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针状ZnOw/树脂基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祚万 刘世楷 顾利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用四针状ZnOw作为导电填料制备了电阻率为 10 6~10 10 Ω的导电或半导电聚氨酯 /ZnOw、聚氯乙烯 /ZnOw和天然橡胶 /ZnOw复合材料 ,对其表面电阻和体积电阻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 ,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可以高效地降低高分子材料的电... 用四针状ZnOw作为导电填料制备了电阻率为 10 6~10 10 Ω的导电或半导电聚氨酯 /ZnOw、聚氯乙烯 /ZnOw和天然橡胶 /ZnOw复合材料 ,对其表面电阻和体积电阻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 ,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可以高效地降低高分子材料的电阻。通过分析和计算提出了树脂基 /ZnOw复合材料导电通道形成所需四针状氧化锌晶须的临界体积含量υc。对上述体系的导电机理分析结果表明 ,外电场作用下 ,复合体系中晶须针尖产生的电荷集中为普通球形粒子的 40 0倍以上 ;当晶须间距离很小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针状氧化锌晶须 树脂基复合材料 导电性能 临界体积含量 针尖电荷集中 隧道效应
下载PDF
T-ZnO晶须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尔凡 周本廉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0-42,共3页
研究了T ZnO晶须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结果表明 :具有半导体性的T ZnO晶须在复合材料中 ,相互搭接形成导电通路 ,以价带传导方式传导电荷 ,而起抗静电作用 ,使环氧树脂材料的体积电阻率降低了 8个数量级 ,用比表面因子修正... 研究了T ZnO晶须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结果表明 :具有半导体性的T ZnO晶须在复合材料中 ,相互搭接形成导电通路 ,以价带传导方式传导电荷 ,而起抗静电作用 ,使环氧树脂材料的体积电阻率降低了 8个数量级 ,用比表面因子修正了网络形成临界体积分数模型。T ZnO晶须的网络形成临界体积分数 ( 0 0 5 7)是球形粒子的网络形成临界体积分数 ( 0 3 8)的 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ZnO晶须增强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抗静电性 四脚状氧化锌晶须 临界体积分数
下载PDF
不同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文炜 况宇亮 +2 位作者 田俊 郑宇宙 陈宇新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8-156,共9页
开展了使用6种不同纤维配置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探讨了纤维直径、纤维长度及纤维种类对纤维临界体积率的影响.通过4点弯曲试验,量测了不同掺量及不同种类纤维制成的ECC试件荷载-跨中截面挠度曲线,观测了破坏... 开展了使用6种不同纤维配置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探讨了纤维直径、纤维长度及纤维种类对纤维临界体积率的影响.通过4点弯曲试验,量测了不同掺量及不同种类纤维制成的ECC试件荷载-跨中截面挠度曲线,观测了破坏形态及裂缝分布、开展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直径是临界体积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与临界体积率呈线性关系.使用碳纤维CF、玄武岩纤维BF制备的ECC试件,破坏时没有呈现出多点开裂现象,为脆性破坏.使用聚乙烯醇纤维PVA和聚丙烯纤维PP制备的试件表现出了良好的延展性,其应变硬化指数和韧性指数均较高.PP纤维制备的试件破坏时裂缝数量少,最大裂缝宽度相对较宽,而PVA纤维制备的试件破坏时裂缝数量多,最大裂缝宽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 临界体积率 延性 纤维掺量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颗粒弥散陶瓷复相材料的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继富 李建保 +1 位作者 王厚亮 黄勇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9-12,共4页
应用弹性力学和断裂力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颗粒弥散复相陶瓷材料的微观热应力,阐述了颗粒弥散增韧补强的原理,并推导了弥散相的颗粒尺寸和体积分数的临界值,提出了颗粒弥散陶瓷材料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关键词 颗粒弥散 复相 陶瓷材料 设计 颗粒尺寸
下载PDF
管道修复用涤纶/苎麻非织造复合材料拉伸强度 被引量:6
5
作者 伏立松 张淑洁 +2 位作者 王瑞 杨兆薇 荆梦轲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57,共6页
为减少涤纶用量以保护石油资源,制备了涤纶/苎麻混杂非织造复合材料。分析了涤纶/苎麻混杂量对非织造复合材料在管道翻衬施工及修复中拉伸强度的影响,利用复合材料混合定律和胡克定律建立了管道修复用涤纶/苎麻非织造材料内衬复合材料... 为减少涤纶用量以保护石油资源,制备了涤纶/苎麻混杂非织造复合材料。分析了涤纶/苎麻混杂量对非织造复合材料在管道翻衬施工及修复中拉伸强度的影响,利用复合材料混合定律和胡克定律建立了管道修复用涤纶/苎麻非织造材料内衬复合材料的理论临界混杂比和拉伸强度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理论临界混杂比为0.177,实验所得临界混杂比在0.2附近,实验拉伸强度与理论拉伸强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临界混杂比和拉伸强度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可为翻衬修复受损大管径、非压力排污或排水管道的管状非织造复合材料的设计和生产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修复 涤纶/苎麻非织造复合材料 混杂理论 临界体积分数 拉伸强度
下载PDF
轧态904L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动态再结晶行为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艺南 兰亮云 +1 位作者 张一婷 邵国庆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8-144,共7页
