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体瘤的手术并发症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玉琦 陈斌 +1 位作者 符伟国 郭大乔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外科手术的经验。方法分析1962—2004年间收治的106例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资料,其中53例(50·0%)行单纯瘤体剥除,20例(18·9%)行瘤体连同包绕的颈外动脉一并切除,33例(31·1%)行瘤体及其包裹的颈内动脉以及...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外科手术的经验。方法分析1962—2004年间收治的106例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资料,其中53例(50·0%)行单纯瘤体剥除,20例(18·9%)行瘤体连同包绕的颈外动脉一并切除,33例(31·1%)行瘤体及其包裹的颈内动脉以及颈总动脉分叉一并切除。在这33例中行颈内动脉重建26例,颈总动脉或者颈内动脉结扎7例。结果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1·9%。术后并发症中,脑梗塞5例,颅神经麻痹46例,占43·4%,其中舌下神经27例,迷走神经主干10例,迷走神经分支如咽支、喉上神经等14例,面神经下颌支2例,交感神经14例。结论颈动脉体瘤因为解剖上的特殊性,手术切除有难度。颅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而且难以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手术治疗 并发症 交感神经 颈内动脉结扎 脑梗塞
原文传递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颅内压水平监测及其与神经损伤、炎症应激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罗永康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21期2783-2787,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颅内压水平监测及其与神经损伤、炎症应激反应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0月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预后分为血肿清除组45例、再出血组15例。比较...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颅内压水平监测及其与神经损伤、炎症应激反应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0月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预后分为血肿清除组45例、再出血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24 h颅内压水平、血清神经损伤相关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钠肽(BNP)、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蛋白(S100B)]、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氧(ROS)、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含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24 h颅内压水平与神经损伤、炎症应激反应的相关关系。结果血肿清除组患者术后24 h的颅内压[(349.27±45.81)mmH2O]低于再出血组[(511.09±57.64)mmH2O](t=-11.093,P〈0.05);血清中神经损伤标志物NSE、h-FABP、GFAP、S100B的含量[(9.37±1.05)ng/L、(7.04±0.85)μg/L、(7.19±0.85)μg/L、(20.47±3.19)ng/L]均低于再出血组[(14.58±1.62)ng/L、(11.36±1.62)μg/L、(16.23±1.72)μg/L、(45.87±5.62)ng/L)](t=-14.414、-13.330、-26.989、-21.749,均P〈0.05),BNP的含量为(22.61±2.85)μg/L高于再出血组的(15.28±1.79)μg/L(t=11.732,P〈0.05);血清中炎性介质IL-1β、IL-6、TNF-α的含量[(5.28±0.59)ng/L、(9.73±1.54)ng/L、(15.28±1.76)ng/L]均低于再出血组[(11.07±1.63)ng/L、(20.46±2.95)ng/L、(23.51±3.79)ng/L](t=-20.410、-18.225、-11.445,均P〈0.05);血清中抗氧化因子SOD、CAT的含量[(49.58±6.21)U/L、(68.11±7.59)U/L]均高于再出血组[(32.16±4.05)U/L、(45.23±5.61)U/L](t=10.138、10.715,均P〈0.05),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颅内压 颅神经损伤 炎症因子 相关分析 生物标记物
原文传递
脑心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梁彦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6期230-232,共3页
脑心综合征是指急性脑血管病及急性颅脑损伤在急性期引起的继发性心脏损害,表现为心脏功能紊乱及心电活动改变,导致病情加重,处理上变得更为复杂,甚至出现矛盾,严重者影响患者预后。文章就脑心综合征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防治等研究进... 脑心综合征是指急性脑血管病及急性颅脑损伤在急性期引起的继发性心脏损害,表现为心脏功能紊乱及心电活动改变,导致病情加重,处理上变得更为复杂,甚至出现矛盾,严重者影响患者预后。文章就脑心综合征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防治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颅脑损伤 心律失常 肌钙蛋白Ⅰ
