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著微生物原位修复铬渣堆场污染土壤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黄顺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41-1747,共7页
通过对培养基的优化,提出并研究直接添加培养基激活土著微生物的活性来进行铬渣堆场污染土壤的原位微生物修复新方法,并探讨土壤环境对土著微生物修复Cr(Ⅵ)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每千克土壤中碳源葡萄糖投加量为5 g、氮源化合物A投... 通过对培养基的优化,提出并研究直接添加培养基激活土著微生物的活性来进行铬渣堆场污染土壤的原位微生物修复新方法,并探讨土壤环境对土著微生物修复Cr(Ⅵ)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每千克土壤中碳源葡萄糖投加量为5 g、氮源化合物A投加量为5 g、温度为30℃、土与液质量比为1:1的情况下,土著微生物可被迅速激活,在第4天时能基本去除土壤的中水溶性Cr(Ⅵ);培养基初始pH值和不添加无机盐氯化钠不影响其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渣堆场 铬污染 土著微生物 原位修复
下载PDF
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彭昌盛 姜学霞 +1 位作者 操江飞 戴敏 《肇庆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31-35,共5页
土壤中Cr(Ⅲ)的毒性、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大大低于Cr(Ⅵ).目前铬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大都采用化学还原固化稳定化技术,但高昂的药剂成本以及潜在的安全风险成为其大规模应用的限制条件,化学淋洗技术在工程中也有应用,但处理成本更高.微生... 土壤中Cr(Ⅲ)的毒性、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大大低于Cr(Ⅵ).目前铬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大都采用化学还原固化稳定化技术,但高昂的药剂成本以及潜在的安全风险成为其大规模应用的限制条件,化学淋洗技术在工程中也有应用,但处理成本更高.微生物修复具有适应性强、处理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若能利用微生物还原土壤中的Cr(Ⅵ)实现稳定化的目的,则能够大大降低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成本,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很少,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 土壤修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沈阳市新城子铬渣堆存区土壤铬污染分布及形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惠秀娟 孟雪莲 +2 位作者 徐成斌 马溪平 付保荣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年第6期64-67,共4页
采用Tessier A连续提取法,研究分析了沈阳市新城子铬渣堆存区土壤中重金属铬的污染分布和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铬的5种形态分布,主要以残渣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49.74%和21.40%,而有机结合态含量最低,占总... 采用Tessier A连续提取法,研究分析了沈阳市新城子铬渣堆存区土壤中重金属铬的污染分布和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铬的5种形态分布,主要以残渣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49.74%和21.40%,而有机结合态含量最低,占总铬含量的6.25%。不同的功能区域铬的形态分布有所不同。总体的分布特征是残渣态大于碳酸盐结合态大于交换态大于铁锰氧化态大于有机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铬污染 生态效应 形态分布 沈阳市新城子区
下载PD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romium in soils contaminated by chromium-containing slag 被引量:7
4
作者 黄顺红 彭兵 +3 位作者 杨志辉 柴立元 许友泽 苏长青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9年第3期756-764,共9页
To evaluate the metal chromium (Cr) contamination of soil at a chromium-containing slag site by ferrochromium production, the contaminated sites, under slag heap, in the vicinity of slag heap and arable soils near the... To evaluate the metal chromium (Cr) contamination of soil at a chromium-containing slag site by ferrochromium production, the contaminated sites, under slag heap, in the vicinity of slag heap and arable soils near the outlet of sewer channel, and unpolluted site 5 km away from one ferroalloy plant in Hunan Province, China, were select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Cr and water soluble Cr in bulk soil samples and profile depth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ils in the vicinity of slag heap have the highest total Cr content followed by the soils under the slag heap and near the outlet of sewer channel of the factory. The mean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Cr in the top soils at above three contaminated locations exceed the critical level of Secondary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 in China by 3.5, 5.4 and 1.8 times. In most Cr polluted soils, total Cr has a relative accumulation in soil depth of 40-60 cm, but this trend is not found in unpolluted soils.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water soluble Cr (Ⅵ) in top soils under slag heap and in the vicinity of slag heap are 176.9 times and 52.7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uncontaminated soils, respectively. However, water soluble Cr (Ⅵ) contents in soils near sewer channel are all low and the values are close to that in the uncontaminated soils. Although water soluble Cr (Ⅵ) content in soil profiles decreases with soil depths, it in soils under slag heap maintains a high level even at a depth of 100-150 cm. The results imply that the transportation of Cr (Ⅵ) can result in a potential risk of groundwater system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铬渣 空间分布 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样品 平均浓度 地下水系统 下水道
