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luorodeoxyglucose Uptake with Expression of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ry Group I and 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M1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1
作者 Na Hu Yun-Hua Wang +2 位作者 Dai-Qiang Li Xiao-Huang Yang Yan-Lin T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7期2117-2118,共2页
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nlputed tomography (FDG PET/CT) is widely applied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The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 a semi-quantitative index, plays an... 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nlputed tomography (FDG PET/CT) is widely applied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The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 a semi-quantitative index,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NSCLC tbr diagnosis, staging, and efficacy evaklation. It has been px3posed that the SUV of tumors may correlate with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chemotherapy resistance-associated biomarkers based on studies that have displayed a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SUV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ry Group 1 (ERCC 1 )1~1 and Tp53-induced glycolysis and apoptosis regulator.121 FDG avidity of NSCLC and ERCC 1 and 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M 1 (RRM 1 ) levels have not been as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we looked tbr correlations among metabolic parameters (SUVm,,. metabolic tumor volume [MTV], and total lesion glycolysis [TLG]) and ERCC1 and RRM1 ex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NSCLC, to investigate whether FDG uptake reflects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chemoresistance proteins (ERCC1 and RRM 1 ) within tumor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d Tomography: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ry Group 1: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 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M 1
原文传递
ERCC1和RRM1及p53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琳 巴艳华 +2 位作者 田希凤 张丽 单国用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25-730,共6页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与血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和p53基因检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01-2020-12-31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与血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和p53基因检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01-2020-12-31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70例,均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观察组80例,根据血清ERCC1、RRM1、p53基因检测结果,个性化治疗(分为A、B和C组)。A组(n=24)为ERCC1、RRM1低表达患者,给予GP方案治疗;B组(n=29)为ERCC1、p53低表达患者,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DP)方案治疗;C组(n=27)为ERCC1、RRM1、p53均低表达患者,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卡铂(TP)方案治疗。观测对照组与观察组化疗疗效以及观察组不同亚组内患者行不同个性化方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患者生活质量、体能状态(PS)、化疗不良反应、肿瘤进展时间(TTP)以及总生存期(OS)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化疗有效率较高,χ^(2)=20.083,P<0.001。A、B与C组化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2.86%(23/70),观察组为8.75%(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60,P<0.001。对照组生活改善率为54.29%(38/70),观察组为83.75%(67/8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χ^(2)=15.434,P<0.001。对照组化疗后PS评分为2.353±0.557,观察组为1.271±0.42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F=13.549,P<0.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化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及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3.7和17.4个月,观察组患者分别为7.8和21.3个月,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血清ERCC1、RRM1和p53基因联合检测可有效指导晚期NSCLC个性化化疗方案制定,对于保障化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PS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苷酸还原酶M1 P53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预后
原文传递
卵巢癌组织ERCC1、Vimenti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杨东 杨宇 +2 位作者 白云波 张同庆 张为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5期862-865,909,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每位患者的卵巢癌组织...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每位患者的卵巢癌组织样本、癌旁正常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各组织标本中的ERCC1、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ERCC1、Vimentin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对患者进行统一的手术治疗,分析ERCC1、Vimentin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患者的预后。