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4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阳地区PM_(10)、PM_(2.5)和PM_1质量浓度的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洪也 周德平 +1 位作者 马雁军 刘宁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31-234,275,共5页
分析了其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地区的气溶胶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冬季最高,秋季最低,其中冬季、春季和夏季均超标。PM2.5和PM1分别在PM10中所占的比值均为冬季最高,夏季和秋季次之,春季由于受到沙尘的影响,... 分析了其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地区的气溶胶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冬季最高,秋季最低,其中冬季、春季和夏季均超标。PM2.5和PM1分别在PM10中所占的比值均为冬季最高,夏季和秋季次之,春季由于受到沙尘的影响,其比值最低。在各个不同的季节,气溶胶粒子的粒级分布具有相似之处,主要集中在6~8级(<1.1μm)、1级(5.8~9.0μm)、0级(9~10μm)和5级(1.1~2.1μm);春季出现沙尘时粗粒子明显增多,气溶胶粒子的粒级主要集中在0级(9~10μm)、1级和3级(3.3~4.7μm);冬季重污染天气下细粒子浓度高,峰值出现在1级、7级和5级(1.1~2.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PM1 质量浓度 粒径分布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u/Al joints brazed with Zn-Al filler metals 被引量:21
2
作者 姬峰 薛松柏 +2 位作者 娄继源 娄银斌 王水庆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81-287,共7页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al distribution of the Cu/A1 brazing joints formed by torch-brazing with different Zn-A1 filler metals were investigated.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Zn-A1 alloys was studied b...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al distribution of the Cu/A1 brazing joints formed by torch-brazing with different Zn-A1 filler metals were investigated.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Zn-A1 alloys was studied by optical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he phase constitution of the Cu/A1 joints was analyzed by energy dispersion spectrome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reading area of the Zn-A1 filler metals on the Cu and A1 substrates increases as the A1 content increases. The mechan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hear strength reaches a peak value of 88 MPa when A1 and Cu are brazed with Zn-15AI filler metal. Microhardness levels from HV122 to HV515 were produced in the three brazing seam regions corresponding to various microstructure features. The Zn- and Al-rich phases exist in the middle brazing seam regions. However, two interface layers, CuZn3 and A12Cu are formed on the Cu side when the A1 content in the filler metals is 2% and more than 15%, respectiv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on Cu side and Zn-xA1 filler metals was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1 brazing joint Zn-A1 filler metals mechanical property interface layer
下载PDF
ICP-MS法测定药用玻璃容器中13种金属元素的浸出量 被引量:21
3
作者 颜敏 刘园园 +3 位作者 贺瑞玲 黄海萍 孙会敏 赵霞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3-137,共5页
