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b1在小鼠生后不同发育阶段子宫组织中的表达
1
作者 夏羽 李静 +2 位作者 张羽 姬丽娜 卿素珠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73,共5页
应用HE染色方法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对小鼠生后不同发育阶段子宫组织结构的发育以及极性调控蛋白Crb1的定位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个体发育,子宫管腔及子宫腺腔不断扩大,子宫内膜上皮持续增厚、固有层内子宫腺逐渐发达;4周龄时... 应用HE染色方法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对小鼠生后不同发育阶段子宫组织结构的发育以及极性调控蛋白Crb1的定位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个体发育,子宫管腔及子宫腺腔不断扩大,子宫内膜上皮持续增厚、固有层内子宫腺逐渐发达;4周龄时子宫腔面出现纤毛,随发育进程越来越发达;在各发育阶段的小鼠子宫组织中均有Crb1的表达,随个体发育表达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在8周龄时达到最强;Crb1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子宫腺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提示Crb1可能与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极性建立和维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b1 免疫荧光 子宫 发育 组织结构 小鼠
下载PDF
CRB1基因新变异致早发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1例的分析
2
作者 易茗 陶大昌 +1 位作者 杨元 刘运强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160-1164,共5页
目的对1例早发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进行遗传学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3月10日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患者及其父母进行变异筛查,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以及致病性分析。... 目的对1例早发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进行遗传学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3月10日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患者及其父母进行变异筛查,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以及致病性分析。结果患者双眼视野严重损失,眼底检查显示骨针状色素沉着、视网膜小动脉衰减和视盘苍白。WES检测显示患者CRB1基因存在c.2969T>C(p.Leu990Ser)和c.1816T>C(p.Cys606Arg)复合杂合错义变异,分别遗传自其父母。CRB1基因c.1816T>C(p.Cys606Arg)纯合变异既往曾在一个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中被检出,而c.2969T>C(p.Leu990Ser)变异则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二者均被评级为可能致病变异。结论CRB1基因c.2969T>C(p.Leu990Ser)和c.1816T>C(p.Cys606Arg)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本研究患者发生早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拓展了CRB1基因的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crb1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原文传递
Leber先天性黑矇患者致病基因与临床表型分析
3
作者 邢东军 李志清 +5 位作者 于荣国 王林妮 胡立影 杨旸 李嫦 李筱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63-667,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Leber先天性黑矇(LCA)致病基因类型及临床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至2020年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并经基因检测确诊的LCA患者2例及其家系成员6名纳入研究。2例患者来自2个无血缘关系家系,均为先证者。详... 目的观察分析Leber先天性黑矇(LCA)致病基因类型及临床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至2020年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并经基因检测确诊的LCA患者2例及其家系成员6名纳入研究。2例患者来自2个无血缘关系家系,均为先证者。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行裂隙灯显微镜、超广角眼底照相、自身荧光(AF)、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采集所有受检者外周静脉血3~5 ml,提取全基因组DNA。采用新一代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对包含381个致病基因的遗传眼病捕获芯片进行测序以获得致病基因及突变。对可疑致病突变位点进行Sanger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突变位点的致病性。Sanger测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家系内共分离验证突变位点。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27岁。自幼双眼视物不见,伴眼球震颤、指压眼征1例。家系1先证者(F1-Ⅱ-3),视盘边界清楚,视网膜血管走行及黄斑中心凹未见异常。F-VEP检查可见双眼最大正向波隐含期大致正常,振幅大幅下降。家系2先证者(F2-Ⅱ-1),视盘蜡黄,视网膜骨细胞样色素沉着,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呈"金箔样"改变。双眼视网膜大片弱AF。家系成员眼部表型未见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F1-Ⅱ-3携带GUCY2D基因c.835G>A(p.D279N)(M1)及等位基因外显子9~19号缺失(M2)复合杂合突变。其父亲、母亲分别携带M2、M1杂合突变。F2-Ⅱ-1携带CRB1基因c.1576C>T(R526X)(M3)、c.1522T>C(C508R)(M4)复合杂合突变。其父亲、母亲分别携带M3、M4杂合突变。M2、M4为新发现突变位点。结论GUCY2D、CRB1基因的相关致病性突变分别导致家系1和家系2患者罹患LCA1型、LCA8型;不同致病基因其临床表型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黑朦 基因 突变 GUCY2D基因 crb1基因
