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的量的估算 被引量:176
1
作者 曹国良 张小曳 +1 位作者 郑方成 王亚强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3,共5页
根据2001年-2003年各省市农作物的产量和谷草比值。计算了全国和各省市农业秸秆的总量,全国农业秸秆产生量约6×10^8t/年,其中稻谷、小麦、玉米3种秸秆共占总量的76%左右;结合各地区所处气候带、农村生活水平、植被覆盖现状和... 根据2001年-2003年各省市农作物的产量和谷草比值。计算了全国和各省市农业秸秆的总量,全国农业秸秆产生量约6×10^8t/年,其中稻谷、小麦、玉米3种秸秆共占总量的76%左右;结合各地区所处气候带、农村生活水平、植被覆盖现状和各种农作物的主要产量等,预估了农业秸秆被露天焚烧的比例,为0—50%,并由此计算了各年份我国大陆农业秸秆被露天焚烧的总量厦各省市的清单,并进一步细化到县、区级行政区,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给出了0.2°×0.2°的单位面积秸秆被露天焚烧量的分布图。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农业秸秆被露天焚烧的量在地区间的分布不均衡,量较大的包括华东、东北地区的各省市;单位面积秸秆被露天焚烧的量较高的地区由东北至华东呈带状分布。最后,提出了控制秸秆露天焚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秸秆 露天燃烧 清单
下载PDF
秸秆还田量对土壤CO_2释放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63
2
作者 强学彩 袁红莉 高旺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69-472,共4页
对玉米季、小麦季 3种不同秸秆还田量的土壤生物学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 ,在秸秆倍量还田中 ,随着秸秆量的增加 ,CO2 释放量增加 ,而且倍量处理的增加量显著大于全量处理 ;在玉米和小麦季节中 ,不同量秸秆还田对土壤 0~ 10和 10~ 2 0cm... 对玉米季、小麦季 3种不同秸秆还田量的土壤生物学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 ,在秸秆倍量还田中 ,随着秸秆量的增加 ,CO2 释放量增加 ,而且倍量处理的增加量显著大于全量处理 ;在玉米和小麦季节中 ,不同量秸秆还田对土壤 0~ 10和 10~ 2 0cm的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不同 ,但均能增大土壤微生物量 ,全量和倍量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 .在土壤表层及下层 ,微生物量的最大值均落后于土壤呼吸的最大值 ,且土壤微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即其最活跃状态后 ,下降缓慢 ,但土壤呼吸减少较快 ,说明微生物活动存在明显的合成性呼吸与维持性呼吸 ;综合评价不同秸秆量还田的效应 ,应采用秸秆全量还田 ,既能调节土壤物理环境 ,促进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利于养分的转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呼吸 土壤微生物量 CO2释放 养分转化
下载PDF
中国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 被引量:148
3
作者 谢光辉 韩东倩 +1 位作者 王晓玉 吕润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共8页
收获指数是作物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的重要指标,秸秆系数是评估秸秆量的重要参数。本项研究通过查阅2006—2010年发表的大田试验研究的原创性论文,获得了禾谷类作物在中国大陆地区主产省市自治区的收获指数及换算后的秸秆系数。结果表明:... 收获指数是作物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的重要指标,秸秆系数是评估秸秆量的重要参数。本项研究通过查阅2006—2010年发表的大田试验研究的原创性论文,获得了禾谷类作物在中国大陆地区主产省市自治区的收获指数及换算后的秸秆系数。结果表明:水稻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50和1.00,其中16个省市自治区的变幅为在0.43~0.54和0.85~1.33。玉米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49和1.04,其中12个省市自治区的变幅为0.42~0.53和0.89~1.38。小麦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46和1.17,其中11个省市自治区的变幅为0.42~0.50,秸秆系数为1.00~1.38。其他谷类作物的收获指数为0.17~0.49,秸秆系数为1.04~4.88。和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主要禾谷类作物的收获指数虽然有明显的提高,但是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变小。未来要进一步增加作物的经济产量,通过提高收获指数已不再是其主要途径,而要通过增加生物产量以提高其单位面积的经济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类作物 秸秆 收获指数 秸秆系数 草谷比
原文传递
不同作物秸秆生物炭对溶液中Pb^(2+)、Cd^(2+)的吸附 被引量:125
4
