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方法制备的Cu-Cr/γ-Al_2O_3的结构及其对糠醛加氢制2-甲基呋喃反应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7
1
作者 吴世华 魏伟 +3 位作者 李保庆 赵维君 黄唯平 张守民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1,共5页
利用普通浸渍法、共沉淀法和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u Cr/γ Al2 O3催化剂 ,并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这些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不同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的金属粒度的顺序为溶剂化... 利用普通浸渍法、共沉淀法和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u Cr/γ Al2 O3催化剂 ,并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这些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不同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的金属粒度的顺序为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 <共沉淀法 <普通浸渍法 ;金属还原程度的顺序为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 >普通浸渍法≈共沉淀法 .糠醛加氢反应实验结果表明 ,催化活性顺序为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 >普通浸渍法 >共沉淀法 ;生成 2 甲基呋喃选择性顺序为共沉淀法 >普通浸渍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γ-al2o3 催化性能 糠醛 加氢 2-甲基呋喃 氧化铝 负载型催化剂 普通浸渍法 共沉淀法 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
下载PDF
聚醚多元醇胺化含镍催化剂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3
2
作者 莫蛮 田静 +3 位作者 刘学民 蒋惠亮 秦怡生 陈永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99-1203,共5页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n(Ni)∶n(Cu)∶n(Cr)=75∶23∶2〕/γ-Al2O3催化剂,研究了该催化剂在聚醚多元醇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催化剂载体、催化剂焙烧温度、还原温度对胺化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并通过TG、H2-TPR、BET、XRD、SEM等...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n(Ni)∶n(Cu)∶n(Cr)=75∶23∶2〕/γ-Al2O3催化剂,研究了该催化剂在聚醚多元醇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催化剂载体、催化剂焙烧温度、还原温度对胺化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并通过TG、H2-TPR、BET、XRD、SEM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制备方法对反应转化率影响较大,转化率最大差值为32.1%;不同载体和还原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影响显著,随着前驱体还原温度逐渐升高,产物转化率明显提高。研究发现,采用真空等体积浸渍制备方法,选用γ-Al2O3-1号载体在焙烧温度350℃、还原温度600℃的条件下,产物胺值达305.4 mg KOH/g,转化率68.0%,选择性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cr/γ-al2o3催化剂 催化胺化 聚醚多元醇 聚醚胺
下载PDF
分子间醇的催化胺化反应的铜基催化剂的筛选与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白国义 陈华 +2 位作者 陈立功 李阳 闫喜龙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35,37,共4页
以乙醇和哌嗪催化胺化合成N-乙基哌嗪的反应为模型,对分子间醇的催化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制备了一系列的铜基催化剂用于此反应,筛选得到了Cu-Cr-Zn/γ-Al2O3催化剂,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乙醇的转化率达93%,N-乙基哌嗪的选择性达90%以上;... 以乙醇和哌嗪催化胺化合成N-乙基哌嗪的反应为模型,对分子间醇的催化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制备了一系列的铜基催化剂用于此反应,筛选得到了Cu-Cr-Zn/γ-Al2O3催化剂,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乙醇的转化率达93%,N-乙基哌嗪的选择性达90%以上;而且在100 h的寿命实验中,N-乙基哌嗪的选择性保持在86%以上。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程序升温还原等对催化剂进行了系列表征,提出单质铜最有可能是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且活性组分锌的添加能够有效地分散催化剂表面的铜,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胺化 铜基催化剂 cu-cr-Zn/γ-al2o3 N-乙基哌嗪
下载PDF
2-甲基哌嗪合成催化剂的筛选与表征
4
作者 于海军 白国义 +1 位作者 陈立功 李阳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制备了一系列的铜基和镍基催化剂,用于以N-β-羟丙基乙二胺为原料的2-甲基哌嗪的连续化合成反应,经筛选得到了Cu-Cr-Fe/γAl_2O_3催化剂[w(Cu)=20%,w(Cr)=1 0%,w(Fe)=5%]。在温度205℃、氢压为2.6 MPa的最佳反应条件下,N-β-羟丙基乙二... 制备了一系列的铜基和镍基催化剂,用于以N-β-羟丙基乙二胺为原料的2-甲基哌嗪的连续化合成反应,经筛选得到了Cu-Cr-Fe/γAl_2O_3催化剂[w(Cu)=20%,w(Cr)=1 0%,w(Fe)=5%]。在温度205℃、氢压为2.6 MPa的最佳反应条件下,N-β-羟丙基乙二胺的转化率达99%以上,2甲基哌嗪的选择性达95%以上;而且在80 h的寿命实验中,2-甲基哌嗪的收率保持在93%以上。采用XRD、XPS、T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提出单质铜是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且活性组分铬和铁的添加能够有效分散催化剂表面的铜,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哌嗪 N-β-羟丙基乙二胺 cucr-Fe/γ-al2o3 催化剂 表征
下载PDF
Cu-Cr-La/γ-Al_2O_3催化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合成
5
