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犯罪欲抑制及其心理预防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晶 刘焱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619-624,共6页
在犯罪的原因系统中,犯罪人的主观因素是犯罪个体原因之一,而犯罪欲则是一切故意犯罪产生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前提。抑制犯罪欲是犯罪心理预防的根本,要抑制犯罪欲,必须通过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人们控制、纠正自身犯罪... 在犯罪的原因系统中,犯罪人的主观因素是犯罪个体原因之一,而犯罪欲则是一切故意犯罪产生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前提。抑制犯罪欲是犯罪心理预防的根本,要抑制犯罪欲,必须通过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人们控制、纠正自身犯罪欲望的意识和能力。对于无法有效控制自身犯罪欲望的人,应加强条件预防,从外因上预防犯罪。针对已经违法犯罪的特殊群体,加强有效的特殊预防,减少其对社会反复进行危害的可能性。在大力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今天,不仅要在理论上探讨罪因,更为紧迫和重要的是把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尽快运用于实践中,采取各种直接或间接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犯罪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 犯罪欲 条件预防 犯罪心理
下载PDF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在案件侦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杨英仓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88-90,共3页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研究和利用已成为我国公安理论研究与实务的重要课题,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对刑事侦查实务具有指导意义。将有形的案件现场勘查技术和无形的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结合起来,可以拓宽侦查思路、捕获犯罪线索、发现犯罪特征、缩...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研究和利用已成为我国公安理论研究与实务的重要课题,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对刑事侦查实务具有指导意义。将有形的案件现场勘查技术和无形的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结合起来,可以拓宽侦查思路、捕获犯罪线索、发现犯罪特征、缩小侦查范围、为侦查提供有效线索,从而提高侦破案件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心理 犯罪现场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 刑事侦查
下载PDF
论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褚红云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7-21,共5页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现场空间而引起的一切能揭示犯罪心理的现象和状态。利用犯罪心理痕迹揭示犯罪心理符合心理学原理。犯罪心理痕迹概念的引入 ,丰富了侦查科学的内涵 ,使现场勘查所涉及的客体更加丰满 ,也为侦查人员...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现场空间而引起的一切能揭示犯罪心理的现象和状态。利用犯罪心理痕迹揭示犯罪心理符合心理学原理。犯罪心理痕迹概念的引入 ,丰富了侦查科学的内涵 ,使现场勘查所涉及的客体更加丰满 ,也为侦查人员揭露、证实犯罪增添了重要依据。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可以扩大犯罪信息来源 ,有利于识别犯罪伪装 ,可以促进物质痕迹和意识痕迹的收集 ,提升物质痕迹与意识痕迹的利用价值 ,犯罪心理痕迹还是分析研究犯罪分子心理活动、现场情境和案情的重要依据。犯罪心理痕迹的收集 ,通常是在收集整理犯罪各种痕迹的基础上 ,对各种痕迹、各种现象状态以及其相互关系的观察、分析、记录而实现。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 ,是逆向地从犯罪人行为活动所遗留的心理痕迹入手分析案情、刻画罪犯、追溯犯罪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心理痕迹 犯罪心理学 犯罪现场 犯罪行为人 犯罪侦查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与预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余发有 金敏 《价值工程》 2017年第11期183-185,共3页
本研究以当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犯罪心理为切入点,通过查阅文献、案例分析和调查研究,梳理近年来发生的大学生犯罪事件中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应激压力、人际关系、家庭成长背景等心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教育系统和... 本研究以当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犯罪心理为切入点,通过查阅文献、案例分析和调查研究,梳理近年来发生的大学生犯罪事件中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应激压力、人际关系、家庭成长背景等心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教育系统和预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心理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下载PDF