下载PDF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连晓东 林麒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出血住院患者102例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64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又分轻度损伤29例,中度损伤42例,重度损伤31例,以...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出血住院患者102例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64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又分轻度损伤29例,中度损伤42例,重度损伤31例,以及小量出血(〈10ml)15例,中量出血52例(10~30ml),大量出血35例(〉30ml),患者第1、5、10和15天检测血清hs-CRP和IL-6水平。结果大量出血、中量出血、小量出血患者的hs-CRP和IL-6水平均在前5d逐渐升高,且第5天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P〈0.05);重度损伤患者的血清hs-CRP与IL-6水平明显高于中度、轻度损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46±1.26)mg/L vs(4.24±0.94)mg/L,P=0.02]。结论脑出血患者的血清hs-CRP、IL-6水平与患者的脑出血量及神经损伤程度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临床检测中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6 脑出血 颅神经损伤
下载PDF
双侧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5
作者 蒋京军 张学民 +5 位作者 李伟 贺致宾 赵俊来 何长顺 孙占国 张小明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4年以来收治的5例双侧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例,女4例,2例女性为姐妹,年龄26-48岁,平均(37±10)岁。5例患者均表现为双侧颈部无痛性肿物,术前... 目的探讨双侧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4年以来收治的5例双侧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例,女4例,2例女性为姐妹,年龄26-48岁,平均(37±10)岁。5例患者均表现为双侧颈部无痛性肿物,术前行喉镜检查了解声带活动情况,双侧肿瘤均分次切除,先切除肿瘤体积较小一侧。2例Shamblin Ⅰ型和2例Shamblin Ⅱ型行单纯肿瘤切除;3例Shamblin Ⅱ型行肿瘤加颈外动脉切除;3例Shamblinm型切除肿瘤并行颈内动脉重建,2例应用自体大隐静脉,1例应用直径6mm人工血管,动脉重建过程中使用转流管保持颈内动脉血供。结果5例患者双侧肿瘤均完整切除,病理证实为良性颈动脉体瘤,无肿瘤残留者,未发生脑缺血并发症,未出现颈部血肿,未出现压力感受器调节失效综合征,2例术后出现颅神经损伤。随访时间6-39个月,平均(25±13)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3例颈内动脉重建者未发现颈动脉血栓形成。结论双侧颈动脉体瘤分次手术切除是安全的,颈动脉转流管有助于术中肿瘤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血管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颅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颅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及转归 被引量:8
6
作者 林仕忠 张彦亮 +2 位作者 金嘉琳 陈澍 翁心华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了解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并发颅神经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0年至2011年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病例共121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和首次脑脊液检查结果、颅神经损伤发生情况及转... 目的了解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并发颅神经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0年至2011年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病例共121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和首次脑脊液检查结果、颅神经损伤发生情况及转归。所有患者至少随访3个月,对合并颅神经损伤患者,随访时间至少1年,以判断神经损伤是否恢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结果121例患者中22例出现颅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8.2%,其中外展神经、动眼神经、视神经、听神经受累者分别为9例(40.9%)、8例(36.4%)、7例(31.8%)、1例(4.5%)。1组以上颅神经受累患者共3例,占发生颅神经受损患者的13.6%。颅神经损伤患者较无损伤患者意识障碍发生率明显升高(77%比45%,P=0.020)。确诊时间延长(OR=1.017,95%CI为1.001~1.033,P=0.040)和意识障碍(OR=3.242,95%CI为1.142~9.205,P=0.027)是发生颅神经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发生颅神经损伤后有20例(90.9%)患者可以完全恢复,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个月(0.5~6.0个月)。结论颅神经损伤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较常见,确诊时间延长以及意识障碍的出现是预测因素。颅神经损伤大部分是可逆性改变,及时诊断及治疗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颅神经损伤 意识障碍 预后
原文传递
颈静脉孔区肿瘤术后后组脑神经损伤的评估和处理 被引量:7
7
作者 汪照炎 吴皓 +2 位作者 黄琦 曹荣萍 陈向平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682-684,共3页
