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入、融合与统一:文化遗产活化中的价值选择 被引量:31
1
作者 林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文化遗产活化既是传统意义上的保护与继承,又要以"活态"的开发形式对蕴含其中的物质及精神的价值进行解码、诠释、继承和重构。然而,在多元化与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活化不仅要倚重于对科学技术的运用,更不断考验着现代社会对... 文化遗产活化既是传统意义上的保护与继承,又要以"活态"的开发形式对蕴含其中的物质及精神的价值进行解码、诠释、继承和重构。然而,在多元化与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活化不仅要倚重于对科学技术的运用,更不断考验着现代社会对多种价值调和与重构的能力。这一过程客观上必然会面对种种价值选择的困境。笔者认为,求索文化遗产活化的价值选择之路,关键在于对三个核心问题进行解答,即如何将现代性植入传统价值体系,如何实现市场价值与文化自觉的融合,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选择 现代性 文化遗产活化 文化自觉
下载PDF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研究——以安徽绩溪县湖村为例 被引量:29
2
作者 顾大治 王彬 +1 位作者 黄雨萌 许晓迪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第2期100-105,共6页
本文以中国传统村落、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绩溪县湖村为例,关注如何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来促进传统村落这一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首先分析了湖村村落物质空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接着阐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与传统村落... 本文以中国传统村落、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绩溪县湖村为例,关注如何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来促进传统村落这一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首先分析了湖村村落物质空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接着阐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与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关系,再梳理政府、企业和社区三个层面村落物质空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结合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的湖村物质空间发展策略,最后提炼出构建"人—村—遗"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完善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加强以生态博物馆理念为核心的村落内涵建设及建设以特色产业为媒介的多方参与体系四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化 传统村落 保护 更新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与活化路径 被引量:28
3
作者 林琰 李惠芬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本文从历史、文化与经济三个维度搭建非遗价值传承分析框架,据此对非遗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非遗保护与利用存在商业化开发过度、数字化内在生命力不足、项目传承“后继乏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本文从历史、文化与经济三个维度搭建非遗价值传承分析框架,据此对非遗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非遗保护与利用存在商业化开发过度、数字化内在生命力不足、项目传承“后继乏人”、传播与传承度不广等问题。高质量提升非遗存续力,应健全科学化的协同工作机制、完善精准化的保护政策机制、建立动态化的考核评估机制,找准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点、把握科技与创新的趋势、强化传统与现代培养方式的结合、注重从“造物”到“造境”的转变,不断开创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功能 保护机制 活化路径
原文传递
文化遗产资源“活化”的动因及策略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苏卉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8年第1期99-102,共4页
文化遗产资源"活化"是在尊重遗产的前提下,采取创造性的方式来促进遗产蕴含的价值与文化特色发挥出来,从而提升遗产服务社会的功能。从自然、社会、文化、技术四个层面分析了文化遗产资源"活化"的动因,结合文化遗... 文化遗产资源"活化"是在尊重遗产的前提下,采取创造性的方式来促进遗产蕴含的价值与文化特色发挥出来,从而提升遗产服务社会的功能。从自然、社会、文化、技术四个层面分析了文化遗产资源"活化"的动因,结合文化遗产资源的保存状况、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状况两个维度设计出了承袭式、修复式、还原式、适应式、再生式、创意式六种差异化的文化遗产资源"活化"策略,对促进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资源 活化 动因
下载PDF
AI新时代面向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智慧数据生成路径探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范炜 曾蕾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9,共26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引爆AI新时代,新技术不断涌现并快速迭代更新,AI技术应用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发展局面。借助AI发展东风,智慧数据的生成进入了高效、深化、多模态集成的新阶段,提升了数据驱动的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创新手段和创... 生成式人工智能引爆AI新时代,新技术不断涌现并快速迭代更新,AI技术应用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发展局面。借助AI发展东风,智慧数据的生成进入了高效、深化、多模态集成的新阶段,提升了数据驱动的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创新手段和创新形式的丰富度与可行性。本文旨在探索面向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智慧数据生成路径。首先,从AI技术视角,对文化遗产智慧数据的内涵与价值进行回顾并知新;其次,系统分析从多元异构数据资源中生成智慧数据的典型做法;再次,以羌年为例,探讨非遗活态文化的智慧数据生成思路。最后,总结归纳AI赋能文化遗产智慧数据生成路径的四点参考策略:(1)抓住AI赋能机遇,补齐数据基础设施短板,加强数据资源体系建设;(2)尽快开展馆藏数据资源的“大语言模型+知识库”结合工作,实现智能分析与计算增强;(3)鼓励更广泛的文化遗产数据开放与共享,支持活化利用的创新应用;(4)确保可信的智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文化遗产 活化利用 智慧数据 生成路径
下载PDF
面向活化利用的文化遗产智慧数据建设论纲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晓光 侯西龙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CSSCI 2023年第5期5-14,43,共11页
