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护士对危重患者疼痛护理相关知识与实践现状的分析 被引量:57
1
作者 李漓 刘要伟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2-324,共3页
为了了解ICU护士对危重患者疼痛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实践现状,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29名ICU护士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ICU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平均正确率为35.2%;参加过疼痛学习班、有疼痛处理经验者回答正确率较高(P<0.05)。大多数ICU... 为了了解ICU护士对危重患者疼痛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实践现状,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29名ICU护士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ICU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平均正确率为35.2%;参加过疼痛学习班、有疼痛处理经验者回答正确率较高(P<0.05)。大多数ICU护士(76.7%)使用过疼痛强度评估量表,但无人使用过行为观察疼痛评估工具。ICU护士选择最能代表危重患者存在疼痛的行为是痛苦表情(66.7%)、皱眉(48.8%)和握紧拳头(46.5%)等。ICU护士认为积极的ICU团队、标准化疼痛评估工具及持续疼痛教育等是危重患者疼痛护理的重要促进因素,患者不能交流、缺少疼痛指南及评估工具、工作量大等是主要障碍因素。应强化对ICU护士的疼痛教育,鼓励应用行为指征对危重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营造良好的疼痛治疗护理环境,持续改进疼痛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危重病 疼痛 知识 实践
原文传递
血乳酸水平及清除率和升高时间与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2
2
作者 王昊 吴大玮 +6 位作者 陈晓梅 李琛 丁士芳 翟茜 杜滨锋 李远 王可富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乳酸动态监测指标与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行量化评价。方法收集101例乳酸升高的危重患者,分为死亡组(50例)和存活组(51例),比较两组的乳酸监测指标(乳酸水平、乳酸升高时间、乳酸... 目的探讨乳酸动态监测指标与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行量化评价。方法收集101例乳酸升高的危重患者,分为死亡组(50例)和存活组(51例),比较两组的乳酸监测指标(乳酸水平、乳酸升高时间、乳酸清除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Ⅰ(APAcHEⅡ)评分及其他反映器官功能的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与预后显著相关的指标。以相应的乳酸指标进行量化分组,分别比较各组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结果死亡组入ICU乳酸值、乳酸峰值、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12h和24h乳酸清除率、pH值低于存活组(P〈0.05或P〈0.01)。乳酸峰值、12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和pH值与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相对比值比(OR)分别为1.466、0.922、1.208、0.032。乳酸峰值≥10mmol/L、12h乳酸清除率≤10%的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分别为77.8%和70.6%(P〈O.05和P〈0.01),乳酸升高时间〉24h时病死率虽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酸峰值、12h乳酸清除率、APACHEii评分和pH值是评价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乳酸峰值≥10mmol/L、12h乳酸清除率≤10%时应警惕患者较差的预后,而乳酸升高时间评价预后的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乳酸清除率 乳酸升高时间 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病 预后
原文传递
急性胃肠损伤分级系统对重症患者适应性及临床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33
3
作者 呼邦传 孙仁华 +15 位作者 吴爱萍 倪银 刘景全 应利君 徐秋萍 葛国平 施云超 刘长文 许磊 林荣海 江荣林 陆军 朱寅南 吴伟东 丁学军 谢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5-331,共7页
目的观察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系统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中临床应用可行性和AGI严重程度对临床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2014年3至8月在浙江省14个综合医院ICU内连续招募550例预期入住ICU〉24h的患者,前瞻性采集患者临床、实验室和... 目的观察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系统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中临床应用可行性和AGI严重程度对临床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2014年3至8月在浙江省14个综合医院ICU内连续招募550例预期入住ICU〉24h的患者,前瞻性采集患者临床、实验室和生存数据,患者入ICU后第1周每日进行胃肠道症状、肠内喂养状况以及合并器官功能障碍评估,采用AbViser系统测定腹腔内压(IAP),综合评估患者AGl分级。结果入选患者平均年龄为(64.9±17.2)岁;APACHEⅡ评分为(19.5±7.4)分,456例(82.9%)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70例患者发生AGI,其中,人ICU第1天AGI分级分别为50。6%(I级,n=238),34.2%(Ⅱ级,n=161),12.4%(Ⅲ级,n=58)和2.8%(Ⅳ级,n=13),而综合患者ICU7d内最高AGI分级分别为24.5%(I级,n=115),49.4%(Ⅱ级,n=232),20.6%(Ⅲ级,n=97)和5.5%(Ⅳ级,n=26);28d和60d病死率分别为29.3%和32.5%。与非AGI患者相比,AGI患者28d(31.1%比18.8%,P=0.025)和60d病死率(34.7%比20.0%,P=0.01)显著增加,AGl分级严重程度与患者28d和60d病死风险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示:年龄、入ICU内科来源、脓毒症、2型糖尿病、冠心病,缩血管药物使用、血乳酸和肌酐、接受机械通气、入ICU综合AGI分级和APACHEⅡ评分与60d病死预后显著相关(P≤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ICU内科来源(x2=4.34,P=0.04)、2型糖尿病(x2=3.96,P=0.01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x2=6.55,P=0.01)、血乳酸(x2=4.73,P=0.03)、入ICU综合AGI分级(x2=7.10,P=0.008)和APACHEII评分(x2=12.1,P〈0.001)是预测重症患者60d病死独立危险因素。此外,402例7d存活患者亚组分析显示:在入ICU第1天AGI分级和临床因素预测死亡的基础上,7d喂养不耐受能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胃肠疾病 肠营养 耐受
