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垩系冻结软岩非线性流变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52
1
作者 李栋伟 汪仁和 范菊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8-403,共6页
通过高围压固结、低温冻结后再加卸载的试验方法模拟白垩系冻结软岩地下工程施工应力状态变化过程,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白垩系地层冻结软岩存在起始临界应力阈值,且符合Mises强度函数准则;冻结软岩黏滞系数是时间的一次函数,拟合相关系... 通过高围压固结、低温冻结后再加卸载的试验方法模拟白垩系冻结软岩地下工程施工应力状态变化过程,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白垩系地层冻结软岩存在起始临界应力阈值,且符合Mises强度函数准则;冻结软岩黏滞系数是时间的一次函数,拟合相关系数达0.99以上。根据试验提出了冻结软岩黏弹塑非线性蠕变本构力学模型,将现场实测结果与计算值进行对比:两者变形规律完全一致且数值较吻合,从而验证了低温软岩本构模型的正确性,可为冻结地下工程和寒区岩土工程数值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冻结软岩 数值模拟 本构模型 黏滞系数 Mises强度函数
下载PDF
内蒙古二连盆地的构造反转历史 被引量:38
2
作者 马新华 肖安成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4,共4页
二连盆地中生代经历了复杂的发育历史 ,是一个多期叠加的盆地系统 ,它经历了早—中侏罗世的小规模断陷盆地 ;晚侏罗世的构造反转盆地 (伴随着强烈的火山作用 ) ;早白垩世的大规模断陷盆地及早白垩世晚期的构造反转等盆地发展阶段 ;
关键词 盆地演化 二连盆地 地层层序 反转构造 中生代
下载PDF
白垩纪钙质古土壤的发生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20
3
作者 黄成敏 Gregory John Retallack 王成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9-1038,共10页
古土壤形成于过去环境,是揭示环境变化历史的重要材料。新近纪(23.03 M a)以前形成的古土壤,年代久远、埋藏深、受成岩作用改造强烈,其发生学特征研究是古环境重建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白垩纪时期不同地点的钙质古土壤的发生学研究,拟恢... 古土壤形成于过去环境,是揭示环境变化历史的重要材料。新近纪(23.03 M a)以前形成的古土壤,年代久远、埋藏深、受成岩作用改造强烈,其发生学特征研究是古环境重建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白垩纪时期不同地点的钙质古土壤的发生学研究,拟恢复研究区域古环境。研究表明,古土壤剖面中的A层和B层形态分别产生变化,但层次差异依然明显,且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表下层,钙积层(Bk)普遍发生并富含碳酸盐结核。可以观察到古土壤中方解石沿根孔淀积特征以及具滑擦面。钙质古土壤质地偏粗,为壤质砂土和砂质壤土。古土壤Bk层中的Ca、Mn、Sr相对富集,其余常量元素与Ba、Sc、Nb、Th、U、Cr、V、Co、N i等元素降低;δCe和δEu负异常以及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分别按照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两种分类体系进行了古土壤分类。由古土壤类型和特征可以推断白垩纪不同时期,在四川盆地梓潼—巴中地区、辽宁金岭寺—羊山盆地和松辽盆地出现过半湿润至半干旱的气候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钙质古土壤 土壤发生学特征 古土壤分类 古环境重建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尹殿奎 《吉林地质》 2004年第3期1-5,35,共6页
松辽盆地发育一套比较完整的白垩纪地层组合,主要为湖相细碎屑岩和泥质岩夹有机岩,是主要的生油岩系。从上到下共划分为7个旋回,含有多门类的淡水化石。盆地中蕴藏丰富的油气、油页岩、二氧化碳等矿产资源。
关键词 湖相沉积 淡水化石 油气藏 白垩纪 松辽盆地
下载PDF
焉耆盆地侏罗系油气系统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12
5
作者 柳广弟 张仲培 +2 位作者 陈文学 杨道庆 李永林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0-23,28,共5页
