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皮石斛人工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苑鹤 林二培 +2 位作者 朱波 俞巧仙 斯金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6-569,共4页
目的了解铁皮石斛人工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为种质资源的保护与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浙江义乌、天台、建德、武义,云南麻栗坡、勐海的14个居群的铁皮石斛和1个居群的紫皮石斛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从225个R... 目的了解铁皮石斛人工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为种质资源的保护与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浙江义乌、天台、建德、武义,云南麻栗坡、勐海的14个居群的铁皮石斛和1个居群的紫皮石斛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从225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15个引物,对105个铁皮石斛和3个紫皮石斛样本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38条带,其中133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6.38%;14个铁皮石斛居群的多态位点(PPL)在10.79%~76.26%,平均为45.32%。结论全国主产区人工栽培的铁皮石斛遗传多样性丰富,铁皮石斛种质的亲缘关系远近与其地理种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与栽培地点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栽培居群 RAPD 遗传多样性 PCR扩增
原文传递
药用植物白术栽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逸慧 陈斌龙 +3 位作者 周晓龙 李攀 邱英雄 傅承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756-2760,共5页
目的:研究药材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国内主要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白术种质遗传分化进行分析,为白术品种选育提供建议。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浙江磐安3个和浙江、贵州、福建、湖北的4个白术栽培群体以及来... 目的:研究药材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国内主要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白术种质遗传分化进行分析,为白术品种选育提供建议。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浙江磐安3个和浙江、贵州、福建、湖北的4个白术栽培群体以及来自安徽的1个苍术栽培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12个ISSR引物对白术86个个体和5个苍术个体的DNA进行PCR扩增,共得到63条清晰的条带,其中55条为多态性条带,总多态性位点(PPL)为87.30%。7个白术栽培群体的多态位点(PPL)在58.73%~71.43%,平均为64.85%。其中,磐安县栽培群体光明表现出最高的遗传变异(PPL=71.43%;HE=0.2835,HO=0.4267)。根据POPGEN软件计算得到的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的各栽培群体有较近的遗传关系,与其他群体已存在遗传分化。AMOVA分析表明,白术种质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栽培群体内个体间(90.52%)。结论:我国栽培白术的种质遗传多样性较高,有利于培育高品质的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栽培群体 遗传多样性 ISSR
下载PDF
云南引种印楝实生种群的表型变异 被引量:16
3
作者 彭兴民 吴疆翀 +2 位作者 郑益兴 张燕平 李根前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0-571,共12页
为了揭示印楝(Azadirachta indica)实生种群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以云南引种印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9个种群90个单株14个表型性状严格细致的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巢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协方差主成分分析(S法)和非加权配... 为了揭示印楝(Azadirachta indica)实生种群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以云南引种印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9个种群90个单株14个表型性状严格细致的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巢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协方差主成分分析(S法)和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等数理方法,分析了种群的表型变异。结果表明:印楝种内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着较丰富的差异,种群内的变异大于种群间的变异,种群间的分化相对较小。对表型性状进行的变异系数多重比较和协方差主成分分析(S法)均显示,结实和种子化学成分相关性状的变异是造成印楝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利用种群间欧氏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印楝9个种群可以分为4类,表型性状并没有严格依地理距离而聚类。研究结果为印楝的遗传改良工作奠定了基础,为制定育种策略和人工经营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 栽培种群 地理变异格局 表型变异 种群分化
原文传递
新疆桑属植物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付大煦 张辉 +3 位作者 苏雪 陈学林 孙坤 陈家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76-381,共6页
