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驼背鲈的年龄与生长特征 被引量:28
1
作者 区又君 廖锐 +1 位作者 李加儿 勾效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4-632,共9页
鉴定和描述了驼背鲈鳞片的年龄及其年轮特征,采用4种生长模型来模拟其体长生长过程,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最适的生长方程,并对其生长拐点以及生长指标等生长特征进行了相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驼背鲈鳞片的年轮特征主要表现为疏密型,偶见副... 鉴定和描述了驼背鲈鳞片的年龄及其年轮特征,采用4种生长模型来模拟其体长生长过程,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最适的生长方程,并对其生长拐点以及生长指标等生长特征进行了相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驼背鲈鳞片的年轮特征主要表现为疏密型,偶见副轮和生殖轮。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Gompertz生长方程、Log istic生长方程以及三项式方程均可反映驼背鲈的体长生长过程,其生长特点属于均匀生长类型,其中Gompertz生长方程能更好地描述10龄以前的体长生长性状。体长体重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566.0139[1-e-0.1549(t+1.0988)];Wt=4531.0076[1-e-0.1641(t+0.76635)]3.0245。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t=2.3×10-5Lt3.0245。渐近体长L∞=566.0139 mm,渐近体重W∞=4531.0076 g,体重生长拐点tr=5.98龄,此时的体长与体重分别为376.94 mm和1 346.26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鲈 年龄 生长特征 生长方程
下载PDF
驼背鲈的胚胎发育 被引量:20
2
作者 区又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7-19,共3页
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描述其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及发育速度。驼背鲈成熟卵呈浮性,透明,平均卵径为810μm,油球一个。在水温25~27℃,盐度30条件下,胚胎发育时间为24h 10min。
关键词 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 受精卵 胚胎发育
下载PDF
5种海水养殖鱼类幼鱼的耗氧率及窒息点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婉情 吴洪喜 +1 位作者 吴亮 马建忠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6-81,共6页
为鱼类苗种运输和养殖过程中溶解氧的科学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密闭式呼吸实验法探究了20、25和30℃水温下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fuscoguttatus、赤点石斑鱼Epinephel... 为鱼类苗种运输和养殖过程中溶解氧的科学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密闭式呼吸实验法探究了20、25和30℃水温下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fuscoguttatus、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和珍珠龙胆石斑鱼5种海水养殖鱼类幼鱼(体重范围为53.6~84.5 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在盐度为30的条件下,5种海水养殖鱼类幼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均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同水温下的耗氧率,豹纹鳃棘鲈为最高,20、25和30℃水温下分别为0.15、0.21和0.31 mg/(g·h);珍珠龙胆石斑鱼为最低,20、25和30℃水温下分别为0.08、0.15和0.16 mg/(g·h).同水温下窒息点,驼背鲈为最高,20、25和30℃水温下分别为1.00、1.12和1.21 mg/L;珍珠龙胆石斑鱼为最低,20、25和30℃水温下分别为0.19、0.24和0.2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 驼背鲈 棕点石斑鱼 赤点石斑鱼 珍珠龙胆石斑鱼 耗氧率 窒息点
下载PDF
驼背鲈消化系统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区又君 勾效伟 李加儿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9-296,共8页
采用形态解剖、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分别用HE和AB-PAS染色法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的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驼背鲈食道内表面分布较多宽大的粘膜褶;胃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贲门部胃小凹和胃腺最多,盲囊... 采用形态解剖、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分别用HE和AB-PAS染色法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的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驼背鲈食道内表面分布较多宽大的粘膜褶;胃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贲门部胃小凹和胃腺最多,盲囊部厚度最大;前、中、后肠粘膜褶丰富,后肠粘液细胞密度最大;幽门与前肠交界处有幽门盲囊10-13个,结构与前肠相似。食道,胃,前、中、后肠及幽门盲囊均以分泌中性粘多糖的Ⅱ型粘液细胞为主。驼背鲈消化系统的结构表现出与其肉食性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鲈 消化系统 组织学 组织化学
