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教师研究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8
1
作者 孟卫青 邢强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9-64,共6页
教师研究的提出标志着西方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从“公共控制”取向向“学校自主”取向的转变。教师研究受行动研究的启蒙,经历了专业主义观点,反思性实践和批判性实践的演进历租,呈现出20世纪西方教师研究的协作性、实践性、社会和... 教师研究的提出标志着西方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从“公共控制”取向向“学校自主”取向的转变。教师研究受行动研究的启蒙,经历了专业主义观点,反思性实践和批判性实践的演进历租,呈现出20世纪西方教师研究的协作性、实践性、社会和文化批判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研究 行动研究 反思性实践 批判性实践 西方国家
下载PDF
生态女性主义在国内批评实践中的问题探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韦清琦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9,共13页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来到中国的十几年间,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国内环境批评及性别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对该思想运动内部的支派尤其是文化生态女性主义的辨析,以及对与生态女性主义联系密切的其他环境思想运动,尤其是深层生态学和...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来到中国的十几年间,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国内环境批评及性别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对该思想运动内部的支派尤其是文化生态女性主义的辨析,以及对与生态女性主义联系密切的其他环境思想运动,尤其是深层生态学和社会生态学的区分,仍然是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从以上问题出发,并基于对2001-2010十年间中国生态女性主义论文采样的描述,本文研究指出,旨在进一步破除二元论、强调联系原则的生态女性主义,应该更注重整体性视角,从而为自身获取更广阔、更有价值的批评实践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整体性 二元论 批评实践
原文传递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影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90-195,共6页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承载了生态主义的自然伦理观及女性主义身份话语的批评意识,对西方社会的父权制文化根基展开批判,认为女性和自然均受到来自于人类一元中心主义父权文化意识的压迫和剥削。在批评实践中形成各具特色的批评流派...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承载了生态主义的自然伦理观及女性主义身份话语的批评意识,对西方社会的父权制文化根基展开批判,认为女性和自然均受到来自于人类一元中心主义父权文化意识的压迫和剥削。在批评实践中形成各具特色的批评流派:社会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精神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绿色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这些流派的观点,又被杂糅着应用到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创作中,促成了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创作,进而又引起各派批评的关注,形成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下热点。虽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乏矛盾之处,但是其以批评为行动目标,针对现实社会人类生存危机的实践品格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危机 文化 他者 父权 批评实践
下载PDF
成仿吾与现代文学批评
4
作者 李新亮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8-74,共7页
成仿吾是对建构现代文学批评体系有着鲜明自觉意识的批评家。在批评理论上,基于五四新文学从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型的现实,他对文学批评的本质、任务、功能、范围、标准与范式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理论探索;在批评实践上,他秉持求疵的文学... 成仿吾是对建构现代文学批评体系有着鲜明自觉意识的批评家。在批评理论上,基于五四新文学从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型的现实,他对文学批评的本质、任务、功能、范围、标准与范式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理论探索;在批评实践上,他秉持求疵的文学批评路径,彰显了主体性、否定性与驳论性的批评特征。虽然成仿吾的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之间存在着许多矛盾冲突,但是其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体系的生成、发展与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仿吾 现代文学批评 批评理论 批评实践
下载PDF
中心与边缘 被引量:5
5
作者 丁.豪克斯 夏兵 顾大庆 《建筑师》 2006年第1期5-7,共3页