目的:建立药用玻璃容器中13种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并测定16批药用玻璃容器样品的浸出量。方法:采用ICP-MS法测定药用玻璃容器中Al、Cr、Mn、Fe、Cu、Zn、As、Cd、Sn、Sb、Ba、Ce、Pb共13种金属元素。ICP-MS工作参数:一般测定模式,同心... 目的:建立药用玻璃容器中13种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并测定16批药用玻璃容器样品的浸出量。方法:采用ICP-MS法测定药用玻璃容器中Al、Cr、Mn、Fe、Cu、Zn、As、Cd、Sn、Sb、Ba、Ce、Pb共13种金属元素。ICP-MS工作参数:一般测定模式,同心雾化器,射频功率为1.55 kW,等离子体氩气流速为15 L·min^(-1),载气流速为1.07 L·min^(-1),采样深度为10.0 mm,蠕动泵速为0.1 r·s^(-1),雾化室温度为2℃,分析模式为全定量,内标工作液在线加入。结果:各元素质量浓度在1~100 n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加样回收率为91.6%~109.6%,各元素检出限分别为0.563 ng·mL^(-1)(Al)、0.033 ng·mL^(-1)(Cr)、0.046 ng·mL^(-1)(Mn)、0.167 ng·mL^(-1)(Fe)、1.028 ng·mL^(-1)(Cu)、2.527 ng·mL^(-1)(Zn)、0.154 ng·mL^(-1)(As)、0.019 ng·mL^(-1)(Cd)、3.286 ng·mL^(-1)(Sn)、0.012 ng·mL^(-1)(Sb)、0.066 ng·mL^(-1)(Ba)、0.004 ng·mL^(-1)(Ce)和0.162 ng·mL^(-1)(Pb)。16批样品中Cu、Zn、Cd、Sn、Sb、Pb元素均未检出,仅部分样品检出微量Cr、Mn、Fe、As、Ba、Ce元素,16批样品均检出Al元素;浸出量在131.7~5 160.7 ng·mL^(-1)。结论:本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药用玻璃容器中金属元素的测定。根据样品测定结果,建议增加输液类药用玻璃容器中Al元素浸出量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药用玻璃 A1 Cr Mn Fe cu Zn As Cd SN SB Ba Ce Pb
原文传递
ICP-OES同时测定婴幼儿营养食品中的14种元素 被引量:17
4
作者 徐春祥 赵云 朱晓军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56-358,共3页
采用湿式消解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对婴幼儿营养食品中的钾、钠、钙、镁、铜、铁、锰、锌、硼、铬、镍、铝、钡和磷等14种元素同时测定。结果显示检出限能达到0.0001—0.076mg/kg,RSD%小于2.39%。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婴幼儿营养食品
下载PDF
基于ICP-MS法分析银杏叶系列品种中25种无机元素 被引量:16
5
作者 赵一懿 郭洪祝 +1 位作者 傅欣彤 陈有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91-1997,共7页
目的建立银杏叶制剂中25种无机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方法,并对不同剂型银杏叶制剂中无机元素量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ICP-MS法测定25种无机元素量,绘制无机元素指纹谱图,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 2... 目的建立银杏叶制剂中25种无机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方法,并对不同剂型银杏叶制剂中无机元素量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ICP-MS法测定25种无机元素量,绘制无机元素指纹谱图,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 25种无机元素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50 0,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的RSD值均符合定量分析要求;加样回收率为91.35%~108.86%,RSD在0.05%~4.45%。银杏叶制剂中检测了25种无机元素量,并绘制无机元素指纹图谱,发现其谱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银杏叶片中元素Hg、Al、Cr的量较高,有害无机元素的量超标应引起关注。结论通过无机元素在银杏叶制剂中的组成分布及其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为银杏叶制剂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使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制剂 无机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指纹图谱 微波 质量控制 安全性评价 舒血宁注射液 银杏叶片 Ag Co Li K Ca Na Mg A1 Fe Zn Mn V Cr Be Ni Cm Ga As Se Rb Sr:Cd Cs Ba TL Pb U:Hg
原文传递
不同加工方式对梅花鹿三叉茸不同区段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孙伟丽 赵海平 +3 位作者 张国坤 张伟 张婷 李光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3821-3828,共8页
目的比较梅花鹿三叉茸不同加工方式及不同区段20种矿物质元素(Na、Mg、Al、P、K、Ca、Mn、Fe、Co、Ni、Cu、Zn、Se、Cr、As、Cd、Ag、Pb、Ba、Au)含量的差异,旨在为鹿茸的合理利用及鹿茸药效价值的有效挖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湿法消解... 目的比较梅花鹿三叉茸不同加工方式及不同区段20种矿物质元素(Na、Mg、Al、P、K、Ca、Mn、Fe、Co、Ni、Cu、Zn、Se、Cr、As、Cd、Ag、Pb、Ba、Au)含量的差异,旨在为鹿茸的合理利用及鹿茸药效价值的有效挖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对采集自吉林地区的梅花鹿三叉茸进行预处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方法测定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所测样品中Cd元素和Ag元素检出结果均小于0.001μg/kg。