智慧数据是信息资源建设在数智时代的新发展,代表着数据资源更高级的组织形态,更适应了新环境下对数据与服务的新要求。本文首先系统梳理智慧数据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剖析智慧数据的科学内涵与核心特征;然后,面向文化遗产传承与活化... 智慧数据是信息资源建设在数智时代的新发展,代表着数据资源更高级的组织形态,更适应了新环境下对数据与服务的新要求。本文首先系统梳理智慧数据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剖析智慧数据的科学内涵与核心特征;然后,面向文化遗产传承与活化利用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智慧数据赋能文化遗产活化的内在逻辑;最后,从建设机制、标准规范、文化基因解构、质量控制体系等角度提出文化遗产智慧数据建设的实现路径与举措。智慧数据的研究不仅对领域大数据资源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也推动了数智赋能的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理论变革;文化遗产领域智慧数据建设将有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数据 文化遗产 活化利用 信息资源管理 数据科学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非遗传承与发展观念的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西沐 雷茜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57-63,共7页
新时期,中国非遗在传承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管理问题、推广与传播问题以及全球化进程中的安全问题等,使中国非遗发展面临重大的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新状况,必须探索新的原则与观念。在原则方面,要系统研究非遗传承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非... 新时期,中国非遗在传承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管理问题、推广与传播问题以及全球化进程中的安全问题等,使中国非遗发展面临重大的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新状况,必须探索新的原则与观念。在原则方面,要系统研究非遗传承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重,推动非遗及其资源的“活化”发展等;在观念方面,强调非遗传承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非遗及其资源是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非遗传承发展要融入大众与生活,非遗资源化与产业化发展是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非遗传承发展要聚焦融合发展的趋势,消费是非遗传承发展中的最佳传播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与发展 非遗资源化 文化遗产“活化”
下载PDF
黄河文化带概念、构建目的和路径探讨——以陕西黄河文化带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建栋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年第9期33-37,共5页
黄河文化带构建的目的是传承地域文化和推动地方发展,通过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弘扬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活化,最终实现沿黄区域地域文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在对陕西沿黄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及保护传承现状... 黄河文化带构建的目的是传承地域文化和推动地方发展,通过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弘扬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活化,最终实现沿黄区域地域文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在对陕西沿黄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及保护传承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低等级历史文化资源、社会力量整合、制度机制和配套设施保障、产业融合等方面论述了构建陕西黄河文化带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带 陕西 文化遗产保护 活化 区域发展
下载PDF
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活化探讨 被引量:9
9
作者 王长印 《城市建筑》 2022年第14期94-96,共3页
城市更新是对现有城市中价值不大的街区进行的改造。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化已经成为城市更新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城市更新方法简单粗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活化所面临的问题十分严峻。文章以广州市为例,分析文化传承视角下,... 城市更新是对现有城市中价值不大的街区进行的改造。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化已经成为城市更新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城市更新方法简单粗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活化所面临的问题十分严峻。文章以广州市为例,分析文化传承视角下,城市更新过程中出现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活化问题,探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活化与城市更新的可持续性,提出文化传承视角下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活化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历史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 活化
下载PDF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探索——以武汉古德寺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威 冯志敏 冯亚西 《华中建筑》 2021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历史文化遗产既是城市发展的时代缩影,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话题。然而,在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受限于物质空间短缺、建筑"冻结式"保存、文物标识不强、场所活力不足等困... 历史文化遗产既是城市发展的时代缩影,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话题。然而,在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受限于物质空间短缺、建筑"冻结式"保存、文物标识不强、场所活力不足等困境,因此,抓住当前坚持文化自信的文物保护规划浪潮,面向"文物活化"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利用显得至关重要。该文以武汉古德寺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院落空间、入口标识、场地活力3方面的营造机制进行分析,总结出基于"文物活化"的实践经验:历史格局重构、标识建筑的营造、场所活力的激发,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利用 文物活化 武汉古德寺
下载PDF
活化与传承——非遗研学旅行模式与意义解读 被引量:5
11
作者 魏晓虹 钱思宇 《晋中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3-50,共8页