结果:卵巢癌组织的ERCC1、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22%(45/83)、69.88%(58/83),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9.64%(8/83)、20.48%(1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织的ERCC1、Vimentin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ERCC1、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患者的年龄、病灶直径、病理分型无关,而与卵巢癌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ERCC1、Vimentin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体生存期(OS)均短于ERCC1、Vimentin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ERCC1、Vimentin的表达水平与卵巢癌的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RCC1、Vimentin可能作为卵巢癌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 波形蛋白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多态性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唯唯 王文玲 +3 位作者 王刚 李小凯 李国栋 董洪敏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40-745,共6页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 rs25487)多态性与新辅助放化疗相关性。方法使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于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在贵州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科就诊的55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对患者进行新辅助同步...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 rs25487)多态性与新辅助放化疗相关性。方法使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于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在贵州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科就诊的55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对患者进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于同步放化疗前采血并进行DNA测序确定XRCC1 rs25487基因型。采用调整混杂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肿瘤新辅助放化疗后T分期、N分期降期情况与患者XRCC1 rs25487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并分层分析探究各基因型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等临床特征的交互作用。结果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调整混杂因素以后,相较于AA基因型患者,GG型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T降期率减低(OR=0.1,P<0.05)。而GA型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无论是T降期率还是N降期率,与AA基因型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A/GA基因型与NLR存在交互作用而影响放疗后T降期率。结论XRCC1 rs25487基因多态性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相关,且与NLR值有交互作用,可能成为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X射线交叉互补基因1 基因多态性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ERCC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欧阳泉 吴平辉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1126-1128,共3页
结直肠癌(colcrectal cancer,CRC)是胃肠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以及进展迅速等特点,是严重威胁群众的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ry group ... 结直肠癌(colcrectal cancer,CRC)是胃肠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以及进展迅速等特点,是严重威胁群众的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ry group 1,ERCC1)是DNA损伤修复基因组的重要组成,在多条DNA修复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CRC研究的深入,目前针对ERCC1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联进行了许多研究,本文就这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结直肠癌 奥沙利铂
下载PDF
结直肠癌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表现与分子标记物ERCC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罗锦文 李新春 卢雪梅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表现与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每组各40例,并选取结直肠癌癌...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表现与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每组各40例,并选取结直肠癌癌旁黏膜组织的正常肠壁组织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弥散系数表现,并与手术后常规病理免疫组化ERCC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组ADC值和ERCC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随着结直肠癌肿瘤组织ERCC表达增加,其ADC值降低,结直肠癌ADC值与ERCC表达程度呈负相关(r=-0.598,P=0.000);高分化(r=-0.688,P=0.000)、中分化(r=-0.698,P=0.000)、低分化(r=-0.741,P=0.000)与ERCC的表达水平均呈为负相关。结论:结直肠癌的ADC值能从分子水平反映了肿瘤细胞的增殖程度,ADC值低的患者,其ERCC处于高表达水平,结直肠癌ADC值的变化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术前的恶性程度进行诊断及临床疗效的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磁共振 表观弥散系数表现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 相关性
下载PDF
ERCC1及其重叠基因3’端非编码区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靖悦 张倩也 +3 位作者 陈信桢 张国培 肖明扬 逯晓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9-294,301,共7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及其重叠基因CD3EAP、PPP1R13L的3’端非编码区(3’UT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结直肠癌(CRC)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方法根据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及样本量确定候选SNP位点。收集200例CRC患者(病例组)...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及其重叠基因CD3EAP、PPP1R13L的3’端非编码区(3’UT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结直肠癌(CRC)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方法根据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及样本量确定候选SNP位点。收集200例CRC患者(病例组)和200名健康对照受试者(对照组),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靶基因候选SNP位点与CRC的关联。结果ERCC1基因SNP位点rs3212986与CRC发生风险相关,与rs3212986 CC基因型相比,AA基因型携带者患CRC的风险增高(P<0.05);将病例组和对照组按性别和年龄分层后,男性或年龄≥60岁人群中AA基因型会增加CRC的患病风险(P<0.05)。单体型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单体型相比,ERCC1单体型AAG发生CRC的风险较高(P<0.05);携带rs3212986、rs2336219、rs735482、rs1007616区域单体型结构CCAC、AAGC、CAGT患CRC风险程度高于野生型(P<0.05)。结论ERCC1 rs3212986位点AA基因型在CRC病例中的出现频率高于对照,其A等位基因会增加CRC的患病风险。ERCC1单体型AAG与CRC的易感性相关。19q13区域单体型结构CCAC、AAGC、CAGT与CRC易感性相关,可能增加CRC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3’端非编码区 重叠基因
下载PDF
基于ERCC1与RRM1和TEKT4基因联合检测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8
作者 刘鑫 刘丹 +3 位作者 薛夏 刘晶 张艺 邢亚恒 《医药论坛杂志》 2023年第18期23-27,共5页