原文传递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产科危重症患者的预测能力及护理风险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海英 蔡懿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1373-1375,1388,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产科危重症患者的预测能力及护理风险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1月一2020年2月在巴中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妊娠期孕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危重症患者40例,无危重... 目的研究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产科危重症患者的预测能力及护理风险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1月一2020年2月在巴中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妊娠期孕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危重症患者40例,无危重症组患者50例,比较危重症组以及无危重症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指标之间的差异,研究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孕产妇发生危重症的风险评估能力。结果危重症组患者的年龄(t=11.072,P=0.000)、体质量指数(t=23.567,P=0.000)、入院孕龄(t=2.084,P=0.006)均显著高于无危重症组,两组患者的产次以及孕次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组患者的收缩压(t=13.845,P=0.000)、舒张压(t=11.773,P=0.000)、呼吸(t=22.487,P=0.000)、心率(t=3.040,P=0.003)、血氧饱和度<90%例数(χ^(2)=27.473,P=0.027)、意识状态不清醒例数(χ^(2)=4.817,P=0.028)等显著高于无危重症组;通过对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孕产妇发生危重症的风险评估能力分析,早期预警评分越高,患者发生危重症的风险越高。结论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于孕产妇的危重症的评估具有显著的意义,针对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中的相关指标,对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孕产妇 危重症 护理风险管理
下载PDF
危重患者血糖管理的实施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2
5
作者 何伟 刘杨 +5 位作者 李彤 周华 侯静 张彤彦 赵栋 许媛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1-314,共4页
目的评价计算机程序化血糖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12月收入北京同仁医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根据目标血糖控制水平分为A组(血糖控制目标4.4~6.1mmol/L,857例)和B组(血糖控制目... 目的评价计算机程序化血糖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12月收入北京同仁医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根据目标血糖控制水平分为A组(血糖控制目标4.4~6.1mmol/L,857例)和B组(血糖控制目标7.3~8.3mmol/L,894例),用自行制定的计算机程序化血糖管理方案进行血糖管理,记录并追踪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共对1751例患者的26222次血糖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B两组患者平均血糖分别为(5.99士0.54)mmol/L和(7.43±0.84)mmol/L,均控制在目标血糖范围内。A、B两组低血糖(〈3.3mmol/L)发生率分别为1.65%(197/11933)和1.04%(149/14289);而严重低血糖(〈2.2mmol/L)发生率仅为0.07%(8/11933)和0.12%(17/14289),无低血糖相关不良影响发生。在亚组分析中,两组内接受肠内营养(EN)患者的血糖达标率(A组38.77%,B组19.15%)显著低于接受全胃肠外营养(TPN)的患者(A组50.81%,B组23.40%,P均〈0.01);且两组接受EN患者高血糖(〉8.3mmol/L)发生率(A组13.68%,B组38.61%)均显著高于TPN患者(A组8.77%,B组29.05%,P均〈0.01)。低血糖发生率与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的方式(EN或TPN)无明显相关。结论在本程序化血糖控制方案指导下实现了ICU患者目标指导下的血糖控制,安全、有效,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和血糖检测次数。但本方案对于控制EN期间血糖方面尚存在欠缺,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化血糖控制方案 危重症 血糖控制 营养支持 应激性高血糖 低血糖 有效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早期免疫功能麻痹在重症甲型H1N1流感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6
作者 钱永兵 谢晖 +3 位作者 田锐 陆健 金卫 王瑞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1-585,共5页
目的 分析重症甲型H1N1流感(甲流)患者的早期免疫学特征,为预测该病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学院就诊并确诊为重症甲流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28 d... 目的 分析重症甲型H1N1流感(甲流)患者的早期免疫学特征,为预测该病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学院就诊并确诊为重症甲流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早期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器官功能、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状态,通过Cox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免疫功能是否为重症甲流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5例重症甲流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咳嗽(93.3%)、发热(86.7%)、咳痰(80.0%)、气短(73.3%)、肌肉酸痛(40.0%)及乏力(40.0%)等;均给予抗病毒、抗感染、机械通气及抗凝治疗,部分患者使用俯卧位通气、肌松剂或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患者心、肾功能明显损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分别为(14.1±6.1)分和(9.6±4.1)分,提示患者病情危重.15例患者28 d死亡4例,11例痊愈出院.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分:22.7±3.8比11.8±3.8),肌钙蛋白〔cTn(μg/L):0.52(0.07,2.02)比0.15(0.10,0.45)〕和尿素氮〔BUN(mmol/L):11.9(6.7,29.1)比3.9(2.7,6.8)〕亦明显升高,而血小板计数(PLT)明显降低(×109/L:76±33比146±49,均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入院24 h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升高〔CRP(mg/L):172.2±88.5比74.8±33.1,IL-6(ng/L):283.3(140.1,711.0)比18.5(12.7,71.4),均P〈0.01〕;CD3+、CD4+、CD8+T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CD3+T细胞:0.348±0.119比0.573±0.106,CD4+T细胞:0.135±0.046比0.344±0.098,CD8+T细胞:0.089±0.057比0.208±0.054,NK细胞:0.124±0.057比0.252±0.182,均P〈0.05),但CD4+/CD8+比值、人白细胞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 免疫功能 炎症反应 重症
