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鸭儿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胜华 牛友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65-2368,共4页
目的研究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鸭儿芹全草中分离出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豆甾醇-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 目的研究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鸭儿芹全草中分离出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豆甾醇-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豆甾醇(3)、香叶木素(4)、芹菜素(5)、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乙酯(6)、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7)、绿原酸(8)、香草酸(9)、木犀草素(10)、洋川芎内酯I(11)、咖啡酸(12)、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儿芹 木栓酮 香叶木素 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乙酯 洋川芎内酯I
原文传递
鸭儿芹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瞿万云 杨春海 +1 位作者 余爱农 乐贵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16-418,共3页
用水蒸气蒸溜法提取鸭儿芹挥发性化学成分,气相色谱法分离,质谱法鉴定结构并与计算机系统储存的已知物质的质谱进行比较,共鉴定出17个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有:α 蒎烯、β 水芹烯、β 蒎烯、β 月桂烯、对伞花烃、枞油烯、γ... 用水蒸气蒸溜法提取鸭儿芹挥发性化学成分,气相色谱法分离,质谱法鉴定结构并与计算机系统储存的已知物质的质谱进行比较,共鉴定出17个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有:α 蒎烯、β 水芹烯、β 蒎烯、β 月桂烯、对伞花烃、枞油烯、γ 松油烯、β 石竹烯、(Z) β 金合欢烯、1 甲基 8 异丙基 5 亚甲基 1,6 环葵二烯、β 芹子烯、[2R (2α,4aα,8aβ)] 1,2,3,4,4a,5,6,8a 八氢 4a,8 二甲基 2 (1 甲基乙烯基)萘、β 红没药烯等。萜类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2 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儿芹 GC-MS-计算机联用分析 香料
下载PDF
鸭儿芹总黄酮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田琳 龚其海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鸭儿芹总黄酮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鸭儿芹总黄酮(40、80、160mg/kg)三种剂量连续灌胃给药5d后,腹腔注射0.1%CCl4(10ml/kg)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测定不同剂量的鸭儿芹总黄酮对小鼠血清中丙氨... 目的观察鸭儿芹总黄酮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鸭儿芹总黄酮(40、80、160mg/kg)三种剂量连续灌胃给药5d后,腹腔注射0.1%CCl4(10ml/kg)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测定不同剂量的鸭儿芹总黄酮对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3种剂量的鸭儿芹总黄酮均能显著地降低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升高小鼠肝脏SOD活性,降低肝脏MDA含量。结论鸭儿芹总黄酮对由四氯化碳所致的急性肝脏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提高小鼠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儿芹总黄酮 肝损伤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转氨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鸭儿芹肉桂酸4-羟化酶基因的克隆与不同温度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谭国飞 王枫 +2 位作者 王广龙 徐志胜 熊爱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98-1304,共7页
为研究鸭儿芹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以贵州省野生鸭儿芹为研究对象,克隆到1条1 631bp长的肉桂酸4-羟化酶(C4H)基因(CjC4 H),并以鸭儿芹生长过程中主要面临的4种不同温度(10℃、18℃、30℃和38℃)处理0、0.5、1、2、4、8、12和24h,考察鸭... 为研究鸭儿芹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以贵州省野生鸭儿芹为研究对象,克隆到1条1 631bp长的肉桂酸4-羟化酶(C4H)基因(CjC4 H),并以鸭儿芹生长过程中主要面临的4种不同温度(10℃、18℃、30℃和38℃)处理0、0.5、1、2、4、8、12和24h,考察鸭儿芹木质素合成基因CjC4 H的表达情况,探讨鸭儿芹木质素合成基因受温度的调控关系,为鸭儿芹适宜生长温度的选择提供参考。开放阅读框(ORF)分析显示,CjC4 H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521bp,可编码50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58.13kD,等电点为9.38。进化树分析表明,同科植物之间C4H进化上相对保守。实时定量PCR检测鸭儿芹中CjC4 H基因与温度的响应表达,结果表明38℃高温处理4h时,CjC4 H基因表达量远高于其他温度处理;而10℃和18℃相对低温处理,CjC4 H基因表达在24h时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儿芹 CjC4H 木质素 荧光定量PCR 温度处理 基因表达量
