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栗疫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周而勋 王克荣 陆家云 《果树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6-71,共6页
全面综述了栗疫病的研究进展,包括栗疫病的发生和为害性、症状、病原菌及其弱毒力、寄主植物、病害循环、发病条件和防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栗疫病 栗疫病菌 弱毒力 防治
下载PDF
栗疫病菌的致病力分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克荣 邵见阳 陆家云 《果树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5-28,共4页
采用树皮下接种和打孔接种的方法,在板栗树苗和离体栗枝上测定了栗疫病菌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两种接种方法测定病菌致病力比较一致;据此可将菌株分为强致病力和低致病力两类。对低致病力菌株分生孢子后代的不同培养型也进行了致病力测定... 采用树皮下接种和打孔接种的方法,在板栗树苗和离体栗枝上测定了栗疫病菌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两种接种方法测定病菌致病力比较一致;据此可将菌株分为强致病力和低致病力两类。对低致病力菌株分生孢子后代的不同培养型也进行了致病力测定,野生型单孢菌株的毒力明显比亲本型单孢菌株的强。讨论了低致病力菌株的毒力降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栗疫菌 致病力
下载PDF
中国栗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闫伯前 秦岭 +1 位作者 李作洲 黄宏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年第3期238-244,共7页
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国栗疫病菌 17个居群 RAPD遗传变异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 ,以探讨栗疫病菌居群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 :中国栗疫病菌居群缺乏空间结构 ,绝大多数 RAPD位点变异为随机分布的空间模式 ,但部... 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国栗疫病菌 17个居群 RAPD遗传变异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 ,以探讨栗疫病菌居群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 :中国栗疫病菌居群缺乏空间结构 ,绝大多数 RAPD位点变异为随机分布的空间模式 ,但部分位点表现出渐变、斑块和双向渐变的非随机分布模式 ,又显示了一定的空间结构。推测其形成原因可能是长距离的基因流、人类活动、地理隔离以及栗疫病菌本身的繁殖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并依据部分位点呈单向渐变的模式推测西南地区为中国栗疫病菌的起源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疫病菌 RAPD 空间自相关性 遗传变异
下载PDF
低毒病毒及板栗疫病菌低毒力机制 被引量:13
4
作者 商巾杰 陈保善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5-844,共10页
低毒病毒是一类存在于板栗疫病菌细胞质中自主复制的无衣壳正链RNA病毒。感染低毒病毒后,板栗疫病菌的致病力显著降低,色素分泌减少,菌丝体由感染病毒前的桔黄色变为白色,产孢量降低或不产孢,漆酶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低毒病毒侵染性克隆... 低毒病毒是一类存在于板栗疫病菌细胞质中自主复制的无衣壳正链RNA病毒。感染低毒病毒后,板栗疫病菌的致病力显著降低,色素分泌减少,菌丝体由感染病毒前的桔黄色变为白色,产孢量降低或不产孢,漆酶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低毒病毒侵染性克隆的获得以及高效转化和转染体系的建立,使得低毒病毒成为目前唯一可以进行全面遗传操作的真菌病毒。利用低毒病毒作为探针来探测板栗疫病菌的致病力组成和毒力调节机制,已获得了一些很有意义的发现。本文介绍近几年低毒病毒及其与真菌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低毒病毒的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研究、低毒病毒和线粒体损害引起的板栗疫病菌低毒力机制、板栗疫病菌的RNA沉默系统以及低毒病毒抗RNA沉默的机制。低毒病毒/板栗疫病菌系统已经成为研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以及病原真菌致病机理的很好的模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疫病菌 低毒病毒 低毒力 RNA沉默 基因组学
下载PDF
细菌嗜铁素、DAPG和PCA对板栗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旋 曹福祥 +2 位作者 李正楠 巫添辉 冉隆贤 《河北林果研究》 2006年第4期404-408,共5页