目的 分析基于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TEKT4基因联合检测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2月许昌市中心医院呼吸科经病理确诊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 目的 分析基于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TEKT4基因联合检测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2月许昌市中心医院呼吸科经病理确诊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79例。对照组患者根据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选取紫杉醇/多西他赛/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两种化疗方案中任何一种治疗,试验组首先采用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法测定患者肿瘤组织或者血液内ERCCl、RRMl基因多态性及TEKT4基因突变情况,根据表达水平选择治疗方案。比较两组化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功能状态,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生存情况。结果 化疗后试验组的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化疗后的功能状态改善率为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75%,试验组患者化疗后的客观缓解率为80.00%、疾病控制率为9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50.80%和疾病控制率90.48%,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化疗后的剧烈呕吐、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生存率为94.49%(75/79),对照组的生存率为83.54%(66/79),差异统计学有意义(χ^(2)=7.125,P<0.05)。结论 基于ERCC1、RRM1、TEKT4基因联合检测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能够促进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促进患者的功能状态改善和临床疗效改善,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生存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 TEKT4基因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DNA修复基因XRCC1 codon 399多态性与肝细胞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9
作者 陈秉朴 龙喜带 傅国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88-1591,1602,共5页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线修复交叉互补因子1(XRCC1)codon 399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文献并按要求提取相关信息,纳入以XRCC1 codon 399多态性与HCC易感性为内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通过异质...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线修复交叉互补因子1(XRCC1)codon 399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文献并按要求提取相关信息,纳入以XRCC1 codon 399多态性与HCC易感性为内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通过异质性检验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的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并进行发表偏倚评估和敏感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国内外合格文献7篇(HCC患者1 342例,对照2 207例)。合并分析结果显示:XRCC1 codon 399 Gln/Gln基因型可使HCC的发病风险增加(OR=1.41,95%CI 1.07~1.84),而Lys/Gln基因型与HCC的发病风险无明显关联。进一步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HCC高发区人群中,Lys/Gln和Gln/Gln基因型均与HCC发病存在关联性(OR=1.46,95%CI 1.07~2.00;OR=1.45,95%CI 1.09~1.93)。结论 XRCC1基因codon 399多态性与HCC的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X线修复交叉互补因子1 META分析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阳性胃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2、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及胸甘酸合成酶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董志成 刘凌翔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5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及胸甘酸合成酶(TS)在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胃癌(AFPGC)患者与普通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61例AFPGC组织标本为实验组,122例普通胃癌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HER2...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及胸甘酸合成酶(TS)在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胃癌(AFPGC)患者与普通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61例AFPGC组织标本为实验组,122例普通胃癌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HER2、ERCC1及TS的表达,分析两组间三者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中HER2的阳性率分别为45.90%、3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ERCC1的阳性率分别为70.49%、6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TS的阳性率分别为80.33%、6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实验组中HER2在Ⅰ~Ⅱ期的阳性率显著高于Ⅲ期(P=0.033),对照组中ERCC1在有神经脉管侵犯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侵犯者(P=0.036)。总样本中HER2阳性胃癌的生存期显著短于阴性者(P<0.001),而ERCC1、TS组无显著差异。浸润深度(P=0.039,RR=1.862)、血清AFP水平(P<0.001,RR=1.002)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AFPGC中HER2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胃癌,提示AFPGC可能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中有更多获益;AFPGC中TS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胃癌,提示AFPGC更有可能对氟尿嘧啶类化疗存在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甲胎蛋白 人表皮生长因子2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胸甘酸合成酶
下载PDF
基于移位多相正交序列的周期完全互补码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艳艳 施保昌 杨益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41-945,共5页