焉耆盆地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小型盆地 ,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煤系地层为主要烃源岩 ,中下侏罗统为主要储集层。盆地曾经历了早、中侏罗世的强烈沉降、晚侏罗世至白垩纪的强烈抬升和第三纪的再次沉降。因此 ,造就了侏罗纪末期和第三纪两次主要... 焉耆盆地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小型盆地 ,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煤系地层为主要烃源岩 ,中下侏罗统为主要储集层。盆地曾经历了早、中侏罗世的强烈沉降、晚侏罗世至白垩纪的强烈抬升和第三纪的再次沉降。因此 ,造就了侏罗纪末期和第三纪两次主要的成藏期。侏罗系油气系统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演化阶段 ,即侏罗纪末原生油气系统形成阶段、白垩纪油气系统调整破坏阶段和第三纪油气系统调整再生阶段。侏罗纪末期是盆地主要成藏期 ,当时古油田的分布主要受流体势的控制 ,由于白垩纪的调整和破坏 ,到第三纪油气发生了再次充注 ,但油气系统的南北分异使盆地北部油气资源丰富 ,且以背斜油气藏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侏罗系 油气系统 特征 演化 烃源岩
下载PDF
白垩纪特殊沉积的古气候指示及红层定量古温度测量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曹珂 李祥辉 王成善 《四川地质学报》 2006年第4期199-203,209,共6页
介绍了白垩纪陆相红层研究的现状及前景,特别是其在白垩纪陆相古气候恢复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系统讨论了白垩纪陆相红层中的特殊沉积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并讨论了碳酸盐岩氧同位素方法定量古温度恢复的可能性及其局限性。指出白垩纪... 介绍了白垩纪陆相红层研究的现状及前景,特别是其在白垩纪陆相古气候恢复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系统讨论了白垩纪陆相红层中的特殊沉积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并讨论了碳酸盐岩氧同位素方法定量古温度恢复的可能性及其局限性。指出白垩纪古气候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不均匀性;并结合陆相红层的类型、特殊沉积的分布,参照古生物的地理分区对白垩纪古气候进行初步地理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沉积 古气候 氧同位素 古温度 白垩纪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纪海侵事件与油气的早期生成 被引量:9
7
作者 侯读杰 黄清华 +2 位作者 孔庆云 冯子辉 黄福堂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6-28,共3页
海侵事件是松辽盆地的重要地质事件之一,其主要特征是存在着甲藻甾烷和C31甾烷。朝长地区长20井原油为典型的未熟低熟油。油源对比表明:未熟低熟油的源岩与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海侵地层有关,因而说明油气的早期生成与海侵事件密... 海侵事件是松辽盆地的重要地质事件之一,其主要特征是存在着甲藻甾烷和C31甾烷。朝长地区长20井原油为典型的未熟低熟油。油源对比表明:未熟低熟油的源岩与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海侵地层有关,因而说明油气的早期生成与海侵事件密切相关。海侵地层之所以能生成油气,特别是生成低熟油气有如下原因:①伴随着海侵高水位阶段常能形成有机质丰度较高的源岩,这是油气形成的物质基础;②海侵阶段形成的生油岩和海退阶段形成的储层的有机配合,有利于油气的赋存;③海侵常能使水体的盐度增加,造成某些藻类生物的发育,形成有机质类型较好的源岩;④海侵地层中的半咸水咸水藻类具有丰富的生物类脂物,聚合程度低,在早期阶段可以形成低熟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生成 海侵 白垩纪 松辽盆地 石油生成
下载PDF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扩散系统及损失量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傅广 吕延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天然气扩散系统”是指在地层剖面中具有1个或2个扩散源、天然气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扩散运移的一套地层体系。主要有4种类型:①扩散源与上覆扩散源皆为正常压实气源岩;②扩散源为正常压实气源岩,上覆扩散源为欠压实气源岩;③扩散... “天然气扩散系统”是指在地层剖面中具有1个或2个扩散源、天然气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扩散运移的一套地层体系。主要有4种类型:①扩散源与上覆扩散源皆为正常压实气源岩;②扩散源为正常压实气源岩,上覆扩散源为欠压实气源岩;③扩散源为欠压实气源岩,上覆扩散源为正常压实气源岩;④扩散源与上覆扩散源皆为欠压实气源岩。依此划分了松辽盆地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扩散系统,分析各扩散系统的演化特征。按照扩散系统计算,该区侏罗系天然气扩散损失量为2706×108m3,白垩系登娄库组二段天然气扩散损失量为4630×108m3,表明该区深层天然气扩散损失量应主要来自登二段气源岩,而不是侏罗系气源岩。认为以往的计算结果夸大了侏罗系天然气扩散损失量,低估了该区深层侏罗系含气远景。图4参3(梁大新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天然气 天然气扩散系统 扩散损失量
