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 被引量:69
1
作者 潘红 黄琴红 +3 位作者 蔡英华 许正红 朱亭立 许红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1-563,共3页
总结13例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经验。组建训练有素的专业团队、制订规范化的流程、应用《ECMO转运核查单》是确保安全转运的关键。转运前病情评估和预处理、转运途中同质化护理、转运后有效交接是护理要点。6例人感... 总结13例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经验。组建训练有素的专业团队、制订规范化的流程、应用《ECMO转运核查单》是确保安全转运的关键。转运前病情评估和预处理、转运途中同质化护理、转运后有效交接是护理要点。6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顺利完成CT检查,5例再次肺移植患者和2例待肺患者成功转入手术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人医疗 体外膜肺氧合 病人转诊 护理
原文传递
急危重病人家庭应对的调查 被引量:60
2
作者 王文茹 高睿 李小妹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23-925,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急危重病人家庭应对方式及效果进行调查 ,帮助护士充分认识急危重病人家庭应对危机的能力 ,积极有效地提供护理干预。方法 :应用非结构式访谈对 12例急危重病人家庭中的 38例亲属进行调查。结果 :病人家庭往往经历忧虑、焦... 目的 :通过对急危重病人家庭应对方式及效果进行调查 ,帮助护士充分认识急危重病人家庭应对危机的能力 ,积极有效地提供护理干预。方法 :应用非结构式访谈对 12例急危重病人家庭中的 38例亲属进行调查。结果 :病人家庭往往经历忧虑、焦虑、紧张、无助等负性心理情绪 ;病人家庭常采用的应对方式包括直接采取行动、采取乐观的态度、寻求支持的行为、自我依赖性行为、掩饰性行为和逃避性行为 ,但有效率较低 ;病人的主管医生和护士被认为是为病人家庭提供帮助的主要源泉。结论 :护士通过建立与病人家庭之间良好的支持关系 ,帮助其减少无效应对 ,协助处理家庭冲突 ,并积极开展病人家庭研讨会和建立家庭温馨病房等措施 ,将有效地帮助病人家庭应对病人危重时的危机状态 ,维持家庭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病人 家庭应对 调查 干预性研究 护理
原文传递
预警分级管理在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51
3
作者 万林 施素华 +3 位作者 黄榕 孔悦 殷婷婷 程玉红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通过对危重患者由病房至ICU院内转运的流程进行质量改进,从而提高转运质量。方法首先成立项目团队,明确质量改进目标,分析病房至ICU的转运现状,发现转运问题,从病情、设备、转运人员3方面建立预警分级管理,再将预警分级管理方案运... 目的通过对危重患者由病房至ICU院内转运的流程进行质量改进,从而提高转运质量。方法首先成立项目团队,明确质量改进目标,分析病房至ICU的转运现状,发现转运问题,从病情、设备、转运人员3方面建立预警分级管理,再将预警分级管理方案运用于院内转运流程中并评价效果。结果方案实施前后危重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后转运时间明显缩短(t=3.833,P<0.001),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χ2=7.909,P<0.001)。结论预警分级管理方案的实施,可有效降低转运风险,提高转运效率和转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人医疗 病人转送 患者分级医疗
原文传递
骨髓腔输液应用于成人急救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9
4
作者 石常美 郭瑞芝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2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成人患者急救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64例危重成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4例)。治疗组行骨髓腔输液,对照组予以浅表静脉切开或深静脉穿刺输液,其它救护措施两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急救输液通道建成时...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成人患者急救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64例危重成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4例)。治疗组行骨髓腔输液,对照组予以浅表静脉切开或深静脉穿刺输液,其它救护措施两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急救输液通道建成时间及抢救至血压回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4h内救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骨髓腔输液对无法常规行静脉穿刺的危重患者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替代途径,且设备及操作要求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腔输液 效果观察 急救 成人患者 对照组 治疗组 救护措施 穿刺输液 静脉切开 血压回升 输液通道 危重患者 静脉穿刺 操作要求 有效率 病死率 时间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规范化综合治疗临床路径的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马辛 蔡焯基 +10 位作者 郑毅 陈斌 王刚 周方 王传跃 王红星 陈建生 毛佩贤 胡丽丽 潘俊峰 崔永华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应用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新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35例,依据Rihaid Doll随机分配卡法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研究组,65例)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7...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应用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新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35例,依据Rihaid Doll随机分配卡法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研究组,65例)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70名),研究组采用临床路径医疗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评价指标为疗效、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41±13)d:(47±12)d;t=-2.555,P=0.012],住院总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9685.70±4213.75)元:(11192.61±4118.50)元;t=-2.101,P=0.038];研究组痊愈率、显好率、好转率分别为16.9%、47.7%、35.4%,对照组分别为11.4%、30.0%、5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84,P=0.026);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00%:88.6%;X^2=24.785,P=0.000)。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明显缩短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人 精神分裂症 临床路径 病人医疗护理
原文传递
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做法与效果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松梅 《护理管理杂志》 2007年第4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实施人文关怀的效果。方法将2005年4~8月ICU的危重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05年9月~2006年1月的患者设为实验组,实施人文关怀。针对ICU患者的特点,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文关怀护...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实施人文关怀的效果。方法将2005年4~8月ICU的危重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05年9月~2006年1月的患者设为实验组,实施人文关怀。针对ICU患者的特点,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知识的培训,制订危重患者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应用量表评价并比较实施人文关怀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结果监护期间实验组患者的生理不适、心理反应、治疗配合程度、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CU患者需要人文关怀护理。应通过对护士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知识培训、提高监护技术和转变服务观念,以满足危重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患者 人文关怀
下载PDF
