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cratonic gold deposits 被引量:79
1
作者 ZHU RiXiang FAN HongRui +3 位作者 LI JianWei MENG QingRen LI ShengRong ZENG QingD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1523-1537,共15页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 hosts numerous gold deposits and is known as the most gold-productive region of China. The gold deposits were mostly formed within a few million years in the Early Cretaceous(130–120 Ma), ...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 hosts numerous gold deposits and is known as the most gold-productive region of China. The gold deposits were mostly formed within a few million years in the Early Cretaceous(130–120 Ma), coeval with widespread occurrences of bimodal magmatism, rift basins and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 that marked the peak of lithospheric thinning and destruction of the NCC. Stable isotope data and geological evidence indicate that ore-forming fluids and other components were largely exsolved from cooling magma and/or derived from mantle degassing during the period of lithospheric extension.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NCC contrasts strikingly with that of other cratons where gold ore-forming fluids were sourced mostly from metamorphic devolatization in compressional or transpressional regime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summary and discussion on time-space distribution and ore genesis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NCC in the context of the timing, spatial variation, and decratonic processes. Compared with orogenic gold deposits in other cratonic blocks, the Early Cretaceous gold deposits in the NCC are quite distinct in that they were deposited from magma-derived fluids under extensional settings and associated closely with destruction of cratonic lithosphere. We argue that Early Cretaceous gold deposits in the NCC cannot be classified as orogenic gold deposits as previously suggested, rather, they are a new type of gold deposits, termed as "decratonic gold deposits" in this study. The westward subduction of the paleo-West Pacific plate(the Izanagi plate) beneath the eastern China continent gave rise to an optimal tectonic setting for large-scale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Dehydration of the subducted and stagnant slab in the mantle transition zone led to continuous hydration and considerable metasomatism of the mantle wedge beneath the NCC. As a consequence, the refractory mantle became oxidized and highly enriched in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and chalcophile elements(e.g., Cu, 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cretaceous craton destruction decratonic gold deposit ore deposit model
原文传递
海拉尔盆地早白垩世沟鞭藻类和疑源类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2
2
作者 万传彪 张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14,T006,共15页