下载PDF
赣南-粤北白垩纪火山杂岩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树明 巫建华 周维勋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315-323,共9页
赣南—粤北白垩纪火山杂岩以合水组和优胜组为代表,其中合水组为一套夹玄武岩的沉积岩的组合岩,优胜组为一套酸性火山岩的组合岩。本文在讨论白垩纪火山杂岩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火山杂岩的构造环境和成因机制作了分析。
关键词 白垩纪 火山杂岩 岩石学 岩石化学
下载PDF
洞庭湖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的岩石地层与生物地层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济民 曾德敏 《湖南地质》 1996年第4期193-197,共5页
本文应用生物地层带的顺序和定量数据,采用排序法研究了它们的相对秩序,分析了同时事件与生物地层带的交叉、延限、重叠现象。对洞庭盆地不同剖面不同钻井做了地层对比,以确定其地质时代。着重论述了地层轮藻、介形、孢粉的生物地层... 本文应用生物地层带的顺序和定量数据,采用排序法研究了它们的相对秩序,分析了同时事件与生物地层带的交叉、延限、重叠现象。对洞庭盆地不同剖面不同钻井做了地层对比,以确定其地质时代。着重论述了地层轮藻、介形、孢粉的生物地层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早第三纪 岩石地层 生物地层 洞庭盆地
下载PDF
华东白垩纪暴龙类恐龙蛋化石的新发现 被引量:6
11
作者 钱迈平 姜扬 +4 位作者 蒋严根 张元军 陈荣 李龙明 邢光福 《江苏地质》 2008年第2期86-97,共12页
华东地区虽然迄今没有发现可靠的暴龙类恐龙骨骼化石,但近年在浙江天台白垩纪赤城山组地层中发现了白垩纪巨型暴龙类恐龙产的西峡巨型长形蛋(Macroelongatoolithus xixiaensis)化石。因暴龙类恐龙目前在系统分类上被归入兽足亚目(Therop... 华东地区虽然迄今没有发现可靠的暴龙类恐龙骨骼化石,但近年在浙江天台白垩纪赤城山组地层中发现了白垩纪巨型暴龙类恐龙产的西峡巨型长形蛋(Macroelongatoolithus xixiaensis)化石。因暴龙类恐龙目前在系统分类上被归入兽足亚目(Theropoda)暴龙超科(Tyrannosauroidea)暴龙科(Tyrannosauridae),建议巨型长形蛋化石也可采用相应分类方法,归入长形蛋化石亚目(Elongatoolithineae)巨型长形蛋化石超科(Macroelongatoolithoidea)巨型长形蛋化石科(Macroelongatoolithidae),以便对应研究。这些蛋究竟是哪一种暴龙类恐龙所产?从目前掌握资料分析,在东亚的暴龙类恐龙属种中,冠龙和帝龙个体较小,成年体长分别仅约3m和1.6m,年代更早,分别为约160Ma和130Ma,基本上可以排除在外。鹰龙和分支龙成年体长5m^6m,还不能算巨型暴龙类恐龙。只有体长达10m,甚至更大的特暴龙,似乎最有可能产下这样的巨型长形蛋。但特暴龙迄今已知的化石层位时代为晚白垩世末期的Maastrichtian期(71Ma^65Ma),而浙江的巨型长形蛋的年代则是晚白垩世早期的Turonian期(约92Ma)。这样就存在两种可能,或许是特暴龙的生存年代要上溯到约92Ma,或许这种巨型长形蛋是另一种目前尚不为人知的,生存年代在约92Ma的巨型暴龙类恐龙所产。此外,根据这些蛋化石的外形特征及其在巢穴里的分布方式可以推测,这种暴龙类恐龙,具有功能双输卵管系统,每次产卵2枚,蛋在巢穴里呈2个一组放射状排列。其蛋壳并非刚性的硬壳,而是具有一定韧性的厚牛皮纸状外壳,在重力作用下变形呈扁的长椭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龙类恐龙 蛋化石 白垩纪 华东
下载PDF
胶东地区早白垩世伟德山期花岗岩 被引量:6
12
作者 任天龙 王来明 +5 位作者 朱学强 于晓卫 杨振毅 刘汉栋 郭瑞朋 陶有兵 《山东国土资源》 2021年第10期1-12,共12页
