逐渐持平且女性馆员比重不断增大的趋势,馆员任职年龄集... 中西文化交流和西方图书馆学思想的传播是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产生的一个重要背景,也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民国时期,四川省立图书馆馆员群体表现出男女馆员比例逐渐持平且女性馆员比重不断增大的趋势,馆员任职年龄集中且年轻化、任职年限偏短且流动性大、任职部门性别特色明显,馆员整体学历水平较高、科班出身馆员发挥着重要作用等特征,这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的结果,也是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国际化和本土化发展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交流 民国时期 四川省立图书馆 图书馆员群体 特征
原文传递
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三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8
作者 蒙应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5-140,共6页
2019年10月12—13日,“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三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既是对1989年召开于华中师范大学的首届“中国教会大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的纪念,也是对三十年来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的总结,更对中国教... 2019年10月12—13日,“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三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既是对1989年召开于华中师范大学的首届“中国教会大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的纪念,也是对三十年来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的总结,更对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提出“再出发”的展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次会议希冀为中国教会大学史以及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拓展出更加宽阔的视野与范围,建构中国理论话语体系,并对中国教育现代化有所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会大学史 教育现代化 中西文化交流 中国近代社会变迁
下载PDF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19
作者 Cao Guihua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02-310,共9页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globalization and closer ties between countries,all-round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have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In the new era,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presents an...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globalization and closer ties between countries,all-round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have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In the new era,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presents an unprecedented depth and breadth.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which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Oriental culture and even the world culture,has been developed,in the process of constant conflict,digestion,and absorption while entering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The inclusivenes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made it survive and thrive in absorbing the quintessence of foreign culture,which makes it contain new contents.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exchanges,some parts of the essenc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hich are ignored should be given certain inclination in policy and guided by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交流 西方 世界文化 东方文化 外来文化 全球化 包容性
下载PDF
以丝绸为中心的中古时期中西文化交流考察
20
作者 冯敏 《地域文化研究》 2021年第5期1-10,M0003,共11页
蚕丝技艺是中华民族的杰出发明,丝绸自其被域外民族认知以来,就受到了广泛而持久地追捧,成为服饰界的宠儿。尤其是在中古时期,随着西北陆路"丝绸之路"迎来其发展的黄金时期,丝绸大量输出至西方世界,在这一时期丝绸的域外传播... 蚕丝技艺是中华民族的杰出发明,丝绸自其被域外民族认知以来,就受到了广泛而持久地追捧,成为服饰界的宠儿。尤其是在中古时期,随着西北陆路"丝绸之路"迎来其发展的黄金时期,丝绸大量输出至西方世界,在这一时期丝绸的域外传播过程中,除了官方基于外交、军事和政治考量的大规模丝绸输出外,民间的丝绸贸易也迅速展开有重要作用。在交通和通信技术极不发达的中古时期,中西方之间远距离的丝绸贸易活动主要是通过中亚商业民族——粟特人为媒介进行的,他们对中国丝绸文化深入而广泛的传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交流 丝绸文化 中华文化 中亚粟特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