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4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类学透视 被引量:104
1
作者 张晓萍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4,共4页
旅游人类学理论指出 ,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化旅游”是以参与和感受地方文化为主的旅游 ;“旅游文化”是为旅游和游客而制作文化 ,或是为文化而制作旅游和游客。文化旅游者将更广泛地与当地人接触 ,旅游文化应更多... 旅游人类学理论指出 ,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化旅游”是以参与和感受地方文化为主的旅游 ;“旅游文化”是为旅游和游客而制作文化 ,或是为文化而制作旅游和游客。文化旅游者将更广泛地与当地人接触 ,旅游文化应更多地适应旅游者的需要。开发旅游资源 ,应考虑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文化变迁 旅游人类学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化变迁和教育变革的历史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程晋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年第1期34-43,共10页
20世纪是中国文化变迁和教育变革的重要时期。在这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过程中 ,中国文化和教育大体经历了三次重心的转移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主权主导期”的文化教育范式 ,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教育范式 ,再到中国... 20世纪是中国文化变迁和教育变革的重要时期。在这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过程中 ,中国文化和教育大体经历了三次重心的转移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主权主导期”的文化教育范式 ,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教育范式 ,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教育范式。其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二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三是如何实现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文化变迁 教育改革 中国 文化教育 教育史 教育模式 整合
下载PDF
价值理性与生存抉择:一位武术传承人的个体存续史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智慧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129,共9页
为了揭示社会变迁背景下武术文化传承的内在机制,分析武术文化传承人的生存轨迹与文化传承态势,主要采用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聚焦一位武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活经历,通过对武术传承人个体存续状况的梳理揭示社会变迁下武术... 为了揭示社会变迁背景下武术文化传承的内在机制,分析武术文化传承人的生存轨迹与文化传承态势,主要采用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聚焦一位武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活经历,通过对武术传承人个体存续状况的梳理揭示社会变迁下武术文化传承的基本法则。认为:在社会结构层面上传统社会"机械团结"的"单一"和"同质"特征促进了武术文化的传承,而建立在工业社会基础上的"有机团结"分化了民众的价值认同和行为选择;武术文化正经历社会变迁下文化调适的震荡期,发明、积累、传播和调适是文化演进的必然过程,创新的思维与开放的胸怀是传承和发展的关键;生存理性与实践理性促使武术传承人与时俱进,在经历社会变迁后又陷入文化传承的焦虑与反思;现代媒介助力拳种实现了跨越区域和种族传播,传统武术"打练结合"实用价值的凸显促进了品牌符号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传承 社会结构 生存理性 文化变迁 文化传播 传统文化 武术传承人
原文传递
历史事实·社会记忆·族群认同——以青海黄南吾屯土族为个案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索端智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1-95,共5页
文章以青海黄南吾屯土族为个案,从考察族群认同变迁入手,就文化与族群性、文化变迁与认同变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族群认同会随着文化的变迁而发生变迁。
关键词 族群认同 文化变迁 土族
下载PDF
草原生态移民与文化适应——以黄河源头流域为个案 被引量:20
5
作者 祁进玉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60,共11页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自从实施自然保护政策,并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得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保护,有利于黄河、长江等下游地区的环境保护以及整体生态的改善。近年来,社会各界充分关注黄河源头的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自从实施自然保护政策,并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得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保护,有利于黄河、长江等下游地区的环境保护以及整体生态的改善。近年来,社会各界充分关注黄河源头的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生态平衡,对于移民群体的传统文化保护、文化传承与文化适应等问题却缺乏足够的关注。本论文侧重从政府的相关政策与法规、设立保护区的初衷以及当地政府对生态移民政策的设计思路进行深层探讨。本文尝试以应用人类学的视野来对上述种种现象加以解读,深层分析政策性的生态移民活动对移民群体的文化传承与文化适应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草原生态保护 文化变迁 社会适应 文化反观
下载PDF
作文教学的转型与动因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乾明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6-71,共6页