下载PDF
驼背鲈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区又君 谢菁 《南方水产》 2007年第5期49-53,共5页
研究利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短期培养、空气干燥方法制备了驼背鲈染色体,并对其组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驼背鲈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48=48t,NF=48。结果显示,驼背鲈在鱼类系统演化上应属于高位... 研究利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短期培养、空气干燥方法制备了驼背鲈染色体,并对其组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驼背鲈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48=48t,NF=48。结果显示,驼背鲈在鱼类系统演化上应属于高位类群,但在鲈形目中,其在进化上仍属相对原始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鲈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温度和pH对驼背鲈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江华 区又君 +1 位作者 李加儿 吴水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5-100,共6页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和pH对驼背鲈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驼背鲈消化酶活力均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45℃,肠、幽门...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和pH对驼背鲈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驼背鲈消化酶活力均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45℃,肠、幽门盲囊、肝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胃脂肪酶的最适温度为35℃,幽门盲囊的最适温度为40 ~ 45℃,其他部位均为40 ℃;胃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其他部位均为35℃.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3.2,肠、幽门盲囊、肝的最适pH均为8.2;胃、肝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7.2、8.2,其他部位均为6.2;胃淀粉酶的最适pH为7.2 ~8.2,其他器官的最适pH均为7.2.各部位在最适温度和pH下,脂肪酶酶活力顺序为肠>胃>肝>幽门盲囊,淀粉酶酶活力顺序为肠>幽门盲囊>胃>肝;蛋白酶在最适温度和pH下的酶活力顺序分别为肠>胃>肝>幽门盲囊、肠>胃>幽门盲囊>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鲈 消化酶活力 温度 PH
下载PDF
驼背鲈鳃丝的光镜、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何永亮 区又君 +2 位作者 蔡文超 李加儿 谢菁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6-89,共4页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鳃丝的组织结构、表面形态特征及鳃小片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驼背鲈鳃丝和鳃小片的表面结构和超微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的基本相似,鳃丝表面分布有众多规则或不...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鳃丝的组织结构、表面形态特征及鳃小片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驼背鲈鳃丝和鳃小片的表面结构和超微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的基本相似,鳃丝表面分布有众多规则或不规则的环形微嵴、沟、坑、孔等结构.鳃丝排列紧密,末端膨大;鳃丝呼吸上皮细胞薄,其下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胞间具分泌细胞开口.鳃小片表面呈褶皱状、凹凸不平,排列在鳃丝两侧.鳃小片是由上下2层单层呼吸上皮细胞以及把它们撑开的支持细胞所构成,泌氯细胞大量分布在鳃丝、鳃小片上,并有开口通往外界.讨论了驼背鲈鳃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鲈 鳃丝 光镜 电镜 超微结构
下载PDF