应用RAPD分子标记对新疆不同地区栽培的桑属植物2种3个分类群共11个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桑属栽培植物中虽然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比率 PPB 为87.3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997,但在栽培居群内的遗传... 应用RAPD分子标记对新疆不同地区栽培的桑属植物2种3个分类群共11个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桑属栽培植物中虽然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比率 PPB 为87.3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997,但在栽培居群内的遗传变异水平相对较低;在不同居群间遗传变异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各居群的多态位点比率 PPB 为4.5%至45.95%,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0312至0.2339;白桑 MorusalbaL. 及其变种鞑靼桑 MorusalbaL.var.tatarica 居群内的遗传变异水平远高于黑桑种 Morusnigra .新疆桑属植物栽培居群内较低的遗传变异水平与其采用扦插等无性繁殖方式有关.分析全部的遗传变异显示,11个栽培居群之间的基因分化系数 Gst 为0.3541,其中桑及其变种9个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4597,黑桑种2个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4728.AMOVA分析表明,在全部遗传变异中,黑桑种和白桑种2个物种之间的遗传变异占59.16%,居群间遗传变异为17.46%.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也表明,黑桑种和白桑种及其变种鞑靼桑之间存在很大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变异 居群 栽培 桑属植物 遗传多样性 桑种 变种 SHANNON多样性指数 分类群 物种
下载PDF
不同栽培居群红花的活血化瘀作用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郭美丽 张汉明 +1 位作者 张芝玉 苏中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居群红花的活血化瘀作用,探讨红花的种内变异,为药材的质量评价及优良栽培居群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测定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不同栽培居群红花的活血化瘀作用。结果:不同栽...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居群红花的活血化瘀作用,探讨红花的种内变异,为药材的质量评价及优良栽培居群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测定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不同栽培居群红花的活血化瘀作用。结果:不同栽培居群红花活血化瘀药理作用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吉木萨尔居群>简阳居群>新乡居群和巍山居群(后两者间P>0.05);对凝血酶原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延长作用,巍山居群>简阳居群>新乡居群和吉木萨尔居群(后两者间P>0.05)。结论:不同居群红花的活血化瘀作用因指标不同而不同,抑制血小板聚集吉木萨尔居群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栽培居群 活血化瘀 质量评价
下载PDF
不同栽培居群红花的孢粉特征、同工酶谱及化学成分含量 被引量:4
6
作者 郭美丽 张芝玉 +2 位作者 张汉明 李红方 苏中武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728-730,共3页
目的:探讨红花的种内变异,为不同栽培居群红花的鉴别及优良栽培居群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对不同栽培居群红花进行引种栽培的基础上,扫描电镜观察花粉粒特征,垂直平板电泳法分析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谱带,UV、HPLC 测定... 目的:探讨红花的种内变异,为不同栽培居群红花的鉴别及优良栽培居群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对不同栽培居群红花进行引种栽培的基础上,扫描电镜观察花粉粒特征,垂直平板电泳法分析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谱带,UV、HPLC 测定黄色素和腺苷含量。结果:红花的孢粉特征及细胞色素氧化酶谱带特征既有种一级的共同特征,又反映了种内存在一定的变异;不同栽培居群化学成分含量之间差异的规律性与在原产地栽培时基本一致。结论:红花苞叶细胞色素氧化酶谱带可以从分子水平鉴别不同的栽培居群;红花中化学成分含量的高低,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为红花的引种栽培以及优良栽培居群的选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栽培居群 孢粉特征 同工酶谱 化学成分含量
下载PDF
福建沿海牡蛎养殖群体的多重种类特异性PCR分析和形态参数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巫旗生 宁岳 +2 位作者 曾志南 王晓清 祁剑飞 《福建水产》 2014年第1期7-13,共7页
应用多重种类特异性PCR方法对福建沿海养殖牡蛎的6个自然苗群体(福鼎FD、连江LJZ、福清FQ、莆田PT、石狮SSZ、厦门XM)和4个人工苗群体(宁德ND、连江LJR、石狮SSR、诏安ZA)进行种类鉴定,并应用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对10个养殖群体的4... 应用多重种类特异性PCR方法对福建沿海养殖牡蛎的6个自然苗群体(福鼎FD、连江LJZ、福清FQ、莆田PT、石狮SSZ、厦门XM)和4个人工苗群体(宁德ND、连江LJR、石狮SSR、诏安ZA)进行种类鉴定,并应用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对10个养殖群体的4个壳形态参数进行比较分析。每个群体随机选取30个个体,共分析10个养殖群体300个个体。多重种类特异性PCR分析结果显示,自然苗群体中共发现熊本牡蛎17个,其余为葡萄牙牡蛎;人工苗群体均为葡萄牙牡蛎。福建沿海养殖牡蛎种类为葡萄牙牡蛎和熊本牡蛎,其中葡萄牙牡蛎为优势种类。应用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牙牡蛎的壳形态参数明显大于熊本牡蛎;FD和SSZ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SSR和XM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FD与FQ、ND和LJR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养殖群体 自然苗 人工苗 多重种类特异性PCR 形态参数