对Suehiro提出的多相正交序列的构造方法进行了简要地介绍和分析,通过简化生成矩阵,达到了避免重复,直接产生独立序列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该多相序列的循环移位与正交复合,提出了一组新的完全互补码,其方法简单,生成容易,且... 对Suehiro提出的多相正交序列的构造方法进行了简要地介绍和分析,通过简化生成矩阵,达到了避免重复,直接产生独立序列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该多相序列的循环移位与正交复合,提出了一组新的完全互补码,其方法简单,生成容易,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频序列 多相正交序列 循环移位 完全互补 自互补 互互补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LncRNA CAI2和ERCC1表达水平与预测并发认知障碍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石庆丽 贾嘉琦 +3 位作者 李秀艳 陈奕菲 高玉苹 谭秀革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53-58,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长链非编码RNA CAI2(long-chain non-coding RNA CAI2,LncRNA CAI2)和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ry...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长链非编码RNA CAI2(long-chain non-coding RNA CAI2,LncRNA CAI2)和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ry gene 1,ERCC1)表达水平与预测并发认知障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平谷区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AIS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AIS并发认知障碍患者112例作为AIS并发认知障碍组,另外选取同期在北京市平谷区医院体检的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LncRNA CAI2和ERCC1表达量,分析三者在AIS并发认知障碍中的表达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和AIS并发认知障碍组患者血清中Hcy(15.36±1.55μmol/L,22.35±2.40μmol/L vs 9.58±0.99μmol/L)和LncRNA CAI2(1.62±0.18,1.85±0.20 vs 1.11±0.15)表达升高,而ERCC1(0.91±0.08,0.76±0.07 vs 1.26±0.14)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9.928~64.436,均P=0.001)。随着AIS并发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加重,Hcy(16.62±1.70μmol/L,18.75±1.86μmol/L,23.62±2.36μmol/L)和LncRNA CAI2(1.75±0.17,1.82±0.19,1.91±0.20)的表达逐渐升高,而ERCC1(0.88±0.09,0.75±0.08和0.67±0.07)的表达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119~20.827,均P=0.001)。将AIS并发认知障碍发生作为因变量,将Hcy,LncRNA CAI2和ERCC1作为自变量纳入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cy,LncRNA CAI2和ERCC1表达水平为影响AIS并发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因素(Waldχ^(2)=12.636,12.995,11.542,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cy与LncRNA CAI2呈正相关(r=0.577,P=0.001),而Hcy与ERCC1和LncRNA CAI2与ERCC1均呈负相关(r=-0.561,-0.511,均P=0.001)。ROC曲线显示,与Hcy(OR=0.803,95%CI 0.657~0.948),LncRNA CAI2(OR=0.845,95%CI=0.715~0.978)和ERCC1(OR=0.883,95%CI=0.773~0.992)单项诊断相比,三项联合(OR=0.933,95%CI=0.652~0.817)对AIS并发认知障碍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同型半胱氨酸 长链非编码RNA CAI2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认知障碍
下载PDF
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和感染的关联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志红 朱晓燕 +2 位作者 刘玉霞 李岩 杨芳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3-707,共5页
目的探讨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l(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和感染的关联。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邢台市人民医院接受含铂方案化疗的120例晚期NSCLC患者,根据化疗后是否并发感... 目的探讨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l(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和感染的关联。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邢台市人民医院接受含铂方案化疗的120例晚期NSCLC患者,根据化疗后是否并发感染分为感染组56例和非感染组64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于化疗前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检测XRCC1(A1196G)多态性。结果56例并发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59株,以革兰阴性菌株为主(67.80%,40/59)。120例晚期NSCLC患者根据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程度分为中重度白细胞减少36例和非中重度白细胞减少84例,XRCC1(A1196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非中重度白细胞减少组和中重度白细胞减少组患者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XRCC1(A1196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重度白细胞减少,XRCC1(A1196G)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是化疗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XRCC1(A1196G)基因多态性与晚期NSCLC含铂方案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程度和并发感染风险相关,且XRCC1(A1196G)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是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含铂方案化疗 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l 白细胞减少 感染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甲状腺癌EB病毒感染与XRCC1、STING1、IL-10基因多态性及病理类型的关联
14
作者 邵辉 李杰 +1 位作者 马树民 张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58-2162,共5页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EB病毒感染与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1(STING1)、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及病理类型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甲状...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EB病毒感染与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1(STING1)、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及病理类型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30例为恶性组,同期收治的13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为良性组,比较两组及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患者EB病毒感染率、XRCC1、STING1、IL-10基因多态性,比较不同EB病毒感染状态甲状腺癌患者XRCC1、STING1、IL-10基因多态性.结果 恶性组EB病毒感染率、XRCC1基因型AA、GA及XRCC1、IL-10等位基因A占比高于良性组,XRCC1基因型GG占比低于良性组(P<0.05);乳头状癌组、滤泡状癌组EB病毒感染率高于髓样癌组、未分化癌组(P<0.05);乳头状癌组、未分化癌组XRCC1等位基因G高于滤泡状癌组、髓样癌组(P<0.05).感染组STING1等位基因C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IL-10基因型CC占比高于非感染组,基因型CA占比低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 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患者EB病毒感染率、XRCC1基因多态性分布具有明显差异,且EB病毒感染可能与甲状腺癌患者病理类型有关,同时IL-10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甲状腺癌患者EB病毒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EPSTEIN-BARR病毒 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1 白细胞介素-10 基因多态性 病理类型
原文传递
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5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王怡 马宏宁 +4 位作者 刘超奇 董育清 丁娟 王志军 赵薇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30-235,共6页
