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刑事量刑程序制度变革:背景、程序模式与结构 被引量:1
1
作者 孟军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05-117,共13页
中国量刑制度改革有实体与程序两种路径。传统刑事司法存在重定罪、轻量刑现象,在量刑制度领域同样如此,有必要就量刑程序问题深入探讨。量刑程序制度改革在量刑规范化和以审判为中心司法改革背景下展开,并融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推进实... 中国量刑制度改革有实体与程序两种路径。传统刑事司法存在重定罪、轻量刑现象,在量刑制度领域同样如此,有必要就量刑程序问题深入探讨。量刑程序制度改革在量刑规范化和以审判为中心司法改革背景下展开,并融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推进实施。量刑程序包括定罪量刑一体化、量刑独立化和相对独立化几种模式,中国量刑程序模式经历了从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转变。相较于法官职权主导量刑程序构造,吸收对抗制因素并保留一定法官职权调查职能的量刑程序构造更符合我国国情。量刑程序多元化、量刑程序构造科学化和制度综合化成为量刑程序制度改革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定罪 量刑程序 量刑模式 程序构造 制度体系
下载PDF
违法所得没收特别程序的性质与案件范围 被引量:13
2
作者 初殿清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9-137,共9页
新《刑事诉讼法》确立的违法所得没收特别程序在性质上属于程序障碍情况下实施的刑事没收中针对某些犯罪案件而特别设计的程序,2012年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新司法解释扩张其案件范围的规定,实为将两种在制度目的、制度原理... 新《刑事诉讼法》确立的违法所得没收特别程序在性质上属于程序障碍情况下实施的刑事没收中针对某些犯罪案件而特别设计的程序,2012年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新司法解释扩张其案件范围的规定,实为将两种在制度目的、制度原理与立法技术等方面不同的没收制度一并纳入特别程序之中,这种设计在制度结构上存在不合理性,应有所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所得没收特别程序 刑事没收 民事没收 未经定罪的没收 案件范围
原文传递
“未经定罪之没收”的证明标准 被引量:10
3
作者 初殿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82-86,共5页
证明标准是将各种没收制度加以类别化的重要判断要素,并对没收程序设计及功能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未经定罪之没收"体现于司法解释中原有的相关制度,以及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五编第三章建立的新制度之中。证明标准问题... 证明标准是将各种没收制度加以类别化的重要判断要素,并对没收程序设计及功能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未经定罪之没收"体现于司法解释中原有的相关制度,以及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五编第三章建立的新制度之中。证明标准问题在原有制度和新制度中都是模糊的,影响了特定程序的制度功能发挥及其与特定案件诉讼目的权重的一致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编第三章之没收制度的证明标准宜选择立体解决模式:确立与一般民事证明类似的标准,即"高度盖然性",同时完善利害关系人抗辩制度、上诉制度等相关保障措施和救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经定罪之没收 证明标准 高度盖然性
下载PDF
犯罪附随后果的阶梯式划分——以刑法预防性立法的转向为契机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国歆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4-71,共8页
近年来,我国迎来了刑法预防性立法的重大转向。在此背景之下,降低刑罚强度的强烈诉求与犯罪附随后果的严厉性、预防型犯罪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公众认同之间均存在较为紧张的关系,而这也意味着犯罪附随后果的制度完善迎来新的“窗口期”... 近年来,我国迎来了刑法预防性立法的重大转向。在此背景之下,降低刑罚强度的强烈诉求与犯罪附随后果的严厉性、预防型犯罪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公众认同之间均存在较为紧张的关系,而这也意味着犯罪附随后果的制度完善迎来新的“窗口期”。在现行犯罪附随后果制度中,存在限制内容缺乏比例性权衡、规范载体僭越法律保留原则等法治性缺失。其深层诱因在于,人们将犯罪人视为现代文明社会丑闻的刻板定格。应当以犯罪人概念的阶梯式划分为核心,促成犯罪附随后果的制度完善。基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应慎用终身性的犯罪附随后果,并构建前科消灭制度;基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差异,可以合比例地设置限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附随后果 刑法预防性立法 前科消灭 犯罪人 比例原则
下载PDF
刑事立法轻罪化趋势下犯罪附随后果规范化研究
5
作者 杨芳昆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42-50,共9页
刑事立法与司法之“轻”与犯罪附随后果之“重”存在抵牾,并因此危及大量犯罪人复归社会。既有之非犯罪化、畅通出罪机制及量刑抵消,前科消灭制度与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等对策都存在缺陷,难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对此,应从附随后果规范化的... 刑事立法与司法之“轻”与犯罪附随后果之“重”存在抵牾,并因此危及大量犯罪人复归社会。既有之非犯罪化、畅通出罪机制及量刑抵消,前科消灭制度与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等对策都存在缺陷,难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对此,应从附随后果规范化的角度入手。在规范化视野下,基于保安处分的理论定性,通过分离轻重罪附随后果,建立后果与罪行的逻辑关联,压缩牵连式后果,构建体系性的制度保障,设立犯罪附随后果清单,修正下位抵触规范等措施,消解犯罪人复归社会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化 犯罪附随后果 保安处分 人身危险性