5种石斑鱼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区又君 吴勇 +1 位作者 李加儿 刘楚吾 《南方水产》 CAS 2008年第2期56-62,共7页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斜带石斑鱼(E.coioides)和鲑点石斑鱼(E.fario...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斜带石斑鱼(E.coioides)和鲑点石斑鱼(E.fario)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生进行了研究。从12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好的引物19个,分别用于5种石斑鱼基因组DNA的扩增。结果显示,5种石斑鱼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P)分别为64.23%,72.61%,60.34%,69.97%,73.94%;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S)分别为0.8238,0.8110,0.8345,0.8277,0.8064;平均遗传距离(D)分别为0.1762,0.1890,0.1655,0.1723,0.1936;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1189,0.1364,0.1028,0.1439,0.1648;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Hi)分别为0.1801,0.1992,0.1530,0.2100,0.2434。5个种间的遗传距离(Dxy)在0.3964~0.608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鞍带石斑鱼 驼背鲈 棕点石斑鱼 斜带石斑鱼 鲑点石斑鱼
下载PDF
驼背鲈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3-509,共7页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和分析了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肌肉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每100 g驼背鲈肌肉的干物质含量:粗蛋白为84.51 g、粗脂肪为5.28 g、VE为5.59 mg、VB2为0.61 mg、钙为69.60 mg、磷为757 mg、钾为1 490 mg、钠为14...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和分析了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肌肉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每100 g驼背鲈肌肉的干物质含量:粗蛋白为84.51 g、粗脂肪为5.28 g、VE为5.59 mg、VB2为0.61 mg、钙为69.60 mg、磷为757 mg、钾为1 490 mg、钠为142 mg、铁为1.05 mg、硒为0.21 mg,钙/磷含量比为1/10.88.驼背鲈肌肉的营养成分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类型,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模式3 001.31 mg/g优于FAO-WHO的理想模式2 190 mg/g,氨基酸的支/芳值为2.41接近正常人体的水平,氨基酸含量(97.49%)、必需氨基酸含量(48.33%)和鲜味氨基酸含量(37.37%)均较高,氨基酸种类齐全,肉味鲜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13.61%)较低.结果表明,驼背鲈肌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属于一种优质的海产蛋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驼背鲈 生化组成 氨基酸 脂肪酸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维生素
下载PDF
封闭循环养殖系统中驼背鲈和斜带石斑鱼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于赫男 林小涛 +2 位作者 梁旭方 许忠能 蒙耀荣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研究闭合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驼背鲈(Cromileptesaltivelis)和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coioides)的生长特性。经343d养殖 ,驼背鲈幼鱼平均体质量由24.16g增加到124.4g,平均日生长率为1.2 % ,体质量与养殖时间的关系式为M=32.674e0.0048t,... 研究闭合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驼背鲈(Cromileptesaltivelis)和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coioides)的生长特性。经343d养殖 ,驼背鲈幼鱼平均体质量由24.16g增加到124.4g,平均日生长率为1.2 % ,体质量与养殖时间的关系式为M=32.674e0.0048t,体质量与体长的关系式为M=0.0042L3.6184;斜带石斑鱼幼鱼体质量由20.10g增加到490g,平均日生长率为6.8% ,体质量与养殖时间的关系式为M=34.319e0.0984t,体质量与体长的关系式为M=0.0656L2.7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循环养殖系统 驼背鲈 斜带石斑鱼 生长
下载PDF
驼背鲈肝脏结构的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静香 李加儿 +1 位作者 区又君 王刚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8-394,共7页
采用HE、Mallory氏三色法、Heidenhain氏Azan染色,PAS反应,组织块银浸染方法,对组织切片染色处理,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驼背鲈肝脏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驼背鲈肝组织中肝细胞界限不明显,不存在双核现象,有暗细胞... 采用HE、Mallory氏三色法、Heidenhain氏Azan染色,PAS反应,组织块银浸染方法,对组织切片染色处理,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驼背鲈肝脏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驼背鲈肝组织中肝细胞界限不明显,不存在双核现象,有暗细胞和亮细胞之分,胞质中细胞器丰富,有大量的线粒体、内质网和溶酶体,高尔基体很难观察到,仅在胆小管和狄氏间隙的附近发现。此外,在肝血窦的附近观察到成纤维细胞、枯否氏细胞和贮脂细胞。肝组织中胆管数量众多包括肝叶中央胆管、支胆管、小叶间胆管和小叶内胆管,并且在中央静脉附近偶见辐射状排列的肝细胞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鲈 肝脏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驼背鲈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静香 李加儿 区又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82,88,共7页
