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法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融合 被引量:25
1
作者 周光权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9-155,共7页
刑法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是近代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两大学派,前者将表现于外的犯罪人的行为及其实害作为刑事责任的基础,后者则看重个体的危险性格,理论视角的不同决定了两派在刑法学重大问题上必然存在对立。20世纪30年代以来,学派融合的... 刑法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是近代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两大学派,前者将表现于外的犯罪人的行为及其实害作为刑事责任的基础,后者则看重个体的危险性格,理论视角的不同决定了两派在刑法学重大问题上必然存在对立。20世纪30年代以来,学派融合的趋势开始出现。作者对此过程做了简要描述,并以国家观念、知识社会学和知识客观性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刑法学中学派融合现象出现、学派之争终结的真正原因。作者指出:法治意义的重新被强调、科学主义的迅速衰落是导致刑法客观主义的本位化以及知识融合的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客观主义 刑法主观主义 国家观 知识社会学 知识客观性
下载PDF
变迁中的刑罚、犯罪与犯罪论体系 被引量:30
2
作者 沃尔夫冈.弗里施 陈璇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104,共14页
一个科学的犯罪论,应当与刑罚论协调一致。以法益损害、不法和责任为基本内容的传统犯罪概念,是建立在报应刑论和责任抵偿学说基础之上的。但是,在刑罚论领域,由于报应刑论与责任抵偿学说存在根本性的缺陷,故它们事实上已经归于消亡。... 一个科学的犯罪论,应当与刑罚论协调一致。以法益损害、不法和责任为基本内容的传统犯罪概念,是建立在报应刑论和责任抵偿学说基础之上的。但是,在刑罚论领域,由于报应刑论与责任抵偿学说存在根本性的缺陷,故它们事实上已经归于消亡。正确的刑罚论认为,刑罚的目的在于对遭到犯罪行为违反之规范的效力和牢不可破性加以确证。与此相对应,在犯罪论领域中,也应实现从传统的物质性犯罪概念向新型的精神性(交流性)犯罪概念的转变。犯罪概念的中心不应再置于法益损害,而应放在举动规范的违反之上。尽管在犯罪要素和量刑层面上,精神性犯罪概念与物质性犯罪概念有许多一致之处,但由于在责任能力之功能界定、犯罪中止之体系定位等问题上,前者有着后者无法比拟的优势,故实现犯罪概念的更新换代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概念 报应刑论 积极的一般预防 规范效力
原文传递
论犯罪治理的理念革新 被引量:25
3
作者 卢建平 姜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38-43,共6页
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犯罪治理之理念革新尤为必要。作为对犯罪现象采取行动或作出反应的实践过程,犯罪治理涵盖"本体、过程与效果"等基本范畴,犯罪治理的理念革新应围绕着上述基本范畴来展开。本体是对犯罪现象本身的认识,本... 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犯罪治理之理念革新尤为必要。作为对犯罪现象采取行动或作出反应的实践过程,犯罪治理涵盖"本体、过程与效果"等基本范畴,犯罪治理的理念革新应围绕着上述基本范畴来展开。本体是对犯罪现象本身的认识,本体范畴之理念革新表现为犯罪治理中树立正确的犯罪观。过程是展开犯罪治理实践的行动与方法,过程范畴之理念革新表现为犯罪治理中引入现代化的治理理论。效果是关于犯罪治理的绩效评估,效果范畴之理念革新表现为建立科学的犯罪治理评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治理 理念革新 犯罪观 治理理论 评估机制
下载PDF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概念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刘远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6,共5页
作为概念,“宽严相济”有一个从统治方略到刑事政策的转变过程,而当下所说的"宽严相济"指的是一项刑事政策,它有着特定的权力结构背景和理论知识语境。作为对"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发展,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有新的时... 作为概念,“宽严相济”有一个从统治方略到刑事政策的转变过程,而当下所说的"宽严相济"指的是一项刑事政策,它有着特定的权力结构背景和理论知识语境。作为对"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发展,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有新的时代内涵,特别是在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的关系、刑事政策运行方式、保持刑罚适正性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统治方略 刑事政策 概念
下载PDF
刑事政策的概念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严励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68-75,共8页
