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CRP生物动力学模型的镅急性吸入后在主要源器官中滞留份额计算
1
作者 陈倩兰 骆志平 刘森林 《中国辐射卫生》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 为了避免超铀核素镅大量吸入造成对关键靶器官的伤害,并为事故后促排或其他辐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依据IAEA通用安全导则No.GSG-2的内照射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通用准则、ICRP当前最新的生物动力学模型及参数,以工作人员... 目的 为了避免超铀核素镅大量吸入造成对关键靶器官的伤害,并为事故后促排或其他辐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依据IAEA通用安全导则No.GSG-2的内照射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通用准则、ICRP当前最新的生物动力学模型及参数,以工作人员急性吸入241Am[粒径AMAD 5μm(σ=2.5)]为例建立计算程序,确定关键靶器官为肺部AI区和红骨髓,并确定造成关键靶器官短期吸收剂量的主要源器官为肺部AI区、血液、小梁骨骨表。结果 计算出241Am吸入后主要源器官中滞留份额随时间的变化。结论 镅吸收入血后从血液中快速转移,不同吸收类别镅在血液中早期滞留份额变化趋势相似,S、M、F类镅在血液中滞留份额峰值出现在0.03 d左右,到约1.7 d时衰减到峰值的一半;镅吸入后在肺部AI区、小梁骨中的早期滞留份额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S、M类镅在肺部AI区滞留份额随时间变化较小,F类镅从肺部快速被吸收入血;小梁骨中镅,S类在前7 d快速增加,M类主要在前2周逐渐增加,F类在前2 d较快速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RP 生物动力学模型 关键靶器官 主要源器官 滞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