Na、Mg、Al、P、K和Ca在鹿茸中含量较高,尤其是Ca含量,从鹿茸尖部蜡片区到基部骨片区大幅度增加,骨片区Ca质量分数高达148.6~164.4 g/kg。元素Na、Mg、Al、P、K和Ca在不同区段之间含量差异显著(P<0.05);元素Mn、Cu、Zn和Ba在鹿茸中含量高于Fe、Co、Ni、Se和Cr。重金属元素Cr、As、Au和Pb在鹿茸中含量很低,在食品重金属限量范围内。鹿茸中富含Se元素,从骨片至蜡片Se元素含量逐渐提高,蜡片区质量分数为260.35~357.29μg/kg。烘干处理和冻干处理2种方式对鹿茸中Al等元素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整体水平呈现Al、P和Ca含量煮炸茸高于冻干茸,Na、Mg和K含量煮炸茸低于冻干茸的规律。结论不同初加工方式对三叉鹿茸部分矿物质元素含量有影响,不同区段体现出不同的规律;鹿茸不同区段之间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异很大,不同区段发挥不同的药用价值,研究结果能有效指导科学使用鹿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鹿茸 三叉茸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元素 烘干 冷冻 加工方式 区段 Na Mg Al P K Ca Mn Fe Co Ni cu Zn Se Cr As Cd Ag Pb BA Au 湿法消解 微波消解
原文传递
ICP-MS法测定清开灵系列制剂中17种元素的含量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潇潇 杨德忠 李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18-2023,共6页
目的: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建立同时测定清开灵系列制剂(注射液、软胶囊、胶囊、颗粒)中锂、铍、硼、钒、铬、钴、镍、铜、镓、砷、硒、镉、锑、钡、汞、铊、铅17种元素的方法。方法:清开灵系列制剂(胶囊20批,颗... 目的: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建立同时测定清开灵系列制剂(注射液、软胶囊、胶囊、颗粒)中锂、铍、硼、钒、铬、钴、镍、铜、镓、砷、硒、镉、锑、钡、汞、铊、铅17种元素的方法。方法:清开灵系列制剂(胶囊20批,颗粒30批,软胶囊6批,注射液39批)经微波消解后采用ICP-MS测定,射频(RF)入射功率为1.3 k W,采样深度为65 mm,冷却气、辅助气和载气流量分别为13.0、0.81和0.80 L·min-1,积分时间为0.5~2 s。通过在线加入内标锗、铟、铼元素的方法来校正基体效应和干扰。结果:各元素在各自的检测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不低于0.999 1),检出限为0.005~0.502 ng·m L-1,不同剂型中各元素的回收率为85.4%~110.7%,RSD为0.4%~5.2%,仪器精密度RSD〈3%,稳定性RSD〈5%。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各批样品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铅、镉、砷、汞、铜的含量基本在合格范围内。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清开灵系列制剂中多种元素的检测,为其风险监控提供了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系列制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金属元素 有害元素
原文传递
Selective hydrogenolysis of biomass-derived furfuryl alcohol into 1,2- and 1,5-pentanediol over highly dispersed Cu-Al_2O_3 catalysts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海龙 黄志威 +2 位作者 康海笑 夏春谷 陈静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0-710,共11页
Cu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a variety of oxide supports, including SiO2, TiO2, ZrO2, Al2O3, MgO and ZnO,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hydrogenolysis of biomass‐derived furfuryl alcohol to1,2‐pentanediol and 1,5‐pent... Cu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a variety of oxide supports, including SiO2, TiO2, ZrO2, Al2O3, MgO and ZnO,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hydrogenolysis of biomass‐derived furfuryl alcohol to1,2‐pentanediol and 1,5‐pentanediol. A Cu‐Al2O3 catalyst with 10 wt% Cu loading prepared by 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exhibited the best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producing pentanediol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materials. This catalyst generated an 85.8% conversion and a 70.3% combined selectivity for the target pentanediols at 413 K and 8 MPa H2 over an 8‐h reaction. The catalyst could also be recycled over repeated reaction trials without