伟德山期花岗岩代表了胶东地区中生代早白垩世晚期(110~123Ma)大规模岩浆事件,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峰期事件产物;受区域构造控制,由二长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类组成,斑晶发育,含大量的暗色闪长... 伟德山期花岗岩代表了胶东地区中生代早白垩世晚期(110~123Ma)大规模岩浆事件,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峰期事件产物;受区域构造控制,由二长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类组成,斑晶发育,含大量的暗色闪长质微粒包体,以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岩系为主,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高场强元素U、Th,Nb、P、Ti元素亏损,Zr、Hf元素为正异常,具有高Ba-Sr花岗岩特征,为壳幔混合成因,壳源物质来源为新太古代TTG片麻岩及古元古代变质岩。该期花岗岩形成于岩浆弧构造环境,由于胶北地块与苏鲁造山带地壳结构差异,在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上略有差异,总体由西至东,年龄值逐渐变小,向偏碱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伟德山期 花岗岩 胶东地区
下载PDF
弗洛伦萨海棠分类地位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成明昊 杨晓红 +2 位作者 张云贵 邓洪平 李晓林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81-483,共3页
采用系统发生———植物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探明弗洛伦萨海棠与多胜海棠组的种类是同源区系解体后独立演化而来的 ,是与多胜海棠组亲缘关系极为密切的一个单种组 ,命名为弗洛伦萨海棠组 (Sect.FlorentinaeChengMH .) 。
关键词 蔷薇科 苹果属 弗洛伦萨海棠组 同源区系 白垩纪 海棠 分类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北缘西部中生代晚期火山、沉积地层的时代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莉 杜晓冉 周世全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6年第2期48-54,共7页
大别造山带北缘西部的一套火山岩及其上的“红层”,依据叶肢介、同位素年龄值和较丰富的恐龙蛋和少量介形虫化石,从下而上划分为陈棚组、周家湾组,时代归属早、晚白垩世。陈棚组角度不整合于上侏罗统朱集组或段集组之上,向东与安徽省境... 大别造山带北缘西部的一套火山岩及其上的“红层”,依据叶肢介、同位素年龄值和较丰富的恐龙蛋和少量介形虫化石,从下而上划分为陈棚组、周家湾组,时代归属早、晚白垩世。陈棚组角度不整合于上侏罗统朱集组或段集组之上,向东与安徽省境内的早白垩世毛坦厂组、白大畈组为相同层位。周家湾组角度不整合于陈棚组之上,含较丰富的恐龙蛋化石,始-古新世李庄群不整合覆于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红层 古生物化石 同位素年龄 白垩纪 造山带北缘西部 河南
下载PDF
赣南—粤北白垩纪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讨论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树明 巫建华 +2 位作者 周维勋 左跃明 李清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712-716,共5页
通过对赣南—粤北白垩纪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得出火山岩系形成于一种过渡性构造环境(介于强烈挤压与强烈伸展之间)。其中,基性火山岩形成于走滑相对伸展环境,岩浆源自较深部,具亏损地幔性质;酸性火山岩形成于走滑相对挤压环境,岩浆... 通过对赣南—粤北白垩纪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得出火山岩系形成于一种过渡性构造环境(介于强烈挤压与强烈伸展之间)。其中,基性火山岩形成于走滑相对伸展环境,岩浆源自较深部,具亏损地幔性质;酸性火山岩形成于走滑相对挤压环境,岩浆源自较浅部,以壳源组分为主。它们共同构成过渡性岩浆杂岩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火山岩源区 白垩纪 赣南—粤北
下载PDF
张家口市万全煤田煤层地下气化开发条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国斌 韩桂平 《中国煤田地质》 2005年第3期20-22,26,共4页
根据万全煤田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层岩性、煤类与煤质、煤层(组)厚度与夹矸的具体分布特点,对万全煤田煤层地下气化开发条件及其前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对今后本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白垩纪 Ⅱ煤组 煤层地下气化 开发条件 万全煤田
下载PDF
延吉盆地白垩系未熟油的生成与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子辉 霍秋立 刘世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11,25,共5页