作者 李瑞月 陈德 +3 位作者 李恋卿 潘根兴 陈建清 郭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1-1008,共8页
为研究秸秆生物质炭的性质特征对其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在限氧条件下将粉碎的小麦、水稻、玉米秸秆于450℃热裂解制备三种秸秆炭。研究了三种秸秆炭对溶液中Pb2+、Cd2+的吸附特性,并对其性质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秸秆炭对Pb2... 为研究秸秆生物质炭的性质特征对其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在限氧条件下将粉碎的小麦、水稻、玉米秸秆于450℃热裂解制备三种秸秆炭。研究了三种秸秆炭对溶液中Pb2+、Cd2+的吸附特性,并对其性质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秸秆炭对Pb2+、Cd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小麦、水稻、玉米三种秸秆炭对Pb2+的吸附速率分别为0.044、0.019、0.012 mg·g-1·h-1,对Cd2+的吸附速率分别为0.195、0.164、0.070 mg·g-1·h-1。三者对不同浓度下Pb2+、Cd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小麦、水稻、玉米三种秸秆炭对Pb2+的吸附容量分别为99.65、110.31、88.82 mg·g-1,对Cd2+的吸附容量分别为30.64、29.39、21.47 mg·g-1;在溶液p H 2.5~3.5时,三者对溶液中Pb2+、Cd2+的去除率急剧增加。小麦和水稻秸秆炭含有较高的碳酸盐、磷酸盐等无机矿物组分以及相对较高的阳离子交换量,对溶液中的Pb2+、Cd2+的去除可能是由于化学沉淀作用较强烈,而玉米秸秆炭的有机碳及官能团含量较高,孔隙结构较好,比表面积大,可能主要通过表面吸附及官能团的络合作用去除溶液中Pb2+、C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秸秆 生物炭 PB2+ Cd2+ 吸附
下载PDF
大田作物秸秆量评估中秸秆系数取值研究 被引量:99
5
作者 王晓玉 薛帅 谢光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共8页
本研究对《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的大田作物的不同种类,根据2006—2011年报导的秸秆系数的实测值,研究确定各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外)各类大田作物的秸秆系数取值,以数学模拟取值法对水稻、小麦和玉米3大作物进行取值,以相同或相似地... 本研究对《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的大田作物的不同种类,根据2006—2011年报导的秸秆系数的实测值,研究确定各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外)各类大田作物的秸秆系数取值,以数学模拟取值法对水稻、小麦和玉米3大作物进行取值,以相同或相似地区平均取值法、同类作物取值法确定其他作物取值。结果表明:水稻的秸秆系数取值变幅为0.74~1.33,全国平均值为1.04。小麦的变幅为1.05~1.41,全国平均值为1.28。玉米的变幅为0.93~1.30,全国平均值为1.07。豆类和薯类的变幅分别为1.13~1.86和0.42~0.75,全国平均值分别为1.35和0.53。黄红麻和棉花的秸秆系数的变幅分别为1.22~2.23和2.41~4.09,全国平均值分别为1.73和2.87。花生、油菜和芝麻的变幅分别为0.85~1.43、2.57~3.17和1.78~2.23,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99、2.90和1.89。甘蔗的秸秆系数在各省统一取值为0.34。甜菜和烟草的变幅分别为0.18~0.67和0.49~0.92,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37和0.66。"其他谷类"、"其他油料"和"其他麻类"的秸秆系数在各省取值均相同,分别为2.32、2.63和6.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作物 秸秆 秸秆系数 模拟
原文传递
中国非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 被引量:89
6
作者 谢光辉 王晓玉 +1 位作者 韩东倩 薛帅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7,共9页
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对作物生产研究和秸秆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根据2006—2010年文献的田间实测数据,研究了非禾谷类大田作物在中国大陆主产省份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结果表明:大豆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4... 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对作物生产研究和秸秆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根据2006—2010年文献的田间实测数据,研究了非禾谷类大田作物在中国大陆主产省份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结果表明:大豆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42和1.50,6个省份的收获指数为0.35~0.47,秸秆系数1.13~1.86。