为了探讨生防细菌防治板栗疫病的潜力,测定了恶臭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putida)WCS358r菌株及其嗜铁素缺失突变体JM218,转基因菌株WCS358::phl和WCS358::phz对板栗疫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KB和板栗枝条韧皮部抽提液培... 为了探讨生防细菌防治板栗疫病的潜力,测定了恶臭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putida)WCS358r菌株及其嗜铁素缺失突变体JM218,转基因菌株WCS358::phl和WCS358::phz对板栗疫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KB和板栗枝条韧皮部抽提液培养基(BA)中,WCS358r对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JM218几乎没有抑制效果;在培养基中加入200μmol/L FeCl3后,WCS358r对病菌的抑制能力显著降低,证明WCS358r产生的嗜铁素是抑制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重要因子。在PDA培养基中,WCS358r对病菌无抑制效果。在上述三种培养基中,产生抗生素2,4-二乙酰间苯三酚(DAPG)的转基因菌株WCS358::phl与原始菌株WCS358r相比,抑菌效果明显增强,而产生酚嗪-1-羧酸(PCA)的WCS358::phz的抑菌能力无明显提高。培养基中添加铁对WCS358::phl的抑菌活性无影响,但能降低WCS358::phz对板栗疫病菌的抑制效果。由此说明,嗜铁素和DAPG对抑制板栗疫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重要作用,而PCA的抑菌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疫病 寄生隐丛赤壳菌 二乙酰间苯三酚 酚嗪羧酸 嗜铁素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树干注药对板栗疫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2
6
作者 唐光辉 冯超 +2 位作者 张涛 宋晓斌 张兴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28,共3页
通过室内抑菌及田间树干注药药效试验,探讨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甲霜灵等几种杀菌剂对板栗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室内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甲霜灵等几种药剂对板栗疫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EC50在(0.24~65.... 通过室内抑菌及田间树干注药药效试验,探讨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甲霜灵等几种杀菌剂对板栗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室内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甲霜灵等几种药剂对板栗疫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EC50在(0.24~65.64)mg/L之间,其中戊唑醇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为0.24 mg/L,其次为烯唑醇和己唑醇,EC50分别为0.28 mg/L和0.29 mg/L。戊唑醇对板栗疫病病原菌孢子毒力最高,EC50为0.67 mg/L。田间树干注药,10%戊唑醇注干杀菌剂对板栗疫病的防治效果最佳,按树干地径1 mL/cm的注药量防效83.85%,可有效控制板栗疫病的危害,其次为10%烯唑醇和10%己唑醇,防效依次为73.19%和7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疫病 杀菌剂 毒力 树干注药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中国板栗品种对疫病的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秦岭 高遐红 +3 位作者 程继鸿 刘素花 王有年 张大鹏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2,共4页
通过在板栗离体枝条上接种栗疫病病原菌,对感染后的病斑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板栗品种对疫病菌的感染程度不同,在供试的21个品种和类型中,病斑较小的品种(类型)主要有北峪2号和兴隆城9号,其次为野生板栗、渤海所18、燕魁、短花... 通过在板栗离体枝条上接种栗疫病病原菌,对感染后的病斑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板栗品种对疫病菌的感染程度不同,在供试的21个品种和类型中,病斑较小的品种(类型)主要有北峪2号和兴隆城9号,其次为野生板栗、渤海所18、燕魁、短花栗等7个品种和类型,以上品种抗病性较强,抗病性强的品种占供试品种的33.3%;抗病性弱的品种有红光栗、怀黄、怀九等,抗病性弱的品种占取样量的38.1%,以红光栗抗病性最弱,病斑面积显著地高于其它品种。不同生态品种群中均有抗性强的品种和抗性弱的品种。不同品种在感染病菌后对病菌的抗扩展能力不同:红光和怀黄品种的抗扩展能力最差,且病斑上病菌的分生孢子多;野生板栗的抗病性强,病菌侵染后有自愈现象;北峪2号和兴隆城9号感染病后病斑扩展速度显著慢于其它品种。通过试验把供试的品种分为抗性强品种、中度抗性品种。中度感病品种和抗性差的品种共4类。通过接种来源不同的毒性菌株,证明不同板栗品种对强毒性菌株的抗病性表现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抗病性 栗疫病 品种抗性 抗性评价
下载PDF
利用弱毒菌系防治栗疫病的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杜建玲 张金林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2-85,94,共5页
自 2 0世纪 6 0年代发现栗疫病 (干枯病 )弱毒菌系以来 ,关于弱毒菌系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阐述了弱毒因子的传递方式、机理 ,强、弱毒菌系混合体系 ,两类菌丝的超微结构以及生理特性。栗疫菌弱毒菌系在自然界的传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 自 2 0世纪 6 0年代发现栗疫病 (干枯病 )弱毒菌系以来 ,关于弱毒菌系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阐述了弱毒因子的传递方式、机理 ,强、弱毒菌系混合体系 ,两类菌丝的超微结构以及生理特性。栗疫菌弱毒菌系在自然界的传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弱毒菌株菌丝生长较慢 ,产孢能力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疫病 弱毒菌系 DSRNA 板栗