利用Wright’s和Giemsa双重染色法和改良的血涂片染色法两种方式,通过光镜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的血涂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驼背鲈的血涂片中可区分出6种细胞——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 利用Wright’s和Giemsa双重染色法和改良的血涂片染色法两种方式,通过光镜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的血涂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驼背鲈的血涂片中可区分出6种细胞——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偶尔可见到分裂的红细胞、分裂的血栓细胞、核影红细胞和聚集的白细胞。此外,统计了红细胞数1.7462×106个/mm3,白细胞数4.7817×103个/mm3,并对白细胞进行了分类计数:淋巴细胞37.26%、血栓细胞30.82%、嗜中性粒细胞23.57%、单核细胞8.35%、嗜酸性粒细胞极少见。描述了以上各细胞的显微结构。单核细胞的体积最大,小淋巴细胞的体积最小;淋巴细胞的数量最多,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 血细胞 形态学
下载PDF
温度对驼背鲈幼鱼生长、耗氧和热耐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善发 董宏标 +1 位作者 王茜 张家松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79,共6页
为研究温度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幼鱼生长、耗氧和热耐受性的影响,试验设置低温组(24℃±1℃)、常温组(28℃±1℃)和高温组(32℃±1℃),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体质量为(21.38±1.27)g的驼背鲈幼鱼30尾,养... 为研究温度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幼鱼生长、耗氧和热耐受性的影响,试验设置低温组(24℃±1℃)、常温组(28℃±1℃)和高温组(32℃±1℃),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体质量为(21.38±1.27)g的驼背鲈幼鱼30尾,养殖试验共进行56 d,试验结束后分析其生长、耗氧和热耐受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驼背鲈幼鱼在水温为24~32℃时均能较好生长,水温28℃时其生长性能最佳,体质量增长率达(55.81±8.15)%,显著高于24、32℃组(P<0.05);驼背鲈幼鱼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在24、28、32℃时耗氧率分别为(0.20±0.01)、(0.23±0.02)、(0.28±0.02)mg/(g·h),窒息点分别为(1.55±0.04)、(1.81±0.06)、(2.18±0.12)mg/L;温度系数(Q10)分析发现,试验鱼对高温区间(28~32℃)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高于低温区间(24~28℃);驼背鲈幼鱼的临界耐受温度随养殖温度升高而升高,24~32℃下的临界高温(θC,h)和临界低温(θC,l)分别为37.12~41.05℃和12.70~17.76℃,正常生长水温下驼背鲈对升温的敏感性弱于降温;32℃组幼鱼肝脏和鳃组织HSP70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背鲈幼鱼耗氧率、窒息点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高温32℃对其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在适宜水温28℃时其存活率和生长速度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鲈 温度 生长 耗氧率 热耐受性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对驼背鲈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明秋 刘金叶 +3 位作者 王永波 郑飞 王国福 符书源 《热带生物学报》 201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采用相同的饵料,分别在工厂化流水车间和池塘的网箱中放养全长(13.50±0.88)cm,体质量(31.78±7.73)g的驼背鲈各500尾,1年后,车间养殖的驼背鲈全长增至(25.71±1.65)cm,体质量为(260.05±45.99)g;池塘养殖的驼背鲈全长... 采用相同的饵料,分别在工厂化流水车间和池塘的网箱中放养全长(13.50±0.88)cm,体质量(31.78±7.73)g的驼背鲈各500尾,1年后,车间养殖的驼背鲈全长增至(25.71±1.65)cm,体质量为(260.05±45.99)g;池塘养殖的驼背鲈全长为(26.89±1.90)cm,体质量为(330.00±44.91)g。结果表明,驼背鲈在池塘网箱中的生长速度快于在工厂化流水车间网箱中的生长速度(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网箱养殖 工厂化流水养殖 驼背鲈
下载PDF
“花龙斑”及其亲本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15
作者 陈攀 陈燕 +3 位作者 马军 毛海俊 付琪 黄海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55,共7页
