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糠醛渣对废水中Cr^(3+)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小燕 孙媛 +1 位作者 王东 刘万毅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研究了糠醛渣对Cr3+的吸附性能.通过低温N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红外光谱对糠醛渣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室温下,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Cr3+的初始质量浓度和糠醛渣的粒径对糠醛渣吸附Cr3+的影响.结果表明,糠醛渣为介孔吸附材料并且表面含氧... 研究了糠醛渣对Cr3+的吸附性能.通过低温N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红外光谱对糠醛渣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室温下,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Cr3+的初始质量浓度和糠醛渣的粒径对糠醛渣吸附Cr3+的影响.结果表明,糠醛渣为介孔吸附材料并且表面含氧官能团很丰富;当1 000μm的糠醛渣加入量为1.0g,吸附时间为25min,溶液pH=4,Cr3+的初始质量浓度ρ0=4.9mg/L时,溶液中Cr3+的去除率为84.2%,且随ρ0的增加而增大.糠醛渣良好的孔结构使其作为吸附剂,实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醛渣 cr3+ 吸附 去除率
下载PDF
Cr^(3+)掺杂Ca_(4)HfGe_(3)O_(12)宽带近红外荧光粉的发光特性及应用
2
作者 绳星星 肖峰 吕锦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5-352,共8页
近红外荧光粉在生物活体成像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但活体成像用近红外荧光粉存在种类匮乏、耐温性差等瓶颈问题。采用固相法合成了宽带近红外Ca_(4)HfGe_(3)O_(12):xCr^(3+)(0≤x≤0.09)荧光粉。X射线衍射和能谱分析的结果表明Cr^... 近红外荧光粉在生物活体成像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但活体成像用近红外荧光粉存在种类匮乏、耐温性差等瓶颈问题。采用固相法合成了宽带近红外Ca_(4)HfGe_(3)O_(12):xCr^(3+)(0≤x≤0.09)荧光粉。X射线衍射和能谱分析的结果表明Cr^(3+)离子成功进入Ca_(4)HfGe_(3)O_(12)晶格。在469 nm蓝光激发下,Ca_(4)HfGe_(3)O_(12):xCr^(3+)荧光粉发射出690~1200 nm的宽带近红外光,峰值波长为825 nm(4T2-4A2),半高宽达到141 nm,Cr^(3+)掺杂最佳浓度为0.03。依据激发光谱峰形和寿命衰减行为,证实Cr^(3+)仅占据基质中一种阳离子格位。Ca_(4)HfGe_(3)O_(12):0.03Cr^(3+)荧光粉的荧光量子效率为33.63%,该荧光粉发射光谱在400 K下的积分面积为室温下的60.5%,表明该样品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采用自制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器件照射人手掌和滤波片遮挡的水果,观察到清晰地静脉血管和遮挡水果的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稳定性 Ca_(4)HfGe_(3)O_(12) 近红外荧光粉 ^cr^(3+)离子 发光材料
下载PDF
Cr^3+单掺杂及Eu^3+/Cr^3+共掺杂GdAlO3近红外长余辉发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微结构及光学特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战盈霏 刘春光 +5 位作者 王明炜 杨健 祝汉成 严端廷 徐长山 刘玉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87,共8页
同时可作为磁共振成像造影剂与近红外余辉光学成像光学探针双功能的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采用自蔓延燃烧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浓度的GdAlO 3∶x%Cr^3+及GdAlO 3∶1%Cr^3+,y%Eu^3+近红外长余辉发光纳米粒子。并采用X... 同时可作为磁共振成像造影剂与近红外余辉光学成像光学探针双功能的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采用自蔓延燃烧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浓度的GdAlO 3∶x%Cr^3+及GdAlO 3∶1%Cr^3+,y%Eu^3+近红外长余辉发光纳米粒子。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发和发射光谱及发光动力学分析等技术手段,较系统地研究了其微结构及光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Cr^3+取代了GdAlO 3中的Al^3+的格位,单掺样品的平均粒子尺寸约为202 nm。GdAlO 3∶x%Cr^3+样品的激发谱显示,激发峰来源于Cr^3+和Gd^3+的跃迁;在583 nm的激发下,在650~750 nm近红外范围内,出现四个近红外光发射峰。其中,725 nm处的发射峰归属为禁戒跃迁2 E到4 A 2的零声子线,700和750 nm处的发射峰则为声子边带的发射。在0.2%~2.0%的掺杂浓度范围内,随着Cr^3+掺杂浓度的增加,这些发射峰的强度先增强后减弱,最优浓度为1%。而位于735 nm处的发射峰强度随Cr^3+浓度增大而增大,其归属于Cr^3+-Cr^3+对的发光。同时,单掺样品可观察到位于725 nm的长余辉发光,其中GdAlO 3∶1%Cr^3+纳米粒子的余辉时间最长,并超过30 s。在上述Cr^3+最优浓度(1%)基础上,通过Eu^3+取代GdAlO 3基质中Gd^3+的格位,实现了Eu^3+/Cr^3+共掺杂。实验发现,在266 nm激发下,在红光区域范围内可观察到以位于614 nm处的发射为主的一系列发射峰。尤其,由于存在Eu^3+到Cr^3+的能量传递,在近红外区出现了位于725 nm处Cr^3+的近红外发射峰。当Eu^3+浓度为13%时,与Cr^3+单掺杂样品相比,其样品的平均粒子尺寸虽然减小到167 nm,但在275 nm紫外光照射5 mi n停止后,发现共掺样品在位于725 nm处Cr^3+的余辉发光强度明显增强。通过比较分析单掺和共掺样品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及发光动力学的结果,验证了由于Eu^3+到Cr^3+的持续能量传递可引起较显著地近红外余辉发光增强的结论。同时,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cr^3+ ^EU^3+ 能量传递 余辉 荧光粉