目的:分析颈静脉孔区肿瘤术后后组脑神经损伤情况及其处理,以提高对后组脑神经损伤的认识并改进处理方法。方法:32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中,颈静脉球体瘤12例,后组脑神经鞘膜瘤10例,脑膜瘤3例,胆脂瘤1例,颞骨巨细胞瘤2例,纤维瘤病1例,... 目的:分析颈静脉孔区肿瘤术后后组脑神经损伤情况及其处理,以提高对后组脑神经损伤的认识并改进处理方法。方法:32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中,颈静脉球体瘤12例,后组脑神经鞘膜瘤10例,脑膜瘤3例,胆脂瘤1例,颞骨巨细胞瘤2例,纤维瘤病1例,黏液软骨肉瘤1例,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腺样囊性癌1例。均采取手术治疗,30例全切,1例近全切,1例大部切除。结果:除1例术后并发颅内出血死亡外,其余31例术后随访1-6年。术后后组脑神经功能仍正常者5例,新出现神经功能损伤者8例,原有神经功能损伤者18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加剧表现。手术前后行气管切开者8例,其中3例出院前拔管,5例带管出院。出院时后组脑神经损伤代偿者20例,失代偿者6例。失代偿者术后随访中3例代偿,2例部分代偿,1例未代偿。结论:颈静脉孔区肿瘤术后后组脑神经损伤是常见并发症,术前应根据患者年龄、神经功能等综合评估,术中应尽量保全神经,早期积极正确的功能锻炼是术后处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颈静脉孔 脑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超早期行颞肌下颅骨成形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8
作者 高忠恩 岑庆君 +3 位作者 殷万春 彭立基 冯荣亮 严志东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评价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超早期行颞肌下颅骨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9月在我院行颅骨成形术且术前存在神经功能障碍患者105例,根据修补术与减压术之间的间隔时间分为超早期组59例和晚期组46例。两组修补术与... 目的评价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超早期行颞肌下颅骨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9月在我院行颅骨成形术且术前存在神经功能障碍患者105例,根据修补术与减压术之间的间隔时间分为超早期组59例和晚期组46例。两组修补术与减压术之间的间隔时间,超早期组平均(35.1±5.3)d;晚期组平均(102.3±18.2)d。回顾性分析两组修补术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以此评价超早期颅骨成形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超早期组神经功能障碍改善的平均有效率为81.4%(48/59),高于晚期组的63.0%(29/46),差异显著(P<0.05)。术后一个月超早期组遗留的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单侧肢体(含单纯上肢或下肢)运动障碍25例,语言功能障碍14例,神经官能症5例,颅骨缺损综合征33例;晚期组则包括单侧肢体运动障碍5例,语言功能障碍7例,神经官能症2例,颅骨缺损综合征27例。结论超早期颅骨成形术有助于改善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切开术 颅神经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时间因素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并发颅神经损伤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雪莲 李洁 +4 位作者 陈红梅 刘荣梅 马丽萍 张立群 高孟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并发颅神经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486例经临床诊断性治疗确诊为TBM的患者资料,其中414例(85.2%)未出现颅神经损伤(无颅...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并发颅神经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486例经临床诊断性治疗确诊为TBM的患者资料,其中414例(85.2%)未出现颅神经损伤(无颅神经损伤组),72例(14.8%)并发颅神经损伤(有颅神经损伤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转归情况,以及并发颅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72例有颅神经损伤组患者在发热(90.3%,65/72)、头痛(90.3%,65/72)、恶心呕吐(56.9%,41/72)、意识障碍(54.2%,39/72)、误诊率(38.9%,28/72)方面均高于无颅神经损伤组[分别为77.3%(320/414)、66.7%(276/414)、22.7%(94/414)、31.4%(130/414)、26.6%(110/414)](χ^ 2=6.280,P=0.012;χ^2=16.334,P=0.000;χ^2=35.840,P=0.000;χ^2=14.015,P=0.000;χ^2=5.201,P=0.02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M患者并发颅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为有头痛的症状[OR(95%CI)=4.109(1.806~9.349),Wald χ^2=11.353,P=0.001]、有意识障碍[OR(95%CI)=2.531(1.493~4.290),Wald χ^2=11.901,P=0.001]。72例并发颅神经损伤的患者多见视神经(52.8%,38/72)、动眼神经(56.9%,41/72)损伤,两组颅神经同时受累16例(22.2%),三组颅神经同时受累3例(4.2%)。抗结核药物治疗2个月后随访,69例(95.8%)患者颅神经损伤完全恢复,1例(1.4%)患者因病情严重死亡,仅2例(2.8%)患者遗留有动眼神经和视神经损伤后遗症。结论 TBM患者并发颅神经损伤并不少见,误诊率较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较明显,且头痛、意识障碍与出现颅神经损伤密切相关,经有效抗结核治疗转归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颅神经损伤 疾病特征 危险因素 因素分析 统计学
下载PDF
