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之取舍
被引量:
2
1
作者
毛舒逸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62-65,共4页
大义灭亲,作为道德层面可以提倡,但法律不应该予以强制或鼓励,因为其属于个人自由范畴,法律无正当权利也不适宜去调整。否则,不仅不利于维护亲情,不符合人性,而且不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最后还会影响法治权威。吸收古代"亲亲相隐&...
大义灭亲,作为道德层面可以提倡,但法律不应该予以强制或鼓励,因为其属于个人自由范畴,法律无正当权利也不适宜去调整。否则,不仅不利于维护亲情,不符合人性,而且不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最后还会影响法治权威。吸收古代"亲亲相隐"制度的优秀成分,借鉴国外成功的立法经验,建立"亲属免证权"制度,赋予亲属拒绝作证的权利,既体现了刑法理念层面上的伦理功能,又符合制度层面上的期待可能性规则,而且与"非犯罪化"的世界潮流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义灭亲
人性
亲亲相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德育活动中如何对待“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正江
《教师教育学报》
2016年第4期45-52,共8页
在社会日益复杂的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我国学界对孔子的“亲亲相隐”论进行了比较激烈的争论,多数人肯定“亲亲相隐”论,并给予其重新解读。其反面“大义灭亲”则应当冷静对...
在社会日益复杂的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我国学界对孔子的“亲亲相隐”论进行了比较激烈的争论,多数人肯定“亲亲相隐”论,并给予其重新解读。其反面“大义灭亲”则应当冷静对待。从伦理学理论上看,“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的矛盾就是“孝”与“公正”的矛盾,需要在一个对“孝”与“公正”的关系有明确界定的、科学而成熟的规范伦理学理论指导下,才能够获得正确的答案。但当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还没有这样的伦理学。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可以基于存在主义哲学、康德的道德定然律令和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处理“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大义灭亲
孝
公正
道德对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亲属容隐”的制度张力与适用困境——基于文本和实证的考察
被引量:
2
3
作者
谢红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6-124,共9页
从表面上看,传统"亲属容隐"的立法是完整的、自足的,形成了一种具体、有配套、可操作的制度,但是,将"亲属容隐"置于传统法体系及传统司法的实际过程中,其与他项制度之间的张力、具体适用中的脱节,即昭然可见。这包...
从表面上看,传统"亲属容隐"的立法是完整的、自足的,形成了一种具体、有配套、可操作的制度,但是,将"亲属容隐"置于传统法体系及传统司法的实际过程中,其与他项制度之间的张力、具体适用中的脱节,即昭然可见。这包括:在亲属相犯的案件中,"亲属容隐"过分限制了受害方亲属的告诉权,客观上有放纵乃至鼓励了亲属相犯行为的发生,不利于传统礼法秩序之维续之可能;在连坐亲属的刑事案件中,"亲属容隐"与亲属连坐各自适用,容隐不能免除连坐之责,在司法实践中,亲属连坐的适用客观上削弱了"亲属容隐"对案件处理的实质意义;"容隐亲属相告如罪人自首"的法例理论上看似合天理而顾人情,具体适用时却造成告与不告的两难,以及文本与实践之间的脱节。在传统社会,"亲属容隐"的制度张力与适用困境并非个别与偶然,而是一种规律性现象,反映出传统法制度整体相容的同时彼此间深层次的矛盾与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属容隐
亲属相犯
亲属连坐
容隐亲属相告如罪人自首
宗法伦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之取舍
被引量:
2
1
作者
毛舒逸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出处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62-65,共4页
文摘
大义灭亲,作为道德层面可以提倡,但法律不应该予以强制或鼓励,因为其属于个人自由范畴,法律无正当权利也不适宜去调整。否则,不仅不利于维护亲情,不符合人性,而且不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最后还会影响法治权威。吸收古代"亲亲相隐"制度的优秀成分,借鉴国外成功的立法经验,建立"亲属免证权"制度,赋予亲属拒绝作证的权利,既体现了刑法理念层面上的伦理功能,又符合制度层面上的期待可能性规则,而且与"非犯罪化"的世界潮流相适应。
关键词
大义灭亲
人性
亲亲相隐
Keywords
Placing
Righteousness
above
Family
Loyalty
Humanity
covering
up
for
relatives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德育活动中如何对待“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正江
机构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教师教育学报》
2016年第4期45-52,共8页
基金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道德价值教育与道德事实教育研究”(13YJA880109)
项目负责人:张正江
文摘
在社会日益复杂的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我国学界对孔子的“亲亲相隐”论进行了比较激烈的争论,多数人肯定“亲亲相隐”论,并给予其重新解读。其反面“大义灭亲”则应当冷静对待。从伦理学理论上看,“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的矛盾就是“孝”与“公正”的矛盾,需要在一个对“孝”与“公正”的关系有明确界定的、科学而成熟的规范伦理学理论指导下,才能够获得正确的答案。但当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还没有这样的伦理学。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可以基于存在主义哲学、康德的道德定然律令和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处理“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的问题。
关键词
亲亲相隐
大义灭亲
孝
公正
道德对话
Keywords
covering
up
for
relatives
placingrighteousness
above
family
loyalty
filial
piety
justice
moral
dialogue
分类号
B82-057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亲属容隐”的制度张力与适用困境——基于文本和实证的考察
被引量:
2
3
作者
谢红星
机构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6-12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法治视角下传统中国隐性腐败治理研究"(15BFX017)
文摘
从表面上看,传统"亲属容隐"的立法是完整的、自足的,形成了一种具体、有配套、可操作的制度,但是,将"亲属容隐"置于传统法体系及传统司法的实际过程中,其与他项制度之间的张力、具体适用中的脱节,即昭然可见。这包括:在亲属相犯的案件中,"亲属容隐"过分限制了受害方亲属的告诉权,客观上有放纵乃至鼓励了亲属相犯行为的发生,不利于传统礼法秩序之维续之可能;在连坐亲属的刑事案件中,"亲属容隐"与亲属连坐各自适用,容隐不能免除连坐之责,在司法实践中,亲属连坐的适用客观上削弱了"亲属容隐"对案件处理的实质意义;"容隐亲属相告如罪人自首"的法例理论上看似合天理而顾人情,具体适用时却造成告与不告的两难,以及文本与实践之间的脱节。在传统社会,"亲属容隐"的制度张力与适用困境并非个别与偶然,而是一种规律性现象,反映出传统法制度整体相容的同时彼此间深层次的矛盾与冲突。
关键词
亲属容隐
亲属相犯
亲属连坐
容隐亲属相告如罪人自首
宗法伦理
Keywords
covering
up
each
other
between
relatives
in
ancient
china
aggression
between
relatives
the
interlink
assurance
between
relatives
rule
that
people
who
were
reported
crime
by
their
relatives
who
could
be
covered
up
each
other
were
regarded
as
confession
traditional
patriarchal
ethics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之取舍
毛舒逸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德育活动中如何对待“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
张正江
《教师教育学报》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亲属容隐”的制度张力与适用困境——基于文本和实证的考察
谢红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