作文教学转型的动因是文化的变迁。当代作文教学的转型可以从价值取向、内容与命题三个维度来认识。作文素养是作文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只有在对话教学中才得以生成。只有当作文与作文讲评的真情实感是“有效”的,才有教学论意义... 作文教学转型的动因是文化的变迁。当代作文教学的转型可以从价值取向、内容与命题三个维度来认识。作文素养是作文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只有在对话教学中才得以生成。只有当作文与作文讲评的真情实感是“有效”的,才有教学论意义。高考作文题型由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的变革,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但话题作文自身的不足决定了它不是作文题型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价值取向 文化变迁 作文题型
原文传递
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现实的有关理论浅述 被引量:12
7
作者 黄福东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7,共10页
从现代旅游理论与人类学有关观点相结合的成果来看 ,用旅游人类学的一些理论观点来看待和分析旅游行为与我们的当代社会时 ,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旅游行为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同样的 ,这对于我们能比较全面、客观、科... 从现代旅游理论与人类学有关观点相结合的成果来看 ,用旅游人类学的一些理论观点来看待和分析旅游行为与我们的当代社会时 ,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旅游行为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同样的 ,这对于我们能比较全面、客观、科学和理性的认识和处理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所必然会带来的种种文化变迁现象 ,各种社会利益冲突等 ;观察和解决随之产生的族群矛盾、地区利益纠纷等 ,都会起到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说 ,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使旅游的发展变化能与我们当前的社会变动有机结合 ,以达到互相促进 ,共同繁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人类学 文化变迁 文化调适
下载PDF
“原生态文化”疏证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庭硕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年第1期9-13,共5页
"原生态文化"这一提法本身是一个缩写形式。既然是一个缩写,单就字面理解,会引起歧义和纷争本来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但关键是要澄清它的内涵而不必追各方的是非得失。原生态文化本身是指本土的生态文化,而不是其它。之所... "原生态文化"这一提法本身是一个缩写形式。既然是一个缩写,单就字面理解,会引起歧义和纷争本来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但关键是要澄清它的内涵而不必追各方的是非得失。原生态文化本身是指本土的生态文化,而不是其它。之所以要强化对本土生态文化的研究,是因为原生态文化内容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长效性,即使到了今天,他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特别在生态维护和生态建设上面。不仅在今天,即使在未来,也需要发掘、利用这一知识和经验的宝库。影响民族文化变迁的因素很多,其中,所处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影响力最为持久,而且又是相关民族赖于生存和延续的根基,因而,凡属适应于所处生态环境的要素及其结构部分,自然是该民族文化的"内核",也就是"生态文化"。至于相关民族的特殊历史过程和跨民族文化传播导致的影响,虽然也会在相关民族文化中留下明显的轨迹,但在研究"原生态文化"时,仅是作辅助内容去加以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自然与生态系统:文化变迁
下载PDF
论社会文化变迁与学校体育教育改革 被引量:15
9
作者 彭杰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9-21,共3页
社会文化变迁给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带来契机,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必须考虑多元文化的因素,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多元文化下的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既要与国... 社会文化变迁给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带来契机,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必须考虑多元文化的因素,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多元文化下的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有民族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变迁 学校体育 教育改革
下载PDF
回族文化模式转型论——基于对大城市回族社区文化模式变迁的思考 被引量:9
10
作者 白友涛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6-92,共7页
回族自先民以来主要经历了“伊斯兰宗教文化模式”、“回族伊斯兰文化模式”两个主要时期。当前回族文化模式正在向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兼收并蓄中外文化的“开放型回族新文化模式”方向转型。回族文化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 回族自先民以来主要经历了“伊斯兰宗教文化模式”、“回族伊斯兰文化模式”两个主要时期。当前回族文化模式正在向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兼收并蓄中外文化的“开放型回族新文化模式”方向转型。回族文化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部分地区的文化“断裂”和整体上对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吸纳不足。本文认为,回族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要自觉更新以适应新的时代,要了解世界文化并成为其构建的组成部分,才能够真正实现文化模式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 文化模式 文化转型
