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发极化法在寻找斑岩型铜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雒志锋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3年第z1期149-151,共3页
欧布拉格矿区的赋矿围岩石英斑岩同时亦为成矿母岩,铜矿石的极化率η的平均值为13.75%,围岩为0.18%,表明铜金矿与围岩存在明显的物性差异。应用时域激电(TDIP)法发现了两个激电异常,并综合推断了异常性质。
关键词 铜金矿 极化率 时域激电 异常
下载PDF
某铜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福林 余新文 +2 位作者 杨晓军 高荣喜 高玮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10年第6期11-14,共4页
对含Au3.03g/t,Cu3.52%的铜金矿进行可选性试验,最终确定重选回收粗粒金,重选尾矿先浮选硫化铜再浮选氧化铜的方案。通过重选可获得含金915.5g/t,收率为12.96%的粗粒金产品;重选尾矿在-200目占90.44%的细度下进行浮选,通过试验可获得含... 对含Au3.03g/t,Cu3.52%的铜金矿进行可选性试验,最终确定重选回收粗粒金,重选尾矿先浮选硫化铜再浮选氧化铜的方案。通过重选可获得含金915.5g/t,收率为12.96%的粗粒金产品;重选尾矿在-200目占90.44%的细度下进行浮选,通过试验可获得含铜27.23%,回收率为54.85%的硫化铜精矿和含铜33.17%,回收率为26.20%的氧化铜精矿,铜总的回收率可达81.05%,尾矿仅含铜0.74%。重选尾矿中的金绝大部分进入硫化铜精矿,其含金31.25g/t,回收率为73.12%,金总的回收率可达9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金矿 重选 浮选
下载PDF
赣东北乐华—德兴铜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特征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5
3
作者 邓国萍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3-86,共4页
 在收集区内地质找矿和科研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乐华—德兴成矿带的地质背景和矿产分布特征,阐述了铜金成矿作用特征和成矿规律,指出这一重要的铜金成矿带内仍具较大的找矿潜力。
关键词 铜金 成矿特征 找矿预测 成矿带 乐华-德兴 赣东北
下载PDF
蒙古某低品位铜金矿选矿工艺优化及尾矿综合回收铁试验研究
4
作者 魏转花 岳涛 +1 位作者 纪婉颖 黄裕卿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110,共7页
蒙古某低品位铜金矿原矿含金0.20 g/t、铜0.24%、硫1.80%、磁性铁1.70%。铜矿物主要是黄铜矿,微量斑铜矿及铜蓝,其他硫化物主要是黄铁矿,磁性矿物主要是磁铁矿和赤铁矿,可综合回收。针对该矿石中目标矿物含量低、嵌布粒度细的特点,采用... 蒙古某低品位铜金矿原矿含金0.20 g/t、铜0.24%、硫1.80%、磁性铁1.70%。铜矿物主要是黄铜矿,微量斑铜矿及铜蓝,其他硫化物主要是黄铁矿,磁性矿物主要是磁铁矿和赤铁矿,可综合回收。针对该矿石中目标矿物含量低、嵌布粒度细的特点,采用“铜硫混合浮选-混合浮选精矿再磨-铜硫分离-混合浮选尾矿磁选回收铁”磁浮联合工艺流程,闭路试验可获得铜金混合精矿品位Cu 20.30%、Au 11.44 g/t,回收率Cu 86.00%、Au 69.40%;铁精矿铁品位65.34%,铁回收率23.80%,磁性铁回收率91.70%的试验指标。与原生产工艺相比,在显著提高铜金精矿品位的同时,综合回收了浮选尾矿中的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 铜金矿 铜硫分离 综合回收铁 磁选
下载PDF
新疆卡拉盖雷铜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5
作者 王贺 高亚龙 陈京玉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4年第1期103-104,110,共3页
结合卡拉盖雷矿区地质特征、矿石类型、矿区地球化学特征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矿床的成因机制,同时结合矿化蚀变标志,提出了下一步重要找矿方向。
关键词 铜金矿 地球化学特征 次火山热液 找矿方向
下载PDF
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铁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及矿床模型--以长江中下游为例 被引量:83
6
作者 毛景文 段超 +1 位作者 刘佳林 张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4,共14页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白垩纪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铁多金属矿床在空间上绝大多数发育于白垩纪火山盆地,仅程潮和金山店出现于隆起区;成矿时间上分为两个时代,即133~130Ma和127~125Ma。按照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过程,鉴别出4个成矿系统:...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白垩纪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铁多金属矿床在空间上绝大多数发育于白垩纪火山盆地,仅程潮和金山店出现于隆起区;成矿时间上分为两个时代,即133~130Ma和127~125Ma。