下载PDF
鸭儿芹不同器官分泌道结构及分布的比较解剖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牟颖 刘启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8,共8页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伞形科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全株不同器官分泌道的结构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观察结果显示,在鸭儿芹的根、茎、叶和果实各部位均有分泌道,其中果实分泌道特化为油管。分泌道多由1层明显小于...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伞形科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全株不同器官分泌道的结构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观察结果显示,在鸭儿芹的根、茎、叶和果实各部位均有分泌道,其中果实分泌道特化为油管。分泌道多由1层明显小于周围薄壁细胞的分泌细胞组成,不同器官中分泌道的管腔和分泌细胞均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组成根中分泌道的分泌细胞较少,多为4~5个;茎中较多,为6~9个,有时多达12~14个;组成叶片分泌道的分泌细胞数差异最大,叶脉中多达22个,叶肉中仅为3个。从横切面上看,根系中的分泌道仅分布在主根和一级侧根的近周皮处,以及主根的韧皮部外侧和髓部;茎中分泌道分布于近表皮处的厚角组织之间、大厚角组织与韧皮部之间和靠近木质部的髓部;叶鞘和叶柄的分泌道位于小厚角组织内侧的顶端、大厚角组织与韧皮部之间和木质部周围,其中在叶鞘中的2个厚角组织之间也有分泌道分布;在叶片的主脉及大侧脉中,分泌道分布于维管束与上下表皮的厚角组织之间,栅栏组织中也有少量分泌道;在果实中,油管分布于内果皮与中果皮之间,多位于棱槽和合生面部位。此外,根和茎中的分泌道具有2种明显不同的分布式样;叶鞘远、近轴面部位分泌道的分布式样分别兼有茎近表皮皮层部位和叶柄维管束木质部部位的特点,具有明显的从茎向叶柄的过渡性;在果实的果棱维管束下方和2个油管之间还有2层油细胞几乎环果体分布,这种结构在伞形科种类中比较少见,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儿芹 伞形科 分泌道 结构 解剖学
下载PDF
鸭儿芹羟基肉桂酸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对不同温度的响应 被引量:7
6
作者 吴雪君 谭国飞 +2 位作者 徐志胜 王枫 熊爱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89-1296,共8页
以贵州省野生鸭儿芹为研究对象,用RT-PCR克隆获得与木质素合成有关的羟基肉桂酸转移酶基因(CjHCT),并分析CjHCT基因对不同温度的响应,探索人工栽培鸭儿芹的适宜温度。结果表明:(1)CjHCT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290bp,编码429个氨基酸;蛋... 以贵州省野生鸭儿芹为研究对象,用RT-PCR克隆获得与木质素合成有关的羟基肉桂酸转移酶基因(CjHCT),并分析CjHCT基因对不同温度的响应,探索人工栽培鸭儿芹的适宜温度。结果表明:(1)CjHCT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290bp,编码429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为47.58kD,等电点为6.67;进化树分析表明,CjHCT与茄科植物的HCT亲缘关系最近。(2)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CjHCT基因在贵州鸭儿芹根、叶柄、叶及花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在根中CjHCT基因的表达量最高,而在叶中表达量最低,花与叶中该基因表达量相近。(3)对鸭儿芹生长过程中主要面临的4种不同温度(10℃、18℃、30℃和38℃)分别处理0、0.5、1、2、4、8、12、24h,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CjHCT基因的表达量(以0h处理作为对照,表达量为1)在高温(30℃和38℃)处理下于0.5h时最高,其中30℃处理的CjHCT基因表达量高于38℃处理;在低温(10℃和18℃)下鸭儿芹CjHCT基因表达量于12h时最高,其中10℃处理0.5h时CjHCT基因较对照表现为下调;高温(30℃和38℃)下CjHCT基因表达量峰值比低温(10℃和18℃)下表达量峰值高,而且峰值出现的时间也较早。该实验意义在于初步研究发现低温栽培鸭儿芹能抑制CjHCT基因的表达,为人工栽培鸭儿芹温度调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儿芹 CjHCT基因 克隆 木质素 荧光定量PCR 温度处理
下载PDF
鸭儿芹药学研究概况 被引量:4
7
作者 焦维丽 赵兵 +3 位作者 高昂 贾旭 巩江 倪士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20996-20997,共2页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综述了鸭儿芹的科属、成分、药理、临床应用及保健价值,为其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 成分 药理 保健价值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鸭儿芹花芽分化动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任吉君 王艳 周荣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10-313,共4页
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鸭儿芹花芽分化的动态过程,将鸭儿芹花芽分化分为三个时期:花轴分化期、花序分化期和花器官分化期,并对各期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 鸭儿芹 花芽分化 动态
下载PDF