本文描述了海拉尔盆地早白垩世沟鞭藻新属种,共2属8种,其中1新属、3新亚属,8新种。建立4个沟鞭藻组合带,探讨了含藻类化石层位的沉积环境,并据藻类化石的兴衰更替,推测了盆地最有利的生油环境。
关键词 沟鞭藻 疑源类 早白垩世 陆相沉积
下载PDF
新疆伊犁盆地铀成矿特征及其形成地质条件 被引量:20
3
作者 古抗衡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8-23,共6页
本文通过对伊犁盆地区域地质、地貌景观、地层、构造特征的描述,和对铀成矿地质特征的概括归纳,分析总结出了盆地内铀矿床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它们是丰富的铀源、良好的地层结构和砂体、规模较大的斜坡带等基础条件;造山运动是成矿... 本文通过对伊犁盆地区域地质、地貌景观、地层、构造特征的描述,和对铀成矿地质特征的概括归纳,分析总结出了盆地内铀矿床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它们是丰富的铀源、良好的地层结构和砂体、规模较大的斜坡带等基础条件;造山运动是成矿作用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 成矿特征 地质条件 层间氧化带 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含铀岩系的新发现及其层序地层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天福 苗培森 +5 位作者 程先钰 王少轶 李建国 程银行 奥琮 张云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3-647,共15页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南部白垩系洛河组及环河华池组为新近突破的含铀岩系新层位,笔者充分利用测井、岩心及地震资料,对本区钻井所揭露的下白垩统层序界面特征及沉积类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天环坳陷内下白垩统整体为一套干旱“红层...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南部白垩系洛河组及环河华池组为新近突破的含铀岩系新层位,笔者充分利用测井、岩心及地震资料,对本区钻井所揭露的下白垩统层序界面特征及沉积类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天环坳陷内下白垩统整体为一套干旱“红层”,发育旱谷、风成沙丘、丘间及沙漠湖等沉积类型,组成了一个典型的沙漠沉积体系。伴随着坳陷基底的抬升和下沉,在地层记录中出现了2次显著的湖侵,并显示出旋回性沉积的特点,在早白垩世地层中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和2个二级层序,三级层序具有从旱谷粗碎屑沉积到沙丘及沙漠浅湖细粒沉积的相序组构。Rb、Sr含量的垂向变化指示在早白垩世整体干旱的气候下存在相对暖湿期,在此背景下水成和风成沉积有序叠置控制了含(隔)水层在空间上的有序分布。SQ2层序中的巨厚泥岩层和石膏夹层构成了区域性隔挡层,而SQ1层序中的风成砂岩则成为深部含烃流体充注的最优层位,Fe^2+/Fe^3+垂向变化显示叠加改造后的灰色风成砂体可成为具有强还原性的潜在铀储集层。泾川铀矿床及外围找矿的不断突破使其成为中国第一个以风成砂为主要储集层的砂岩型铀矿床,它的首次发现进一步拓展了鄂尔多斯盆地深部找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天环坳陷 早白垩世 沙漠沉积 层序地层 砂岩型铀矿
下载PDF
江西会昌锡坑迳锡矿田成矿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雪琴 赵运平 +1 位作者 吴正昌 徐敏林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3年第2期109-115,共7页
江西会昌锡坑迳锡矿田地处武夷山成矿带,由岩背、淘锡坝、凤凰岽、苦竹岽等4个中-大型矿床组成。本文介绍了该矿田的地质特征,重点阐述了岩浆岩的分布、形态及与矿化富集的内在联系,介绍了查明的数处矿床矿化特点,总结了锡矿的成矿规律... 江西会昌锡坑迳锡矿田地处武夷山成矿带,由岩背、淘锡坝、凤凰岽、苦竹岽等4个中-大型矿床组成。本文介绍了该矿田的地质特征,重点阐述了岩浆岩的分布、形态及与矿化富集的内在联系,介绍了查明的数处矿床矿化特点,总结了锡矿的成矿规律,认为密坑山白垩纪花岗岩是锡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受体火山机构及北东、北西向断裂的复合控制下,矿液沿有利构造部位成矿。本文认为锡坑迳矿田锡矿类型主要有四种:斑岩型、云英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隐爆层间裂隙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白垩纪花岗岩 锡矿 锡坑迳
下载PDF
中国白垩纪矿床时空分布的分形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申维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57-64,共8页
分形概念应用在地球科学中来刻画地质变量与地质体自相似特征。研究表明分形模型常常提供有力工具来刻画地质变量和地质体的基本空间分布结构。许多地质现象的频度和大小之间的分布具有尺度不变性,如岩石碎片、断层、地震、火山喷发、... 分形概念应用在地球科学中来刻画地质变量与地质体自相似特征。研究表明分形模型常常提供有力工具来刻画地质变量和地质体的基本空间分布结构。许多地质现象的频度和大小之间的分布具有尺度不变性,如岩石碎片、断层、地震、火山喷发、矿藏和油井等。中国白垩纪的矿床大量地分布在东北、阴山—燕山、华北地台、秦岭—大别山、扬子地台和东南沿海等6个矿集区,它们是中国白垩纪矿床分布的重要地区,而西北和西南地区已知的白垩纪矿床尚少;中国白垩纪矿床分布具有在时间上集中于早白垩世,在空间上集中于东北和华南的分形特性。以中国白垩纪金矿床为例,对金矿床空间分布进行了分形建模与预测,该方法不仅适用于金矿床,而且还适用于其它矿床,具有普遍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自相似 白垩纪矿床 矿集区
