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刑事判决在民事诉讼中预决力规则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16
1
作者 纪格非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43,共13页
我国刑事判决的事实认定结论在民事诉讼中的预决力呈现明显的扩张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理论研究之不足、立法滞后,也有司法人员基于各种现实原因的妥协。司法实践中,已有部分司法机关对刑事判决预决力的边界进行积极的探索,为... 我国刑事判决的事实认定结论在民事诉讼中的预决力呈现明显的扩张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理论研究之不足、立法滞后,也有司法人员基于各种现实原因的妥协。司法实践中,已有部分司法机关对刑事判决预决力的边界进行积极的探索,为规则的细化与完善奠定了基础。欲完善刑事判决在民事诉讼中的预决力规则,必须将刑事判决的预决力置于判决效力理论的框架下,充分保障民事审判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对刑事判决的预决力从主体、客体、时间维度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同时,应当对刑事判决认定的事实进行更细致的分类,并充分保障审理民事案件的法官对于刑事判决涉及的事实的调查核实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判决 预决力 诚实信用原则
原文传递
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化构建——当前司法改革中裁判文书网络公开的忧思 被引量:14
2
作者 于志刚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0-184,共15页
刑事裁判文书公开经历了从不公开到有限公开再到当前的全面实名网络公开三个阶段,成为近期司法改革的重点和标志。犯罪人的身份信息兼具公共属性和私权性质,而当前司法改革未能准确把握其法律性质和法律评价,在制度设计时,忽视了对犯罪... 刑事裁判文书公开经历了从不公开到有限公开再到当前的全面实名网络公开三个阶段,成为近期司法改革的重点和标志。犯罪人的身份信息兼具公共属性和私权性质,而当前司法改革未能准确把握其法律性质和法律评价,在制度设计时,忽视了对犯罪人隐私权的保护,混淆了规范性评价和非规范性评价各自的特征和功能,使刑事裁判文书公开的正当性出现了欠缺,不仅削弱了刑事裁判文书公开应有的促进司法完善的效果,而且成为未来的中国犯罪记录制度建构的重大阻碍,成为刑事法治完善进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尽快对当前刑事裁判文书网络化公开的改革举措进行调整,在公布的刑事裁判文书中隐匿犯罪人的姓名,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建构,是未来司法改革完善的重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改革 刑事裁判文书 实名公开 隐私权 犯罪记录
下载PDF
刑事裁判过程中价值判断问题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黄京平 陈鹏展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64,共9页
在刑事裁判过程中价值判断是不可缺少的方法,离开了价值判断刑事裁判过程中的许多基本问题就无法解决。在刑事裁判过程中离不开价值判断主要是由法律规范的不完美性和抽象性所决定的。尽管在刑事裁判过程需要借助价值判断的方法,但是价... 在刑事裁判过程中价值判断是不可缺少的方法,离开了价值判断刑事裁判过程中的许多基本问题就无法解决。在刑事裁判过程中离不开价值判断主要是由法律规范的不完美性和抽象性所决定的。尽管在刑事裁判过程需要借助价值判断的方法,但是价值判断这一方法的运用原则上并不会影响到刑事裁判结果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方法 价值判断 刑事裁判
原文传递
刑事诉讼中防止突袭性裁判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龙宗智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71,共14页
突袭性裁判未让当事人充分利用程序法所提供的攻击和防御的机会,同时违反法院诉讼关照及释明义务,打破合理预期。禁止此种裁判,源于“诉讼主义”原理及由此产生的程序正当性要求,也是维系法的可预期性与裁判公信力的需要。刑事诉讼的特... 突袭性裁判未让当事人充分利用程序法所提供的攻击和防御的机会,同时违反法院诉讼关照及释明义务,打破合理预期。禁止此种裁判,源于“诉讼主义”原理及由此产生的程序正当性要求,也是维系法的可预期性与裁判公信力的需要。刑事诉讼的特殊性,使禁止突袭性裁判面临一些特殊的情况和困难。德、日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法律观点变更”及“起诉书的变更”的规定具有借鉴价值。我国刑事诉讼禁止突袭性裁判的历史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但目前在犯罪事实增量、量刑情节及法律适用、认罪认罚和二审案件,以及改变证据构造上,仍存在突袭裁判。防止突袭裁判,应当明确若干法律界限,在增强程序正当意识的基础上,加强诉讼释明,确认突袭性裁判违法性,完善相关立法和司法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突袭性裁判 诉讼释明 正当程序
原文传递
刑事司法裁判中的利益衡量 被引量:11
5