心理测试中的犯罪者心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谌华 昌晓辉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0-43,共4页
从犯罪者个性因素和犯罪环境因素两方面,对心理测试中的犯罪者心理进行分析。通过测前准备阶段分析犯罪者心理,缩小犯罪嫌疑人,确定侦查方向。正式测试时把握犯罪者心理,完整地将被测人与犯罪者区分开来,帮助侦查人员判断和逮捕犯罪嫌疑... 从犯罪者个性因素和犯罪环境因素两方面,对心理测试中的犯罪者心理进行分析。通过测前准备阶段分析犯罪者心理,缩小犯罪嫌疑人,确定侦查方向。正式测试时把握犯罪者心理,完整地将被测人与犯罪者区分开来,帮助侦查人员判断和逮捕犯罪嫌疑人,破获案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心理测试 犯罪者心理 心理研究
下载PDF
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涉财犯罪的生成及预防教育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敏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43-44,共2页
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涉财犯罪的比例大幅上升,社会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在生成机制中都发挥着相应的作用。开展大学生涉财犯罪预防性教育,应探索相应的路径,科学控制学校教育成本的增长,完善助学体系,加大助学与教育... 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涉财犯罪的比例大幅上升,社会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在生成机制中都发挥着相应的作用。开展大学生涉财犯罪预防性教育,应探索相应的路径,科学控制学校教育成本的增长,完善助学体系,加大助学与教育引导的力度,构建多方参与的立体化联动监督教育机制,并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教育和自律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转型 涉财犯罪 犯罪心理 预防教育
下载PDF
强奸罪中“致人死亡”的司法认定
7
作者 尚柏延 冯卫国 《刑法论丛》 2021年第2期180-201,共22页
对强奸罪结果加重犯的认定,可以从因果关系、罪过形式和“其他严重后果”等方面进行考虑。在因果关系方面,理论上有多种学说,但考虑到我国司法实务的情况,可以选择相当因果关系作为判定标准。罪过形式上,行为人至少存在过失,间接故意也... 对强奸罪结果加重犯的认定,可以从因果关系、罪过形式和“其他严重后果”等方面进行考虑。在因果关系方面,理论上有多种学说,但考虑到我国司法实务的情况,可以选择相当因果关系作为判定标准。罪过形式上,行为人至少存在过失,间接故意也可构成,在间接故意的情况下,仍按照强奸罪一罪处罚;如果行为人出于直接故意,则属于犯意转化,可能构成数罪。对于“其他手段”的理解,在结果加重犯的问题上可以选择抽象危险说进行判断;对于“其他严重后果”的认定,在形式上要与“重伤”“死亡”后果具有相当性,并有一定层级上的区分;在实质层面,要结合刑法的基本原则并参考比例原则进行具体问题的判断。犯罪形态上,区分情况认可结果加重犯的未遂。在基本犯未遂、加重结果出现的情况下,认定为全案既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果加重犯 因果关系 罪过 其他手段 犯罪未遂
原文传递
在刑事审判中对犯罪人进行心理鉴定的思考
8
作者 郝唯茂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56-59,共4页
犯罪人犯罪的动机、目的、犯罪时的心理状态、以及犯罪后的态度等犯罪心理,是刑事审判中刑罚裁量时可考虑的酌定情节。对酌定情节的分析和认定直接影响到审判机关定罪量刑的准确性,而酌定情节涵盖内容尺度的把握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 犯罪人犯罪的动机、目的、犯罪时的心理状态、以及犯罪后的态度等犯罪心理,是刑事审判中刑罚裁量时可考虑的酌定情节。对酌定情节的分析和认定直接影响到审判机关定罪量刑的准确性,而酌定情节涵盖内容尺度的把握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十分有必要对犯罪人实施犯罪时的心理(心理态度)进行鉴定,并将鉴定结果作为法官对犯罪进行定罪量刑的依据之一,以提高审判机关定罪量刑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审判 犯罪人 心理鉴定 犯罪心理学 刑罚裁量
下载PDF
女大学生犯罪心理结构成因中的社会因素分析
9
作者 董静姝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5-18,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生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而女大学生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这引起了法律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乃至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本文着重分析影响女大学生犯罪心理构成的社会因素,包括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探究遏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生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而女大学生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这引起了法律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乃至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本文着重分析影响女大学生犯罪心理构成的社会因素,包括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探究遏制女大学生犯罪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犯罪心理 因素分析 对策