文章重点强调了在当前英国大学教育体制下,研究在建筑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作为区别于其他人文及理科学科的特征之一,建筑学学科的研究工作应当以建筑设计作为核心内容,以对实践的价值贡献作为评价标准。进而,在研究和教学的关系上... 文章重点强调了在当前英国大学教育体制下,研究在建筑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作为区别于其他人文及理科学科的特征之一,建筑学学科的研究工作应当以建筑设计作为核心内容,以对实践的价值贡献作为评价标准。进而,在研究和教学的关系上,指出设计教师批判性的实践是沟通研究和教学两者间的重要桥梁。从这一角度出发,批判性的实践无疑也是建筑学学科研究的一种独特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理论 批判性的实践 教学
下载PDF
不同路径的人文主义——林语堂与萨义德人文主义思想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勇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0-132,共13页
林语堂与萨义德在反对西方文化霸权时都把立足点选在人文主义上,但是他们的人文主义思想是不同的。林语堂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和基督教信仰,并与西方的人文传统相对比,建立起了以人性论为基本内涵的普世主义人文价值系统。而萨... 林语堂与萨义德在反对西方文化霸权时都把立足点选在人文主义上,但是他们的人文主义思想是不同的。林语堂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和基督教信仰,并与西方的人文传统相对比,建立起了以人性论为基本内涵的普世主义人文价值系统。而萨义德则从自己民族的现实处境出发,利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传统中的反省意识.把人文主义理解成一种批评实践,并将人文价值扩大到所有民族。他们的人文主义思想虽有较大差异,但可以互补。林语堂的普世主义为人文主义提供了新的价值,具有战略意义;萨义德的现世性批评实践为人文主义理想提供了落实的方法,具有战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 林语堂 萨义德 普世主义 批评实践
原文传递
“本体探寻”与“艺术实践”的合一——冯中一新时期以来的诗歌理论
7
作者 马春光 《写作》 2023年第6期37-43,共7页
冯中一新时期以来的诗学研究涉及新诗的审美本体研究、诗歌创作论、诗歌鉴赏论、诗歌现象解读、诗人个案研究等多个方面,彰显出“本体探寻”与“艺术实践”合一的理论品格。他在新时期的时代转捩点中恢复现代诗的本体研究,召唤诗歌的审... 冯中一新时期以来的诗学研究涉及新诗的审美本体研究、诗歌创作论、诗歌鉴赏论、诗歌现象解读、诗人个案研究等多个方面,彰显出“本体探寻”与“艺术实践”合一的理论品格。他在新时期的时代转捩点中恢复现代诗的本体研究,召唤诗歌的审美本体和艺术自觉,重新激活诗歌研究的内部活力。冯中一的诗歌理论带有强烈的实践性品格,他置身于1980年代的诗歌现场,深度参与并推进了当代诗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以超前的艺术视野和洞察力预示了1990年代诗歌的艺术征兆和创作手法。冯中一新时期以来的诗学研究是当代新诗研究历史进程中价值观与方法论转型的重要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中一 诗歌理论 审美本体 批评实践
下载PDF
汇通中西,凝聚共识——“华语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的新方向”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8
作者 朱钰婷 《华文文学》 2023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探讨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的新方向是当前华语文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此次国际学术会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以丰富的理论视阈,围绕环境主义、后人类主义、民族主义、文学伦理学、人类学以及学科建设等层面展...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探讨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的新方向是当前华语文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此次国际学术会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以丰富的理论视阈,围绕环境主义、后人类主义、民族主义、文学伦理学、人类学以及学科建设等层面展开学术争鸣。二、关注创作主体的审美选择,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个人创作理念展开对话。三、聚焦于共同体叙事语境下批评实践的多向探索,从注重对不同学科学术前沿成果的借鉴,重释经典作家作品,反映当前作家创作和新作,聚焦期刊研究四个方向深入拓展批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文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论建构 批评实践
下载PDF
世纪之交回眸与展望文艺批评标准的走向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居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5期49-54,共6页
文艺批评标准,是当前文艺界特别是批评界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回眸人类文艺批评标准的走向,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开拓的文艺批评标准的新纪元,以及我国三代领导人在各自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理论的继承、丰富... 文艺批评标准,是当前文艺界特别是批评界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回眸人类文艺批评标准的走向,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开拓的文艺批评标准的新纪元,以及我国三代领导人在各自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就可以发现:时代历史真实性、政治思想倾向性和艺术形式完美性,及其三者在评论具体作品中的融合、统一,是21世纪进一步准确把握、灵活运用并丰富发展的批评标准和原则,由它们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的系统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批评 批评实践 批评标准 批评原则 批评理论
