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能量对激光诱导Cu等离子体特征辐射强度、电子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澜 陈冠英 +2 位作者 张树东 董晨钟 苏茂根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3-346,350,共5页
利用Nd :YAG激光 (波长 10 6 4nm ,脉宽 10ns)烧蚀金属Cu靶获得等离子体。改变激光脉冲能量 ,观测到Cu的原子谱线和离子谱线随激光脉冲能量有不同的变化关系 ,但都在 330mJ/ pulse时 ,谱线强度达到最大 ,随后在 330mJ~ 370mJ/pulse间... 利用Nd :YAG激光 (波长 10 6 4nm ,脉宽 10ns)烧蚀金属Cu靶获得等离子体。改变激光脉冲能量 ,观测到Cu的原子谱线和离子谱线随激光脉冲能量有不同的变化关系 ,但都在 330mJ/ pulse时 ,谱线强度达到最大 ,随后在 330mJ~ 370mJ/pulse间出现一小平台 ,能量继续增加 ,各谱线强度减小。同时 ,使用烧蚀Cu靶产生的五条原子谱线 (4 6 5 .11nm ,5 10 .5 5nm ,5 15 .32nm ,5 2 1.82nm ,5 2 9.2 5nm)的相对强度 ,在局部热力学平衡近似下 ,利用Boltzmann图的最小二乘法拟合 ,测定了不同激光能量下Cu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随激光能量的增加 ,电子温度近似单调地从 1.0 2× 10 4K上升到 1.4 6× 10 4K后 ,反而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 cu等离子体 局部热力学平衡 电子温度
下载PDF
激光烧蚀Cu靶产生等离子体紫外段发射光谱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吴立志 沈瑞琪 +2 位作者 徐姣 叶迎华 胡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7-122,共6页
利用波长532nm,脉宽15ns的Nd:YAG激光作用于Cu靶上,研究了产生等离子体的紫外段(180nm~300nm)发射光谱.在局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采用Boltzmann图表法估算了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得到了电子温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以及电子温度随激光能... 利用波长532nm,脉宽15ns的Nd:YAG激光作用于Cu靶上,研究了产生等离子体的紫外段(180nm~300nm)发射光谱.在局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采用Boltzmann图表法估算了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得到了电子温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以及电子温度随激光能量密度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激光能量的变化,电子温度有一个极大值.随着时间的发展,电子温度先减小,而后增大,接着缓慢减小.随着距靶面距离的增加,电子温度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烧蚀 cu等离子体 局部热力学平衡 电子温度
下载PDF
激光溅射Cu等离子体与气相CH_3CN团簇的反应 被引量:3
3
作者 罗晓琳 牛冬梅 +2 位作者 裴克梅 张树东 李海洋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0-664,共5页
用激光溅射 -分子束技术研究了Cu等离子体与乙腈团簇的气相反应 .观察到Cu+ (CH3 CN) n、CH2 CN+ (CH3 CN) n、H+ (CH3 CN) n 和CH3 CHCN+ (CH3 CN) n 四个种类的团簇离子 .考察了等离子体作用于脉冲分子束的不同位置 ,对团簇产物的种... 用激光溅射 -分子束技术研究了Cu等离子体与乙腈团簇的气相反应 .观察到Cu+ (CH3 CN) n、CH2 CN+ (CH3 CN) n、H+ (CH3 CN) n 和CH3 CHCN+ (CH3 CN) n 四个种类的团簇离子 .考察了等离子体作用于脉冲分子束的不同位置 ,对团簇产物的种类和尺寸大小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Cu+ (CH3 CN) n 是由Cu+ 与乙腈团簇直接缔合而成 ,CH2 CN+ (CH3 CN) n、H+ (CH3 CN) n 主要是激光等离子体中的电子与乙腈团簇碰撞电离产生的 ,而CH3 CHCN+ (CH3 CN) n 是由乙腈团簇离子内的离子 分子反应生成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溅射 cu等离子体 乙腈团簇 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激光诱导Cu等离子体特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傅院霞 王莉 +2 位作者 马龙颍 徐丽 屈苏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3-267,共5页
实验在大气环境下测定激光诱导Cu等离子体的时间分辨发射光谱,通过对ICCD门宽、ICCD与激光脉冲延迟、增益、激光能量等参数的调节来达到最佳的时间分辨光谱.利用最佳光谱图,通过测定的光谱强度和Stark展宽计算激光诱导Cu等离子体的电子... 实验在大气环境下测定激光诱导Cu等离子体的时间分辨发射光谱,通过对ICCD门宽、ICCD与激光脉冲延迟、增益、激光能量等参数的调节来达到最佳的时间分辨光谱.利用最佳光谱图,通过测定的光谱强度和Stark展宽计算激光诱导Cu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得出激光诱导Cu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时间演化特性.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延时100-1000 ns范围内变化时,相应的电子温度范围为15000 K-5000 K,在200 ns-500 ns时下降的很快,在500 ns后电子温度下降的越来越平稳;延时在200-900 ns之间变化,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一直在下降,延时200-600 ns下降着延时的增加的平缓,600-900 ns下降的很快,随着时间的演化,电子密度也越来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cu等离子体 发射光谱 电子温度 电子密度
下载PDF
实验参数对激光诱导Cu等离子体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傅院霞 徐丽 肖伟 《巢湖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80-85,共6页
实验主要研究样品温度(铜片)、ICCD延迟对离子体特性的影响,通过波长为532 nm的激光聚焦到铜片,利用光接收器接收等离子体中原子和离子的发射光谱,从而处理得到光谱图和信噪比图像。结果显示门宽在110 ns到500 ns内,门宽越大,谱线强度... 实验主要研究样品温度(铜片)、ICCD延迟对离子体特性的影响,通过波长为532 nm的激光聚焦到铜片,利用光接收器接收等离子体中原子和离子的发射光谱,从而处理得到光谱图和信噪比图像。结果显示门宽在110 ns到500 ns内,门宽越大,谱线强度以及信噪比越强,再考虑局部热平衡条件,所以门宽为200 ns是最优;延迟在200 ns到800 ns内,可得600 ns的延迟是最优;铜片温度在常温到110℃内改变,铜片温度越高,信噪比越好,所以110℃是最优参数。利用洛伦兹拟合求得谱线强度I的值以及所选取谱线的半高全宽(FWHM)等,从而分别算出所选取的实验参数对应的的Cu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以及电子密度,进而得到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随着样品温度、延迟的演化趋势。在样品铜片温度处于常温到110℃范围内,Cu等离子体电子温度从4752 K升至7231 K;ICCD延迟在200 ns至800 ns范围内,电子温度从14230 K降至1160 K。实验过程中选取了Cu的波长为465.2 nm的谱线,并查阅出该谱线的电子碰撞系数计算得到电子密度。可得到铜片温度处于常温至110℃时,铜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从2.041×10^17 cm^-3升到2.732×10^17 cm^-3;ICCD延迟处于200 ns至800 ns时,电子密度从3.51×10^17 cm^-3下降至2.149×10^17 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cu等离子体 电子温度 电子密度 样品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