下载PDF
河南省义马市铬污染区植物群落调查及修复植物筛选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天晓 杨阳 +4 位作者 曹霖 李永生 张秋玲 李玉英 张龙冲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44-50,67,共8页
植物群落调查及修复植物筛选是重金属污染地生态恢复的主要环节之一,因此对河南省义马市铬污染区植物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并对其主要植物铬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污染区共有维管束植物60种,隶属24科53属,多为多年生、耐旱草本植物;随... 植物群落调查及修复植物筛选是重金属污染地生态恢复的主要环节之一,因此对河南省义马市铬污染区植物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并对其主要植物铬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污染区共有维管束植物60种,隶属24科53属,多为多年生、耐旱草本植物;随样区内铬污染程度加重,其物种多样性指数降低,群落演替尚处于初期至早中期;污染区内98.3%植物体内铬含量高于普通植物正常铬含量(0.2~8.4mg/kg),其中优势植物铬含量是普通植物最高正常铬含量临界值的3.13~162.91倍,是较好的铬污染区生态修复植物种质资源。综合考虑植物体内铬含量富集、转运系数以及植物生长分布状况,狼尾草、艾蒿、芦苇、皱叶酸模、白莲蒿是修复铬污染区土壤极具潜力的植物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 义马市 群落调查 修复植物
下载PDF
Analytical method of Cr stable isotop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water pollution survey 被引量:3
6
作者 GAO YongJuan 1,2,3,MA Teng 4,5,LING WenLi 1,2,LIU CunFu 4,5 & LI Li 4,5 1Faculty of Earth Science,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2 位作者 3 Graduate School,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4 Bioge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China 5 Sino-Hungary Joint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Health,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7期664-669,共6页
High Cr(VI) concentration is a potential serious risk to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 system.Thus,it is essential to effectively monitor Cr contamination in water systems and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its evolution trend.A ... High Cr(VI) concentration is a potential serious risk to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 system.Thus,it is essential to effectively monitor Cr contamination in water systems and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its evolution trend.A new method of in-situ tracer technique by Cr isotopic analysis for quantitatively estimating Cr-contamination and its regional evolution in natural waters as well as a case application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Based on documented literatures,an experimental procedure for chemical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r in water samples and its analytical method for Cr isotopic measurement by therm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TIMS) are established.Eleven samples collected around a chemical factory in Hubei Province were analyzed by this technique.These samples showδ53Cr values ranging from-1.7‰to 7.3‰and an elevating trend with an increasing in distance from the sampling site to pollution source.A functional correlation following Rayleigh fractionation law was established between sample'sδ53Cr value and its extent of Cr contamination.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Cr isotopic analysi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reveal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ts evolution trend of Cr contamination in the regional water system.It is thus helpful to assessing the self-purifying ability of local water system according to Cr isotopic fractio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VI) 水污染调查 稳定同位素 应用 同位素分析 供水系统 演变趋势 示踪技术
原文传递
铬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工艺及中试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志辉 吴瑞萍 +3 位作者 王兵 柴立元 吴宝麟 王洋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58-1765,共8页