目的分析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5(XRCC5)在脑胶质瘤(brain glioma,BG)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的RNA测序数据分析XRCC5在636例BG[468例低分级脑胶质瘤(LGG),168例多形性胶质母... 目的分析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5(XRCC5)在脑胶质瘤(brain glioma,BG)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的RNA测序数据分析XRCC5在636例BG[468例低分级脑胶质瘤(LGG),168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与正常脑组织的表达差异,比较XRCC5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病理分级、生存期以及肿瘤增殖相关抗原67(MKI6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对BG组织芯片(47例LGG、75例GBM及3例正常脑组织)进行XRCC5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验证XRCC5表达水平与BG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TCGA分析结果显示,XRCC5在BG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脑组织(P<0.001),在GBM组的表达水平高于LGG组(P<0.001);XRCC5表达水平与BG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01),与MKI6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01);XRCC5高表达组生存期长于低表达组(P<0.00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XRCC5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XRCC5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XRCC5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脑组织(P<0.05)。结论XRCC5在BG组织中升高,且与恶性肿瘤的生物标记物MKI67呈正相关。XRCC5表达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好,生存期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TCGA数据库 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5 肿瘤增殖相关抗原67 生存期分析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及XRCC1、IL-10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癌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纪萍 赵艳峰 +2 位作者 张亚民 何慧 王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2期2371-2376,共6页
目的:探究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感染及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因子1(XRCC1)、白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癌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132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组以及同期132例甲状腺良性腺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原... 目的:探究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感染及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因子1(XRCC1)、白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癌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132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组以及同期132例甲状腺良性腺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标本EB病毒感染情况,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XRCC1-399G/A位点、IL-10-592C/A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研究组EB病毒感染阳性率55.3%,高于对照组的33.3%(P<0.05)。研究组XRCC1-399G/A位点GA、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L-10-592C/A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EB病毒感染阳性者较阴性者甲状腺癌风险增加3.337倍(95%CI:1.272~8.752),携带XRCC1-399位点(GA+AA)型者较GG型风险增加2.438倍(95%CI:1.223~4.859),携带IL-10-592位点(CA+AA)型者较CC型未增加甲状腺癌风险。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患者EB病毒感染情况及XRCC1-399位点、IL-10-592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B病毒感染阳性、XRCC1-399G/A位点突变基因型可能是甲状腺癌发病的易感因素,但二者与甲状腺癌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而IL-10-592C/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甲状腺癌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EB病毒 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因子1 白介素-10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DNA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铂类药物化疗对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宜宗 张军宁 +1 位作者 王建平 陈彬 《实用癌症杂志》 2008年第2期119-121,125,共4页
目的探讨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应用铂类药物化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变化的关系。方法化疗前采集外周静脉血,用多聚酶链反应—高温连接酶反应(PCR-LDR)进行XRCC1Arg399Gln基因多态性的分型;观察化疗前后白细胞计数... 目的探讨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应用铂类药物化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变化的关系。方法化疗前采集外周静脉血,用多聚酶链反应—高温连接酶反应(PCR-LDR)进行XRCC1Arg399Gln基因多态性的分型;观察化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改变的情况。结果XRCC1Arg399Gln各基因型与化疗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无相关性(P>0.05);携带XRCC1399Arg/Gln及Gln/Gln基因型的患者化疗后淋巴细胞计数低于Arg/Arg者,而淋巴细胞下降的相对数要高于Arg/Arg者,化疗淋巴细胞下降绝对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XRCC1399Arg/Gln基因型与化疗后淋巴细胞下降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化疗后淋巴细胞减少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基因多态性 化学治疗
下载PDF
Melatonin attenuates cisplatin-induced HepG2 cell death via the regulation of mTOR and ERCC1 expressions 被引量:2
18
作者 Kangsadarn Bennukul Sucha Numkliang Vijittra Leardkamolkarn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4年第4期230-242,共13页