利用MMS-200热模拟试验机对轧态904L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在变形温度900~1150℃、应变速率0.01~10 s^(-1)条件下进行单道次热压缩实验。根据得到的流变应力曲线,研究了材料在热压缩变形时的热变形及动态再结晶行为;通过加工硬化率与应力关... 利用MMS-200热模拟试验机对轧态904L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在变形温度900~1150℃、应变速率0.01~10 s^(-1)条件下进行单道次热压缩实验。根据得到的流变应力曲线,研究了材料在热压缩变形时的热变形及动态再结晶行为;通过加工硬化率与应力关系曲线,确定了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模型;基于Avrami方程,建立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模型。结果表明: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及应变速率的减小而降低。在应变速率小于1 s^(-1)及变形温度为1150℃、应变速率为1 s^(-1)的条件下,材料发生了完全再结晶,流变应力曲线为典型的动态再结晶型曲线。且在高温、低应变速率条件下,材料更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在实验热变形条件下,轧态904L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发生动态再结晶的激活能为487034 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4L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动态再结晶 流变应力 临界应变 体积分数模型
下载PDF
BT25钛合金β相区动态再结晶行为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5
7
作者 冯瑞 王克鲁 +5 位作者 鲁世强 李鑫 欧阳德来 崔霞 周璇 钟明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4-901,共8页
利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BT25钛合金进行单道次等温压缩实验,分别采用Najafizadeh-Jonas加工硬化率模型和Cingara-McQueen流变应力模型研究了合金在变形温度1040~1100℃,应变速率0.001~1 s^(-1)和最大压下率为60%的条件下动态... 利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BT25钛合金进行单道次等温压缩实验,分别采用Najafizadeh-Jonas加工硬化率模型和Cingara-McQueen流变应力模型研究了合金在变形温度1040~1100℃,应变速率0.001~1 s^(-1)和最大压下率为60%的条件下动态再结晶的临界条件,分析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计算加工硬化率并建立了临界应变模型;同时通过线性回归法计算材料参数,构建JMAK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方程,并采用该模型模拟了BT25钛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动态再结晶行为。结果显示:流动应力表现出对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非常敏感;高温和低应变速率有利于DRX发生;有限元模型对DRX体积分数的预测误差在10%以内。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为工业生产中塑性变形和微观结构的预测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25钛合金 临界应变模型 DRX动力学方程 DRX体积分数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航空用1Cr12Ni3MoVN耐热钢的动态再结晶行为
8
作者 白青青 刘庭耀 金磊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4-231,共8页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1Cr12Ni3MoVN钢在800~1100℃、0.01~10 s-1变形条件下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各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曲线均出现动态再结晶特征;动态再结晶组织受变形温度影响明显;应变速率为1 s-1时,再结晶体...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1Cr12Ni3MoVN钢在800~1100℃、0.01~10 s-1变形条件下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各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曲线均出现动态再结晶特征;动态再结晶组织受变形温度影响明显;应变速率为1 s-1时,再结晶体积分数及晶粒尺寸最小;在低应变速率下变形时,易出现混晶组织;通过再结晶热力学分析,得到热变形表观激活能为468.224 kJ/mol;通过θ-σ曲线确定了临界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了临界参数与Z参数的关系以及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模型:X_(DRX)=1-exp[-0.12(ε-ε_(c)/ε_(0.5))^(3.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Cr12Ni3MoVN钢 动态再结晶 本构方程 临界条件 体积分数模型
原文传递
30CrNi3MoV钢动态再结晶行为及其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4
9
作者 潘龙博 储滔 +5 位作者 张硕 江济 程采金 谢庆忠 邢学强 斯庭智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30,共8页
