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nt Advances in Interface Modification of Cu/graphite Composites and Layered Ternary Carbides of Modified Layer Candidate
1
作者 WEI Hongming LI Mingchao +4 位作者 LI Xiaoya ZHAN Wenyi LI Feiyang DAI Yanzhang ZOU Jianpe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061-1072,共12页
We review the fundamental properties and significant issues related to Cu/graphite composites.In particular,recent research on the interfacial modification of Cu/graphite composites is addressed,including the metal-mo... We review the fundamental properties and significant issues related to Cu/graphite composites.In particular,recent research on the interfacial modification of Cu/graphite composites is addressed,including the metal-modified layer,carbide-modified layer,and combined modified layer.Additionally,we propose the use of ternary layered carbide as an interface modification layer for Cu/graphite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graphite composites interfacial bonding surface modification WETTABILITY layered ternary carbides
下载PDF
Effect of Relative Reduction on Property of Steel-Mushy Cu-Graphite Composite
2
作者 Peng ZHANG Yunhui DU +3 位作者 Hanwu LIU Daben ZENG Jianzhong CUI Limin BA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89-592,共4页
The rolling treatment of steel-mushy QTi3.5-3.5 graphite composite was conducted under different relative redu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effect of room-temperature rolling on interracial mechanical property of ste... The rolling treatment of steel-mushy QTi3.5-3.5 graphite composite was conducted under different relative redu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effect of room-temperature rolling on interracial mechanical property of steel-mushy QTi3.5-3.5 graphite composite was studi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racial shear strength and relative reduction wa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steel-mushy QTi3.5-3.5 graphite composite, which consists of 1.2 mm-thick 08AI steel plate and 2.8 mm-thick QTi3.5-3.5 graphite layer, there is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racial shear strength and relative reduction in graphite layer. When relative reduction is smaller than 1.1%,interracial shear strength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relative reduction. When relative reduction is larger than 1.1%, interracial shear strength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relative reduction. When relative reduction is 1.1%,the largest interracial shear strength of 145.2 MPa can b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lling Relative reduction Interracial shear strength Steel-mushy cu-graphite composite
下载PDF
电铸制备铜-石墨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海军 刘磊 +2 位作者 唐谊平 朱建华 胡文彬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15,共4页
在酸性硫酸铜溶液中采用电铸技术制备了铜石墨复合材料。表面活性剂、微粒浓度、电流密度和搅拌速度等工艺条件对微粒含量具有不同的影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微粒共沉积具有较好的效果;随着微粒浓度增大,微粒含量也逐渐增大,最后趋于... 在酸性硫酸铜溶液中采用电铸技术制备了铜石墨复合材料。表面活性剂、微粒浓度、电流密度和搅拌速度等工艺条件对微粒含量具有不同的影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微粒共沉积具有较好的效果;随着微粒浓度增大,微粒含量也逐渐增大,最后趋于稳定值;电流密度增大使微粒含量降低;搅拌速度增大时微粒含量存在最大值。铜石墨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摩擦系数随着微粒含量增大而减小,但是磨损量先是减小而后增大。摩擦过程中纯铜发生粘着磨损,铜石墨复合材料却表现为剥层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铸 铜-石墨 金属基复合材料 摩擦 磨损
下载PDF
含NbSe_2的铜基电接触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真空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建荣 李长生 +1 位作者 唐华 华希俊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36-940,共5页