下载PDF
我国和欧美洲栗疫菌低毒株dsRNA同源性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全勇 梁平彦 +1 位作者 陈开英 周淑敏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5,共5页
在发现我国栗疫苗(Cryphonectria parasitica=Endothia parasitica)含dsRNA低毒力菌株基础上,分别以国内菌株EpC140和EpC32、欧洲低毒株Ep713的dsRNA为探针,同欧洲、美洲及亚洲低毒力菌株dsRNA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表明亚洲株同欧洲株之间... 在发现我国栗疫苗(Cryphonectria parasitica=Endothia parasitica)含dsRNA低毒力菌株基础上,分别以国内菌株EpC140和EpC32、欧洲低毒株Ep713的dsRNA为探针,同欧洲、美洲及亚洲低毒力菌株dsRNA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表明亚洲株同欧洲株之间有序列同源性,同美洲株之间无序列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疫菌 低毒力 同源性 DSRNA
下载PDF
栗疫病菌不同毒力菌株胞外酶活性和草酸产量的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而勋 王克荣 陆家云 《真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82-187,共6页
对栗疫病菌不同毒力菌株产生胞外酶的种类、活性和草酸产量以及草酸对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水解聚果胶酸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所有供试菌株均未能检测到淀粉酶活性。栗疫病菌在培养中可分泌漆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酶... 对栗疫病菌不同毒力菌株产生胞外酶的种类、活性和草酸产量以及草酸对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水解聚果胶酸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所有供试菌株均未能检测到淀粉酶活性。栗疫病菌在培养中可分泌漆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酶,但不同毒力菌株产生这些酶的能力不同。总的来说,强毒力菌株均可分泌这些酶,且活性强,但弱毒力菌株的酶活性较弱或不分泌这些酶。菌丝产量和草酸产量分析表明,强毒力菌株的草酸产量明显高于弱毒力菌株。菌丝产量与草酸产量没有相关性。在没有草酸盐存在的条件下,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不能降解聚果胶酸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疫病菌 毒力 菌株 胞外酶 草酸盐
原文传递
G418抗性筛选标记在板栗疫病菌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蓝秀万 陈敏玫 +3 位作者 桂磊 范云燕 甘文剑 陈保善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SCD 2007年第B06期7-11,共5页
板栗疫病菌-低毒病毒系统,是一个优良的研究植物病原真菌致病和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模型。随着研究的深入,原有的苯菌灵和潮霉素两个遗传转化筛选标记已不能满足研究需要。文章报道构建一个由构巢曲霉trpC启动子驱动的G418抗性... 板栗疫病菌-低毒病毒系统,是一个优良的研究植物病原真菌致病和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模型。随着研究的深入,原有的苯菌灵和潮霉素两个遗传转化筛选标记已不能满足研究需要。文章报道构建一个由构巢曲霉trpC启动子驱动的G418抗性Neo基因盒,并成功应用于板栗疫病菌的遗传转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疫病菌 G418抗性 遗传转化
下载PDF
亚欧美栗疫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陈贤 周晓云 王克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236,共5页
从 12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主带明显、重复性好的 9个引物 ,对来自不同地域和寄主的 7个群体的 14 2个栗疫病菌菌株进行 RAPD分析。 9个引物共扩增出条带 12 4条 ,其中多态性条带 111条 ,多态性比率为 89.5 2 %。利用 Popgen... 从 12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主带明显、重复性好的 9个引物 ,对来自不同地域和寄主的 7个群体的 14 2个栗疫病菌菌株进行 RAPD分析。 9个引物共扩增出条带 12 4条 ,其中多态性条带 111条 ,多态性比率为 89.5 2 %。利用 Popgen3.2软件对供试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 UPGMA聚类。结果表明 ,中国地区 4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较大 ,与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群体间的相似性较小 ;美国和意大利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较大 ,且它们与日本群体间的相似性大于与中国群体间的相似性。病原菌群体的遗传变异率为 0 .2 35 1,其中在地区水平上 ,82 .34%由群体内的变异引起 ,17.6 6 %由群体间的差异引起 ,群体间的基因流动值为 2 .3311;而在寄主水平上 ,则 79.4 2 %由群体内的变异引起 ,2 0 .5 8%由群体间的差异引起 ,群体间的基因流动值为 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疫病菌 随机扩增片段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 基因流