低磷血症与重症患者不良预后有关:一项1555例患者的Meta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博 程玉梅 +5 位作者 沈锋 王亚辉 吴彦其 姚玲 刘雨晴 苟先碧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 评价低磷血症对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低磷血症、低磷酸盐血症、重症监护、预后、病死率及hypophosphatemia、ICU、intensive care unit、prognosis、fatality rate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及美国国立医学图... 目的 评价低磷血症对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低磷血症、低磷酸盐血症、重症监护、预后、病死率及hypophosphatemia、ICU、intensive care unit、prognosis、fatality rate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及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Cochrane图书馆、Google学术搜索等中英文数据库发表的有关低磷血症与重症医学科(ICU)患者预后关系的前瞻性或回顾性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4月.以患者转入ICU后1~2 d内连续2次检测血磷均值〈0.8 mmol/L为低磷血症诊断标准.采用文献质量评价量表(NOS)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检验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采用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包括中文9篇、英文1篇,均为高质量文献;共1555例患者,其中低磷血症606例、血磷正常94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磷血症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较血磷正常组明显升高〔标准化均数差(SMD)=0.64,95%可信区间(95%CI)=0.24~1.04,P=0.002〕;对低磷血症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在轻、中、重度低磷血症亚组依次升高,各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血磷正常组比较,低磷血症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SMD=0.50,95%CI=0.23~0.78,P=0.0003)及ICU住院时间(SMD=0.36,95%CI=0.06~0.67,P=0.02)明显延长,ICU病死率显著升高〔优势比(OR)=2.99,95%CI=2.09~4.27,P〈0.00001〕;但两组间血肌酐(SCr)水平(SMD=-0.19,95%CI=-2.76~2.39,P=0.89)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SMD=-0.63,95%CI=-1.54~0.27,P=0.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排除了异质性对统计结果的影响.漏斗图显示纳入文献分布基本对称,提示发表偏倚较小.结论 低磷血症与ICU患者病情危重、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延长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磷血症 重症患者 重症医学科 预后 病死率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晓红 李筠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5年第11期2353-2355,共3页
早期肠内营养能恢复正常的肠道通透性,防止肠源性感染,提高免疫力,避免肠功能衰竭的发生,为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提供了合适的营养途径。就早期肠内营养的途径、实施时间、营养液种类、剂量及护理做一综述。同时提出了目前开展早期肠内营养... 早期肠内营养能恢复正常的肠道通透性,防止肠源性感染,提高免疫力,避免肠功能衰竭的发生,为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提供了合适的营养途径。就早期肠内营养的途径、实施时间、营养液种类、剂量及护理做一综述。同时提出了目前开展早期肠内营养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人 早期 肠内营养 护理
下载PDF
三级访视制度在医院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金莲 张洪君 +3 位作者 张进 朴玉粉 苏春燕 张婧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12期19-22,共4页
目的:探索三级访视制度在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自2010年10月起,我院采取三级访视制度(即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三级)对全院危重患者进行管理,记录采用三级访视制度后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并于访视中提出建议。结果:实行三... 目的:探索三级访视制度在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自2010年10月起,我院采取三级访视制度(即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三级)对全院危重患者进行管理,记录采用三级访视制度后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并于访视中提出建议。结果:实行三级访视制度后,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危重访视小组成员共访视危重患者1189例。2010年10-12月,危重患者月护理质量得分从最初的97.64分提高到99.05分,并于2011年持续维持在99分左右;重症访视小组成员在危重患者专科护理和并发症预防方面提出的建议逐渐增多,专科护理方面由每季度0增加为26条,并发症预防方面由每季度18增加为47条。结论:三级访视制度是加强全院危重患者管理的有效方法,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加强了对危重患者的专科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访视制度
下载PDF
重症护理技术综合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马继红 戚红军 +2 位作者 周素鲜 陈欣怡 刘春梓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8-369,共2页
1997年建立了重症监护技术协作网络系统 ,并且开发研制了重症护理技术综合信息系统软件 ,利用网络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和考核。其方法简便、快捷、实用 ,提高了重症监护技术协作指导的效果。系统内容包括 :重症护理诊断系统、... 1997年建立了重症监护技术协作网络系统 ,并且开发研制了重症护理技术综合信息系统软件 ,利用网络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和考核。其方法简便、快捷、实用 ,提高了重症监护技术协作指导的效果。系统内容包括 :重症护理诊断系统、重症病人评分系统、重症护理培训指导系统、监护训练考核测评系统。通过临床应用 ,提高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质量 ,加速了重症护理信息传播与流通 ,解决了临床科室的重症护理疑难问题 ,增强了重症护理技术训练考核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规范了对危重病人及其护理干预程度的评价体系。该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对重症护理的会诊、技术指导、训练教学以及整体护理等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护理技术综合信息系统软件 开发 应用 危重病 护理
原文传递
Characteristics of 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 in survivors of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A systematic review 被引量:8
11
作者 Elizabeth A Herrup Beth Wieczorek Sapna R Kudchadkar 《World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7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AIM To synthesize the available evidence focusing on morbidities in pediatric survivors of critical illness that fall within the defined construct of 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 in adults, including physical, ne... AIM To synthesize the available evidence focusing on morbidities in pediatric survivors of critical illness that fall within the defined construct of 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 in adults, including physical, neuro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morbidities.METHODS A comprehensive search was conducted in MEDLINE, EMBASE, the Cochrane Library, Psyc INFO, and CINAHL using controlled vocabulary and key word terms to identify studies repor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ICS i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 patients. Two reviewers independently screened all titles and abstracts and performed data extraction. From the 3176 articles identified in the search, 252 abstracts were identified for full text review and nineteen were identified for inclusion in the review. All studies repor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ICS in PICU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final synthesis. RESULTS Nineteen studies meeting inclusion criteria published between 1995 and 2016 were identified and categorized into studies reporting morbidities in each of three