原文传递
中医护理在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梁艳桂 陈结崇 杜润银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7期2308-2310,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88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44例。...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88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44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干预。经肠内营养支持12 d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营养生理指标、并发症及内环境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支持第6天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清总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患者营养支持第12天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清总蛋白水平分别为(121.88±13.07)g/L、(31.37±5.06)g/L和(63.34±4.86)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0.45±12.68)g/L、(24.91±4.78)g/L和(54.91±5.4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血糖紊乱和水电解质紊乱的总发生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在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和内环境情况,降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肠内营养 并发症 中医护理 效果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护理风险评估单在危重症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董焕英 李代琳 宋敏 《护理管理杂志》 2016年第4期300-301,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评估单在危重症心脏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制订危重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单,并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试验组患者入科2 h内完成首次全面评估,病情变化再次评估,细节评估每8 h一次,对照组不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护理并... 目的探讨护理评估单在危重症心脏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制订危重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单,并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试验组患者入科2 h内完成首次全面评估,病情变化再次评估,细节评估每8 h一次,对照组不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护理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实施规范化风险评估后护理并发症及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护理质量提高。结论应用护理风险评估单可有效提高危重症心脏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明显减少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风险评估 危重症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对AECOPD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与时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顾君玲 朱晔 +1 位作者 杨正宇 许伊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19期37-39,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呼吸衰竭治疗中,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对血气指标及时效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AECOPD呼吸衰竭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 目的探究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呼吸衰竭治疗中,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对血气指标及时效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AECOPD呼吸衰竭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危重专职小组护理,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患者在ICU停留时间。结果试验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氧分压(PaO2)和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应用于AECOPD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患者血气指标明显改善,减少了机械通气时间与患者停留ICU时间,有利于疾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专职护理 AECOPD 呼吸衰竭 血气指标
下载PDF