下载PDF
经济犯罪出罪事由理论根据之省思 被引量:1
6
作者 高诚刚 《警学研究》 2018年第5期54-60,共7页
经济犯罪出罪事由理论是中国经济刑法学基础理论的重要方面之一。系统构建经济犯罪出罪事由理论既是完善经济刑法基础理论的迫切需要,也是回应司法实践中实现经济犯罪个案司法公平正义的理论指引。因此,经济犯罪出罪事由的理论为何则成... 经济犯罪出罪事由理论是中国经济刑法学基础理论的重要方面之一。系统构建经济犯罪出罪事由理论既是完善经济刑法基础理论的迫切需要,也是回应司法实践中实现经济犯罪个案司法公平正义的理论指引。因此,经济犯罪出罪事由的理论为何则成为首当其冲要探究的重要理论问题。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需要是经济犯罪出罪事由理论的现实基础;经济犯罪刑事政策的作用考量是经济犯罪出罪事由理论的政策基础;出罪理念内在要求的指引作用是经济犯罪出罪事由理论的理论基础;现代经济刑法的机能是经济犯罪出罪事由的机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犯罪出罪事由 理论根据 出罪理念 刑法机能
下载PDF
网络社交平台中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行为的入罪边界
7
作者 李林 郝晶晶 《荆楚学刊》 2022年第3期56-60,75,共6页
《刑事审判参考》第1328号案例论及的法理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虚假信息类犯罪的成立要求达到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程度。“比照标准说”的实践意义并不明确,且缺乏直接关联性。“抽象危险犯说”与我国司法解释及刑法基础理论存在矛盾,有... 《刑事审判参考》第1328号案例论及的法理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虚假信息类犯罪的成立要求达到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程度。“比照标准说”的实践意义并不明确,且缺乏直接关联性。“抽象危险犯说”与我国司法解释及刑法基础理论存在矛盾,有矫枉过正之嫌。三个虚假信息类罪名的传播对象和行为模式有极大交叉,可以类比适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判断标准。应当采用“现实社会秩序混乱说”的观点,并把握好“严重性”和“社会性”来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交平台 编造虚假信息 传播虚假信息 刑事入罪标准
下载PDF
数据分类分级视域下网络爬虫行为的刑事入罪标准
8
作者 方正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63-68,共6页
数据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爬虫技术作为侵犯数据安全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在当下面临着刑事风险扩张的问题,在个案中存在罪名认定模糊的现象。我国《数据安全法》规定的数据分类分级制度为解决网络爬虫行为的刑事入罪标... 数据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爬虫技术作为侵犯数据安全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在当下面临着刑事风险扩张的问题,在个案中存在罪名认定模糊的现象。我国《数据安全法》规定的数据分类分级制度为解决网络爬虫行为的刑事入罪标准问题提供了路径。对诸多有关网络爬虫行为刑事入罪标准界定的主张进行评介、祛魅,发现须严格按照数据分类分级制度的标准对网络爬虫行为应否入罪进行判定。基于此,对数据分类分级制度在网络爬虫行为刑事入罪标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形塑,或能为数据安全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爬虫行为 数据分类 数据分级 刑事入罪标准
下载PDF
环境污染评价标准与环境污染犯罪定罪原则研究
9
作者 刘志 肖康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1年第2期38-41,共4页
若要以刑法为依据打击环境污染犯罪,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概念上制定相关的定性定量的标准,只有在标准明确、定性定量清晰的前提下,才能够根据环境犯罪的组成要件科处刑法。为此,文章首先将模糊聚类最大矩阵原理和模糊决策中的综合评判法结... 若要以刑法为依据打击环境污染犯罪,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概念上制定相关的定性定量的标准,只有在标准明确、定性定量清晰的前提下,才能够根据环境犯罪的组成要件科处刑法。为此,文章首先将模糊聚类最大矩阵原理和模糊决策中的综合评判法结合起来,组建模糊聚类法,实现对环境污染程度的最优评判。在此基础上,对污染因子的类别进行划分,为环境污染犯罪定罪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最后,结合相关的环境污染评价标准对环境污染犯罪的具体定罪原则展开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评价标准 环境污染罪 犯罪定罪原则研究
下载PDF
中国洗钱刑事定罪立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侯合心 冯乾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2,共7页
洗钱刑事定罪立法是整个刑事立法框架中一个特殊的部分。随着中国开放程度提高和经济发展与国际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洗钱刑事犯罪治理已逐渐上升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治理问题。而与此相对应,中国洗钱刑事定罪的立法进程、立法现... 洗钱刑事定罪立法是整个刑事立法框架中一个特殊的部分。随着中国开放程度提高和经济发展与国际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洗钱刑事犯罪治理已逐渐上升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治理问题。而与此相对应,中国洗钱刑事定罪的立法进程、立法现状也成为反映中国洗钱犯罪刑治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钱 刑事定罪 立法