categories-physical, neuro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The majority of included articles report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variability in the outcome measures utilized. A synthesis of the studies indicate that morbidities encompassing PICS are well-described in children who have survived critical illness, often resolving over time. Risk factors for development of these morbidities include younger age, lower socioeconomic status, increased number of invasive procedures or interventions, type of illness, and increased benzodiazepine andnarcotic administration.CONCLUSION PICS-related morbidities impact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children discharged from PICUs. In order to further define PICS in children,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using standardized tool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cope and natural history of morbidities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Improv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physical, neuro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morbidities after critical illness in the pediatr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critical illness 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 POST-TRAUMATIC stress Trauma patient outcomes
下载PDF
护士对危重患者口腔护理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秀华 龙艳 +1 位作者 刘娟 连丽红 《现代临床医学》 2009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的:了解护士对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践状况。方法:应用自设问卷,采取简单抽样方法对全院护士发放问卷,对57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对口腔护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良好,但对新知识了解较差;不同年龄、护龄、... 目的:了解护士对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践状况。方法:应用自设问卷,采取简单抽样方法对全院护士发放问卷,对57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对口腔护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良好,但对新知识了解较差;不同年龄、护龄、职称和学历的护士之间知识得分无显著性差异;有肺炎护理经验的护士知识掌握情况好于无肺炎护理经验的护士(P<0.05)。结论:应对护士加强口腔护理新知识的培训,加强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分类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口腔护理 认知
下载PDF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in critical care education 被引量:5
13
作者 Maurice F Joyce Sheri Berg Edward A Bittner 《World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7年第1期1-12,共12页
Technological advances and evolving demands inmedical care have led to challenges in ensuring adequate training for providers of critical care. Reliance on the traditional experience-based training model alone is insu... Technological advances and evolving demands inmedical care have led to challenges in ensuring adequate training for providers of critical care. Reliance on the traditional experience-based training model alone is insufficient for ensuring quality and safety in patient care.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existing educational practice within the critical care environment. Challenges to education within common daily activities of critical care practice are reviewed. Some practical evidence-based educational approaches are then described which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daily practice of critical care without disrupting workflow or compromising the quality of patient care. It is hoped that such approaches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and efficacy of critical care education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training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cal EDUCATION critical care EDUCATIONAL EFFICIENCY EDUCATIONAL efficacy BEDSIDE teaching Flipped classroom patient handover Multidisciplinary team practice In SITU simulation PROCEDURAL training
下载PDF
21st century critical care medicine:An overview 被引量:1
14
作者 Smitesh Padte Vikramaditya Samala Venkata +3 位作者 Priyal Mehta Sawsan Tawfeeq Rahul Kashyap Salim Surani 《World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Critical care medicine in the 21st century has witnessed remarkable advancements that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atient outcome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ICUs).This abstract provides a concise summary of the latest 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in the 21st century has witnessed remarkable advancements that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atient outcome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ICUs).This abstract provides a concise summary of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critical care,highlighting key areas of innovation.Recent advancements in critical care include Precision Medicine:Tailoring treatments based on individual patient characteristics,genomics,and biomarker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rapies.The objective is to describe the recent advancements in Critical Care Medicine.Telemedicine:The integration of telehealth technologies for remote patient monitoring and consultation,facilitating timely interventions.