原文传递
目标区域测序诊断CRB1突变导致的视网膜变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敏 王娟 +3 位作者 徐鼎 吕立夏 王方 徐国彤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6期13-18,共6页
目的研究一例疑是视网膜变性的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并作出明确的基因诊断。方法常规检查患儿和家属的眼睛,特别是视网膜的情况。收集患者及家庭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液,提取基因组DNA。通过目标区域外显子组序列捕获联合新一代测序(简称目标... 目的研究一例疑是视网膜变性的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并作出明确的基因诊断。方法常规检查患儿和家属的眼睛,特别是视网膜的情况。收集患者及家庭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液,提取基因组DNA。通过目标区域外显子组序列捕获联合新一代测序(简称目标区域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一系列可能的突变,再通过Sanger测序和共分离研究进行验证,从而确定先证者的致病突变。最后,通过PCR和Sanger测序检测突变基因。结果患儿视力障碍严重,眼底检查所见符合视网膜变性。其他人眼睛正常。基因诊断结果表明,先证者携带CRB1基因的复合杂合性致病突变(c.3521G>C和c.1141_1142 ins TGGCT)。这两个突变分别来源于父亲(c.3521G>C,p.C1174S)和母亲(c.1141_1142ins TGGCT),为隐性遗传。患儿的弟弟(新生儿)只有一个c.1141_1142ins TGGCT突变,表明他不会发病。建议新生儿长大后在生育前要进行遗传检查和咨询。结论目标区域测序的基因诊断方法是检测视网膜变性疾病突变基因的强大工具,有利于对患者做出早期、明确、分子水平的诊断,在特定疾病的理解、预防和预后判定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为其尚无法做临床检查和诊断的新生儿弟弟进行了基因诊断,通过预测,排除了发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诊断 目标区域测序 crb1基因 视网膜变性
下载PDF
CRB1突变型Leber先天性黑矇和早发视网膜萎缩患儿基因型与表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诗园 张翔 +2 位作者 彭婕 胡毅倩 赵培泉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4-289,共6页
目的观察CRB1突变型Leber先天性黑矇(LCA)和早发视网膜萎缩(EOSRD)患儿基因型与表型关系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临床及基因诊断的CRB1突变LCA和EOSRD患儿10例纳入研究。... 目的观察CRB1突变型Leber先天性黑矇(LCA)和早发视网膜萎缩(EOSRD)患儿基因型与表型关系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临床及基因诊断的CRB1突变LCA和EOSRD患儿10例纳入研究。二代测序及致病性分析为CRB1基因突变,并经一代验证及家系共分离分析予以明确鉴定为CRB1突变型。患儿均行视网膜电图(ERG)、眼底检查。同时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6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1例,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UWF SLO)检查7例。结果10例患儿中,LCA 6例,EOSRD 4例。首次就诊平均年龄3.61岁。ERG明暗适应波形平坦6例,重度下降4例。成功检测到致病性突变位点19个,其中新发现突变位点9个。纯合突变1例,复合杂合突变9例。眼底视网膜呈"铜钱"样、"椒盐"样、"骨细胞"样色素改变分别为4、2、1例,"结晶"样色素改变1例,黄斑区色素瘢痕2例。行UWF SLO检查的7例,眼底中周部均可见不同程度小动脉旁色素上皮保留(PPRPE)。行OCT检查的6例,视网膜外层萎缩,椭圆体带消失。双眼对称性黄斑囊样水肿、黄斑区劈裂样囊变以及右眼黄斑前膜与视盘及黄斑区粘连各1例;视网膜结构粗糙增厚,中心凹变薄3例。FFA检查,晚期视盘荧光素染色,黄斑区荧光素积聚,各象限沿血管走形呈弥漫性强荧光,周边PPRPE呈"霜枝"样强荧光,呈类葡萄膜炎样改变1例。结论CRB1突变型患者基因型和表型关系复杂,PPRPE是其特征性共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黑朦 早发视网膜萎缩 crb1突变
原文传递
一个汉族Leber先天性黑矇家系CRB1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的全外显子组测序
6
作者 曹迎杰 肖小强 +2 位作者 陈少婉 郑玉倩 陈浩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26-530,共5页
目的鉴定一个汉族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的致病突变基因。方法2011年8月在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收集一个中国潮汕地区汉族LCA家系,对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绘制家系图,测定最佳矫正视力并行眼压测量和眼底检查。采集家系成员的外周... 目的鉴定一个汉族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的致病突变基因。方法2011年8月在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收集一个中国潮汕地区汉族LCA家系,对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绘制家系图,测定最佳矫正视力并行眼压测量和眼底检查。