马铃薯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的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59和0.71,甘薯分别为0.69和0.45,木薯分别为0.64和0.50。其中,11个省份的马铃薯、甘薯和木薯等薯类作物收获指数为0.55~0.77、秸秆系数0.30~1.17。棉花皮棉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15和2.91,5个省份棉花的皮棉收获指数为0.12~0.18,秸秆系数2.41~4.09。花生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数分别为0.50和1.14,6个省份花生收获指数为0.41~0.54,秸秆系数0.85~1.43。油菜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数分别为0.26和2.87,6个省份油菜收获指数为0.24~0.28,秸秆系数2.57~3.17。向日葵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数分别为0.32和2.63,4个省份向日葵收获指数为0.21~0.40,秸秆系数1.50~3.76。由2个省份获得的芝麻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的平均数分别为0.34和2.01。甜菜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数分别为0.71和0.43,3个省份的甜菜收获指数为0.60~0.85,秸秆系数为0.18~0.67。甘蔗只获得福建省收获指数0.70,秸秆系数为0.43。烟草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数分别为0.61和0.71,7个省份的烟草收获指数为0.52~0.67,秸秆系数为0.49~0.92。提出我国大田作物应在保证稳步提高单位面积经济产量的前提下,适度降低收获指数以提高其秸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收获指数 秸秆 秸秆系数 草谷比
原文传递
有机肥料对土壤钾素供应能力及其特点研究 被引量:47
7
作者 周晓芬 张彦才 李巧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1-63,共3页
施用有机肥(牛猪厩肥、鸡粪及作物秸秆、油菜绿肥)对土壤K素供应能力及其特点试验结果表明,肥料与土壤共同培养30d左右向速效钾转化达到平衡,向缓效钾转化至70d趋于平缓。肥料中有效钾素在土壤中有效转化率约为50%~87%,其中以缓效钾... 施用有机肥(牛猪厩肥、鸡粪及作物秸秆、油菜绿肥)对土壤K素供应能力及其特点试验结果表明,肥料与土壤共同培养30d左右向速效钾转化达到平衡,向缓效钾转化至70d趋于平缓。肥料中有效钾素在土壤中有效转化率约为50%~87%,其中以缓效钾为主,约占50%~80%。不同供K源中麦秸对土壤K素供应能力高于K化肥,3种厩肥低于K化肥,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壤环境因素对有机肥供K能力有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土壤钾素 供应能力 厩肥 秸秆 绿肥
下载PDF
厩肥、秸秆和绿肥的含钾状况及其对土壤和作物钾素的供应能力 被引量:45
8
作者 周晓芬 张彦才 +1 位作者 李巧云 步丰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3-87,共5页
以常用有机肥料牛厩肥、猪厩肥、鸡粪及作物秸秆、油菜绿肥为材料,研究了这些有机物的全钾、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含量状况,以及它们对土壤钾及作物吸钾的供应能力。结果表明:(1) 三种有机粪肥及作物秸秆、绿肥中含钾量为0-85 % ~4-50 % ,... 以常用有机肥料牛厩肥、猪厩肥、鸡粪及作物秸秆、油菜绿肥为材料,研究了这些有机物的全钾、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含量状况,以及它们对土壤钾及作物吸钾的供应能力。结果表明:(1) 三种有机粪肥及作物秸秆、绿肥中含钾量为0-85 % ~4-50 % ,其中有32-7 % ~69-7 % 为速效态钾,1-7 % ~25-0 % 为缓效态钾;(2) 肥料与土壤共同培养150 d 后,约有50 % ~80 % 的速效态钾和缓效态钾仍以两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之中,但其中速效态钾比例明显下降,缓效态钾比例显著提高。不同肥料种类和土壤类型对其有影响;(3) 各种有机肥均可显著提高玉米幼苗生物产量和吸钾量;(4) 有机肥供钾效果与土壤缓效钾关系较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厩肥 秸秆 绿肥 供钾能力 钾素 土壤 作物
下载PDF
非粮生物质原料体系研发进展及方向 被引量:46
9
作者 谢光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9,共19页
非粮生物质原料供应是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本文系统分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非粮生物质和宜能非粮地概念,阐述粮食安全和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关系,认为发展可持续非粮生物质能源是实现粮食、能源、生态、农村经济多赢的战略举... 非粮生物质原料供应是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本文系统分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非粮生物质和宜能非粮地概念,阐述粮食安全和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关系,认为发展可持续非粮生物质能源是实现粮食、能源、生态、农村经济多赢的战略举措。进而,重点综述了当前中国非粮生物质原料及其供应体系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迫切需要研发的重点任务,内容包括废弃物生物质资源及其可获得性,非粮能源植物种类筛选、育种和生产技术,原料生产、收获、收集和物流及其机械化,宜能非粮地的面积、分布和生产潜力,原料生产与供应的可持续性和标准化,供应产业模式及能源农业发展,发展规划和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能源作物 废弃物 可持续性 边际土地