梵净山荠菜、鸭儿芹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霍蓓 李刚凤 +3 位作者 高健强 康明 王留留 雷绍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4期139-141,共3页
该研究以梵净山荠菜和鸭儿芹为材料,对二者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为梵净山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梵净山荠菜中粗蛋白含量较高为(15.84±0.02)g/100g,粗脂肪含量较低为(2.55±0.06)g/100g,氨基酸总量达1... 该研究以梵净山荠菜和鸭儿芹为材料,对二者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为梵净山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梵净山荠菜中粗蛋白含量较高为(15.84±0.02)g/100g,粗脂肪含量较低为(2.55±0.06)g/100g,氨基酸总量达15.217 g/100g,EAA/TAA为43.46%,EAA/NEAA为89.45%,矿物质元素中以钾和镁的含量最高,分别为12935.2mg/kg和8250.9mg/kg。而梵净山鸭儿芹中粗纤维含量最高为(19.18±0.15)g/100g,粗多糖含量最低为(3.29±0.19)g/100g,氨基酸总量达14.385 g/100g,EAA/TAA为39.88%,EAA/NEAA为77.08%,矿物质元素中以钾和镁含量最高,钙次之,其中K含量为12333.2mg/kg,Mg含量为11028.85mg/kg,Ca含量为1232.7mg/kg。可见,梵净山荠菜是一种较好的高植物蛋白、低脂肪的野菜,而鸭儿芹是一种高维生素、高纤维低糖的野菜,同时二者都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具有较强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净山 荠菜 鸭儿芹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下载PDF
酶法辅助提取鸭儿芹总黄酮的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陆俊 许妍妍 +3 位作者 容欧 李尚斌 周驰 李忠海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58-1162,共5页
目的:优化酶法辅助提取鸭儿芹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鸭儿芹总黄酮提取率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酶法辅助提取鸭儿芹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为1 U/mL,酶解pH值5.5,酶解温度为60℃,酶解... 目的:优化酶法辅助提取鸭儿芹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鸭儿芹总黄酮提取率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酶法辅助提取鸭儿芹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为1 U/mL,酶解pH值5.5,酶解温度为60℃,酶解时间为1 h,料液比1∶30,提取温度为70℃,浸提时间为1 h,总黄酮提取率可达4.76%。结论:酶法辅助提取鸭儿芹总黄酮具有较高的提取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儿芹 总黄酮 纤维素酶
下载PDF
保护地鸭儿芹蛞蝓诱杀技术研究
11
作者 王丽君 徐玉萍 +2 位作者 牟玉杰 胡凤新 陈杏禹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2期30-32,共3页
[目的]野蛞蝓是现代保护地中为害日益严重、防治困难的一种害虫,不仅在鸭儿芹上造成孔洞、缺刻,粪便和虫体还会污染菜株;取食造成的伤口,极易引起灰霉病、软腐病的流行。为有效防治野蛞蝓的危害,进行了不同果蔬切片拌和四聚乙醛可湿性... [目的]野蛞蝓是现代保护地中为害日益严重、防治困难的一种害虫,不仅在鸭儿芹上造成孔洞、缺刻,粪便和虫体还会污染菜株;取食造成的伤口,极易引起灰霉病、软腐病的流行。为有效防治野蛞蝓的危害,进行了不同果蔬切片拌和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的诱杀试验。[方法]利用野蛞蝓喜食香甜食物的特性,分别以橙子切片+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处理A)、苹果切片+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处理B)和大白菜切段+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处理C)等3个处理为诱杀剂,对照为鸭儿芹切段+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连续7 d对野蛞蝓进行诱杀,每天检查、记录诱杀的野蛞蝓数量。[结果]经SPSS软件分析,处理A效果最好,诱杀率可达96.3%;处理B效果次之,为90.6%,这2种诱杀剂均可在生产中使用。而处理C诱杀率仅为26.6%,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生产中不建议使用。[结论]生产中可以在保护地内使用30 g橙子切片加3 g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来诱杀野蛞蝓,效果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 鸭儿芹 蛞蝓 诱杀
下载PDF
鸭儿芹多酚氧化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兴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1-152,174,共3页
以鸭儿芹多酚氧化酶的基本性质为研究目标,考察了鸭儿芹多酚氧化酶的反应进程及温度、pH、底物浓度以及酶浓度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鸭儿芹多酚氧化酶在反应过程中催化速率并不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鸭儿芹多酚氧化酶的最适活性温度... 以鸭儿芹多酚氧化酶的基本性质为研究目标,考察了鸭儿芹多酚氧化酶的反应进程及温度、pH、底物浓度以及酶浓度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鸭儿芹多酚氧化酶在反应过程中催化速率并不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鸭儿芹多酚氧化酶的最适活性温度为40℃,pH为6.4,酶反应底物浓度为0.1mg·mL-1,酶浓度为0.5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儿芹 多酚氧化酶
