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研发投资对私人研发的影响效应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博 《产业经济评论(山东)》 2007年第1期111-128,共18页
作为一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研发活动的投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与之相对应,可以把研发活动划分为公共研发和私人研发.其中公共研发与私人研发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影响整个社会研发效率的重要因素。因而,对公共研发投资对私... 作为一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研发活动的投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与之相对应,可以把研发活动划分为公共研发和私人研发.其中公共研发与私人研发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影响整个社会研发效率的重要因素。因而,对公共研发投资对私人研发活动影响的理论分析,是制定一国研发政策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公共研发投资对私人研发投资的静态、动态挤出和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进行归纳,考察公共研发投资对私人研发投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研发投资活动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研发 私人研发 挤出效应 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营商环境、企业特惠度与异质性出口行为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军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1-76,共16页
基于企业特惠度视角,解答了中国营商环境与出口贸易之间关系的谜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较差的营商环境导致特惠度较低的企业中,内销企业的出口概率增大,出口企业的出口强度降低,但总体... 基于企业特惠度视角,解答了中国营商环境与出口贸易之间关系的谜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较差的营商环境导致特惠度较低的企业中,内销企业的出口概率增大,出口企业的出口强度降低,但总体出口强度增加,即被'挤出'国内市场;特惠度较高的企业呈现相反的出口行为。进一步考察发现,较差的营商环境对外资企业的出口行为无显著影响,但对其他类型的特惠度较低的企业产生了'挤出'效应。因此,优化营商环境、限制特惠资源、取消外资企业特惠待遇是实现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企业特惠度 出口贸易 出口强度 挤出效应
原文传递
产学知识耦合的协同创新效应——基于创新系统的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文静 张卫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68,共8页
本文从产学合作知识耦合视角出发,首次将产学合作与内部研发纳入统一的知识生产函数框架以考察区域创新系统中产学合作的创新效应。本文利用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学合作知识存量显... 本文从产学合作知识耦合视角出发,首次将产学合作与内部研发纳入统一的知识生产函数框架以考察区域创新系统中产学合作的创新效应。本文利用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学合作知识存量显著提升了所在区域企业的创新产出,但同时对企业内部研发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若干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研发强度高的区域产学合作的协同创新效应更强,反映了企业吸收能力对产学合作创新效应的重要影响;随着产学合作程度的加深,其对内部研发的“挤出效应”表现出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合作 创新系统 知识耦合 创新效应 挤出效应
下载PDF
论内在激励对隐性知识转移的优势作用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晓燕 李元旭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33,共6页
从工业经济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激励的内容也从促进作为劳动力的人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促进作为知识载体和源泉的人更积极地生产和转移知识.按照企业知识基础观的线路,论述了隐性知识转移过程中存在的认知与动机障碍,并引入了一个社... 从工业经济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激励的内容也从促进作为劳动力的人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促进作为知识载体和源泉的人更积极地生产和转移知识.按照企业知识基础观的线路,论述了隐性知识转移过程中存在的认知与动机障碍,并引入了一个社会心理学理论——拥挤效应,即内在和外在激励间的相互作用,来阐明内在激励促进隐性知识转移的优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知识转移 内在激励 拥挤效应
下载PDF
中国社会保险缴费对就业的挤出效应 被引量:28
5
作者 朱文娟 汪小勤 吕志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7-142,共6页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快速发展,社会保险缴费不断增长,其对劳动力市场上的影响也逐渐凸显,表现之一是我国的就业增长相对于劳动人口的增长显得非常缓慢。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社会保险缴费会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本文在理论上讨论...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快速发展,社会保险缴费不断增长,其对劳动力市场上的影响也逐渐凸显,表现之一是我国的就业增长相对于劳动人口的增长显得非常缓慢。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社会保险缴费会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本文在理论上讨论了社会保险缴费产生就业效应的作用机制,并通过2004-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社会保险缴费的快速增长对就业有挤出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保险缴费率每增加1%,平均来说会导致总就业水平减少0.153%,城镇就业水平减少0.06%。分区域的研究表明,社会保险缴费对我国的高收入地区和中等收入地区的就业都有显著的挤出效应,但是对低收入地区的就业影响不明显。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要注意社会保险缴费的快速上涨可能会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应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社保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险缴费 就业 挤出效应 面板数据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与制造商研发投入强度差异——制造商战略决策层面异质性视角 被引量:25
6