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AI-driven tools for early disease detection,predictive analytics,and treatment optimization,enhancing clinical decision-making.Organ Support:Advanced life support systems,such a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and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provide better organ support.Infection Control:Innovative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to combat emerging pathogens and reduce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Ventilation Strategies:Precision ventilation modes and lung-protective strategies to minimize 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Sepsis Management:Early recognition and aggressive management of sepsis with tailored interventions.Patient-Centered Care:A shift towards patient-centered care focusing on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in addition to medical needs.We conducted a thorough literature search on PubMed,EMBASE,and Scopus using our tailored strategy,incorporating keywords such as critical care,telemedicine,and sepsis management.A total of 125 articles meeting our criteria were included for qualitative synthesis.To ensure reliability,we focused only on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within the last two decades,excluding animal studies,in vitro/molecular studies,and non-original data like editorials,letters,protocols,and conference abstracts.These advancements reflect a dynamic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tical care medicine Intensive care unit Precision medicine TELEMEDICIN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rgan support SEPSIS Infection control patient-centered care
下载PDF
镇静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白锦兵 徐丽华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09年第10期2727-2729,共3页
作者从镇静的含义及分类、儿童使用镇静剂的影响因素、镇静的护理干预及护理人员在镇静中的角色等方面,对镇静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镇静 危重患儿 重症监护 护理
下载PDF
心脏监护室病人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5
16
作者 戴晓艳 《全科护理》 2009年第32期2995-2996,共2页
[目的]了解心脏监护室(CCU)病人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自编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对80例CCU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CCU病人的PSQI总分为12.01分±4.88分,明显高于正常成人组。影响睡眠... [目的]了解心脏监护室(CCU)病人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自编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对80例CCU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CCU病人的PSQI总分为12.01分±4.88分,明显高于正常成人组。影响睡眠的因素依次为疼痛、担心预后、体位不适、邻床病人干扰、口干、病床不适、孤独等。[结论]CCU病人的睡眠质量差,影响睡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且影响因素大部分是可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监护室 睡眠质量 重症病人 护理
下载PDF
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对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云 刘云龙 汪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重症患者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对疗效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68例重症患者行乳酸和乳酸清除率监测,24 h内行APACHEⅡ评分。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 目的:观察重症患者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对疗效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68例重症患者行乳酸和乳酸清除率监测,24 h内行APACHEⅡ评分。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结果:存活组患者6 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病死组(P<0.01),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病死组(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结论:重症患者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危重病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值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人的监护 乳酸 乳酸清除率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预后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运动规范化流程管理的实践 被引量:5
18
作者 戴雪梅 窦英茹 +6 位作者 潘春芳 朱庆捷 郭凌翔 史甜 单雪芹 刘永兵 刘林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0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规范化流程管理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早期运动多学科团队合作管理小组,制订规范化早期运动方案,组织培训,按流程实施早期运动.结果早期运动规范化流程管理实施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规范化流程管理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早期运动多学科团队合作管理小组,制订规范化早期运动方案,组织培训,按流程实施早期运动.结果早期运动规范化流程管理实施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谵妄发生率、运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早期运动非计划中断率均较改进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运动实施规范化流程管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提高运动疗效,确保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通气机 机械 运动 疾病管理 病人医疗护理计划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丽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0期192-194,共3页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ICU重症患者,时间在2017年12月—2018年8月,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70例ICU重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对比其两组...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ICU重症患者,时间在2017年12月—2018年8月,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70例ICU重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对比其两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ICU重症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对照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均具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均具有改善作用,同时还能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ICU重症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护患沟通 常规护理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交接班的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沈丽萍 寿宇雁 +1 位作者 毛蓓茜 项娴静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34期-,共4页
危重症患者交接班是危重症护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患者病情变化、下一步诊疗计划等方面的实施,且因危重症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交接班的质量对其护理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许多有关危重症患者交接班的研究通过... 危重症患者交接班是危重症护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患者病情变化、下一步诊疗计划等方面的实施,且因危重症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交接班的质量对其护理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许多有关危重症患者交接班的研究通过不同方法改进其交班模式或交班内容,以规避因交接班带来的患者信息不全或遗漏、护理措施不当等造成的护理风险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交接班 护理安全 危重症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