下载PDF
刑事误判纠正依赖“偶然”之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奋飞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6-157,180,共12页
面对刑事误判的纠正严重依赖于"死者"复活、"真凶"落网等"偶然"事件的司法现实,尤其是纠正那些疑似死刑误判遇到障碍,有必要对中国的刑事误判发现机制、认定标准和纠正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面对刑事误判的纠正严重依赖于"死者"复活、"真凶"落网等"偶然"事件的司法现实,尤其是纠正那些疑似死刑误判遇到障碍,有必要对中国的刑事误判发现机制、认定标准和纠正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从而对中国刑事误判纠正难问题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若要刑事误判的纠正不再依赖于"偶然",应赋予那些被生效裁判确定有罪者一些必要的权利,明确刑事误判的认定标准,改变"以自我纠错为中心"的刑事再审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误判 申诉 DNA检测 认定标准 刑事再审
原文传递
社会治理中惩戒不当联结的法治约束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权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70,共13页
连坐不符合现代法治理念,但认为当前社会治理中的所有“连坐”都不具有正当性,实际上是混同了惩戒和规制。对公民产生不利影响的行为并非都属于惩戒,也可能为规制。惩戒是对过去违法行为的制裁,对象只能限于违法行为人。规制是对未来行... 连坐不符合现代法治理念,但认为当前社会治理中的所有“连坐”都不具有正当性,实际上是混同了惩戒和规制。对公民产生不利影响的行为并非都属于惩戒,也可能为规制。惩戒是对过去违法行为的制裁,对象只能限于违法行为人。规制是对未来行为的限制,对象可以包括违法行为人及其以外的相关主体。体现刑法、行政法等一体化社会治理的犯罪附随后果制度,目的不应定位为惩戒,而应是预防风险,所以犯罪附随后果可以不限于犯罪人。应合理配置不同位阶法律规范对惩戒和规制的设定权,并保障惩戒和规制的实施符合法律保留原则、不当联结禁止原则、比例原则等现代法治原则。为了从根源上消除社会治理中的不当联结措施,应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和附带审查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坐 失信惩戒 犯罪附随后果 罪责自负原则 风险规制
原文传递
人格理论视角下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学相 张黎黎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79-85,共7页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提出的刑事司法政策,在贯彻过程中应当注重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相适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击和控制犯罪。为此,我们应当结合人格刑法理论,在定罪、量刑与行刑时,充分考虑行...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提出的刑事司法政策,在贯彻过程中应当注重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相适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击和控制犯罪。为此,我们应当结合人格刑法理论,在定罪、量刑与行刑时,充分考虑行为人的人格,抛弃传统的刑罚万能观念,该宽则宽,该严要严,二者结合,充分发挥刑事政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人格刑法 定罪量刑
原文传递
论监所线人与刑事冤案:域外经验与本土建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国庆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28-37,共10页
监所线人制度乃现代社会中的必要之恶。监所线人证言与一般证人证言相比具有内在的不可靠性,故需谨慎采用,否则容易造成冤狱。美国和加拿大均有类似的惨痛经历,因此近些年进行了司法改革。我国也面临类似问题,有必要借鉴域外经验改革完... 监所线人制度乃现代社会中的必要之恶。监所线人证言与一般证人证言相比具有内在的不可靠性,故需谨慎采用,否则容易造成冤狱。美国和加拿大均有类似的惨痛经历,因此近些年进行了司法改革。我国也面临类似问题,有必要借鉴域外经验改革完善: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监所线人证言,不与普通证人证言等同视之;另一方面须完善审查机制,确立假定不可信规则与补强规则。此外,还应重视跨部门相关知识的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所线人 刑事冤案 补强规则 证据开示
下载PDF
论刑事冤假错案发生原因及其预防——以刑事审判为视角
15
作者 王顺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65-70,共6页
近些年,佘祥林案、王树红案、赵作海案、浙江张氏叔侄案、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陈满案、聂树斌案等一系列刑事冤假错案相继曝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刑事审判的角度分析,刑事冤假错案产生的原因包括审判机关对侦查和检察机关... 近些年,佘祥林案、王树红案、赵作海案、浙江张氏叔侄案、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陈满案、聂树斌案等一系列刑事冤假错案相继曝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刑事审判的角度分析,刑事冤假错案产生的原因包括审判机关对侦查和检察机关的制约不足,疑罪从无的司法观念没有贯彻落实,社会舆论对刑事审判的不正当干预和辩护律师作用没有明显发挥等。分析刑事冤假错案产生的原因,探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的有效措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冤假错案 刑事审判 产生原因 应对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