下载PDF
燕山板栗疫病菌的培养性状与菌株的营养体亲合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秦岭 程继鸿 +2 位作者 高遐虹 刘素花 王有年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5-21,共7页
中国板栗疫病菌在菌落形态、生长速度、产孢多少等培养性状和毒力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中国栗疫病菌从培养性状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正常培养性状 :浅黄色或黄色、生长快、形成分生孢子器的野生型菌落 ;另一类为不正常类型 :培... 中国板栗疫病菌在菌落形态、生长速度、产孢多少等培养性状和毒力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中国栗疫病菌从培养性状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正常培养性状 :浅黄色或黄色、生长快、形成分生孢子器的野生型菌落 ;另一类为不正常类型 :培养性状及生长速率与野生型菌株均不相同。非正常培养性状的菌株占有较大的比例 ,分布于各取样点。中国栗疫病菌株间存在明显的毒力分化 ,培养性状不正常的菌株的毒力有下降的趋势。对燕山栗产区的栗疫病菌株的营养体亲合性 (VC)研究表明 :有 4 3个营养体亲合组(VCGs) ,从而推算至少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疫病菌 培养性状 营养体亲合性
下载PDF
栗疫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国云 王克荣 周而勋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1-290,共10页
采用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方法,从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parasitica的18种酶体系中筛选到9种分辨率高的同工酶。对同工酶的检测结果表明,在中国的北京、辽宁、江西、福建及意大利、美国、日本共7个群体的115个栗疫病菌菌株中,多酚氧化... 采用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方法,从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parasitica的18种酶体系中筛选到9种分辨率高的同工酶。对同工酶的检测结果表明,在中国的北京、辽宁、江西、福建及意大利、美国、日本共7个群体的115个栗疫病菌菌株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X)、细胞色素氧化酶(CCO)、乙醇脱氢酶(A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单态性;α-酯酶(α-EST)、β-酯酶(β-EST)、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为多态性,分别具有10、7、3、3种电泳表现型。通过9种同工酶的凝胶电泳分析,对栗疫病菌的群体结构进行了比较。中国地区4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较大,与美国、意大利、日本群体间的相似性较小;美国、意大利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较大,且它们与日本群体间的相似性大于与中国各群体间的相似性,这一结果表明美国的栗疫苗可能是从日本传人的。病菌群体的遗传变异率为of60,其中83.1%由群体内的变异引起,16.9%由群体间的差异引起。群体间的基因流动值为2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栗疫菌 群体结构 遗传结构 栗疫病
下载PDF
抗栗疫病板栗品种及优系鉴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程中平 吴群 +2 位作者 黄俊斌 胡春根 王章利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43,47,共5页
本研究旨在选择较为适合鉴定栗疫病抗性的时期(枝条),并对不同品种进行抗栗疫病筛选。采用从3个板栗产区分离得到并经形态和分子确认后的3个栗疫病菌株JS-6、TC-4和LT-1培养的菌丝,对中国板栗品种和在美国育成中国板栗优系接种培养10天... 本研究旨在选择较为适合鉴定栗疫病抗性的时期(枝条),并对不同品种进行抗栗疫病筛选。采用从3个板栗产区分离得到并经形态和分子确认后的3个栗疫病菌株JS-6、TC-4和LT-1培养的菌丝,对中国板栗品种和在美国育成中国板栗优系接种培养10天,对病斑面积进行测定,按分级标准确定品种或优系对栗疫病的感抗。通过不同时期对枝条进行接种的比较,认为选夏季枝条接种菌株菌丝进行栗疫病抗性鉴定更严格、准确。通过对不同品种的夏季枝条接种3个菌株菌丝进行鉴定,抗栗疫病品种为Nanking、宜昌深刺、大乌壳、宋家早、重阳栗和七月早,较抗栗疫病品种为八月红、广德大红袍、九家种和东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疫病 离体枝条接种 接种时期 抗病品种
下载PDF
基于数量化理论Ⅰ的陕南板栗疫病成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晓斌 刘昭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2-125,共4页