any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productivity. Characterizations with X‐ray diffraction, NH3/CO2‐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N2 adsorption,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N2 O chemisorption demonstrated that intimate and effect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Cu particles and the acidic Al2O3 support in this material greatly enhanced its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The promotion of the hydrogenolysis reaction was found to be especially sensitive to the Cu particle size, and the catalyst with Cu particles 1.9 to 2.4 nm in size showed the highest turnover frequency during the synthesis of pentanedi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rfuryl alcohol 1 2-Pentanediol 1 5-Pentanediol Selective hydrogenolysis cu-Al catalyst
下载PDF
基于ICP-MS法的桂枝茯苓胶囊中无机元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康玉 刘先华 王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3292-3297,共6页
目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建立桂枝茯苓胶囊(GFC)中29种无机元素(Li、Be、B、Na、Mg、Al、Ca、Ti、V、Cr、Mn、Fe、Co、Ni、Cu、Zn、Ga、As、Se、Sr、Mo、Cd、Sn、Sb、Ba、Hg、Tl、Pb、Bi)的测定方法。方法 GFC样品以浓... 目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建立桂枝茯苓胶囊(GFC)中29种无机元素(Li、Be、B、Na、Mg、Al、Ca、Ti、V、Cr、Mn、Fe、Co、Ni、Cu、Zn、Ga、As、Se、Sr、Mo、Cd、Sn、Sb、Ba、Hg、Tl、Pb、Bi)的测定方法。方法 GFC样品以浓硝酸为消解试剂经微波消解后,以Ge、In元素为内标,以灌木枝叶标准物质作为质控标准物质,采用ICP-MS法测定其中29种无机元素含量。结果待检测的29种无机元素在各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各元素的检出限在0.012~4.105μg/L,定量限在0.045~14.500μg/L,平均加样回收率在79.88%~105.76%,RSD≤4.55%。测定的12批样品中Ca、Na、Mg含量较高,均超过300μg/g;Fe、Mn、Sr含量也相对较高,而有害元素Be、As、Cd、Sb、Hg、Tl、Bi含量相对较低,均在0.030μg/g以下。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适用于GFC中无机元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胶囊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微波消解 Li Be B Na Mg Al Ca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As Se Sr Mo Cd Sn Sb Ba HG TL Pb Bi
原文传递
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眼拟调节力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马波 王从毅 +1 位作者 陈莉 王丽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后术眼拟调节能力。方法:通过对2003-06至今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可调节人工晶状体1CU术后对术眼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视力,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进行测量,并运用主觉近点法、离交法、动态视网... 目的:探讨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后术眼拟调节能力。方法:通过对2003-06至今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可调节人工晶状体1CU术后对术眼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视力,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进行测量,并运用主觉近点法、离交法、动态视网膜检影法以及A超测量10g/L匹罗卡品点眼前后前房深度,检测术眼拟调节能力,同期以单焦人工晶状体Acrysof作为临床对比,评价可调节人工晶状体1CU临床应用效果。结果:1CU组的裸眼近视力和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好于Acrysof组;带状光检影测量1CU组的调节力为0.99±0.45D,Acrysof组的调节力为0.25±0.22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623,P<0.05);主觉近点法测量1CU组的调节力为1.60±0.55D,Acrysof组的调节力为0.42±0.22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47,P<0.05);离焦法测量1CU组的调节力为1.46±0.52D,Acrysof组的调节力为0.52±0.35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47,P<0.05);滴用匹罗卡品眼药水后分别测量1CU组和Acrysof组前房深度(ACD)变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374,P<0.05)。结论: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可以明显提高近视力,使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一定的调节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1cu 调节