下载PDF
浙北地区鸭儿芹人工野化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丽萍 韩明丽 赵根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3期49-49,51,共2页
研究林下仿生栽培、露地遮阳网栽培和大棚设施遮阳网栽培3种不同栽培方式对鸭儿芹栽培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质地和色泽以林下仿生栽培为最佳;株高、株幅和产量以大棚设施遮阳网栽培为最佳。
关键词 鸭儿芹 栽培方式 产量 浙北地区
下载PDF
贵州省民族药材鸭儿芹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慧娟 郭志伟 +2 位作者 张敏 彭礼军 田民义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5期56-60,共5页
为了建立鸭儿芹的质量标准,采集贵州产地的13批鸭儿芹药材,对其开展鉴别、检查、浸出物等研究。对鸭儿芹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建立了鸭儿芹的显微鉴别方法;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15∶5∶1)为展开剂,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 为了建立鸭儿芹的质量标准,采集贵州产地的13批鸭儿芹药材,对其开展鉴别、检查、浸出物等研究。对鸭儿芹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建立了鸭儿芹的显微鉴别方法;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15∶5∶1)为展开剂,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在聚酰胺薄膜上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鸭儿芹在与咖啡酸、绿原酸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分别以不同浓度乙醇和水作为溶剂,采用冷浸法和热浸法对鸭儿芹样品的浸出物进行测定,以水作为溶剂时热浸法的浸出物含量最高;根据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中的方法对13批鸭儿芹药材的水分、灰分及水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其质量分数分别为7.80%~12.48%,6.24%~11.64%,17.84%~25.20%。综合研究的各项结果建立了鸭儿芹药材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儿芹 质量标准 显微鉴别 薄层色谱法
下载PDF
杭白菊秸秆堆肥肥效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新兰 梁程斌 +2 位作者 周芳圆 查宇杰 金晓文 《林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0期70-72,共3页
将发酵腐熟后的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秸秆有机肥跟不同比例的园土、草炭、蛭石等混合后用于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栽培试验,比较不同基质配方对鸭儿芹产量、总黄酮以及铅、镉等4种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经检测... 将发酵腐熟后的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秸秆有机肥跟不同比例的园土、草炭、蛭石等混合后用于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栽培试验,比较不同基质配方对鸭儿芹产量、总黄酮以及铅、镉等4种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经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秸秆与羊粪比为1∶2的堆肥加上2份草炭和1份园土最有利于鸭儿芹生长,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儿芹 秸秆堆肥 种植试验
原文传递
鸭儿芹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16
作者 文婷 阮洁 +1 位作者 皮建辉 谭娟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7,共4页
为研究鸭儿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考察了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以及对小鼠肝脏自发性脂质过氧化和对Fe2+-Vit C诱导肝脏线粒体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结... 为研究鸭儿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考察了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以及对小鼠肝脏自发性脂质过氧化和对Fe2+-Vit C诱导肝脏线粒体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鸭儿芹对DPPH、O-2·和·OH自由基均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其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5.4%、82.4%和94.2%,其IC50分别为5.48 mg.m L-1、4.23 mg.m L-1和2.78 mg.m L-1.而且能明显抑制肝脏自发性脂质过氧化和肝脏线粒体氧化损伤.结果表明,鸭儿芹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抗氧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儿芹 自由基清除 抗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鸭儿芹异黄酮2'-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的温度响应