本研究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出含纳米NbSe2(1wt%-9wt%)的铜–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在微摩擦试验机及超低温摩擦试验机上进行摩擦磨损实验,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其物相、形貌及磨痕,并探讨了该复合材... 本研究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出含纳米NbSe2(1wt%-9wt%)的铜–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在微摩擦试验机及超低温摩擦试验机上进行摩擦磨损实验,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其物相、形貌及磨痕,并探讨了该复合材料在大气、真空试验条件下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NbSe2的加入显著提高铜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真空干摩擦条件下不含NbSe2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有所增大,但添加NbSe2(5.5wt%)的自润滑复合材料摩擦系数更小(μ=0.185),承载能力更高,其磨损是粘着磨损、接触疲劳磨损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润滑 NbSe2 摩擦磨损 纳米材料 铜–石墨
下载PDF
石墨含量对铜/石墨材料高速载流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晓峰 杨晓倩 杨正海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18,共5页
采用自制销盘式HST-100高速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对不同石墨含量的铜/石墨材料进行载流摩擦试验,考察其摩擦磨损性能和载流质量。用JSM-561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磨损表面,研究其摩擦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石墨质量分数为10... 采用自制销盘式HST-100高速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对不同石墨含量的铜/石墨材料进行载流摩擦试验,考察其摩擦磨损性能和载流质量。用JSM-561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磨损表面,研究其摩擦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石墨质量分数为10%的铜/石墨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好,不同速度下磨损率在1.2 mg.m-1左右,石墨质量分数为5%和10%的铜/石墨材料的载流效率为75%~85%,载流稳定性在20%左右,明显优于石墨质量分数为15%的铜/石墨材料;综合考虑,石墨质量分数为10%的铜/石墨复合材料的性能最好,该材料的摩擦磨损机制主要是塑性变形,含有电弧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流摩擦 石墨材料 载流质量 磨损
下载PDF
铜-石墨烧结材料中第三体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符蓉 高飞 +1 位作者 宋宝韫 于庆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4-558,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铜和铜-石墨粉末冶金材料。通过定速摩擦试验机测试了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观察比较了两种材料摩擦学特征和表面摩擦第三体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摩擦表面第三体状态与材料成分密切相关,并影响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铜和铜-石墨粉末冶金材料。通过定速摩擦试验机测试了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观察比较了两种材料摩擦学特征和表面摩擦第三体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摩擦表面第三体状态与材料成分密切相关,并影响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纯铜摩擦时,形成的第三体颗粒尺寸大、粘着性强,金属间的粘着撕裂造成摩擦系数剧烈波动和磨损量加大;添加石墨,细化了第三体颗粒尺寸,流动性好的第三体容易覆盖表面的损伤区,这有利于增加真实接触面积,减少应力集中,起到稳定摩擦系数、降低磨损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体 摩擦磨损 铜石墨烧结材料
下载PDF
TC4合金表面Cu/石墨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摩擦磨损行为 被引量:5
7
作者 赵东平 郭金强 李轩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61-2868,共8页
采用无氰电镀工艺在TC4合金表面制备了Cu/石墨复合镀层,研究了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采用无氰电镀方法能够在TC4合金表面制备出组织致密且与基体结合紧密的Cu/石墨复合镀层,但增加镀层中石墨的含量会降低镀层与基体... 采用无氰电镀工艺在TC4合金表面制备了Cu/石墨复合镀层,研究了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采用无氰电镀方法能够在TC4合金表面制备出组织致密且与基体结合紧密的Cu/石墨复合镀层,但增加镀层中石墨的含量会降低镀层与基体合金的结合强度,并导致硬度小幅下降。摩擦磨损实验结果表明,Cu/石墨复合镀层具有优良的摩擦磨损防护性能,归因于石墨有效降低了镀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对镀层磨损形貌、磨损产物和摩擦系数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纯铜镀层的摩擦磨损机制主要为犁削磨损、黏着磨损和剥层磨损,Cu/石墨复合镀层的磨损机制为轻微的削层磨损和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合金 无氰电镀 cu/石墨复合镀层 摩擦磨损 磨损机制
原文传递
复合电沉积Cu-石墨复合镀层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兴 龙秀丽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25,共4页
