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三角地区城镇化与生态韧性的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157
1
作者 王少剑 崔子恬 +2 位作者 林靖杰 谢金燕 苏坤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3-991,共19页
城市韧性是新兴的研究话题,其实质为城市面对不确定性扰动的抵抗、恢复及适应能力。本文构建"规模—密度—形态"三维城市生态韧性评价体系,借鉴物理学耦合模型测算2000—2015年珠三角城市城镇化与生态韧性的耦合协调度,并对... 城市韧性是新兴的研究话题,其实质为城市面对不确定性扰动的抵抗、恢复及适应能力。本文构建"规模—密度—形态"三维城市生态韧性评价体系,借鉴物理学耦合模型测算2000—2015年珠三角城市城镇化与生态韧性的耦合协调度,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2000—2015年珠三角各市的城镇化水平总体不断提升,生态韧性水平持续降低,两者耦合协调度总体由基本协调向基本失调下滑。在空间分布上,珠三角地区城镇化与生态韧性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以珠江入海口城市为中心、向外围递增的圈层式格局。从生态韧性子系统对城镇化与生态韧性耦合协调的作用来看,规模韧性主要起反向阻滞作用;形态韧性的协调影响力主要为正向,且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强;密度韧性的正向协调影响力持续下降,且在低于零值后负向增长。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并通过严守三区三线、适应生态承载力、合理布局城市绿地等方法提高生态韧性,是未来珠三角实现城镇化与生态韧性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韧性 规模韧性 密度韧性 形态韧性 耦合协调度模型 珠三角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化与分析 被引量:89
2
作者 李雪松 龙湘雪 齐晓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5-516,共12页
为探究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在研究系统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兼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建设,适宜大区域、多城市的综合评价体系,并从时空两个纬度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09个地级以上城市2000~2015年经济-社会-环境耦... 为探究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在研究系统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兼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建设,适宜大区域、多城市的综合评价体系,并从时空两个纬度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09个地级以上城市2000~2015年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环境总体耦合协调性较好,在15年间由初级协调向中级协调转变,但是其耦合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优于西部,省会城市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还指出,在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起最重要作用,而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基石。由此,提出要提升人力资本、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间共同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耦合协调模型 AHP-PP模型 动态演化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城市群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耦合的时空格局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60
3
作者 孙久文 崔雅琪 张皓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73-1690,共18页
通过研究黄河流域战略背景和城市群发展规划,本文构建评价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于城市群比较研究中,再依据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分析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2007—2019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时空... 通过研究黄河流域战略背景和城市群发展规划,本文构建评价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于城市群比较研究中,再依据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分析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2007—2019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时空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提升,生态保护建设进展较为缓慢,二者耦合度波动上升。(2)上游城市群的协调度低于中下游,整体协调度提升至良好协调。(3)存在从经济发展滞后型向生态保护滞后型的转变。(4)各城市群的协调度存在关联效应。(5)影响耦合的机制和民生发展与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绿色发展与农业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城市群 耦合协调度模型 驱动机制
原文传递
黄河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耦合关系及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55
4
作者 葛世帅 曾刚 +1 位作者 杨阳 胡浩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7-102,共16页
通过研究系统耦合协同评价体系,构建一个适宜大区域的评价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化情况的指标体系,借助该指标体系,从时空两个维度分析黄河经济带2008—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格局及空间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2008... 通过研究系统耦合协同评价体系,构建一个适宜大区域的评价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化情况的指标体系,借助该指标体系,从时空两个维度分析黄河经济带2008—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格局及空间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2008—2016年,黄河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并不显著,压力依然很大;城市化有所提升,但发展速度依然偏慢。两方面均不存在明显的龙头城市,且空间差异明显。(2)2008—2016年,研究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处于低度耦合阶段,协调度处于轻度失调状态,生态文明建设普遍滞后于城市化,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行政指向性。(3)协调度表现出一定的空间依赖,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地理临近的区域更容易受高协调度区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经济带 生态文明 城市化 耦合协调模型
原文传递
耦合协调模型在“美丽中国”建设评价中的运用 被引量:54
5
作者 谢炳庚 陈永林 李晓青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8-44,共7页
"美丽中国"是由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3个系统耦合组成的人—地关系复杂系统。选取3个子系统层、30个指标层共同构建"美丽中国"建设评价的耦合协调模型。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是"美丽中国"建设阶段的... "美丽中国"是由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3个系统耦合组成的人—地关系复杂系统。选取3个子系统层、30个指标层共同构建"美丽中国"建设评价的耦合协调模型。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是"美丽中国"建设阶段的划分依据。江西省各设区市的实证研究表明:从耦合度来看,江西省各设区市的耦合度大部分处于拮抗阶段;从协调度来看,南昌市处于"美丽中国"建设较高水平阶段,赣州和九江2个设区市处于中等水平阶段,其他8个设区市处于低水平阶段;不同的阶段所采取的发展战略均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耦合协调模型 评价 江西省
原文传递
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53
6
作者 张浩 冯淑怡 曲福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2-1015,共14页