原文传递
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蓄积及其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3
10
作者 鲁春霞 谢高地 +1 位作者 肖玉 于格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5-37,共3页
对我国近20年来农田生态系统C蓄积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估算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田生态系统近20年来C蓄积总量持续增大,主要是由于单位面积C密度持续增大。农田C密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且多>3t/hm2,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北... 对我国近20年来农田生态系统C蓄积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估算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田生态系统近20年来C蓄积总量持续增大,主要是由于单位面积C密度持续增大。农田C密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且多>3t/hm2,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且普遍<1t/hm2。而科学管理作物残余物是增强农田生态系统C蓄积能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碳蓄积 时空变化特征 中国 作物残余物管理
下载PDF
有机物料对石灰性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及吸附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王新民 侯彦林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0-443,共4页
利用石灰性土壤,对猪粪(DR)、夏玉米秸秆(MR)和冬小麦秸秆(WR)单施或者与磷肥混施(在等磷量条件下)对土壤磷的吸附特性及其形态转化进行了为期15周的室内模拟培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DR、MR和WR单施,还是有机物料与磷肥混施,都可以减... 利用石灰性土壤,对猪粪(DR)、夏玉米秸秆(MR)和冬小麦秸秆(WR)单施或者与磷肥混施(在等磷量条件下)对土壤磷的吸附特性及其形态转化进行了为期15周的室内模拟培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DR、MR和WR单施,还是有机物料与磷肥混施,都可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增加土壤磷的活性,其中有机物料单施处理的用NaHCO3或者NaOH提取的活性无机磷(Pi)和有机磷(Po)提高较大,顺序为:猪粪>夏玉米秸秆>冬小麦秸秆.夏玉米秸秆处理与对照(CK)相比NaHCO3提取的Pi、Po增加的量分别为6 0mg·kg-1,5 6mg·kg-1,NaOH提取的Po增加的量为12 7mg·kg-1,而猪粪处理与CK相比NaHCO3提取的Pi、Po增加的量分别为7 1mg·kg-1,5 4mg·kg-1,NaOH提取的Po增加的量为14 1mg·kg-1.通过Langmuir方程求得磷的最大吸附量(b)、磷吸附结合能常数(k)、磷素最大缓冲量(MPBC)、标准需磷量(SPR)的值,进一步说明了3种有机物料均可使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降低,增加土壤中磷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秸秆 有机磷 磷肥 石灰质 土壤 环境污染
下载PDF
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替代钾肥的效应 被引量:40
12
作者 李继福 薛欣欣 +6 位作者 李小坤 任涛 邹家龙 陈华东 丛日环 周鹂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7-325,共9页
【目的】研究稻-油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水稻和冬油菜产量、地上部钾素累积量、钾肥利用率以及土壤钾素含量的影响,明确长期秸秆还田替代钾肥的效果,为秸秆还田下稻-油轮作中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 2014年... 【目的】研究稻-油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水稻和冬油菜产量、地上部钾素累积量、钾肥利用率以及土壤钾素含量的影响,明确长期秸秆还田替代钾肥的效果,为秸秆还田下稻-油轮作中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 2014年在湖北省粮油主产区-江汉平原选择土壤供钾能力较高的农田,布置水稻-冬油菜轮作定位试验。