根据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测量30CrNi3MoV钢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系统研究了应变速率为0.01、0.1 s^(-1)时钢材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并构建了其动态再结晶模型。结果表明:30CrNi3MoV钢在高温小应变速率下更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其热变... 根据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测量30CrNi3MoV钢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系统研究了应变速率为0.01、0.1 s^(-1)时钢材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并构建了其动态再结晶模型。结果表明:30CrNi3MoV钢在高温小应变速率下更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其热变形激活能为328.2 kJ/mol;通过加工硬化率随流变应力变化曲线(θ-σ)的拐点确定临界应变,可得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方程为ε_(c)=0.001 22Z^(0.175);构建的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及其平均晶粒尺寸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试验钢的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及其晶粒尺寸;当应变速率为0.1 s^(-1)、变形温度为1050℃时,试验钢的晶粒最细小、均匀,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9.9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CrNi3MoV钢 临界应变 动态再结晶 体积分数 晶粒尺寸
原文传递
20Cr2Ni4A钢的动态再结晶行为
10
作者 吴晓东 周少荣 +1 位作者 张肖佩佩 王忠英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9-185,共7页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20Cr2Ni4A渗碳齿轮用钢进行应变量为0.8、变形温度为800~1050℃、应变速率为0.01~5s^(-1)下的单道次等温压缩试验,研究其在试验条件下的动态再结晶行为。根据试验结果绘制流变应力曲线。结果表明:流变应...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20Cr2Ni4A渗碳齿轮用钢进行应变量为0.8、变形温度为800~1050℃、应变速率为0.01~5s^(-1)下的单道次等温压缩试验,研究其在试验条件下的动态再结晶行为。根据试验结果绘制流变应力曲线。结果表明:流变应力曲线根据不同变形条件下加工硬化、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三者的进行程度可分为动态回复型和动态再结晶型,在低应变速率下(0.01~0.1s^(-1)),950~1050℃发生较明显的动态再结晶;利用加工硬化率确定了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ε_(c)和峰值应变ε_(p)构建了ε_(c)与ε_(p),的关系模型;根据试验数据建立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并结合显微组织分析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CR2NI4A钢 热变形 临界应变 动态再结晶 体积分数
原文传递
基于流动应力曲线的AZ80镁合金动态再结晶动力学表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权国政 赵磊 +2 位作者 王阳 石彧 周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42-1146,共5页
热物理模拟获得了铸态AZ80镁合金热压缩真应力-应变曲线,以此作为计算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演变的底层数据。通过求解流动应力的双曲正弦表征模型,获得了本构模型与动态再结晶激活能等重要参数。分析峰值应力出现之前与之后的硬化曲线,识... 热物理模拟获得了铸态AZ80镁合金热压缩真应力-应变曲线,以此作为计算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演变的底层数据。通过求解流动应力的双曲正弦表征模型,获得了本构模型与动态再结晶激活能等重要参数。分析峰值应力出现之前与之后的硬化曲线,识别了真应力-应变曲线所隐含的关键应变点:临界应变,峰值应变及最大软化速率应变。进一步引入表征晶体动力学的修正的Avrami方程,设计一个无量纲的中间变数Z/A,全面表征了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温度、应变速率及应变量之间的动态耦合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应变量达到一定时才会诱发动态再结晶。随着应变的增加,动态再结晶的体积分数将逐渐增至100%;增大应变速率或降低变形温度都会抑制动态再结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再结晶 临界应变 硬化率 体积分数
下载PDF
34CrNi3MoV合金钢的动态再结晶行为 被引量:2
12
作者 邹志鹏 徐东 +3 位作者 任毅诚 王怡群 郑磊 庞洪轩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40,共9页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34CrNi3MoV钢在最大变形量为50%的条件下,进行变形温度为800~1200℃、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单道次等温压缩试验并得到了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结果表明,34CrNi3MoV钢在800℃和900℃(1、10 s^(-1))条...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34CrNi3MoV钢在最大变形量为50%的条件下,进行变形温度为800~1200℃、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单道次等温压缩试验并得到了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结果表明,34CrNi3MoV钢在800℃和900℃(1、10 s^(-1))条件下仅发生动态回复,在1000~1200℃和900℃(0.01、0.1 s^(-1))条件下发生动态再结晶。采用Arrhenius方程计算不同应变量时的激活能Q,并利用五次多项式拟合激活能Q与应变量ε的对应关系:Q=331.78+1401.47ε-10233.34ε^(2)+33725.26ε^(3)-52745.07ε^(4)+31981.48ε5。利用加工硬化率构建了临界特征值εc和εp与Z参数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预测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的动力学模型X_(DRX)=1-exp[-0.564((ε-ε_(c))/ε_(p))^(1.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Ni-Mo钢 动态再结晶 激活能 临界特征值 体积分数