下载PDF
乌托邦后退,重建社会生活?或机遇? 70后中国建筑师的社会建筑观 被引量:2
10
作者 车飞 《时代建筑》 2013年第4期24-27,共4页
文章以戏剧性的宏大叙事乌托邦退出公共生活为背景,阐述70后中国建筑师作为与生俱来的改革派,如何在平均主义与集体生活的时代终结之后重建社会生活。特别针对70后中国建筑师的几个颇具代表性的概念性原型设计,分析其中隐含的属于建筑... 文章以戏剧性的宏大叙事乌托邦退出公共生活为背景,阐述70后中国建筑师作为与生俱来的改革派,如何在平均主义与集体生活的时代终结之后重建社会生活。特别针对70后中国建筑师的几个颇具代表性的概念性原型设计,分析其中隐含的属于建筑师个人的社会建筑观、设计策略与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后建筑师 乌托邦后退 共同体化 联合体化 社会容器 批判性实践
下载PDF
滋味:钟嵘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范畴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春凤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58-64,共7页
钟嵘提出“滋味”说,上承前人乐味论,下启司空图辨味论,对我国古代诗学批评中以味论诗的辨味批评的出现作角重大。钟嵘不仅对“滋味”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而且把其作为自己诗歌批评的标尺,在批评实践中予以贯彻。“滋味”是钟嵘文学批评... 钟嵘提出“滋味”说,上承前人乐味论,下启司空图辨味论,对我国古代诗学批评中以味论诗的辨味批评的出现作角重大。钟嵘不仅对“滋味”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而且把其作为自己诗歌批评的标尺,在批评实践中予以贯彻。“滋味”是钟嵘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范畴,在现代批评的语境下,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味 辨味批评 艺术效果 批评实践 现代语境
下载PDF
建筑设计作为地方性的批判实践——杭州历史博物馆主楼评析
12
作者 黄源 《时代建筑》 2002年第2期70-75,共6页
这篇文章以肯尼斯·弗兰普敦的批判地方主义作为考察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实践的一个重要视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杭州历史博物馆主楼设计:流线转换与地形、空间层次与传统空间关系、构造学与地方形式。作者试图在地方主义的框架里理... 这篇文章以肯尼斯·弗兰普敦的批判地方主义作为考察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实践的一个重要视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杭州历史博物馆主楼设计:流线转换与地形、空间层次与传统空间关系、构造学与地方形式。作者试图在地方主义的框架里理解这个有个性的建筑作品,另一方面,发现其中鲜活的灵感和建筑师的个人经历对于建筑设计的影响也是这篇评论的另一个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主义 批判实践 流线转换 地形 空间层次 传统空间关系 构造学 地方形式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关键词批评”发展透视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111,2+158-159,共8页
雷蒙·威廉斯开创的"关键词批评"建构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以核心术语为考察重心,从历时和共时层面梳理并揭示词语背后的政治思想倾向与人文踪迹,具有独到的研究视角和开阔的理论视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文学和文化研... 雷蒙·威廉斯开创的"关键词批评"建构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以核心术语为考察重心,从历时和共时层面梳理并揭示词语背后的政治思想倾向与人文踪迹,具有独到的研究视角和开阔的理论视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文学和文化研究领域的"关键词批评"在理论承传和批评实践层面显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不再聚焦于"关键词"的词源追溯,而是在学科发展及批评实践的流变中对其意义生衍进行考辨解析;二是涌现了一批具有新气象的论著,呈现出注重紧扣文学文本的批评实践趋向;三是伴随着编撰体例的突破,进一步削减辞书性,彰显表达个人观点与批评立场的文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 理论承传 批评实践
下载PDF
论汪曾祺的文学批评观与批评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天桥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9-113,共5页
汪曾祺的文论著作中,有关文学批评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一部分表达了他对文学批评的基本主张,提供了诸多非常富有价值的思考;另一部分是以这些主张为基础的颇具特色的批评实践。汪曾祺的批评理论和实践,在对中国传统文论的融汇及... 汪曾祺的文论著作中,有关文学批评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一部分表达了他对文学批评的基本主张,提供了诸多非常富有价值的思考;另一部分是以这些主张为基础的颇具特色的批评实践。汪曾祺的批评理论和实践,在对中国传统文论的融汇及对西方文论积极因素的吸纳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价值不可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文学批评 批评观 批评实践.