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1)CK(-K);2)+K;3)+S;4)S+1/4K;5)S+1/2K;6)S+3/4K和7)S+K。其中K和S分别表示钾肥和还田秸秆,K2O用量为90 kg/hm2。【结果】1)与不施钾(-K)相比,施用钾肥和秸秆还田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水稻和冬油菜年均产量和钾素吸收量,尤以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处理(S+K)的水稻和冬油菜产量和地上部钾素吸收量最高,与对照(-K)相比增产率分别为12.8%和19.1%;地上部钾素(K2O)累积吸收量增幅分别达到35.7%和79.3%。2)在当前推荐钾肥用量条件下,秸秆还田对水稻和冬油菜的钾肥吸收利用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均使两种作物的钾素吸收利用率显著降低。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后水稻季的钾肥与钾素农学利用率明显降低,而冬油菜季则分别显著提高与持平;秸秆还田后,水稻季的钾素农学利用率显著降低,而冬油菜季则持平。3)通过对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用量与增产率、地上部吸钾量增幅的相关分析得出秸秆还田后当前的推荐钾肥用量偏高。根据肥效模型并结合实际产量和农田钾素养分平衡拟合得出,水稻和冬油菜的年均适宜钾肥用量分别为52.0和61.9 kg/hm2,比推荐用量可分别减少42.2%和31.2%。【结论】在土壤钾素含量较高的情况下,稻-油轮作区开展连续秸秆还田不仅能够降低钾肥投入量,获得较高的粮油经济产量,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效钾含量并维持农田系统养分平衡以及秸秆钾素资源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油菜轮作 还田秸秆 钾肥 钾肥利用效率 养分替代
下载PDF
农业耕作活动对西藏越冬黑颈鹤食性及食物可获得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13
作者 Mary Anne Bishop 李凤山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93-398,共6页
于 1996年 1月对在西藏中南部越冬黑颈鹤的食性和谷物性食物的可获得性进行了研究。青稞 (Hordeumvulgare)、春小麦 (Triticumspp .)、冬小麦 (Triticumspp .)是该地区的 3种主要作物。对黑颈鹤粪便的分析表明 ,越冬黑颈鹤取食大量的农... 于 1996年 1月对在西藏中南部越冬黑颈鹤的食性和谷物性食物的可获得性进行了研究。青稞 (Hordeumvulgare)、春小麦 (Triticumspp .)、冬小麦 (Triticumspp .)是该地区的 3种主要作物。对黑颈鹤粪便的分析表明 ,越冬黑颈鹤取食大量的农作物 ,尤其是小麦散落谷粒 ,而冬小麦苗仅占鹤类食物组成的很小一部分。秋收后的翻耕、放牧等农业活动影响地面上作物残物 (种子、叶、秆或根 )及谷粒残物 (裸粒、穗、稃 )的数量 ,农地翻耕掩埋了大部分的作物残物。未翻耕青稞地与小麦地上的作物残物覆盖比值相似。谷粒残物的密度在未翻耕的小麦地上最大。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黑颈鹤的冬季食物资源 ,减少人为活动对黑颈鹤的干扰 ,我们建议 :在秋收后不要翻耕河流两侧的青稞地和小麦地 ;在冬小麦种植地区 ,冬小麦应仅仅种植在主要公路两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耕作活动 西藏 越冬黑颈鹤 食性 食物可获得性
下载PDF
氮肥对室内和大田条件下作物秸秆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34
14
作者 张学林 周亚男 +3 位作者 李晓立 侯小畔 安婷婷 王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46-1760,共15页
【目的】明确室内和大田条件下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因素,能够为作物秸秆合理还田及其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尼龙网袋法于室内培养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研究氮肥用量(0,CK;180 kg N·hm^(-2),N180和360 kg N... 【目的】明确室内和大田条件下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因素,能够为作物秸秆合理还田及其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尼龙网袋法于室内培养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研究氮肥用量(0,CK;180 kg N·hm^(-2),N180和360 kg N·hm^(-2),N360)作用下作物秸秆分解特征,其中室内主要研究氮肥用量和土壤类型(砂姜黑土和潮土)对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冬小麦-夏玉米大田研究氮肥用量和秸秆还田深度(地表和20 cm)对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结果】室内研究发现,秸秆类型和土壤类型显著影响秸秆分解常数、有机碳释放量、氮释放量和磷释放量。随氮肥用量增加,小麦秸秆分解常数在两种土壤类型上均呈增加趋势,玉米秸秆呈降低趋势;小麦和玉米秸秆氮释放量呈降低趋势(小麦秸秆在潮土上呈增加趋势)。小麦秸秆在潮土上的分解常数及其碳、氮、磷释放量均显著高于砂姜黑土,而土壤类型对玉米秸秆分解影响较小。