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均衡发展的隐形壁垒:方言、制度与技术扩散 被引量:117
1
作者 林建浩 赵子乐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2-197,共16页
技术差异是地区间贫富差距的核心表征,理解技术扩散的深层障碍是有效推行区域均衡发展政策的前提。本文利用方言数据测度文化差异,基于中国代表性城市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以上海和广州作为技术前沿,各个城市与技术前沿的相对方... 技术差异是地区间贫富差距的核心表征,理解技术扩散的深层障碍是有效推行区域均衡发展政策的前提。本文利用方言数据测度文化差异,基于中国代表性城市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以上海和广州作为技术前沿,各个城市与技术前沿的相对方言距离对技术差距有显著影响,表明文化差异阻碍了技术从前沿地区向其他地区扩散,并且制度是这一过程的重要中介变量,即文化差异通过阻碍制度传播进而阻碍了技术扩散。进一步考察技术扩散壁垒的异质性,发现在同等条件下,更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更高的外来移民人口比例、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能削弱文化差异的阻碍效应;清末开埠通商、西方传教以及近代工业发展等早期对外开放和采用新技术的历史经验,同样有助于削弱文化差异这一技术扩散的隐形壁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文化差异 制度 技术扩散
原文传递
戏曲文化的空间扩散及其文化区演变——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为例 被引量:40
2
作者 吴康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27-1438,共12页
基于文化地理学理论,运用传统定性与定量互补的研究方法,以淮剧为例进行了分析。首先,淮剧的传播和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二阶段以扩展扩散为主,第三阶段以迁移扩散为主,第四阶段主要体现出传染扩散的效应;淮剧扩散的空间结构表... 基于文化地理学理论,运用传统定性与定量互补的研究方法,以淮剧为例进行了分析。首先,淮剧的传播和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二阶段以扩展扩散为主,第三阶段以迁移扩散为主,第四阶段主要体现出传染扩散的效应;淮剧扩散的空间结构表现为由文化源地沿着多条交通线扩散,并逐渐形成了苏北和上海的双中心结构。其次,基于现有的研究提出了淮剧空间扩散模型,揭示了灾变事件导致的大规模移民是扩散的主要因素。第三,以县、区为基本空间单元,将淮剧文化区划分为核心区、外围区和过渡区,总结出淮剧文化区存在着南、北两大文化亚区和北亚区内又分化出东、中、西三片子文化亚区的空间分异特征。最后,通过选取典型年份下专业淮剧团的数量变化来考察淮剧文化区的演变轨迹,发现核心文化区十分稳定地集中在盐城和淮安两市,外围区和过渡区呈现先扩张后收缩的空间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文化扩散 文化区 戏曲地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沪
原文传递
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 被引量:21
3
作者 龚胜生 何小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50-454,共5页
旅游地与文化区有着时空间上的内在联系,旅游活动是文化扩散的重要渠道,文化扩散是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文化扩散过程中,旅游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融合所产生的示范效应、激受效应、累积效应是旅游地文化变迁的主要动因.旅游地文... 旅游地与文化区有着时空间上的内在联系,旅游活动是文化扩散的重要渠道,文化扩散是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文化扩散过程中,旅游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融合所产生的示范效应、激受效应、累积效应是旅游地文化变迁的主要动因.旅游地文化变迁有良性变迁与负态变迁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旅游地以及旅游地内部不同的功能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变迁内容和形式.旅游地文化整合是旅游地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文化特质在功能上的相互协调,这一过程有赖于旅游地政府、旅游企业、当地居民的共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区 旅游地 文化扩散 文化变迁 文化整合
下载PDF
KFC在北京城区的空间扩散模型 被引量:21
4
作者 周尚意 左一鸥 吴倩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11-1317,共7页
文化扩散是文化地理学和传播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以往关于文化扩散的模型多以时间为主要变量,少以空间位置作为变量。文化地理学更关注有空间变量的模型。本文以美国肯德基炸鸡连锁店(KFC)为例,分析外来连锁消费企业在北京城区的空间扩散... 文化扩散是文化地理学和传播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以往关于文化扩散的模型多以时间为主要变量,少以空间位置作为变量。文化地理学更关注有空间变量的模型。本文以美国肯德基炸鸡连锁店(KFC)为例,分析外来连锁消费企业在北京城区的空间扩散。KFC的扩散属于扩展扩散,该类扩散对目的地的要求高于迁移扩散,而北京为KFC早期的进入提供了社会基础。以KFC总部提供的数据建立了刻画扩散过程的数学模型,以期对以往研究有所补足。研究发现KFC不是按商业中心地等级扩散的,因此以商业中心地等级为基础设计了6级扩散环。以环级数、极半径作为空间变量的建模尝试均不理想;以极角度作为空间变量的模型通过检验。研究结论为:①极半径、极角度和扩散环是以往扩散模型中没有使用过的空间变量,且极角度模型通过了检验。②所建模型可为中档大众消费连锁式餐饮企业在大都市内部的布局提供一种决策参考,即中心扩散应强于周边扩散,但方位上差别不明显。③KFC扩散主要受经济规律控制。本文的不足是把扩散环级作为静态的空间基础,同时也没考虑同一商圈内其他同类快餐连锁店的竞争关系。本研究因数据局限模型变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扩散 扩散模型 KFC 北京