下载PDF
双(4,5-二氮杂芴酮)缩对,对'-二氨基二苯甲烷桥联的二(邻菲咯啉合铜(Ⅱ))的合成及其与DNA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钟文添 吴建中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6-200,共5页
A new bimetallic Cu?complex, [(phen)Cu(μ bdmp)Cu(phen)](ClO4)4·2H2O, where phen and bdmp denote 1,10 phenanthroline and 1,1′ bis(nitrilomethylidyne 4,5 diazafluoren) 4,4′ (μ methylene)bisphenyl respectively w... A new bimetallic Cu?complex, [(phen)Cu(μ bdmp)Cu(phen)](ClO4)4·2H2O, where phen and bdmp denote 1,10 phenanthroline and 1,1′ bis(nitrilomethylidyne 4,5 diazafluoren) 4,4′ (μ methylene)bisphenyl respectively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DNA binding behavior was studied by photophysical method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calf thymus DNA could result in significant decrease both in electronic absorption and fluorescent emission of the complex.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by ferrocyanide could be reduced to some extent for the complexin presence of DNA. These facts suggest that this dicopper?complex binds to double helix DNA by partial interca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DNA 光谱 cu(Ⅱ) 双核配合物 邻菲咯啉 小牛胸腺DNA 相互作用 双-(4 5-二氮杂芴酮)缩对 对′-二氨基二苯甲烷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铜铝异种金属软钎焊的Sn-Cu-Zn无铅焊料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宇航 孙福林 +3 位作者 周波 高瑞军 林元华 韩振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26-227,230,共3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铜铝异种金属软钎焊的Sn-Cu+Zn无铅焊料合金,Zn的添加量控制在<3.0wt%,以免造成润湿不良现象。探讨了Zn元素含量的变化对Sn-0.7Cu合金熔化温度,在Al片上的润湿与铺展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Zn...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铜铝异种金属软钎焊的Sn-Cu+Zn无铅焊料合金,Zn的添加量控制在<3.0wt%,以免造成润湿不良现象。探讨了Zn元素含量的变化对Sn-0.7Cu合金熔化温度,在Al片上的润湿与铺展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Zn可明显改善焊料对Al母材的润湿与铺展,极大地提高了焊点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金属 软钎焊 无铅焊料
下载PDF
Cu-ZnO催化剂用于乳酸乙酯气相加氢制1,2-丙二醇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邓天舒 茆福林 周小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82,共4页
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通过共沉淀法制备得到的一系列不同铜锌比的Cu-ZnO催化剂用于乳酸乙酯制1,2-丙二醇的催化效果。研究发现在铜锌比为2∶1时,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在反应温度为220℃和反应压力为4.0 MPa的条件下,乳酸乙酯转化率... 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通过共沉淀法制备得到的一系列不同铜锌比的Cu-ZnO催化剂用于乳酸乙酯制1,2-丙二醇的催化效果。研究发现在铜锌比为2∶1时,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在反应温度为220℃和反应压力为4.0 MPa的条件下,乳酸乙酯转化率达99.2%,1,2-丙二醇选择性达92.5%。对催化剂进行了BET、XRD、TPR等表征,初步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乙酯 1 2-丙二醇 催化加氢 cu-zn0
下载PDF