原文传递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lamellarα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IMI834 Ti-alloy in isothermal and non-isothermal heat treatments 被引量:3
13
作者 Xue-yan LIU Hong-wei LI +1 位作者 Mei ZHAN Hong-rui ZHA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62-174,共13页
To reveal the affecting mechanism of cooling rate on lamellarαprecipitation,the precipitation behaviors of lamellarαphase in IMI834 titanium alloy during isothermal and non-isothermal heat treatments were quantitati... To reveal the affecting mechanism of cooling rate on lamellarαprecipitation,the precipitation behaviors of lamellarαphase in IMI834 titanium alloy during isothermal and non-isothermal heat treatments were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d using experimental analysis.Critical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s at various cooling rates were obtained using thermal dilatation testing.Using metallographic microscopy,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s,and data fitting methods,the quantitative evolution models of average width,volume fraction,and solute concentration in theαandβphases were built fo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r cooling rates.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precipitation behavior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width and volume fraction of lamellarαphase under non-isothermal conditions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under isothermal conditions.With increasing cooling rate,the average width and volume fraction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the critical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s were reduced.This phenomenon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decreased diffusion velocity of solutes Al,Mo,and Nb with increasing cooling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treatment lamellarαphase precipitation morphology evolution critical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volume fraction model solute concentration evolution model
下载PDF
合金元素对低碳微合金钢临界区奥氏体体积分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晓萍 文超 李自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36,共3页
采用Thermo-Calc软件研究了低碳微合金钢中C、Cr、Mo等元素含量对临界区奥氏体体积分数的影响规律,并通过临界区淬火热处理试验确定奥氏体体积分数。结果发现,合金元素的含量对临界区奥氏体体积分数有一定影响。增加C和Cr的含量能够提... 采用Thermo-Calc软件研究了低碳微合金钢中C、Cr、Mo等元素含量对临界区奥氏体体积分数的影响规律,并通过临界区淬火热处理试验确定奥氏体体积分数。结果发现,合金元素的含量对临界区奥氏体体积分数有一定影响。增加C和Cr的含量能够提高临界区奥氏体体积分数,增加Mo含量将降低临界区奥氏体体积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钢 临界区 奥氏体体积分数
下载PDF
导电氧化物/聚合物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颐 吴国章 益小苏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4期425-432,共8页
本文通过考察电阻率与V2O3体积分数的关系。研究了V2O3/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电特征。采用GEM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机拟合,结合电镜照片详细地分析了拟合参数Φc,t及LΦ,Lf的物理含义。研究发现,随着填料粒径、基... 本文通过考察电阻率与V2O3体积分数的关系。研究了V2O3/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电特征。采用GEM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机拟合,结合电镜照片详细地分析了拟合参数Φc,t及LΦ,Lf的物理含义。研究发现,随着填料粒径、基体种类和复合方式的不同,临界体积分数Φc便不同,GEM方程能够准确地描述该复合材料电阻率与V2O3体积分数的关系,其中参数LΦ,和Lf具有非常特定的物理意义,它们分别由导电填料(V2O3)和聚合物基体的几何特征、取向状态和配置方式决定,而Φc、t则是导电填料和基体互相作用的综合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钒 高聚物 复合材料 导电性
下载PDF
PERCOLATION TRANSITION IN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S
16