以视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髓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欣欣 朱静 +1 位作者 王佳伟 景筠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03-610,共8页
目的探讨以视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MPO-ANCA)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搜集2008—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MPO-ANC... 目的探讨以视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MPO-ANCA)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搜集2008—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MPO-ANCA相关性HC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共确诊55例HCP患者,其中有5例为MPO-ANCA相关性HCP,其中2例男性,3例女性,发病年龄61~80岁。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依次为多脑神经受累5例,头痛4例,鼻窦炎4例,中耳乳突炎3例,轻度肾脏受累2例,脑梗死1例,均无明显下呼吸道损害。病情活动期5例外周血MPO-ANCA浓度、红细胞沉降率均升高,3例类风湿因子升高,蛋白酶3-ANCA均为阴性。3例脑脊液蛋白含量升高,1例白细胞升高。头MRI增强扫描异常的频率依次为硬脑膜5例,视神经鞘膜5例,鼻窦黏膜4例,内听道脑膜3例,眼眶壁骨膜2例和脑实质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同时接受环磷酰胺治疗,患者头痛及脑神经损害改善,但视功能损害改善不明显。结论MPO-ANCA相关性HCP是HCP的特殊类型,在累及的硬脑膜部位中,视神经鞘膜是该病常见的受累部位,鼻窦黏膜及内听道脑膜也常受累。对临床中发现硬脑膜病变,尤其是伴有视神经鞘膜病变、鼻窦炎、中耳乳突炎者,需鉴别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自身抗体 粒细胞 胞质 血管炎 颅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后组颅神经损伤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瑜 杨凌 +5 位作者 郑茁 马礼钦 林培成 潘建基 林色南 潘才住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284-1286,共3页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鼠神经生长因子以及高压氧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出现的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有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给予甲基强的松龙60~80m...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鼠神经生长因子以及高压氧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出现的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有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给予甲基强的松龙60~80mg静脉滴注,持续10d后逐渐减量;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金路捷)20μ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8d;高压氧治疗10次;乙酰谷酰胺5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8d。对照组25例给予维乐生2片,每天3次,连用45d;复方丹参片3片,每天3次,连用4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1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未行化疗以及损伤症状持续时间越短者疗效好,与行化疗和持续时间越长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鼠神经生长因子以及高压氧治疗等联合应用能较有效地改善鼻咽癌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症状,其疗效与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有无配合化疗有关,对早期损伤者建议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颅神经 辐射损伤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鼻咽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陈睿 李姝莹 +2 位作者 唐玮婷 吴经纬 游咏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85-690,共6页
目的报道一例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晚期鼻咽癌,并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总结1例以发作性晕厥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鼻咽癌患者的诊疗经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本病例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分析。结果以自主神经功能... 目的报道一例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晚期鼻咽癌,并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总结1例以发作性晕厥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鼻咽癌患者的诊疗经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本病例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分析。结果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鼻咽癌很罕见且预后差。鼻咽癌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窦综合征、咽旁间隙晕厥综合征、舌咽神经反射及副肿瘤性神经病变相关。结论早发现、早治疗是影响鼻咽癌预后的关键因素,在诊治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合并颅神经损害患者时临床医生应将鼻咽癌作为鉴别诊断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晕厥 副肿瘤性神经病变 颅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CMS121对氧糖剥夺再灌注神经元及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脑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13