下载PDF
沙漠沉积特征——以江陵凹陷白垩系红花套组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贺其川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4-27,5,共4页
国内对古沙漠沉积研究较少,随着油气勘探在古沙漠巨厚砂岩中发现油藏,引起了对古沙漠研究的重视。江陵凹陷白垩系红花套组是优良的油气储集层,2008年取得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但沉积环境是个具有争议的问题。通过沉积背景分析、野外露头... 国内对古沙漠沉积研究较少,随着油气勘探在古沙漠巨厚砂岩中发现油藏,引起了对古沙漠研究的重视。江陵凹陷白垩系红花套组是优良的油气储集层,2008年取得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但沉积环境是个具有争议的问题。通过沉积背景分析、野外露头分析、钻井资料分析,并与现代沙漠沉积的对比分析,认为红花套岩性上为厚层综红色砂岩,明显不同于河湖沉积,而结构组分上与现代沙漠结构组分相似,粒度曲线及粒度参数特征分析也与相代沙漠相似。综合分析认为江陵凹陷红花套组为沙漠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陵凹陷 白垩系 红花套组 沉积环境 沙漠沉积
下载PDF
排土场滑塌特性评述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国良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1994年第2期56-59,共4页
滑塌是排土场边坡基本运动规律之一,正确理解、认识、研究矿山排土滑塌现象,并设法防止滑塌的产生,这对矿山的生产及人类的生命财产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排土场的滑塌特性及类型进行初步总结,并提出提高排土场稳定性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排土场 滑塌 边坡 稳定性 软弱地基
下载PDF
布谷马西地区白垩系下统盐类沉积特征及沉积旋回划分 被引量:5
9
作者 栾元滇 岳伟佳 孟令远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14年第4期208-214,共7页
布谷马西地区大地构造位于刚果盆地中部,盆地基底为元古界,上覆厚层白垩系。该区发现多处钾盐矿,均产于白垩系下统盐类沉积中。盐类沉积为光卤石岩和石盐岩互层韵律沉积,其间发育连续分布的沥青页岩4层,以该4层沥青页岩为标志,将盐类沉... 布谷马西地区大地构造位于刚果盆地中部,盆地基底为元古界,上覆厚层白垩系。该区发现多处钾盐矿,均产于白垩系下统盐类沉积中。盐类沉积为光卤石岩和石盐岩互层韵律沉积,其间发育连续分布的沥青页岩4层,以该4层沥青页岩为标志,将盐类沉积划分为4个沉积旋回,每一旋回均为一次大的沉积事件。其中Ⅰ旋回、Ⅲ旋回上部、Ⅳ旋回中部光卤石岩沉积厚度较大,为钾盐矿主矿层赋矿层位,Ⅳ旋回顶部也是钾石盐型钾盐矿的成矿有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谷马西 白垩系下统 盐类沉积 沉积旋回 钾盐矿
下载PDF
西藏斯弄多地区晚白垩世埃达克岩:岩石成因及成矿潜力指示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昕 唐菊兴 +4 位作者 杨宗耀 谢富伟 郝金月 吴鑫 宋壮壮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97-1612,共16页
西藏冈底斯带广泛分布晚白垩世埃达克质岩,其岩石成因一直存在争论,并且对于成矿潜力的研究也十分有限.为此对谢通门县斯弄多-加多捕地区具铜矿化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以及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 西藏冈底斯带广泛分布晚白垩世埃达克质岩,其岩石成因一直存在争论,并且对于成矿潜力的研究也十分有限.为此对谢通门县斯弄多-加多捕地区具铜矿化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以及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以探明岩石成因及成矿潜力.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位时间为晚白垩世(83.1±1.6 Ma).岩石具有相对高的Si O2含量(60.21%~62.54%)、Mg O(2.19%~3.02%)、Mg#(41.25~50.73)值.较低含量的Y(15.9×10^(-6)~17.8×10^(-6))、Yb(1.46×10^(-6)~1.73×10^(-6))及较高的Sr/Y(35.0~47.6)、La/Yb(29.6~38.6)比值,表现出高硅型埃达克质岩亲和性.岩石属高钾钙碱性、准铝质系列(A/CNK值为0.84~0.92),富集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等.锆石微量元素具较高的V/Sc、Ce/Ce*、10 000×(Eu/Eu*)和Eu/Eu*比值.通过对比冈底斯带晚白垩世典型的埃达克岩,认为斯弄多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是新特提斯洋俯冲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氧逸度较高,显示出斯弄多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良好的Cu-Au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带 斯弄多 埃达克岩 岩石成因 成矿潜力 矿床地质
原文传递
刚果(布)布谷马西钾盐矿床盐类矿物特征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范美玲 刘成林 +2 位作者 焦鹏程 徐海明 曹养同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7-1268,共12页