室内相同培养条件下(180 d),小麦秸秆碳释放量均值为370 g·kg^(-1)、氮为4 g·kg^(-1)、磷为3.6 g·kg^(-1);玉米秸秆碳释放量为560 g·kg^(-1)、氮11 g·kg^(-1)、磷3.3 g·kg^(-1)。大田条件下,秸秆还田深度显著影响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常数及其碳、氮、磷释放量;其中秸秆还田20 cm处理的分解常数及其养分释放量均显著高于地表处理。随氮肥用量增加,地表处理小麦秸秆分解常数和全碳释放量逐渐降低,玉米秸秆呈增加趋势;20 cm处理小麦分解常数及其碳、氮和磷释放量均随氮肥用量呈增加趋势,而玉米秸秆呈降低趋势。地表处理小麦秸秆经过一个玉米生长季能分解40%,释放碳150 g·kg^(-1)、氮2 g·kg^(-1)、磷3.5 g·kg^(-1)左右;翻埋到地下20 cm可以分解80%,释放碳360 g·kg^(-1)、氮4 g·kg^(-1)、磷3.8 g·kg^(-1)。玉米秸秆还田到地表,经过一个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秸秆 秸秆分解常数 氮肥管理 砂姜黑土 潮土
下载PDF
温度对秸秆厌氧消化产气量及发酵周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张翠丽 杨改河 +3 位作者 卜东升 楚莉莉 任广鑫 冯永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69-2074,共6页
温度是影响沼气产气效率和发酵周期的主要生态因子,探索农作物秸秆产气量和发酵周期与发酵温度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农村户用沼气原料选择、确定最佳发酵温度和提高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效率的关键;本试验通过自行研究设计的可控性恒温发... 温度是影响沼气产气效率和发酵周期的主要生态因子,探索农作物秸秆产气量和发酵周期与发酵温度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农村户用沼气原料选择、确定最佳发酵温度和提高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效率的关键;本试验通过自行研究设计的可控性恒温发酵装置,以麦秆、稻秆和玉米秆作为发酵原料,以常温厌氧发酵池的底物为接种物,在总固体(TS)质量分数为8%的条件下进行批量试验,在25~40℃温度范围内,每5℃设一个温度梯度,研究了不同发酵温度对产气速率、产气量及发酵时间的影响,并用SAS软件对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得出各因素的最优值。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3种秸秆厌氧发酵的产气速率的峰值出现的时间和发酵周期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其峰值和产气量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秸秆 厌氧消化 发酵时间 数学模型
下载PDF
“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研究 Ⅶ黑麦草残留物的田间分解及营养元素的释放动态 被引量:29
16
作者 辛国荣 杨中艺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80-84,共5页
采用尼龙网袋分解法,将一定量的黑麦草根系和地上留茬(统称黑麦草残留物)置于田间耕作层令其自然分解,分别于埋设后11,39,70,109,161和244d收集尼龙网袋内的样品,洗净,烘干,称重后用于分析全量N、P、K、Ca、Mg、Mn和Fe的含量。结果表明... 采用尼龙网袋分解法,将一定量的黑麦草根系和地上留茬(统称黑麦草残留物)置于田间耕作层令其自然分解,分别于埋设后11,39,70,109,161和244d收集尼龙网袋内的样品,洗净,烘干,称重后用于分析全量N、P、K、Ca、Mg、Mn和Fe的含量。结果表明,黑麦草残留物在大田中通过生物降解,将养分释放到土壤中,在后作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分解初期的释放量较高,埋设10d后黑麦草残留物样品中近90%的Ca和37%~50%的C、N、P、K和Fe被释放,Mn和Mg则只有0.4%~13.4%被释放。在早稻生长过程中黑麦草残留物有74.9%被分解,C、N、Mn和Mg的矿化率均在80%以下,表现出一定的缓释效应。晚稻收获时各养分的释放率达到92%~99%。理论上黑麦草根系可以为0~20cm土层贡献有机质、N、P、K、Fe、Mn、Mg和Ca分别达到865.42g/kg,26.92g/kg,1.75g/kg,23.83g/kg,2741mg/kg,75mg/kg,162mg/kg和46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黑麦草残留物 分解 营养元素 缓释效应
下载PDF
发展农田秸秆菌业的技术集成与资源循环利用管理对策 被引量:29
17
作者 翁伯琦 廖建华 +5 位作者 罗涛 黄勤楼 雷锦桂 江枝和 陈君琛 王煌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07-1011,共5页
本文分析了我国草生菌业的生产实际,深入探讨了农田秸秆菌业循环生产体系的主要环节和优化构建,并详细阐述了各个环节的管理对策。通过对秸秆堆制发酵、优质高产栽培管理、菌渣循环利用和环境生态监测等关键环节的有效链接与整合优化,建... 本文分析了我国草生菌业的生产实际,深入探讨了农田秸秆菌业循环生产体系的主要环节和优化构建,并详细阐述了各个环节的管理对策。通过对秸秆堆制发酵、优质高产栽培管理、菌渣循环利用和环境生态监测等关键环节的有效链接与整合优化,建立"稻草(秸秆)-食用菌-菌渣-农田(园地)再循环-资源再利用"的农田秸秆菌业循环生产新体系的运作模式,并展望了农田秸秆菌业的推广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秸秆 食用菌 菌渣 资源再利用
下载PDF