利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铜-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表面活性剂丙酰胺和OP乳化剂;石墨微粒的粒度和含量、电流密度、搅拌强度等因素对石墨在复合材料中复合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丙酰胺和OP乳化剂的合理配比有利于增加复合材料的石墨复合量... 利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铜-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表面活性剂丙酰胺和OP乳化剂;石墨微粒的粒度和含量、电流密度、搅拌强度等因素对石墨在复合材料中复合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丙酰胺和OP乳化剂的合理配比有利于增加复合材料的石墨复合量且能够使石墨在复合材料中分布更为均匀。在Jκ为4A/dm2、n为500 r/min、石墨微粒d小于5μm、溶液中ρ(石墨微粒)30g/L、ρ(丙酰胺)为5mL/L、ρ(OP)为2mL/L,n(丙酰胺)∶n(OP)为1.5∶1.0的条件下制备的电沉积铜-石墨复合材料中石墨的分布均匀,复合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沉积 铜-石墨复合镀层 丙酰胺 OP乳化剂
下载PDF
铜包石墨的铜层厚度对其PTFE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刘承业 阎逢元 李飞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4期7-10,共4页
研究了石墨与铜包石墨填料同PTFE 聚合物基体的结合状态以及铜层厚度对铜包石墨-PTFE 复合材料的布氏硬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包石墨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填料与PTFE 的界面结合强度;复合材料的布氏硬度随铜层... 研究了石墨与铜包石墨填料同PTFE 聚合物基体的结合状态以及铜层厚度对铜包石墨-PTFE 复合材料的布氏硬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包石墨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填料与PTFE 的界面结合强度;复合材料的布氏硬度随铜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并逐渐趋于稳定;铜包石墨-PTFE的摩擦系数随铜层厚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铜层厚度大于1.5 μm 时,这种变化逐渐变得缓和,而铜包石墨-PTFE的磨损率则随铜层厚度的增加而呈线性降低的趋势。作者认为,填料的表面增强改性是提高聚合物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基复合材料 铜包石墨 铜层厚度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滑动速度对铜-石墨摩擦层形成、转移及失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商剑 张越 +1 位作者 刘亮 周薇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59,共4页
以铜-石墨/45#钢为研究对象,研究大气、干滑动条件下,滑动速度对铜-石墨摩擦层的形成、转移和失效的影响。低速条件下,铜-石墨磨损表面平滑、致密,而高速条件下磨损表面粗糙、松散。铜-石墨在45#钢表面微凸体的切削作用下脱落,一部分形... 以铜-石墨/45#钢为研究对象,研究大气、干滑动条件下,滑动速度对铜-石墨摩擦层的形成、转移和失效的影响。低速条件下,铜-石墨磨损表面平滑、致密,而高速条件下磨损表面粗糙、松散。铜-石墨在45#钢表面微凸体的切削作用下脱落,一部分形成片状磨屑,另一部分单向转移至45#钢表面形成含铜-石墨的摩擦层。摩擦速度的提高,使铜-石墨摩擦层难于在磨损表面有效形成,加速了其脱落的进程,从而降低了其减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石墨 摩擦磨损 转移 摩擦层
下载PDF
基于拉曼热测量技术的铜基复合物法兰GaN基晶体管的热阻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康 孙华锐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4-291,共8页
采用拉曼热测量技术结合有限元热仿真模型,分析比较新型铜/石墨复合物法兰封装与传统铜钼法兰封装的GaN器件的结温与热阻,发现前者的整体热阻比铜钼法兰器件的整体热阻低18.7%,器件内部各层材料的温度分布显示铜/石墨复合物法兰在器件... 采用拉曼热测量技术结合有限元热仿真模型,分析比较新型铜/石墨复合物法兰封装与传统铜钼法兰封装的GaN器件的结温与热阻,发现前者的整体热阻比铜钼法兰器件的整体热阻低18.7%,器件内部各层材料的温度分布显示铜/石墨复合物法兰在器件中的热阻占比相比铜钼法兰在器件中的热阻占比低13%,这证明使用高热导率铜/石墨复合物法兰封装提高GaN器件热扩散性能的有效性.通过对两种GaN器件热阻占比的测量与分析,发现除了封装法兰以外,热阻占比最高的是GaN外延与衬底材料之间的界面热阻,降低界面热阻是进一步提高器件热性能的关键.同时,详细阐述了使用拉曼光热技术测量GaN器件结温和热阻的原理和过程,展示了拉曼光热技术作为一种GaN器件热特性表征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热阻 铜/石墨法兰 拉曼热测量
下载PDF
铜-石墨-WS2-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滑动电磨损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钱刚 陆大伟 +3 位作者 蔡承宇 赵浩 周子珏 凤仪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7-462,共6页
滑动电接触材料的功能是在设备的固定部件和运动部件之间传递电流,其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机械载荷和电载荷的共同作用。铜-石墨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以及自润滑特性,常被用来制备电刷、受电弓滑板等滑动电接触... 滑动电接触材料的功能是在设备的固定部件和运动部件之间传递电流,其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机械载荷和电载荷的共同作用。铜-石墨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以及自润滑特性,常被用来制备电刷、受电弓滑板等滑动电接触元件。然而随着各类电机的高速高载化,传统铜-石墨复合材料已越来越无法满足需求。文章通过粉末冶金热压法在铜-石墨复合材料中掺杂WS2及碳纳米管制备铜-石墨-WS2-碳纳米管(Cu-G-WS2-CNTs)复合材料,在通电条件下对其滑动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滑动电磨损机制。结果表明:滑动电磨损过程中Cu-G-WS2-CNTs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低于铜-石墨复合材料,是由于石墨、WS2及碳纳米管三者间的协同润滑作用所致;电磨损表面形貌显示Cu-G-WS2-CNTs复合材料的滑动电磨损机制主要有磨粒磨损、粘着磨损、表面疲劳磨损以及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石墨复合材料 WS2 碳纳米管 电磨损机制 协同润滑