营养风险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秀川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3期-,共4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营养风险水平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对我院重症医学科138例住院患者运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及...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营养风险水平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对我院重症医学科138例住院患者运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及营养指标监测。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间NRS-2002评分、营养指标及APACHEⅡ值的差别,分析NRS-2002、APACHEⅡ评分及营养指标与危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38例危重症患者中有营养风险者131例,存活82例占62.60%;无营养风险者7例,存活5例占5/7,2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4)。有营养风险组APACHEⅡ评分为(22.14±6.86)分,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组的(5.80±1.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7,P<0.01)。死亡组患者血液中营养指标红细胞计数、Hb、血清白蛋白分别为(3.18±0.31)×1012/L及(104.00±12.83)、(28.54±3.83)g/L,均显著低于存活组患者的(3.52±0.53)×1012/L及(118.00±16.32)、(31.44±4.81)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3.67~4.75,P<0.01);死亡组患者C-反应蛋白为(88.59±19.24)mg/L,较存活组患者的(44.36±17.88)m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7,P<0.01),而2组间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APACHEⅡ评分、营养风险、红细胞计数、Hb、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均为危重症患者预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其中APACHEⅡ评、红细胞计数、营养风险和血清白蛋白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危重症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入住ICU即应重点关注APACHEⅡ评分、红细胞计数、营养风险和血清白蛋白,综合判定患者营养状态及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危重症 营养风险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营养指标
原文传递
临床营养治疗现状: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吴国豪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6,共4页
近年来随着大量高质量临床研究完成以及对机体代谢变化及疾病机制理解的深入,营养治疗在理念和目标上均发生了改变,更关注于应激状况下机体的代谢反应的调理,有效保存机体瘦组织群,维护机体重要器官功能,提高重症病人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 营养治疗 代谢 重症病人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原文传递
危重症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卢清龙 赵萍 +2 位作者 马增香 王文生 杨慧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307-308,共2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121例危重症患者按入院后APACHEⅡ评分不同分为≤10分组、11—20分组、21~30分组、〉30分组,根据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各组间乳酸清除率情况及与APACHEⅡ...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121例危重症患者按入院后APACHEⅡ评分不同分为≤10分组、11—20分组、21~30分组、〉30分组,根据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各组间乳酸清除率情况及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PACHEⅡ评分≤10分组与11—20分组间早期乳酸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30分组[(18.35±10.01)%]低于11—20分组[(27.35±10.22)%]、〉30分组[(11.98±9.93)%]低于21~30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81、2.968,均P〈0.01);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28.1±6.7)分]高于存活组[(18.8±8.4)分]、早期乳酸清除率低于存活组[(13.62±11.31)%与(28.87±1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30、3.619,均P〈0.01);早期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显著负相关(r=-0.641,尸〈0.01)。结论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加,早期乳酸清除率降低;早期乳酸清除率是反映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患者预后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乳酸清除率 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
原文传递
危重患者腹腔内高压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评估 被引量:12
13
作者 谷玺 贾林 +2 位作者 黄耀星 苏伟 杨自力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4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腹腔内高压(IAH)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7~11月期间入住广州市第-人民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的54例危重患者,经膀胱尿管间接测定腹腔内压力,记录人口学特征、入住ICU时的主...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腹腔内高压(IAH)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7~11月期间入住广州市第-人民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的54例危重患者,经膀胱尿管间接测定腹腔内压力,记录人口学特征、入住ICU时的主要诊断、是否辅助通气及呼气末正压值、腹部手术情况、临床检验结果、腹围、中心静脉压、液体平衡、危重评分等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AH的危险因素.结果危重患者的IAH发生率为37.0%(20/54),其中Ⅰ级10例,Ⅱ级8例,Ⅲ级2例,Ⅳ级0例.IAH患者较非IAH患者拥有较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20.1±6.2)分,(14.9±5.6)分,t=8.04,P=0.000]、贯续器官衰竭估计评分[(10.4±6.4)分,(5.5±4.3)分,t=7.31,P〈0.05]及中心静脉压[(10.4±2.8)mmHg,(8.9±2.0)mmHg,t=6.21,P〈0.05](1mmHg=0.133kpa),相关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腹腔积液、感染性休克、胆道疾病(均P〈0.05).