中国各省大田作物加工副产物资源量评估 被引量:27
18
作者 郭利磊 王晓玉 +1 位作者 陶光灿 谢光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55,共11页
作物加工副产物是秸秆资源的组成部分。本研究明确了加工副产物的概念、其系数取值和计算方法,评估了2007—2009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大田作物加工副产物的资源量。各省稻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16~0.20,平均值为0.18;玉米芯系数取值范围是... 作物加工副产物是秸秆资源的组成部分。本研究明确了加工副产物的概念、其系数取值和计算方法,评估了2007—2009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大田作物加工副产物的资源量。各省稻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16~0.20,平均值为0.18;玉米芯系数取值范围是0.12~0.22,平均值为0.16;花生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25~0.30,平均值为0.27;棉籽壳系数为0.47;甘蔗渣系数为0.16;甜菜渣系数为0.05。全国每年共产稻壳3 438.20万t,在30个省市区的分布量为0.05万t(北京)~451.94万t(湖南)。玉米芯年产量为2 571.67万t,分布范围为0.30万t(西藏)~293.77万t(黑龙江)。此外,花生壳年产量为378.19万t、棉籽壳为549.37万t、甘蔗渣1 881.01万t、甜菜渣43.59万t。稻壳的折标准煤转化系数是0.49,折标准煤量为1 684.72万t;玉米芯是0.60,折标煤1 543.00万t;花生壳0.59,折标煤233.13万t;棉籽壳0.60,折标煤329.62万t;甘蔗渣0.60,折标煤1 128.61万t;甜菜渣0.57,折标煤24.85万t。全国加工副产物每年总产量达到8 862.03万t,折标煤共4 933.93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秸秆 加工副产物
原文传递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粮食作物、瓜果的影响及其残毒研究综述 被引量:28
19
作者 苏明明 杨春光 +1 位作者 李一尘 曹际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2575-2579,共5页
近年来,人们对果蔬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使得农民采用多种方法增加其产量。近几年,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使用中的不规范,导致了其在食品中的残留越来越多,它同其他农药一样具有毒性,由此引起了... 近年来,人们对果蔬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使得农民采用多种方法增加其产量。近几年,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使用中的不规范,导致了其在食品中的残留越来越多,它同其他农药一样具有毒性,由此引起了多方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本文叙述了人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制概况、种类及其对粮食作物、水果生长的效用。同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其他农药一样,它自身或者是它的降解产物是否对人和环境有危害,产生不利的后果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作者综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类和动物的安全性和其残留的问题,并展望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开发前景及应用,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理使用,农业的高效生产提供合理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农作物 瓜果 毒性 残留
下载PDF
秸秆供应成本分析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刘华财 阴秀丽 吴创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6-112,共7页
秸秆电厂原料供应包括田间收集、运输、装卸、预处理和储存子过程,本文在各子过程成本计算的基础上,把原料供应分成5种模式进行成本分析:中心料场直接收集散料模式、中心料场破碎收集模式、收储站破碎收集模式、收储站打包模式和成型颗... 秸秆电厂原料供应包括田间收集、运输、装卸、预处理和储存子过程,本文在各子过程成本计算的基础上,把原料供应分成5种模式进行成本分析:中心料场直接收集散料模式、中心料场破碎收集模式、收储站破碎收集模式、收储站打包模式和成型颗粒模式。结果表明:成本从低到高依次为中心料场破碎收集模式、收储站破碎收集模式、收储站打包模式和成型颗粒模式。中心料场直接收集散料模式的成本则在到厂运输距离不长时最低,但受距离的影响也最大,当距离分别大于16、28和69 km时超过中心料场破碎收集模式、收储站破碎收集模式和收储站打包模式。成型颗粒模式关键在于降低制粒能耗。打包模式中打包处理降低的运输成本还不能很有效地补偿打包和装卸环节增加的成本。除成型颗粒外的其他4种模式,都是购买成本最高,然后是运输成本和田间收集装车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供应模式 成本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