不同载体负载Cu催化剂上甘油氢解制1,2-丙二醇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郝顺利 彭伟才 +4 位作者 赵宁 肖福魁 魏伟 孙予罕 李海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4-600,共7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载体负载的Cu基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在甘油氢解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借助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载体负载的Cu基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在甘油氢解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借助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和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对催化剂反应性能影响较大,且甘油氢解反应需要适当的酸性;当在催化剂8Cu/γ-Al2O3用量为反应原料质量的2.5%、反应温度513 K、反应压力6 MPa、反应时间6 h、反应原料为质量分数为10%的甘油水溶液的条件下,其催化效果最优,甘油转化率最高为88.4%,1,2-丙二醇的选择性可达到86.2%,且催化剂显示了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 铜催化剂 甘油氢解 1 2-丙二醇
下载PDF
铜催化草酸二甲酯加氢副产物1,2-丙二醇生成机理的DFT研究
15
作者 伦国栋 严伟琦 +2 位作者 周静红 朱贻安 李伟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3-564,共12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Cu(111)及Cu_(2)O(111)表面上草酸二甲酯加氢副产物1,2-丙二醇(1,2-PDO)的生成机理进行了探究,计算了两种表面上1,2-PDO生成的不同反应路径基元步骤的热力学数据以及所涉及物种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局域态密度以及差分...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Cu(111)及Cu_(2)O(111)表面上草酸二甲酯加氢副产物1,2-丙二醇(1,2-PDO)的生成机理进行了探究,计算了两种表面上1,2-PDO生成的不同反应路径基元步骤的热力学数据以及所涉及物种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局域态密度以及差分电荷密度分析,阐明了铜催化剂的主要活性位点及1,2-PDO生成的主要路径。结果表明,1,2-PDO主要由乙二醇和甲醇于Cu_(2)O(111)表面通过Guerbet醇缩合反应生成,具体包括醇脱氢、羟醛缩合以及不饱和醛加氢三个过程。Cu_(2)O(111)表面Cu_(us)^(+)及O_(suf)^(-)位点形成的Lewis酸碱对能够促进反应物、产物及反应中间体的吸附且对于1,2-PDO生成过程的整体催化活性更高。Cu_(2)O(111)表面的O_(suf)^(-)位点是醇类脱氢生成醛、羟醛缩合过程中生成烯醇物种以及不饱和醛类中间体加氢的主要活性中心,而C-C偶联反应则发生在Cu_(us)^(+)金属位点上。论文研究结果可为铜催化剂设计和改性以及草酸酯加氢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二甲酯加氢 cu催化剂 1 2-丙二醇 密度泛函理论 反应机理
下载PDF
形变热处理对Cu-0.1wt%Fe-0.03wt%P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戴姣燕 尹志民 张俊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4-68,共5页
研究了固溶—预冷变形—时效处理对Cu-0.1wt%Fe-0.03wt%P引线框架铜合金导电率、强度、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线固溶处理的合金最终处理态析出相密度较大,强度和电导率高;相同固溶处理和相同时效条件下,增加冷轧变形量,合金抗拉... 研究了固溶—预冷变形—时效处理对Cu-0.1wt%Fe-0.03wt%P引线框架铜合金导电率、强度、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线固溶处理的合金最终处理态析出相密度较大,强度和电导率高;相同固溶处理和相同时效条件下,增加冷轧变形量,合金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下降,屈服强度则先降低后升高,电导率则随冷轧变形量增加单调升高。合金热轧后在线固溶—95%冷轧变形—500℃×2 h时效处理是比较好的工艺,在此条件下,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电导率分别为258 MPa、192 MPa、22.5%和86.0%IACS,合金的显微组织为固溶体和弥散相颗粒(主要是Fe3P和Fe2P),尺度在几到几十纳米之间。析出强化和亚结构强化是合金强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热处理 cu-0.1 wt%Fe-0.03wt%P合金 显微组织 性能
下载PDF
基于4-氨基-1,2,4-三唑和多金属氧酸盐为杂化配体的Cu~Ⅱ和Cu~Ⅰ配合物的水热合成及光催化性能(英文)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媛媛 张慧敏 +3 位作者 王鑫蕊 丁波 刘正宇 丁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1-799,共9页