论文基于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的交互耦合机制,以陕西省为例,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分别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其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上看,2005—2014年陕西省... 论文基于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的交互耦合机制,以陕西省为例,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分别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其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上看,2005—2014年陕西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整体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由中度耦合协调发展为高度耦合协调(0.549~0.800)。耦合度方面,以2009年为界,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两两及整体耦合度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协调指数方面,以2007和2009年为拐点分为3个变化阶段,其中耕地保护和城镇化协调指数T2、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协调指数T3以及三系统总协调指数T总体呈上升趋势,而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指数T1下降幅度大于上升幅度。2)从空间序列上看,2014年陕西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耦合协调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协调发展 耦合协调模型 城镇化 陕西省
原文传递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 被引量:47
7
作者 魏奇锋 徐霞 +1 位作者 杨彩琳 杨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4-61,共8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及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的条件下,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不断增强。选取2014—2018...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及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的条件下,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不断增强。选取2014—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地市级区域统计数据,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空间上,成都耦合协调度略高于重庆,而重庆明显高于经济圈其余地区,且三者之间存在极度不协调、不平衡的现象。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提高耦合协调度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科技创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 灰色关联分析 耦合协调模型
下载PDF
新疆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耦合态势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47
8
作者 赵胡兰 杨兆萍 +3 位作者 韩芳 时卉 王璀蓉 郭姣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46-1154,共9页
旅游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之一,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贡献作用,旅游与经济的发展都以生态环境为主要依托,因此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构建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 旅游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之一,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贡献作用,旅游与经济的发展都以生态环境为主要依托,因此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构建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新疆2008-2017年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进行综合实证研究,并利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未来五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8-2017年新疆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状态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中2008-2010年为生态超前型,2011-2017年为经济超前型;三大系统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从时间维度上看,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从协调等级上看,整体从初级协调逐步演变到中级协调;未来几年内,新疆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小幅增长的趋势,在2021年达到良好协调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模型 旅游产业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新疆
下载PDF
山西省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被引量:46
9
作者 邓椿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5-89,共5页
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对2005—2015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旅游产业系统、城镇化系统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基于测算结果构建耦合协调度发展模型并选取3个时间截面利用GIS软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山... 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对2005—2015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旅游产业系统、城镇化系统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基于测算结果构建耦合协调度发展模型并选取3个时间截面利用GIS软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山西省各市3个系统指数以及综合评价指数均呈上升态势,但上升速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耦合协调度最高的为太原市,最低的为忻州市。截面数据的分析表明,山西各地级市耦合协调度总体表现出失调衰退—中间过渡—协调提升的转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模型 山西省
下载PDF
基于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青海省生态文明综合评价 被引量:43
10
作者 贾海发 邵磊 罗珊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5-220,共6页
为定量测度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揭示其时序演变特征,文中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8—2018年青海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并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生态文明各子系统间的... 为定量测度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揭示其时序演变特征,文中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8—2018年青海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并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生态文明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08—2018年青海省经济发展实现了大幅度跨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新成效,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2008-2018年青海省生态文明各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其中,2008-2010年一直保持在严重不协调阶段,2011-2016年持续提升,并保持在基本不协调阶段,2017-2018年进一步提升,并保持在基本协调阶段。基于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青海省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方法具有典型、可定量的特点,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模型 生态文明 青海省
下载PDF
湖南省新型城镇化与金融支持的耦合协调发展 被引量:43
11