作者 赵志远 赵睿 +2 位作者 刘文豪 孙成建 徐锐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54-58,63,共6页
目的研究CMS121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神经元及缺血再灌注(I/R)模型小鼠脑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皮质神经元分为对照组、OGD/R组和OGD/R+CMS121组,分别进行正常培养、OGD/R处理和OGD/R+CMS121治疗处理。24 h后,检测3组... 目的研究CMS121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神经元及缺血再灌注(I/R)模型小鼠脑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皮质神经元分为对照组、OGD/R组和OGD/R+CMS121组,分别进行正常培养、OGD/R处理和OGD/R+CMS121治疗处理。24 h后,检测3组神经元的细胞活力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分析3组神经元再灌注6、24 h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将C 57 BL/6 J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I/R组和I/R+CMS121组,分别进行假手术、I/R模型构建和I/R模型构建+CMS121处理,再灌注24 h后,通过神经严重度评分(NSS)评估小鼠神经系统受损情况,通过TTC染色计算小鼠的脑梗死体积占全脑体积的比例。结果3组神经元的细胞活力和LDH释放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71.21、88.93,P<0.01);与OGD/R组相比,OGD/R+CMS121组的神经元细胞活力升高,LDH释放水平下降(t=5.56,11.63,P<0.05)。时间、分组、时间与分组交互作用对神经元p-Akt表达有明显影响(F=13.48~32.67,P<0.01),对Akt的表达均无影响(P>0.05)。再灌注6 h,3组神经元p-Akt表达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8.78,P<0.01),与对照组比较,OGD/R组和OGD/R+CMS121组神经元p-Akt表达均升高(P<0.01),且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灌注24 h,3组神经元p-Akt表达差异有显著性(F=38.50,P<0.01),OGD/R+CMS121组神经元p-Akt表达较对照组和OGD/R组相比均升高(P<0.01),而OGD/R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小鼠NSS和脑梗死体积占全脑体积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0.24、118.60,P<0.01);与I/R组相比,I/R+CMS121组小鼠NSS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结论CMS121对OGD/R处理的神经元和I/R模型小鼠的脑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大脑皮质神经元Akt磷酸化水平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神经损伤 细胞低氧 葡萄糖 再灌注损伤 神经元 神经保护 小鼠 近交C57BL
下载PDF
利用多种影像参数预测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手术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冯雅晖 吴平 +4 位作者 唐瑶云 刘勇 王行炜 邱元正 张欣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术前临床及影像参数预测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arotid body paraganglioma,CBP)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颅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3例CB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 目的探讨利用术前临床及影像参数预测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arotid body paraganglioma,CBP)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颅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3例CB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40例,年龄26~87岁。利用IMEDPACS软件对CT血管成像(CTA)与MRI进行测量,包括肿瘤体积、包裹颈内动脉角度及肿瘤上缘到颅底距离(distance to the base of skull,DTBOS)3种影像参数。分析比较年龄、性别、Shamblin分型、影像参数与术中出血量和颅神经损伤并发症的相关性及预测效能,构建联合参数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价。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术中出血量,仅肿瘤体积(OR=1.381,95%CI:1.167~1.507,P=0.001)有显著影响,绘制肿瘤体积单一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91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0.694。