结论ICU危重患者的IAH发生率较高,且以轻中度为主,与机械通气、腹腔积液、感染性休克及胆道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腹腔间隙综合征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重症患者改良式被动等待法放置螺旋型鼻肠管与胃镜引导下置管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晓芬 于荣国 +1 位作者 龚书榕 许镜清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式被动等待法放置螺旋型鼻肠管与胃镜引导下置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重症外科112例需行肠内营养治疗的重症患者随机分组,其中56例(A组)以改良式被动等待法放置鼻胃幽门后螺旋... 目的比较改良式被动等待法放置螺旋型鼻肠管与胃镜引导下置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重症外科112例需行肠内营养治疗的重症患者随机分组,其中56例(A组)以改良式被动等待法放置鼻胃幽门后螺旋型鼻肠管,56例(B组)在胃镜下置入螺旋型鼻肠管。统计比较两种方法的置管成功率、置管过程中麻醉药物的使用率、置管后鼻咽部出血率、置管后导管移位率、置管费用。结果 A、B组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5.7%和96.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置管过程中麻醉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12.5%和6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鼻咽部出血率、两组置管后导管移位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置管费用分别为(391.68±34.02)元和(923.96±51.37)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被动等待法置入鼻胃幽门后螺旋型鼻肠管有较理想的成功率,置管过程中麻醉药物的使用率低,置管费用明显低于胃镜引导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胃镜 鼻肠管 危重病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治疗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志旭 范铁兵 +4 位作者 李洁 戎光 肖宁 陈姝 易亮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12期1909-1910,共2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原发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疗程7 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输出量(CO)、每搏输...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原发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疗程7 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中医辨证计量要素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是治疗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安全有效的中药注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非心源性心肌损伤 参附注射液
下载PDF
危重症患儿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时机探讨及评估 被引量:11
16
作者 臧平 卢秀兰 +4 位作者 唐亮 祝益民 黄娇甜 肖政辉 张新萍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808-812,共5页
目的 研究 PICU 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NCPAP在危重症患儿中的使用时机及范围.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16 年1 月至2017 年6 月入住我院 PICU,在鼻导管给氧... 目的 研究 PICU 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NCPAP在危重症患儿中的使用时机及范围.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16 年1 月至2017 年6 月入住我院 PICU,在鼻导管给氧1 h 后仍存在呼吸急促改用NCPAP 的192例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NCPAP 的氧分压不同,将患儿分为A组[呼吸急促(PaO2≥70 mmHg,1 mmHg =0. 133 kPa)], B 组[呼吸急促合并氧分压减低( 50 mmHg < PaO2<70 mmHg)],C组[呼吸急促合并呼吸衰竭(PaO2≤50 mmHg)],比较3组患儿不同时间点各项指标的变化,明确 NCPAP 的临床效果.结果 192 例患儿原发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共 161 例(83. 85%);重症手足口病14 例(7. 29%),严重脓毒症10 例(5. 21%),其他多脏器异常混合性疾病7例(3. 65%). PaO2/FiO2在使用NCPAP 1 h、4 h后逐渐上升,A组氧合改善情况最明显,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3组患儿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在使用NCPAP 1 h、4 h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A组患儿通气失败2例(失败率3. 57%);B组患儿通气失败9例(失败率11. 11%);C组患儿通气失败30 例(失败率54. 55%),3 组患儿无创辅助通气失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 684,P<0. 001);3组患儿出院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NCPAP对于常规吸氧仍存在呼吸异常的危重症患儿有明显疗效;鼻导管给氧下仍存在呼吸衰竭的患儿,在使用NCPAP 时易导致无创辅助通气失败,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动态监测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儿童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应用时机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严重心脏病188例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明 姚强 邢爱耘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45-1150,共6页