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和社会以打击犯罪、预防犯罪、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为目的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刑事政策的主体应是国家和社会 (团体 ) ;刑事政策的对象包括犯罪和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统称为犯罪现象 ;刑事政策的目的是打击和... 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和社会以打击犯罪、预防犯罪、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为目的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刑事政策的主体应是国家和社会 (团体 ) ;刑事政策的对象包括犯罪和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统称为犯罪现象 ;刑事政策的目的是打击和预防犯罪 ,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 ;刑事政策的手段是刑罚和其他非刑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犯罪 稳定
下载PDF
人工智能刑事风险的样态评价与规制理念 被引量:9
6
作者 熊波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4-142,176,共10页
纵使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强智能机器也无法凭借代码和编程,而成为独立的刑事责任主体。人工智能刑事风险的样态评价在于:智能机器犯罪主体评价具有人类依附性、智能主体不具备单独的认识和意志因素、智能产品的行为来源于人类思维的输出... 纵使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强智能机器也无法凭借代码和编程,而成为独立的刑事责任主体。人工智能刑事风险的样态评价在于:智能机器犯罪主体评价具有人类依附性、智能主体不具备单独的认识和意志因素、智能产品的行为来源于人类思维的输出。刑法对于人工智能风险的评价,应当采取结果型风险的规制理念。其中,“结果”应当采取实质性解释,将其限定为行为创设的智能风险所具有的客观性、现实性、外界可识别性之危害结果,可以规避预防型理念的抽象与空洞致使的人工智能刑事风险肆意扩散至无刑事责任能力的智能产品之中,进而防范刑法理论体系的整体崩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刑事风险 智能产品 规制理念 刑事责任
原文传递
犯罪故意认定的证据法学解读 被引量:9
7
作者 陈磊 《证据科学》 CSSCI 2012年第4期449-469,共21页
实体法上广为讨论的犯罪故意认定问题,最终要在司法证明过程中进行。在罪过难辨的疑案中,裁判者应坚持无罪推定原则,作为区分故意与过失的最后一道屏障。对于故意这种"无法定义只能描述"的复杂心理现象,以实体法上的抽象概念... 实体法上广为讨论的犯罪故意认定问题,最终要在司法证明过程中进行。在罪过难辨的疑案中,裁判者应坚持无罪推定原则,作为区分故意与过失的最后一道屏障。对于故意这种"无法定义只能描述"的复杂心理现象,以实体法上的抽象概念去界定不如以证据法上直观的类型化判断来把握。故意"概念的类型化",是以认识程度和意志程度之强度互补的弹性组合,在整体上表现出一种较之过失更应受谴责的主观心态类型化区分。将十二个心态难辨的典型疑难案例代入六个开放的故意类型,能够发现这种方法转型的实践价值,裁判者也能够从中找到比较清晰的解释推理规则和更充分的说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故意 司法证明 无罪推定 概念的类型化
原文传递
现实刑事责任阻却事由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赵秉志 赵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54,共4页
通常而言,犯罪行为成立,刑事责任便始产生,行为人即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并不等同于“实际承担刑事责任”,观念刑事责任向现实刑事责任的转变过程,往往会由于现实刑事责任阻却事由的存在而停止,从而阻却刑事责任的... 通常而言,犯罪行为成立,刑事责任便始产生,行为人即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并不等同于“实际承担刑事责任”,观念刑事责任向现实刑事责任的转变过程,往往会由于现实刑事责任阻却事由的存在而停止,从而阻却刑事责任的现实承担。本文从应然与实然的层面上分析刑事责任实现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观念刑事责任阶段与现实刑事责任阶段,从中探求现实刑事责任阻却事由的定义表述与内容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 观念刑事责任 现实刑事责任 现实刑事责任阻却事由
下载PDF
构筑刑事侦查学的基本思路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大中 《公安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7-43,共7页
概念是构筑一门学科的基本条件,研究刑事侦查学必须首先研究概念。现在的侦查学理论研究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基本处于各行其是之态,其重要原因是忽略了起点概念的重要作用。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犯罪行为与侦查行为及二行为矛盾的规... 概念是构筑一门学科的基本条件,研究刑事侦查学必须首先研究概念。现在的侦查学理论研究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基本处于各行其是之态,其重要原因是忽略了起点概念的重要作用。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犯罪行为与侦查行为及二行为矛盾的规律、调整矛盾的对策。刑事侦查学属于刑事科学的子学科——非规范型刑事科学。学科体系分类为基础理论类、应用类、对策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侦查学 起点概念 研究对象 学科体系
下载PDF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60年的演进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宪权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6,共7页