按照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过程,鉴别出4个成矿系统:即在隆起区与石英闪长岩有关的矽卡岩铁矿(系统1);在火山盆地内,与大王山(或砖桥)旋回火山-次火山活动有关的铁多金属矿床(包括,磷灰石-磁铁矿型铁矿、类矽卡岩型铁矿、矿浆型铁矿、热液型硫铜金矿、热液型铅锌矿)(系统2)和与二长-正长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矿(系统3);与娘娘山(或浮山)旋回火山-次火山活动有关的铜(金)矿和金铀矿(系统4)。盆地内和隆起区的矽卡岩型铁矿形成时间基本一致,略晚于与辉石闪长玢岩有关的铁多金属矿床(系统2),但早于铜金铀为主的成矿系统4。前人以系统2中的磷灰石-磁铁矿型铁矿、类矽卡岩型铁矿和矿浆型铁矿为主,结合其他一些少见或不具工业意义的铁矿类型,提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玢岩铁矿成矿模式。此文以玢岩铁矿成矿模式为基础,结合4个成矿系统的基本特点,提出了白垩纪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铁多金属矿床模型。以上这些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系统和类型及其分带互为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磁铁矿矿床 矿浆型铁矿 热液型硫铜金矿 玢岩铁矿模式 陆相火山岩盆地 白垩纪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铜陵地区中生代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Cu-Au成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66
7
作者 谢建成 杨晓勇 +1 位作者 杜建国 孙卫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82-1800,共19页
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著名的 Cu-Au 多金属产地之一,金属成矿与燕山期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本次对铜陵地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系统地进行了 LA-ICP-MS 锆石年代学研究。高质量锆石 U-Pb 同位素^(206)Pb/^(238)U 加权平均年龄结果... 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著名的 Cu-Au 多金属产地之一,金属成矿与燕山期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本次对铜陵地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系统地进行了 LA-ICP-MS 锆石年代学研究。高质量锆石 U-Pb 同位素^(206)Pb/^(238)U 加权平均年龄结果表明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的成岩序列可能为花岗闪长岩(141Ma)→辉石(二长)闪长岩(139Ma)→石英(二长)闪长岩(135Ma,136Ma,137Ma)。对比已有的高精度锆石 U-Pb 同位素年龄,我们认为铜陵地区岩体侵入后可能有个快速冷却的过程。铜陵地区与 Cu-Au 矿床有关的最主要侵入岩 LA-ICP-MS 锆石数据给出两组年龄:130~132Ma 和138~140Ma。据高精度锆石 U-Pb 数据和一些矿床的 Re-Os 年龄,结合锆石元素地球化学资料,本文得出铜陵地区主要表现出两次成矿事件:早期成矿事件是与高 Ce 异常流体密切相关的铜金成矿事件(辉钼矿 Re-Os 年龄138~140Ma);晚期成矿事件可能与低 Ce 异常流体密切相关的铁硫成矿事件(黄铁矿 Re-Os 年龄约126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侵入岩 LA—ICP—MS锆石年代学 铜金成矿 铜陵地区
下载PDF
湖北铜绿山矽卡岩型铜铁矿床中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体的发现及其找矿前景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继顺 马光 舒广龙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7-536,共10页
经研究确认鄂东南铜绿山矿床为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这一新类型的金(铜)矿体受NWW向断裂、隐爆角砾岩带、接触带复合构造的控制,产于矽卡岩型矿体上盘大理岩残留体的边部,走向上大致与NNE向矽卡岩型主矿带垂直。矿石呈角砾状构造,角... 经研究确认鄂东南铜绿山矿床为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这一新类型的金(铜)矿体受NWW向断裂、隐爆角砾岩带、接触带复合构造的控制,产于矽卡岩型矿体上盘大理岩残留体的边部,走向上大致与NNE向矽卡岩型主矿带垂直。矿石呈角砾状构造,角砾成分为大理岩、斜长石岩,含少量块状磁铁矿矿石角砾和高岭石化花岗岩角砾。胶结物主要为细碎屑物及微细粒状石英、玉髓、高岭石、黄铜矿和黄铁矿等中低温热液矿物。矿石平均wCu2.54%,wAu3.44×10-6。隐爆角砾岩型矿化是在岩浆侵入作用下成矿热液演化晚期阶段形成的,时间上晚于矽卡岩型,但可叠加其上,常形成富铜金矿体,也可形成独立金矿体。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体的发现为大幅度增加铜绿山矿床的储量指明了方向,对认识铜绿山矿田的成矿系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隐爆角砾岩 矽卡岩 铜铁矿 铜金矿 铜绿山
下载PDF
安徽铜陵早白垩世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成岩成矿制约 被引量:24
9
作者 谢建成 陈思 +1 位作者 孙卫东 杨晓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181-3196,共16页