下载PDF
水杉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史全芬 杨佳 +2 位作者 李晓东 李新伟 李建强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3-412,共10页
利用RAPD技术,对9个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用10 bp的随机引物16条,共扩增出103个位点,其中37个为多态位点,占35.92%.各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在16.50%~33.01%之间.POPGENE version 1.3... 利用RAPD技术,对9个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用10 bp的随机引物16条,共扩增出103个位点,其中37个为多态位点,占35.92%.各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在16.50%~33.01%之间.POPGENE version 1.31软件处理结果如下:居群的Shannon's信息指数为0.1930.遗传距离在0.0130~0.0650之间,遗传一致度在0.9370~0.9871之间.AMOVA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占89.05%,居群之间有一定的分化.上述结果表明水杉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略低于自然居群,涵盖了自然居群近80%的遗传多样性.由此可以确认栽培水杉的种源是经过混合的,它们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采自潜江的9株丛枝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var.caespitosa)没有扩增出特有位点,将其视为一个居群根据遗传一致度作UPGMA聚类分析时,该居群和湖北的3个居群及南京(NJ)、成都(CD)居群聚在一起;单株聚类时丛枝水杉也没有聚成独立的一支,而是比较分散,因此不支持将丛枝水杉作为水杉的一个变种的分类处理.从亲缘关系上看,丛枝水杉应当归属于湖北潜江蚌湖种子园(BH)和湖北潜江广华(GH)居群,这与其分布现状也是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杉 丛枝水杉 栽培居群 遗传多样性 RAPD分析
下载PDF
河鲈养殖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武菲 胡文革 +2 位作者 王翠华 郭飏 莫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1-188,共8页
河鲈(Perca fluviatilis),又名五道黑,五彩斑鱼,于比利牛斯半岛以外的全欧洲,以及黑海、里海和咸海等水系广泛分布,是我国乌伦古河水系及额尔齐斯河的主要土著鱼类。为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鲈科(Perci... 河鲈(Perca fluviatilis),又名五道黑,五彩斑鱼,于比利牛斯半岛以外的全欧洲,以及黑海、里海和咸海等水系广泛分布,是我国乌伦古河水系及额尔齐斯河的主要土著鱼类。为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鲈科(Percidae)、鲈属(Perca)的一种名贵肉食性冷温带淡水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 MTDNA控制区 养殖群体 野生群体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福建沿海葡萄牙牡蛎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巫旗生 宁岳 +4 位作者 曾志南 王晓清 祁剑飞 马晓 林凤飞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8-333,共6页
应用AFLP方法对福建沿海葡萄牙牡蛎自然苗群体(福清、莆田、石狮、厦门)和人工苗群体(宁德、连江、石狮、诏安)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4对选择性引物组合对8个养殖群体239个个体进行扩增,共得到331个位点,多态位点233个。8个养殖群... 应用AFLP方法对福建沿海葡萄牙牡蛎自然苗群体(福清、莆田、石狮、厦门)和人工苗群体(宁德、连江、石狮、诏安)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4对选择性引物组合对8个养殖群体239个个体进行扩增,共得到331个位点,多态位点233个。8个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7.10%~69.54%,0.196 7~0.249 2,0.290 2~0.362 6。其中4个自然苗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4个人工苗群体。遗传分化系数Gst及AMOVA分析表明,8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UPGMA聚类图及PCA聚类图分析表明,人工苗群体和自然苗群体之间及人工苗群体内都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而自然苗群体内所有个体基本是随机交叉聚类,没有形成明显的类群分支。以上结果表明,自然苗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人工苗群体,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葡萄牙牡蛎 养殖群体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原文传递
基于SRAP和ISSR标记的栽培麦冬起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岑晓霞 孙健 +1 位作者 沈晓霞 王志安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5-561,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主产区域栽培麦冬的起源,分析栽培群体和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麦冬资源保护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浙麦冬和川麦冬的栽培型和野生型群体为材料,应用SRAP及I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和聚类分析。结... 目的:研究不同主产区域栽培麦冬的起源,分析栽培群体和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麦冬资源保护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浙麦冬和川麦冬的栽培型和野生型群体为材料,应用SRAP及I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和聚类分析。