作者 宋远升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93,共10页
在刑事法官的裁判中,利益衡量是一种重要的裁判方法。之所以刑事法官在裁判中与民事法官同样适用利益衡量方法,因为二者在面临的问题、所欲实现的任务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同之处。对于利益衡量这种带有很强的法官主观性色彩的裁量方式,无... 在刑事法官的裁判中,利益衡量是一种重要的裁判方法。之所以刑事法官在裁判中与民事法官同样适用利益衡量方法,因为二者在面临的问题、所欲实现的任务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同之处。对于利益衡量这种带有很强的法官主观性色彩的裁量方式,无疑是对我国传统的法条主义裁判原则或者罪刑法定原则的挑战。针对我国法官在刑事审判中的利益衡量问题,应当采取的规范性对策主要包括:法官处理规则的既定性与利益衡量的能动性的基点应当立足于法律框架中;即使在特殊的利益衡量中,刑事法官的利益衡量也应当遵循公共理性的要求,并以此作为衡量的边界;刑事法官在判决中应当说理,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裁判 利益衡量 法律文本 公共理性 判决说理
下载PDF
犯罪客体:曲解、质疑与理性解读——兼论正当事由的体系性定位 被引量:10
6
作者 彭文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7,共9页
通说将犯罪客体与民事、经济、行政等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严格区分,并将之限定为刑法分则规定的社会关系的整体,是不可取的。否定犯罪客体在犯罪认定中的作用,缺乏说服力。以法益等替代犯罪客体中的社会关系,并不可取。犯罪客体具有事... 通说将犯罪客体与民事、经济、行政等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严格区分,并将之限定为刑法分则规定的社会关系的整体,是不可取的。否定犯罪客体在犯罪认定中的作用,缺乏说服力。以法益等替代犯罪客体中的社会关系,并不可取。犯罪客体具有事实判断与价值评价双重功能。法律关系是犯罪客体的重要内容。正当事由符合特定法律关系,没有侵犯犯罪客体,不能认定为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客体 事实判断 价值评价 法律关系 正当事由
原文传递
紧急避险:解决权利冲突的制度设计及刑民案例 被引量:9
7
作者 刘作翔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共10页
权利冲突是法治领域中的一个世界性问题,如何解决权利冲突也就成为世界各国所要竭力面对的问题。紧急避险制度就是解决权利冲突问题的一个极为典型的制度安排。这一制度既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在法律体系中,也是在司法过程中判定和解决权利... 权利冲突是法治领域中的一个世界性问题,如何解决权利冲突也就成为世界各国所要竭力面对的问题。紧急避险制度就是解决权利冲突问题的一个极为典型的制度安排。这一制度既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在法律体系中,也是在司法过程中判定和解决权利冲突问题的有效制度。在世界多数国家,法律中都规定有紧急避险制度。有的规定在刑法中,有的规定在民法中,有的是刑法、民法兼而有之。对紧急避险的制度规定和法理依据进行探讨,并以中国司法实践中的几个刑民案例作为实证,来探讨紧急避险这一制度在解决权利冲突案件时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冲突 紧急避险 刑事案件 民事案件 司法审判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在刑事证据审查判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晶晶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2年第3期43-53,共11页
刑事证据领域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司法期待是通过防范冤假错案、规范办案程序实现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的有机统一。为实现这一司法期待,我国部分地方法院进行了设定证据指引规则、校验单一证据、综合分析多类证据等司法探索。然而,人工智... 刑事证据领域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司法期待是通过防范冤假错案、规范办案程序实现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的有机统一。为实现这一司法期待,我国部分地方法院进行了设定证据指引规则、校验单一证据、综合分析多类证据等司法探索。然而,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刑事证据审查判断领域仍然面临证据指引规则不能统一证据标准、证据校验流程僵化、证据分析无法实现实质化判断的实践困境。在明确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司法定位的基础上,依据法定证据分类与办案经验逻辑设定阶段化证据指引规则,通过正向划定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范围与反向赋予司法主体证据检验流程选择权,落实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辅助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刑事证据 审查判断 证据指引规则 程序选择权
下载PDF
论环境立法与刑事立法的协调——以环境立法中刑事法律规范的“裁判化”为视角 被引量:8