采集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5 ml,提取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逐步筛选,在家系内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该家系共3代11名成员,Ⅱ2和Ⅱ4为LCA患者,为同胞姐妹,患者父母(Ⅰ-1和Ⅰ-2)及患者子女(Ⅲ-1,Ⅲ-2,Ⅲ-3和Ⅲ-4)表型均正常,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特征。患者均为幼年期发病,视力分别是手动和光感,视网膜呈椒盐状色素沉着。先证者外显子组测序逐步筛选结果显示,在CRB1基因上存在2个复合杂合突变位点,即c.2234C〉T,p.T745M和c.3488G〉T,p.C1163F。Sanger测序验证后证实,2例患者(Ⅱ-2和Ⅲ-4)均携带该2个复合杂合突变。父亲和母亲分别携带其中1个突变,其他3名表型正常家系成员携带其中1个突变或者2个突变均为阴性。结论本研究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的方法在一个中国汉族LCA家系中鉴定出CRB1基因的2个复合杂合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黑矇 全外显子组测序 复合杂合突变 crb1基因 家系
下载PDF
AB046.The Endocytic Adaptor Protein Numb Functions in Müller Glia to Maintain Retinal Polarity and Photoreceptor Survival through the Polarity Determinant Crumbs
7
作者 Maude Vinette Marie-Claude Bélanger +3 位作者 Christine Jolicoeur Mina Gabraie Pierre Lachapelle Michel Cayouette 《Annals of Eye Science》 2019年第1期221-221,共1页
Background:The loss of cell polarity plays a key part in retinal dystrophies such as retinitis pigmentosa(RP)and 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LCA),resulting in photoreceptor(PR)degeneration and vision loss.Despite not k... Background:The loss of cell polarity plays a key part in retinal dystrophies such as retinitis pigmentosa(RP)and 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LCA),resulting in photoreceptor(PR)degeneration and vision loss.Despite not knowing the direct genotype-to-phenotype correlation,many disease-causing mutations in the polarity determinant Crumbs(Crb1),have been identified.Indeed,the loss of Crb1 in mice was shown to cause PR death,due to the loss of adhesions between PR and Müller cells at the apical surface of the retina.Unfortunately,although the role of Crb1 in neuron polarity and survival is well established,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its intracellular trafficking is regulated.With future treatments for retinal degenerative diseases in mind,the goal of this project is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by which Crb1 is regulated and how it maintains retinal integrity.Previous work in our laboratory showed that Numb,an endocytic adaptor protein,is an important regulator of protein trafficking in retinal cells.We therefore hypothesized that Numb might function as regulator of Crb1 in Müller glia.Methods:To study Numb function in Müller cells,we generated a conditional knockout(cKO)mouse line to inactivate Numb specifically in Müller cells by crossing a Glast-CreERT2 mouse line with a Numb-floxed line.At 30 days,mice were administered tamoxifen to trigger inactivation of Numb and retinas were then collected at time points varying from 2 weeks to 17 months for analysis.Firstly,we studied the retinal morphology and outer limiting membrane integrity by hist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Using electron microscopy(EM),adhesions between Müller glia and photoreceptors were analysed and retinal function was assayed in live mice by electroretinography(ERG).To detect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protein extracts were prepared from cKO and control retinas for immunoblotting.To test for the presence of a biochemical interaction,Hek-293 cells were transfected with Numb and Crb1 vectors,and protein extracts were processed for co-immunoprecipi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GENERATION retinal polarity Crumbs-related dystrophies(crb1-related dystrophi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