17
作者 刘洁霞 谭国飞 +3 位作者 吴雪君 许瀛之 陈佳凯 熊爱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0-646,共7页
以贵州野生鸭儿芹为材料,研究了与植物抗逆境胁迫有关的细胞色素P450(CYP450)家族成员异黄酮2’-羟化酶(I2’H)基因对温度胁迫的应答和响应。利用PCR扩增技术克隆得到鸭儿芹异黄酮2’-羟化酶基因Cj I2’H,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为1 5... 以贵州野生鸭儿芹为材料,研究了与植物抗逆境胁迫有关的细胞色素P450(CYP450)家族成员异黄酮2’-羟化酶(I2’H)基因对温度胁迫的应答和响应。利用PCR扩增技术克隆得到鸭儿芹异黄酮2’-羟化酶基因Cj I2’H,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为1 5 2 7 bp,可编码5 0 8个氨基酸,通过DNAMAN软件预测其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270 9×10~5,等电点(p I)为4.80。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Cj I2’H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不同植物间相对保守。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鸭儿芹在30℃处理下,叶柄中Cj I2’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上升,且在24 h时达到峰值;10℃处理下,Cj I2’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高温处理。说明Cj I2’H基因表达与温度胁迫存在关联性,高温胁迫后该基因的表达响应大于低温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儿芹 CjI2’H基因 克隆 实时荧光定量PCR 温度胁迫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漂烫对鸭儿芹贮藏期间品质和生理的影响
18
作者 宋留丽 严帆 +6 位作者 杨周生 郑翔宇 姜玉萍 赵凤宇 王再阳 刘璐 郁志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94-97,173,共5页
[目的]探讨热处理技术应用于鸭儿芹保鲜的可行性。[方法]以新鲜的鸭儿芹为材料,采用前期研究出的漂烫条件对鸭儿芹进行护色处理,研究漂烫前后及贮藏期间鸭儿芹品质和生理的变化。[结果]试验表明,漂烫能使鸭儿芹保持较好的色泽,降低鸭儿... [目的]探讨热处理技术应用于鸭儿芹保鲜的可行性。[方法]以新鲜的鸭儿芹为材料,采用前期研究出的漂烫条件对鸭儿芹进行护色处理,研究漂烫前后及贮藏期间鸭儿芹品质和生理的变化。[结果]试验表明,漂烫能使鸭儿芹保持较好的色泽,降低鸭儿芹的失重率;漂烫还可以钝化鸭儿芹组织中的酶活,使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都大幅度降低;同时,漂烫也导致了鸭儿芹组织中的维生素C、叶绿素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大幅度减少。[结论]研究可为鸭儿芹的贮藏保鲜和商业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儿芹 漂烫 品质 生理
下载PDF
鸭儿芹护色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留丽 杨周生 +6 位作者 周守标 郁志芳 杨雪 余含露 姚永杰 王凤章 彭吉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4-218,共5页
以新鲜鸭儿芹为原料,利用碱液漂烫和护色剂对鸭儿芹进行护色,根据色泽和质地的感官评分,研究漂烫条件、护色剂种类和护色条件对鸭儿芹护色效果和质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碱液漂烫和护色剂处理对鸭儿芹都有较好的护色效果。不同种类不... 以新鲜鸭儿芹为原料,利用碱液漂烫和护色剂对鸭儿芹进行护色,根据色泽和质地的感官评分,研究漂烫条件、护色剂种类和护色条件对鸭儿芹护色效果和质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碱液漂烫和护色剂处理对鸭儿芹都有较好的护色效果。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护色剂中,0.06%醋酸锌和0.3%植酸护色效果最为显著。鸭儿芹最佳漂烫工艺条件为90℃下1.0%Na2CO3溶液中下漂烫1min;最佳护色工艺条件为pH5的0.3%植酸+0.07%Zn(COOH)2溶液中浸泡20min。在此条件下漂烫和护色,鸭儿芹的色泽和质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儿芹 漂烫 护色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鸭儿芹种子芳香油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艳 任吉君 +1 位作者 周荣 钟立贤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3-575,共3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种子中芳香油,使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原料粒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鸭儿芹种子芳香油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是萃取压力15 MPa、...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种子中芳香油,使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原料粒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鸭儿芹种子芳香油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是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5 h、原料粒度40目,芳香油萃取率可达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 种子 超临界CO2萃取 芳香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