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最著名的铜金产地之一,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近十年来,铜陵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白垩世埃达克岩的成因仍然存在分歧。本次我们报道了铜陵地区埃达克质岩新的元素和Sr-Nd-Pb同位素数据。铜陵埃达克质岩(SiO2=57.6%~... 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最著名的铜金产地之一,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近十年来,铜陵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白垩世埃达克岩的成因仍然存在分歧。本次我们报道了铜陵地区埃达克质岩新的元素和Sr-Nd-Pb同位素数据。铜陵埃达克质岩(SiO2=57.6%~64.2%)具有高Al2O3(>15.3%)、相对高MgO含量、高Ba(Ba>640×10-6)和Sr含量(>483×10-6,平均900×10-6)、高Sr/Y(>41.3)和(La/Yb)N(>12.1)比值、低Yb和Y含量、低K2O/Na2O(0.54~0.83)和Th/U(2.62~5.75)比值,表明其来源于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在上升过程中与富集地幔发生相互作用。相对低εNd(t)值(-11.3~-13.7)和较高的(87Sr/86Sr)i比值(0.7068~0.7092)反映本区埃达克质岩可能遭受富集地幔物质或陆壳的混染作用。铜陵埃达克质岩具有高放射性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i=17.93~18.64、(207Pb/204Pb)i=15.46~15.59、(208Pb/204Pb)i=37.88~38.51),主要落在MORB区域,靠近EM1和EM2交集,明显不同于那些上、下陆壳和大别埃达克岩,排除了陆壳的混染作用。中国东部具有EM1和EM2富集地幔特征,而铜陵地区近于EM1和EM2过渡,铜陵埃达克质岩的上述同位素特征最好的解释是板块熔体同化富集地幔。这些埃达克质岩形成于高温和低压环境,与板块俯冲相关。这些明显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铜陵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埃达克质岩和大规模Cu、Au成矿作用是俯冲洋壳部分熔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岩 洋壳部分熔融 铜金成矿 早白垩世 铜陵地区
下载PDF
江西九瑞地区岩浆岩系统与成矿 被引量:20
10
作者 吕新彪 姚书振 周宗桂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1997年第1期27-36,共10页
九瑞地区曾经历过长期多旋回构造运动,其中燕山旋回所伴随的岩浆活动是本区内生铜金矿床形成的关键条件之一.本区燕山期岩浆岩以同熔型中酸性侵入岩为主,多期次侵位的众多岩体构成一岩浆岩系统,该系统在空间上具有垂向多层分支和横向分... 九瑞地区曾经历过长期多旋回构造运动,其中燕山旋回所伴随的岩浆活动是本区内生铜金矿床形成的关键条件之一.本区燕山期岩浆岩以同熔型中酸性侵入岩为主,多期次侵位的众多岩体构成一岩浆岩系统,该系统在空间上具有垂向多层分支和横向分带结构,不同深度层次岩浆岩的形态、产状、规模和成矿作用是不同的.本文通过计算武山岩株体岩浆热能和蚀变矿化所需热能,证明中—浅部岩浆体冷凝所释放的热量,远不能满足武山这类大型铜矿形成所需能量,只能由深部岩浆房的超临界气液流体通过对流带来,古地下水对流系统也参与了热能的分配和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岩石系统 成矿热能 矿床成矿
下载PDF
安徽宣城茶亭铜金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3
11
作者 徐晓春 许心悦 +3 位作者 谢巧勤 傅仲阳 钱仕龙 谢祖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659-3676,共18页
安徽宣城茶亭铜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浅覆盖区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产于南陵-宣城中-新生代火山-沉积盆地中。矿床地质研究表明:矿体赋存于早白垩世石英闪长玢岩侵入体中,矿化强烈部位与隐爆角砾岩筒发育部位明显重叠而且范围略大... 安徽宣城茶亭铜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浅覆盖区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产于南陵-宣城中-新生代火山-沉积盆地中。矿床地质研究表明:矿体赋存于早白垩世石英闪长玢岩侵入体中,矿化强烈部位与隐爆角砾岩筒发育部位明显重叠而且范围略大;矿床围岩蚀变发育,以硅化、钾长石化、黑云母化、绢(白)云母化、黄铁矿化为主,分带性较为明显,矽卡岩化、绿泥石化、硬石膏化、碳酸盐化和高岭石化等蚀变仅在局部呈条带状、团块状分布;矿石具角砾状、脉状、细脉-网脉状、细粒浸染状构造和交代残余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等,其中,角砾状和脉状矿石中常常发育磁铁矿-赤铁矿和矽卡岩矿物石榴子石、透辉石等,硬石膏尤其发育,甚至形成硬石膏岩;矿石中金属矿物有黄铁矿和黄铜矿及少量斑铜矿、黝铜矿、砷黝铜矿等;隐爆角砾岩的角砾成分以石英闪长玢岩为主,胶结物主要为岩屑或岩粉及热液矿物两类。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石石英中发育液相、气液相和含子晶气液相包裹体,气相成分以水为主;含子晶气液相包裹体主要见于成矿较早阶段与具有裂纹的黄铁矿共生的石英中,均一温度为360~420℃,流体盐度较高,而铜金主成矿阶段发育气液相和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270~300℃和190~220℃区间,相应的成矿流体的盐度和密度较低。