作者 熊勇清 范世伟 刘晓燕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83,共12页
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对于厂商研发积极性的实际激励效果一直令人感到困惑。在考虑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存在异质性的基础上,将制造商战略决策层面的异质性因素引入到财政补贴对研发投入的关系分析中,应用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微观层面数据开展... 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对于厂商研发积极性的实际激励效果一直令人感到困惑。在考虑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存在异质性的基础上,将制造商战略决策层面的异质性因素引入到财政补贴对研发投入的关系分析中,应用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微观层面数据开展了门限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力度总体较大,但是制造商研发投入强度相对较小,适度的财政补贴对于制造商研发投入表现为激励效应,超过一定额度则表现为挤出效应。较高的高管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和独立董事比重等战略决策层要素对于有效发挥财政补贴在研发投入中激励效应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阶段,财政补贴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必须要将财政补贴力度退坡到"适度区间",要实施对不同制造商的差异化财政补贴方案,对高管持股比例高、股权集中度高、独立董事人数较多的制造商适度倾斜,以进一步充分发挥财政补贴对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补贴 研发投入 公司异质性 激励效应 挤出效应
原文传递
知识领地行为视角下个体知识向组织知识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曹洲涛 杨瑞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5-42,共8页
个体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移是企业形成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探讨了组织内个体知识向组织知识转移的最大障碍是知识嵌入在个体中并在组织中形成了专属的知识领地,进而研究如何引导员工打破知识领地,使个体向组织进行知识转移,最后提出... 个体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移是企业形成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探讨了组织内个体知识向组织知识转移的最大障碍是知识嵌入在个体中并在组织中形成了专属的知识领地,进而研究如何引导员工打破知识领地,使个体向组织进行知识转移,最后提出通过内、外部激励的方式,并考虑"激励拥挤"的效果,以改变个体领地的预期性防卫与反应性防卫,促进知识转移意愿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转移 领地行为 知识领地行为 激励拥挤
原文传递
中国省级公共投资的区域效应: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壑 被引量:8
8
作者 韩仁月 常世旺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45,共10页
文章通过构建VAR模型考察了省级公共投资对就业和产出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区域间公共投资的就业效应更多地表现为以邻为壑;而产出效应则主要体现为互利共赢。在就业效应方面,本地区公共投资对超过半数地区(16/26)的就业产生挤入效... 文章通过构建VAR模型考察了省级公共投资对就业和产出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区域间公共投资的就业效应更多地表现为以邻为壑;而产出效应则主要体现为互利共赢。在就业效应方面,本地区公共投资对超过半数地区(16/26)的就业产生挤入效应;而区域外公共投资则对多数地区(18/26)的就业产生挤出效应。从公共投资总就业效应看,公共投资促进了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中心的三大就业地带的形成。在产出效应方面,本地区公共投资对17/26的地区的产出产生挤入效应;而区域外公共投资仅对3/26的地区的产出产生挤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投资 互利共赢 以邻为壑 溢入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评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加忠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4-96,共3页
文章从凯恩思理论出发,评价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及其带来的财政风险,认为由于我国的利率非市场化和高储蓄倾向,积极财政政策并未产生挤出效应,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的财政风险。考虑到国债投资收益的边际效用递减和民间投资的逐渐... 文章从凯恩思理论出发,评价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及其带来的财政风险,认为由于我国的利率非市场化和高储蓄倾向,积极财政政策并未产生挤出效应,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的财政风险。考虑到国债投资收益的边际效用递减和民间投资的逐渐复苏,积极财政政策会逐步淡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拉动效用 挤出效应 国债 财政风险
下载PDF
非政府组织、员工责任信念与人力资源优势 被引量:2
10
作者 冉戎 聂军 +1 位作者 周洲 耿玉玉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5-1132,共8页
在企业社会责任背景下,以员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分析了NGO参与CSR建设对企业人力资源影响的机理和原理。企业参与CSR建设有助于构建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NGO参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后可以增强这种竞争优势。具... 在企业社会责任背景下,以员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分析了NGO参与CSR建设对企业人力资源影响的机理和原理。企业参与CSR建设有助于构建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NGO参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后可以增强这种竞争优势。具体而言:①履行CSR的企业可以以较低的工资水平吸引到高努力程度和高责任观念的员工;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若能与NGO紧密合作,将能够强化员工的社会责任观念,具体体现为员工自愿承担更高的减排成本和工作努力程度的提高;③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若能与NGOs紧密合作,将增加具有社会责任观念的劳动力产生"绿色集聚效应"的可能性,同时会向着履行社会责任的绿色企业集聚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产生"挤出效应"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减排成本 意识水平系数 挤出效应 聚集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