本研究利用土柱试验研究了铬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土壤粒径、喷淋强度、以及修复工艺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最佳的工艺参数为:土壤粒径1~2 cm、喷淋强度在29.6~59.2 mL·min-1、工艺制度Ⅱ(先... 本研究利用土柱试验研究了铬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土壤粒径、喷淋强度、以及修复工艺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最佳的工艺参数为:土壤粒径1~2 cm、喷淋强度在29.6~59.2 mL·min-1、工艺制度Ⅱ(先用自来水淋洗1 d,接着用菌液循环喷淋).在土柱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25吨/批的中试试验,铬污染土壤经过7~10 d的处理,土壤中Cr(Ⅵ)浸出毒性浓度由53.8 mg·L-1降低至0.4 mg·L-1,达到《铬渣污染治理环境技术规范》(HJ/T301~2007)中铬渣用作路基材料和混凝土骨料的标准限值,证明铬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工业化具有可行性,为铬污染土壤工程化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Ⅵ)污染 生物修复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乳化植物油强化土著微生物修复中高浓度Cr(Ⅵ)污染地下水 被引量:7
8
作者 董军 徐暖 +2 位作者 刘同喆 管锐 邓俊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4-240,共7页
以天然细砂为微生物来源,模拟研究了乳化植物油强化原位生物修复中高浓度Cr(Ⅵ)污染地下水的可行性,考察了修复效果及修复过程中地下水质变化及产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反应77d后,Cr(Ⅵ)质量浓度分别从20.0、30.0、50.0、80.0、110.0mg/... 以天然细砂为微生物来源,模拟研究了乳化植物油强化原位生物修复中高浓度Cr(Ⅵ)污染地下水的可行性,考察了修复效果及修复过程中地下水质变化及产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反应77d后,Cr(Ⅵ)质量浓度分别从20.0、30.0、50.0、80.0、110.0mg/L降低到0.0、5.8、19.0、43.6、65.8mg/L,去除率分别为100.0%、80.7%、61.9%、45.5%、40.2%。反应后介质中Cr形态分析表明,其主要以能在自然条件下稳定存在的铁锰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形式存在。此外,随反应进行,实验体系逐渐呈弱酸性环境,pH为5.80~6.70。当Cr被完全还原后,体系会发生异化铁还原,Fe(Ⅱ)质量浓度逐渐升高,最高可达117.0mg/L,最终形成二价铁矿物。综上所述,天然细砂介质中的土著微生物能够利用乳化植物油强化并还原地下水中的中、高浓度Cr(Ⅵ),且产物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稳定存在,修复过程对地下环境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铬污染 乳化植物油 异化铁还原
下载PDF
中试尺度下连续式可渗透反应墙修复Cr(Ⅵ)污染地下水效果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敬杰 蔡五田 +3 位作者 吕永高 边超 杨骊 王明国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167,176,共7页
以Cr(Ⅵ)污染地下水场地为例,基于室内模拟实验确定的PRB墙体尺寸及反应介质,建设了国内首座连续式PRB装置,自墙体建成后运行10个月内,对墙体内外监测井水位、水环境指标进行了4次监测。结果表明:PRB墙体内地下水流速>周边含水层中... 以Cr(Ⅵ)污染地下水场地为例,基于室内模拟实验确定的PRB墙体尺寸及反应介质,建设了国内首座连续式PRB装置,自墙体建成后运行10个月内,对墙体内外监测井水位、水环境指标进行了4次监测。结果表明:PRB墙体内地下水流速>周边含水层中地下水流速,地下水流向虽局部有所改变,但总体上仍垂直穿过PRB墙体,未出现绕流现象;连续4期监测数据显示墙体内部均无Cr(Ⅵ)检出,受丰水期影响第4期墙体上下游C(Ⅵ)浓度明显高于其他期;墙体上、下游地下水pH在6.5-8.5,符合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由于墙体内部铁的腐蚀作用pH快速增大,pH值在9-10.5,明显高于墙体上、下游;墙体内部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连续3期监测的ORP值均为负值(-260--140 mV),处于强还原性环境;墙体内Fe(Ⅱ)浓度高于墙体外,分布不均匀,其中G3-2井处浓度最高为3.52 mg/L;墙体内Cr(Ⅵ)的去除与Ca^(2+)、Mg^(2+)、HCO_(3)^(-)、SO_(4)^(2-)的去除同时进行,Mg^(2+)和SO_(4)^(2-)是Cr(Ⅵ)去除的主要影响因素。综上,中试尺度下可渗透反应墙修复Cr(Ⅵ)污染地下水案例中,在运行10个月监测周期内墙体内处于强还原、碱性环境,反应材料活性高,Cr(Ⅵ)修复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渗透反应墙 cr(Ⅵ)污染 原位修复 地下水
原文传递
铝板电絮凝法去除重金属离子Cr(Ⅵ)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爽 邱春生 +2 位作者 孙力平 钟远 骆尚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1,共4页
拟遭受突发性铬污染的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铝电极板电絮凝法去除水中Cr(Ⅵ),考察电流密度、反应时间、溶液初始p H等操作参数对重金属离子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在最佳工况条件下,Cr(Ⅵ)的去除率达到99.99%以上。在模拟废水中投加4.0 m... 拟遭受突发性铬污染的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铝电极板电絮凝法去除水中Cr(Ⅵ),考察电流密度、反应时间、溶液初始p H等操作参数对重金属离子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在最佳工况条件下,Cr(Ⅵ)的去除率达到99.99%以上。在模拟废水中投加4.0 mg/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不投加CTAB过程相比,反应时间同样为20 min,电流效率从104.7%上升到121.0%,去除率从84.56%上升到99.99%。两个反应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絮体SEM表征显示添加CTAB使絮体更加密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铬污染 表面活性剂 动力学
下载PDF
可渗透反应墙修复Cr(Ⅵ)污染地下水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敬杰 蔡五田 +3 位作者 吕永高 边超 刘雪松 王明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253-258,共6页
该文采用铸铁、椰壳活性炭、河沙作为可渗透反应墙(PRB)的反应介质,在实验室开展PRB修复高浓度Cr(Ⅵ)污染地下水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铸铁与活性炭体系中添加适当河沙,增大了PRB墙体的渗透系数,却降低了Cr(Ⅵ)整体去除率,填充材料为F... 该文采用铸铁、椰壳活性炭、河沙作为可渗透反应墙(PRB)的反应介质,在实验室开展PRB修复高浓度Cr(Ⅵ)污染地下水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铸铁与活性炭体系中添加适当河沙,增大了PRB墙体的渗透系数,却降低了Cr(Ⅵ)整体去除率,填充材料为Fe∶C(质量比(1∶1))的柱A完全穿透时对Cr(Ⅵ)整体去除率为91.98%,远高于填充材料Fe∶C∶沙(质量比3∶1∶4)的柱B对Cr(Ⅵ)整体去除率(67.02%);随着Cr(Ⅵ)浓度的增加,铸铁表面氧化产物积累量增加,铸铁表面反应位点有限,导致PRB墙体对高浓度400 mg/L Cr(Ⅵ)去除速率及整体去除率降低;Cr(Ⅵ)的去除与Ca^(2+)和HCO_(3)^(-)的去除同时进行,Ca^(2+)和HCO_(3)^(-)是Cr(Ⅵ)去除的主要影响因素,硬石膏、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矿物的饱和指数随着反应时间延长逐渐增大,说明反应体系中沉淀量在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渗透反应墙 cr(Ⅵ)污染 地下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