刚果(布)布谷马西钾盐矿床位于非洲大陆西部边缘,是白垩纪时期沉积的大型钾盐矿床。文章运用X射线衍射、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方法,识别出布谷马西钾盐矿的主要盐类矿物有硬石膏、石盐、光卤石、钾石盐、水氯镁石和溢晶... 刚果(布)布谷马西钾盐矿床位于非洲大陆西部边缘,是白垩纪时期沉积的大型钾盐矿床。文章运用X射线衍射、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方法,识别出布谷马西钾盐矿的主要盐类矿物有硬石膏、石盐、光卤石、钾石盐、水氯镁石和溢晶石。盐类矿物的沉积顺序为:硬石膏→石盐→光卤石→钾石盐→水氯镁石或溢晶石。该矿区的成盐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水,盐类沉积物中贫碳酸盐和硫酸盐矿物,可能与白垩纪"方解石海"的海水成分密切相关。矿区中的钾石盐主要是由光卤石淋滤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白垩纪 钾石盐 钾盐矿 布谷马西 刚果(布)
下载PDF
An Early Cretaceous gold mineralization event in the Triassic West Qinling orogen revealed from U-Pb titanite dating of the Ma'anqiao gold deposit
12
作者 Chongguo HE Jianwei LI +9 位作者 Daniel J.KONTAK Xiaoye JIN Yafei WU Hao HU Bo ZU Xueling YU Shaorui ZHAO Shiguang DU Yunlong ZHU Huan TA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316-333,共18页
The West Qinling orogen in central China,formed from continental collision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and Yangtze cratons in the Late Triassic,hosts numerous gold deposits with a total Au endowment of about 2000 t.Most d... The West Qinling orogen in central China,formed from continental collision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and Yangtze cratons in the Late Triassic,hosts numerous gold deposits with a total Au endowment of about 2000 t.Most deposits were emplaced at ca.250-195 Ma and are genetic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Triassic orogenesis.Here in situ U-Pb titanite dating with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ndicates the Ma’anqiao gold deposit in the northern portion of this orogen has a distinctive age and under a contrasting tectonic regime.This structurally controlled gold deposit is hosted in Late Ordovician to Early Silurian sub-greenschist facies metasedimentary rocks.The gold mineralization is hosted in quartz-pyritepyrrhotite veins and pyrite-pyrrhotite disseminations in hydrothermally altered rocks,which are crosscut by K-feldspar-calcitechlorite±pyrite veins.Titanite,present both in the disseminated sulfide ores and later veins,was used for in situ U-Pb dating.Titanite from three disseminated sulfide ore samples with Th and U averaging 27.46 and 39.31 ppm(1 ppm=1μg g^(-1)),respectively,yielded lower-intercept ages of 121.1±3.1 to 120.7±3.5 Ma(2σ)in the Tera-Wasserburg diagram.Titanite from three later vein samples with much lower Th and U concentrations averaging 2.74 and 16.21 ppm,respectively,yielded overlapping ages of 120.8±3.2 to 120.3±5.8 Ma(2σ).These new titanite U-Pb ages tightly constrain the formation of the Ma’anqiao gold deposit at ca.121-120 Ma and,when combined with independent geological data,indicate it is not related to the Triassic Qinling orogeny.Rather,its formation is attributed to lithospheric thinning and destruc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 