对于术后颅神经损伤,肿瘤体积(OR=1.126,95%CI:1.030~1.231,P=0.002)及DTBOS(OR=0.225,95%CI:0.081~0.630,P=0.005)对其有显著影响;分别绘制这2种参数及联合参数模型的ROC曲线,AUC值分别为0.858、0.788和0.872,联合参数模型AUC值最高,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833和0.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06,P<0.001)。结论肿瘤体积和DTBOS这2种参数,可有效预测CBP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或颅神经损伤并发症,联合参数的Logistic回归模型较单一参数具有更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 副神经节瘤 术中出血 颅神经损伤 影像参数
原文传递
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伴多发颅神经损伤的颈深部间隙感染一例报道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秀红 徐玉 +3 位作者 李波 甄宁 吕赞美 马浩源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1期132-135,共4页
三叉神经痛为神经科常见症状,可继发于多种疾病,感染性疾病为其少见病因,而同时伴发多支颅神经受累的病例临床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伴多发颅神经损伤的颈深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以期为神经科医师对... 三叉神经痛为神经科常见症状,可继发于多种疾病,感染性疾病为其少见病因,而同时伴发多支颅神经受累的病例临床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伴多发颅神经损伤的颈深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以期为神经科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分析表明,三叉神经痛、多发颅神经损伤是颈深部间隙感染的少见临床症状,早期行影像学检查并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颈深部间隙感染 三叉神经痛 颅神经损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新生儿感染性脑损伤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2
16
作者 陆月合 高晓燕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4期380-386,共7页
新生儿感染性脑损伤(IBI)是指围生期各种感染因素直接引起,或由炎症介质间接导致的新生儿神经系统损伤,该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儿IBI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可能与免疫反应、细胞因子、自由基及兴奋性氨基酸等介导的脑损... 新生儿感染性脑损伤(IBI)是指围生期各种感染因素直接引起,或由炎症介质间接导致的新生儿神经系统损伤,该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儿IBI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可能与免疫反应、细胞因子、自由基及兴奋性氨基酸等介导的脑损伤及未成熟少突质细胞易损性等有关。头颅超声、CT、MRI等头颅影像学检查,以及常规脑电图、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及神经诱发电位等神经脑电生理学评价,是目前临床早期诊断新生儿IBI的重要手段,可对新生儿脑功能进行整体评估。aEEG可克服全导联视频脑电图限制,实现对新生儿脑功能的监测,具有简便、可床旁连续监测、对检测结果容易分析等优点,而使其成为新生儿IBI评估的重要辅助检测手段。本研究界定的新生儿IBI早期诊断,是指感染发生后1周内对其进行临床诊断。笔者拟就新生儿IBI早期诊断手段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对新生儿IBI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血传病原体 超声检查 颅神经损伤 放射摄影术 诊断 计算机辅助 脑电描记术 影像学诊断 神经脑电生理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颅神经亚临床损害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竹梅 刘汉鹏 魏希进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3期7-8,11,共3页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颅神经亚临床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均应用MEB0200K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在室温20~25℃的隔音屏蔽室中进行BAE...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颅神经亚临床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均应用MEB0200K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在室温20~25℃的隔音屏蔽室中进行BAEP检测,记录其Ⅰ~Ⅲ及Ⅲ~Ⅴ波峰间潜伏期。结果糖尿病组BAEP的Ⅰ-Ⅲ波峰间潜伏期为(2.44±0.31)ms、Ⅲ~Ⅴ波峰间潜伏期为(1.99±0.37)ms,对照组分别为(2.22±0.19)、(1.80±0.21)ms,糖尿病组的Ⅰ~Ⅲ、Ⅲ-Ⅴ波峰间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均〈0.01)。