非遗研学旅行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非遗活化保护路径,集游学于一体,在社会全年龄段尤其是青少年中广受欢迎,其参与主体的身份、职业日趋多元化,研学内容和线路丰富,并逐步朝专业化、定制化方向发展。非遗研学旅行作为一种依托非遗文化资... 非遗研学旅行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非遗活化保护路径,集游学于一体,在社会全年龄段尤其是青少年中广受欢迎,其参与主体的身份、职业日趋多元化,研学内容和线路丰富,并逐步朝专业化、定制化方向发展。非遗研学旅行作为一种依托非遗文化资源而进行的体验式教育和旅游活动,目前形成了政府主导,传承人主讲,企业、学校与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产业链,多方有效配合是提高非遗研学旅行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因素。非遗研学旅行从横向传播活化与纵向继承两个层面促进了非遗焕发新的生命力。非遗研学旅行对非遗关注度和保护参与度的提升作用以及对于群体文化自信的塑造和促进作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性活化与群体性传承都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学旅行 推广活化 群体传承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基于山西上党高地潞绸织造技艺的调查 被引量:6
12
作者 火彦昌 赵巧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52,共7页
活化传承是新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提出的新要求。潞绸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面临着实现活态传承的现实问题。从潞绸的传承实践来看,呈现出以山西上党高地为中心的原生地原生传承与原生地次生传承相互嵌套... 活化传承是新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提出的新要求。潞绸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面临着实现活态传承的现实问题。从潞绸的传承实践来看,呈现出以山西上党高地为中心的原生地原生传承与原生地次生传承相互嵌套的模式,表现为两个方面的重要特征:一是潞绸产品的跌宕起伏演绎了一个地方性丝绸产品"发端—繁荣—低谷—振兴"的传承谱系,并且突破原生传承的地域和文化局限,成为全国性的知名品牌,也培育了当地一代又一代传承人,为上党高地潞绸的原生地次生传承奠定了经济和社会基础;二是上党高地及周边地区潞绸配套产业的变迁和发展,为潞绸原生地传承模式的实践提供了社会和文化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潞绸织造技艺 活化传承
下载PDF
“跨界大设计”模式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以中国南粤古驿道“文创大赛”台山站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宪川 李鹏 吕明 《南方建筑》 2017年第6期13-17,共5页
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主要内容。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历史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要讲话精神,广东省5厅局联合举办"中国南粤古驿道文化创意大赛"。"文创大赛"是以中国南... 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主要内容。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历史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要讲话精神,广东省5厅局联合举办"中国南粤古驿道文化创意大赛"。"文创大赛"是以中国南粤古驿道为载体,以政府为支撑、大赛为平台、文创为主题、协会为组织、院校为基础、乡村为对象、宣传为导向、转化为目标的文化创意平台。"三师"在建筑、规划设计专业组织统筹下,将多方创意以"跨界"设计的方式,与作品产品连接起来;大赛借力高校学生和行业社会,激活大众参与,提升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与旅游用户粘连度。文章从"文创大赛"组织者的角度探索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跨界大设计"模式。希望通过这种以大众文化感知为导向,以"跨界、大设计、美观、实用"为理念,以"可相通、可感知、可触摸"为形式的赛事模式,改善乡村环境并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精准扶贫,形成文化品牌和活化的长效机制,使之成为推进文化遗产活化一个可行的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大设计 历史文化遗产 活化 古驿道 文创大赛
下载PDF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传说叙事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铸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卫华 孙佳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8,共11页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包涵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华文化符号。这个国家策略下的大规模航运工程,反映了中华民族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政治理念,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的纽带和精神品格的载体。中国大运...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包涵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华文化符号。这个国家策略下的大规模航运工程,反映了中华民族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政治理念,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的纽带和精神品格的载体。中国大运河的传说叙事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共享的文化传统与共识的价值观念,表达了运河流域民众在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生成的文化认同与民族情感,也提供了阐释大运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渊源与文化关系的民间视角。传说的传承,是民众唤醒历史记忆、巩固文化认同的过程。在挖掘传说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文化空间体系建构和文艺创作等途径,实现大运河民间传说的当代传承与活化利用,发挥其在遗产保护、文脉传承与记忆延续方面的文化功能,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民间传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活化路径
下载PDF
文化传承视角下我国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蕊菡 谢枝彤 薛淑允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04-116,共13页
[目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深入探寻公共图书馆非遗工作的现状、问题与挑战,是践行图书馆传承文明初心、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方式。[方法/过程]采用网络调查法... [目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深入探寻公共图书馆非遗工作的现状、问题与挑战,是践行图书馆传承文明初心、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方式。[方法/过程]采用网络调查法,对在公共图书馆第7次评估定级中被评为一级图书馆的1302所图书馆开展的非遗工作进行调研,归纳总结图书馆非遗工作在空间、资源、服务和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挑战。[结果/结论]从空间活化、资源活化、服务活化和管理活化4个方面,系统构建我国公共图书馆非遗活化利用工作的优化路径,以期系统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非遗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共图书馆 活化利用