作者 文先明 王策 +2 位作者 熊鹰 肖锦 谢伟俊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6-105,共10页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金融支持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基于2000、2005、2010、2015年面板数据,使用熵值法并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湖南省各市州新型城镇化和金融支持水平综合指数、协调发展状况以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2000—2...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金融支持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基于2000、2005、2010、2015年面板数据,使用熵值法并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湖南省各市州新型城镇化和金融支持水平综合指数、协调发展状况以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湖南省各市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指数稳步提高,区域差异表现为东部大于西部的阶梯分布特征。金融支持综合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总体上低于同期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②从时间维度看,新型城镇化与金融支持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2010—2015年提升幅度最高。各市州协调发展水平差距由大变小,趋于平衡发展。从空间角度分析,湖南省区域间差距较大,呈现出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水平遥遥领先,大湘西地区协调发展速度最快,其他市州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的态势。③金融支持与新型城镇化的相对发展状况呈“倒三角”态势,两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城市建设资金、存贷比、金融中介效率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金融支持 耦合协调模型 金融风险 长株潭城市群 金融改革与创新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分析 被引量:41
12
作者 唐湘博 张野 +2 位作者 曹利珍 张嘉敏 陈晓红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52-2263,共12页
我国环境污染防治面临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新挑战,为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总目标,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研究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对因地制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2011... 我国环境污染防治面临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新挑战,为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总目标,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研究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对因地制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的时空特征(不包括港澳台及西藏自治区的数据,下同);同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碳减排与大气污染物控制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一步分析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在全国、八大经济区和各省份的时空特征;并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揭示了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影响因素的空间演化规律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2011—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缓慢增长,污染物排放当量自2014年开始明显下降;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东北、北部沿海和黄河中游经济区.②2011—2019年我国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整体上明显提高,不同经济区和省份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③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是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产业结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等因素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鉴于此,本文从制定差异化的减污降碳协同策略、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转型、加强地区和部门间的协同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耦合协调模型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被引量:39
13
作者 刘巧婧 王莉红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214-4222,共9页
为了探索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杭州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杭州市2003—2016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状况和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变化趋势.结果表... 为了探索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杭州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杭州市2003—2016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状况和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经济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压力分别对城市化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贡献份额最大;耦合协调度受城市化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贡献份额比例(α/β)的影响很小,受城市化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类型由"基本不协调-城市化滞后"发展到"高度协调-城市化滞后",再发展到"高度协调-生态环境滞后"阶段.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驱动下,生态环境滞后的问题凸显.因此,在研究制定城市化发展战略时应重点关注城市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两者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模型 杭州
原文传递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黑龙江省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耦合协调发展 被引量:38
14
作者 于洪雁 刘继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74-1381,共8页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依据耦合协调原理与模型,构建旅游供需评价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旅游供需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旅游需求和供给系统综合发展指数波动上升,发展态势良好;(2)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度平稳增长...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依据耦合协调原理与模型,构建旅游供需评价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旅游供需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旅游需求和供给系统综合发展指数波动上升,发展态势良好;(2)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度平稳增长,耦合协调等级经历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步协调;旅游供给滞后为历史特征,旅游需求滞后渐显扩大;(3)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各子系统耦合协调等级介于勉强协调与初级协调阶段;旅游供给子系统相对滞后,且交通供给滞后更为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需求 旅游供给 耦合协调模型 供给侧
下载PDF
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耦合协调分析——以广西金桥村移民安置区为例 被引量:37
15
作者 徐爽 胡业翠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2-148,164,共8页
易地扶贫搬迁是实现精准扶贫和可持续生计的重大战略措施。选取广西环江县金桥村典型移民安置区,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对生计资本和生计稳定性测算,分析在移民政策下,金桥村移民和原驻民两类农户生计资本、生计稳定性以及二者耦... 易地扶贫搬迁是实现精准扶贫和可持续生计的重大战略措施。选取广西环江县金桥村典型移民安置区,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对生计资本和生计稳定性测算,分析在移民政策下,金桥村移民和原驻民两类农户生计资本、生计稳定性以及二者耦合协调等级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原驻民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高于移民,具体表现为原驻民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较高,生计与收入多样性、土地利用效率较高,但自然资源依赖度高;移民得益于政府扶贫政策,与原驻民发展差距缩小,但收入依赖性较高。二者可持续生计的耦合协调度均为中级协调,表现为生计稳定性提升的速度低于生计资本增加的速度。最后,研究提出农户生计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 生计资本 生计稳定性 可持续性 耦合协调模型 安置政策
原文传递
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水平与旅游扶贫效率耦合关系——以武陵山片区为例 被引量:33
