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华裔文学 被引量:4
1
作者 胡爱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0-153,共4页
20世纪70年代后,华裔文学通过追寻和建构自己族群的文化属性,终于在美国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借用后殖民主义理论中斯皮瓦克对跨文化经验与历史记忆,以及赛义德对文化霸权等理论的阐述,梳理华裔文学作品中反复再现的华工修铁路这段被湮... 20世纪70年代后,华裔文学通过追寻和建构自己族群的文化属性,终于在美国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借用后殖民主义理论中斯皮瓦克对跨文化经验与历史记忆,以及赛义德对文化霸权等理论的阐述,梳理华裔文学作品中反复再现的华工修铁路这段被湮没的历史记忆,可以发掘其中蕴涵的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文学作品 跨文化经验 历史记忆 文化霸权
下载PDF
秦代传国玉玺揭谜——两个版本、两种材料、两枚玉玺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春云 《珠宝科技》 2003年第5期19-26,共8页
以历史记载和研究为基础 ,应用历史学和考古学的分析方法 ,论证了秦代传国玉玺不是历史传说的一枚 ,而是有和氏璧和蓝田玉两个版本。其中和氏璧版本最早刻于秦王政二十六年 ,刻文为“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颜色为青碧色 ,但于秦王政二... 以历史记载和研究为基础 ,应用历史学和考古学的分析方法 ,论证了秦代传国玉玺不是历史传说的一枚 ,而是有和氏璧和蓝田玉两个版本。其中和氏璧版本最早刻于秦王政二十六年 ,刻文为“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颜色为青碧色 ,但于秦王政二十八年丢失于洞庭湖湖底 ,而后在秦王政三十六年为人以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形制和同样的刻文所重新仿刻并献回 ;而蓝田玉版本刻于丢失和氏璧版本的秦王政二十八年 ,刻文为“受天之命 ,皇帝寿昌”,颜色为白色 ,这一版本于是年取代丢失的和氏璧版本而取得正统传国玺地位。该两个版本的观点对于鉴定和判别后唐以后历朝自刻的和仿制的传国玉玺以及流传至今的各种来源的所谓传国玉玺也有帮助。而秦王政二十六年一统天下时琢刻的原版和氏璧传国玺有可能仍然沉睡在洞庭湖湖底 ,值得当今世人的深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考古 传国玉玺 历史记载 蓝田玉版本 和氏壁版本
下载PDF
地方文献数字化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文史资料专题数据库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男 刘婷婷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9年第1期48-52,共5页
本文以山东文史资料专题数据库建设为例,阐述山东省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的探索与实践,并分享工作中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地方文献 数字化 文史资料 推广工程
下载PDF
文史资料与社会记忆的良性建构——以浙江省为例
4
作者 田峰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94-98,共5页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属于口述历史范畴,是碎片化、群体性和有血有肉的社会记忆。因文史资料多说并存的特质,需要通过多渠道印证并去伪存真,才能还其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文史资料的发掘不仅能成为城市记忆的有益补充,还能在乡村振兴中助...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属于口述历史范畴,是碎片化、群体性和有血有肉的社会记忆。因文史资料多说并存的特质,需要通过多渠道印证并去伪存真,才能还其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文史资料的发掘不仅能成为城市记忆的有益补充,还能在乡村振兴中助力乡村记忆的形成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资料 社会记忆 建构
原文传递
“康乾盛世”是紫禁城宫殿建筑最辉煌的一段历史时期——兼谈有中国特色的文物建筑保护维修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被引量:10
5
作者 罗哲文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3-33,共11页
文章从古建筑兴修所需要的政治、经济条件以及紫禁城宫殿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论述了“康乾盛世”是紫禁城建筑发展中最辉煌的一段历史时期。作者又以紫禁城为例谈论了对文物建筑的原状、历史信息、历史可读性的理解问题,提出了文物建筑... 文章从古建筑兴修所需要的政治、经济条件以及紫禁城宫殿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论述了“康乾盛世”是紫禁城建筑发展中最辉煌的一段历史时期。作者又以紫禁城为例谈论了对文物建筑的原状、历史信息、历史可读性的理解问题,提出了文物建筑的保护维修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这一道路要将传统的工艺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国家保护文物的方针政策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并对被改变了的文物建筑在维修中应如何处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文物建筑 文物保护 紫禁城 宫殿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