下载PDF
从犯罪心理的客观条件看《我弥留之际》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10
作者 段怡楠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9-12,共4页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创作生涯前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本文从分析主人公达尔的犯罪心理客观条件开始,分三部分探讨小说中的存在主义自由观思想,指出福克纳对存在主义虚无本质的继承与批判。
关键词 存在主义 自由观 犯罪心理
下载PDF
公安心理情报初探——心理情报在打击再犯方面的作用
11
作者 朱佳 施洁心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年第6期128-130,共3页
依据公安部提出的"情报主导警务"思想,结合犯罪心理的相关知识,提出了"公安心理情报"的理论,并结合实例论述了公安心理情报在打击犯罪方面的作用,旨在解决犯罪心理运用问题和大情报信息系统的完善问题。
关键词 犯罪心理 公安心理情报 再犯 危险人格
下载PDF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侦查中的科学运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强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58-61,共4页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有其心理学的科学基础,编题过程和测试过程亦有着科学基础,这一技术在侦查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应当以科学的、辩证的态度对待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及其测试结论,既要敢于应用这项先进技术的科学性,为侦查工作服务;又...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有其心理学的科学基础,编题过程和测试过程亦有着科学基础,这一技术在侦查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应当以科学的、辩证的态度对待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及其测试结论,既要敢于应用这项先进技术的科学性,为侦查工作服务;又要注意客观地对待这项技术的作用及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反贪侦查 科学基础
下载PDF
刍议暴力型未成年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治
13
作者 路慧倩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85-87,共3页
自从2003年我国开展社区矫正试点以来,这种新的行刑方式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被矫正群体,暴力型未成年矫正对象受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因素的影响,针对由此产生的不同于未成年人的心理行... 自从2003年我国开展社区矫正试点以来,这种新的行刑方式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被矫正群体,暴力型未成年矫正对象受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因素的影响,针对由此产生的不同于未成年人的心理行为特点,提出相应的心理矫治对策,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矫正 未成年 暴力型犯罪 心理矫治
下载PDF
罪犯心理的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5
14
作者 狄小华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3-17,共5页
确保监管安全是惩罚和改造罪犯的基本前提 ,而任何监管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在罪犯个体心理与外部环境作用下发生的 ,因此 ,运用心理评估手段 ,评估罪犯的人身危险性倾向性 ,了解并控制利于发生事故的条件、因素等 ,就能有效预测并防止事... 确保监管安全是惩罚和改造罪犯的基本前提 ,而任何监管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在罪犯个体心理与外部环境作用下发生的 ,因此 ,运用心理评估手段 ,评估罪犯的人身危险性倾向性 ,了解并控制利于发生事故的条件、因素等 ,就能有效预测并防止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罪犯心理 人身危险 危险性评估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的罪犯心理矫治技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叶扬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6-29,共4页
罪犯心理矫治的技术,必须适合我国国情,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劳动疗法、谈话疗法、权威疗法和心理平衡疗法是在长期的罪犯心理矫治实践中摸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矫治技术。
关键词 罪犯心理 矫治技术 劳动疗法 谈话疗法 心理平衡疗法
下载PDF
论罪犯心理矫治的模式选择 被引量:5
16
作者 章恩友 于海霞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6-29,共4页
我国监狱的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在实践中主要有四种模式 :发展模式 ,注重健康导向、平等关系 ,着眼发展与潜力开发 ;医疗模式 ,注重病理导向、医患关系 ,着眼疾病治疗 ,重视技术运用 ;改造模式 ,注重思想导向、教导关系 ,着眼监狱安全 ,重... 我国监狱的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在实践中主要有四种模式 :发展模式 ,注重健康导向、平等关系 ,着眼发展与潜力开发 ;医疗模式 ,注重病理导向、医患关系 ,着眼疾病治疗 ,重视技术运用 ;改造模式 ,注重思想导向、教导关系 ,着眼监狱安全 ,重视探测不良思想 ;全员训导模式 ,注重心理决定导向、训导关系 ,着眼全员参与 ,重视传统经验和日常训练。前两种属于狭义的心理矫治模式 ,专业性强 ;后两种属于广义的心理矫治模式 ,值得提倡和鼓励 ,但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并且要与专业性的心理矫治工作区别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犯心理矫治 发展模式 医疗模式 改造模式 全员训导模式