结果:SRAP和ISSR这2种分子标记得到的结果高度一致,多态性比率(PPB)分别为76.06%和76.87%。麦冬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比群体内的遗传分化高,基于SRAP和ISSR标记得到的群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Ht)分别为0.3066和0.3167,群体内遗传多样性(Hs)分别为0.0022和0.0023。麦冬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间而非群体内,并且群体内的基因流动较弱,SRAP和ISSR标记得到的基因分化系数(Gst)均高于0.99,而群体间基因流(Nm)均低于0.01。栽培和野生的道地产区的4个川、浙麦冬群体和浙江部分地市的野生资源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相似系数在0.59以上。结论:麦冬群体间遗传多样性丰富,而栽培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分化主要发生在群体间;相比四川的野生麦冬,栽培川麦冬与浙江的野生麦冬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栽培群体 野生群体 SRAP I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云南引种印楝实生栽培种群表型的地理变异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兴民 吴疆翀 +1 位作者 郑益兴 张燕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9-405,共7页
采用形态学标记,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和巢式设计,沿印楝云南分布区的纬度和海拔梯度布点调查和采样,测量9个种群90个单株14个形态性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云南分布区印楝表型的地理变异格局。结果表明:印楝种内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 采用形态学标记,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和巢式设计,沿印楝云南分布区的纬度和海拔梯度布点调查和采样,测量9个种群90个单株14个形态性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云南分布区印楝表型的地理变异格局。结果表明:印楝种内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个体间均存在着较丰富的差异。营养性状变异与年平均气温(21.7 24.8℃)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197.0 1 277.0 m)和纬度(23°06'N 25°48'N)呈显著负相关,空间分布上呈现纬向的单向变异模式;繁殖性状变异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634.0 1 060.0 mm)、经度(101°51'103°11'E)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和纬度呈显著负相关,空间分布上呈现经向和纬向的双向变异模式。9个种群两两间的遗传距离系数(欧氏距离系数)分布在2.44 8.16间。Mantel检测发现,种群间遗传距离与两两种群所在地的地理距离(R=0.282 09,P=0.946 3)、气温差值(R=0.456 66,P=0.999 3)和年降水量差值(R=0.233 26,P=0.924 3)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两两种群所在地的海拔间距(R=-0.417 03,P=0.003 2)呈显著负相关,海拔差异在其种群分化中产生了作用,种群生境的异质性影响种群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 栽培种群 地理变异格局 环境因子 多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EST-SSR引物的不同产区栽培栀子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邓绍勇 朱培林 +2 位作者 温强 房海灵 王贤荣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75-2279,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产区栽培栀子遗传多样性现状。方法:以14对EST-SSR引物分析9个不同产区栽培栀子的遗传多样性,分别采用POPGENE32和NTSYS-pc 2.10e计算遗传参数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栀子栽培群体在物种水平上目前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 目的:研究不同产区栽培栀子遗传多样性现状。方法:以14对EST-SSR引物分析9个不同产区栽培栀子的遗传多样性,分别采用POPGENE32和NTSYS-pc 2.10e计算遗传参数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栀子栽培群体在物种水平上目前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各位点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平均值为1.19,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为0.65。在群体水平上,9个栀子栽培群体的基因多样度(Nei)平均值为0.548,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平均为0.952,各群体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584,群体间差异较为显著,江西道地产区樟树、丰城等群体表现出更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各群体Fst平均值为0.156(0.15<Fst<0.25),栀子栽培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但在总的遗传变异中,以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为主,浙江安吉群体和其他群体差异显著。结论:栽培栀子目前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道地产区群体表现出更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研究结果为栀子遗传资源的保护、引种栽培及良种选育等方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栽培群体 EST—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河鲈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武菲 王翠华 +2 位作者 胡文革 郭飏 莫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21,共6页