下载PDF
摩擦环境对Cu/石墨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艳 李小静 +1 位作者 周向葵 刘建秀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76,81,共4页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Cu/石墨复合材料,并研究了摩擦环境对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环境显著影响了Cu/石墨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其摩擦系数在干摩擦时最小(0.15),海水中次之(0.29),去离子水中最大(0.46)。但是,其磨损...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Cu/石墨复合材料,并研究了摩擦环境对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环境显著影响了Cu/石墨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其摩擦系数在干摩擦时最小(0.15),海水中次之(0.29),去离子水中最大(0.46)。但是,其磨损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海水中磨损率最小(7.09×10^(-14)m^(3)/N·m),干摩擦次之(1.09×10^(-13)m^(3)/N·m),去离子水中最大(5.37×10^(-13)m^(3)/N·m)。与去离子水中摩擦相比,干摩擦与海水时材料磨损表面形成了润滑膜,显著减小了Cu/石墨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与磨损率;在去离子水环境摩擦时,材料磨损表面难以成膜,从而其摩擦系数与磨损率明显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石墨复合材料 摩擦环境 摩擦学行为 润滑膜
下载PDF
石墨含量对铜-石墨-乳化沥青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晓龙 李金涛 +2 位作者 熊爱虎 曹函星 王立惠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775-3784,共10页
以电解铜粉与石墨粉为原料,阴离子乳化沥青为粘结剂,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铜-石墨-乳化沥青复合材料,并通过XRD、EDS和SEM对石墨含量为2wt%~8wt%的铜-石墨-乳化沥青复合材料微观组织进行表征,研究了铜-石墨-乳化沥青复合材料的摩擦磨... 以电解铜粉与石墨粉为原料,阴离子乳化沥青为粘结剂,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铜-石墨-乳化沥青复合材料,并通过XRD、EDS和SEM对石墨含量为2wt%~8wt%的铜-石墨-乳化沥青复合材料微观组织进行表征,研究了铜-石墨-乳化沥青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力学和电学性能,并与不含乳化沥青的铜-石墨复合材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乳化沥青可以有效防止石墨颗粒的聚集,对石墨和铜基体起粘结作用;在两相界面处几乎没有间隙,并且产生了层片状石墨;石墨含量为4wt%的试样磨损量最小,仅为0.0049 g,摩擦系数约为0.025;增加载荷和石墨含量会增大磨损量,但会降低摩擦系数;在滑动摩擦期间,磨损表面会出现裂纹、犁沟、凹陷、小颗粒和层片状结构,但其程度要比不含乳化沥青的复合材料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沥青 铜-石墨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摩擦磨损性能 显微形貌
原文传递
磁悬浮碰撞研磨法制备铜/石墨复合粉体 被引量:1
15
作者 穆洪亮 冯柳 +3 位作者 吴立清 刘志超 郑飞 赵增典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0,共8页
采用新型的磁悬浮碰撞研磨法制备了铜/石墨复合粉体,研究了研磨时间、石墨添加量对复合粉体颗粒粒径、石墨缺陷等微观组织的影响,探讨了铜与石墨的结合状态,并分析了磁悬浮碰撞研磨法与高能球磨的效率。结果表明:球磨时间为3 h时,石墨... 采用新型的磁悬浮碰撞研磨法制备了铜/石墨复合粉体,研究了研磨时间、石墨添加量对复合粉体颗粒粒径、石墨缺陷等微观组织的影响,探讨了铜与石墨的结合状态,并分析了磁悬浮碰撞研磨法与高能球磨的效率。结果表明:球磨时间为3 h时,石墨添加量为10%的复合粉体粒径较小,均匀程度较高;复合粉体中铜颗粒为具有微应变的面心立方结构纳米颗粒,石墨中部分碳原子固溶于铜的晶格间隙中,颗粒表面被很薄的石墨层包裹;与高能球磨方法相比,磁悬浮碰撞研磨法具有更高的研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碰撞研磨 铜/石墨复合粉体 研磨时间 微观组织
原文传递
铜-石墨复合材料弯曲断裂机制研究
16
作者 金牛 许少凡 +2 位作者 凤仪 应美芳 王成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0-24,共5页
应用粉末冶金方法制造铜-石墨复合材料。对两种烧结温度下得到的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塑性进行测定,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弯曲断口进行观察,提出了铜-石墨复合材料的弯曲断裂机制。
关键词 石墨 复合材料 抗弯强度 断裂机制
下载PDF
镀铜石墨粉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艳 肖清贵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0-62,共3页
表面镀铜的非金属材料是当前功能材料开发的一个热点。利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石墨粉的表面进行化学镀铜,通过对化学镀铜沉积速度和镀层表面形貌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获得表面包覆良好的镀层。石墨粉表面化学镀铜工艺可以分为表面预处理、化... 表面镀铜的非金属材料是当前功能材料开发的一个热点。利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石墨粉的表面进行化学镀铜,通过对化学镀铜沉积速度和镀层表面形貌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获得表面包覆良好的镀层。石墨粉表面化学镀铜工艺可以分为表面预处理、化学镀和性能测试三大步骤。研究重点放在化学镀施镀步骤上,对化学镀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最佳的镀铜工艺配方,并将此配方应用于实际,得到了色泽光亮、分散性好的石墨镀铜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铜石墨粉 化学镀 表面形貌
下载PDF