which has generated numerous gold deposits alo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is craton.This catastrophic event caused extensive magmatism in large areas of the North Qinling terrane and northern edge of the West Qinling orogen immediately to the south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The h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tanite U-Pb dating Early cretaceous Orogenic gold deposit Ma’anqiao West Qinling orogen
原文传递
西藏纳如松多铅锌矿床石英闪长岩成因: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3
13
作者 龚雪婧 杨竹森 +1 位作者 庄亮亮 马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60,共13页
纳如松多矿区石英闪长岩具有低SiO_2、富MgO、CaO的特征,含10%~15%的角闪石,为准铝质、分异程度较低的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I型花岗岩。岩体发育较弱的Eu负异常,富集强不相容元素Rb、Th、U,而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同位素测试... 纳如松多矿区石英闪长岩具有低SiO_2、富MgO、CaO的特征,含10%~15%的角闪石,为准铝质、分异程度较低的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I型花岗岩。岩体发育较弱的Eu负异常,富集强不相容元素Rb、Th、U,而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纳如松多石英闪长岩具有相对较高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09 13~0.709 68)与负的ε_(Nd)(t)值(-5.8~-5.2),Pb同位素的^(206)Pb/^(204)Pb为18.6091~18.6438,^(207)Pb/^(204)Pb为15.6900~15.6986,^(208)Pb/^(204)Pb为39.2116~39.2225,指示岩浆可能为特提斯洋俯冲消减阶段产生的岛弧地幔楔部分熔融的产物。一种可能的成因模式为:晚白垩世,随着雅鲁藏布江板块向拉萨地块之下俯冲,俯冲板片流体交代上覆地幔楔,形成幔源基性岩浆,上侵到地壳后,诱发了岛弧基底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了中基性的纳如松多石英闪长岩,其形成可能是晚白垩世北向俯冲的新特提斯洋板块在回转初期的岩浆活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晚白垩世 石英闪长岩 纳如松多矿床 西藏
下载PDF
江陵凹陷白垩系红花套组沙漠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旋 杨申谷 +2 位作者 张亮 王辉 吴一凡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1期7-9,5,共4页
在江陵凹陷发现了一套新的含油层系,即白垩系红花套组油藏,但其沉积环境是个有争议的话题。以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为基础,通过野外露头剖面观察和岩心观察,在研究地层颜色、岩性组合、砂岩矿物成分、砂岩粒度特征、砂粒表面特征、古生... 在江陵凹陷发现了一套新的含油层系,即白垩系红花套组油藏,但其沉积环境是个有争议的话题。以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为基础,通过野外露头剖面观察和岩心观察,在研究地层颜色、岩性组合、砂岩矿物成分、砂岩粒度特征、砂粒表面特征、古生物组合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认为江陵凹陷红花套组为沙漠沉积,并参考现代沙漠沉积相类型,进行沉积相类型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陵凹陷 白垩系 红花套组 沙漠沉积 沉积相
下载PDF
潘田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与实践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国良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1994年第3期37-40,44,共5页
潘洛铁矿潘田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与实施,是该矿贯彻国家公布的“土地复垦规定”的初步实践。该文从矿区的自然地理、气候、废土石物理力学性质及机械组成等特征,概述了土壤与土地利用,采矿场与排土场复垦规划与实施后的效益。同时结合... 潘洛铁矿潘田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与实施,是该矿贯彻国家公布的“土地复垦规定”的初步实践。该文从矿区的自然地理、气候、废土石物理力学性质及机械组成等特征,概述了土壤与土地利用,采矿场与排土场复垦规划与实施后的效益。同时结合土壤整治后的性质提出了植被与种植类型及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排土土地 复垦 效益 矿区
下载PDF
山东临朐陶家庄白垩矿地质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景晓东 张诚 +1 位作者 马金诚 王富花 《山东国土资源》 2004年第2期41-44,共4页