下载PDF
文化交流、传播与扩散的通道——以中国丝绸之路为例 被引量:19
5
作者 薛东前 石宁 +2 位作者 段志勇 郭晶 李玲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1-786,共6页
通过对中国境内丝绸之路的探讨,为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文化建设,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提供有力的依据。采用时空结合的方法,按照历史时间序列并从构成文化的不同层面梳理丝绸之路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然后从文化传播的方式、时空演变特征... 通过对中国境内丝绸之路的探讨,为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文化建设,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提供有力的依据。采用时空结合的方法,按照历史时间序列并从构成文化的不同层面梳理丝绸之路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然后从文化传播的方式、时空演变特征以及扩散类型3方面分析文化的空间扩散过程。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商品贸易、人员往来、宗教传播、战争;传播路径随时间不断更替,表现出显著的时空演变特征。物质文化交流与传播主要通过贸易进行,受不同历史背景和商品特质的影响,沿用不同的路线,以接触扩散和迁移扩散类型为主;艺术文化以宗教传播为手段,多为浸染扩散类型;宗教文化在时空演变过程中表现为多宗教并存,外来宗教多沿西北丝绸之路进入西域地区与本地文化融合后再向东传入中原地区,扩散过程受社会环境、民族迁徙的影响很大,采用了等级扩散、浸染扩散、迁移扩散等多种扩散类型相融合的复杂扩散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文化交流 文化传播 文化扩散
下载PDF
中国与中亚的人文交流合作——以孔子学院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全生 郭卫东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71,共8页
孔子学院是中国与中亚国家进行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中亚孔子学院开展人文交流合作具有政府主导、运行模式当地化、资金来源多渠道化、合作主体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同时存在机制建设不完备、发展规划不明晰、经费来源不充... 孔子学院是中国与中亚国家进行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中亚孔子学院开展人文交流合作具有政府主导、运行模式当地化、资金来源多渠道化、合作主体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同时存在机制建设不完备、发展规划不明晰、经费来源不充足、互信基础不牢靠等问题。文本建议中国与中亚开展人文交流合作应该依托上海合作组织,建立长效人文交流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拓宽合作领域,丰富交流内容和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交流合作 人文交流机制 孔子学院 上海合作组织 文化传播
下载PDF
广东基督教教案的时空演变(1584~1910) 被引量:15
7
作者 薛熙明 朱竑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93-702,共10页
教案是外来宗教文化与本土文化激烈冲突最为直接的反映。对广东基督教教案时空演变的研究,恰能直观地反映出基督教文化在广东文化扩散和文化适应的历史地理过程。研究从相关历史文献中提取数据,并运用GIS图形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进行... 教案是外来宗教文化与本土文化激烈冲突最为直接的反映。对广东基督教教案时空演变的研究,恰能直观地反映出基督教文化在广东文化扩散和文化适应的历史地理过程。研究从相关历史文献中提取数据,并运用GIS图形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发现1584~1910年期间,广东基督教教案大致经历了初生、多发、高潮、衰退四个时期。其空间分布具有不均衡的特性:珠三角自始至终是教案发生的中心,潮汕地区和粤东客家地区也先后成为教案的分布次中心地。地理集中指数的测算进一步印证了教案分布的这一结构特征。从文化传播的模式看,广东基督教教案的扩散属于墨渍式迁移扩散,但也明显带有以人口密度为主、行政区等级为次的等级扩散特征。形成这种分布与扩散的地域文化成因则在于广东对内封闭、对外开放的整体地理环境和各民系地域文化差异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案 广东 时空演变 文化扩散 宗教地理
下载PDF
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的秦腔文化起源与扩散 被引量:15
8
作者 方嘉雯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69,共6页
秦腔起源于古代陕甘一带民间歌舞,流行于陕、甘、青、宁、新等地。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采用文化扩散和整合的思维着重分析了秦腔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与社会原因,系统探讨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秦腔文化的扩散类型、传播路径与整合特征。... 秦腔起源于古代陕甘一带民间歌舞,流行于陕、甘、青、宁、新等地。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采用文化扩散和整合的思维着重分析了秦腔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与社会原因,系统探讨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秦腔文化的扩散类型、传播路径与整合特征。结果认为,秦腔文化扩散的主要方式是人口迁移与艺人游走,特点是多级化。秦腔文化景观反映当地发展史,是多种地域文化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传播时的屏障作用具有正负双重影响。未来秦腔文化的发展要根植于群众并植入现代元素,以实现秦腔文化新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文化 形成原因 文化扩散 文化整合