原文传递
试论当代民间信仰的变迁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瑶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年第8期112-115,共4页
当代社会,传统的民俗文化正经历着剧烈的变迁,许多民俗文化现象以极快的速度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而民间信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复兴的现象。新的历史时期,民间信仰出现了时代性的变化:个性化神灵的锐减;普世化;市场经济行为的大量... 当代社会,传统的民俗文化正经历着剧烈的变迁,许多民俗文化现象以极快的速度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而民间信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复兴的现象。新的历史时期,民间信仰出现了时代性的变化:个性化神灵的锐减;普世化;市场经济行为的大量渗入。民间信仰的当代变迁符合民俗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它的复兴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它为文化特性的保持提供一定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民俗 神灵崇拜 文化变迁
下载PDF
龙山时代的文化巨变和传说时代的部族战争 被引量:16
12
作者 韩建业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163,共12页
公元前2千纪之末的龙山时代前后期之交,曾经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文化巨变,也就是王湾三期文化对石家河文化、老虎山文化对陶寺文化的大规模代替,这当是部族之间激烈战争行为的后果,分别可以和传说中的禹征三苗、稷放丹朱事件相对应。以... 公元前2千纪之末的龙山时代前后期之交,曾经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文化巨变,也就是王湾三期文化对石家河文化、老虎山文化对陶寺文化的大规模代替,这当是部族之间激烈战争行为的后果,分别可以和传说中的禹征三苗、稷放丹朱事件相对应。以此为基点,发现龙山时代的其他考古学文化和其他部族人物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如有虞氏舜与造律台文化、最早的先商契和雪山二期文化等。据此就有可能切实建立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和尧舜禹时期一些部族的对应关系框架,走出夏代之前古史探索的关键一步,还可以为夏文化的上限提供坚实的考古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时代 传说时代 文化变迁 部族战争 禹征三苗 稷放丹朱
下载PDF
民居文化变迁中的“虚无”与“实在”——以丽江古城客栈为例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孙九霞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74,共8页
运用乔治·里茨尔的"实在"与"虚无"理论,以田野调查为基础解析丽江大研古城民居客栈的发展,以透视丽江古城民居文化在旅游发展背景下的变迁。从"虚无地点""虚无人""虚无产品"和&... 运用乔治·里茨尔的"实在"与"虚无"理论,以田野调查为基础解析丽江大研古城民居客栈的发展,以透视丽江古城民居文化在旅游发展背景下的变迁。从"虚无地点""虚无人""虚无产品"和"虚无服务"这四个维度分析民居客栈的演化,并从旅游发展的角度解释目的地文化变迁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居客栈 文化变迁 虚无 实在 丽江古城
原文传递
“打工族”与壮族文化变迁——以田林那善屯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富强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7-91,共5页
改革开放以后 ,那善屯“打工族”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社会文化变迁 ,它包括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择偶方式与婚姻的变化、现代意识的增强等方面。“打工族”的出现既是文化变迁的结果 ,又是一系列社会文化变迁的原因。
关键词 壮族村落 “打工族” 生活方式 文化变迁
下载PDF
对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2
15
作者 曹莉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共5页
随着现代化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草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消失,其传统的文化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作为草原游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也在时时刻刻受着新型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巨大的变迁。一个民族富有特色的... 随着现代化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草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消失,其传统的文化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作为草原游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也在时时刻刻受着新型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巨大的变迁。一个民族富有特色的传统服饰,对于其他民族,是一种区别和标志,对于本民族则是互相认同的符号,是一种集结的纽带。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对于该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珍惜传统,就是要求很好地认识传统中最有特色的地方,把历史累积下来的传统之长处加以总结和发扬,让其更好地传承下来,并把它转化为服务于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变迁 蒙古族传统服饰 现状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清代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与社会发展论要 被引量:11