目的:通过对进入产科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妊娠合并严重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探讨妊娠合并严重心脏病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3年3月间,进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ICU的188例妊娠... 目的:通过对进入产科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妊娠合并严重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探讨妊娠合并严重心脏病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3年3月间,进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ICU的18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间华西第二医院产科收治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共619例,其中188例(30.37%)危重者进入产科ICU,占同期进入ICU的产科危重症(480例)的39.17%;188例严重心脏病患者年龄(28.45±6.08)岁,孕周(36.03±4.19)周;23例(12.23%)为本院规律产检,61例(32.45%)从未行产检,5例死亡患者均未规律产检。心脏病的诊断时间39.89%为孕前,25.54%为孕期,34.57%为入院时。188例严重心脏病患者中心脏病类型以先天性心脏病(80例,42.55%)、风湿性心脏病(45例,23.94%)及心律失常(20例,10.64%)最常见,并发症以肺动脉高压(51例,27.13%)、心律失常(47例,25.00%)、心力衰竭(30例,15.96%)为主。188例严重心脏病患者入住ICU天数为(2.40±1.35)d,总住院天数为(8.05±4.05)d;164例(87.23%)心功恢复为I^II级出院,5例(2.66%)死亡;151例(80.32%)行多科会诊,34例(18.09%)行中心静脉穿刺以监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21例(11.17%)使用呼吸机,11例(5.85%)行高级生命支持[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8例+电除颤3例]。结论:妊娠合并严重心脏病是孕产妇进入产科ICU的首要原因,严重危害孕产妇生命。其中以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最常见。多科协作、重症监护是改善危重患者结局的重要措施;加强孕前、产前保健及围产期处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心脏病 危重症 ICU
下载PDF
预测重症患者院内心脏骤停列线图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立丰 张文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5,共8页
目的探讨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19年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中进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未成年、... 目的探讨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19年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中进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未成年、重复入院及ICU停留小于24 h的患者,随机将人群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7∶3)。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HCA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通过校正曲线、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以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对模型进行评价。选择急诊重症监护室合作研究数据库的重症人群数据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1951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29366)和内部验证集(n=12585)。多因素分析发现心肌梗死、肺源性心脏病、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急性肾损伤、呼吸频率、葡萄糖、红细胞压积、钠、阴离子间隙、血管活性药物和有创机械通气是IHCA的独立影响因素,结合以上变量构建列线图。在训练集中,列线图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17(95%CI:0.785~0.847),校正曲线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概率具有一致性,DCA显示其具有良好的临床净获益。在内部验证集中,列线图对IHCA具有相似的预测价值(AUC=0.807,95%CI:0.760~0.862)。在外部验证集(n=87626)中,列线图预测IHCA的能力同样稳健(AUC=0.804,95%CI:0.786~0.822)。此外,列线图对院内死亡同样具有预测价值(AUC=0.818,95%CI:0.802~0.834)。结论本研究基于IHCA的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并且在外部验证中预测效能稳健,有助于临床医师评估院内危重症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心脏骤停 重症监护室 危重症 列线图 临床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右侧颈部置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危重症患儿 被引量:8
19
作者 闫宪刚 陆铸今 +3 位作者 郑继翠 张文波 陆国平 贾兵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15-518,共4页
目的 总结经右侧颈部血管切开置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技术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因小儿危重症接受ECMO治疗,并经右侧颈部血管置管建立ECMO的患儿资料,包括疾病种类、年龄、体重、置... 目的 总结经右侧颈部血管切开置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技术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因小儿危重症接受ECMO治疗,并经右侧颈部血管置管建立ECMO的患儿资料,包括疾病种类、年龄、体重、置管时间、ECMO运行时间、并发症及预后等.结果 共28例患儿接受ECMO治疗,3例患儿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经胸置管建立ECMO未纳入.故最终纳入25例患儿,其中男15例、女10例,中位年龄1.8岁(1 d~13岁),中位体重12.0(2.8~50.0) kg.25例患儿均因一般机械通气不能维持或心力衰竭对常规药物治疗无反应,均为静脉-动脉转流(V-A模式)ECMO支持;均采用全身麻醉下右侧颈内静脉-颈总动脉插管,其中5例患儿术前右侧颈内静脉已置入颈静脉导管,3例患儿术前右侧颈内静脉已置入血透管,1例患儿在心肺复苏的同时置管.25例患儿均成功顺利置入插管建立ECMO,手术时间为(45±26) min,除1例动脉灌注压力过高,重新更换管道后压力恢复正常外,其余均置管一次成功;置管位置恰当,未再调整置管深度;流量满意,达到80 ~ 150 ml/(kg·min).ECMO中位运行时间为153(14~567)h,成功撤机16例,撤机成功率为64%,出院存活15例,出院存活率为60%.插管相关并发症:置管位置切口渗血6例;插管固定缝线松弛2例,误伤颈外静脉1例,局部缝合后止血.结论 血管插管是进行ECMO的基础,经右侧颈部血管置管建立小儿ECMO相对简单安全.掌握熟练的切开置管技术可确保ECMO的应用.加强局部管道管理,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儿童 危重病 体外膜肺氧合
原文传递
危重病患儿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娇甜(综述) 祝益民(审校)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452-455,共4页
在危重病发展过程中心肌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它严重威胁危重病患儿的生命安全。本文就危重病患儿心肌损伤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及治疗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危重病 心肌损伤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