矿床H-O、C-O和S、Pb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成矿流体、成矿金属元素及其化合元素主要来自于岩浆或岩浆岩,沉积地层和大气降水对成矿亦有一定的贡献,但所起作用相对较小。黄铁矿Re-Os同位素年龄与赋矿石英闪长玢岩锆石U-Pb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综合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宣城茶亭铜金矿床与斑岩型和火山-次火山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因而确定为一个与早白垩世石英闪长玢岩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金矿床 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类型和成矿机制 隐爆角砾岩 安徽宣城茶亭
下载PDF
浅论赣北九瑞铜金矿集区的资源潜力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波 占岗乐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50,共5页
九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铜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十年来,几代地质和矿山工作者为探明其矿产资源,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果。但近年来,随着勘探难度的加大,该区矿床勘查和研究处于“半停滞”状态。文章运用前人的科研资料,... 九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铜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十年来,几代地质和矿山工作者为探明其矿产资源,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果。但近年来,随着勘探难度的加大,该区矿床勘查和研究处于“半停滞”状态。文章运用前人的科研资料,结合近期的工作成果,用“铜金矿集区”的概念和观点,阐述了矿集区的特征,总结了其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分析了九瑞铜金矿集区的成矿系统和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金矿集区 成矿系统 资源潜力 赣北 九瑞
下载PDF
新疆红山铜金矿床基于地面高光谱遥感找矿模型构建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瑞军 李名松 +3 位作者 汪冰 牛海威 孙永彬 李存金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7-586,共10页
选择新疆红山铜金矿床,使用美国ASD公司的FieldSpec Pro FR地面波谱仪,在铜金矿区及外围地段分别对各地质体的英安岩、蚀变英安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流纹斑岩、片理化带、矿体等开展地面波谱测试,获取各地质体的波谱曲线,综合剖析... 选择新疆红山铜金矿床,使用美国ASD公司的FieldSpec Pro FR地面波谱仪,在铜金矿区及外围地段分别对各地质体的英安岩、蚀变英安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流纹斑岩、片理化带、矿体等开展地面波谱测试,获取各地质体的波谱曲线,综合剖析各吸收峰的波谱特征和蚀变矿物的反映特征,同时结合镜下鉴定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研究和总结红山铜金矿区从矿体、矿化体、近矿围岩、外围蚀变围岩至外围正常围岩的地面高光谱蚀变矿物和蚀变矿物组合分布特征,结合矿床的地质矿产特征和地面围岩蚀变特征,形成地面高光谱蚀变矿物组合分布图,构建红山铜金矿床基于地面高光谱遥感找矿模型,为后期开展航空高光谱遥感调查、高光谱蚀变矿物信息提取和找矿预测提供地面高光谱波谱数据支持和典型矿床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波谱测试 蚀变矿物 波谱特征 高光谱遥感找矿模型 红山铜金矿床
下载PDF
新疆北准噶尔加波萨尔铜金矿化区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苑寿涛 李春霞 +1 位作者 吕晓强 丁汝福 《矿产勘查》 2014年第1期6-13,共8页
加波萨尔铜金矿化区内基性—中性—酸性火山岩均比较发育。对矿化区内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D1t)和中泥盆统蕴都喀拉组(D2y)火山岩的主量、微量元素组成研究表明:D1t组玄武岩为次铝质碱性系列,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形成于洋岛环境;D2y... 加波萨尔铜金矿化区内基性—中性—酸性火山岩均比较发育。对矿化区内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D1t)和中泥盆统蕴都喀拉组(D2y)火山岩的主量、微量元素组成研究表明:D1t组玄武岩为次铝质碱性系列,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形成于洋岛环境;D2y组玄武岩、安山岩部分为次铝质碱性系列,部分为弱过铝质拉斑系列,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形成于洋、陆过渡部位的岛弧环境;D1t组流纹岩为过铝质亚碱性系列。D2y组内出现埃达克岩和钠质低钛富铜玄武岩,结合其他成矿有利条件,预示D2y组火山岩具有铜金矿化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波萨尔 铜金矿 火山岩 地球化学 新疆北部