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421 bp部分序列对北屯、乌伦古湖、博斯腾湖3个野生河鲈(Perca fluviatilis)群体和北湖、五家渠2个养殖河鲈群体序列多样性与种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0个个体中检测到7个单倍型,变异位点10个,其... 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421 bp部分序列对北屯、乌伦古湖、博斯腾湖3个野生河鲈(Perca fluviatilis)群体和北湖、五家渠2个养殖河鲈群体序列多样性与种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0个个体中检测到7个单倍型,变异位点10个,其中野生群体60个个体检测到9个变异位点和6个单倍型,养殖群体40个个体共检测到8个变异位点和4种单倍型;野生群体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多样性(Hd=0.496±0.121,Pi=0.002 53±0.001 54)高于养殖群体(Hd=0.416±0.127,Pi=0.001 23±0.001 13),分子方差分析揭示,98.74%的遗传变异性出现在种群内个体间。群体间的FST分析揭示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分化程度较低(0.05<FST<0.15)。分子系统树和单倍型网络图分析也表明,河鲈单倍型间关系较近,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不存在显著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Perca fluviatilis) 细胞色素B 养殖群体 野生群体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栽培居群忍冬植株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玲娜 刘红燕 +3 位作者 李佳 石岩 桑波 张永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栽培居群忍冬植株形态特征,探讨忍冬植物形态特征变异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山东、河北、河南等6个栽培区域内的同一生长年限的忍冬居群,分别测定其株高、株围、枝条长度、枝条直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长... 目的:比较不同栽培居群忍冬植株形态特征,探讨忍冬植物形态特征变异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山东、河北、河南等6个栽培区域内的同一生长年限的忍冬居群,分别测定其株高、株围、枝条长度、枝条直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长宽比、花蕾长度、花蕾直径、花蕾干重等形态特征指标,同时记录各栽培居群所处地块的经纬度、海拔高度、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等,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栽培居群忍冬植株的各种形态特征指标均有变异,但变异程度不同。环境因素对忍冬植株形态特征具有重要影响,尤以土壤的影响最大。栽培措施对植株形态特征的影响有时远大于环境因素的影响。结论:影响植株形态特征变异的因素既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也包括栽培管理措施。植株形态特征可作为忍冬种质区分、良种选育及药材道地性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忍冬 栽培居群 叶片 花蕾 形态特征
下载PDF
不同大口黑鲈群体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肠道形态结构及菌群组成的比较研究
16
作者 黄仁善 钟纯怡 +6 位作者 张帝 强俊 陶易凡 李岩 董亚伦 路思琪 徐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8-1172,共15页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大口黑鲈群体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肠道形态结构及菌群组成的差异。试验选用4个国内主要大口黑鲈养殖群体:“优鲈3号”[YL3,(18.91±1.54)g]、“优鲈1号”[YL1,(19.54±2.23)g]、台湾群体[CTW,(18.31...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大口黑鲈群体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肠道形态结构及菌群组成的差异。试验选用4个国内主要大口黑鲈养殖群体:“优鲈3号”[YL3,(18.91±1.54)g]、“优鲈1号”[YL1,(19.54±2.23)g]、台湾群体[CTW,(18.31±1.76)g]与杂交群体(HYB,地方选育种♀×北方亚种♂,(18.80±1.72)g]各180尾,每群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养殖120 d后,对4个大口黑鲈群体的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肠道形态结构以及菌群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HYB和CTW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YL1和YL3(P<0.05),且HYB的脏体比、肝体比和饲料系数最低。HYB的肥满度、后肠绒毛宽度以及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群体(P<0.05)。基于16S rRNA测序对肠道菌群进行alpha多样性分析、物种差异分析和功能预测发现,大口黑鲈肠道优势菌门是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以及放线菌门,肠道鲸杆菌属显著富集于HYB;PICRUSt2功能预测表明新陈代谢、遗传信息处理以及环境信息处理等功能在HYB中的平均丰度更高;通过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发现,肠道菌群功能与后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宽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相较于其他群体,HYB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提高,肌肉中各类脂肪酸积累增多,肠道形态结构也得到显著改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有益菌丰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不同养殖群体 生长性能 肌肉营养成分 肠道形态结构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