下载PDF
服刑犯人心因性精神异常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致宇 韩宝淦 马黎君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 分析服刑犯人心理因素、刑期对精神异常、服刑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21例心理因素组与35例生物学因素组刑期、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服刑能力对精神异常产生的影响。结果 刑期与两组犯人之间的关系无显著性差异,心理因素... 目的 分析服刑犯人心理因素、刑期对精神异常、服刑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21例心理因素组与35例生物学因素组刑期、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服刑能力对精神异常产生的影响。结果 刑期与两组犯人之间的关系无显著性差异,心理因素组犯人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明显少于生物学因素组(t=2.13,P<0.05),心理因素组犯人产生精神症状后服刑能力与生物学因素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82,P<0.01),心理因素组内刑期短犯人更早出现精神症状(x^2=4.56,P<0.05)。结论两组犯人在刑期相近情况下,在精神异常出现时间、服刑能力有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刑犯人 精神异常 心理因素
下载PDF
民族自治地区刑事精神损害赔偿立法路径探索——从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中的“人命钱”“眼泪钱”和“洗礼钱”导入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小龙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年第2期67-72,共6页
我国现行立法排斥刑事精神损害赔偿,而在许多民族地区,民间的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却客观地存在,例如一些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中的"人命钱""眼泪钱"和"洗礼钱"等。我国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缺失本身就有许多弊端... 我国现行立法排斥刑事精神损害赔偿,而在许多民族地区,民间的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却客观地存在,例如一些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中的"人命钱""眼泪钱"和"洗礼钱"等。我国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缺失本身就有许多弊端,而在民族地区,由于与一些民族习惯法相悖,这些弊端更显突出。因此,应结合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探索民族自治地区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自治地区 刑事精神损害赔偿 立法路径 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
下载PDF
试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兼析在我国刑事和行政领域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愈蓉 王凌燕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2-23,28,共3页
精神损害是一种无形的损害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近年来在国际上发展迅速 ,在我国 ,它是一项民事法律制度 ;由于对它的“民事法律制度”的定性 ,致使其在我国的发展仅局限于民事领域。本文在介绍损害赔偿制度的国内外发展的基础上 ,郑重论... 精神损害是一种无形的损害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近年来在国际上发展迅速 ,在我国 ,它是一项民事法律制度 ;由于对它的“民事法律制度”的定性 ,致使其在我国的发展仅局限于民事领域。本文在介绍损害赔偿制度的国内外发展的基础上 ,郑重论证了在刑事和行政领域建立该制度的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发展 精神损害 刑法 行政法
下载PDF
蒙自“8.01”特大杀人案犯罪心理痕迹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家富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01-102,共2页
犯罪心理痕迹是犯罪行为的客观反映,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能被认识的特殊形态。从侵害对象、作案工具、现场的特殊环境等方面,特别是被害人的损伤分布、损伤特征来分析蒙自"8.01"特大杀人案的犯罪心理痕迹,以刻画作案人心理、生... 犯罪心理痕迹是犯罪行为的客观反映,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能被认识的特殊形态。从侵害对象、作案工具、现场的特殊环境等方面,特别是被害人的损伤分布、损伤特征来分析蒙自"8.01"特大杀人案的犯罪心理痕迹,以刻画作案人心理、生理身份及其社会身份特征,从而划定犯罪嫌疑人范围并进而锁定犯罪嫌疑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心理痕迹 探析 作案人心理 生理身份 社会身份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