通过对杂交鱼“花龙斑”及其亲本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和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品质评价,为石斑鱼的新品种选育、配合饲料研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采用生化测定方法对3种石斑鱼肌肉... 通过对杂交鱼“花龙斑”及其亲本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和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品质评价,为石斑鱼的新品种选育、配合饲料研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采用生化测定方法对3种石斑鱼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粗脂肪、灰分含量以及氨基酸、脂肪酸和8种矿物元素的组成与含量进行了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花龙斑”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驼背鲈和鞍带石斑鱼(P <0.05);粗脂肪含量高于驼背鲈和鞍带石斑鱼,且与父本鞍带石斑鱼差异显著(P <0.05);“花龙斑”的蛋氨酸和甘氨酸含量均高于亲本,其甘氨酸含量与亲本差异显著(P <0.05)。“花龙斑”总氨基酸含量(18.42%)、必需氨基酸含量(7.00%)、非必需氨基酸含量(11.42%)、鲜味氨基酸含量(7.60%)均显著低于母本(P <0.05);除总氨基酸含量,“花龙斑”与父本差异不显著外(P> 0.05),其余均显著高于父本(P <0.05);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驼背鲈(83.74)>鞍带石斑鱼(81.21)>“花龙斑”(75.21)且差异显著(P <0.05);DAA/TAA(0.41)要高于亲本;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花龙斑”(26.60%)>驼背鲈(26.51%)>鞍带石斑鱼(23.01%);“花龙斑”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亲本低,而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亲本,n-3/n-6比值亦低于亲本。“花龙斑”的钾、镁和磷3种元素含量比较高,锌的含量显著低于亲本(P <0.05),钠元素的含量显著高于鞍带石斑鱼(P <0.05)。综上所述,杂交鱼“花龙斑”肌肉营养继承并综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肌肉营养成分较均衡,达到FAO/WHO标准,是符合人们营养需求的优质蛋白质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鲈 鞍带石斑鱼 花龙斑 肌肉 营养成分 评价
下载PDF
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区又君 刘江华 +1 位作者 李加儿 吴水清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81-85,共5页
观察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结构,为探讨其发育和生长特征,提高种苗生产成活率提供形态学依据。采用石蜡组织切片和HE染色方法对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唇和舌均有味蕾和黏液细胞,唇无杯状细胞,舌杯状细胞丰... 观察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结构,为探讨其发育和生长特征,提高种苗生产成活率提供形态学依据。采用石蜡组织切片和HE染色方法对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唇和舌均有味蕾和黏液细胞,唇无杯状细胞,舌杯状细胞丰富;食道短而粗,黏膜褶发达,有大量的杯状细胞和黏液细胞,未见味蕾,肌层发达,属横纹肌;胃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黏膜褶数量依次为:贲门部>盲囊部>幽门部,平均黏膜褶高度:盲囊部>贲门部>幽门部,有胃小凹,胃腺发达,无杯状细胞;肠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肠黏膜褶个数和平均高度:前肠>中肠>后肠,有大量杯状细胞和黏液细胞,纹状缘明显,无肠腺;幽门盲囊与肠的观察结果相似;肝小叶不明显,中央静脉分布无规律,肝血窦丰富,肝细胞索明显,可见肝动脉和胆管;胰脏弥散在肝脏外周,胰岛呈椭圆形团状,胰腺泡丰富,胰腺细胞清晰可见。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属典型的肉食性种类消化道结构,并表现出形态结构功能与食性和水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鲈 幼鱼 消化系统 组织学
下载PDF
驼背鲈不同组织5种同工酶表达的差异 被引量:3
17
作者 区又君 齐旭东 李加儿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10年第4期5-7,11,共4页
运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梯度凝胶电泳法研究了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6种组织(肌肉、心脏、肝脏、肾脏、脑、脾脏)中的5种同工酶(酯酶、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苹果酸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并对其同工酶位点及其酶谱表型进... 运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梯度凝胶电泳法研究了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6种组织(肌肉、心脏、肝脏、肾脏、脑、脾脏)中的5种同工酶(酯酶、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苹果酸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并对其同工酶位点及其酶谱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驼背鲈的5种同工酶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酯酶检测到3条酶带,由3个基因座位编码。乳酸脱氢酶检测到5条酶带,由3个基因座位编码,其中C位点具有组织特异性。苹果酸脱氢酶检测到3条酶带,由1个基因座位编码,6组织均有相同的3条酶带,组织差异性不显著,而且只发现了上清液型,线粒体型的苹果酸脱氢酶没有发现。苹果酸酶有4条酶带,由2个基因座位编码。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6种组织都有发现,只有一条酶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鲈 同工酶 组织 差异