9
作者 刘佳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7-90,共14页
刑事立法的生态化,与环境立法防止环境违法行为的目的可谓不谋而合。因此,加强环境立法与刑事立法的协调,不仅必要而且可行。虽然在实现二者协调的过程中,以“裁判法”为基本定位的刑事立法已经做出了相当多的努力,但囿于现行环境立法... 刑事立法的生态化,与环境立法防止环境违法行为的目的可谓不谋而合。因此,加强环境立法与刑事立法的协调,不仅必要而且可行。虽然在实现二者协调的过程中,以“裁判法”为基本定位的刑事立法已经做出了相当多的努力,但囿于现行环境立法自身“行政管理法”的定位,二者之间在事实上并不总是十分协调。鉴于刑事立法天然具有谦抑性、稳定性、补充性,欲结束二者之间这种“貌合神离”的失调状态,关键在于实现环境立法中刑事法律规范的“裁判化”。其中,理想模式是制定环境附属刑法或环境单行刑法;现实模式是通过必要的环境立法设计,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为环境犯罪领域中刑法的适用提供更加充分、准确的法律指引或法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立法 刑事立法 行政管理法 裁判化
下载PDF
财产形态、价值生成与刑法立场 被引量:4
10
作者 焦艳鹏 《中国法律评论》 CSSCI 2023年第4期76-87,共12页
从“财物”到“财产”是人类财产观念的巨大飞跃。财产的形态可分为物理形态与价值形态。在可观测的人类生活史演进中,财产的物理形态与价值形态均发生了巨大变迁,集中表现为从有体物到无体物,从财物到货币的转变。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 从“财物”到“财产”是人类财产观念的巨大飞跃。财产的形态可分为物理形态与价值形态。在可观测的人类生活史演进中,财产的物理形态与价值形态均发生了巨大变迁,集中表现为从有体物到无体物,从财物到货币的转变。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成为财产的主要形态,具有重要的工具意义与法律意义。财产不仅表征财富,也具有安全价值、秩序价值及自由保障价值等。财产的上述物理与价值形态的演进,对作为人类社会生活行为评价标尺的刑事法律尤其是犯罪的设置产生深刻影响,具体体现在从早期的侵害财物的功用性,到后来的侵害财物的所有或占有并演进为目前的侵害财产的各类多元价值。在可预见的未来,财产的物理形态与价值形态将继续演进,集中表现为财产的虚拟化、拟制化以及载体的多元化。在对财产犯罪的刑法因应上,应树立行为对人的现实生活利益的实质侵害为标尺的基本理念,注意区分财产安全保障上的个人义务与国家义务,在司法上坚持综合裁量,准确区分不同主体的刑事可责性,使刑法保障公民财产处分自由与维护财产秩序的功能得以均衡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形态 物理形态 价值形态 犯罪判断 刑法立场 财产权义务
原文传递
公司污染环境的刑事判决样态、问题与应对——基于200个判决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蒋兰香 《时代法学》 2021年第4期19-30,共12页
公司实施污染环境罪的刑事责任较之于自然人有其独特性。梳理200个刑事判决发现,人民法院对公司实施的污染环境罪判决的数量呈现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再到逐步下降的趋势。总体来说,我国刑事判决机制运行良好,事实认定清楚,证据运用科学... 公司实施污染环境罪的刑事责任较之于自然人有其独特性。梳理200个刑事判决发现,人民法院对公司实施的污染环境罪判决的数量呈现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再到逐步下降的趋势。总体来说,我国刑事判决机制运行良好,事实认定清楚,证据运用科学,刑事责任合理。判决贯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基本实现了罪刑均衡,发挥了跨职能协同控制犯罪的作用,彰显了绿色司法理念,有效遏制了这类犯罪的增长势头。但判决尚存在省市之间数量不平衡、被追刑责公司规模不大且性质单一、“双罚制”落实有偏差、个别判决过于轻缓化等问题。应当通过统一适用定罪标准、衡平公司身份、严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则、适当加大罚金刑判决力度、建立多元共治机制等方法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 污染环境罪 刑事判决
下载PDF
区块链证据“客观印证”的合理性思考 被引量:6
12
作者 邓永民 徐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75,共8页
区块链存证在刑事领域的开创性应用,提供了一种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增强证据客观性、关联性的客观印证机制。“客观印证”强调证据的客观性对事实认定准确性的影响,契合刑事裁判理念客观化的要求。区块链证据在刑事领域的应用,引发了区块... 区块链存证在刑事领域的开创性应用,提供了一种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增强证据客观性、关联性的客观印证机制。“客观印证”强调证据的客观性对事实认定准确性的影响,契合刑事裁判理念客观化的要求。区块链证据在刑事领域的应用,引发了区块链证据“客观印证”与传统印证模式之间的张力。研究因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客观印证”对现行印证规则的影响,明晰区块链证据适用中印证结论、信念理性、被告人权益的合理范畴,构建完善区块链证据印证规则,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印证 区块链证据 刑事裁判 合理范畴