吉林省延吉盆地白垩系未熟油目前主要见于德新凹陷大拉子组,埋深小于1000m,与同盆地的成熟油相比,芳烃和沥青质含量相似,而饱和烃含量低、非烃含量高,组分碳同位素轻(小于-30‰),C2920S/(20S+20R)值小... 吉林省延吉盆地白垩系未熟油目前主要见于德新凹陷大拉子组,埋深小于1000m,与同盆地的成熟油相比,芳烃和沥青质含量相似,而饱和烃含量低、非烃含量高,组分碳同位素轻(小于-30‰),C2920S/(20S+20R)值小于0.35,C29ββ/(ββ+αα)值小于0.25,烃转化率相近或略低。认为该盆地未熟油生成阶段的Ro值为0.3%~0.6%。建立了未熟油的生油模式。根据油源对比,德新凹陷未熟油主要来源于大三段和大一段油源岩。从原油γ蜡烷含量推断,未熟油源岩可能形成于咸水—半咸水环境;据原油∑C27甾烷/∑C29甾烷的值判断,未熟油的湖相生物贡献多于成熟油。盆地的未熟油重点勘探地区应是东部的德新凹陷和清茶馆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未熟油 盆地 油气生成
下载PDF
浙江白垩纪镰刀龙类恐龙 被引量:3
18
作者 钱迈平 张宗言 +4 位作者 姜杨 蒋严根 张元军 陈荣 邢光福 《地质学刊》 CAS 2012年第4期337-348,共12页
浙江白垩系中戴组和赖家组地层先后发现镰刀龙超科(Therizinosauridae)恐龙骨骼化石,证明镰刀龙类恐龙生活区域不仅遍及蒙古、哈萨克斯坦、中国华北、东北、华南及北美西部等地,而且也包括中国的华东。这类曾长期令人困惑的奇异动物,随... 浙江白垩系中戴组和赖家组地层先后发现镰刀龙超科(Therizinosauridae)恐龙骨骼化石,证明镰刀龙类恐龙生活区域不仅遍及蒙古、哈萨克斯坦、中国华北、东北、华南及北美西部等地,而且也包括中国的华东。这类曾长期令人困惑的奇异动物,随着近一个世纪的化石材料积累和研究,逐渐显现出它们的演化过程,即由食肉性恐龙演化成以素食为主,也许还兼肉食的杂食性恐龙。随着食物来源的扩展,镰刀龙类成为白垩纪分布很广、对环境适应性很强、演化十分成功的恐龙。浙江天台盆地发现的始丰天台龙(Tiantaisaurus sifengensis)脊椎骨骼化石上的气囊构造(pneumaticity),说明其虽体态硕大,但骨骼结构并不很笨重,而是与现代鸟类骨骼很接近。尽管还不能确定恐龙的气囊能像鸟类的那样可作为呼吸系统的重要部分,但其减轻体重、提高行动灵活性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并再一次证实了恐龙与鸟类在演化上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龙类 恐龙 鸟类 白垩纪 浙江天台
下载PDF
西藏堆龙德庆县马乡不整合地层的主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土登次仁 拉巴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8-11,16,共5页
地层不整合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及鉴定地壳特征和运动时期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县马乡不整合地层的调查,发现在堆龙德庆县马乡青藏公路两侧有一套白垩纪地层和晚白垩世早第三纪中酸性陆相火山岩系,该岩系记录了印度洋... 地层不整合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及鉴定地壳特征和运动时期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县马乡不整合地层的调查,发现在堆龙德庆县马乡青藏公路两侧有一套白垩纪地层和晚白垩世早第三纪中酸性陆相火山岩系,该岩系记录了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重要构造运动,对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演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龙马乡 不整合接触 白垩纪 地层
下载PDF
西藏中部白垩纪一些新的双壳类化石 被引量:2
20
作者 苟宗海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31-36,T001,T002,共8页
本文描述了西藏中部革吉、改则和拉萨彭波农场地区白垩纪双壳类化石4新种和1未定种[Laevitrigvtia (Malagasitrigonia)gegyauensis,Pseudolimea minima,Lucina grandiformisa,Crasatella(s.l.)camartum,Neithea(N.)sp.],并刊出一些其他... 本文描述了西藏中部革吉、改则和拉萨彭波农场地区白垩纪双壳类化石4新种和1未定种[Laevitrigvtia (Malagasitrigonia)gegyauensis,Pseudolimea minima,Lucina grandiformisa,Crasatella(s.l.)camartum,Neithea(N.)sp.],并刊出一些其他双壳类图版。这对了解该区动物群面貌和地质时代的确定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白垩系 海侵 双壳类化石 动物群面貌 地质时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