作者 郝田 陈一泓 +2 位作者 徐振淼 许元泽 黄畇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2期97-105,共9页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y, dynamic modulus and yield stress of the developed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 (ERF) are measured at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 and different electric field strengthusing a modified Rheometrics ...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y, dynamic modulus and yield stress of the developed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 (ERF) are measured at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 and different electric field strengthusing a modified Rheometrics Mechanical Spectrometer (Model 605). The percolation theory isintroduced to explain electrorheological effect and found that the ERF′s have the similarpercolated network structure as that of other ordinary suspensions with a critical volume fractionvalue independent of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A master curve of dimensionless modulus againstdimensionless volume fraction is obtained. which shows that the essence of ER phenomenonactually is one kind of the second ofder phase tran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 SUSPENSION critical volume fraction PERCOLATION
下载PDF
超/近临界区含水量对乙酸丁酯酯交换反应的影响
17
作者 吕秀阳 傅杰 孙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73-1177,共5页
为了阐明超/近临界区有机合成反应中水的作用机制,以乙酸丁酯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作为模型体系,测定了240~320℃下不同水体积分数对乙酸丁酯酯交换反应的影响.以260℃的典型结果为例,实验结果可以分成3个区域:当水体积分数<3.2%时,... 为了阐明超/近临界区有机合成反应中水的作用机制,以乙酸丁酯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作为模型体系,测定了240~320℃下不同水体积分数对乙酸丁酯酯交换反应的影响.以260℃的典型结果为例,实验结果可以分成3个区域:当水体积分数<3.2%时,乙酸丁酯的转化率随水体积分数增加而显著降低;水体积分数在3.2%~11.8%区域,乙酸丁酯转化率变化较少;当水体积分数超过11.8%后,乙酸丁酯转化率随着水体积分数增加快速上升.结果表明:水在该体系中同时起到了溶剂、反应物和催化剂的作用,同时水在超临界区和近临界区起的主要作用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区 近临界区 水体积分数 乙酸丁酯 酯交换反应
下载PDF
有机组分在保温材料中的极限体积分数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
18
作者 陈春 钱春香 许燕波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04-1307,共4页
利用概率理论分别建立分层模型和连续接触模型,用以计算含有有机保温组分的多元复合保温材料中出现贯穿性裂缝的概率,并通过燃烧实验来验证模型的计算结果.燃烧实验结果表明连续接触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更加吻合.理论分析和燃烧实... 利用概率理论分别建立分层模型和连续接触模型,用以计算含有有机保温组分的多元复合保温材料中出现贯穿性裂缝的概率,并通过燃烧实验来验证模型的计算结果.燃烧实验结果表明连续接触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更加吻合.理论分析和燃烧实验结果均表明:对于多元复合保温材料,其有机组分体积分数存在一个极限值,超过极限体积分数后,有机组分相互接触,在保温材料中形成贯穿性裂缝的概率急剧增加,从而导致保温材料耐火性能明显下降;在均匀分布的情况下,有机保温组分的极限体积分数数值与其颗粒形貌参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保温组分 极限体积分数 分层模型 连续接触模型 燃烧
下载PDF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降强效应
19
作者 马明亮 周敬恩 柴东朗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共4页
根据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微观失效方式,从能量角度推导颗粒增强体临界体积分数表达式,该表达式包括增强体颗粒尺寸、基体屈服强度、增强体颗粒附近形变耗散功和界面区宽度等与颗粒增强体临界体积分数之间的关系。超过该临界值,复合材料强... 根据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微观失效方式,从能量角度推导颗粒增强体临界体积分数表达式,该表达式包括增强体颗粒尺寸、基体屈服强度、增强体颗粒附近形变耗散功和界面区宽度等与颗粒增强体临界体积分数之间的关系。超过该临界值,复合材料强度将降低,即出现"降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增强体颗粒尺寸 基体屈服强度 形变耗散功 界面区宽度 临界体积分数 降强效应
下载PDF
低碳低合金钢临界区奥氏体体积分数的数学模型
20
作者 文超 华公平 +1 位作者 晁国强 孙铭炎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1-123,共3页
根据变温动力学相关理论,提出了一个控制临界区低碳低合金钢奥氏体体积分数的数学模型。经试验和其它文献数据验证,该数学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奥氏体体积分数和临界区淬火温度的关系。
关键词 临界区 奥氏体体积分数 数学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