下载PDF
克拉莉莎的救赎——特里·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文本批评
15
作者 柴焰 《中州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21-23,共3页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文学批评实践方面成绩斐然 ,这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中是少有的。《克拉莉莎被强暴 :塞缪尔·理查逊小说里的书写、性欲和阶级斗争》是伊格尔顿一个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当代形态的批评...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文学批评实践方面成绩斐然 ,这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中是少有的。《克拉莉莎被强暴 :塞缪尔·理查逊小说里的书写、性欲和阶级斗争》是伊格尔顿一个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当代形态的批评实践文本。他对理查逊小说《克拉莉莎》的解读有力印证了其“政治批评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格尔顿 马克思主义 批评实践 《克拉莉莎》
下载PDF
男性视角下的女性主义——与钟雪萍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8-114,共7页
本文通过对男性学者热情参与西方女性主义的译介和阐释,积极进行女性主义理论的批评实践的梳理研究,试与钟雪萍先生商榷,并解决女性主义研究的一个盲点:女性主义是女性自己的事情,国内男性理论中心反应淡漠。其实,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在中... 本文通过对男性学者热情参与西方女性主义的译介和阐释,积极进行女性主义理论的批评实践的梳理研究,试与钟雪萍先生商榷,并解决女性主义研究的一个盲点:女性主义是女性自己的事情,国内男性理论中心反应淡漠。其实,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国内男性理论家、批评家的努力,男性学者为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之所以存在男性不关注女性主义这个盲点,究其原因:其一,女性长期以来所处的"第二性"地位,导致女性形成了男性是不会关注女性主义的误解和偏见;其二,因为存在少数男性误解和抗拒女性主义的现象,女性则以偏概全地得出男性不关注女性主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视角 女性主义 译介 阐释 批评实践
下载PDF
艺术终结后的艺术人类学:艺术-文化体系之争
17
作者 +1 位作者 陈韵(译) 李蛟(校)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38-51,共14页
本文聚焦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的艺术人类学,该阶段是人类学领域动荡且发生重大转型的一个时期。艺术人类学领域在这一时期的变化,可以理解为是对“艺术”范畴本身不稳定所作出的回应。这一转型时期随着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而拉开帷幕:1... 本文聚焦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的艺术人类学,该阶段是人类学领域动荡且发生重大转型的一个时期。艺术人类学领域在这一时期的变化,可以理解为是对“艺术”范畴本身不稳定所作出的回应。这一转型时期随着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而拉开帷幕:1984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展览“20世纪艺术中的‘原始主义’”(“Primitivism”in 20th Century Art)所引起的反响,日益增长的表述危机,“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以及不断增长的去殖民化和全球化趋势,这种趋势以1984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的展览“毛利人”(Te Maori)为标志。这些转变包括了对边界的探讨、挑战与重新设定,这个边界不仅仅是单纯的所谓“西方”与“西方之外”之间的边界,同时也包含了“高雅”与“低俗”之间的边界,最终导致了对大众文化的重新评估。在本文中,我们探寻不断变化的艺术理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主流艺术界中非典型艺术的参与,同时追溯当代艺术与人类学之间的多重交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美学 艺术理论 批判实践 纠缠 艺术界 流通
下载PDF
论文学批评的主体及其实践活动
18
作者 於可训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17,共17页
批评家是文学批评的主体。批评主体的素质和能力,是由批评对象和批评工作的性质决定的,是在批评实践中逐渐养成的。批评主体的实践活动,是批评主体的素质和能力在批评活动中积极能动的表现,带有很强的主体性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 文学批评 主体 实践活动
下载PDF
古典诗歌的叙事批评论——以诗话为中心
19
作者 李孝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6-142,共7页
诗话是中国传统诗歌理论的重要存在形态,以往的诗话研究,更注重与诗歌创作、鉴赏、形态等密切相关的"诗言志"、"诗缘情"理论,而忽视了与叙事相关的论述。在中国诗论中,存在着一条关于诗歌叙事的论述线索,且在相关... 诗话是中国传统诗歌理论的重要存在形态,以往的诗话研究,更注重与诗歌创作、鉴赏、形态等密切相关的"诗言志"、"诗缘情"理论,而忽视了与叙事相关的论述。在中国诗论中,存在着一条关于诗歌叙事的论述线索,且在相关的诗话理论中,对诗歌之"叙""事"有比较丰富的论述。梳理研究有关的论述,对于我们重新认识诗论的整体面貌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话 诗歌“叙”“事” 叙事理论 中国叙事学
下载PDF
物我·以外 境外建筑师之作品与回应
20
作者 刘宇扬 《时代建筑》 2011年第5期56-57,共2页
在2011成都双年展国际建筑展实践板块中,作品遴选的挑战在于如何挑选对城市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作品。入选的作品与"物我之境"的主题相关,在地域性和方法论的批评性方面都十分多样化,它们的一致之处在于处理当代社会... 在2011成都双年展国际建筑展实践板块中,作品遴选的挑战在于如何挑选对城市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作品。入选的作品与"物我之境"的主题相关,在地域性和方法论的批评性方面都十分多样化,它们的一致之处在于处理当代社会问题时具有明确的立场,并坚持其批评性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建筑师 地域性 全球化 批判性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