下载PDF
新桥铜硫金矿体探采对比与勘探网度选择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彬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24-26,共3页
将新桥矿已开采完毕矿体所取得的地质资料 ,与原有的地质勘探资料进行对比 ,以检验矿区地质勘探网度的合理性 ,从而为同类矿体的地质勘探选择合理的勘探网度 ,为矿山整体规划和开采设计提供合理的依据。
关键词 铜硫金矿体 探采对比 勘探网度
下载PDF
Metallogenic mechanisms of super-large Cu and Au deposits in the Dexing region and simulating experiments
16
作者 WU Xueyi and WANG Zijiang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re Deposit Geochemistry,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iyang 55002,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10年第1期1-14,共14页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theory of "ore deposit genesis",the authors made use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experimental facilities and conditions at th...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theory of "ore deposit genesis",the authors made use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experimental facilities and conditions at the Tectono-geochemistry Research Room under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re Deposit Geochemistry,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and put the focus on the multi-source of tectonically controlling ore-forming materials,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stage and multi-episode hydrothermal activities and mineraliz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genesis and multi-ore deposition so as to shed light on the metallogenic mechanisms of super-large Cu and Au deposits.In addition simulating experiments were made on multi-stage and multi-episode tectonic activities and rock and ore deformation,multi-stage and multi-episode tectonic activities and mobilization and migration of ore-forming materials,and multi-stage and multi-episode tectonic activities and superimposition and enrichment of ore-forming material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action of multi-stage and multi-episode tectonic stress the deformation and fragmentation of not only rocks and ores have been intensified,and but also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originally disbursed in the rocks and ores have been mobilized and migrated and superimposed and enrich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provided the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data and grounds for deep-going research on the rules of metallogenesis and geneses of super-large ore deposits in the Dexing region,Jiangxi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机制 模拟实验 德兴地区 金矿床 超大型 构造地球化学 成矿物质来源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下载PDF
云南某铜金多金属硫化矿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丽娟 姜亚雄 +2 位作者 汪勇 朱坤 惠士成 《矿冶》 CAS 2017年第5期17-21,40,共6页
以云南某铜金多金属硫化矿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先浮选获得铜精矿、硫精矿;浮选尾矿经过磁选选铁,获得合格的磁铁精矿;磁铁精矿再磨后氰化浸出回收金,浸金渣作为磁铁精矿产品进行销售。铜、金、铁和硫均得到综合回收。