以陕南地区板栗林为对象,通过设立标准地进行部分抽样和完全抽样调查板栗疫病的发生和危害程度,积累2005—2008年板栗疫病相关数据。运用数量化理论Ⅰ对在陕南地区调查的25个板栗林样地进行分析,筛选影响板栗疫病发病率的重要因子及其... 以陕南地区板栗林为对象,通过设立标准地进行部分抽样和完全抽样调查板栗疫病的发生和危害程度,积累2005—2008年板栗疫病相关数据。运用数量化理论Ⅰ对在陕南地区调查的25个板栗林样地进行分析,筛选影响板栗疫病发病率的重要因子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坡向、先一年冬季降水量、先一年冬季极端最低温度和管理水平是影响板栗疫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坡向是最大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化理论Ⅰ 板栗疫病 成因
下载PDF
韩国、美国和中国栗疫病菌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朴春根 Kim Kyung-hee +2 位作者 Lee Sang-hyun Lee Seung-kyu Moon Byung-ju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3-286,共4页
用RAPD方法,对来自韩国、美国和中国的26个栗疫病菌菌株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使用筛选的12个随机引物,共扩增了115个0.19~3.1 kb大小的扩增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占61.7%。聚类分析结果,相似系数为0.92时,26个菌株分为两大组,一组由21个... 用RAPD方法,对来自韩国、美国和中国的26个栗疫病菌菌株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使用筛选的12个随机引物,共扩增了115个0.19~3.1 kb大小的扩增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占61.7%。聚类分析结果,相似系数为0.92时,26个菌株分为两大组,一组由21个菌株组成,包括大部分韩国菌株和美国菌株;另一组包括部分韩国菌株和中国菌株。表明美国菌株和大部分韩国菌株的遗传相似性很高,部分韩国菌株有较大的变异,而中国菌株则表现出了遗传上的远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疫病 寄生隐丛赤壳 栗树 遗传变异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高分辨质谱分析的高效丝状真菌囊泡提取及蛋白制样方法
18
作者 林南新 徐小雯 +2 位作者 曾紫杉 王杰 王金子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774-777,共4页
使用液氮冷冻研磨破碎真菌菌丝细胞,结合醋酸钠沉淀和超速离心纯化,获得的囊泡样品进一步使用超滤法浓缩和过滤,扫描电镜观察和蛋白电泳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所制备的真菌囊泡完整性好,蛋白纯度高,未见明显杂质污染,符合后续实验要求。进... 使用液氮冷冻研磨破碎真菌菌丝细胞,结合醋酸钠沉淀和超速离心纯化,获得的囊泡样品进一步使用超滤法浓缩和过滤,扫描电镜观察和蛋白电泳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所制备的真菌囊泡完整性好,蛋白纯度高,未见明显杂质污染,符合后续实验要求。进一步使用串联质谱标签技术联用高分辨生物质谱仪对真菌囊泡蛋白组进行分析,在提取的低毒病毒侵染后的真菌囊泡中成功鉴定到病毒蛋白的存在。实验方法的建立和优化,为丝状真菌囊泡提取、囊泡蛋白组学和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方法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疫病菌 囊泡 扫描电镜 质谱鉴定
下载PDF
不同抗性板栗品种的防御酶系对栗疫菌Cp-毒素的响应 被引量:6
19
作者 韩珊 朱天辉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5-309,共5页
为了探讨不同品种板栗对栗疫菌Cp-毒素胁迫响应的差异,应用叶圆片法,研究板栗不同抗性品种叶片经栗疫菌毒素Cp-处理后对其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p-毒素浓度低于... 为了探讨不同品种板栗对栗疫菌Cp-毒素胁迫响应的差异,应用叶圆片法,研究板栗不同抗性品种叶片经栗疫菌毒素Cp-处理后对其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p-毒素浓度低于100μg/mL时处理板栗叶片,能提高上述保护性酶的活性,其中抗病品种北峪2号活性变化幅度最大,CAT、APX、PAL活性分别为对照的4.36、2.19、3.98倍;Cp-毒素处理浓度达到200μg/mL时,破坏了板栗叶片中的抗氧化酶系,酶活性明显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此外,抗病品种酶活性高于中抗品种和感病品种;防御酶的活性与品种抗病性之间呈正相关,毒素作用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可作为衡量板栗抗病性强弱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栗疫菌 Cp-毒素 品种 酶活性
原文传递
栗疫病菌菌株的毒性联合与毒性分离现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万开元 秦岭 黄宏文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8,共5页
对来自 3个中国板栗居群的共 18个栗疫病菌株进行单株及混合菌株的毒力评价 ,结果表明各单株毒力差异显著 ,混合菌株存在毒性联合与毒性分离现象。同一种群的组合中有 6 4 4 %为毒性联合 ,不同种群的组合其毒性分离率高达 88%,同一种群... 对来自 3个中国板栗居群的共 18个栗疫病菌株进行单株及混合菌株的毒力评价 ,结果表明各单株毒力差异显著 ,混合菌株存在毒性联合与毒性分离现象。同一种群的组合中有 6 4 4 %为毒性联合 ,不同种群的组合其毒性分离率高达 88%,同一种群组合的毒性联合强度比不同种群组合的毒性联合强度大 ,而不同种群组合的毒性分离强度比同一种群组合的毒性分离强度大。大多数组合的毒性联合或毒性分离的性状表达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疫病菌 毒性联合 毒性分离 单株 混合菌株 板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