下载PDF
功能纳米银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3价铬离子可视化检测的研究
4
作者 李衡 郭东安 +3 位作者 刘玉敏 胡翠霞 张志昆 赵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0-236,共7页
针对目前水溶液中铬离子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合成了功能纳米银材料,并构建了水溶液中Cr^(3+)离子检测体系。考察了双氧水、柠檬酸三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对银纳米材料合成的影响。以功能银纳米材料为探针,初步考察了该探针对水溶液中C... 针对目前水溶液中铬离子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合成了功能纳米银材料,并构建了水溶液中Cr^(3+)离子检测体系。考察了双氧水、柠檬酸三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对银纳米材料合成的影响。以功能银纳米材料为探针,初步考察了该探针对水溶液中Cr^(3+)离子的检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双氧水、柠檬酸三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浓度可以有效调控功能纳米银的合成,可调控制备10~245 nm粒径范围内的纳米银,不同粒径之间表现出不同颜色。当柠檬酸三钠、双氧水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浓度分别为1.61×10^(-3)、2.13×10^(-2)、3.73×10^(-5)mol/L时,所制备的功能化纳米银材料平均粒径为16 nm,该功能材料对水溶液中Cr^(3+)离子具有较好的可视化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柠檬酸三钠 双氧水 聚乙烯吡咯烷酮 ^cr^(3+)离子
下载PDF
发光钨氧簇材料对水中重金属铬离子的荧光检测特性分析
5
作者 王振伟 陈西良 +1 位作者 胡晓冰 路长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03-309,共7页
本文利用Eu^(3+)离子嵌入钨氧簇材料(化合物1)优异的发光特性,将其作为荧光探针材料,系统研究了其对水中重金属Cr^(3+)离子的荧光检测性能。利用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对化合物1对水中Cr^(3+)离子荧光检测的选择性、抗干扰能力、检出限等... 本文利用Eu^(3+)离子嵌入钨氧簇材料(化合物1)优异的发光特性,将其作为荧光探针材料,系统研究了其对水中重金属Cr^(3+)离子的荧光检测性能。利用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对化合物1对水中Cr^(3+)离子荧光检测的选择性、抗干扰能力、检出限等指标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的猝灭常数K_(q)为1.41×10^(8) L·mol^(−1)·s^(−1),远低于最大散射碰撞猝灭常数2.00×10^(10) L·mol^(−1)·s^(−1),显示出化合物1对重金属Cr^(3+)离子的快速灵敏的荧光猝灭响应。化合物1在同时含有不同阴、阳离子的待测液中的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其对水溶液中Cr^(3+)离子的荧光检测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经计算获得化合物1对水溶液中Cr^(3+)离子的检出限LOD为4.21×10^(−7) mol/L,显示出化合物1对水环境中的Cr^(3+)离子具有很好的检出效果。本研究为水中重金属Cr^(3+)离子的荧光检测提供一种灵敏、可靠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3+)离子 荧光检测 钨氧簇材料 稀土 重金属
下载PDF
SnTiO_3:Cr^(3+)晶体中八面体络离子(CrO_6)^(9-)电子顺磁共振参量的研究
6
作者 王敏杰 朱连轩 +2 位作者 鲍峰玉 袁超 郑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4,共3页
构建了四方八面体(CrO_6)^(9-)络离子g因子的完全高阶微扰公式,该公式同时包含中心离子Cr^(3+)和配体离子O^(2-)的自旋轨道耦合对g因子的贡献(双SO耦合参数模型),用此公式算得的g因子值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令分子轨道混合系数λ_t=λ_e... 构建了四方八面体(CrO_6)^(9-)络离子g因子的完全高阶微扰公式,该公式同时包含中心离子Cr^(3+)和配体离子O^(2-)的自旋轨道耦合对g因子的贡献(双SO耦合参数模型),用此公式算得的g因子值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令分子轨道混合系数λ_t=λ_e归一化系数N_t=N_e,获得g因子的单SO耦合参数模型,该模型计算的(CrO_6)^(9-)络离子g因子与实验值偏差较大,说明配体O^(2-)对g因子有不可忽略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3+离子 自旋-轨道耦合 晶场结构 微扰公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