建国后的较长时期内,我国的罪刑不是法定的。我们应该肯定罪刑法定原则是1979年刑法的基本原则,类推实为罪刑法定原则的补充和例外。罪刑法定原则在1997年刑法中的规定,标志着中国的刑法已经向现代化的刑法迈进,标志着法治国家的建设在... 建国后的较长时期内,我国的罪刑不是法定的。我们应该肯定罪刑法定原则是1979年刑法的基本原则,类推实为罪刑法定原则的补充和例外。罪刑法定原则在1997年刑法中的规定,标志着中国的刑法已经向现代化的刑法迈进,标志着法治国家的建设在刑事法领域的立法层面得到了原则的实现,其价值意义不可估量。作为刑事法治基石的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无疑与我国刑法领域逐步形成的民权刑法理念、谦抑刑法理念等具有密切关系。我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与其他国家地区不应有根本区别,其实质体现的仍然是"一点论",即"不定罪、不处罚"。罪刑法定原则所要体现的根本精神就是"有利于被告人",也即罪刑法定原则实际上是从保护被告人合法权利的角度提出并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 类推 刑法理念 有利被告
原文传递
污染环境罪的刑事处罚研究——以480份裁判文书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37-42,共6页
污染环境罪的刑罚配置饱受争议,扩张自由刑幅度、改采限额罚金刑是学界的主流观点。然而实证分析发现,污染环境罪的刑罚适用与理论预设存在背离。现阶段不宜扩张自由刑幅度,而应当降低"后果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增大3-7年自... 污染环境罪的刑罚配置饱受争议,扩张自由刑幅度、改采限额罚金刑是学界的主流观点。然而实证分析发现,污染环境罪的刑罚适用与理论预设存在背离。现阶段不宜扩张自由刑幅度,而应当降低"后果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增大3-7年自由刑幅度的适用率。无限额罚金刑是立法需要,无需过度诟病,出台司法解释细化罚金数额标准、强化量刑说理制度同样能够限制罚金刑滥用。预防犯罪和修复环境的双重目的,决定了环境犯罪处罚中刑罚辅助措施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环境刑罚辅助措施补充自由刑和罚金刑的不足,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罪 刑事处罚 预防犯罪 恢复理念
下载PDF
新时代刑事司法公正观论略
12
作者 王新清 高林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涵着丰富的刑事司法公正论断。基于“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这一基本理念,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崇高目标,以建设“高素质司法队伍”和完善的司法体制作为必要条件和基本保障,从系统...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涵着丰富的刑事司法公正论断。基于“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这一基本理念,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崇高目标,以建设“高素质司法队伍”和完善的司法体制作为必要条件和基本保障,从系统观念出发来推进司法公正的实现,这一系列新理念新论述,是新时代刑事司法公正观最重要的思想源泉。新时代刑事司法公正观是司法主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有机融合的司法公正观,具有“整体性”“全面性”和“辩证性”的理论特质。新时代刑事司法公正观以刑事司法形式新发展、刑事司法信息技术新突破和公众参与刑事司法新样态为实践基础,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引领未来刑事司法不断向前发展,建构中国自主的刑事司法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刑事司法 公正观 司法主体公正 司法程序公正
下载PDF
法定证据种类的解释视角反思——以刑事诉讼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林劲松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4-183,共10页
法定证据种类的传统解释应当受到质疑。传统解释选择了一种"大诉讼"场域的解释视角,将证据保全资料与被保全的证据视为同一证据种类。这种观点模糊了不同证据种类之间的逻辑界限,导致人证类证据难以确定,助长了刑事审判证据... 法定证据种类的传统解释应当受到质疑。传统解释选择了一种"大诉讼"场域的解释视角,将证据保全资料与被保全的证据视为同一证据种类。这种观点模糊了不同证据种类之间的逻辑界限,导致人证类证据难以确定,助长了刑事审判证据运用的书面化、电子化现象,并使当事人一方形成的证据保全资料无法取得证据资格。要想突破传统解释面临的困境,必须将解释的视角转向审判场域,在修正证据种类概念的基础上,重新界定证据保全资料的证据种类与证据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证据概念 证据种类 学理解释 证据保全 “大诉讼”场域 审判场域
原文传递
犯罪预备立法及概念之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陆生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8-12,共5页
通过对古今中外犯罪预备的立法及概念的比较 ,对有关犯罪预备的认识会更富于理性。正确评价我国刑法上的犯罪预备对司法实践中犯罪预备的处理有着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犯罪预备 立法 概念 比较
下载PDF
组织犯本体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桂梦美 宣学伟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70-74,78,共6页
共犯人中的组织犯是最危险的共同犯罪人。由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均无组织犯这一概念 ,其只是存在于俄罗斯等现行刑法之中。我国刑法虽没有明确规定组织犯 ,但理论上是存在的。在当前形势下 ,为了更好地打击此类犯罪参与人 ,研究组织犯... 共犯人中的组织犯是最危险的共同犯罪人。由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均无组织犯这一概念 ,其只是存在于俄罗斯等现行刑法之中。我国刑法虽没有明确规定组织犯 ,但理论上是存在的。在当前形势下 ,为了更好地打击此类犯罪参与人 ,研究组织犯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拟从组织犯概念和其构成特征这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以期对组织犯有一个更理性的本体认识 ,旨在推动我国对组织犯理论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犯 概念 特征