作者 段一帆 陈立功 闫喜龙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2016年第2期45-51,共7页
以对硝基苯胺与丁酮为原料,Cu-Cr-La/γ-Al2O3为催化剂,在高压釜中合成了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考察了催化剂的选用、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和反应物的配比对反应的影响。通过优化工艺,得到了合成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的适... 以对硝基苯胺与丁酮为原料,Cu-Cr-La/γ-Al2O3为催化剂,在高压釜中合成了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考察了催化剂的选用、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和反应物的配比对反应的影响。通过优化工艺,得到了合成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的适宜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10 h、反应压力3.5 MPa、对硝基苯胺与丁酮的质量比为1∶4。此条件下得到的产品质量分数为97.0%,原料转化率达100%。催化剂循环套用3次,产品质量分数和原料转化率没有明显的下降。并在实验室小试的基础上,成功地进行了中试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 cu-cr-La/γ-al2o3 合成 催化
原文传递
“新型2—甲基呋喃催化剂”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6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新型 2-甲基呋喃催化剂 省级科技成果 通过鉴定 辽宁 浸渍法 制备 cu-cr/γ-al2o3负载型催化剂
下载PDF
糠醛气相催化加氢合成2-甲基呋喃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仲能 金文清 +2 位作者 沈琴侯 闽渤 朱德宝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9-42,共4页
采用所研制的FS-90型Cu-Cr/Al2O3催化剂进行糠醛加氢合成2-甲基呋喃。研究了反应温度、压力、空速、氢/醛摩尔比对2-甲基呋喃收率的影响。2-甲基呋喃收率达96.6%,经600h寿命试验,2-甲基呋喃收率在... 采用所研制的FS-90型Cu-Cr/Al2O3催化剂进行糠醛加氢合成2-甲基呋喃。研究了反应温度、压力、空速、氢/醛摩尔比对2-甲基呋喃收率的影响。2-甲基呋喃收率达96.6%,经600h寿命试验,2-甲基呋喃收率在90%以上,与常用的Cu-Al合金催化剂相比具有收率高、稳定、寿命长的特点。电镜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呈层状分布,有助于活性组份在层状结构上分布均匀;活性组份颗粒粒径呈窄分布,有助于提高选择性、稳定性和产品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 甲基呋喃 催化剂 呋喃甲醛 气相催化
下载PDF
Cu Cr/γ-Al_2O_3催化剂结构及结构对糠醛加氢制糠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殷恒波 吴静 +1 位作者 赵秉乾 张振祥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83-91,共9页
研究了常压下糠醛气相加氢制糠醇催化剂 Cu Cr/γ-Al_2O_3的结构,以及结构对加氢活性的影响;随催化剂中 Cu,Cr 含量的增多,Cu,Cr 在载体γ-Al_2O_3上由高度分散且和γ-Al_2O_3有作用的 CuO,CrO_4^(2-)结构逐步转向 CuCrO_4的结构.催化... 研究了常压下糠醛气相加氢制糠醇催化剂 Cu Cr/γ-Al_2O_3的结构,以及结构对加氢活性的影响;随催化剂中 Cu,Cr 含量的增多,Cu,Cr 在载体γ-Al_2O_3上由高度分散且和γ-Al_2O_3有作用的 CuO,CrO_4^(2-)结构逐步转向 CuCrO_4的结构.催化剂母体中,CuCrO_4的生成提高了还原后的催化剂对糠醛加氢制糠醇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糠醛加氢 糠醇
下载PDF
Continuous Dehydrogenation of n-Pentanol over a Cr Modified Cu/γ-Al_(2)O_(3)-La_(2)O_(3)Catalyst
9
作者 Chen Liu Yalong Wang +3 位作者 Hailong Chu Mande Qiu Libo Niu Guoyi Ba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281-1286,共6页
The oxidant-free dehydrogenation of n-pentanol over copper based catalysts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The effect of metal modification on th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copper catalyst supported onγ-Al_(2)O_(3... The oxidant-free dehydrogenation of n-pentanol over copper based catalysts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The effect of metal modification on th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copper catalyst supported onγ-Al_(2)O_(3)and La_(2)O_(3)(Cu/γ-Al_(2)O_(3)-La_(2)O_(3))was clarified and a Cr modified Cu/Al_(2)O_(3)-La_(2)O_(3)(Cu-Cr/γ-Al_(2)O_(3)-La_(2)O_(3))showed the best catalytic performance.The conversion of n-pentanol was 70.0%and the selectivity for n-pentanal increased to 97.1%over Cu-Cr/γ-Al_(2)O_(3)-La_(2)O_(3).X-ray diffraction and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of H2 indicated that the addition of Cr favors the formation and reduction of the copper oxide,and the dispersion of the active Cu^(0) species,accounting for the good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this catalyst.Furthermore,the lower amount of acidic sites in Cu-Cr/γ-Al_(2)O_(3)-La_(2)O_(3)is suggested to suppress the dehydration in oxidant-free dehydrogenation of n-pentanol,accounting for the higher selectivity for n-penta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HYDRoGENATIoN alcohols n-pentanol CoNTINUoUS cu-cr/γ-al_(2)o_(3)-La_(2)o_(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