SPS制备铜/镀铜石墨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秦笑 王娟 +2 位作者 林高用 郑开宏 冯晓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3-76,共4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不同镀铜石墨含量的铜/镀铜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镀铜石墨含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密度、导电率、孔隙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镀铜石墨含量的增加,铜基体的组织变得细小、均匀。复合材料的密度...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不同镀铜石墨含量的铜/镀铜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镀铜石墨含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密度、导电率、孔隙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镀铜石墨含量的增加,铜基体的组织变得细小、均匀。复合材料的密度与镀铜石墨含量满足公式ρ=-0.1506wt%+8.894。当镀铜石墨含量由0wt%增大12wt%,复合材料的导电率由96.4%IACS降低至58.0%IACS,孔隙率从0.1%升高至8.8%。少量的镀铜石墨具有细晶强化作用,能提高复合材料的硬度。当镀铜石墨含量超过4 wt%,复合材料的硬度开始下降,当镀铜石墨含量达到一定值时,复合材料的硬度甚至低于纯铜材料的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 镀铜石墨 铜/镀铜石墨复合材料
下载PDF
Properties of electric brushes made with Cu-coated graphite composites and with copper powders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忠良 陈振华 +1 位作者 夏金童 丁国芸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7年第A02期1060-1064,共5页
Cu-coated graphite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an electroless plating method,and the composites were exa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The copper content of the composites was measured to reach 73%(mass f... Cu-coated graphite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an electroless plating method,and the composites were exa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The copper content of the composites was measured to reach 73%(mass fraction). Brush samples made with composites contents of 10%,15% and 20% and with copper powders content of 11%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istivity of the brush samples decreases and hardness becomes higher with increasing composites content. Copper is dispersively distributed in the brush samples made with the composites,whereas copper agglomerates in Cu-graphite mechanical mixture. For the same Cu content,Cu-coated graphite composites possess lower resistivity and higher hardness than Cu-graphite mechanical mixture. A new type of electric brush was obtained by using Cu-coated graphite composites,the wear and durability tests carried out on a HGH5435M120 AC motor indicate that its service life reaches 250 h. The electric brushes possess relatively low resistivity(275 μΩ·m) and good wear resistance,so they are very suitable for high-speed micromo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刷 石墨涂层 化学镀层 磨损性能
下载PDF
Cu/Ag/石墨复合涂层电滑动摩擦磨损行为研究(英文) 被引量:5
20
作者 梁波 张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61-1966,共6页
运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C45E4基材上制备了Cu/Ag/石墨复合材料涂层。利用HST-100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电流强度对Cu/Ag/石墨复合材料涂层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涂层结构、相组成... 运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C45E4基材上制备了Cu/Ag/石墨复合材料涂层。利用HST-100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电流强度对Cu/Ag/石墨复合材料涂层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涂层结构、相组成、磨损形貌和磨屑进行了表征。涂层结构分析表明:Cu/Ag合金形成了连续的导电通道而沉积的石墨颗粒具有明显的平行于基材的取向。随着电流从0 A增加到50 A,复合材料涂层的磨损率随之增大,而且磨损率与施加的接触压力和滑动速度有紧密的联系。在本实验中,观察到在相同接触压力和滑动速度条件下,摩擦系数与电流强度几乎无关的现象。石墨转移膜和氧化物层是形成稳定滑动的主要因素。没有电流时,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但随着电流的增强,电磨损变为滑动过程中复合材料的主要磨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g/石墨 复合涂层 电滑动 磨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