下载PDF
商刑交叉视域中刑事违法性的独立判断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禹橦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60,共13页
商刑交叉类型法律事实中,商事不法难以成为刑事不法的认定前提。立足我国刑事立法、司法具体语境,应当充分重视商法的理念思维、规范机制对于商刑交叉问题的影响,构建商刑交叉类型事实中刑事违法性的独立性判断规则。在厘清商事法律关... 商刑交叉类型法律事实中,商事不法难以成为刑事不法的认定前提。立足我国刑事立法、司法具体语境,应当充分重视商法的理念思维、规范机制对于商刑交叉问题的影响,构建商刑交叉类型事实中刑事违法性的独立性判断规则。在厘清商事法律关系基础的前提下,以刑法保护法益为指导对个罪犯罪构成要件进行实质化解释。划定“刑事实质刺破商事外观”合理范围时,需要参考民商事领域态度,但应当区分商事法律行为效力与商事行为合法(违法)性,商事行为效力与刑事违法性认定没有理论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刑交叉 商事不法 刑事违法性 独立判断 行为效力
原文传递
论认罪认罚的事实认定进路 被引量:5
14
作者 齐昌聪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1-141,共11页
刑事诉讼事实认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刑事实体法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双重目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自愿供述作为事实发现的前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供述”会放弃举证、质证等重要诉讼权利;但应防止“唯供述”的事实认定倾向。认罪认... 刑事诉讼事实认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刑事实体法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双重目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自愿供述作为事实发现的前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供述”会放弃举证、质证等重要诉讼权利;但应防止“唯供述”的事实认定倾向。认罪认罚事实认定是主客观认识相一致的结果,没有改变刑事诉讼法的证明标准,因此也没有放弃对事实“求真”的追求。自愿供述具有不确定性,出于对事实认定者主观恣意规制和统一证明标准下效率、可操作性的考量,认罪认罚的事实认定既需要获得足够的证据支持和程序保障,也需要从自愿供述获得正当且可接受的裁判事实,遵循主客观相结合的“由供到证”认定事实进路。需要审查被告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保障辩护权,加强公检法事实认定相衔接,保障以审判为中心的事实认定,防止事实认定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认罪认罚 事实认定 以审判为中心
原文传递
刑事裁判文书中目的解释的实践运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石聚航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1-143,共13页
通过对刑事裁判文书中目的解释的实践运用研究,表明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待目的解释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观目的解释与客观目的解释的选择性运用,须根据司法实践的具体情况而定。目的解释不是决定性的解释方法,各种解释方法之间也不存在... 通过对刑事裁判文书中目的解释的实践运用研究,表明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待目的解释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观目的解释与客观目的解释的选择性运用,须根据司法实践的具体情况而定。目的解释不是决定性的解释方法,各种解释方法之间也不存在位阶性。目的解释既可以用来佐证文义解释和体系解释的结论,也可以用来限定文义解释结论的宽泛性。同样的,体系解释也可以用来佐证目的解释的结论。刑事裁判文书中目的解释的运用法则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在建构目的解释的司法运用规则时,不宜以目的解释作为直接根据认定行为的性质,在刑事裁判文书中应叙明规范目的的识别方法,并通过反向论证来检验目的解释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解释 刑事裁判文书 文义解释 体系解释 法定犯
原文传递
法律体系中的刑法规范及其内涵与定位
16
作者 黄晓亮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9,共11页
刑法规范存在于法律体系之中,不能脱离法律体系来看待刑法规范;因而其内涵和构造,应当与法律规范的构造保持一致;刑法规范的独立性,与行为违法性的从属性,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刑事不法的认定仍然需要充分考虑其他法律对行为的评价,但该评... 刑法规范存在于法律体系之中,不能脱离法律体系来看待刑法规范;因而其内涵和构造,应当与法律规范的构造保持一致;刑法规范的独立性,与行为违法性的从属性,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刑事不法的认定仍然需要充分考虑其他法律对行为的评价,但该评价活动也是独立进行的。刑法解释的对象是刑法规范,其为裁判者提供明晰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裁判规范,而这实际上取决于刑法规范的独立性。刑法规范的解释是为了解决行为的违法性问题,因而其虽然表现为对构成要件及其要素的解释,但要完成是否刑事违法之评价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规范 刑法规范 裁判规范 行为规范 刑法解释