原文传递
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活化研究——以安徽省六安市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莫林丽 余佳华 +1 位作者 吴仁献 高倩倩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14,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活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内生力量,在非遗传承与活化工作中融入现代旅游,有助于实现非遗的再现、再造、再生,能更有效地实现其价值。以安徽省六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活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内生力量,在非遗传承与活化工作中融入现代旅游,有助于实现非遗的再现、再造、再生,能更有效地实现其价值。以安徽省六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探讨了非遗的传承与活化和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在分析了六安市非遗的基本状况、旅游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六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开发,促进非遗有效传承与活化的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活化 六安市
下载PDF
数字文明转型背景下的数字出版与文化遗产数智活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简华 王晓光 侯西龙 《中国数字出版》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版自诞生起就被委以文化生产与传播的重任。现今人类社会正迈向数字文明,数字出版也将在印刷文明之后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先锋,成为数字中国和文化数字化的重要阵地。文章首先探讨了迈向数字文明的转型逻辑,...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版自诞生起就被委以文化生产与传播的重任。现今人类社会正迈向数字文明,数字出版也将在印刷文明之后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先锋,成为数字中国和文化数字化的重要阵地。文章首先探讨了迈向数字文明的转型逻辑,即三个世界协同并肩实现数字化转型才能从根本上促成数字文明的到来,数字文化将承担起引领者的重要角色。其次,文章由史及今地分析了数字出版在数字文明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重要作用。最后,文章提出数字出版创新发展赋能文化遗产传承与活化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出版 数字化转型 文化遗产 智慧数据 活化利用
原文传递
粤北瑶族传统舞蹈传承基地的建设与启示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勇 《韶关学院学报》 2022年第8期48-53,共6页
高校实施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传承的重要形式与载体。以韶关学院实施粤北瑶族传统舞蹈传承基地建设为例,分析“挖掘”“传承”“活化发展”的基地建设路径,实施粤北瑶舞进课堂、登舞台、进学校、下社区等举措,提出... 高校实施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传承的重要形式与载体。以韶关学院实施粤北瑶族传统舞蹈传承基地建设为例,分析“挖掘”“传承”“活化发展”的基地建设路径,实施粤北瑶舞进课堂、登舞台、进学校、下社区等举措,提出了粤北瑶族传统舞蹈传承基地建设对高校实施区域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启示:应聚焦地域性、民族性、艺术性特色;强调传承模式、方式、内容创新;倡导传承活化、塑形尚美、育人铸魂的价值追求,以期为高校进一步激发区域民族优秀传统舞蹈文化活力与承担文化传承任务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舞蹈 文化传承 传承基地 活化利用
下载PDF
“非遗”视角下泰山石敢当文化旅游活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群群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00-104,共5页
泰山石敢当习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非遗+旅游”的形式,在实现“非遗”活化的同时,也能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由于生活方式变迁与全球文化趋同,人们对泰山石敢当文化的认同度下降,当前,... 泰山石敢当习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非遗+旅游”的形式,在实现“非遗”活化的同时,也能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由于生活方式变迁与全球文化趋同,人们对泰山石敢当文化的认同度下降,当前,泰山石敢当文化旅游正面临着旅游资源缺乏系统性规整、旅游品牌感知性较差、旅游产品体验性不强、生存环境出现破碎化等困境。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在“非遗”视角下对泰山石敢当文化旅游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泰山石敢当文化资源的规整、汇聚地的建立、传承人的培育、民众认同感等方面提出旅游活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泰山石敢当文化 旅游活化
下载PDF
非遗活化助推乡村文化治理的逻辑与实践理路
20
作者 郭彩霞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4-102,共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资源,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对凝聚村落意识、稳定乡村秩序、保障民众文化需求及有序推进乡村文化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乡村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治理功能弱化、保护主体缺失、活动场所缩减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资源,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对凝聚村落意识、稳定乡村秩序、保障民众文化需求及有序推进乡村文化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乡村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治理功能弱化、保护主体缺失、活动场所缩减等困境,制约着乡村文化治理的体系构建。鉴于此,应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治理因子,丰富乡村文化治理内容;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责任,建立多元协同文化治理体制;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体系建设,完善乡村文化治理载体,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助推乡村文化治理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化 乡村文化 文化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