AIM: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melatonin on cisplatinindu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epG2) cell death and to identify potential cross-talk pathways.METHODS: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G2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mel... AIM: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melatonin on cisplatinindu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epG2) cell death and to identify potential cross-talk pathways.METHODS: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G2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melatonin and/or cisplatin for 24 to 48 h.Cell viability and the 50% cytotoxic concentration(CC50) were calculated by MTT assays.The effects and intracellular events induced by the selected concentrations of melatonin(1 mmol/L) and cisplatin(20 μmol/L) were investigated.Cell death and survival detection were primarily evaluated using a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to assess 4',6 diamideno-2-phenylindol DNA staining and acridine orange lysosome staining and then further analyzed with immunocytochemistry using an anti-LC3 antibody.The potential molecularresponses mediated by melatonin against cisplatin after the combined treatment were investigat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s reaction and Western blot analyses of the genes and proteins associated with cell survival and death.A cell cycl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a flow cytometry assay.RESULTS:Melatonin had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effect on HepG2 cell viability.At 1 mmol/L,melatoni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ell viability percentage and decreas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 due to cisplatin.Melatonin reduced cisplatin-induced cell death,decreasing phosphorylated p53 apoptotic protein,cleaved caspase 3 and Bax levels but increasing anti-apoptotic Bcl-2 gene and protein expression.When combined with cisplatin,melatonin induced S phase(DNA synthesis) cell cycle arrest and promoted autophagic events in HepG2 cells.Melatonin also had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effect on Beclin-1 and its autophagic regulator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 as well as the DNA 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ry 1(ERCC1) protein.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se proteins were altered in HepG2 cells during cisplatin or melatonin treatment alone.In the combination treatment,melatonin reversed the effects of cisplatin by suppressing the over-expression of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ATONIN CISPLAT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ry 1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Autophagy
下载PDF
ERCC1和BRCA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晶晶 祝兰兰 +1 位作者 张伟 白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ry gene 1,ERCC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患者给予铂类基础化疗方案...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ry gene 1,ERCC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患者给予铂类基础化疗方案后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4-2008年间接受手术并确诊为NSCLC的80例患者的肺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肺癌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中ERCC1和BRCA1蛋白的表达情况;术后所有患者接受2周期以上铂类化疗方案,联合分析这两种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化疗方案的选择、无瘤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①ERCC1和BRCA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比癌旁组织中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41);同时2种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临床特征无关;②ERCC1低表达患者DFS和OS均长于ERCC1高表达患者(P=0.004,P=0.032);BRCA1的表达也得出相同的结论(P=0.023,P=0.006);③ERCC1和BRCA1同时低表达患者DFS和OS长于两种指标同时高表达的患者;④ERCC1和BRCA1同时低表达的患者中,接受含铂类化疗方案的患者受益最大。结论:ERCC1和BRCA1可作为NSCLC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两种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成为NSCLC术后铂类辅助化疗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乳腺癌易感基因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SCR7对三阴性乳腺癌顺铂化疗的增敏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祁冶 潘海婷 王秀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0-225,共6页
目的:探讨SCR7对三阴性乳腺癌顺铂化疗的增敏作用。方法:选用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0μmol/L顺铂对照组和联合组(10μmol/L顺铂+10、20和40μmol/L SCR7),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取对数期TNB... 目的:探讨SCR7对三阴性乳腺癌顺铂化疗的增敏作用。方法:选用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0μmol/L顺铂对照组和联合组(10μmol/L顺铂+10、20和40μmol/L SCR7),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取对数期TNBC MDA-MB-231细胞构建三阴性乳腺癌移植瘤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CR7组,顺铂组、SCR7+顺铂组;饲养24 d后,观察比较各组荷瘤鼠肿瘤质量、瘤体体积的变化,计算肿瘤抑制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瘤体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in situ end labeling,TUNEL)检测乳腺癌肿瘤组织的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XRCC1)、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oly(adp ribose) polymerase 1,PARP1]蛋白表达。结果:联合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SCR7质量浓度增大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体内动物实验发现:相较于对照组,SCR7组、顺铂组、SCR7+顺铂组中的乳腺癌肿瘤体积、瘤重减小(P<0.05),其肿瘤抑制率分别是32%、40%、81%;SCR7+顺铂组较顺铂组减少更明显(P<0.05),且小鼠体质量与SCR7组、顺铂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HE染色观察干预组肿瘤组织均呈现明显形态学改变,其中SCR7+顺铂组肿瘤细胞退变变化最明显;TUNEL染色显示SCR7+顺铂组肿瘤细胞凋亡最为严重,可见大量红色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发现,SCR7+顺铂组XRCC1、PARP1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R7在体内外对三阴乳腺癌顺铂化疗均有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7 三阴性乳腺癌 顺铂 化疗增敏 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