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了2个基于多金属氧酸盐(POM)的Cu~Ⅱ和Cu~Ⅰ新型杂化配合物材料,即[Cu_2(4-NH_2-trz)4(Mo_8O_(26))(H_2O)_4]·5H_2O(1)和[Cu_4(4-NH_2-trz)4Mo_8O_(26)](2)(4-NH_2-trz=4-氨基-1,2,4-三唑)。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 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了2个基于多金属氧酸盐(POM)的Cu~Ⅱ和Cu~Ⅰ新型杂化配合物材料,即[Cu_2(4-NH_2-trz)4(Mo_8O_(26))(H_2O)_4]·5H_2O(1)和[Cu_4(4-NH_2-trz)4Mo_8O_(26)](2)(4-NH_2-trz=4-氨基-1,2,4-三唑)。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在配合物1中,4-氨基-1,2,4-三唑双齿配体连接2个相邻的CuⅡ中心形成双核结构单元,这些双核结构单元进一步通过Mo_8O_(26)^(4-)连接形成一维(1D)的杂化配位结构。在配合物2中,4-氨基-1,2,4-三唑双齿配体连接相邻CuⅠ中心构筑了独特的[Cu4(4-NH2-trz)4]n一维螺旋链,这些左手和右手的一维螺旋链再通过(β-Mo_8O_(26))^(4-)连接形成2D杂化骨架。光催化实验研究表明,样品1和样品2对于不同有机染料(亚甲基蓝(MB)、罗丹明B(Rh B)和甲基橙(MO))具有很好的光催化降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 cuN cu1 光催化 有机染料
下载PDF
Cu_(1.1)Mn_(1.9)O_4材料的组织及导电性和热稳定性的研究
18
作者 高溥 吴朝玲 +1 位作者 陈云贵 段晓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027-7029,共3页
通过固相和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尖晶石结构的 Cu1.1 Mn1.9 O 4粉末.Cu1.1 Mn1.9 O 4材料750℃的电导率为30 S/cm,室温~800℃加热和冷却有少量第二相溶入和析出,与 SOFC 阴极材料 La0.8 Sr0.2 MnO 3(LSM)在750℃/500 h 共烧时... 通过固相和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尖晶石结构的 Cu1.1 Mn1.9 O 4粉末.Cu1.1 Mn1.9 O 4材料750℃的电导率为30 S/cm,室温~800℃加热和冷却有少量第二相溶入和析出,与 SOFC 阴极材料 La0.8 Sr0.2 MnO 3(LSM)在750℃/500 h 共烧时表现出很好的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1 1Mn1 9O4 溶胶-凝胶 电导率 稳定性
下载PDF
Cu-1.4Ni-1.2Co-0.6Si合金的析出与再结晶的交互行为 被引量:4
19
作者 肖翔鹏 黄国杰 +2 位作者 柳瑞清 蔡薇 张建波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6-602,共7页
通过对施加30%~70%的冷变形量的Cu-1.4Ni-1.2Co-0.6Si合金时效过程中的显微硬度及导电率规律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固溶合金时效前冷变形可加速时效初期第二相析出,导电率得以快速上升。如合金经过30%形变400℃时效1 h后导电率可达43... 通过对施加30%~70%的冷变形量的Cu-1.4Ni-1.2Co-0.6Si合金时效过程中的显微硬度及导电率规律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固溶合金时效前冷变形可加速时效初期第二相析出,导电率得以快速上升。如合金经过30%形变400℃时效1 h后导电率可达43%IACS,而固溶后直接时效为40.7%IACS。经过冷轧-时效后,沿位错分布着许多细小的析出相,使位错在时效过程中运动困难,同时合金内形成了高密度的位错,析出相弥散细小分布在基体中,故可以获得较高的显微硬度,如经30%形变于400℃时效2 h其显微硬度可达HV223,而未加形变直接时效合金的显微硬度为HV202。形变析出与再结晶过程中再结晶时间tR和时效析出时间tP取决于形变量和时效制度,在一定的形变量和较高的时效温度的条件下,合金内晶粒易发生再结晶。合金70%变形500℃时效2 h,由于基体中产生高密度的位错,会降低再结晶激活能QR,故在显微组织中发现了亚晶粒,从而降低了合金的强化效果,此时其显微硬度为HV206。该合金在450℃时效处理时组织转变主要有两种:一是第二相弥散分布在铜基体中;另一种是析出与再结晶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不连续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1 4Ni-1 2Co-0 6Si合金 时效析出 再结晶 不连续析出
原文传递
Pd对Cu/ZnO催化甘油氢解制取1,2-丙二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钱仲瑛 陈长林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40,共5页
通过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负载微量Pd的Pd/Cu/ZnO(n(Cu)/n(Zn)=1/1.4)催化剂,采用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N2O吸附和H2吸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Pd/Cu/ZnO催化甘油氢解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引入微量Pd... 通过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负载微量Pd的Pd/Cu/ZnO(n(Cu)/n(Zn)=1/1.4)催化剂,采用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N2O吸附和H2吸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Pd/Cu/ZnO催化甘油氢解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引入微量Pd降低了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增强了催化剂氢吸附性能,但对催化剂活性Cu表面积的影响较小,有效地提高了催化剂上甘油氢解反应的稳定性.从Pd表面溢流到Cu表面的活化氢原子降低了H2O对催化剂活性Cu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ZNO PD 甘油 氢解 1 2-丙二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