下载PDF
文化传播与文化变迁 被引量:9
9
作者 魏峻 《华夏考古》 CSSCI 2003年第2期105-112,共8页
为了解释文化因素的发展过程,本文首先回顾了19世纪以来文化演变和文化传播的研究历史,然后概括了贸易、迁徙和文化扩散作为文化传播的三种方式,并对其作了具体分析。而且对文化变迁的动力,作者也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 文化传播 文化变迁 贸易 迁徙 文化扩散
原文传递
论滇僰古道的形成及其文化传播地位——茶马古道早期形态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保亚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5-116,共12页
滇僰古道始于僰道(今宜宾),经昭通、曲靖到滇池,沿途保留了比其他川滇古道更多的遗迹和文物,是古代连接四川和云南的第一通道。中原商周青铜器和四川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多采用滇僰古道上今永善、昭阳、巧家的铜矿,证明滇僰古道最早形成... 滇僰古道始于僰道(今宜宾),经昭通、曲靖到滇池,沿途保留了比其他川滇古道更多的遗迹和文物,是古代连接四川和云南的第一通道。中原商周青铜器和四川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多采用滇僰古道上今永善、昭阳、巧家的铜矿,证明滇僰古道最早形成于殷商时期。滇僰古道和公元前2世纪横贯云南东西的铜鼓分布线路的衔接,证明了滇僰古道是蜀身毒道最重要的必经之路,是古代中国沟通西域的重要路段,也是茶马古道早期形态的一条主干道。秦开五尺道、汉开南夷道、汉魏晋以来的墓和碑刻、唐袁滋的出行路线、西南官话的渗透,证明滇僰古道一直繁荣到近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僰古道 蜀身毒道 茶马古道 滇川文化传播
下载PDF
试论中国境内出土的塞伊玛—图尔宾诺式倒钩铜矛 被引量:15
11
作者 高江涛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0-168,共9页
迄今中国境内至少发现有13件塞伊玛—图尔宾诺式倒钩铜矛,依据骹与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A、B两型,与典型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同类矛在形制特征上是有着一定的差别的。推测年代上属于齐家文化晚期及龙山文化末期阶段,绝对年代大概在公元前... 迄今中国境内至少发现有13件塞伊玛—图尔宾诺式倒钩铜矛,依据骹与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A、B两型,与典型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同类矛在形制特征上是有着一定的差别的。推测年代上属于齐家文化晚期及龙山文化末期阶段,绝对年代大概在公元前1800年~1600年之间。塞伊玛—图尔宾诺倒钩铜矛经天山北麓三大河流通道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新疆,向东传播,经河西走廊中转,以齐家文化为中介,逐渐作为文化因素的代表器物继续向东影响,北达晋陕高原包括鄂尔多斯地区,东南经关中以至中原腹地及丹江流域。中国境内发现的此类铜矛显然已不具有武器的功用,很可能属于仪礼用品。中原地区史前文化及社会对于传入的欧亚草原青铜文化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创造性的发明了铸造"青铜容器"的技术,并把这类青铜容器加入了"礼制"的内涵,成就了辉煌的夏商周三代青铜礼乐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伊玛—图尔宾诺 青铜矛 文化传播
下载PDF
文化因素对人口流动的长期影响:基于中国历史经验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楠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9-176,共18页
文化差异作为解释移民活动的决定因素已不是一个新的视角,然而截至目前,学界尚未对两者之间的量化因果关系进行过讨论。本文利用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数据,采用新的文化差异度量指标(姓氏基因距离)来揭示地区间文化差异对移民活动的因果影... 文化差异作为解释移民活动的决定因素已不是一个新的视角,然而截至目前,学界尚未对两者之间的量化因果关系进行过讨论。本文利用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数据,采用新的文化差异度量指标(姓氏基因距离)来揭示地区间文化差异对移民活动的因果影响。研究发现:采用姓氏基因距离度量的地区间文化差异对移民行为具有较强的负向影响,即移民数量随着文化差异的缩小而增加,并且即使控制其他经济、地理等因素以及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两阶段回归,该结果依然稳健。本文不仅为理解文化差异与移民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扎实的实证证据,同时也对理解中国自10世纪以来的移民特征及其决定因素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扩散 文化差异 移民
下载PDF
19世纪以来基督教新教在广东的空间扩散模式 被引量:13
13
作者 薛熙明 朱竑 陈晓亮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312,共10页