下载PDF
关于海事审判“三合一”的思考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俊华 《中国海商法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19-24,共6页
我国的知识产权审判已经基本实现了"三合一"的审判模式。为了充分发挥海事审判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司法保障的功能,结合海事案件的特点,海事审判亦应探索建立"三合一"的审判模式。海事审判已经有了专门的、受理行政... 我国的知识产权审判已经基本实现了"三合一"的审判模式。为了充分发挥海事审判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司法保障的功能,结合海事案件的特点,海事审判亦应探索建立"三合一"的审判模式。海事审判已经有了专门的、受理行政案件的海事法院,可以借鉴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的经验。论述了海事审判"三合一"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操作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事审判 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审判模式 海事法院受案范围
下载PDF
刑事判决的合法性诉求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军 冯惠敏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71,78,共6页
在现代社会中,对刑事案件的审理和裁判是审判机关所垄断的一项重要活动,因此刑事审判权在本质上是一种国家权力,社会控制是这种国家权力的一种基本功能。相应地,刑事判决也便成为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而这种社会控制机制的运作效果,在... 在现代社会中,对刑事案件的审理和裁判是审判机关所垄断的一项重要活动,因此刑事审判权在本质上是一种国家权力,社会控制是这种国家权力的一种基本功能。相应地,刑事判决也便成为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而这种社会控制机制的运作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决定于刑事判决强制力的程度,而是取决于刑事判决能否得到社会公众(包括当事人等)的认同和服从。因此,刑事判决必须获得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判决 合法性诉求 刑事案件 公共权力 社会控制 中国
下载PDF
终身监禁替代死刑之路径与实现——兼论四例终身监禁判决之妥适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永伟 《时代法学》 2018年第2期35-45,共11页
终身监禁对死刑立即执行的替代功能是其本位归属。但在替代效果的呈现上,却面临直接替代与间接替代分层之趋向,而终身监禁的间接替代的模式是一种重刑化的处遇方式,不仅与刑罚文明演进走向相背离,自身也面临诸多理论悖论,理应摒弃。在... 终身监禁对死刑立即执行的替代功能是其本位归属。但在替代效果的呈现上,却面临直接替代与间接替代分层之趋向,而终身监禁的间接替代的模式是一种重刑化的处遇方式,不仅与刑罚文明演进走向相背离,自身也面临诸多理论悖论,理应摒弃。在终身监禁的适用路径上,有递进式路径与收缩式路径之分,递进式路径式以间接替代模式为内核,四例终身监禁判决亦是此思维路径下的产物,对此,应当及时校正该终身监禁司法适用上的偏差,确立起以直接替代模式为主张的收缩式路径,以确保终身监禁死刑替代实现上的妥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监禁 死刑替代措施 间接替代 刑事判决
下载PDF
程序自治的理念与制度——从刑事诉讼的角度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荣斌 陶杨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8,共6页
程序自治不仅是一种刑事诉讼程序的指导性理念,也是一种制度安排,以构建程序的自治性为核心,需要有一套成体系的制度加以配合。中国刑事诉讼虽然在总体上已具备了程序自治的雏形,但具体制度上仍有待完善,不能按照自治性的逻辑来运作,阻... 程序自治不仅是一种刑事诉讼程序的指导性理念,也是一种制度安排,以构建程序的自治性为核心,需要有一套成体系的制度加以配合。中国刑事诉讼虽然在总体上已具备了程序自治的雏形,但具体制度上仍有待完善,不能按照自治性的逻辑来运作,阻碍了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前行。我们需要在程序自治的理念中反思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与实践,进而从程序自身和外部体制的改革迈向程序自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自治 刑事诉讼 司法独立 裁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