结论BAEP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颅神经、脑干受损及亚临床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颅神经损害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SD大鼠动眼神经不同部位损伤后对靶器官特异性支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心远 李世亭 +7 位作者 仲骏 朱宁喜 王旭辉 万亮 张文川 华续明 朱晋 孟佑强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13-21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损伤对Sprague-Dawley(SD)大鼠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Ⅰ组大鼠(n=24)经幕下、实验Ⅱ组(n=24)大鼠经眶上裂干预动眼神经,术后通过前庭眼反射评估眼外肌在垂直、水平方向的恢复程度。经右侧上直肌...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损伤对Sprague-Dawley(SD)大鼠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Ⅰ组大鼠(n=24)经幕下、实验Ⅱ组(n=24)大鼠经眶上裂干预动眼神经,术后通过前庭眼反射评估眼外肌在垂直、水平方向的恢复程度。经右侧上直肌注射辣根过氧化酶(HRP),逆行追踪中脑动眼神经核团内神经元分布;48h后行动眼神经组织学、解剖学研究。结果实验Ⅰ组大鼠支配上直肌的神经纤维有45% ̄51%由对侧中脑运动神经元发出;实验Ⅱ组81% ̄87%由对侧中脑运动神经元发出,神经元在中脑的分布更接近正常大鼠。实验Ⅱ组大鼠眼外肌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实验Ⅰ组大鼠。结论动眼神经损伤部位距离眼外肌越近,最终的神经功能恢复水平越好,这可能与再生神经纤维通过损伤部位时的迷行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 脑神经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神经再生
下载PDF
胃造瘘术对创伤性迷走神经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和营养不良的治疗作用
19
作者 林超 梅其勇 +7 位作者 韩凯伟 金海 顾进茂 巩顺 季晶 刘宁 孙海晨 侯立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87-990,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及胃造瘘术对于迷走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创伤性后组颅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34.5±8.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2例,交通伤15... 目的探讨创伤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及胃造瘘术对于迷走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创伤性后组颅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34.5±8.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2例,交通伤15例,其他8例。舌咽神经损伤12例,副神经损伤21例,舌下神经损伤20例,均予营养神经、激素、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等非手术治疗;迷走神经损伤32例,其中15例接受胃造瘘术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7例予经鼻留置胃管并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胃造瘘术对迷走神经损伤患者的肺部感染和营养不良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胃造瘘术15例中仅2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营养不良;经鼻留置胃管17例中9例出现肺部感染(P〈0.05),7例营养不良(P〈0.05)。胃造瘘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和营养不良均治愈;鼻胃管组7例肺部感染和5例营养不良治愈。结论在后组颅神经损伤中,迷走神经损伤最为常见,患者常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胃造瘘术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改善创伤性迷走神经损伤患者的营养情况、降低肺部感染率,是改善预后、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神经损伤 颅脑损伤 迷走神经 胃造瘘术
原文传递
碘海醇致颅神经损伤误诊报告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周芝文 周文胜 +3 位作者 杨剑文 李爱平 魏伟 任翔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2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碘海醇致颅神经损伤临床特点、诊治要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碘海醇致颅神经损伤2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女性,分别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死采用碘海醇造影行神经介入治疗。术后均急起瞳孔... 目的探讨碘海醇致颅神经损伤临床特点、诊治要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碘海醇致颅神经损伤2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女性,分别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死采用碘海醇造影行神经介入治疗。术后均急起瞳孔散大、眼球活动障碍及眼球肿胀等,1例误诊为脑疝,1例未能明确诊断,均予甘露醇脱水治疗,效果不佳。后经完善头颅CT和MRI检查后,考虑碘海醇致颅神经损伤,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采用碘海醇造影介入治疗后患者出现颅神经损伤,需考虑碘海醇不良反应,要及时完善相关医技检查,以减少或避免其误诊误治,并积极正确处理,以防止病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海醇 神经介入治疗 药物毒性 颅神经损伤 误诊 脑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