下载PDF
驼背鲈脑垂体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静香 李加儿 +1 位作者 区又君 王刚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1-1068,共8页
采用PAS、Mallory三色法和腺垂体不同细胞改良染色法3种组织学染色方法,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脑垂体的形态、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驼背鲈脑垂体为圆球形实心腺体,位于间脑腹面,由神经... 采用PAS、Mallory三色法和腺垂体不同细胞改良染色法3种组织学染色方法,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脑垂体的形态、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驼背鲈脑垂体为圆球形实心腺体,位于间脑腹面,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2部分组成。根据神经纤维中所含分泌颗粒形态和大小把神经分泌纤维分为A1、A2和B型。神经纤维中存在2种垂体细胞,即呈椭圆形的Ⅰ型垂体细胞和呈梭形的Ⅱ型垂体细胞。腺垂体由3部分组成:前外侧部(RPD)、中外侧部(PPD)和中间部(PI)。腺垂体部可以鉴别出6种内分泌细胞,其中RPD有2种内分泌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和催乳激素(PRL)分泌细胞;PPD有3种内分泌细胞: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PI只有1种内分泌细胞,即促黑激素(MSH)分泌细胞。此外,腺垂体还有1种非分泌细胞星状细胞(SC)。驼背鲈腺垂体中6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情况为:前外侧部分布有2种细胞,即嗜酸性的PRL分泌细胞和嗜碱性的ACTH分泌细胞;中外侧部有GH、GTH、TSH 3种分泌细胞;MSH分泌细胞分布在中间部。驼背鲈脑垂体中只有1种GTH分泌细胞,只是呈多种形态。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鱼类脑垂体的结构,为驼背鲈的繁育和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鲈 脑垂体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驼背鲈的嗅囊及嗅板细胞的形态学和组织学 被引量:3
19
作者 区又君 蔡文超 李加儿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66,共6页
利用解剖和石蜡切片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嗅囊及嗅板细胞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驼背鲈具有2对鼻孔,前后鼻孔紧相邻,前鼻孔小,圆形,具瓣膜;后鼻孔大,为垂直长裂孔。驼背鲈嗅囊椭圆形,其长径与眼径之比为0.16... 利用解剖和石蜡切片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嗅囊及嗅板细胞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驼背鲈具有2对鼻孔,前后鼻孔紧相邻,前鼻孔小,圆形,具瓣膜;后鼻孔大,为垂直长裂孔。驼背鲈嗅囊椭圆形,其长径与眼径之比为0.16,长径与短径之比为1.29。嗅囊由20~22个初级嗅板构成,嗅板辐射状,呈菊花瓣图案。嗅板游离端边缘为非感觉区,顶部上皮为单层扁平上皮。感觉区嗅上皮含有4种细胞,可大致分为感觉细胞层、支持细胞层和基细胞层,其中感觉细胞层由感受细胞和纤毛非感觉细胞构成,感受细胞在嗅板上不连续分布,嗅板感觉细胞层表面具较发达的纤毛。驼背鲈应属于以视觉为主进行活动的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鲈 嗅觉器官 嗅囊 嗅板
下载PDF
驼背鲈室内池塘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鲁 严峰 +3 位作者 陈国华 骆剑 吴廷昌 邱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1期8909-8910,8913,共3页
[目的]改进驼背鲈的育苗方法。[方法]选择3龄以上的驼背鲈亲鱼进行海水网箱养殖,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释放激素(LRH-A3)混合悬浊液进行催产。通过向育苗池中定时定量加入高级虾片和EM菌的方法进行驼背鲈的育苗。[结果]驼背鲈仔鱼... [目的]改进驼背鲈的育苗方法。[方法]选择3龄以上的驼背鲈亲鱼进行海水网箱养殖,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释放激素(LRH-A3)混合悬浊液进行催产。通过向育苗池中定时定量加入高级虾片和EM菌的方法进行驼背鲈的育苗。[结果]驼背鲈仔鱼在水泥池水温22~26℃、盐度28%~32%、pH 7.9~8.7的条件下,经30 d培育,平均鱼体全长达3.3 cm,仔鱼变态发育成幼鱼。[结论]驼背鲈可在室内池塘通过亲鱼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EM菌+高级虾片方法是经济有效的驼背鲈育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鲈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