下载PDF
论侦查比例原则的构建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杨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2004年第3期20-24,共5页
侦查比例原则是通过对侦查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的衡量 ,把侦查权限制在适度、必要的限度之内。确立这一原则是由侦查权的性质、特征以及我国侦查立法和实践的需要决定的。构建侦查比例原则应从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审前裁判机制、区分任意... 侦查比例原则是通过对侦查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的衡量 ,把侦查权限制在适度、必要的限度之内。确立这一原则是由侦查权的性质、特征以及我国侦查立法和实践的需要决定的。构建侦查比例原则应从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审前裁判机制、区分任意侦查与强制侦查、改革和完善替代羁押措施三个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 比例原则 构建设想 审前裁判机制 区分任意侦查 强制侦查 替代羁押措施
下载PDF
刑事追缴的概念及制度化探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晓东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5-30,共6页
刑事追缴应是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以犯罪人占有的财产为对象,以没收或者返还被害人为目的,通过查封、扣押、冻结等手段实施的具有保全性的财产强制措施。刑事追缴的对象包括犯罪分子的违法所得、其他涉案财产和财产刑的可执行财产。... 刑事追缴应是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以犯罪人占有的财产为对象,以没收或者返还被害人为目的,通过查封、扣押、冻结等手段实施的具有保全性的财产强制措施。刑事追缴的对象包括犯罪分子的违法所得、其他涉案财产和财产刑的可执行财产。追缴的手段具有开放性,主要包括查封、扣押、冻结等。现行规范性文件中关于刑事追缴的规定非常混乱,关于追缴的概念和性质也是众说纷纭,影响执法实践的效果,应当适时修法使刑事追缴制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追缴 概念 对象 手段 制度化
下载PDF
刑罚结构改革之观念基础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邦俊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3-99,共7页
刑罚结构改革是我国刑法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引下,刑罚结构改革已经具有了坚实的政策基础。目前,我国法学界对《刑法修正案(八)》的讨论如火如荼,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关于刑罚结构的调整。刑罚结构的改革,离不... 刑罚结构改革是我国刑法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引下,刑罚结构改革已经具有了坚实的政策基础。目前,我国法学界对《刑法修正案(八)》的讨论如火如荼,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关于刑罚结构的调整。刑罚结构的改革,离不开科学的犯罪观、刑罚功能观、刑罚价值观的指引,并要考虑当今世界刑罚改革的趋势。唯有如此,才能使刑法在保障人权与保护社会之价值选择上实现真正的平衡与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结构 改革 刑事政策 观念基础
原文传递
论刑事违法性的概念、构造及功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荣春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5-80,共6页
刑事违法性的概念是刑事违法性理论的起点,对其作出恰当的定义是刑事违法性理论不断深化的需要。刑事违法性的概念应在违法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属种关系以及刑事违法性的刑法功能中加以把握。为了明确刑事违法性的内涵,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刑... 刑事违法性的概念是刑事违法性理论的起点,对其作出恰当的定义是刑事违法性理论不断深化的需要。刑事违法性的概念应在违法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属种关系以及刑事违法性的刑法功能中加以把握。为了明确刑事违法性的内涵,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刑事违法性的分类以及刑事违法性与一般违法性关系的认识。形式与实质的统一生成了刑事违法性的构造性,并可从犯罪的法律概念和犯罪构成的系统性中得到解答。刑事违法性的构造性是刑法保障人权价值的内在要求。刑事违法性的功能由其构造性所决定,当然的具有出罪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违法性 概念 构造 功能
下载PDF
论刑法司法解释的概念和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利子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67,共8页
我国刑法学界对刑法司法解释的概念众说纷纭,主要有最高司法机关说、司法机关说、法院说、法官说和折衷说等观点。从实然的角度看,刑法司法解释的概念应采最高司法机关说;从应然的角度看,则宜采法官说。我国现行刑法司法解释具有解释主... 我国刑法学界对刑法司法解释的概念众说纷纭,主要有最高司法机关说、司法机关说、法院说、法官说和折衷说等观点。从实然的角度看,刑法司法解释的概念应采最高司法机关说;从应然的角度看,则宜采法官说。我国现行刑法司法解释具有解释主体的法定性、解释对象的特定性、解释形式的规范性、解释内容的司法性和解释效力的普适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司法解释 概念 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