地理环境往往会对宗教的扩散和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扩散是宗教地理研究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对具体宗教扩散模式的研究在国内尚属薄弱。对基督教新教自19世纪初传入广东后的空间扩散形态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着多种扩散模式。其中,点轴式... 地理环境往往会对宗教的扩散和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扩散是宗教地理研究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对具体宗教扩散模式的研究在国内尚属薄弱。对基督教新教自19世纪初传入广东后的空间扩散形态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着多种扩散模式。其中,点轴式迁移扩散最为普遍,但中间障碍的存在常常使发展轴线发生变换;等级扩散呈现出按照人口分布规模、交通地重要性和行政等级的特征;传染扩散模式随着媒介的变化而不断演进;依托海岛的跳板式扩散则是沿海地区基督教扩散的特殊形式。这些模式虽是从经典文化扩散模式演化而来,但在具体特征上已有显著变化。研究试图对传统的文化扩散模式进行重新解读,并为"腹地-口岸-市场"的文化扩散理论提供成熟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新教 文化扩散 空间 模式 广东
原文传递
从技术变革到创意驱动:数字时代经济创新范式转换的文创机理 被引量:11
14
作者 潘道远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81,共8页
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文化创意生产成为文化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以文化创意形式出现的文化创新重塑了经济创新的模式,工业时代典型的"技术—产品"型技术变革范式逐渐转变为数字经济下"文化—科技"型的创意驱动... 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文化创意生产成为文化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以文化创意形式出现的文化创新重塑了经济创新的模式,工业时代典型的"技术—产品"型技术变革范式逐渐转变为数字经济下"文化—科技"型的创意驱动范式。联系并综合文化经济研究的"文化产业"、"创意阶层"和"文化资本"3种主流思路,从创意经济结构模型的理论核心出发,我们可看出以文化创意生产为代表的文化创新是通过集聚和扩散两个过程影响经济创新的。其中集聚是文化创意的自我繁衍过程,集聚最终形成文化创意阶层,阶层之间的社交互动产生新文化的社会基础;扩散则是传播和经济两个维度交融的过程,传播维度的沟通渠道、时间和社会体系以及经济维度的创意聚合、生产融合和产品多样化都依赖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因此,在数字经济视阈下,以文化创意生产为代表的文化创新具备了直观的经济属性,文化创新也是文化资本的经济价值增值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新 经济创新 文化创意 数字经济 创意生产 集聚 扩散
原文传递
图书馆借助新媒体传播科学文化的实践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学人讲坛”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于博雅 郑康妮 陈朝晖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48-56,共9页
[目的/意义]以“科学人讲坛”在“新媒体+科学文化内容”方面的有序推进为主要案例,论述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找到专业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优势及发展方向。[方法/过程]梳理“科学人讲坛”讲座内容、推... [目的/意义]以“科学人讲坛”在“新媒体+科学文化内容”方面的有序推进为主要案例,论述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找到专业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优势及发展方向。[方法/过程]梳理“科学人讲坛”讲座内容、推送渠道及观看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影响科学文化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结论]新媒体及时、灵活、强互动等特性在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丰富馆藏及科学人文精神与新媒体技术优势的结合,使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中公众的参与兴趣得到了极大提升,拉近了科学与公众间的距离,提高了科学文化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图书馆 科学 文化传播
原文传递
地理学视角下中国文化产业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
16
作者 宋永永 薛东前 +3 位作者 马蓓蓓 马艳艳 袁鑫 王怡婕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9-140,共12页
文化产业是国家社会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以1993—2020年3904篇期刊论文为研究样本,采用CiteSpace等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地理学视角总结中国文化产业研究能量分布、演进脉络、现状特征和重要启示,提出文化产业研究亟待... 文化产业是国家社会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以1993—2020年3904篇期刊论文为研究样本,采用CiteSpace等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地理学视角总结中国文化产业研究能量分布、演进脉络、现状特征和重要启示,提出文化产业研究亟待加强的重点领域。