山东临朐白垩矿赋存于新近纪临朐群山旺组中,矿体呈层状产出,倾斜平缓,东南薄、西北厚,平均厚度17.36m,厚度和品位变化稳定。在矿区北部,矿体内发育有玄武岩夹层,呈舌状近水平产出,约4~12m厚。矿床形成于新生代山旺期湖相盆地中,为化... 山东临朐白垩矿赋存于新近纪临朐群山旺组中,矿体呈层状产出,倾斜平缓,东南薄、西北厚,平均厚度17.36m,厚度和品位变化稳定。在矿区北部,矿体内发育有玄武岩夹层,呈舌状近水平产出,约4~12m厚。矿床形成于新生代山旺期湖相盆地中,为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沉积形成。矿体底板为牛山组气孔—杏仁状玄武岩,其顶板为尧山组橄榄玄武岩。因长期风化剥蚀作用,大部分矿体的顶板已剥蚀掉,第四系黄土直接覆盖在矿体顶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矿床 矿床成因 山旺组 找矿方向 新生代 山东临朐 陶家庄
下载PDF
充填料浆人工巷道构筑新工艺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钦礼 朱华生 李启月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1994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简述了一种新的人工假巷——充填料浆人工巷道的构筑工艺,并对其特点和适用性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人工假巷 充填料浆 浇灌 灰砂比
下载PDF
福建上杭单竹坪矿床早白垩世岩浆作用及地质意义
18
作者 谢其锋 董云鹏 +4 位作者 蔡元峰 翟明国 肖爱芳 张红 包志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037-3051,共15页
单竹坪矿床位于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矿田的西南部,形成了Au、Cu和Mo异常,其中Au、Cu富集成矿。选取单竹坪矿床钻孔岩芯中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研究... 单竹坪矿床位于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矿田的西南部,形成了Au、Cu和Mo异常,其中Au、Cu富集成矿。选取单竹坪矿床钻孔岩芯中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05.2Ma和113.4Ma。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具有富钠(Na_(2)O/K_(2)O>1),过铝质(A/CNK=1.19~1.68),富集轻稀土(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LIEE,如Ba、K)和Th、U、Pb和Hf等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和Ti等)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系列,具有岛弧岩浆岩特征。同时具有中等的(La/Yb)_(N)值(13.6~17.4),高Mg^(#)值(45.89~48.53),以及Eu弱负异常(δEu=0.79~0.97)和Ce弱正异常(δCe=1.0~1.08)。锆石两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峰值分别处于0.95~1.0Ma和1.05~1.10Ma区间;ε_(Hf)(t)值分别介于-4.47~+2.38和-2.73~+1.47,二长花岗岩以负值为主,花岗闪长岩正负值均有。综合研究认为,二长花岗岩来源于中元古界未受幔源组分影响的古老基底地壳熔融而成,花岗闪长岩来源于新元古界地壳物质并经历了壳-幔混合作用;单竹坪矿床形成于燕山晚期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相关,其西南部或南部是成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作用 早白垩世 单竹坪矿床 紫金山矿田 福建省
下载PDF
江西某金矿床工业指标的论证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铜标 吴庭芳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1994年第4期1-7,共7页
某金矿是国家“892规划”重点矿区之一。在地质部门“工业指标建议书”基础上重新组合了16个指标试算方案。经分析,选择其中5个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经资源分析和经济评价,推荐了在当时条件下较合理的工业指标方案。
关键词 金矿床 工业指标 地质储量 经济评价
下载PDF
矿产资源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日清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1994年第4期44-50,共7页
根据工业发达国家的实践,矿物的需求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并由此带来了矿物资源的枯竭。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而矿产资源相对贫乏且浪费惊人。为了使矿物资源问题不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提出了... 根据工业发达国家的实践,矿物的需求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并由此带来了矿物资源的枯竭。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而矿产资源相对贫乏且浪费惊人。为了使矿物资源问题不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措施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资源 国民经济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