关键词 铜金硫化矿 浮选 磁选 氰化浸出
下载PDF
铜金矿堆浸综合利用新工艺
18
作者 潘志兵 田喜林 +1 位作者 罗辅勋 万清泉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7,共4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针对四川某金矿含铜较高、影响氰化浸金而进行的除铜浸金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含氨溶液预处理除铜,有效地排除了铜对氰化浸金的影响。同时成功地从氨浸铜溶液中沉铜再生氨,不仅综合回收铜,而且使再生氨液返回循环... 本文主要介绍了针对四川某金矿含铜较高、影响氰化浸金而进行的除铜浸金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含氨溶液预处理除铜,有效地排除了铜对氰化浸金的影响。同时成功地从氨浸铜溶液中沉铜再生氨,不仅综合回收铜,而且使再生氨液返回循环浸铜,降低了预处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氨再生 综合利用 铜矿 金矿 选矿
下载PDF
安徽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 被引量:17
19
作者 范子良 徐晓春 +2 位作者 陈林杰 何俊 谢巧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1-368,共18页
铜陵矿集区以发育大型和为数众多的矽卡岩型矿床而闻名于世,而近年来作为该区找矿的重要成果和突破则是斑岩型矿床和矿化的陆续发现。本文以铜陵矿集区3个代表性斑岩型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观察研究的基础上,... 铜陵矿集区以发育大型和为数众多的矽卡岩型矿床而闻名于世,而近年来作为该区找矿的重要成果和突破则是斑岩型矿床和矿化的陆续发现。本文以铜陵矿集区3个代表性斑岩型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阐述了斑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确定了含矿侵入岩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矿床蚀变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探讨了成岩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并与世界典型斑岩型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通常发育于含矿岩体的围岩或盖层为砂岩、砂页岩或硅质岩的条件下,含矿岩体为富碱低镁高钾准铝质钙碱性系列中浅成侵入岩体,具有与埃达克岩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典型斑岩型矿床含矿岩体对比,岩体侵位较深,有些矿区多期多相特征不明显;含矿岩体发育钾硅酸盐化、黄铁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热液蚀变且有一定的分带性,但各矿床蚀变特征略有不同;矿床矿石矿物中富气相、富液相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共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演化特征显示具有岩浆作用控制的高温热液型矿床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作者确定铜陵矿集区斑岩型矿床属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成矿作用发生于陆内造山作用由挤压向拉张转化的动力学背景之下,斑岩型矿床与矽卡岩型矿床及热液脉状矿床共同构成受统一的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矿床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矿床 铜钼金矿床 围岩蚀变特征 矿床系列 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安徽铜陵矿集区
下载PDF
阿尔泰多金属成矿带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历史演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少怀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6年第2期80-86,共7页
阿尔泰多金属矿带是世界上著名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该带向东延伸至中国新疆北部阿尔泰地区,金、铜、多金属矿分布广泛。铜、多金属矿床产出受矿源层约束,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是最基本的成矿作用;金矿主要为火山热液型和与韧性剪切带有... 阿尔泰多金属矿带是世界上著名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该带向东延伸至中国新疆北部阿尔泰地区,金、铜、多金属矿分布广泛。铜、多金属矿床产出受矿源层约束,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是最基本的成矿作用;金矿主要为火山热液型和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类型。文章从矿床地质特征着手,分析它们的控矿条件和成矿历史的演化,探讨了金属矿床成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 金-铜-多金属成矿带 矿床地质特征 成矿历史的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