16
作者 沈文嘉 《古今农业》 2005年第2期97-102,共6页
本文阐述了清代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侗、苗族群众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扬长避短,由市场合理配置资源,将山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成功实现了由稻作农业向人工林业的经济转型。区域内林业经济的繁荣瓦解了区域社会原有生产... 本文阐述了清代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侗、苗族群众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扬长避短,由市场合理配置资源,将山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成功实现了由稻作农业向人工林业的经济转型。区域内林业经济的繁荣瓦解了区域社会原有生产方式及生产关系,改善了族群生存状态、提升了区域文化。这份宝贵的林业遗产为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经济 清水江 社会发展 流域 清代 核心竞争力 市场变化 合理配置 经济优势 资源优势 经济转型 稻作农业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生存状态 区域文化 生态文明 黔东南 族群 借鉴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基础英语课程发展的文化路径及启示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海燕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3-81,共9页
中国近现代基础英语课程的发展路径,正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面对新教教义、个人主义、宪政民主三位一体的美式自由主义文化霸权,救亡图强取得政治主权完全独立,进而重振民族精神以达文化之独立复兴的曲折的文化变迁进程。在中国梦的时代... 中国近现代基础英语课程的发展路径,正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面对新教教义、个人主义、宪政民主三位一体的美式自由主义文化霸权,救亡图强取得政治主权完全独立,进而重振民族精神以达文化之独立复兴的曲折的文化变迁进程。在中国梦的时代新节点上,中华文化消融美式文化霸权而走向复兴的历史路径没有改变,中国基础英语课程将肩负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使命。中国近现代基础英语课程发展的文化路径的历史启示,为新时期基础英语课程价值定位与中高考英语科目改革提供了坐标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英语课程 文化变迁 高考英语科目改革
下载PDF
新疆民族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鹏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7期67-74,60,共9页
本文主要研究旅游对新疆社会文化的影响状况。首先对新疆旅游进行总结,提出新疆的旅游属于民族旅游的类型,界定了新疆民族旅游的概念。其次,对新疆民族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进行分析、评估。最后,探究民族旅游与社会文化的变迁呈现什么样... 本文主要研究旅游对新疆社会文化的影响状况。首先对新疆旅游进行总结,提出新疆的旅游属于民族旅游的类型,界定了新疆民族旅游的概念。其次,对新疆民族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进行分析、评估。最后,探究民族旅游与社会文化的变迁呈现什么样的耦合关系,指出民族旅游是新疆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基本的诱致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民族旅游 社会文化影响 文化变迁
下载PDF
旅游业: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的双刃剑 被引量:10
19
作者 蒋辉 赵奇钊 刘仁贵 《怀化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11,共3页
作为当前少数民族地区一项普遍性的经济活动,旅游已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它也对民族地区的文化形态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民族传统文化正向或逆向变迁。在正确认识旅游对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的“双刃效应”的基础上,尽量抑制... 作为当前少数民族地区一项普遍性的经济活动,旅游已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它也对民族地区的文化形态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民族传统文化正向或逆向变迁。在正确认识旅游对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的“双刃效应”的基础上,尽量抑制其负面效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正面效应,将有利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文化变迁 旅游效应
下载PDF
口述史——一种集体记忆视域下村落文化变迁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昆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85,共8页
村落文化不同于城市文化,由于它的重复性、经验性和自然性的特点,从而表现出它是一种彼此互惠依赖的集体生活,是一种不同于个体化的整体性的生活。村落文化变迁作为一种被地方志、县志等官方志所忽视却对当下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转型具... 村落文化不同于城市文化,由于它的重复性、经验性和自然性的特点,从而表现出它是一种彼此互惠依赖的集体生活,是一种不同于个体化的整体性的生活。村落文化变迁作为一种被地方志、县志等官方志所忽视却对当下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的集体记忆,与口述史这种研究方法相结合具有必然性。口述史作为一种促进反思性发生的研究方法,对底层的、地方性历史起到了建构的作用,并为村落文化自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我们应当重视把村落文化作为一种集体记忆通过口述来记录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方法 口述史 集体记忆 村落文化 文化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