16
作者 王凯 朱芳书 +1 位作者 甘畅 席建超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17-1632,共16页
以武陵山片区42个国家级贫困县(市、区)为案例地,综合运用SBM模型、改进的熵值法与耦合协调模型,揭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水平与旅游扶贫效率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武陵山片区整体及各分片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指数均呈... 以武陵山片区42个国家级贫困县(市、区)为案例地,综合运用SBM模型、改进的熵值法与耦合协调模型,揭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水平与旅游扶贫效率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武陵山片区整体及各分片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指数均呈波浪式变化,湖北片区、重庆片区以及武陵山片区整体的旅游扶贫效率呈上升态势,而湖南片区和贵州片区略有下降;(2)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水平与旅游扶贫效率不耦合、不协调的县域单元主要集中在武陵山片区中部,数量逐年减少,实现耦合和协调的县域数量显著增加并向边缘地带形成集聚态势;(3)不耦合失调(类型1)向耦合协调(类型2)转变是核心转变路径,促使类型2的地区数量显著增多,并逐渐在研究区域边缘形成带状分布。研究可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跨越贫困陷阱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旅游扶贫效率 SBM模型 耦合协调模型 武陵山片区
原文传递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及关键因素判别 被引量:33
17
作者 吕洁华 孙喆 张滨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88,共6页
以黑龙江省作为研究区域,选取2007-2017年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环境相关统计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以黑龙江省作为研究区域,选取2007-2017年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环境相关统计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二者耦合效应中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逐年上升,生态环境综合水平波动上升,二者间的相对发展状态由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逐步转为城镇化发展相对超前。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由初期的失调发展,经过渡发展最终转为协调发展。其中新型城镇化指标中的人均GDP,生态环境指标中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及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2005~2014年中国农村水贫困与农业现代化的时空耦合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赵雪雁 高志玉 +2 位作者 马艳艳 陈欢欢 薛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7-726,共10页
水贫困与农业现代化问题是影响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问题,研究二者的耦合关系有助于促进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建立农村水贫困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 水贫困与农业现代化问题是影响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问题,研究二者的耦合关系有助于促进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建立农村水贫困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农村水贫困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性,并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2005~2014年农村水贫困、农业现代化及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4年中国农村水贫困程度降低14.68%,西部降幅高于东、中部,且农村水贫困程度一直保持"中-西-东"递减态势;(2)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5.50%,西部地区增幅高达26.88%,但始终保持着"东-中-西"阶梯式递减态势;(3)农村水贫困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协调度的区域差异趋于减小,基尼系数降低31.62%,但协调度一直保持着"东-中-西"阶梯式递减趋势;(4)农村水贫困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协调度的冷点区呈收缩态势,热点区呈扩张态势。最后,提出了降低农村水贫困、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及二者协调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水贫困 农业现代化 时空耦合 耦合协调度模型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县域多维贫困与相对贫困识别及扶贫路径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徐藜丹 邓祥征 +1 位作者 姜群鸥 马丰魁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55-1470,共16页
当前,中国脱贫攻坚任务步入了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收入贫困转向多维贫困的新阶段。本文以中国31个省(直辖市)县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平均夜间灯光指数以及基于脆弱性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县域多维发展指数和多维相对贫... 当前,中国脱贫攻坚任务步入了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收入贫困转向多维贫困的新阶段。本文以中国31个省(直辖市)县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平均夜间灯光指数以及基于脆弱性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县域多维发展指数和多维相对贫困识别方法,从多维贫困和相对贫困两个层面对中国多维贫困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以上研究筛选出的贫困县,采用耦合协调模型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旅游扶贫和农业扶贫分析适宜县域的扶贫路径。结果表明:中国约60%县域处于多维相对贫困状态,其中47%为多维相对轻度贫困县;基于平均夜间灯光指数和县域多维发展指数分别识别出602个和611个多维贫困县,分别包含了63%和79%的国家级贫困县(截至2018年),这表明县域多维发展指数识贫机理更为精准。多维贫困县集中在甘肃、四川和云南等地;而在筛选的贫困县中,适宜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旅游扶贫和农业扶贫的县域分别有414个、172个、442个和298个,且在4种扶贫方式中,约61%县域适宜采用多种扶贫路径共同扶贫。研究结论将为确保中国扶贫的可持续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指数 多维贫困 相对贫困 耦合协调模型 精准扶贫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及空间演进分析 被引量:30
20
作者 赵冉 韩旭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29,共7页
为了探究高等教育、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文章借鉴耦合理论构建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多维度指标对河南省18地市2006-2016年间高等教育、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1年间,河... 为了探究高等教育、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文章借鉴耦合理论构建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多维度指标对河南省18地市2006-2016年间高等教育、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1年间,河南省各地市的高等教育和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类型跨越6个等级,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类型跨越5个等级,高等教育和创新能力耦合协调类型跨越5个等级,除了郑州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类型以外,其他大部分地市达到勉强协调发展及以上阶段;从时间趋势上看,除了漯河市"高等教育—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存在波动以外,其余17地市三个系统11年间的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上升态势,从空间上看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针对这一现状,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提出"贯彻落实‘双一流’政策,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提升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促进创新能力与经济协调发展"以及通过"学术—技术—生产力"转化,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高等教育 创新能力 耦合协调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