结果发现:(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产业研究历经四个阶段,高校成为文化产业优势研究团队的主要集中地,经济类和地理类等期刊对文化产业研究传播具有重要贡献;(2)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空间结构、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与扩散、文化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关系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机制五个方面,总体呈现出研究视角多维、方法多样、数据多源、内容多面和区域多点特征;(3)中国文化产业研究多遵循描述现象、总结规律、解释成因、探究路径的逻辑思路,基于学科交叉的理论方法创新、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文化空间塑造与城市更新等关键问题的研究依然薄弱,文化产业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亟待完善;(4)从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构建中国文化产业研究理论方法体系、揭示文化产业空间生成机理与集群发展路径、探究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机制与协同发展模式、研究文化消费空间生产与重构路径、厘清城市文化空间与城市更新关系、建立文化产业研究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全面深化中国文化产业研究的理论范式和实践路径,是新时代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创新理论研究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空间 集聚与扩散 产业集群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论海外汉语教育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构 被引量:9
17
作者 沈玲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1-137,共7页
海外汉语教育是中国构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新生力量,无论是从传播要素还是文化的交融性、传承性来看,它都足以承担向外传播中华文化的任务,担当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任。目前海外华文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 海外汉语教育是中国构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新生力量,无论是从传播要素还是文化的交融性、传承性来看,它都足以承担向外传播中华文化的任务,担当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任。目前海外华文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海外进行汉语教育时既要尊重他国文化又要坚持中国视角,保持中国文化特色,并凝聚中华文化精华,精择传播内容以全面宣传中国,还要充分借鉴他国经验,注重传播策略,同时培育合格的高素质的文化传播主体,提高文化传播效度,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汉语教育 文化软实力 问题 文化传播
下载PDF
消费者文化差异对创新扩散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锟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75,共9页
Bass模型参数与创新扩散曲线的事先估计,既有研究未能充分回答。本文认为,不同地域消费者文化的差异是导致Bass模型参数变化的重要原因。进而提出,个人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权力距离和男性化倾向四个文化维度对Bass模型参数影响的研究... Bass模型参数与创新扩散曲线的事先估计,既有研究未能充分回答。本文认为,不同地域消费者文化的差异是导致Bass模型参数变化的重要原因。进而提出,个人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权力距离和男性化倾向四个文化维度对Bass模型参数影响的研究假设。通过测量验证成都和重庆两地消费者文化的差异,以及估计比较手机、软饮料和经济型轿车三类产品在成都和重庆两地的市场扩散曲线,本文所提的研究假设得到证实。所以,在新产品上市推广时,企业应当依据不同地域消费者的文化差异,调整新产品营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差异 创新扩散 BASS模型
原文传递
编辑活动的文化增殖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郑龙云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8-171,共4页
编辑活动是编辑主体的文化实践,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编辑活动的文化选择、传承、延伸和普遍传播生成了文化增殖。良性的文化增殖是人类社会文化形成、演进的形态之一。自觉的文化的超越性和编辑主体的文化理想构成编辑活动中文化增... 编辑活动是编辑主体的文化实践,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编辑活动的文化选择、传承、延伸和普遍传播生成了文化增殖。良性的文化增殖是人类社会文化形成、演进的形态之一。自觉的文化的超越性和编辑主体的文化理想构成编辑活动中文化增殖生成的内在机理。编辑活动的文化增殖意义,体现了文化运行的本质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活动 文化传播 文化增殖 自觉的文化 文化理想
下载PDF
北辛文化小口双耳罐的酿酒功能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莉 王佳静 +1 位作者 陈星灿 梁中合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84,共11页
山东济宁东贾柏遗址出土的北辛文化中期的两件小口双耳罐和两件磨棒上的残留物中发现较多的淀粉粒、植硅体、霉菌和酵母细胞。分析结果显示,两件陶罐曾用于酿酒,酿酒原料以稻米为主,并加入粟黍、小麦族、栝楼根和橡子。酿酒方法可能包... 山东济宁东贾柏遗址出土的北辛文化中期的两件小口双耳罐和两件磨棒上的残留物中发现较多的淀粉粒、植硅体、霉菌和酵母细胞。分析结果显示,两件陶罐曾用于酿酒,酿酒原料以稻米为主,并加入粟黍、小麦族、栝楼根和橡子。酿酒方法可能包括两种:一种为曲酒,利用发霉谷物,并且可能加入植物茎叶制曲酿造,其中根霉可能是曲中的主要发酵剂;另一种为口嚼酒,通过咀嚼谷物利用人的唾液糖化淀粉。北辛文化酿造曲酒的方法可能是受到了中原地区文化的影响,但口嚼酒是目前最早的考古学证据。口嚼酒是否起源于海岱地区,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辛文化 东贾柏遗址 曲酒 口嚼酒 霉菌 酵母 文化传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